三、特殊教育简史课件_第1页
三、特殊教育简史课件_第2页
三、特殊教育简史课件_第3页
三、特殊教育简史课件_第4页
三、特殊教育简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殊教育的历史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在近代以前,特殊教育处在盲目发展状态下,由于生产力低下,人们还无暇顾及到特殊人群的教育。在西方,早期人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对残疾者采取了灭绝的态度,如斯巴达的长老将出生时有缺陷和身体虚弱的儿童弃之山岩;还有一些人则将他们作为愚弄、取乐的对象。亚里士多德也曾经说过:“聋者没有语言,所以不是教育的对象”。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针对封建主义等级观念和非人道、非科学的思想进行了批判,提出了对残疾者进行教育的建议,并探讨了其可行性。如夸美纽斯(JohannAmosComenius,1592-1670)在《大教学论》里提出了“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主张,并指出不论智愚,人人都可以受教育。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他在认识到对这些儿童进行教育的可能性的同时,还特别强调对他们的教育是一项非常急迫的任务,他说“有些人虽则看去天性鲁钝笨拙,这也毫不碍事,因为这就使普遍培植这类智能一事更加急不容缓……世上找不到一个人的智力孱弱到不能用教化去改进的田地。”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他进一步指出智力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动态发展的。如他说:“智性也是一样,有些人发展得早,但是不久就凋枯了,变鲁钝了。有些人原来很愚钝,可是以后变得敏锐、聪明。”

这就为开展智力落后者的特殊教育提供了依据,他根据对这些儿童特点的认识,还提出了对智力发展落后者进行教育的一些方法,如将才智不同的学生混合起来,使优秀学生可以帮助落后的学生;精简教学内容,使学生容易掌握知识;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和接受能力;加强感官训练等主张,都是有利于特殊儿童学习的。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十八世纪后期启蒙思想家狄德罗(DenisDiderot,1713-1784)则在其哲学著作《论盲人书简》(或译为《供明眼人参考的谈盲人的信》)等著作中用唯物论的观点对聋人、盲人的感知觉特点进行了分析,他认为盲人或聋人的认识并不是来自于内心或上帝的启发,而是建立在丰富的感性经验基础之上的,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盲人或聋人在感知事物时有其独特的方式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他借用一位盲人的话说:“与其答应我拥有我所欠缺的器官,倒不如改善我所具有的器官。”

他进一步指出盲人或聋人是有学习能力的,他们的知识来自于实践经验,如果要在他们的头脑中建立一种观念,一定要让他们运用其他感官来感受得到,他并且举例说明盲人的思维可以发展到很高的水平。这些思想家们的观点和主张对近代盲、聋、智力落后等残疾人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最早对特殊儿童进行的教育是以个别教育形式开展的,例如1799年人们在法国阿维隆的森林里发现了一个叫维克多的野男孩,由于长期脱离人类社会,他成了典型的痴呆患者,当时的一名法国医生伊塔(JeanMareItard,1775-1838)尝试对其进行教育,他从教维克多分辨冷热、物体和物质的感官训练着手,强调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能力水平,并将自己的教育方法汇编成《阿维隆野孩维克多》一书,虽然他的努力未能使维克多成长为正常人,但作为人们对智力落后儿童教育较早的尝试,他的教育方法被证实是有效的。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1717年,法国神父瓦伦丁·阿羽依(ValuntineHaüy,1745-1822)在街上看到盲人表演杂耍受到观众的起哄和嘲笑,他受到了深深的震动,因而决心为盲人开办专门的学校,使他们也得到教育的机会。在1784年他终于在巴黎建立了近代世界上的第一所盲校。使盲人可以进入正规的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系统的教育。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二十世纪初兴起的新教育运动对特殊教育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影响。蒙台梭利(MariaMontessori,1870-1952)的思想对二十世纪初特殊教育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蒙台梭利在意大利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从医时接触到身心缺陷儿童,她亲身体会到这些儿童仍保持着对游戏的要求和欲望,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世界特殊教育的起源和早期发展她借鉴了塞甘的特殊教育方法,尝试用“教育治疗”来治疗白痴,从而注意到要将医学与教育结合起来。1898年她在都灵召开的教育会议上提出“治疗心理缺陷主要的不是医学问题,而是教育问题。”

次年蒙台梭利创办了一所特殊儿童学校,收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她通过活动作业﹑感官教育﹑生活技能练习等训练发展这些儿童的感知运动能力。成功地帮助这些儿童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和读写算知识。蒙台梭利总结了自己在教育智力落后儿童中取得的经验,形成一整套的“蒙台梭利方法”。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中国历来就有助危济困﹑抚恤孤残的优良传统,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盲、聋、哑、肢体残疾等缺陷的存在,在最初的象形文字钟鼎文中就流下了人们对目盲现象的认识。这种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儒家的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结合到一起,形成了有别于西方历史上对待残疾人的态度。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中国近代制度化的特殊教育是学习国外经验的结果。在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从香港抵达天京,提出了仿照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来改造太平天国的设想——《资政新篇》,其中就有“兴跛盲聋哑院”的主张,提出根据其身体特点可对他们开设鼓乐书数杂技等课程,以使他们“不致为废人也”,但由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而未能成为现实。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1874年才由英格兰传教士穆·威廉在北京建立了瞽叟通文馆(后改名为启明瞽目院),收容贫困盲童施以慈善教育,这是我国近代盲教育的起源。1883年美国传教士梅尔斯夫妇在山东登州建立了启喑学馆,这成为我国近代聋教育的起源。此后相继又有一些教会在中国举办了特殊学校。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早期特殊学校凤毛鳞角,且都是由外国人来建立的。于是一些聋人及关心聋敦育的人士开始了自己创办聋校的尝试。1914年杭州之江大学教授周耀先创办哑童学校,并派自已的儿子周天孚(聋人)﹑周天锡分别去山东烟台启喑学校及其师范科学习。这是近代由中国人自己办的第一所聋校,但办校时间不长。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另一位开创中国盲﹑聋教育的重要人物是张謇(1853-1926),他是清末状元,著名教育家﹑实业家。他在参观了日本的盲哑学校后,称赞:“彼无用之民犹养且教之使有用乎。”

并决心创办聋校以及专门培养聋教育教师的机构。1916年终于在南通狼山创立了南通盲哑学校,成为近代最早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特殊学校之一。在举办特殊学校的同时,他也重视开展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在盲哑学校附设了师范班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胡适,曾留学美国,深受杜威等的影响,并进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胡适也关心残疾儿童的特殊教育,他曾向第八届全国教育联合会提出新学制议案,强调“对于精神上或身材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相当之特种教育。”

他提倡教育机会均等﹑重视对儿童进行感官功能训练等思想都包含着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要求。胡适还注意到有一部分儿童是有天才的,他批评当时的教育制度过于僵化不利于天才儿童的成长。

2.中国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另一位同样曾留学美国的著名教育家陈鹤琴(1892-1982)也关注特殊儿童的教育。他曾于1935年发表《对于儿童年后的几点宏愿》,提出“一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充分的可能发展。二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废儿童,都能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地发展他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份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享受人类应有的幸福。”

他指出开展特殊教育,可以使聋、哑、盲、手脚残废、患肺病、白痴、疯狂的孩子都能受到相应的教育。他说“这样因材施教,各得其宜,教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