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_第1页
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_第2页
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_第3页
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_第4页
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神经系统第三四节神经系统第三四节1优选神经系统第三四节优选神经系统第三四节2苍白球为旧纹状体。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前两个核合称为纹状体。参与记忆活动,如当海马与有关结构受损时,会引起近期记忆能力丧失。内侧核群与网状结构有密切关系。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联合纤维胼胝体见教材91页表3-5。混合性Ⅴ、Ⅶ、Ⅸ、Ⅹ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一)脑干上接间脑,背面连接小脑,下续脊髓。是单层结缔组织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间有一窄腔,称硬膜外腔。二、脑室和脑脊液循环苍白球为旧纹状体。3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4(一)脑干上接间脑,背面连接小脑,下续脊髓。Ⅲ-Ⅻ对脑神经由此出脑。

1.脑干的外形(一)脑干上接间脑,背面连接小脑,下续脊髓。Ⅲ5脑干的腹侧面延髓:锥体锥体交叉橄榄体两体间有舌下神经(Ⅻ)经此出脑。在橄榄体外侧的纵沟中,从上向下有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出脑。脑桥为横行纤维构成的隆起,称基底部。两侧称脑桥臂连于小脑。三叉神经(Ⅴ)经脑桥臂出脑。在延髓脑桥沟中,从中向外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位听神经(Ⅷ)由此出脑。中脑两条柱形的隆起,称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Ⅲ)由此出脑。中脑的室腔为中脑水管。脑干的腹侧面6脑干的背侧面延髓后正中沟两侧有隆起的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其深面分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外上方稍隆起称小脑下脚。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中脑一对上丘(视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的臂连接间脑的外侧膝状体。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接间脑的内侧膝状体。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Ⅳ)经此出脑。脑干的背侧面72.脑干的内部结构白质:主要是一些上下行传导束。灰质:不再连贯成柱,分离为断续的神经核。脑神经核Ⅲ-Ⅻ脑神经核的位置大致与各脑神经根在脑干附着的高低顺序相对应。非脑神经核是上下传导束的中继核。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对大脑皮质有上行唤醒作用;对肌张力和内脏的功能有调节作用。2.脑干的内部结构8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93.脑干的功能传导反射视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呼吸反射、心跳反射等。是重要的生命中枢。3.脑干的功能10(二)间脑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两侧间脑之间的纵行腔隙称第三脑室,它向下通中脑水管,向上通两边的侧脑室。间脑主要分为1.丘脑为灰质块,分为三大核群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内侧核群与网状结构有密切关系。外侧核群是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中继核团。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二)间脑112.下丘脑其前下方有视神经会合而成的视交叉,视交叉的下方有垂体。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的较高中枢。2.下丘脑12(三)小脑位于颅后窝,上面被大脑半球覆盖。小脑两侧膨大的部分称小脑半球,连接两半球的中间狭窄部为小脑蚓,在小脑下面蚓部的两侧有一对突起,称小脑扁桃体。脑疝(三)小脑13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1.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主要是维持平衡。2.小脑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和维持姿势。3.小脑后叶(新小脑)与四肢的协调运动有关。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表现为动作协调障碍,称小脑性共济失调。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14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混合性Ⅴ、Ⅶ、Ⅸ、Ⅹ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联合纤维胼胝体(3)大脑髓质(白质)一、脑和脊髓的被膜内侧核群与网状结构有密切关系。非脑神经核是上下传导束的中继核。内囊损伤(多因供应此区的血管出血或血栓),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联合纤维胼胝体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位于颅后窝,上面被大脑半球覆盖。(四)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由大脑纵裂将其不完全分隔开,纵裂的底有胼胝体,为连接两半球的巨大纤维束,半球内部的腔隙是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四)端脑151.大脑的外形每个半球分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半球表面有沟/裂和回。中央沟中央前回运动中枢中央后回感觉中枢外侧裂顶枕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1.大脑的外形中央沟16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1)大脑皮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这些神经元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如果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可记录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的图形,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另外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引起电位变化,称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一种重要方法。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17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主要是维持平衡。(3)大脑髓质(白质)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参与记忆活动,如当海马与有关结构受损时,会引起近期记忆能力丧失。中脑的室腔为中脑水管。半球表面有沟/裂和回。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后部。(3)大脑髓质(白质)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大脑皮质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区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听觉中枢主要位于颞横回。语言中枢又称优势半球,通常在一侧半球上发展,多数为左半球。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和阅读中枢。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18大脑皮质功能区的特点A.功能定位的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的安排是正立的;大脑皮质功能区的特点19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两侧称脑桥臂连于小脑。中脑两条柱形的隆起,称大脑脚。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3)大脑髓质(白质)功能定位的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的安排是正立的;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骨损伤出血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感觉性Ⅰ、Ⅱ、ⅧB.对躯体的感觉和运动是交叉性的,但头面部是双侧性的;

C.功能区域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灵敏程度成正比;

D.在运动区,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20(2)基底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外侧部称壳,内侧部称苍白球)、杏仁体。前两个核合称为纹状体。

(2)基底核21

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一个主要调节中枢。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另一类为运动过多,肌张力低下,如舞蹈病,病变在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纹状体是控22(3)大脑髓质(白质)联合纤维胼胝体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络纤维。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脑干、脊髓的上、下行传导束。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一宽厚白质层,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形)。内囊损伤(多因供应此区的血管出血或血栓),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及偏盲的三偏综合征。(3)大脑髓质(白质)23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24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25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26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27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28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和阅读中枢。共12对,按其在脑部的位置,用罗马字表示。硬脑膜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脑桥为横行纤维构成的隆起,称基底部。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另外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引起电位变化,称皮层诱发电位。外侧核群是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中继核团。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中脑的室腔为中脑水管。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和阅读中枢。29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30(4)边缘系统由边缘叶,有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在种系发生上是古老的系统,具有广泛的联系。其功能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调节内脏及内分泌腺的活动;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参与记忆活动,如当海马与有关结构受损时,会引起近期记忆能力丧失。(4)边缘系统31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两侧称脑桥臂连于小脑。另外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引起电位变化,称皮层诱发电位。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骨损伤出血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见教材91页表3-5。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小脑后叶(新小脑)与四肢的协调运动有关。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二、脑神经共12对,按其在脑部的位置,用罗马字表示。(一)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二)分类感觉性Ⅰ、Ⅱ、Ⅷ运动性Ⅲ、Ⅳ、Ⅵ、Ⅺ、Ⅻ混合性Ⅴ、Ⅶ、Ⅸ、Ⅹ(三)脑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见教材91页表3-5。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二、脑神经32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33

第七章神经系统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一、脑和脊髓的被膜二、脑室和脑脊液循环第七章神经系统34第四节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一、脑和脊髓的被膜

从外向内依次为硬膜、蛛网膜和软膜。具有保护和支持功能。

第四节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一、脑和脊35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36对躯体的感觉和运动是交叉性的,但头面部是双侧性的;第四节脑脊髓被膜、脑室、脑脊液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外侧部称壳,内侧部称苍白球)、杏仁体。对大脑皮质有上行唤醒作用;第七章神经系统小脑后叶(新小脑)与四肢的协调运动有关。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联合纤维胼胝体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三)脑神经的分布及功能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前两个核合称为纹状体。(一)硬膜

1.硬脊膜是单层结缔组织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间有一窄腔,称硬膜外腔。腔内含有静脉丛、淋巴管等,有脊神经根通过。临床作硬膜外麻醉,就是将麻醉药注入此腔内,以达到阻滞脊神经传导的作用。对躯体的感觉和运动是交叉性的,但头面部是双侧性的;(一372.硬脑膜有脑膜和颅骨内膜的作用。脑膜的血管和神经行于两层之间。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骨损伤出血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硬脑膜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在某些部位硬脑膜外层和内层分开,形成腔隙,腔内充满静脉血,称硬脑膜窦,主要收集脑内静脉血与脑脊液,最后注入颈内静脉。2.硬脑膜有脑膜和颅骨内膜的作用。38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39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40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的臂连接间脑的外侧膝状体。见教材91页表3-5。(二)蛛网膜脑桥为横行纤维构成的隆起,称基底部。苍白球为旧纹状体。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表现为动作协调障碍,称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和维持姿势。的臂连接间脑的外侧膝状体。丘脑为灰质块,分为三大核群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二)蛛网膜是一层无血管的半透明膜,贴在硬膜深面,蛛网膜与软膜间存在腔隙,称蛛网膜下腔,其内充满脑脊液。蛛网膜在硬脑膜窦附近,形成许多绒毛状突起,突入窦内称蛛网膜颗粒,脑脊液经此渗入窦内。

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41神经系统第三四节神经系统第三四节42优选神经系统第三四节优选神经系统第三四节43苍白球为旧纹状体。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前两个核合称为纹状体。参与记忆活动,如当海马与有关结构受损时,会引起近期记忆能力丧失。内侧核群与网状结构有密切关系。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联合纤维胼胝体见教材91页表3-5。混合性Ⅴ、Ⅶ、Ⅸ、Ⅹ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一)脑干上接间脑,背面连接小脑,下续脊髓。是单层结缔组织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间有一窄腔,称硬膜外腔。二、脑室和脑脊液循环苍白球为旧纹状体。44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45(一)脑干上接间脑,背面连接小脑,下续脊髓。Ⅲ-Ⅻ对脑神经由此出脑。

1.脑干的外形(一)脑干上接间脑,背面连接小脑,下续脊髓。Ⅲ46脑干的腹侧面延髓:锥体锥体交叉橄榄体两体间有舌下神经(Ⅻ)经此出脑。在橄榄体外侧的纵沟中,从上向下有舌咽神经(Ⅸ)、迷走神经(Ⅹ)、副神经(Ⅺ)出脑。脑桥为横行纤维构成的隆起,称基底部。两侧称脑桥臂连于小脑。三叉神经(Ⅴ)经脑桥臂出脑。在延髓脑桥沟中,从中向外依次有展神经(Ⅵ)、面神经(Ⅶ)、位听神经(Ⅷ)由此出脑。中脑两条柱形的隆起,称大脑脚。脚间窝动眼神经(Ⅲ)由此出脑。中脑的室腔为中脑水管。脑干的腹侧面47脑干的背侧面延髓后正中沟两侧有隆起的薄束结节、楔束结节,其深面分别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外上方稍隆起称小脑下脚。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中脑一对上丘(视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的臂连接间脑的外侧膝状体。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接间脑的内侧膝状体。下丘的下方有滑车神经(Ⅳ)经此出脑。脑干的背侧面482.脑干的内部结构白质:主要是一些上下行传导束。灰质:不再连贯成柱,分离为断续的神经核。脑神经核Ⅲ-Ⅻ脑神经核的位置大致与各脑神经根在脑干附着的高低顺序相对应。非脑神经核是上下传导束的中继核。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对大脑皮质有上行唤醒作用;对肌张力和内脏的功能有调节作用。2.脑干的内部结构49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503.脑干的功能传导反射视反射、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呼吸反射、心跳反射等。是重要的生命中枢。3.脑干的功能51(二)间脑位于大脑和中脑之间,两侧间脑之间的纵行腔隙称第三脑室,它向下通中脑水管,向上通两边的侧脑室。间脑主要分为1.丘脑为灰质块,分为三大核群前核群与内脏活动有关。内侧核群与网状结构有密切关系。外侧核群是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中继核团。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二)间脑522.下丘脑其前下方有视神经会合而成的视交叉,视交叉的下方有垂体。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和内分泌的较高中枢。2.下丘脑53(三)小脑位于颅后窝,上面被大脑半球覆盖。小脑两侧膨大的部分称小脑半球,连接两半球的中间狭窄部为小脑蚓,在小脑下面蚓部的两侧有一对突起,称小脑扁桃体。脑疝(三)小脑54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1.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主要是维持平衡。2.小脑前叶(旧小脑)调节肌张力和维持姿势。3.小脑后叶(新小脑)与四肢的协调运动有关。一侧小脑半球损伤时,运动障碍出现在同侧。表现为动作协调障碍,称小脑性共济失调。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55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混合性Ⅴ、Ⅶ、Ⅸ、Ⅹ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联合纤维胼胝体(3)大脑髓质(白质)一、脑和脊髓的被膜内侧核群与网状结构有密切关系。非脑神经核是上下传导束的中继核。内囊损伤(多因供应此区的血管出血或血栓),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联合纤维胼胝体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丘脑是皮层下的感觉中枢。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位于颅后窝,上面被大脑半球覆盖。(四)端脑包括左右大脑半球,由大脑纵裂将其不完全分隔开,纵裂的底有胼胝体,为连接两半球的巨大纤维束,半球内部的腔隙是侧脑室,借室间孔与第三脑室相通。

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四)端脑561.大脑的外形每个半球分膨隆的背外侧面、垂直的内侧面和凹凸不平的底面。半球表面有沟/裂和回。中央沟中央前回运动中枢中央后回感觉中枢外侧裂顶枕裂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岛叶1.大脑的外形中央沟57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

(1)大脑皮质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这些神经元常具有持续的节律性的电位变化。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如果在头皮上安置引导电极,通过脑电图仪可记录到皮层自发脑电活动的图形,称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另外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引起电位变化,称皮层诱发电位。皮层诱发电位是研究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一种重要方法。2.大脑半球的内部结构58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绒球小结叶(古小脑)主要是维持平衡。(3)大脑髓质(白质)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参与记忆活动,如当海马与有关结构受损时,会引起近期记忆能力丧失。中脑的室腔为中脑水管。半球表面有沟/裂和回。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后部。(3)大脑髓质(白质)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大脑皮质最重要的几个功能区运动中枢位于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感觉中枢位于中央后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视觉中枢位于枕叶内侧面。听觉中枢主要位于颞横回。语言中枢又称优势半球,通常在一侧半球上发展,多数为左半球。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和阅读中枢。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59大脑皮质功能区的特点A.功能定位的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的安排是正立的;大脑皮质功能区的特点60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两侧称脑桥臂连于小脑。中脑两条柱形的隆起,称大脑脚。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硬脑膜在一定部位形成皱襞伸入脑间隙中,有大脑镰和小脑幕。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联系。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3)大脑髓质(白质)功能定位的安排大体呈身体的倒影,而头面代表区的安排是正立的;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骨损伤出血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感觉性Ⅰ、Ⅱ、ⅧB.对躯体的感觉和运动是交叉性的,但头面部是双侧性的;

C.功能区域的大小与体表部位的灵敏程度成正比;

D.在运动区,刺激所得的肌肉运动反应单纯,主要为少数个别肌肉的收缩。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61(2)基底核包括尾状核、豆状核(外侧部称壳,内侧部称苍白球)、杏仁体。前两个核合称为纹状体。

(2)基底核62

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纹状体是控制运动的一个主要调节中枢。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另一类为运动过多,肌张力低下,如舞蹈病,病变在新纹状体。苍白球为旧纹状体。尾状核和壳称新纹状体。纹状体是控63(3)大脑髓质(白质)联合纤维胼胝体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络纤维。投射纤维是联系大脑皮质和脑干、脊髓的上、下行传导束。这些纤维绝大部分经过内囊(位于尾状核、背侧丘脑与豆状核之间的一宽厚白质层,在端脑水平切面上,呈><”形)。内囊损伤(多因供应此区的血管出血或血栓),患者可出现对侧半身感觉丧失;对侧偏瘫及偏盲的三偏综合征。(3)大脑髓质(白质)64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65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66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67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68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69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和阅读中枢。共12对,按其在脑部的位置,用罗马字表示。硬脑膜与颅底骨结合紧密,颅底骨折时易将硬脑膜与蛛网膜同时撕裂,使脑脊液外漏。人类基底核病变主要是运动不正常和肌张力的改变。脑桥为横行纤维构成的隆起,称基底部。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另外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引起电位变化,称皮层诱发电位。外侧核群是躯体感觉传导路中的中继核团。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中脑的室腔为中脑水管。脑桥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上半,外侧壁为小脑上脚,脚间夹有薄层白质板,称前髓帆。包括说话中枢、听话中枢、书写中枢和阅读中枢。70神经系统第三四节课件整理71(4)边缘系统由边缘叶,有关皮质及皮质下结构组成。在种系发生上是古老的系统,具有广泛的联系。其功能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调节内脏及内分泌腺的活动;对情绪和行为的影响;参与记忆活动,如当海马与有关结构受损时,会引起近期记忆能力丧失。(4)边缘系统72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根据小脑的进化、纤维联系和功能,将小脑分为两侧称脑桥臂连于小脑。另外用电刺激方法观察到,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可引起电位变化,称皮层诱发电位。硬脑膜与颅盖骨连接疏松,骨损伤出血时易形成硬膜外血肿。联络纤维同侧半球内部各回与叶间的联是神经元胞体集中的地方,其分布有严格的层次。第四节脑、脊髓的被膜、脑室、脑脊液见教材91页表3-5。其中一类主要表现为运动减少,肌张力亢进,如震颤麻痹,病变为黑质和苍白球;小脑后叶(新小脑)与四肢的协调运动有关。一对下丘(听觉反射中枢),其外侧隆起连二、脑神经共12对,按其在脑部的位置,用罗马字表示。(一)名称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十迷一副舌下全(二)分类感觉性Ⅰ、Ⅱ、Ⅷ运动性Ⅲ、Ⅳ、Ⅵ、Ⅺ、Ⅻ混合性Ⅴ、Ⅶ、Ⅸ、Ⅹ(三)脑神经的分布及功能见教材91页表3-5。上部中央管敞开为第四脑室,构成菱形窝的下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