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风险分类课件_第1页
贷款风险分类课件_第2页
贷款风险分类课件_第3页
贷款风险分类课件_第4页
贷款风险分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0章贷款风险分类

2010年5月8日

第10章贷款风险分类

2010年5月8日

1本章概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根据债务人正常经营状况和担保状况,评价债权被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本章首先介绍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概念、意义等内容,其次介绍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与方法,然后介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最后介绍贷款质量与管理的相关内容。本章概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按照2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10.2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10.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10.4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目录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目录3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学习目的10.1.1掌握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和标准10.1.2了解贷款分类的意义10.1.3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的相关内容10.1.4了解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的相关内容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学习目的410.1.1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标准

一、贷款分类的定义贷款分类是指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二、贷款分类的名称

正常——Pass关注——Specialmentioned;Otherassetsespeciallymentioned,(OAEM)次级——Substandard可疑——Doubtful损失——Loss其中:3+4+5=分类贷款;分类贷款+2=受批评贷款10.1.1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标准

一、贷款分类的定义5三、贷款分类标准

1.贷款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

表10-2贷款分类的核心定义及比较中国美国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产生影响。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三、贷款分类标准

1.贷款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中国美国正62.贷款分类各个档次的定义正常类贷款

借款人不仅正常履行合同,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并且无论是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都没有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不能按时偿还。

关注类贷款

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目前对贷款的偿还尚未构成实质影响,然而如果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使贷款发生损失。顾名思义,对这类贷款要给予关注。

2.贷款分类各个档次的定义7次级类贷款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无法偿还贷款,即使通过重新融资也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可疑类贷款具备次级类贷款的所有特征,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即使履行担保,贷款本息也肯定要发生损失。由于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还的重大不确定性,例如贷款正在重组或者诉讼等原因,对损失的程度尚难以确定,故为“可疑”。损失类贷款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者虽然经过大量努力能够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已微乎其微,已经没有意义将其作为银行的资产在账面上保留。次级类贷款8

10.1.2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的特性决定贷款没有市场价格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补充金融监管的需要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需要贷款分类方法

10.1.2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的特性决定贷款没910.1.3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

一、历史成本法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优点:客观和便于核查。缺陷:(1)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2)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10.1.3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

一、历史成本法10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优点:能够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即使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不一定总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二、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二、市场价值法11按照这种方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组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反过来,贷款盈利的净现值也会立即得到承认。三、净现值法按照这种方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12定义:在不是强制性变现的情况下,按买卖双方自愿商定的价格产生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四、合理价值法(FVA)

定义:在不是强制性变现的情况下,按买卖1310.1.4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

一、我国的贷款分类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1.我国的贷款分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以前,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习惯上称作“一逾两呆”)。2.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2001年以前,我国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不健全,实际上只有普通准备金的概念,没有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的概念。

10.1.4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

一、我国的贷14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简称五级分类。另一种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按照贷款是否计息,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而后者又细分为停止计息、重组以及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贷款。第三种做法可以说算不上模式,那就是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规定(例如英国)。二、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比较

二、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比较

15理想的情况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冲销呆账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贷款质量下降,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增加;贷款质量改善,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减少,像一个蓄水池一样。冲销呆账也是一样,认定损失了就冲销,收回了再入账,见下图:正常贷款现值100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风险开始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0贷款的生命周期分析框架注销收回的呆账三、贷款分类与损失准备和

呆账核销制度的动态关系

理想的情况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冲销呆账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1610.2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

学习目的10.2.1掌握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并了解各环节的具体内容10.2.2掌握基本信贷分析的相关内容10.2.3掌握评估还款能力分析的相关内容10.2.4掌握还款可能性分析的相关内容10.2.5掌握确定贷款分类结果的依据,了解各类贷款的基本特征10.2.6了解重组贷款、银团贷款等贷款分类的相关内容10.2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

学习目的1710.2.1贷款分类思路分析

一、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1.基本情况银行应先掌握借款人和贷款的基本情况,借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并判断其对贷款偿还是否有实质性负面影响。2.逾期状态贷款本息拖欠是风险的重要特征,在大部分情况下,它能帮助银行立即对贷款是否存在问题做出回答。10.2.1贷款分类思路分析

一、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183.还款能力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判断,主要是对借款人正常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其正常经营收入是否受到影响,并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对贷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4.担保状况贷款逾期超过90天,且挂账停息,通过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分析判断,依靠借款人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完全偿还贷款,这时,就要分析贷款是否具备充足的抵押品或有效的保证。3.还款能力19

10.2.2基本信贷分析

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是什么?而现在还款来源又是什么;资产转换: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0.2.2基本信贷分析

2010.2.3评估还款能力

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获取利润的大小,又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分析、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一是借款人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销售收入以及生产竞争力,这些可以通过借款人经营的一些财务状况和指标来分析;二是借款人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特别是分析借款人主要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10.2.3评估还款能力

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2110.2.4还款可能性分析

还款能力分析担保分析影响还款可能性的非财务因素分析10.2.4还款可能性分析

还款能力分析2210.2.5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以上各种因素的分析,银行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贷款偿还能力与偿还可能性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比照各类别贷款的特征,银行就可以对贷款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10.2.5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以上2310.2.6不同类别贷款分类

在具体分类时,对需重组的贷款、银团贷款、消费贷款、政府保证贷款、行政干预贷款以及违规贷款等,由于贷款的种类和贷款的用途以及贷款的性质不同,为此,在分类时应从其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考虑和判断。10.2.6不同类别贷款分类

在具体分类时,对需2410.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

学习目的10.3.1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10.3.2了解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10.3.3了解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10.3.4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10.3.5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的相关内容10.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

学习目的2510.3.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专项准备金: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10.3.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26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普通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一般有下列几种选择:有的国家选择以全部贷款余额作基数;有的国家为了避免普通准备金与专项准备金的重复计算,选择以全部贷款扣除已提取专项准备金后的余额为基数;有的国家选择以正常类贷款余额或者正常类贷款加上关注类贷款余额为基数。专项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有两种,分别为不良贷款或受批评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简单以各类不良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为基数,应乘以相应的计提比例来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大额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大额的可疑类贷款,要逐笔确定内在损失金额,并按照这一金额计提;对于其他不良贷款或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贷款,则按照该类贷款历史损失概率确定一个计提比例,实行批量计提。特别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为某一特定贷款组合(如特定国别或特定行业等)的全部贷款余额。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27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的上限或下限。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按照各类贷款的历史损失概率确定。对于没有内部风险计算体系的银行,监管当局往往规定一个参考比例。特别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或监管当局按照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率

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28

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尽管在账务上还没有将这部分内在损失冲销,但实际上专项准备金已经用于弥补目前贷款组合中存在的内在损失,不能再用于弥补银行未来发生的其他损失,其性质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同,因此,专项准备金不具有资本的性质。四、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与性质

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四、贷款损失准29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协议的规定,由于普通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因此,普通损失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同时在计算风险资产时,要将已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作为贷款的抵扣从相应的贷款组合中扣除。商业银行无论增加计提普通准备金还是计提专项准备金都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五、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协议的规30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评估过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抵补。贷款风险分类是计提和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础。只有执行了审慎的贷款分类制度,能够真实揭示贷款价值,识别贷款组合中的内在损失,才能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对贷款组合中的内在损失加以及时弥补,以增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基础,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六、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3110.3.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

审慎会计原则又称为保守会计原则,是指对具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应当谨慎从事,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10.3.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32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这里所说的“随时”实际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要求每一时刻或每一天商业银行所保持的准备金水平都与其当天贷款的内在损失绝对相等,绝对相等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做到的。只要商业银行能够定期对贷款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内在的损失程度的变化定期调整其准备金水平就可以了。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33

审慎会计原则并不意味着鼓励银行毫无根据地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高估损失准备金意味着银行低估了资产质量,低估了盈利能力。与低估损失准备金一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反映的真实性会打折扣。三、正确理解审慎会计原则

审慎会计原则并不意味着鼓励银行毫无根据地3410.3.3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建立贷款风险识别机制要做到计提损失的及时足额,首先应当做到及时识别贷款风险,鉴别出贷款组合中存在信贷缺陷的贷款。建立对准备金的评估制度商业银行要结合对贷款的定期分类工作,定期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性进行评估,及时增提或减少准备金的数量,使之与估价贷款的内在损失水平相适应,保证盈利的真实性。建立贷款损失概率的统计分析制度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历史损失资料统计分析贷款损失概率后,再考虑当前影响贷款损失程度的一些因素对损失概率调整后,确定当前各类贷款的计提比例。10.3.3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35建立贷款冲销制度

商业银行不应当长期将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及时或者按照规定的贷款核销时限,对损失类贷款或贷款的损失部分加以核销。损失贷款核销的会计处理银行核销贷款损失时,如果准备金水平明显不足或明显过高,应当在当季调整准备金水平,如果资料表明准备金明显应当在前期计提或调整,那么,前期的损益表就要调整。建立贷款冲销制度

商业银行不应当长期将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3610.3.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范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和损失的下列授信资产,具体包括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等。10.3.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37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

1.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2.按照分类结果对其他受批评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3.对受批评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4.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5.计提特别准备金6.汇总各类准备金7.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38

10.3.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

一、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检查和评估商业银行准备金充足性的目标,是为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一是要评估商业银行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实务、程序和内部控制是否充分、完善,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贯彻执行;二是要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有效性和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检查其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覆盖面和充分性;三是要评价遵守国家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四是要评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是否充足及其对资本充足性的影响。

10.3.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

一、评估贷款损失39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及程序的评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和程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审查贷款风险识别机制。审查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程序。分析相关质量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数量的影响程度。

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及程序的评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40

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方法与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方法基本相同。三、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三、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41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确定检查目的和检查重点。审查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书面政策、程序和内控,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座谈、观察和抽查一定数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准备金政策、程序、内控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做出初步判断。审查分析自上次检查以来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的变动情况,分析提取金额、损失贷款核销金额、已核销贷款收回金额是否合理恰当,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获取检查人员的贷款分类结果及分类贷款详细清单与资料,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结果和分类贷款清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程度和原因。形成准备金检查报告。四、贷款损失准备金检查程序

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确定检查目的和检查重点。四、贷款损失准备42

10.4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学习目的10.4.1掌握贷款质量定性分析的相关内容10.4.2了解贷款政策评价的相关内容10.4.3了解贷款分类制度评价的相关内容10.4.4了解贷款业务支持环境评估的相关内容10.4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学习目的4310.4.1对贷款质量的定性分析

一、分类结果汇总分析分类结果与全部贷款余额的比较不良贷款率:不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关注贷款比率:关注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受批评贷款比率:(不良贷款+关注贷款)/全部贷款余额其他重要比率逾期贷款比率:逾期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重组贷款比率:重组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停止计息贷款比率:停止计息贷款余额/全部贷款余额10.4.1对贷款质量的定性分析

一、分类结果汇总分析44二、贷款质量比较分析同期比较分析同业比较分析不良贷款结构分析二、贷款质量比较分析同期比较分析45

10.4.2银行贷款政策评价

对贷款政策的评估,应该从熟悉贷款政策入手,既要评价贷款政策的完整性、充分性、及时性,又要评价贷款政策的执行情况。评价完整性,是要求银行的信贷政策必须覆盖其信贷管理的各个方面,不能出现没有政策规定的贷款业务;评价充分性,是要求贷款能真正达到识别、管理和控制风险的目的;评价及时性,是要求商业银行能根据市场环境和业务经营品种的变化,及时修改和补充信贷政策,引进新的管理技术和方法,适应银行信贷管理的需要。10.4.2银行贷款政策评价4610.4.3贷款分类制度评价

1.是否有效反映贷款的真实价值2.是否有利于改善信贷管理3.是否编制了详细的贷款风险分类的操作程序4.是否明确了逾期贷款、停止计息贷款、重组贷款的分类标准5.是否简单以客户评级代替贷款分类6.贷款分类频率是否充足,是否覆盖所有的贷款10.4.3贷款分类制度评价

1.是否有效反映贷款的真实价477.与监管当局的分类标准是否保持明确的对应关系8.贷款分类结果是否及时上报管理层和有关业务部门9.贷款分类结果是否按规定对外披露10.是否编制了不良贷款和关注类贷款监测清单11.是否制定了与贷款分类制度相配套的贷款损失准备金提取制度12.是否能有效地处理不良贷款7.与监管当局的分类标准是否保持明确的对应关系4810.4.4对贷款业务支持环境的评估

一、信用风险管理环境

一个良好的信用风险管理环境需要银行的信贷决策层去培育。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或信贷管理委员会构成银行的信贷决策层,直接影响银行信贷活动的决策方式、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对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4.4对贷款业务支持环境的评估

一、信用风险管理环境491.设置原则

信贷部门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必须服从职责分离、相互制约的原则,也就是审贷分离的原则,必须服从统一授信的原则。

2.组织程序和机构设置信贷活动的复杂程度和规模大小决定了信贷组织程序和机构的设置。一般来说,对一个银行机构,组织设置一般分为两层,即职能部门和贷款委员会。3.信贷活动的决策程序

银行的信贷政策应该由董事会、信贷委员会、资产负债委员会负责制定,董事会具有最终决定权;决策层人员应该由不同层次的管理人员、主要管理部门的主管和董事会代表等构成,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水平应该有利于对信贷业务的全方位控制。二、信贷管理及监督职能的组织设置1.设置原则二、信贷管理及监督职能的组织设置50信贷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着重于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贷款政策的执行方面。评价银行信贷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评价两个方面:首先,是该职能是否独立。其次,要求该职能具有权威性,保证该职能所提意见和建议能够为制约的对象或上一级接受。

三、信贷部门对贷款的监督管理

信贷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职能主要着重于信用风险的控制和贷款政51内部审计一般重点检查信贷部门对贷款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对内部审计职能的评估,主要是考察内审是否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促进银行信贷管理水平的提高,而不是包庇银行存在的问题,掩盖银行贷款质量的真实状况。四、内审部门的监督

内部审计一般重点检查信贷部门对贷款政策和程序的执行情况四、内52

评价银行信贷业务的合规和合法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是否设置了该职能;合规和合法情况如何。五、合规和合法情况

评价银行信贷业务的合规和合法情况,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53判断银行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评价:信息反馈是否及时;信息内容是否准确;信息覆盖面是否全面;不同类别信息的统计口径是否一致;信息是否能保证充分流动,是否建立了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六、管理信息系统

判断银行的信贷管理信息系统是否有效,主要六、管理信息系统

54业务素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的综合反映;职业道德:人品、敬业精神、工作作风等的综合反映。七、信贷人员的素质

业务素质:知识背景、工作能力、工作经验等的综合反映;七、信贷55谢谢!谢谢!56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57第10章贷款风险分类

2010年5月8日

第10章贷款风险分类

2010年5月8日

58本章概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按照风险程度将信贷资产划分为不同档次的过程。其实质是根据债务人正常经营状况和担保状况,评价债权被及时、足额偿还的可能性。本章首先介绍贷款风险分类的基本概念、意义等内容,其次介绍贷款风险分类的程序与方法,然后介绍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最后介绍贷款质量与管理的相关内容。本章概述

信贷资产风险分类是商业银行按照59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10.2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10.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10.4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目录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 目录60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学习目的10.1.1掌握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和标准10.1.2了解贷款分类的意义10.1.3了解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的相关内容10.1.4了解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的相关内容10.1贷款风险分类概述学习目的6110.1.1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标准

一、贷款分类的定义贷款分类是指银行根据审慎的原则和风险管理的需要,定期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审查,并将审查的结果分析归类。二、贷款分类的名称

正常——Pass关注——Specialmentioned;Otherassetsespeciallymentioned,(OAEM)次级——Substandard可疑——Doubtful损失——Loss其中:3+4+5=分类贷款;分类贷款+2=受批评贷款10.1.1贷款分类的定义、名称、标准

一、贷款分类的定义62三、贷款分类标准

1.贷款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

表10-2贷款分类的核心定义及比较中国美国正常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借款人能够严格履行合同,有充分把握偿还贷款本息。关注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是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贷款本息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尽管目前借款人没有违约,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其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的主客观因素。如果这些因素继续存在,可能对借款人的偿还能力产生影响。次级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的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了问题,依靠其正常经营收入已无法保证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可疑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本息,即使执行抵押或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发生一定的损失。损失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和一切必要的程序之后,贷款仍然无法收回。三、贷款分类标准

1.贷款分类标准的核心定义中国美国正632.贷款分类各个档次的定义正常类贷款

借款人不仅正常履行合同,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并且无论是从借款人本身还是从外部环境,都没有理由怀疑贷款的本息不能按时偿还。

关注类贷款

贷款的本息偿还仍然正常,但是发生了一些可能会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这些因素目前对贷款的偿还尚未构成实质影响,然而如果这些因素继续下去,则有可能使贷款发生损失。顾名思义,对这类贷款要给予关注。

2.贷款分类各个档次的定义64次级类贷款借款人依靠其正常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已经无法偿还贷款,即使通过重新融资也不能归还全部贷款本息。可疑类贷款具备次级类贷款的所有特征,只是程度更加严重。即使履行担保,贷款本息也肯定要发生损失。由于存在一些影响贷款偿还的重大不确定性,例如贷款正在重组或者诉讼等原因,对损失的程度尚难以确定,故为“可疑”。损失类贷款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履行什么程序,贷款都注定要全部损失;或者虽然经过大量努力能够收回极少部分,但其价值已微乎其微,已经没有意义将其作为银行的资产在账面上保留。次级类贷款65

10.1.2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的特性决定贷款没有市场价格贷款分类是银行稳健经营的需要贷款分类是金融审慎监管的需要贷款分类标准是利用外部审计师补充金融监管的需要不良资产的处置和银行重组需要贷款分类方法

10.1.2贷款分类的意义

贷款的特性决定贷款没6610.1.3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

一、历史成本法主要是对过去发生的交易价值的真实记录。优点:客观和便于核查。缺陷:(1)与审慎的会计准则相抵触。(2)不能反映银行或企业的真实价值或净值10.1.3贷款风险分类与会计原理

一、历史成本法67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优点:能够及时承认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变化,因此能较为及时地反映信贷资产质量发生的问题。缺点:并不是所有的资产都有市场,即使在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也不一定总是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二、市场价值法市场价值法按照市场价格反映资产和负债的价值。二、市场价值法68按照这种方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未来净现金流量的贴现值,这样,贷款组合价值的确定将包括贷款的所有预期损失。反过来,贷款盈利的净现值也会立即得到承认。三、净现值法按照这种方法,贷款价值的确定,主要依据对69定义:在不是强制性变现的情况下,按买卖双方自愿商定的价格产生的价值。如果有市场报价,则按市场价格定价。四、合理价值法(FVA)

定义:在不是强制性变现的情况下,按买卖7010.1.4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

一、我国的贷款分类和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1.我国的贷款分类制度

改革开放以来到1998年以前,把贷款分为正常、逾期、呆滞、呆账。后三类合称不良贷款(习惯上称作“一逾两呆”)。2.我国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2001年以前,我国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不健全,实际上只有普通准备金的概念,没有专项准备金和特别准备金的概念。

10.1.4我国贷款分类制度改革及国际比较

一、我国的贷71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简称五级分类。另一种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做法,即按照贷款是否计息,把贷款划分为正常和受损害两类,而后者又细分为停止计息、重组以及诉诸抵押担保后收回的贷款。第三种做法可以说算不上模式,那就是欧洲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这些国家基本上不对贷款分类做出任何规定(例如英国)。二、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比较

二、贷款分类制度的国际比较

72理想的情况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冲销呆账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贷款质量下降,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增加;贷款质量改善,贷款损失准备金就减少,像一个蓄水池一样。冲销呆账也是一样,认定损失了就冲销,收回了再入账,见下图:正常贷款现值100关注次级可疑损失贷款风险开始计提专项贷款损失准备金0贷款的生命周期分析框架注销收回的呆账三、贷款分类与损失准备和

呆账核销制度的动态关系

理想的情况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和冲销呆账的过程应该是动态的7310.2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

学习目的10.2.1掌握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并了解各环节的具体内容10.2.2掌握基本信贷分析的相关内容10.2.3掌握评估还款能力分析的相关内容10.2.4掌握还款可能性分析的相关内容10.2.5掌握确定贷款分类结果的依据,了解各类贷款的基本特征10.2.6了解重组贷款、银团贷款等贷款分类的相关内容10.2贷款风险分类程序与方法

学习目的7410.2.1贷款分类思路分析

一、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1.基本情况银行应先掌握借款人和贷款的基本情况,借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影响贷款偿还的不利因素,并判断其对贷款偿还是否有实质性负面影响。2.逾期状态贷款本息拖欠是风险的重要特征,在大部分情况下,它能帮助银行立即对贷款是否存在问题做出回答。10.2.1贷款分类思路分析

一、贷款分类的基本步骤753.还款能力借款人还款能力的判断,主要是对借款人正常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其正常经营收入是否受到影响,并需要分析哪些因素对贷款产生实质性的影响。4.担保状况贷款逾期超过90天,且挂账停息,通过财务状况与现金流量的分析判断,依靠借款人正常经营收入已经无法完全偿还贷款,这时,就要分析贷款是否具备充足的抵押品或有效的保证。3.还款能力76

10.2.2基本信贷分析

贷款目的:主要判断贷款实际上是如何使用的,与约定的用途是否有出入;还款来源:主要分析贷款合同上的最初偿还来源是什么?而现在还款来源又是什么;资产转换:分析贷款使用过程中的各种相关信息及其影响;还款记录:根据贷款偿还记录情况,判断借款人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行为。

10.2.2基本信贷分析

7710.2.3评估还款能力

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获取利润并偿还贷款的能力,而获取利润的大小,又取决于借款人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管理水平分析、评估借款人的偿债能力,一是借款人的生产成本、产品质量、销售收入以及生产竞争力,这些可以通过借款人经营的一些财务状况和指标来分析;二是借款人经营管理经验和能力,特别是分析借款人主要决策者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用人能力、协调能力和创造能力。10.2.3评估还款能力

还款能力是指借款人运用借入资金7810.2.4还款可能性分析

还款能力分析担保分析影响还款可能性的非财务因素分析10.2.4还款可能性分析

还款能力分析7910.2.5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以上各种因素的分析,银行可以掌握大量的信息,并且对贷款偿还能力与偿还可能性有了一定的分析与判断,因此,在这个基础上,按照贷款风险分类的核心定义,比照各类别贷款的特征,银行就可以对贷款得出最终的分类结果。10.2.5确定分类结果

通过以上8010.2.6不同类别贷款分类

在具体分类时,对需重组的贷款、银团贷款、消费贷款、政府保证贷款、行政干预贷款以及违规贷款等,由于贷款的种类和贷款的用途以及贷款的性质不同,为此,在分类时应从其不同的风险程度进行考虑和判断。10.2.6不同类别贷款分类

在具体分类时,对需8110.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

学习目的10.3.1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10.3.2了解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10.3.3了解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10.3.4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10.3.5掌握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的相关内容10.3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评估

学习目的8210.3.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普通准备金:又称一般准备金,是按照贷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专项准备金:根据贷款风险分类结果,对不同类别的贷款根据其内在损失程度或历史损失概率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金。特别准备金:针对贷款组合中的特定风险,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金。10.3.1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种类83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普通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一般有下列几种选择:有的国家选择以全部贷款余额作基数;有的国家为了避免普通准备金与专项准备金的重复计算,选择以全部贷款扣除已提取专项准备金后的余额为基数;有的国家选择以正常类贷款余额或者正常类贷款加上关注类贷款余额为基数。专项准备金的计提基数有两种,分别为不良贷款或受批评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并不是简单以各类不良贷款或受批评贷款为基数,应乘以相应的计提比例来计提专项准备金。对于大额的不良贷款,特别是大额的可疑类贷款,要逐笔确定内在损失金额,并按照这一金额计提;对于其他不良贷款或具有某种相同特性的贷款,则按照该类贷款历史损失概率确定一个计提比例,实行批量计提。特别准备金的计提基数为某一特定贷款组合(如特定国别或特定行业等)的全部贷款余额。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基数84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的上限或下限。专项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按照各类贷款的历史损失概率确定。对于没有内部风险计算体系的银行,监管当局往往规定一个参考比例。特别准备金的计提比例:由商业银行或监管当局按照国别或行业等风险的严重程度确定。三、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比率

普通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一般确定一个固定比例,或者确定计提比例85

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专项准备金反映的是贷款账面价值与实际评估价值的差额,或者说反映的是贷款的内在损失,尽管在账务上还没有将这部分内在损失冲销,但实际上专项准备金已经用于弥补目前贷款组合中存在的内在损失,不能再用于弥补银行未来发生的其他损失,其性质与固定资产折旧相同,因此,专项准备金不具有资本的性质。四、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与性质

普通准备金是用于弥补贷款组合的不确定损失的。四、贷款损失准86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协议的规定,由于普通损失准备金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资本的性质,因此,普通损失准备金可以计入商业银行资本基础的附属资本,但计入的普通准备金不能超过加权风险资产的1.25%,超过部分不再计入;专项准备金由于不具有资本的性质,不能计入资本基础,同时在计算风险资产时,要将已提取的专项准备金作为贷款的抵扣从相应的贷款组合中扣除。商业银行无论增加计提普通准备金还是计提专项准备金都会对资本充足率产生影响。五、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资本充足率

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资本协议的规87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认定过程或者说是对贷款实际价值的评估过程,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对贷款内在损失的抵补。贷款风险分类是计提和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础。只有执行了审慎的贷款分类制度,能够真实揭示贷款价值,识别贷款组合中的内在损失,才能计提充足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对贷款组合中的内在损失加以及时弥补,以增强商业银行的资本基础,提高商业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六、贷款损失准备金与贷款风险分类

贷款风险分类的过程实质上是对贷款内在损8810.3.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符合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

审慎会计原则又称为保守会计原则,是指对具有估计性的会计事项,应当谨慎从事,应当合理预计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不预计或少预计可能带来的利润。10.3.2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一、计提贷款损失准备89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性和充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应当在估计到贷款可能存在内在损失、贷款的实际价值可能减少时进行,而不应当在贷款内在损失实际实现或需要冲销贷款时才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充足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应当随时保持足够弥补贷款内在损失的准备金。这里所说的“随时”实际上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不是要求每一时刻或每一天商业银行所保持的准备金水平都与其当天贷款的内在损失绝对相等,绝对相等是不现实的,也是无法做到的。只要商业银行能够定期对贷款的内在损失进行评估,并根据内在的损失程度的变化定期调整其准备金水平就可以了。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原则

按照审慎会计原则的要求,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要坚持及时90

审慎会计原则并不意味着鼓励银行毫无根据地高估贷款损失准备金。高估损失准备金意味着银行低估了资产质量,低估了盈利能力。与低估损失准备金一样,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反映的真实性会打折扣。三、正确理解审慎会计原则

审慎会计原则并不意味着鼓励银行毫无根据地9110.3.3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建立贷款风险识别机制要做到计提损失的及时足额,首先应当做到及时识别贷款风险,鉴别出贷款组合中存在信贷缺陷的贷款。建立对准备金的评估制度商业银行要结合对贷款的定期分类工作,定期对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充足性进行评估,及时增提或减少准备金的数量,使之与估价贷款的内在损失水平相适应,保证盈利的真实性。建立贷款损失概率的统计分析制度科学合理的方法应由商业银行根据贷款历史损失资料统计分析贷款损失概率后,再考虑当前影响贷款损失程度的一些因素对损失概率调整后,确定当前各类贷款的计提比例。10.3.3审慎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制度

92建立贷款冲销制度

商业银行不应当长期将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应当及时或者按照规定的贷款核销时限,对损失类贷款或贷款的损失部分加以核销。损失贷款核销的会计处理银行核销贷款损失时,如果准备金水平明显不足或明显过高,应当在当季调整准备金水平,如果资料表明准备金明显应当在前期计提或调整,那么,前期的损益表就要调整。建立贷款冲销制度

商业银行不应当长期将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9310.3.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范围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资产是指商业银行承担风险和损失的下列授信资产,具体包括贷款、银行卡透支、贴现、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垫款、信用证垫款、担保垫款、进出口押汇等。10.3.4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方法

一、贷款损失准备金的94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

1.对大额不良贷款逐笔计提专项准备金2.按照分类结果对其他受批评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3.对受批评的同质贷款计提专项准备金4.对正常贷款计提普通准备金5.计提特别准备金6.汇总各类准备金7.根据其他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体水平进行调整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算方法

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基本步骤为:二、贷款损失准备金的95

10.3.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

一、评估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检查和评估商业银行准备金充足性的目标,是为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商业银行做出客观的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纠正意见:一是要评估商业银行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实务、程序和内部控制是否充分、完善,是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贯彻执行;二是要评价商业银行贷款风险分类制度的有效性和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检查其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覆盖面和充分性;三是要评价遵守国家有关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政策、规定的执行情况;四是要评价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是否充足及其对资本充足性的影响。

10.3.5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检查与评估

一、评估贷款损失96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及程序的评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和程序的评价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审查贷款风险识别机制。审查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程序。分析相关质量因素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数量的影响程度。

二、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政策及程序的评估对商业银行贷款损97

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方法与商业银行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的方法基本相同。三、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三、对贷款损失准备金总量水平的评估98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确定检查目的和检查重点。审查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书面政策、程序和内控,并通过与相关人员的座谈、观察和抽查一定数量的档案资料进行符合性测试,对准备金政策、程序、内控的完善性和有效性做出初步判断。审查分析自上次检查以来贷款损失准备金余额的变动情况,分析提取金额、损失贷款核销金额、已核销贷款收回金额是否合理恰当,必要时,进行抽查核实。获取检查人员的贷款分类结果及分类贷款详细清单与资料,与商业银行的贷款分类结果和分类贷款清单进行比较,分析差异程度和原因。形成准备金检查报告。四、贷款损失准备金检查程序

收集并分析有关资料,确定检查目的和检查重点。四、贷款损失准备99

10.4贷款质量与管理综合评价学习目的10.4.1掌握贷款质量定性分析的相关内容10.4.2了解贷款政策评价的相关内容10.4.3了解贷款分类制度评价的相关内容10.4.4了解贷款业务支持环境评估的相关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