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的处理课件_第1页
心房颤动的处理课件_第2页
心房颤动的处理课件_第3页
心房颤动的处理课件_第4页
心房颤动的处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房颤动的处理.1心房颤动的处理.1心房颤动的处理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房颤的病因房颤的EKG表现房颤的分类房颤的诊断房颤的药物治疗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一级预防房颤伴室内差传及室性早搏的鉴别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心电图.2心房颤动的处理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2一、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发病率: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约占

心律失常总数的15%,

是继室性早搏后的第2位常见、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3一、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发病率: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约占TheFraminghamHeartStudy.JAMAMarch16,1990246810121430-3940-4950-5960-6970-79男性女性每千人2年之发病率年龄[岁].4TheFraminghamHeartStudy.024我国发病率: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在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性、非瓣膜性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5我国发病率: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死亡率: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常人的2倍!.6死亡率: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常人的2倍!.6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栓塞!!!

.7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栓塞!!!.7.8.8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房颤持续一年病窦发生率20%,房颤持续二年者发生率50%。房室结功能也明显受累。房颤初发时室率一般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提示房室结功能逐渐下降。

.9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9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ICD记录的资料表明18%的室颤和3%的室速由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诱发.10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ICD记录的资料表明18%的室颤影响生活质量

体力活力一般情况精神情绪社会工作对照房颤心衰心梗SF-36记分.11影响生活质量体力活力一般情况精神房颤---临床的隐形杀手!很多房颤患者是无症状的,其症状与患者心功能受损 程度和不规则心室率高度相关。无症状房颤和症状性房颤具有同样的危害性。.12房颤---临床的隐形杀手!.12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房颤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85%的周围血栓栓塞与房颤有关,>80岁的中风,36%与房颤有关。.13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13二、房颤的病因绝大多数房颤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1、风心病在青年和中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病因2、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病因3、高血压性心脏病4、心肌病5、肺心病

6、先心病多见于房间隔缺损,年龄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14二、房颤的病因绝大多数房颤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14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预激综合征9、甲状腺机能亢进10、局部及全身感染11、心脏手术后或心导管检查过程中12、忧虑、劳累、吞咽、大量饮酒、咖啡等

另有5-10%的房颤病人在临床上检查不到病因,而称之为特发性房颤。.15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房颤健康心脏三、房颤的ECG表现.16房颤健康心脏三、房颤的ECG表现.16QRS波群前P波缺失,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V1导联较为清楚。急性房颤f波较为粗大,甚至表现为“不纯性扑动颤动”。慢性房颤由于心肌纤维化明显,f波多不明显,甚至表现为一条直线。由于无规律的房室传导,出现R-R间期绝对不规则。.17QRS波群前P波缺失,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颤动波(f波).18.18P正常心电图房颤心电图f房颤心电图基本特征:1.没有P波.19P正常心电图房颤心电图f房颤心电图基本特征:1.没有P波.12.没有规则的R-R间隔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02.没有规则的R-R间隔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03.有正常的QRS波型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13.有正常的QRS波型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1QRS波群形态多正常,也可发生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称室内差异传导),而使QRS波宽大畸形(图形多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常发生在长R-R间期之后,所谓“长-短间期”。此点不同于房颤合并室性早搏,QRS波同样宽大畸形,但其后多有长的R-R间期,所谓“短-长间期”。.22QRS波群形态多正常,也可发生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称室内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房颤患者夜间心率较慢,甚至出现长达2秒以上的心室停博。房颤患者发生R-R长间歇较为常见,原因是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连续的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因素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间期。所以普通心电图上出现长R-R间期,不能轻易地诊断为房颤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房颤持续发作期间出现频发R-R间期≥3.0s,同时伴有与长R-R间期相关症状者,作为房颤治疗时减药、停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可能更有价值。.23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房颤患者夜间心率较慢,甚至出现长达2秒以上的四、房颤的分类分类按f振幅按心室率按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

.24四、房颤的分类分类.24按f振幅:粗颤(f波>0.1mv),多在0.3mV左右。多见于新近发生或风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细颤(f波<0.1mv),多见于病程较长或心房肌病变弥漫而又严重如冠心病者。.25按f振幅:粗颤(f波>0.1mv),多在0.3m按心室率:

慢速房颤 HR<50bpm快速房颤 HR>130bpm极速房颤 HR>180bpm极速房颤时,心功能明显下降,交感激活,有诱发室速和室颤的危险。.26按心室率: .26

根据持续时间分为:1、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24h,可为数秒钟、数分钟、数小时等。反复发作,可自行终止。急性房颤:房颤发作在48小时之内。慢性房颤:房颤发作超过48小时。初发性房颤:首次发作。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

,多在半年左右。能被药物、电复律等转复。多需要长期口服药物维持窦性心律。3、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多在1年以上,难以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特指用各种治疗手段均不能终止的房颤。.27根据持续时间分为:.27阵发性房颤.28阵发性房颤.28心室率194次/分极速型.29心室率194次/分极速型.29五、房颤的诊断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心脏听诊:心率快慢不一致(节律绝对不规整)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很多房颤患者是无症状的,其症状与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和不规则心室率高度相关。拟诊条件:症状+听诊确诊条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30五、房颤的诊断症状:心慌、胸闷、气促.30选做的特殊检查: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食道心脏超声食道心脏调博冠状动脉造影.31选做的特殊检查:心脏超声.31六、房颤的药物治疗.32六、房颤的药物治疗.32房颤的治疗原则控制相关疾病和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33房颤的治疗原则控制相关疾病和改善心功能.33慢性房颤药物治疗目标.34慢性房颤药物治疗目标.34控制心室率适应症:快速房颤。无特殊理由必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对于房颤己持续几年的患者,即使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风险的患者。对于老龄(大于65岁)或心脏器质性疾病(包括冠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内径大于55mm)病因未纠正的患者,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一样有效。目的: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目标:静息状态心室率60-70次/分,轻微活动不超过90次/分。药物选择:合并心功能不全,宜选用洋地黄类药物特发性房颤或心功能正常者,可首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35控制心室率适应症:.35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洋地黄类(尤适用于有心衰者)西地兰0.4mgi.v.4~6小时后再给0.2~0.4mg地高辛0.25mg~0.375mgq.d.7日后0.125mg~0.25mgq.d.β阻滞剂(有心衰或低血压者不用或慎用)美多洛尔5mgi.v.(1~2mg/min),如需要5分钟后再注射5mg。口服50mgt.i.d.普萘洛尔10mgt.i.d..36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洋地黄类(尤适用于有心衰者).36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钙拮抗剂(有心衰或低血压者慎用或不用)地尔硫卓0.15mg~0.35mg/kg,2分钟以上i.v,5~10分钟后可再给(4分钟可见效)。30mg~60mgt.i.dp.o维拉帕米5mg~10mg缓慢i.v(5分钟可见效)。40mg~80mgt.i.d,维持量40mgt.i.d.胺碘酮

150mgi.v.gtt10分钟滴完,维持量0.5mg~1.0mg/min200mgt.i.d.维持量200mgq.d.同时给予抗血栓治疗。.37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钙拮抗剂(有心衰或低血压者慎用或不用).3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适应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房颤病史短于1年左心房增大不明显(≤45mm)无心房附壁血栓药物复率:Ⅰa(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c(普罗帕酮)、Ⅲ(胺碘酮、索它洛尔)类体外同步复率:复律成功后,口服Ⅰa、Ⅰc、Ⅲ类药物维持窦性心律.38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适应症:.38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普罗帕酮注射剂:1~2mg/kg,静脉注射5分钟起效。口服剂:100~200mg,每日3~4次,60~90min起效。副作用:Bp↓,HR↓,哮喘,心力衰竭,传导阻滞。.39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普罗帕酮.39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胺碘酮注射剂:150mg,10分钟以上静脉注射,5min起效,维持量0.5~1mg/min,静脉滴注。口服剂:0.2,每日2-3次,服用1星期,数天后起效,维持剂量0.1~0.2,每日1次。副作用:急性期:Bp↓,窦性心动过缓。长期:肺脏毒性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脏毒性作用、中枢神经症状、皮肤脱色、对光过敏、角膜脂褐质沉着等。.40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胺碘酮.40防治血栓栓塞慢性房颤采用室律或控制复律治疗(前3周)和转复窦性心律后4周,均需预防血栓栓塞。低危患者(特发性房颤、低龄)等常用药物阿司匹林75-300mg,每天一次。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病、有血栓栓塞病史、左心房有附壁血栓、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心衰、并存糖尿病)等,宜选用华法林治疗,INR维持在2.0-3.0之间。.41防治血栓栓塞慢性房颤采用室律或控制复律治疗(前3周)和转复窦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迷宫手术心房起搏心房除颤房室结消融+心室起搏左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术.42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42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药物是节律控制的首选治疗方法。射频消融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副作用难以耐受,且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亦可考虑采用导管消融治疗。近期小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但是否能够降低房颤患者远期的卒中发生率尚待证实。综合考虑目前国内的条件,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参考适应证宜为: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前后径<50mm,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且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阵发性房颤患者。.43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药物是节律控制的首选治疗方法。.4鉴于现阶段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和潜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静脉狭窄、脑卒中、心房-食管瘘等)风险均显著高于常规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故推荐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或有经验的医师的指导下施行该项治疗。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瓣膜置换的患者,在术中进行迷宫或左房消融治疗房颤是合理的选择。

阵发性房颤成功率70-90%,慢性房颤成功率60-70%。.44鉴于现阶段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和潜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静脉八、房颤的一级预防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和一些饮食中的脂质成分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或复发。在临床上,由于很多房颤患者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联合应用ACEI和他汀类等药物是一种较好约选择。.45八、房颤的一级预防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九、房颤伴室内差传及室性早搏的鉴别两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前者多为未用洋地黄或用量不足,后者可为洋地黄类药物过量的早期表现。室内差传的产生是因为室上性激动抵达心室时,心室内传导系统(常为右束支或左前分支)还处在前一次激动的相对不应期,造成心室除极时间及顺序改变。.46九、房颤伴室内差传及室性早搏的鉴别两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47.47.48.48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和室性早搏比较鉴别要点房颤伴差传房颤伴室早基础心率偏快偏慢联律间期较短而不固定较固定起始向量与基本的一致多不一致QRS波多呈三相V1呈rsR′多呈单相或双相QRS形态不一致多一致LBBB图形无可有RonT现象无可有.49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和室性早搏比较鉴别要点V1导联的QRS波呈rSR′形时,房颤伴室内差传的可能性室早的24倍;而呈qR、RS或R形时,室早的可能性是室内差传的9倍。室内差传是长-短R-R间期,室早是短-长R-R间期。室内差传宽QRS波联律间期不超过基本周期的75%,即R1-R2/R1-R1<75%。R2为宽大畸形的QRS波,R1-R2为联律间期,R1-R1为紧靠联律间期前面的两个正常QRS波的R-R间期。.50V1导联的QRS波呈rSR′形时,房颤伴室内差传的可能性室早Af伴室早.51Af伴室早.51.52.52十、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心电图特征是心室率快而不匀齐。可达180次/分以上,甚至240次/分。QRS波群宽大畸形,具有预激综合征的图形,起始部位粗钝,有δ波。QRS波群易变性大,心室率快时宽大畸形程度重,心室率慢时,预激波变小,畸形程度减轻。R-R间期<220ms时,易发生心室颤动。.53十、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是一种严重.54.54.55.55.56.56.57.57女性75岁。心室律不等,间歇性QRS波群增宽,起始部位斜钝。f波不明显。为房颤伴间歇性预激综合征。.58女性75岁。心室律不等,间歇性QRS波群增宽,起始部位斜钝。回答问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多于男性。房颤可见于正常人,可在情绪激动、手术后、运动或者大量饮酒时发生。房颤的常见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甲亢等。急性房颤是指持续7天以内的房颤。粗颤多见于慢性房颤。阵发性房颤是指房颤发作持续30天以内,多能自行转复。慢性房颤的主要危害为体循环栓塞、心功能下降。瓣膜性房颤应给予华法林抗栓治疗,INR控制在2.0-3.0。胺碘酮毒副作用主要为甲状腺功能损害、肺脏损害、眼毒性、光敏。.59回答问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女性合并心衰的快速房颤首选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心房颤动体格检查的三个不一致是:脉搏心率不一致,第一心音强弱不一致,心律不规则。房颤合并预激综合症多伴有血流动力学障碍,是紧急复律指证。房颤合并预激综合症可用洋地黄来控制心室率。房颤合并室内差传说明洋地黄过量。胺碘酮的半衰期为120小时。房颤未用药物干预,心室率多在60-100次/分。房颤复律药物首选胺碘酮、普罗帕酮。.60合并心衰的快速房颤首选用洋地黄控制心室率。.60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调脂药物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或复发。甲状腺功能亢进房颤首选β受体阻滞剂控制心室率。目前心房颤动的非治疗方法有手术、射频消融、心房起搏、心房除颤等。所用房颤一经诊断均可立即给予复律治疗。.61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谢谢!.62谢谢!.62心房颤动的处理.63心房颤动的处理.1心房颤动的处理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房颤的病因房颤的EKG表现房颤的分类房颤的诊断房颤的药物治疗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一级预防房颤伴室内差传及室性早搏的鉴别预激综合征伴房颤的心电图.64心房颤动的处理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2一、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发病率: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约占

心律失常总数的15%,

是继室性早搏后的第2位常见、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常。.65一、房颤的发病率及危害发病率:心房颤动的发病率约占TheFraminghamHeartStudy.JAMAMarch16,1990246810121430-3940-4950-5960-6970-79男性女性每千人2年之发病率年龄[岁].66TheFraminghamHeartStudy.024我国发病率: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房颤患者。其中1/3为阵发性房颤,2/3为持续或永久性房颤。在所有房颤患者中,瓣膜性、非瓣膜性和孤立性房颤所占比例分别为12.9%、65.2%和21.9%。.67我国发病率:根据我国的资料,中国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61%死亡率: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常人的2倍!.68死亡率:房颤患者的死亡率是常人的2倍!.6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栓塞!!!

.69房颤患者中风发生率明显提高栓塞!!!.7.70.8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房颤持续一年病窦发生率20%,房颤持续二年者发生率50%。房室结功能也明显受累。房颤初发时室率一般较快,以后逐渐变慢提示房室结功能逐渐下降。

.71影响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9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ICD记录的资料表明18%的室颤和3%的室速由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诱发.72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ICD记录的资料表明18%的室颤影响生活质量

体力活力一般情况精神情绪社会工作对照房颤心衰心梗SF-36记分.73影响生活质量体力活力一般情况精神房颤---临床的隐形杀手!很多房颤患者是无症状的,其症状与患者心功能受损 程度和不规则心室率高度相关。无症状房颤和症状性房颤具有同样的危害性。.74房颤---临床的隐形杀手!.12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房颤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85%的周围血栓栓塞与房颤有关,>80岁的中风,36%与房颤有关。.75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13二、房颤的病因绝大多数房颤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1、风心病在青年和中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病因2、冠心病在中老年人群中是最常见的病因3、高血压性心脏病4、心肌病5、肺心病

6、先心病多见于房间隔缺损,年龄越大房颤发生率越高。.76二、房颤的病因绝大多数房颤病人有器质性心脏病.14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8、预激综合征9、甲状腺机能亢进10、局部及全身感染11、心脏手术后或心导管检查过程中12、忧虑、劳累、吞咽、大量饮酒、咖啡等

另有5-10%的房颤病人在临床上检查不到病因,而称之为特发性房颤。.777、病态窦房结综合征.15房颤健康心脏三、房颤的ECG表现.78房颤健康心脏三、房颤的ECG表现.16QRS波群前P波缺失,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颤动波(f波),频率350-600次/分,V1导联较为清楚。急性房颤f波较为粗大,甚至表现为“不纯性扑动颤动”。慢性房颤由于心肌纤维化明显,f波多不明显,甚至表现为一条直线。由于无规律的房室传导,出现R-R间期绝对不规则。.79QRS波群前P波缺失,出现形状大小各异的颤动波(f波).80.18P正常心电图房颤心电图f房颤心电图基本特征:1.没有P波.81P正常心电图房颤心电图f房颤心电图基本特征:1.没有P波.12.没有规则的R-R间隔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822.没有规则的R-R间隔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03.有正常的QRS波型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833.有正常的QRS波型房颤心电图正常心电图.21QRS波群形态多正常,也可发生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称室内差异传导),而使QRS波宽大畸形(图形多类似右束支传导阻滞),常发生在长R-R间期之后,所谓“长-短间期”。此点不同于房颤合并室性早搏,QRS波同样宽大畸形,但其后多有长的R-R间期,所谓“短-长间期”。.84QRS波群形态多正常,也可发生功能性束支传导阻滞(或称室内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房颤患者夜间心率较慢,甚至出现长达2秒以上的心室停博。房颤患者发生R-R长间歇较为常见,原因是房室传导组织生理不应期的干扰、连续的隐匿性传导、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以及影响心脏自主神经张力的因素造成室上性激动延迟或不能下传引起长R-R间期。所以普通心电图上出现长R-R间期,不能轻易地诊断为房颤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在清醒状态下房颤持续发作期间出现频发R-R间期≥3.0s,同时伴有与长R-R间期相关症状者,作为房颤治疗时减药、停药或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指征可能更有价值。.85动态心电图可发现房颤患者夜间心率较慢,甚至出现长达2秒以上的四、房颤的分类分类按f振幅按心室率按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

.86四、房颤的分类分类.24按f振幅:粗颤(f波>0.1mv),多在0.3mV左右。多见于新近发生或风心病、甲状腺机能亢进者。细颤(f波<0.1mv),多见于病程较长或心房肌病变弥漫而又严重如冠心病者。.87按f振幅:粗颤(f波>0.1mv),多在0.3m按心室率:

慢速房颤 HR<50bpm快速房颤 HR>130bpm极速房颤 HR>180bpm极速房颤时,心功能明显下降,交感激活,有诱发室速和室颤的危险。.88按心室率: .26

根据持续时间分为:1、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24h,可为数秒钟、数分钟、数小时等。反复发作,可自行终止。急性房颤:房颤发作在48小时之内。慢性房颤:房颤发作超过48小时。初发性房颤:首次发作。2、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

,多在半年左右。能被药物、电复律等转复。多需要长期口服药物维持窦性心律。3、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多在1年以上,难以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特指用各种治疗手段均不能终止的房颤。.89根据持续时间分为:.27阵发性房颤.90阵发性房颤.28心室率194次/分极速型.91心室率194次/分极速型.29五、房颤的诊断症状:心慌、胸闷、气促心脏听诊:心率快慢不一致(节律绝对不规整)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快于脉率很多房颤患者是无症状的,其症状与患者心功能受损程度和不规则心室率高度相关。拟诊条件:症状+听诊确诊条件:心电图/动态心电图.92五、房颤的诊断症状:心慌、胸闷、气促.30选做的特殊检查:心脏超声动态心电图甲状腺功能食道心脏超声食道心脏调博冠状动脉造影.93选做的特殊检查:心脏超声.31六、房颤的药物治疗.94六、房颤的药物治疗.32房颤的治疗原则控制相关疾病和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室率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预防血栓栓塞.95房颤的治疗原则控制相关疾病和改善心功能.33慢性房颤药物治疗目标.96慢性房颤药物治疗目标.34控制心室率适应症:快速房颤。无特殊理由必须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无症状性房颤患者。对于房颤己持续几年的患者,即使转复为窦性心律后,也很难维持窦性心律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的风险大于房颤本身风险的患者。对于老龄(大于65岁)或心脏器质性疾病(包括冠心病、二尖瓣狭窄、左房内径大于55mm)病因未纠正的患者,室率控制与节律控制一样有效。目的:缓解症状,改善心功能目标:静息状态心室率60-70次/分,轻微活动不超过90次/分。药物选择:合并心功能不全,宜选用洋地黄类药物特发性房颤或心功能正常者,可首选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如维拉帕米、地尔硫卓、β受体阻滞剂。.97控制心室率适应症:.35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洋地黄类(尤适用于有心衰者)西地兰0.4mgi.v.4~6小时后再给0.2~0.4mg地高辛0.25mg~0.375mgq.d.7日后0.125mg~0.25mgq.d.β阻滞剂(有心衰或低血压者不用或慎用)美多洛尔5mgi.v.(1~2mg/min),如需要5分钟后再注射5mg。口服50mgt.i.d.普萘洛尔10mgt.i.d..98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洋地黄类(尤适用于有心衰者).36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钙拮抗剂(有心衰或低血压者慎用或不用)地尔硫卓0.15mg~0.35mg/kg,2分钟以上i.v,5~10分钟后可再给(4分钟可见效)。30mg~60mgt.i.dp.o维拉帕米5mg~10mg缓慢i.v(5分钟可见效)。40mg~80mgt.i.d,维持量40mgt.i.d.胺碘酮

150mgi.v.gtt10分钟滴完,维持量0.5mg~1.0mg/min200mgt.i.d.维持量200mgq.d.同时给予抗血栓治疗。.99控制心室率常用药物钙拮抗剂(有心衰或低血压者慎用或不用).3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适应症:阵发性房颤发作期持续性房颤病史短于1年左心房增大不明显(≤45mm)无心房附壁血栓药物复率:Ⅰa(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Ⅰc(普罗帕酮)、Ⅲ(胺碘酮、索它洛尔)类体外同步复率:复律成功后,口服Ⅰa、Ⅰc、Ⅲ类药物维持窦性心律.100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适应症:.38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普罗帕酮注射剂:1~2mg/kg,静脉注射5分钟起效。口服剂:100~200mg,每日3~4次,60~90min起效。副作用:Bp↓,HR↓,哮喘,心力衰竭,传导阻滞。.101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普罗帕酮.39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胺碘酮注射剂:150mg,10分钟以上静脉注射,5min起效,维持量0.5~1mg/min,静脉滴注。口服剂:0.2,每日2-3次,服用1星期,数天后起效,维持剂量0.1~0.2,每日1次。副作用:急性期:Bp↓,窦性心动过缓。长期:肺脏毒性反应、甲状腺功能异常、肝脏毒性作用、中枢神经症状、皮肤脱色、对光过敏、角膜脂褐质沉着等。.102转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药物胺碘酮.40防治血栓栓塞慢性房颤采用室律或控制复律治疗(前3周)和转复窦性心律后4周,均需预防血栓栓塞。低危患者(特发性房颤、低龄)等常用药物阿司匹林75-300mg,每天一次。高危患者(心脏瓣膜病、有血栓栓塞病史、左心房有附壁血栓、高血压、冠心病、老年患者、心衰、并存糖尿病)等,宜选用华法林治疗,INR维持在2.0-3.0之间。.103防治血栓栓塞慢性房颤采用室律或控制复律治疗(前3周)和转复窦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迷宫手术心房起搏心房除颤房室结消融+心室起搏左心耳封堵术射频消融术.104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慢性房颤的非药物治疗方法.42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药物是节律控制的首选治疗方法。射频消融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或者副作用难以耐受,且症状严重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对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失败,亦可考虑采用导管消融治疗。近期小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表明,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导管射频消融的效果显著优于药物治疗,但是否能够降低房颤患者远期的卒中发生率尚待证实。综合考虑目前国内的条件,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参考适应证宜为:年龄<75岁、无或轻度器质性心脏疾患、左心房前后径<50mm,反复发作,症状严重且药物控制不满意的阵发性房颤患者。.105七、房颤的射频消融治疗目前药物是节律控制的首选治疗方法。.4鉴于现阶段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和潜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静脉狭窄、脑卒中、心房-食管瘘等)风险均显著高于常规心律失常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故推荐在有经验的电生理中心或有经验的医师的指导下施行该项治疗。准备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或瓣膜置换的患者,在术中进行迷宫或左房消融治疗房颤是合理的选择。

阵发性房颤成功率70-90%,慢性房颤成功率60-70%。.106鉴于现阶段房颤射频消融术的操作难度和潜在严重并发症(如肺静脉八、房颤的一级预防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他汀类药物和一些饮食中的脂质成分能够减少房颤的发生或复发。在临床上,由于很多房颤患者合并有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此,对于这些患者,联合应用ACEI和他汀类等药物是一种较好约选择。.107八、房颤的一级预防目前有证据表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九、房颤伴室内差传及室性早搏的鉴别两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前者多为未用洋地黄或用量不足,后者可为洋地黄类药物过量的早期表现。室内差传的产生是因为室上性激动抵达心室时,心室内传导系统(常为右束支或左前分支)还处在前一次激动的相对不应期,造成心室除极时间及顺序改变。.108九、房颤伴室内差传及室性早搏的鉴别两者鉴别具有重要临床意义,.109.47.110.48心房颤动伴室内差异传导和室性早搏比较鉴别要点房颤伴差传房颤伴室早基础心率偏快偏慢联律间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