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预防医学的定义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规律;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1预防医学的定义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一)个体预防阶段(二)群体预防阶段
(三)整体预防阶段
2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一)个体预防阶段2二次卫生革命的比较
对象对策第一次卫生革命急性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抗生素、疫苗、消毒、杀菌、灭菌第二次卫生革命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健康教育、自我保健3二次卫生革命的比较对象对策第一次卫生革命急性传染性疾病、寄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内容
预防医学从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着眼于维护群体的健康,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
4二、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内容预防医学从人群健康和疾(一)预防医学的特点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重视临床医学的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之中;
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5(一)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5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对人群健康效益的比较
6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对人群健康效益的比较6(二)预防医学的内容
(1)环境与健康
(2)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7(二)预防医学的内容(1)环境与健康7(三)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1)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
(2)学习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
(3)学习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知识和技能
8(三)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1)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8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主要有积极的健康观和消极的健康观二种观点。1.消极的健康观:“无病就是健康”。
2.积极的健康观:即WHO宪章中对健康定义,认为:“健康指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9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健康观9健康的内涵
(1)处于一般的安宁状态(2)自我感觉良好(3)有较好的调节和适应能力(4)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10健康的内涵(1)处于一般的安宁状态10健康连续谱
11健康连续谱11(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
(3)医疗卫生服务
(4)生物遗传因素
12(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3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3四、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一)公共卫生措施1.预防性卫生服务2.疾病预防和控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4.健康促进5.卫生管理研究14四、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一)公共卫生措施14(二)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学预防。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
15(二)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一)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16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一)卫生工作方针16(二)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
第一个宣布消灭天花的国家
从2019年起我国再未发现野毒株脊髓灰质炎
全国城乡卫生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
17(二)我国卫生工作的成就第一个宣布消灭天花的国家17谢谢!谢谢!预防医学的定义课件预防医学的定义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基础科学、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和疾病的影响;以人群为主要研究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中主要致病因素对人群健康的作用规律;以“预防为主”为指导思想,制定疾病的防制对策,并通过实施公共卫生措施,达到预防、控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20预防医学的定义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运用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
(一)个体预防阶段(二)群体预防阶段
(三)整体预防阶段
21一、预防医学的发展简史(一)个体预防阶段2二次卫生革命的比较
对象对策第一次卫生革命急性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抗生素、疫苗、消毒、杀菌、灭菌第二次卫生革命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健康教育、自我保健22二次卫生革命的比较对象对策第一次卫生革命急性传染性疾病、寄
二、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内容
预防医学从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着眼于维护群体的健康,研究环境中各种有害健康的因素,制定防制疾病、促进健康的对策。
23二、预防医学的特点与内容预防医学从人群健康和疾(一)预防医学的特点
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要着眼于健康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采用的预防对策具有较临床医学更大的人群健康效益;重视临床医学的结合,将预防整合于治疗之中;
研究重点为人群健康和疾病与环境(生活、工作、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方法上注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24(一)预防医学的特点预防医学的工作对象包括个体及群体;5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对人群健康效益的比较
25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对人群健康效益的比较6(二)预防医学的内容
(1)环境与健康
(2)疾病的预防和控制
(3)人群健康的研究方法
26(二)预防医学的内容(1)环境与健康7(三)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
(1)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
(2)学习运用预防医学的思维方法
(3)学习和掌握预防医学的基本观念、知识和技能
27(三)学习预防医学的意义(1)完整地认识现代医学8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健康观是指人们对健康的看法,主要有积极的健康观和消极的健康观二种观点。1.消极的健康观:“无病就是健康”。
2.积极的健康观:即WHO宪章中对健康定义,认为:“健康指是整个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
28三、健康观的转变及影响健康的因素(一)健康观9健康的内涵
(1)处于一般的安宁状态(2)自我感觉良好(3)有较好的调节和适应能力(4)从事各项工作的效率高29健康的内涵(1)处于一般的安宁状态10健康连续谱
30健康连续谱11(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1)环境因素
(2)行为生活方式
(3)医疗卫生服务
(4)生物遗传因素
31(二)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环境因素1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32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13四、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一)公共卫生措施1.预防性卫生服务2.疾病预防和控制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4.健康促进5.卫生管理研究33四、公共卫生措施与三级预防(一)公共卫生措施14(二)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学预防。
2.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也称临床前期预防
3.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即临床预防
34(二)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和主要卫生成就(一)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集宁师范学院《语言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电影学院《中原特色文化翻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外国文学(双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义务学校管理标准培训
- 食品包装袋多层膜密封检测
- 业务外包收口合同范本
- 兼职外国老师合同标准文本
- 个人购买车辆合同标准文本
- 保洁服务安全合同标准文本
- 动植物产品归类要点石家庄邮电时光领地课件
- 统编历史七年级下册(2024版)第7课-隋唐时期的科技与文化【课件】f
- 脑脊液检查11课件
- 医院股东章程范本
- 全国河大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3单元第9课《我是小导游-调整幻灯片版式》教学设计
- 2025年江苏省高职单招《职测》高频必练考试题库400题(含答案)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单元作业设计“作家笔下的动物”
- 桥梁检测报告模板
-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件-OSI参考模型
- 物业礼仪着装培训
- 2025年浪潮数字企业技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课时精讲14-物质的聚集状态与晶体的常识(学生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