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的意思及伽利略根据这句话推出的两个结论的旨义。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学习过程与方法:在自学的根底上填空,理解字、词、句。
情感与态度:学习伽利略独立思考,敢于破除迷信,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和认真研究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理解伽利略怎样用实践来证明亚里士多德的活是靠不住的。
难点:
1、针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2、理解伽利略推出的两个结论的含义。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导入谈话:17世纪意大利有个伟大的利学家叫伽利略,他曾经以很大的勇气,冲破人们对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大胆地研究物体从高处落地的规律。这篇课文就是介绍当时伽利略研究这一问题的经过,课文的题目就是他研究的结果。下面我们来看着他的这一结果是怎样得来的?
2、着地,是落在地上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自学情况
1、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跟着默读,边读边思考:伽利略是谁?他做了一个怎样的试验?最后试验结果怎样?
2、根据学生的朗读,纠正字音。注意提醒着〔zhuó〕地更(gēng)改的读音。
3、根据提出的思考题,检查学生读后是否能初步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伽利略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了一次公开试验,把一个重10磅的铁球和一个重1磅的铁球,同时从斜塔顶上落下,结果两个大小不一的铁球同时着地〕
4、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
信奉:相信,并照着去做。
相称:事物配合起来显得适宜。
结论:从前提推出来的结果。
固执: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寻常:平常。
合作交流品读体验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1、读第—自然段,思考:
〔1)这一段讲什么?〔讲人们称伽利略为辩论家〕
〔2〕什么样的人叫“辩论家〞?人们为什么称伽利略为辩论家?〔辩论家指有一定辩论口才和辩论能力的人。因为伽利略在学校念书的时候,提出的问题,有的连老师也无法解答,可见伽利略当学生时候就善于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根据老师刚刚的表达,想—想“不寻常〞在文中是什么意思?〔不平常,不简单。伽利略平时肯动脑,善思考,能发现疑问,与其他同学不一样〕
2、读第二自然段,思考:
〔1〕“信奉〞是什么意思?人们信奉亚里土多德表现在哪里?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相信,并照着去做。“人们把他的话当作真理……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2〕从这里可以看出,人们对业里士多德的信奉已到达了什么程度?〔盲目的程度〕
〔3〕这段话中,“不容许、更改、责备、违背〞这些词语怎么理解?
不容许:不许。
更改:改换、改变的意思。
责备:批评的意思。
违背:在这里是不遵守、不服从的意思。
〔4〕小结:这些词集中表现了当时人们对亚里士多德是绝对相信的,到达一种盲日相信的程度,这是一种迷信。这种迷信和伽利略的敢于疑心的科学态度形成了鲜明的比照,为表现伽利略敢于疑心亚里士多德的话所具有的科学精神和勇气作了很好的反衬。
〔四〕板书设计
3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疑心分析试验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抄写生字、新词。
2、优化作业设计。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思考:亚里士多德讲过什么话?伽利略对这话是怎么看的?〔亚里士多德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伽利略对这话产生了疑心〕
2、伽利略为什么疑心亚里士多德说的话?他是怎么想的?〔“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这怎么解释呢?〞〕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亚里士多德的话当作两种假设,推出两个结论。这两个结论是什么?
①把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的两个铁球拴在一起,如果仍然看作是两个球,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慢。
②如果看做是一个整体,落下的速度,应当比原来10磅重的铁球快
4、这两个结果一样吗?是什么样的结果?〔不—样,是相互矛盾的〕
5、根据同一句话,会推出两个相互矛盾的结果,所以伽利略认为这句话是靠不住的,值得疑心。
6、他打算怎么做?〔用试验来证明不同重量铁球落地的情况〕
〔二〕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1、读后思考:伽利略是怎样用事实来证明的?〔经过屡次试验来证明〕
2、为什么要进行屡次试验?〔一次试验,没有说服力,要经过屡次试验才能说明问题。伽利略进行了许屡次试验〕
请找出能反映试验屡次的—个词语,说说它的意思。〔总是同时着地的“总是〞一词。它的意思是每一次都这样〕
3、伽利略屡次试验的结果怎样?〔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4、齐读这段话,加深印象。
〔三〕朗读第五、六自然段
1、齐读后思考:在斜塔上做公开试验前,人们是怎样想的?〔人们都不相信伽利略的试验会成功,认为他糊涂、固执,事实会让他丢脸。“固执〞:坚持己见,不肯改变的意思。是贬义的〕
2、人们为什么会这样想?〔因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大哲学家,人们都迷信他,而伽利略只是个25岁的年轻人〕
3、当看到试验结果时,人们的态度有什么改变?〔人们忍不住地惊讶地呼喊起来〕
4、这说明什么?〔说明伽利略试验成功了,这事实出乎人们意料之外,人们为这位年轻人的大胆和聪明感到快乐〕
小结:伽利略从疑心亚里土多德说的那句话开始,先是作了分析,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同一句话推出两个互相矛盾的结果,接着经过屡次试验,证明亚里土多德的这句话是靠不住的。最后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公开试验,证明了自己的分析是对的:“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稳固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伽利略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伽利略是一位不迷信权威,敢于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以认真的态度研究科学的人〕
2、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①以亚里土多德的一句话为线索,贯穿全文。②鲜明的比照,用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迷信和伽利略敢于提出问题进行比照;用试验前后人们的态度的变化进行比照。
〔四〕板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疑心〔亚里士多德的那句话〕——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善于思考
试验〔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科学态度
〔五〕课堂作业设计
1、朗读课文。
2、词语填字,并给这个字选择正确的解释,用“√〞表示。
不容______改:①、改变、改换;②、经历;③、计时单位
_______妄为:①胆囊;②胆量;③某些器物的内层大。
3、读了这篇课文,把你想到的写下来。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着重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课后觉得课堂设计处理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细读文本,了解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我设计的意图在于通过抓住描写两个人物的语句,让学生感受到亚里士多德当时是绝对的权威,而伽利略只不过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教授。事实上,学生也到达了这个教学目标,对于伽利略的勇敢就更加佩服不已了。
二、通过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原本以为这篇推理性较强的文章比拟枯燥,学生可能不怎么感兴趣,但事实上,合理地让学生利用实物演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是很高的。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2、学生在充分理解课文根底上答复“思考·练习〞中1、2、3的问题。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文分段,说出段落大意。
4、学生能从伽利略敢于大胆疑心大哲学家的说法,并通过反复试验证明自己的疑心是对的,认识到权威的话往往不全是对的,教育学生学习伽利略破除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
一、谈话导入,埋下伏笔
1、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没有人疑心过这句话?为什么?
2、引出亚里士多德的一句话:
⑴有这样一句话,千百年来从没有人疑心过:
〔课件出示〕
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⑵分析这句话:你们懂这句话么?〔想读就读〕
强调什么?〔速度与重量有关〕板书。
二、简介人物,激趣生疑
1、这句话是谁说的?
简介亚里士多德:他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同时也是科学家。在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奉献。
2、书上是怎样介绍伽利略的?
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他25岁时就已经当上了数学教授。
三、整体感知,把握主题
过渡: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位是25岁的数学教授,他们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
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
他们的联系主要围绕一个什么问题?
2、学生说,师总结:
两个铁球____着地〔板书〕
3、加上两个字就是伽利略的观点。〔同时补充板书〕
过渡:谁对谁错呢?
四、质疑讨论,精讲研究
细析亚里士多德的话:
1、再次出现亚里士多德的话:〔集体读〕
⑴这是亚里士多德说的话,在当时的情况下人们会对他的话疑心么?为什么?
⑵哪些词最能表达?〔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责备〕
“信奉〞是什么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责备〞在什么情况下责备?〔在人们疑心亚里士多德说的话的情况下。〕
⑶读两个反问句,读出责备的语气:
“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两个反问句说明人们对亚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样想的?用横线画出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话产生疑心的句子。
大屏幕出现:两个结论,讨论后总结〔一慢一快〕板书。
过渡:这两个结论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么地爱动脑筋,不迷信权威,他不仅敢疑心,还勇敢地进行试验。
3、细析伽利略试验及其结果局部:
⑴提问:
课文中从哪儿到哪儿写他做试验的过程?实验分几步?〔a、自己试验;b、公开试验〕板书。
⑵学习伽利略自己做试验局部:
①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从这局部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试验?结果如何?
②大屏幕出示填空题,学生边报边填空。
③提问:
A、从哪些词语中看出伽利略对试验认真的科学态度?〔反复、许屡次〕他为什么这样做?〔因为他面对的是亚里士多德,他不能马马虎虎。〕
B、从结果“都〞、“确实〞、“总是〞三个词可以看出什么?
〔可以看出亚里士多德说的这句话是错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么结论?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铁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铁球的轻重没有关系。〕
这句话正好与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把“速度与重量有关〞划掉。
④从这段中,你还知道什么?
〔伽利略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⑤过渡:这样的宣布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气啊!因为等于公开向人们心中的亚里士多德挑战。
⑶学习在比萨斜塔上做公开实验局部:
①屏幕出现比萨斜塔的照片:
师述:比萨斜塔在意大利比萨城内,塌共8层,建到第三层时,地基开始倾斜,该塔由于“斜而不塌〞名声远扬,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开试验,该塔名声更大。公开试验的消息一传开,前来看试验的人很多,人们是怎样议论的?
②找出书上描写人们议论的句子:
〔人们来的目的,人们的态度〕
集体读,个别读。〔读出人们对伽利略责备、嘲讽、嘲笑、奚落的语气〕
③面对人们的责备、嘲讽、嘲笑、奚落,伽利略怀着必胜的信心登上了比萨斜塔,结果如何呢?请看:
〔动画演示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④面对这样的结果,人们表现怎样?〔惊讶〕为什么?
〔因为,人们信奉亚里士多德,把他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结果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
⑤人们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亚里士多德的话不全是对的。〕
⑥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告诉我们,这个人无论他地位多高,学问多大,说的话也不可能是全对的,所做的事都是对的。不能轻易的相信别人。敢于思考,找知名人的错处。〕
总结:在当时的情况下,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突出疑心是多么的不易,他勇敢疑心,打破迷信,献身科学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板书:〔献身科学、打破迷信〕
五、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1、伽利略是一位敢于提出疑问的人,同学们要不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要)
2、假设书上有错,你们敢于提出疑问吗?
⑴出示句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⑵师:这句话就有错误,你们谁敢于提出疑问?
做两个试验:
第一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并同时放下。
第二次,将两个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处,小的放在稍低处,再同时放下。
⑶得出结论:
这句话应该改成──
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同时从〔同一〕高处落下来,总是同时着地。
3、再给你们一个时机:开头,我们说过高尔基的一句话,谁来质疑?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总结全文: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信权威,敢于疑心,献身科学的精神,同时,我们自己也有了这种意识。希望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勇于思考,用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学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一慢一快
伽利略试验亚里士多德
速度与重量有关
自己试验公开试验
打破迷信献身科学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篇三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能读通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3、认识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了解他们的一些重要奉献或成就。初步感知伽利略追求真理、勇敢的精神。
一、谈话揭题〔初步感知伽利略的伟大〕
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两个铁球,一重10磅,另一个重1磅,同时让它们从同一高度落下来,你们想想看,谁会先着地呢?是的,两个铁球会同时着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5课〔板书课题,齐读。〕
2、早在400多年前,人们并不是这样想的。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发现了这个真理。他就是──伽利略。
二、初读课文
1、伽利略是怎么发现这个真理的呢?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读通课文。能干的同学还可以试着完成这个填空。
〔出示〕要求:
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记住字形。
⑵完成填空: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提出的“相同条件下,重的铁球先着地〞的结论产生〔疑问〕,并当众〔试验〕,证明了〔铁球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2、检查自学情况:
⑴这篇课文中还有这些多音字,你能读准它们吗?
更正确实胆大妄为
⑵下面的这些词语你会读了吗?自己试一试:
辩论信奉违背一磅拴住宣布固执比萨城解释
开火车指名带读、齐读。
⑶指导“释、辩〞的字形
⑷交流填空题。
三、再读课文
1、学生简介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这一结论产生了疑心。那亚里士多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2、补充亚里士多德的资料,感受他的伟大。
3、师小结:
正因为亚里士多德这么伟大,所以,人们把他看成是真理的化身。〔板书:真理〕现在,就请你再读读课文,找找看,课文中还有哪几句话可以看出这一点。
4、〔随机出示4个句子〕指导:
⑴那时候,研究科学的人都信奉亚里士多德,把这位两千多年前的希腊哲学家的话当作不容更改的真理。
⑵谁要是疑心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⑶有的说:“这个青年真是胆大妄为,竟想找亚里士多德的错处!〞
⑷有的说:“等会儿他就固执不了啦,事实是无情的,会让他丢尽了脸!〞
5、正是在人们这样的指责中,在人们这样信奉亚里士多德的情况下,伽利略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要否认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我们且不说试验能否成功,就凭他这样的做法,你想对他说什么?请你挑选其中的一个角色写一写。
旁观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支持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亲戚朋友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对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⑴自己写,教师巡视指导。
⑵集体交流。
6、小结。
四、伽利略又是怎样做这个试验的,他成功了吗?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伽利略
伟大
亚里士多德=真理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篇四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学习重点]
了解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过程,学习伽利略不迷信权威,执著求实地探索科学真理的精神。
[学习难点]
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媒体运用]
1、硬件媒体:计算机投影仪。
2、软件媒体:文字画面。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预设]
〔一〕单元导入,明确主题
同学们,走过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将走入第七组学习内容,本组课文将会给我们带来什么感受呢?
本单元的主题就是:认准目标,不懈努力。我们来浏览一下本组内容吧。
〔二〕检查预习,了解人物
1、《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故事,写了两个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亚里士多德,他们是怎样的人物,根据课前预习,请你简单地做个介绍。
2、两位科学家,一位是两千三百年前古希腊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两位科学家相距两千年,怎么会走进一个故事里?
〔三〕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多音字指导。着地、更正、确实、胆大妄为。
3、检查生字词。
4、范读课文。
〔四〕导读第二自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有关合作协议书模板集合
- 电子设计基础与创新实践教程-课件 【ch02】常用元器件介绍
- 土方工程劳务分包合同
- 食用油供货合同范本
- 外研英语课件参考
- 小程序商店用户协议
- 基于大数据的2024年度市场调研与分析合同
- 2024年度工程安全评价合同3篇
- 《商业帝国腾讯》课件
- 2024年度钢筋工程招投标代理合同
- 《重庆物流发展状况》课件
- 《精细化管理》课件
- DB36- 1149-2019 工业废水铊污染物排放标准
- 开心六年级上册 Unit 4 Keeping Clean 单元测试 含听力书面材料及答案 1
- 亚洲及太平洋跨境无纸贸易便利化框架协定
- 园艺与健康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第10课时-小人物-大情怀-单元总结-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 (正式版)HGT 22820-2024 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 网站推广引流优化方案
- MOOC 财务会计Ⅰ-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人教版小学数学计算去括号练习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