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多篇_第1页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多篇_第2页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多篇_第3页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多篇_第4页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多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多篇当我们对于听课有了一些感悟之后,不妨写一篇新的记录一下吧,那么你知道相关的心得要怎么写才行吗?以下是在这里网我和大家共享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范文通用多篇相关参考资料,梦想能扶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1

3月23—24日,我有幸加入了在临沂举办的“小学数学新课程高效课堂教学表示观摩指导活动”的学习。在短短的2天时间里,听了全国的4节示范课,4个学术报告。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下面结合我这次的学习,谈谈自己的体会:

以前觉得自己教小学生还能应付的来,每天都能专心备课,有时观看的录像课,并把精华的片面用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但上过课后也有好多的困惑,为什么同样一篇教案,们在课堂上是那么的挥洒自如,孩子们学起来也是兴高采烈,而到了我的课堂上却是一塌糊涂呢?听了的示范课以后,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好多。其中赵震老师的课和讲座给我的感想最深:赵老师老师说了一个自己‘嘚啵嘚’、‘嘚啵嘚’典故,由此也引起了我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深深斟酌,借赵震老师的话说:为什么自己平日的辛苦付出学生却不买账?理由很简朴,学生热爱的是给自己更多空间的教师,学生需要的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课堂。要想创造学生热爱的数学课堂,就务必赋予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时间、空间,从自己的灵魂深处崇敬学生的需要。

首先,数学课堂要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重视学生的才能的培养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求知欲望,但学习不刻苦,听课时间不能耐久、爱动、精力不够集中,为了使学生留神力集中,教师在讲课时,要擅长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留神力吸引过来。数学教学要彻底变更重结果、轻过程的错误倾向,使教学本身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学识,而且更重要在于使学生主动获取学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斟酌,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数学;使学生在概念、法那么、公式的推导过程中,体会数学学识的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主动获取数学学识的才能。

如赵老师在教学笔算乘法的算理片段:

师:所学过的乘法口诀最多是九九八十一,这个12×4没有现成的口诀可算。(要求学生拿出白菜图,课件用小圈代表白菜,一行有12个圈,有4行)把自己的想法结合这个图,在图上圈一圈,画一画,用算式的形式写下来。(学生独立试算后反应)

材料二:每行分别圈出10个与2个,分别圈出4组。

生:先把4个10乘起来是40,再把剩下的4个2乘起来是8,加上去。

板书:10×4=402×4=840+8=48

师:面对12×4时,为什么会用这种方式圈啊?算啊?×

生:10对比好算,再把个位上的数乘起来对比简朴了。

生:没学过12的乘法口诀,最多只学过九九八十一,可以先把它的十位乘起来。

师:以前的口诀不太好用了,想到用整十数去乘,把12拆成10和2,你们的方法就叫拆,拆的有没有道理?每个12拆成两片面,一片面是10,一片面是2,有4个10,有4个2(引导学生看图)10×4算的是这片面,2×4算的是这片面,明明12×4是一道乘法,为什么后来是40+8,这是什么意思?

生:不加不行,它让我们算总和,没让我们拆散了再算。

生:拆是它的方法,结果还要合起来,这才是它的总数。

师:把12拆成两个片面,把2片面计算后再加起来,这一分一合把12×4给解决了,看似简朴,其实里面有故事。

材料三:6个6个圈

师:一共有几个6呢?怎么列式?(6×8=48)在面对12×4不太好算时,他也在拆,拆成6个6个的,就有8个6,结果也得到48。这两种拆法,你更热爱哪一种拆法?

(课件出示计数器,动态演示:左边图示2颗珠重复4次,右边计数器个位落下8颗珠;左边图示10颗珠重复4次,右边计数器十位落下4颗珠)

师:借助图圈一圈、画一画,拆成整十数后再算,老师还介绍了计数器,假设没有现成的图示,没有计数器,还能计算12×4的问题。

生:笔算乘法;竖式。

赵老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想一想,通过查看、试验、推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主动地参与探究解决问题。这些不但关注学生,把握数学的解题方法,而且更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让人耳目一新。

其次,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闪动着聪慧的过程

赵老师的课堂与学生的对话,是对等的、真诚的、创造的,我们的课堂师生对话的过程是一个弥漫了不确定性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运用聪慧去面对好多事先无法预料的新问题,需要教师与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是一种持续的智力操作。在赵老师的课堂中,赵老师如一位大哥哥,又如一位温柔的智者在和孩子们真诚地交流着彼此对数学的理解。

总之在这短短的2天时间里,让我近距离地接触了,凝听的示范课,一节数学课看似几个简朴问题,实那么是把抽象的数字与概括的操作有效地连接起来,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代数思想的渗透。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斟酌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教师以其别样的聪慧激活着学生灵动的斟酌,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斟酌的创造境界。”这种创新的、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正是我需要学习的。我从中会意到每个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他们所设计的学习情景,不仅绚丽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蕴含着数学问题,让学生从中察觉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让我的教学生活化、细节化、聪慧化。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2

10月26日、27日这二天是我教学生涯中最终生难忘的日子。由于我在这二天的时间里,张齐华等老师的数学课让我感受到了数学课堂的喜悦与美好!

听课之前,就有同行说,听张老师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终究轮到张老师上课了,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眼前这个站在讲台上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穿着明净感激的娴静“大男孩”竟会是数学界传闻中大名鼎鼎的张老师?台下也是一片窃窃私语声!“张老师怎么这么年轻!”、“不会吧?这理应不会是张老师!”……正值台下老师们大惑不解时,张老师解了围,“我就是来自江苏测验小学的……很欣喜来到长沙……”。一场“张式”风格的幽默介绍后,台下的掌声更强烈了!上课前,他应邀对于与他“同课异构”的年轻老师旷老师课侃侃而谈、对于年轻老师的课他赋予极高的评价,同时不忘提出自己中肯的观法!一贯的恢谐幽默之余还不忘调侃自己!

紧接着,他给五年级的学生上了一节六年级的课“负数”的熟悉。在我看来,“负数”并没有什么好上的,结果这节课硬是让他上的风声水起!首先他直接入题,在黒板上画上一个圆,写上几个负数,让同学们联想生活中看到的类似的数,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负数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接着让学生们用自己的思维方式理解”负数、0、正数”的概念,学生们用极形象的比喻来理解所所学的学识。在练习中,张老师也开枝散叶般地列出蕴含大量学生理应掌管而即使连听课的老师也想不到的题目!譬如:张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我的银行卡—2无、要求学生自己来理解。有一学生是这样阐释这一题的:我去买一件100元的衣服,手中只有98元,这地还差2元,假设刷卡,卡上显示的就是—2元。听到学生自信的解释这道题,台下老师报以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是送给这个学生的,更是送给我们这个学生的引导者的!

我认为张老师是一个聪明的教者兼学者。他上课的冷静、淡定是有理由的。他说,他上好一节课之前,往往围绕一个学识点要翻看四、五本书!这也就难怪他对一些学识能信手拈来、也难怪他对于学生供给的素材能用得得心应手了!……有些学生上课时供给的“素材”有时往往会成为一些没有阅历的老师的“定时炸弹”,到了张老师这,往往会润物细无声地成为他的教学资源!我想,他上课时表达出来的幽默与自信、冷静与淡定也理应是他有足够的底气的一种表现吧?

“瞧,他坐得多直!”

“瞧,他笑得多美!”

“瞧,他想得真周到!”

……

这些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何偿又不值得听课者一学呢!一节淡而寡味、枯燥的数学课硬是让他上得生动好玩。听了他的课,谁还敢说“生动好玩”是语文课上的专利?张老师的课报告我们:只要精心,数学课也可做得到!

第一次听他的课,我也成为他的迷了!向他学习!

小学数学听课心得体会3

20xx年11月22日,我有幸加入了“肥城市小学数学第三届同课异构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在一天的时间里,观摩了来自肥城市南片区五个乡镇的五名小学数学老师的课,这次听课收获很大,受益匪浅。下面我谈谈自己的体会。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表达于生活。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供给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阅历来编材。与生活贴近的学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表达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别致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采纳,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阅历数学化。”

2、在这5节课中,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举行有效的引导,充分表达“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仆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的教学理念。

3、精彩的导课分外重要。讲课的教师几乎都用心设计了课堂导入,像袁辉老师,就以学生亲身体验的兴趣小组的活动场景导入新课。好的导课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的向师性更强,积极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师评价要实时到位并且多方位。教学过程中,几乎每位教师都留神了实时评价及鼓舞评价,对学生的赞扬和激励不断,同时也实时校正学生的行为习惯。这些看似微缺乏道的语言,在学生的心里却可以激起不小的情感波澜,对于整个课堂的教学效果的提高也起到了相当程度的积极影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