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1课 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人类文明产生的背景和标志。(唯物史观)2.认识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地理环境之间的联系。(时空观念)3.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史料实证)4.认识古代文明的典型代表,认识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历史解释)学习重难点重点:知道人类文明产生的背景、标志、发展历程。难点:认识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探学新知人类文明的产生前提: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农业的出现:西亚地区: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南亚、中国和中南美洲等地:培育出各自的农作物。畜牧业的出现:驯养了羊、猪和牛等动物。(3)影响①社会分工的出现:一些人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手工业生产,出现了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不同地区的产品互通有无,促进了交换和贸易。一部分人脱离社会生产活动,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②早期城市的出现:农耕生产需要人们定居生活,一些较大的居住点逐渐发展为早期城市。2.标志: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1)阶级的产生: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导致出现了剩余产品,部落首领利用职权把一部分公共产品据为己有,私有制逐渐产生,社会分化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两大阶级。(2)国家的形成:在阶级矛盾和部落战争的双重作用下,出现了政府、军队和监狱等强制机关,国家开始形成。原来的部落首领演变为国家的统治者。人类由此进入奴隶社会。(3)文字的出现:出于记事和管理的需要,文字产生了。二、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1.早期文明的出现(1)区域:西亚的两河流域、北非的尼罗河流域、南亚的印度河流域、中国的黄河和长江流域,以及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地区。(2)特征:古代各个文明进本独立发展,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2.两河文明(1)地域:西亚的两河流域。(2)发展阶段①公元前3500年左右产生了最初的文明。②约公元前2900年,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成就①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国王是国家最高统治者,下有各类官员管理政务和军事;原来的城市大多失去独立地位,成为必须服从国王命令、向宫廷纳贡的地方行政单位。②颁布《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宣扬君权神授,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③文化:古代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传说。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3.古埃及文明(1)地域:尼罗河流域。(2)成就①政治:公元前3500年左右,埃及文明兴起。公元前3100年左右,埃及初步实现统一,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官僚系统。法老掌握着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最重要的权力;法老之下,设有官员分别处理政务和地方事务。②文化:有丰富多彩的神话和文学故事;发明了象形文字;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金字塔的建造不仅体现了法老的至上权威,而且证明了埃及人在建筑和数学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莎草被加工成莎草纸,是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4.古印度文明地域:尼罗河流域成就①政治: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②文化:佛教是印度的重要思想流派,对种姓制度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是世界上著名的史诗;创造了从1到9的数字,发明了“0”,提出了按位计值的方法。5.古希腊文明(1)地域:欧洲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2)成就①文化:神话、悲剧、喜剧等是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在西方被认为是“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是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②政治:城邦制度背景:中心区域是巴尔干半岛南部和爱琴海中的部分岛屿,这里多山少平原,陆上交通不便,不利于地区性大国的兴起,城邦逐渐发展起来。特征:小国寡民,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代表: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评价: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享有民主权利的仅是成年男性公民。深化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在历史的黎明期,文明首先在中国以及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和尼罗河几条大河的流域中,从蒙昧中诞生出来。——【英】丹皮尔著,任鸿隽等译《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举一例说明上述历史现象。(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上述历史现象的原因。答案:(1)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域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域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古代西亚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等。(2)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生存和生产,有利于文明的产生;文明产生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解析:(1)根据材料“任举一例说明上述历史现象”并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公元前3500年,两河流城产生了最初的文明,约公元前2900年,两河流城下游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莫拉比基本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古代西亚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字等。(2)结合所学从大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适合生存和生产,利于文明的产生,文明产生早期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自然条件依赖性强。随堂训练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创造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宫殿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 B.私有制产生和阶级的出现C.国家机关的正式形成 D.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2.长期以来,国内外学术界一直以冶金术、文字和城市作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则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据此可知,这一方案()A.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 B.证明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C.丰富了世界文明起源理论 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3.“美索不达米亚”在《圣经》中被称为“示拿地”,意为“两河之间的土地”,故而又称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平原上发展出了世界上首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有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这表明()A.基督教对两河文明影响深远 B.两河文明是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C.古代文明最主要标志是城市 D.《汉谟拉比法典》是最古老的法典4.古巴比伦王国的一部法典规定: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需向主人赔偿损失,就算了事;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灭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这说明该法典的实质是()A.体现自由平等 B.体现“君权神授”C.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D.规定严格的等级制度5.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将一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年末另加五天为节日。古代埃及制定该历法的主要目的在于()A.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 B.彰显法老对于科技文化的重视C.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 D.探索自然奥秘以神化专制统治6.“种姓”一词在印度的梵文中叫“瓦尔那”,就是颜色或品质的意思。因此,种姓制度又叫瓦尔那制度。这种制度()A.规定印度人在法律面前都一律平等B.规定不同等级的人们之间可以通婚C.认为印度人生来没有高低贵贱之分D.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职业7.公元前5世纪中叶,雅典的民主改革继续进行,国家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此举()A.使雅典人都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 B.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C.提升城邦公民参加政治事务的积极性 D.促进了雅典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8.欧贝尔评论说:“当民众在公民大会上投票赞成与斯巴达的战争时,公民大会就宣布处于战争状态;当陪审员投票赞成苏格拉底有罪时,他就是个罪人。”欧贝尔的这些言论旨在说明在雅典民主政治中()A.民众是拥有决策权的公民集体 B.直接民主易导致权力滥用C.陪审法庭难以做到公正判决 D.公民大会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则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生产发展、人口增加,出现城市;社会分工和社会分化,出现阶级;权力不断强化,出现王权和国家。”并结合所学可知2018年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出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的中国方案,这一方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的国家观,以国家的出现作为判断一个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根本标志,突破了判断进入文明社会“三要素”的桎梏,为丰富世界文明起源研究理论作出了中国贡贡献,C项正确;中国方案提出的是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准,没有体现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排除S项;“实证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证明了中华文明领先世界”此说法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发展出了世界上首个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典,有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历书等,被誉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可以看出,两河流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基督教的影响,故排除A;CD两项说法认识片面,故排除CD。故选:B。4.答案:C解析:题干中法典的规定表明它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压迫奴隶、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故选C项。5.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埃及人为了合理安排农事,制定了太阳历,故选C项;揭示尼罗河定期泛滥的规律亦是为了指导农业以合理地安排农事,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历法的制定与专制统治无关,且材料没有体现相关内容,排除D项。6.答案:D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伯利克里改革时期,为鼓励公民积极参政,向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这也是为了保证所有公民参加国家政治活动,C项正确;A项错在雅典人,雅典公民才有机会参与国家政治事务,排除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