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级财务管理》必考公式全部汇总_第1页
2021年《中级财务管理》必考公式全部汇总_第2页
2021年《中级财务管理》必考公式全部汇总_第3页
2021年《中级财务管理》必考公式全部汇总_第4页
2021年《中级财务管理》必考公式全部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年《中级财务管理》必考公式全部汇总(精品)第二章财务管理基础本金是一笔的,用复利计算;本金是两笔以上的,用年金计算;求什么,查什么系数表1、复利终值二现值X复利终值系数F二PX(F/P,i,n)或:F二PX(i+52、复利现值二终值X复利现值系数P=FX(P/F,i,n)或:P二FX(i+i)3、普通年金终值二年金X普通年金终值系数F=AX(F/A,i,n)或:F二AX(1+i)n-1i4、偿债基金:A=f(F/A,i,n)5、普通年金现值二年金X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X(P/A,i,n)或:P=AX1-(1+i)-”i6、年资本回收额:A二P(P/A,i,n)7、预付年金终值二年金X普通年金终值系数(期数加1、系数减1)F=AX〔(F/A,i,n+1)-1〕或:预付年金终值二年金X普通年金终值系数X(1+i)F=AX(F/A,i,n)X(1+i)8、预付年金现值二年金X普通年金现值系数(期数减1、系数加1)P=AX〔(P/A,i,n-1)+1〕

或:预付年金现值二年金X普通年金现值系数X(1+i)P二AX(P/A,i,n)X(1+i)9、递延年金终值:F=AX(F/A,i,n)T与普通年金终值算法一样Tn表示A的个数10、递延年金现值二普通年金现值X复利现值P=AX(P/A,i,n)X(P/F,i,m)或:P=AX(P/A,i,n+m)—AX(P/A,i,m)TOC\o"1-5"\h\z11、永续年金现值二年金P=-利率(标准差(标准差X比重)2+(标准差X比重)2+2X标准差X比重X标准差X比重X相关系数1221122单项资产的B系数=该资产市市场合合差协方差市场组合方差市场组合方差组合0系数(平均风险系数)二工(个别资产B系数X投资比重)必要收益率=预期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12、实际年利率=(1+名义年利率)复利次数-1匸(1+和m一1复利次数m1+名义利率=(1+实际利率)X(1+通货膨胀率)期望值=工(投资收益率X概率)方差=标准差2标准离差〜工(投资收益率-期望收益率)2x概率标准离差率=期望收益率组合收益率(平均收益率)=工(个别资产收益率X投资比重)=相关系数X=相关系数X该项资产标准差X市场组合标准差该项资产标准差=相关系数X市场组合标准差二无风险收益率+b系数X(市场平均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高低点法:yT高低点法:yT总成本xT业务量aT固定成本总额bT单位变动成本y=a+bxy=a+bxa=y-bx或a=y-bx高高低低高低第四章筹资管理(上)融资租赁租金的计算:1、残值归出租人(租赁公司)(1)期末支付每期租金A二租赁设备价值(现值P)残值现值P残值(终值F)x复利现值系数(P/F,i,n)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2)期初支付每期租金A=租赁设备价值(现值P)残值现值P残值(终值F)x复利现值系数(P/F,i,n)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1)+1或(P/A,i,n)x(l+i)2、残值归承租人(企业)(1)期末支付每期租金A=租赁设备价值(现值P)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2)期初支付每期租金A=租赁设备价值(现值p)普通年金现值系数(P/A,i,n—1)+1或(P/A,i,n)x(1+i)第五章筹资管理(下)资金需要量的预测方法一、因素分析法预测年度资金需要量=(基期资金占有额一不合理资金占用额)X(1+销售增长率)X(1—资金周转加速率)二、销售百分比法(1)敏感资产比重二敏感资产三基期销售收入⑵敏感负债比重二敏感负债三基期销售收入(3)分析期需增加资金数额=(分析期销售收入一基期销售收入)X(基期敏感资产比重-基期敏感负债比重)(4)分析期对外筹资数额二分析期需增加资金数额一分析期销售收入X分析期销售净利率X(1-分析期股利支付率)(三)个别资本成本的计算:一种筹资方式下1、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利息税前支付T具有节税作用):(1)一般模式(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银行借款资本成本率二面值X年利率X(1—所得税税率)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筹资总额一筹资费用(2)贴现模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1年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二年利息X(1-所得税税率)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筹资总额X(1-筹资费率)二面值X年利率X(1—25%)X(P/A,K,n)+面值X(P/F,K,n)T用插值法求贴现率K,求出的K即为资本成本2、债券资本成本率(利息税前支付T具有节税作用):(1)一般模式(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债券资本成本率二面值X年利率X(1—所得税税率)发行价x(1-筹资费率)(2)贴现模式(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发行价X(1-筹资费率)二年利息XC1-所得税税率)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发行价X(1-筹资费率)二面值X年利率X(1—25%)X(P/A,K,n)+面值X(P/F,K,n)3、融资租赁资本成本率:贴现模式:用插值法求出折现率(1)残值归租赁公司所有:设备价值—残值X复利现值系数(P/F,K,n)二每期租金X年金现值系数(P/A,K,n)(2)残值归承租企业所有:设备价值二每期租金X年金现值系数(P/A,K,n)4、普通股资本成本率(股利税后支付T无节税作用)股利每年变动(逐期增长)(1)股利增长模型:普通股资本成本率二预计第一年股利二发行当年股利+股利年增长率)+股利年增长率发行价x(1-筹资费率)(2)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普通股资本成本率二必要收益率二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二无风险收益率+B系数X(市场平均收益率一无风险收益率)5、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与普通股计算方法一样,区别是无筹资费用留存收益资本成本率二预计第一年股利二发行当年股利(1+股利年增长率)+股利年增长率普通股发行价四)平均资本成本的计算:多种筹资方式下平均资本成本率二工(个别资本成本X筹资比重)T最低最优1、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二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单位变动成本(不变)X业务量2、单位边际贡献=售价-单位变动成本边际贡献总额二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二(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3、息税前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一固定成本总额(―)经营杠杆系数DOL二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大)产销量变动率(小)经营杠杆系数二基期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总额基期息税前利润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二)财务杠杆系数DFL二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息税前利润变动率(小)财务杠杆系数二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一利息(三)总杠杆系数DTL二普通股每股收益变动率(大)产销量变动率(小)总杠杆系数二经营杠杆系数X财务杠杆系数总杠杆系数二边际贡献总额X息税前利润二边际贡献总额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一利息息税前利润一利息(一)每股收益分析法:1、普通股每股收益EPS二净利润普通股股数(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年利息)x(1-所得税税率)-优先股股利普通股股数2、EPS二EPS123、(EBIT—1)(1—T)—DP(EBIT-I)(1-T)—DP十1=22-NN

124、预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T应选择债务筹资(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融资租赁)预计息税前利润V每股收益无差别点息税前利润T应选择权益筹资(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留存收益)(三)公司价值分析法:公司总价值=权益资本市场价值+债务资本市场价值债务资本市场价值=面值权益资本市场价值二(息税前利润-年利息)(1-所得税税率)普通股资本成本(必要收益率)二(息税前利润-年利息)x(1-所得税税率)无风险收益率+Bx(市场平均收益率一无风险收益率)平均资本成本二债务税前资本成本X(1-所得税税率)X债务资本市场价值(比重)+权益资本成本公司市场总价值X权益资本市场价值(比重)公司市场总价值第六章投资管理建设期某年现金净流量二一该年投资额营业期某年现金净流量二年净利润+年折旧额+年摊销额+年回收额考虑所得税后的新建项目现金净流量投资期现金净流量二-原始投资营业现金净流量二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二税后营业利润+非付现成本二收入x(i-所得税税率)-付现成本X(l-所得税税率)+非付现成本X所得税税率项目决策评价指标1、回收期:(1)(营业期)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静态回收期T非折现评价指标T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不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二(建设期)投资额(营业期)年现金净流量(包括建设期的)静态回收期二建设期+投资额年现金净流量动态回收期T折现评价指标T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动态回收期二净现值等于零时年金现值系数(P/A,i,n)对应的年限n净现值=未来现金净流量现值-原始投资额现值年现金净流量现值=投资额的现值年现金净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P/A,i,n)二投资额的现值年金现值系数(P/A,i,n)二投资额现值(现值)年现金净流量(年金)T查年金现值系数表T用插值法计算n年金净流量=现金流量总现值/年金现值系数=现金流量总终值/年金终值系数=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2、净现值:剩余收益净现值二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一投资额的现值评价标准T净现值MOT方案可行,净现值VOT方案不可行3、年金净流量:年金净流量(年金)二净现值年金现值系数(P/A,i,n)评价标准T年金净流量MOT方案可行,年金净流量V0T方案不可行4、现值指数:现值指数二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投资额的现值评价标准T现值指数M1T方案可行,现值指数V1T方案不可行多个方案可行T净现值、年金净流量、现值指数越大越优2)(营业期)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静态回收期二累计现金净流量等于零时的年限二收回投资前一年M+第M年尚未回收额第(M+1)年现金净流量动态回收期二累计现金净流量现值等于零时的年限二收回投资前一年M+第M年尚未回收额现值第(M+1)年现金净流量现值评价标准T回收期W期望回收期T方案可行T越短越优5、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二净现值等于零时所对应的折现率i(1)年现金净流量相等时:净现值=年现金净流量现值-投资额的现值二年现金净流量X年金现值系数(P/A,i,n)—投资额的现值=0年金现值系数(P/A,i,n)二投资额的现值年现金净流量T查年金现值系数表T用插值法计算i(2)年现金净流量不相等时:净现值二年现金净流量X复利现值系数(P/F,i,n)-投资额的现值=0假设折现率,求净现值:净现值>0T折现率再提高净现值V0T折现率再下降T用插值法求出净现值=0时的折现率i评价标准T内含报酬率鼻预期报酬率T方案可行,内含报酬率V预期报酬率T方案不可行T越大越优三、固定资产更新决策:年金成本二净现金流出现值三年金现值系数=(投资额现值+旧设备变现损失抵税额现值+税后营业成本现值-报废残值现值一残值损失抵税额现值一税法折旧抵税额现值一营运资金回收额现值)三年金现值系数(1)旧设备投资额=重置成本=变现价值(2)旧设备变现损失抵税额=(账面净值一重置成本)X所得税税率=(账面原值一税法累计折旧一变现价值)X所得税税率税法累计折旧=(原值一税法残值)三税法折旧年限(3)残值损失抵税额=(税法残值一报废残值)X所得税税率(4)税法折旧抵税额二税法年折旧额X所得税税率独立投资方案之间比较时,决策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各种可行方案的投资顺序,即各独立方案之间的优先次序。排序分析时,以各独立方案的获利程度作为评价标准,一般采用内含报酬率法进行比较决策。从选定经济效益最大的要求出发,互斥决策以方案的获利数额作为评价标准。因此,一般采用净现值法和年金净流量法进行选优决策。但由于净现值指标受投资项目寿命期的影响,因而年金净流量法是互斥方案最恰当的决策方法年金净流量法属于净现值法的辅助方法,在各方案寿命期相同时,实质上就是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是属于净现值法的辅助方法,在各方案原始投资额现值相同时,实

质上就是净现值法。(二)债券价值:按年付息,到期还本债券价值二年利息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或售价)X复利现值系数债券价值8>市场价格5,可投资购入债券价值3V市场价格5,不能投资购入(三)债券收益率T内含报酬率:1、内插法(插值法):债券价值二年利息X年金现值系数+面值X复利现值系数二年利息X(P/A,R,n)+面值X(P/F,R,n)2、简便算法(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债券收益率平均收益

平均资金占用年利息+资本利得收益

平均资金占用年利息+面值(售期限一买价

期限一

面值(售价)+买价2五、股票投资:2、估价模型:(1)固定增长模式T股利按固定的增长率增长股票价值=预计第一年股利二发行当年股利X(1+股利增长率)期望收益率-股利增长率(2)零增长模式T每年股利固定不变(永续年金)股票价值(永续年金现值)二预期股利(年金)三期望收益率(利率)(3)阶段性增长模式T股利先快速增长,再固定不变或正常增长股票价值=股利快速增长阶段现值+股利固定不变或正常增长阶段现值

丄年股利W+股利增长率)x复利现值系数+(预计收益利或期望收釁年利增长率)*复利现值系数股票价值8>市场价格5T可投资购入股票价值3V市场价格5T股票价值8(二)股票投资收益率:(1)长期持有,不准备出售:零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二股利三买价T与股票价值互为逆运算T股票价值二预期股利三期望收益率固定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二股利收益率+股利增长率二预计第1年股利三买价+股利增长率阶段性增长股票内部收益率T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T插值法(2)有限期持有,未来准备出售:内部收益率T净现值=0时的贴现率T插值法第七章营运资金管理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二、目标现金余额的确定T最佳现金持有量(二)存货模型:1、总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二平均现金持有量X有价证券年利率+转换次数X每次转换成本最佳现金持有量2x有价证券年利率现金总需用量+最佳现金持有量x每次转换成本机会成本二交易成本T总成本最低T最佳现金持有量2、最佳现金持有量2x最佳现金持有量2x有价证券年利率现金总需用量+最佳现金持有量x每次转换成本机会成本二交易成本T总成本最低T最佳现金持有量2、最佳现金持有量2x现金总需用量x每次转换成本:有价证券年利率3、最佳现金持有量下,相关总成本最小相关总成本=、2x现金总需用量x每次转换成本x有价证券年利率三)随机模型:现金回归线3x每次转换成本x每日现金余额的标准差2)(4x有价证券日利率(机会成本)'+下限,.3x每次转换成本x每日现金余额的方差!4x有价证券日利率+下限(最低现金持有量)现金回归线T目标现金余额T最佳现金持有量上限(最高现金持有量)=3X回归线一2X下限存货周转期(周转天数)二存货平均余额三每天销货成本应收账款周转期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三每天销货收入应付账款周转期二应付账款平均余额三每天购货成本现金周转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三)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决策:总额分析法: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售价1、收益=边际贡献总额=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二销售收入一销售收入X变动成本率二销售收入XC1-变动成本率)2、成本=机会成本+收账费用+坏账损失+现金折扣成本(1)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二应收账款占用资金X资本成本二应收账款平均余额X变动成本率X资本成本二日赊销额X收账天数X变动成本率X资本成本(2)应收账款坏账损失二销售收入X坏账损失率(3)应收账款现金折扣成本二销售收入X享受折扣比重X折扣率3、税前损益二收益一成本T最大最优存货机会成本二存货平均余额X资本成本应付账款机会成本(减少)二应付账款平均余额X资本成本差量分析法:增加的税前损益>0T改变信用政策,VOT不改变信用政策三、最优存货量的确定:

(一)经济订货模型:存货一次性入库T外购存货⑴经济订货批量(每次订货数量)2X存货年单位汽动储次变动订货费用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2)存货相关总成本二变动订货费用+变动储存成本二年订货次数X每次变动订货费用+年平均储存量X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存货年需要量

每次订货批量X存货年需要量

每次订货批量X每次变动订货费用+每次订货批量X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2X存货年需要量X每次变动订货费用X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变动订货费用与变动储存成本T成反比年变动订货费用二年变动储存成本T存货相关总成本最低T经济订货批量3)最佳订货次数存货年需要量

3)最佳订货次数存货年需要量

经济订货批量(4)最佳订货周期(天数)=360

最佳订货次数(二)经济订货模型的扩展: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T宜制存货再订货点二平均交货时间X日平均需用量在存货陆续供应和使用情况下:2x存货年需要量x每次变动订货费用日产量⑴经济订货批量=单位年储存成本中产量-日耗用量日耗用量

日产量日耗用量

日产量-〔2x存货年需要量x每次变动订货费用x单位年变动储存成本x(1-(三)保险储备:考虑保险储备的再订货点二交货期内的需求量+保险储备量二平均交货时间X日平均需用量+保险储备量与保险储备量相关的总成本二缺货成本+保险储备的储存成本二年订货次数X缺货数量X单位缺货成本+保险储备量X单位存货年储存成本T最低T最佳保险储备应付账款: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折扣率应付账款: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X1-折扣率信用期-折扣期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5%>短期借款利率3%(或短期投资报酬率)T应借款还债(或放弃投资,选择还款)T享受折扣T提早付款放弃折扣的信用成本率5%V短期借款利率8%(或短期投资报酬率)T不去借款还债(或选择投资)T放弃折扣T推迟付款第八章成本管理1、量本利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利润二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总额一固定成本总额=(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

售价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

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

售价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单位边际贡献二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二售价X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二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总额二(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二单位边际贡献X销售量二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利润=边际贡献总额一固定成本总额二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一固定成本总额二销售收入X(1—变动成本率)一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二售价X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总额二销售收入X变动成本率二、单一产品量本利分析:(一)保本分析:保本T利润=0T收入总额二成本总额T边际贡献二固定成本

(三)保本点与安全边际的确定:利润二(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一固定成本总额=0固定成本总额二固定成本总额售价-单位变动成本_单位边际贡献利润二销售收入X边际贡献率一固定成本总额=0保本点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量隹价=固定成本总额售价=固定成本总额

X售价_单位边际贡献X售价-保本点销售额=保本点销售量保本点作业率(设备利用率、保本点销售量用率)二保本点作业率(设备利用率、保本点销售量用率)二正常销售量保本点销售额比重正常销售额T比重实际(或预计)销售量T即正常(经营)销售量安全边际量二正常销售量一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额二正常销售额一保本销售额二安全边际量X售价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

正常销售量安全边际额比重正常销售额T比重正常销售量=保本销售量+安全边际量保本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利润二安全边际量X单位边际贡献二安全边际额X边际贡献率二安全边际贡献销售利润率二安全边际率X边际贡献率三、多种产品量本利分析1、加权平均法: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收入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等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总额

销售收入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等各种产品边际贡献工各种产品销售收入保本点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边际贡献率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

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2、联合单位法: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保本点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联合售价-联合单位变动成本某种产品保本量二联合保本量X该产品联合数量四、目标利润(息税前利润)分析:目标利润=(售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一固定成本总额曰标利润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销售量-售价_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目标利润销售额二目标利润销售量X售价如果企业预测的目标利润T是税后目标利润目标利润销售量-税所得标利率+利息费用+目标利润销售量-单位边际贡献敏感系数利润变动百分比利润变动百分比敏感系数-因素变动百分比一(售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变动百分比分析因素前面的T实际数T实际数量分析因素后面的T标准数T标准价格直接材料标准成本二标准用量X标准价格直接人工标准成本二标准工时X标准工资率制造费用标准成本二标准工时X标准分配率实际总成本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X实际价格标准总成本二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预算总成本二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析(一)直接材料成本差异二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一实际产量标准总成本二实际总用量X实际价格一标准总用量X标准价格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X实际价格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二用量差异+价格差异1、用量差异二(实际总用量一标准总用量)X标准价格=(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用量)X标准价格2、价格差异二实际总用量X(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用量X(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二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一实际产量标准总成本二实际总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工资率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工资率二效率差异+工资率差异1、效率差异二(实际总工时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工资率=(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工资率2、工资率差异二实际总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三)变动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二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一实际产量标准总成本二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二效率差异+耗费差异1、效率差异二(实际总工时一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2、耗费差异二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标准分配率)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标准分配率)(四)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二实际总成本一标准总成本二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一实际产量标准总成本二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总差异分解方法:1、二差异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二耗费差异+能量差异(1)耗费差异二实际总成本一预算总成本二实际产量实际总成本一预算产量预算总成本二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二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2)能量差异二(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2、三差异法: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二耗费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1)耗费差异T计算同上(2)产量差异二(预算产量标准总工时一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预算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一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3)效率差异二(实际产量实际总工时一实际产量标准总工时)X标准分配率=(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工时一实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三、成本差异的计算与分折4C-)直接材料咸本差异二实际产昱或际总成本一理芒屋标准总■咸本二曲量差异亠价格差异4仁用呈差异-〔实師总用屋一标准总用虽》K标准价榕"=〔奚師产至X翌睡里短用呈一买師产至X标准单位用量〉X拯進价格22、仙差异=(实師价格一标准恰格}x蠡总用量卫-卖际产呈乂題讎垃用呈乂〔实际价格一标准析搐1「+-«I二)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宴际产量宝际总成本一实际产量标准总成本=效率善异+二资率差异仁進差异=f实际总工时一标准总工时〉X标淮工资車屮-〔实际产至乂褻一际望3立.工时一实际产至乂标准单位工时〉乂标准工窑更"2x工适垂差异-〔宴廊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X实际总工时*=实际产量*实际里位工时X{实际工资率一标准工资率〉4+J〔三)变动制造馥用戒本年异-卖际产至宜际意咸本一暑芒量标准总成本-進差异4託费差异"1、效率善异=(实廊总工时一标准总工时》K标准分配率4二〔室际产量:X聿陲里位工时一室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42、竝善异二〔宜廊分配率一标准分配率〉X实酝总工时3-实陆产呈乂趣嶷工时涎{实际分配率一标旌分配率〉『+J〔四〉固运制造藉用成本差异二蠡总成本一舷总成本二实际产量X冥际单位工时x实际分配率一室际产量:x标准单位工时:x标准分配率4仁二差异法’固宝制造螯用成本善异=軽萩非异斗能量皋异3耗费差异=卖际产呈X实匱里鱼工时X宴际分配率一预算产呈X标淮单位工时K标准分配率卫m能量薄异=〔预算产量K标准单位工时一宴际产莹K标范单位工时)工、様准分配率4?、三差异沫:固富制造務用成本差异=血差异+产量差异+效率差异軽童差异二宝际产层一酝一奠_拉丁时X■丈師分琵率一预算产昱氷标准单位T时X■标准分琵率d产号差异=〔预算产呈乂标准单位工时一卖际产呈X奚冏望位工时〉乂标准分配率卫效率莽异=〔室际产呈x买何里■位工时一奚际产呈:X标芒单位丄时〉x标准弁配率*1、成本中心:预算成本节约额二预算责任成本一实际责任成本二预算可控成本一实际可控成本二实际产量X预算单位可控成本一实际产量X实际单位可控成本预算成本节约率二预算成本节约额三预算责任成本2、利润中心:边际贡献二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总额可控边际贡献(部门经理边际贡献)T考核管理者业绩二边际贡献一可控固定成本二销售收入一变动成本总额一可控固定成本(3)部门边际贡献(部门毛利)T考核部门业绩=可控边际贡献-不可控固定成本=边际贡献-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销售收入-变动成本总额-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3、投资中心:⑴投资报酬率一营业利润一息税前利润—T相对数指标⑴投资报酬率-平均营业资产(投资额厂期初+期末营业资产2B'(2)剩余收益二营业利润一平均营业资产X最低投资报酬率二平均营业资产X投资报酬率一平均营业资产X最低投资报酬率二平均营业资产X(投资报酬率一最低投资报酬率)T绝对数指标第九章收入与分配管理算术平均法:预测销售量二各期实际销售量之和三期数加权平均法:预测销售量二各期实际销售量X各自权数移动平均法:预测销售量二最后一组样本期实际销售量之和三样本期数修正移动平均法:预测销售量=本期移动预测销售量+(本期移动预测销售量-上期移动预测销售量)指数平滑法:预测销售量二平滑指数X上期实际销售量+(1—平滑指数)X上期预测销售量二、销售定价管理:1、以成本为基础的定价方法:单价=单位成本+单位利润1-税率(1)全部成本费用加成定价法:成本利润率定价:单价_单位成本+单位成本X成本利润率_单位成本X(1+成本利润率)=1-税率=1-税率销售利润率定价:单价=单位成本+单价X销售利润率1-税率单价_单位成本1-税率-销售利润率(2)保本点定价法:利润=0单价=单位成本=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固定成本单价-1-税率—1-税率

⑶目标利润定价法:单价_单位成本+单位目标利润单价-1-税率(4)变动成本定价法:单价_单位变动成本+单位利润单价-1-税率2、以市场需求为基础的定价方法:(1)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定价法: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销售量增减(%)

价格增减(%)本期销售量-上期销售量

上期销售量

本期价格-上期价格

上期价格7上期单价X上期销售量[单价二本期预计销售量需求价格弹性系数需求价格弹性系数第十章财务分析与评价财务报表分析指标计算公式(后除前)—、偿债能力:(一)短期偿债能力:绝对数指标:1、营运资金流动资产一流动负债二所有者权益总额+长期负债-长期资产相对数指标:2、流动比率(无百分号)流动资产三流动负债3、速动比率速动资产三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一存货一预付账款)三流动负债4、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三流动负债(二)长期偿债能力:还本能力:1、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三资产总额(反指标)2、产权比率(资本负债率)负债总额三所有者权益总额(股东权益)(反指标)3、权益乘数资产总额三所有者权益总额=1三(1—资产负债率)=1+产权比率付息能力:4、利息保障倍数>1息税前利润三全部利息费用

(已获利息倍数)=(利润总额+利润表利息费用)三全部利息费用=(净利润+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所得税)三全部利息费用(报表+资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