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篇_第1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篇_第2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篇_第3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篇_第4页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篇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1【知识与技能】.理解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明确三者的关系和区别。.理解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了解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估算和前景,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意义。.理解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相应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找出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入手,引入一些代表性国家和地区,讨论环境人口容量概念的含义,并由此推断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通过读图分析对比,了解世界和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如何估计,并学会读图。.紧紧围绕人口合理容量这一核心内容,从目前存在的严重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入手,认识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学会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进一步加深对我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的认识。■教学重点.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因素。.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的理解。.由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紧迫性和解决措施,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认识我国人口政策的合理性。■教学难点.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如何正确理解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教具准备利用网络技术手段,收集整理与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相关的图文声像资料,加工成教学插件,用作关于内容分析时的补充论证材料。■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一直到1650年之前,世界人口的增长都十分缓慢。然而自1650年后……(图片展示:世界1650年以来人口增长柱状图)学生:观察、判读图片。教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现象出现?学生:世界人口的加速增长。教师:是的。到1999年XX月12日,世界人口已达到60亿。目前世界人口约为70亿。依目前的情形发展,根据美国人口咨询局预测,2025年,世界人口会达到80亿,2046年,世界人口会突破i00亿。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是地球孕育的,同时地球又是人类的家园。在人类生活的地球村,空间是有限的,矿产是有限的,土地是有限的,淡水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地球究竟能容纳多少人口?一个国家或地区又能容纳多少人口?研究这些问题对于协调人地关系十分重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节课的知识。(板书)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新知识传授】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教师:人类社会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发展的,特定环境以其空间和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自然也就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在学术界进行相关研究时,就以“环境承载力”来表示。(大屏幕提供“环境承载力”的阅读材料)教师:知道什么是环境承载力吧,说说看。学生:“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种状态或条件下,某地区的环境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作用的阈值。也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教师:对,很好。它涉及了多种指标,其中的哪一项指标,是人们考虑得最多,引用得最多的?学生: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指标。(推进)教师:这项指标又被人们称为什么?学生:环境人口容量。教师:教材给它下的定义是怎么说的?学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教师:从这个定义的表述中,大家仔细品味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内容,或互相议论,仔细辨别后了解到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特定的历史时期、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对比分析)教师:下面咱们就逐个来看看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教师:在这些影响因素中哪个相对更突出?学生:资源。教师:确实如此。事实上,人类社会的发展,正是建立在不断开发利用资源的基础上的。一个地区,资源种类多,数量大,其所能供养的人口相应也多,反之则少。譬如:同在欧洲的德国和梵蒂冈,前者目前人口8000多万,后者人口只有1000左右。香港经济繁荣,以1000多平方千米土地维持680多万人,社会稳定,人民生活也十分富足。但若要它供养如XX省9000多万人,则情况可想而知。(延展)教师:那是不是资源相对少的国家(地区),其供养能力肯定就少呢?大家别忙回答,先看看下面的材料再作回答。(材料展示)(师生互动)同读材料,教师启发引导,展开讨论材料一:以色列农业的魅力以色列农业概况国土面积1.49万平方千米,2/3土地为沙漠和山地年均降水量约200毫米人均水资源270吨,不足世界人均的3%耕地41万公顷,人均1亩地1997年农业产值37亿美元1997年农产品出口8亿美元1997年农业劳动力6.7万人,1个农民可供养90人以色列实际上只有北部加利利湖周围平原和约旦河谷适宜发展农业。然而,正是在这块贫瘠缺水的土地上,以色列仅仅一代人就建成了现代农业,创造了令世界惊讶的奇迹。教师:从这一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小国以色列土地和水资源条件如何?学生:土地面积小,贫瘠缺水。教师:但,它的人口供养能力怎样?学生:很好,很高。材料二:滴灌是法宝滴灌比漫灌节水1/3—1/2。滴灌可使单位面积土地增产1/3到5倍。滴灌使水、肥利用率高达90%。滴灌有效防止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板结。以色列水资源总共才16亿立方米,其用水总量为20亿立方米,不足部分靠污水处理和海水淡化补足。1962年,一位农民偶然发现水管漏水处的庄稼长得格外好。水在同一点上渗入土壤是减少蒸发、高效灌溉及控制水、肥、农药最有效的办法。发明滴灌以后,以色列农业用水总量30年来一直稳定在13亿立方米,而农业产出却翻了5番。科技为本政府每年农业科研经费上亿美元,占农业产值的3%。3500多个高科技公司。7个研究所,250多位博士研究员,正在从事750多个科研项目。以色列把科技兴农作为国策。农业发展主要受益于科技,农业投入也主要用于农业科研,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和具体指导,鼓励农民采用新技术。科技使农业工业化,以色列农业增产的95%靠科技。以色列的农业奇迹表明,科技就是生产力,农业的未来在于科技。教师:这下大家找到原因了吧?学生:是的。教师:什么原因?学生:有发达的、以滴灌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教师:大家回答的很正确。(推进)教师:可见,科技发展水平高,是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弥补相应地区自然资源不足的缺陷的。大家想想,现在世界上哪些国家(地区)就是凭借科技优势,以及与之相对应的雄厚财力物力,靠大量进口资源来维持其国民生活的,能否列举一些?学生:美国、日本、德国等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是。(承转)教师:那,除了资源和科技之外,还有什么因素也能显著影响一个地区的人口供养能力呢?学生: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教师:正是。教师:大家设想一下,中国现在的13亿人,如果生活在中国历的辉煌时期之一的大唐贞观年间,会怎么样?学生:绝大多数会死掉。教师:为什么?不都生活在同一个中国吗?学生:虽然在同样的中国,但以那个时代的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力水平所能生产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毕竟少,与现在相比是十分有限的。这只能养活当时中国的几千万人口,根本养活不了现在如此多的人口。再说,我们现在的生活消费水平也远比那时候高,这样,那时有限的那些财富,对于现在如此多的人,根本就是杯水车薪。教师:原来如此。高潮(重难点突破)教师:从刚才我们分析的现实中国与盛唐时期的中国供养人口数量的巨大差异中,大家是否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便就某个确定的地区而言,所有能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化。这样的话,考虑这些因素而估计出的当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的数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学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师:如果地区确定,时间明确,那环境人口容量的各影响因素的数量是不是相对确定的?学生:是的。教师:那,由此推算出的环境人口容量是不是也就相对确定了?学生:是的。(归纳承转)教师:由上,我们可以归纳出环境人口容量的两大基本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下面,我们看教材图1.10和图1.11,具体了解一下,环境人口容量的估计应当怎么进行?对全球和我国,相应的评估结论会怎样?学生:(读图,讨论).P12图思考”1.2。.P13怎么看待世界环境人口容量的三个不同结果?[教师精讲]各种资源的综合决定着环境承载力,在所有不同种类的资源中,相对最少的资源直接决定环境承载力的大小;这个最小值就是环境人口容量。(师生互动)教师:三种环境人口容量评估的结论为什么会不同?学生:它们评估时的假定条件不同。教师:想一想,三种不同观点的人,他们各自的依据分别是什么?学生:乐观论者:人类是大自然中级的生物,有聪明才智,人类科技进步的潜力是无穷的;悲观论者:所有的资源潜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有限的资源供养有限的人口,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因此现在地球上人口已经太多;持中间观点的人:虽然有些资源已经濒临枯竭,但人类科技的发展潜力还是存在的,因此100亿左右是世界的环境人口容量。教师:分析得很好。下面咱们再看一下P14的“活动”。请大家考虑:.材料中提到的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多少,它主要以什么作为评估依据,为什么?学生: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是16亿。它是以中国的土地资源作主要依据。.评估出的人口为16亿,现在是13.7亿。那是不是意味着形势还并不严峻,还挺充裕?学生:不是,现在形势已经十分严峻。教师:何以见得?学生:(回忆前述内容后)我们的人口基数庞大,每年的新增人口仍然很多;资源相对短缺严重,数十种主要的基础矿产和能源资源中已经有很多短缺,如石油;环境污染已相当严重,并且还有继续扩大和蔓延的趋势。教师: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学生:继续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项基本国策。(总结过渡)教师:前面我们深入探讨了环境人口容量的关于细节。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定时期、一定地区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但大家想一下,一日三餐,刚够温饱,好像就可以持续供养吧?学生:是啊!教师:可那是咱们向往的吗?学生:肯定不是。教师:那你们想过什么样的日子?学生:幸福日子。教师:怎样的日子可以称得上幸福呢?学生:生活方式合理,生活水平健康,不危害子孙后代。教师:过这样的日子恐怕得消耗比仅仅一日三餐有保障就行的日子更多的资源和财富。那,一切条件等同的情况下,能供养的人口肯定就会明显减少了吧?学生:是的。教师:这样的人口数值,人们把它称为什么?学生:人口合理容量。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板书)教师:对。大家在P13上找到它的定义后,考虑这个数值是否是确定的?要评估它的话,要考虑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与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是否相同?学生:它也是不确定的,但也是相对确定的。对它进行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基本相同,只是其中的人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标准要更高些。教师:人类同处一个地球上,那,我们评估不同的国家(地区)的人口合理容量时,能不能“一碗水端平”,大家都按统一标准执行?学生:不行,不可能。教师:为什么?学生:因为各国、各地区影响人口合理容量的各个因素有不同的表现。例如环境资源条件,例如经济发展水平,各国各地区各有其自身特点。发达国家人口少,消耗的资源却很多,人均收入高,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增长也快,人均收入少,消费水平也低,贫困人口众多。教师:这样看来,要在世界上形成和保持一个人口合理容量也很艰巨。不过再怎么艰巨,人们还是得努力吧?学生:是的。教师:那该怎么去努力呢?学生:首先是各国尽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内;二要建立公平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有追求过好日子的平等权利。教师:为此,我们该怎么做呢……课后大家不妨好好去想一想。(课堂小结)今天,我们主要讨论了人口与环境两方面紧密联系的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重点分析了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几个主要因素一资源、科技的发展对环境人口容量的突出影响,了解了三种不同的世界环境人口容量评估观点,明确了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和世界在全球范围内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合理容量的艰巨性,贯彻落实人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中国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两大基本国策有了更深刻的领会。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2技巧1:地质灾害主要类型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技巧2:地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来,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世界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类型:以里氏震级来表示。3级以下无感觉:微震。5级以上造成破坏:破坏性地震。特点:是一种危害和影响的地质灾害。技巧3:火山喷发:是地下深处的高温岩浆及气体、碎屑从地壳中喷出的现象。月球、火星、金星也有火山活动?分类:①活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作周期性喷发的火山②死火山:人类历史以前喷发过,迄今为止没有重新喷发过的火山③休眠火山:在人类历史时期长期熄灭,有时又突然喷发的火山技巧4:滑坡: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地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技巧5:泥石流:是山区爆发的特殊洪流,包含泥沙、石块以到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技巧6:地质灾害的关联性(1)一个地区内的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它们在成因上是关于联的。如川、滇、黔接壤地带,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原因: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高,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2)在一次灾害发生过程中,往往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技巧7:地质灾害防御⑴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⑵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⑶实施一些预防措施。如提升建筑物的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植树造林等综合措施。⑷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3一.说教材《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属于自然地理部分,是对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的展开,而本节内容是本章内容的重点,《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是在学习了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气压带风带的基础上,对地球上最主要的水体 海水的运动进行更加具体、深入的学习。海水运动又对学习第五章自然地理坏境和人文地理的学习埋下伏笔,因此,它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二.说学情此阶段的学生通过初中阶段地理知识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能根据地图和材料,初步分析所学的地理知识。但,由于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有限,空间思维能力还有待提升,不能自主归纳总结,找出规律;再加上学生的知识面有限,生活阅历较浅、对重难点的地理知识不了解,不了解,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地理知识并提升地理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三.教学目标本节《课程标准》的要求是“利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据此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洋流的分布模式及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提升读图、绘图以及在图上观察、比较、归纳、分析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利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2)利用案例分析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2)树立正确的海洋观念,加强现代海洋意识;(3)学习洋流形成的因果关系,培养学生探究地理事物之间的辨证关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难点:利用“全球风带与洋流模式图”,分析世界洋流分布规律。依据:此部分知识难理解,难记忆,部分学生有知识缺陷五.教法与学法说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和地理科教学特点以及关于的教学规律,即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由宏观掌握到微观掌握的规律,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相统一规律,主要采取了读图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和讨论式教学法。地理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体验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必须是课堂师生互动的引导者,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选择必要的学习策略,创造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情趣动机,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求索反思,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采取如下的学习法:自主学习法、看图分析法、讨论式学习法、图文转化法以及知识迁移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讲解故事“海上信使”:一艘在大海航行的船遇上了海上风暴,船被毁后几个海员被吹到了一个小岛上。他们失去了大船,没有办法离开小岛,一个聪明的海员现出了一个办法,把要说的话写在纸上塞入瓶子里然后盖上盖子,密封后扔到海中让流动的海水带着他们的信飘到大陆边通知人来营救他们,结果他们胜利的离开了小岛。依据:利用故事创设教学情境;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制作Flash动画)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4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及其成因(2)掌握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内容.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判断、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文明习惯、公德意识及利用资源、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观教学重点: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条件教学难点:.游览价值.市场距离.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教学方法:案例法、讨论比较法教学手段:电化教学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导入]略[讲授新课][板书]4.5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旅游活动中的环境问题[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旅游交通工具,旅客随便丢废弃物提问:这幅图片反映出旅游活动会产生什么问题?产生什么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1.环境污染[点击课件]展示材料1.材料2提问:上述两材料,反映旅游活动中存在什么问题?后果如何?回答,总结:略[板书]2.对动植物资源的破坏[点击课件]展示材料提问:这段材料反映出旅游活动中的什么问题?有何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3.对背景环境的破坏[点击课件]展示图片提问:上述几幅图片反映旅游活动中的什么现象?会有何负面影响?回答,总结:略[板书]4.对文物古迹的破坏[承接]除了以上问题,旅游活动还会对正常社会秩序产生冲击。[板书]5.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提问]谁能说一下,旅游活动会怎样冲击正常社会秩序?回答,总结:略[过渡承转]略[板书]二.旅游资源开发评价1.游览价值[提问]从游览价值角度考虑,旅游资源开发要考虑哪些条件?回答,总结:(1)资源的质量。举例①万里长城,秦兵马俑②杭州西湖,苏州园林(2)集群状况。举例①北京景区②杨村小世界(3)地区组合状况。举例①XX省水上公园②北京雍和宫[承转]旅游地的资源价值越高,其经济价值也就越高吗?(不是)讲解:与其他产业一样,旅游业也必须考虑市场因素。[板书]2.市场距离[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为什么到杭州的游客以XX省、XX省最多?而安徽、北京很少?师总结:略。明确提出经济距离的概念。[点击课件]展示“经济距离”动画[承转]经济距离越长,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需求也越低,可见,旅游地的吸引半径是有限的。[点击课件]展示“吸引半径”动画举例:北京、杭州、西安、洛阳[板书]3.交通位置及通达性。[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两地中哪一个旅游资源的开发速度快一些?为什么?[板书]4.地区接待能力[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自学[板书]5.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提问]请同学读一下旅游环境承载量的概念,且说出它是用什么来衡量的呢?师讲解:旅游环境承载量包含着景区资源、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对游人数量的适应能力,有的景区大,有的景区小。[点击课件]展示材料讨论:两地在旅游的地区接待能力,旅游的环境承载量方面有什么差异?回答,总结:略[板书]“旅游环境的保护”(让同学课下自学)[课堂小结][课堂反馈][课下作业]人教版高二地理选修3教案全集5教学目标知识目标:①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及大气运动的分类。②使学生认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及产生的地理意义。③使学生掌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产生的原因及风向的由来。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②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并能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④培养学生实际生活中对地理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思想教育目标:提升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学重点:①热力环流;②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难点:分析大气水平运动的几种作用力。教学用具:多媒体电脑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式教学。教学设想:①借助多媒体把抽象的大气运动,具体、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便于学生认知发展过程的实现,利用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还可以实现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的目标。②重视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从根本上讲,学生学习知识目的就是为了在生活中能自如的利用知识指导生活实践,因此重视联系实际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重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特别是与学生的生活结合能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地理课程的实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地理课程的兴趣。2.3大气运动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研究的内容是2.3《大气运动》。讲授新课:展示本课教学内容(主菜单)。(教师明确提出要求)学生用一分钟时间预习课文前言,对照屏幕上展示的内容,大家在课文中找到前四个知识点对应的内容:.大气运动的地理意义.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的分类(教师阐述第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做示范)大气中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来实现的。这就是大气运动的意义。由此可见大气运动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研究大气运动也是十分有必要的。(由个别学生作答其余三个问题).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的差异,这是引起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简单的说: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可以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包含气流的上升和气流的下沉,水平运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一.热力环流:现在我们以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为例来具体了解一下大气到底是怎么运动的。同时也验证一下以上几个知识点是否正确。这部分也是我们本课的一个重点。1.点击“热力环流”热区进入第一部分教学内容。(生齐读)热力环流的定义。在研究热力环流之前我们先有个对比的模子。显示假如地表均一,受热一致情况下A、B、C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随高度的转变均一致,等压面平直。(生观察、师点拨得出结论)(1)显示示假如地表性质均一,当A地受热,B、C两地冷却情况下空气将会放生什么样的转变?也就是说会怎样运动?三地的空气密度和等压面又会发生什么样的转变?(生观察思考,师点拨得出结论):A地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到上空聚积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B、C两地受热少,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上空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于是,在上空,空气便从气压高的A地流向气压低的B、C两地。在近地面,A地空气上升后向外流出,这就使A地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气压;B、C两地因有下沉气流,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于是近地面的空气又从B、C两地流回A地,以补充A地上升的空气,从而形成了热力环流。(2)显示热力环流全图。(明确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理清热力环流中各个环节的产生顺序、因果关系。)①由图中演示的过程我们可以知道,热力环流形成的最后一个步骤是: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那大气的水平运动是由什么引起的呢?(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②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异又是怎样引起的呢?(空气的上升和下沉运动,也就是空气的垂直运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