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_第1页
《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_第2页
《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_第3页
《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_第4页
《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标准《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起草组二0二一年十月二十日目录TOC\o"1-1"\h\z\u一、工作简况 地方标准《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编制说明(送审稿)一、工作简况编制四川省地方标准《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旨在规定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与定义、调查内容与方法、危害等级划分标准、防控策略等各项技术规范。1任务来源2019年,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向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申报地方标准《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制定项目。2020年8月,四川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下达《关于2020年度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立项计划(第四批)》的通知(川市监函〔2020〕560号)文件,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承担制定《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2起草单位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四川农业大学、西南民族大学、甘孜州草原工作站。3主要参与人员情况表本标准主要参与人员情况见表1。表1标准主要参与人员情况表姓名职称/职务现从事专业单位周俗研究员/副院长草原植保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王钰硕士研究生/科研助理动物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杨思维助理研究员草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刘刚副研究员/所长草业科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贾玉珍副研究员/副所长森林保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唐明坤高级工程师/科研人员生态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王旭明博士研究生/科研助理动物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孙飞达副教授草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杨孔教授动物学西南民族大学杨廷勇高级畜牧师/站长畜牧学甘孜州草原工作站二、制定本标准的必要性和意义高原鼢鼠(Myospalaxbaileyi)是川西北草原区主要害鼠之一,主要营地下生活,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高寒灌丛和高寒草原区。近年来,受人为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原鼢鼠种群密度上升,草原鼠害危害逐年加剧,导致草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和水土流失,严重制约长江、黄河上游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据调查统计,川西北地区2008年-2020年期间,高原鼢鼠年平均危害草原面积高于920万亩,严重危害的区域逐渐形成鼠荒地(或黑土滩),其危害损失及影响非常巨大,加快高原鼢鼠的精准治理是高质量恢复草原生态环境、发展草牧业的必然要求。草原鼠害的发生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已受到国家和地方的高度重视,加大了治理力度和治理技术的研究。2006年以来,项目组先后制定并颁布了NY/T1240-2006《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DB51/T1090-2010《高原鼠兔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B62/T2777-2017《高原鼢鼠测报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为我省草原鼠害调查、害鼠防控等方面提供了方法和技术规范,解决了草原鼠害防控没有技术标准及资料缺乏等问题,有效推进了我省川西北地区草原鼠害监测及治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开展。项目组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2006年)、农业部丰收二等奖“建设草原无鼠害区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3S技术的草原监测技术创新与应用”(2015年)、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牧渔业丰收一等奖“草原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技术推广与应用”(2019年)、NY/T1240-2006《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和DB62/T2777-2017《高原鼢鼠测报技术规范》等,这些研究成果为制定《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奠定了技术基础。然而,行业标准NY-T1240-2006《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DB62/T2777-2017《高原鼢鼠测报技术规范》等,没有涉及高原鼢鼠的危害等级划分标准。随着现代草牧业及草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和生态治理等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的不断推进,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理念的提出,对高质量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调查中参考以甘肃等省区的危害等级划分标准为依据,来划分川西北高原鼢鼠的危害情况,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偏差较大。科学划分川西北高原鼢鼠危等级标准,是开展草原鼠害预警监测的重要基础,也是快速高效治理高原鼢鼠的科学依据。建立高原鼢鼠危等级标准,对规范化、科学化防控草原鼠害、治理鼠荒地、恢复退化草原植被、改善草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立项编制《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十分必要。三、主要工作过程1前期工作2020年8月,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组织有关人员,通过文献查阅等方式,收集川西北地区高原鼢鼠相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以及国内外关于高原鼢鼠的相关标准,为本项标准的制定打下了良好基础。2成立起草小组2020年9月,由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标准起草小组,周俗研究员任首席专家。起草组经讨论,按照标准的各部分内容及技术要求,结合人员专长、工作实际,对标准起草工作进行分工,明确各自任务和职责,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见表2)。表2起草小组成员一览表姓名职称/职务现从事专业单位任务分工周俗研究员/副院长草原植保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项目首席专家,设计并起草标准王钰硕士研究生/科研助理动物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起草人,起草标准,参与试验刘刚副研究员/所长草业科学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参与试验数据收集贾玉珍副研究员/副所长森林保护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试验数据收集唐明坤高级工程师/科研人员生态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试验数据收集王旭明博士研究生/科研助理动物学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参与试验数据收集孙飞达副教授草业科学四川农业大学参与试验数据收集杨孔教授动物学西南民族大学参与试验数据收集杨廷勇高级畜牧师/站长畜牧学甘孜州草原工作站参与试验数据收集3标准起草3.1调查研究2020年10-2021年4月,标准起草组分组赴川西北草原牧区,对高原鼢鼠监测、预报、危害分级等工作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实地了解近年来我省川西北地区高原鼢鼠主要分布区、危害及动态变化情况,并与当地技术人员讨论标准的主要技术问题,总结高原鼢鼠监测等方面的优点与不足,收集相关数据和资料。同时,选取部分典型样地,进行高原鼢鼠危害调查、危害等级划分研究。3.2编写标准草案2021年5月-7月,起草小组认真学习了GB/T1.1-2020《标准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0.2-2009《标准化工作指南第2部分:采用国际标准》及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及草原有害生物监测防控、高原鼢鼠预测预报及危害等级划分等有关标准,依据标准起草组的研究成果,结合近年来的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起草了本标准草案。初步确定标准中应用到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包括高原鼢鼠、鼠密度、土丘、有效土丘以及土丘率等;明确高原鼢鼠调查内容与方法、危害等级划分的依据和指标,建立分级系统。2021年8月-9月,在标准草案基础上,起草组多次邀请有关专家以及相关人员结合近年来科研生产积累的数据对草案进行逐条讨论,特别是标准中有关公式、参数进行讨论,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的验证等内容。2021年10月,在汇总相关人员意见的基础上,起草小组对标准草案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形成标准正文和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四、制定标准的原则和依据,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1标准编制原则本标准编制原则:从生物与环境整体观念出发,兼顾草原生态和生产需要,制定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的技术标准,细化了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指标,从而符合有效、实用的原则,提升区域高原鼢鼠监测的能力。本标准具体遵循原则为:a)协调性:本规范编制是在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的前提下,严格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要求编写,并与相关标准相协调。b)适用性:充分考虑我省川西北草原牧区当前高原鼢鼠危害现状,在标准的适用范围内,内容力求完整准确,简明实用,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类型名称明晰不易混淆、方便记忆,因此本标准具有广泛的参考性和适用性。c)科学性:本标准编制过程中密切联系草原生态监测和实践需要,是在实际调研、咨询业内有关知名专家和查阅大量教科书、行业文献、国内外草地资源管理手册等资料的基础上,最后组织行业内有关知名专家共同讨论研究形成的,确保标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d)先进性:目前我省尚无与《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相同的现行标准,本标准在多年研究高原鼢鼠危害情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其它相关专业技术规范、规程,综合分析近年来我省草原鼠害监测工作的成功经验及典范实例进行编制。2标准主要技术内容确立及依据2.1依据的相关标准和参考资料根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要求,本标准将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第二部分:标准的主体结构,包括调查内容及方法、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等内容。本标准的编制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在编制过程中,充分参考了《草业大辞典》(任继周主编,2008年版)、《草地保护学.第一分册,草地啮齿动物学》(刘荣堂主编,2011版)、《中国草原生物灾害》(李新一主编,2018版)、《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周俗主编,2017版)、《草原鼠害防治100问》(全国畜牧总站,2005版)、《四川省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报告(2009-2018年)》(张绪校,2019版)、NY/T1240《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NY/T1905)、《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481)、《高原鼢鼠测报技术规范》(DB62/T2777)、《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等标准起草组、行业主管部门和相关领域专家的研究文献资料。除此之外,标准起草组的相关研究成果从2006年开始先后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草原无鼠害示范区建设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2006年)、农业部丰收二等奖“建设草原无鼠害区综合配套技术推广应用”(2006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基于3S技术的草原监测技术创新与应用”(2015年)和农业农村部全国农业牧渔业丰收一等奖(2019年)“草原有害生物持续治理技术推广与应用”等奖项,为本标准的修订奠定了丰富的成果基础,也为本标准的编写提供了充分的依据。2.2标准主要制订内容及确定依据2.2.1制定了标准的中英文名称(见首页)标准中文名称制定为“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英文名制定为“TheclassificationofdamagedegreebyPlateauZokorinNorthwestSichuan”。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规定以及我省高原鼢鼠监测工作总结等内容进行制定。2.2.2规定了标准的范围(见1)范围内容制定为“本文件规定了川西北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标准的术语与定义、调查内容及方法、危害等级划分等内容”及“本标准适用于川西北草地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规定以及我省高原鼢鼠监测工作需求等内容进行制定。2.2.3制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见2)本标准中制定了规范性引用文件,分别为:NY/T1240《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NY/T1481《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233《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技术规程》;NY/T1905《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DB51/T1285《高原鼢鼠预测预报技术规程》;DB51/T777《弓箭灭治鼢鼠技术规程》。主要依据是我省川西北地区高原鼢鼠分布、危害情况以及草原有害生物绿色防控等草原生态保护工作理念的发展,本次制定的标准兼顾监测与分级双重任务要求,力求实现有效、简便的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工作,引用了与草原有害生物监测、草原鼠害防控安全用药、调查方法等方面有关的实用技术标准。2.2.4制定了术语与定义(见3)(1)制定了“高原鼢鼠”的术语与定义(见3.1)本标准中制定了术语“高原鼢鼠”并确定其定义为“是青藏高原特有的啮齿目动物,主要栖息于海拔2600m~4600m的高寒草甸、高寒灌丛等,长期生活于地下采食根系,是川西北牧区的主要危害鼠类”。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07)“川西北草原鼠虫发生、危害趋势分析”、(2014)“四川草原鼠害防治情况分析”、(2015)“四川省草原鼠害现状与防控技术进展”、(2015)“2015年四川省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以及(2021)“川西北草地高原鼢鼠分布、危害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制定。(2)制定了“鼠密度”的术语与定义(见3.2)本标准中制定了术语“鼠密度”并确定其定义为“单位面积内的高原鼢鼠种群数量。”。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07)“川西北草原鼠虫发生、危害趋势分析”、(2015)“四川省草原鼠害现状与防控技术进展”、(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以及(2021)“川西北草地高原鼢鼠分布、危害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制定。(3)制定了“土丘”的术语与定义(见3.3)本标准中制定了术语“土丘”并确定其定义为“是指高原鼢鼠地下掘洞、采食等活动形成的土丘”。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07)“川西北草原鼠虫发生、危害趋势分析”、(2014)“四川草原鼠害防治情况分析”、(2015)“四川省草原鼠害现状与防控技术进展”、(2015)“2015年四川省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以及(2021)“川西北草地高原鼢鼠分布、危害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制定。(4)制定了“有效土丘”的术语与定义(见3.4)本标准中制定了术语“有效土丘”并确定其定义为“是指有高原鼢鼠活动的土丘”。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制定。(5)制定了“土丘率”的术语与定义(见3.5)本标准中制定了术语“土丘率”并确定其定义为“单位面积内土丘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比”。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制定。2.2.5制定了调查内容与方法(见4)(1)鼠密度(见4.1)采用样方捕尽法统计单位面积内的高原鼢鼠种群数量。野外调查统计按NY/T1233、DB51/T1285执行。鼠只密度按式(1)计算:RD=i=1式中:RD——鼠类种群平均密度,单位为只/公顷(只/hm2);TiS——样方总面积,单位为公顷(hm2)。(2)土丘密度(见4.2)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方法统计单位面积内的高原鼢鼠土丘数量。野外样方调查按NY/T1481执行。土丘密度按式(2)计算:H=i=1式中:H——鼠类种群平均密度,单位为个/公顷(个/hm2);Ti——i样方中土丘数量,单位为个(个S——样方总面积,单位为公顷(hm2)。(3)有效土丘密度(见4.3)采用野外样方调查方法统计单位面积内的高原鼢鼠有效土丘数量。野外样方调查按NY/T1481执行。土丘密度按式(3)计算:RRM=i=1n式中:RRM——高原鼢鼠平均有效土丘密度,单位为个/公顷(个/hm2);NiS——样方总面积,单位为公顷(hm2)。(4)土丘率(见4.4)一般采用样线法测量。随机确定样方,以样方为中心,采用15m~30m长的测绳,拉直测绳放在地上,于10个不同方向测量测绳所接触到的土丘长度之和,计算土丘测量长度所占百分比。土丘率按式(4)计算:HR=i=1式中:HR——土丘率,单位为百分比(%);li——iL——样线总长度,单位为米(m)。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NY/T1240《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高原鼢鼠测报技术规范》(DB62/T2777)以及《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NY/T1905)、《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481)等标准规范,(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07)“川西北草原鼠虫发生、危害趋势分析”、(2014)“四川草原鼠害防治情况分析”、(2015)“四川省草原鼠害现状与防控技术进展”、(2015)“2015年四川省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2021)“川西北草地高原鼢鼠分布、危害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常明等(2016)“草原害鼠野外调查方法”、古丽先木·依达依(2014)“地下生活鼠类密度调查方法”和王红愫(1998)“农田鼠类相对数量两种调查方法的比较”等相关书籍及文献资料进行制定,再结合标准编写的相关要求对公式进行规范化表示。2.2.6制定了危害等级划分标准(见5)根据鼠密度、土丘总数、有效土丘数以及土丘率,将高原鼢鼠危害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度4个等级,以指标中最大的指数定级。具体划分标准见表1。表1高原鼢鼠危害等级划分指标分级指标危害程度分级轻度中度重度极度鼠只数量(只/hm2)≤56~1415~19≥20土丘总数(个/hm2)<500500-10001001-2000>2000有效土丘数(个/hm2)<150150-300301-500>500土丘率(%)<2525-5051-75>75主要依据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和GB/T20001.5《标准编写规则第5部分:规范标准》的规定,参考标准起草组NY/T1240《草原鼠荒地治理技术规范》、《高原鼢鼠测报技术规范》(DB62/T2777)以及《草原鼠害安全防治技术规程》(NY/T1905)、《农区鼠害监测技术规范》(NY/T1481)等标准规范,(2005)“鼢鼠灵防治高原鼢鼠的试验研究”、(2007)“川西北草原鼠虫发生、危害趋势分析”、(2014)“四川草原鼠害防治情况分析”、(2015)“四川省草原鼠害现状与防控技术进展”、(2015)“2015年四川省草原鼠虫害发生趋势分析及防治对策”、(2017)《四川草原有害生物与防治》、(2021)《主要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指标》、(2021)《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与应用》、(2021)“川西北草地高原鼢鼠分布、危害现状调查与防控对策等相关标准、书籍及文献资料进行制定。3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的关系本标准的制订与现行法律法规无冲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等法规的要求,符合国家“山水林田湖草沙”理念要求,符合“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江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