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二)7_第1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二)7_第2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二)7_第3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二)7_第4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二)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A:学前阶段B:小学阶段C:初中阶段D:高中阶段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初中阶段既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2、单选题 学生从道德上理解道德规范并不很难,但是要真正把这种要求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形成道德信念,就必须经过道德实践的亲身体验,其中转化的“催化剂”是 。A:道德动机B:道德评价C:道德行为习惯D:积极的道德情感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品德情感,是产生品德行为的内部动力,是品德实现转化的催化剂。3、单选题“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的作用。A:道德认识BCD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道德情感是根据道德观念来评价他人或自己行为时产生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自尊感和羞耻感。其中,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道德情感是道德行为的直接动因。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4、单选题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品德建立的开端。A:依从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依从,即表面上接受规范,按照规范的要求来行动,但对规范的必要性或根据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情绪。它是规范内化的初级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5、判断题 皮亚杰认为,在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 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解析:皮亚杰认为,在公正道德阶段,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广度、深度及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其道德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儿童开始出现了利他主义。6、单选题 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年龄大致是 。A:8岁左右B:9岁左右C:10岁左右D:11岁左右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品德发展关键期的掌握。【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小学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通常为小学三年级,也有教材会97、填空题 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 、 、 、 。参考答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8、单选题 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其原因主要是ABCD:道德意志力不够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小学生常常出现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主要原因是他们不善于分析具体情境后再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与方法,或不具有某些行为技能。遇到这类情况时,教师首先应当肯定他们的动机,而后指出思考不周、行为不当的问题,或者通过交谈、集体讨论让学生自己做出必要的结论。9、填空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参考答案:内化10、单选题学生认识到诚信是最可贵的,不必教师监考,自己也能自觉遵守考场纪律,此时学生的态度和品德进入到哪一阶段A:解冻BC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11、单选题科尔伯格认为道德的发展依赖于个人的A:认知能力的发展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12、单选题 —个人的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A:与生俱来的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生的。13、单选题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A:依从BCD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14、简答题 试述中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小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小学阶段是品德发展的奠基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最佳时期。小学生品德发展具有明显的形象性、过渡性和协调性。(1)良好行为习惯(自觉纪律)的养成在小学品德发展中占据显著地位;(2)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形象性;(3)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过渡性;(4)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协调性。中学生的品德发展特征:(1)逐渐从他律变成自律。表现在:①能独立、自觉地按道德标准来调节自身行为;②道德信念、理想在道德动机中占据相当地位;③道德情感发展,理性的道德情感占据主导地位,道德情感的社会性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提高;④品德心理中自我意识明显化;⑤中学生主导性道德动机明确,道德意志力有显著增长;⑥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⑦品德发展与世界观形成的一致性;⑧品德结构的组织形式完善化。(2)品德发展由起伏向成熟过渡。具体表现在: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15、简答题 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参考答案:203016、填空题 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 和 ,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参考答案:自觉性主动性17、单选题 下列不属于学生过错行为的是 A:调皮搗蛋B:恶作剧CD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学生的不良行为可分为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两种。这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教育过程中应正确区分。学生的过错行为是指那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问题行为。调皮捣蛋、恶作剧、起哄、无理取闹、作业和考试作弊等属于过错行为。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则是指那些由错误道德意识支配的,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损害他人或集体利益的问题行为。18、单选题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C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也称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这是进行道德判断的最高阶段,表现为能以公正、平等、尊严这些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进行思考。在根据自己选择的原则进行某些活动时,认为只要动机是好的,行为就是正确的。在这个阶段上,他们认为人类普遍的道义高于一切。19、简答题试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生活中的事例,阐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态度和品德。参考答案:【参考答案】教师可以综合应用一些方法来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说服、榜样示范、群体约定、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有效的说服教师经常应用言语来说服学生改变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某些证据或信息,以支持或改变学生的态度。树立良好的榜样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以及大量的实践经验都证明,社会学习是通过观察、模仿而完成的,态度与品德作为社会学习的一项内容,也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榜样的行为而习得。利用群体约定研究发现,经集体成员共同讨论决定的规则、协定,对其成有一定的约束力,使成员承担执行的责任。一旦某成员出现越轨或违反约定的行为,则会受到其他成员的有形或无形的压力,迫使其改变态度。教师则可以利用集体讨论后形成集体约定的方法,来改变学生的态度。价值辨析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不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必须经过一步步的辨别和分析,才能形成清晰的价值观念并指导自己的道德行动。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奖励和惩罚作为外部的调控手段,不仅影响着认知、技能或策略的学习,而且对个体的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奖励有物质的(比如奖品),也有精神的(比如言语鼓励);有内部的(比如自豪、满足感),也有外部的。虽然对惩罚的教育效果有不同看法,但从抑制不良行为的角度来看,惩罚还是有必要的,也是有助于良好的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当不良行为出现时,可以用两种惩罚方式:一是给予某种厌恶刺激,比如批评、处分、舆论谴责等;二是取消个体喜爱的刺激或剥夺某种特权等,比如不许参加某种娱乐性活动。应严格避免体罚或变相体罚。20、简答题 简述道德意志的表现参考答案:【答案要点】(1)控制和调节个人的愿望;道德的动机战胜不道德的动机;对道德情感的自我调节;克服道德行为中的困难。21、单选题 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A:比较不稳定的BC:时稳时变的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考查品德的概念。22、单选题某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协商或修改的,按照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该儿童的道德发展处于A:他律阶段BCD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参考答案】C【名师点睛】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是考试中的常考点,考生要对各个阶段的主要特点进行把握,能够在给出特点后准确地对应到相应的阶段上。皮亚杰从认知发展的观点考查和分析儿童对对偶故事的回答,认为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经历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阶段,具体为:(1)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2—5),这个阶段的儿童以自我为中心来考虑问题,规则对他们没有约束力。(2)他律阶段(5—8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完全接受成人的指令;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来源于外部、具有权威性、不可协商的;完全服从于成人或规则;错误的程度是由破坏的数量而定的。(3)自律阶段(9一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判断事物能基于自主个体间的平等合作与相互认同的关系。他们把规则看成是灵活的,彼此都认可的,是可以协商的,与合作以及相互尊重的原则相一致的行为方式就是对的;能考虑到以犯错误者的想法去评定错误。本题中,儿童已能够意识到规则的可修改性和可协商性,因此已到达自律阶段。23、单选题 道德认知是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内容;将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个水平和六个阶段的研究者是 。A:维果斯基B:皮亚杰C:科尔伯格D:奥苏贝尔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科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每一水平包括两个阶段,六个阶段依照由低到高的层次发展。24、单选题 是指学前及小学低年级儿童(10岁之前)只关心行为的客观效果,不关心主观动机,是受他人设定的外在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A:主观道德B:客观道德C:他律道德D:自律道德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岁):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25、填空题 内化阶段的行为具有一定的 和 的特点参考答案:自觉性主动性26、单选题 品德是 A:自然现象BCD:社会现象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品德是个体现象,是社会道德在个体身上的具体体现。27、单选题 依据科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学生对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与年龄阶段对应情况的掌握程度。【参考答案】B【名师点睛】按照科尔伯格的理论,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水平可能处于两个阶段,即前习俗水平和习俗水平。其中,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极少数人处于后习俗水平。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28、单选题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不知不觉受到群体的压力而产生的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称为。A:模仿B:从众C:服从D:感染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服从是指在权威命令、社会舆论或群体气氛的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服从可能是出于自愿,也可能是被迫的。因此,答案选B。29、单选题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是A:道德认知BCD参考答案: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它是衡量道德品质的重要标志。30、多选题 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把人的道德发展分为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D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的掌握。【参考答案】ABC【名师点睛】科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所决定)。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定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因此从三大水平讲,本题选ABC。31、单选题 柯尔伯格把儿童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其中好孩子定向阶段属于 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他律水平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在习俗水平(依据行为是否有利于维持习俗秩序,是否符合他人愿望进行道德判断)(102032、单选题 根据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第三阶段的道德或道德推理 。A:以惩罚和服从为定向B:以相对的快乐主义为定向C: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D:以遵从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参考答案:C本题解释:【答案】C。解析:考查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三水平六阶段)33、填空题 学生的不良行为分为 和不良品德行为两种。参考答案:过错行为34、多选题 品德和道德的联系表现在 A: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B: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C:品德和道德的最终根源相同D: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相同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品德与道德的联系:(1)个体品德的内容来源于社会道德。(2)个体品德的形成依赖于社会道德。(3)道德和品德的直接根源不同,但它们的最终根源是相同的,它们都要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35、填空题态度的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参考答案:情感成分36、单选题 根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4‐8岁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水平属于下列哪个阶段? A:他律向自律过渡阶段B:他律阶段C:前道德阶段D:自律阶段参考答案: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他律道德阶段(2~8):儿童思维正在由前运算思维向具体运算思维过渡,以表象思维为主,但仍不具备可逆性和守恒性。因此,这一时期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以他律的、绝对的规则及对权威的绝对服从和崇拜为特征。37、填空题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物”,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催化剂”的是。参考答案:道德情感38、单选题皮亚杰认为,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A:10B:9C:12D:18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1039、判断题 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包含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40、单选题个体品德的心理结构中,是核心部分。A:道德认知BCD参考答案: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道德认知是指对于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人的认识过程在道德上的表现。道德认知是个体道德的基础。品德的核心是道德认知。41、填空题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参考答案:内化42、单选题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的特点。A:稳定性BCD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品德发展具有波动性。43、多选题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论的阶段有 A:前道德阶段B:他律道德阶段C:自律道德阶段D:好孩子定向阶段E: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参考答案:ABC本题解释:【答案】AB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共分为四阶段,分别是:自我中心阶段(前道德阶段)、权威阶段(他律阶段)、可逆性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而好孩子定向阶段、普遍的伦理原则阶段是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中提出的。44、单选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