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南化镇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1.gif)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南化镇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2.gif)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南化镇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3.gif)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南化镇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4.gif)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南化镇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684fbc3fcfa2dea0a96f2f7883002b6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湖北省十堰市南化镇中学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某雅典政治家“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这位政治家A.开始根据财产划分公民等级 B.消除了血缘部落的界限C.使雅典的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D.使直接民主发展到顶峰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向陪审职责和出席集会付报酬,保障了普通人在工作时间参与政治而经济上不受损失”是指古希腊伯利克里改革举措中向公民发放参政津贴,这样可以保障每个公民均能不受财产限制而真正参与民主政治,在其执政时期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故答案选D,A项属于梭伦改革的政治举措,BC两项是克里斯梯尼改革的措施。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阶段。2.“探寻中国经济政策演变之路”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整理研究成果时,附了两幅描绘生产民俗的河北剪纸,借以说明中国古代的某种经济形态,同时他们还引用了与这一经济形态相对应的言论。这些言论不应包括()A.“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B.“上农除末,黔首是富”C.“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但家无井盐耳”
D.“通工商之业,便渔盐之利”参考答案:D3.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两极格局的形成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考查考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A、B两项表述材料信息都不能体现,均排除;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当今世界仍是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格局并没有形成,排除;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是美苏“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形成。但在两极格局下,为了能够生存和很好发展,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这些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两极格局。1991年底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崩溃,D项符合题意,正确。4.1852年,马克思曾说:“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在此,他旨在说明A.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起过积极作用
B.无产阶级将成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C.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阶级斗争学说是人类对自身发展认识的结晶
参考答案:答案:D解析:
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关大道·马克思主义·内容【名师点睛】马克思主义诞生历史背景:(1)经济条件:随着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日益暴露。(2)阶级条件:19世纪三四十年代,工人运动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3)思想条件: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三大理论来源)。(4)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参与并总结工人运动经验。5.著名学者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提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这表明明清时期晋商徽商A.重视道德操守看淡商业利润
B.商业资本成为经济运行主流模式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
D.缺乏制度的保障而导致发展困难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商业。根据材料信息“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可以看出传统观念阻碍中国商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A项中“看淡商业利润”的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B项中“主流模式”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无关,故D项错误。6.1990年8月,东德议院决议东德并入联邦德国,并于不久后签署了厚达1100页的统一合约。10月3日,当时的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发表讲话:“我们能在没有政府合约协定,没有宪法约束及议会决议的情况下,温馨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多么美好的事。”以下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两个德国以平等的地位完成了统一
B.魏茨泽克的讲话与统一实际相矛盾C.西德经济高速发展是统一根本原因
D.两德和平统一引起“美好”东欧剧变参考答案:B从材料看,东德是并入联邦德国的,不是平等统一,A项不正确。东德通过决议,并签署了统一合约,而魏茨泽克却说“没有”,因此相互矛盾,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东欧剧变是从1989年波兰剧变开始的,D项不正确。7.开元时(713~741年),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等舶,不知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聚如山,舶深六七丈”。从材料中能得到的正确信息是()A.广州是当时世界第一大港口B.唐朝时海外贸易十分繁荣C.唐代的手工业很发达D.指南针运用于航海参考答案:B唐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能力。开元为唐玄宗的年号,材料中各国船只的停泊说明海外贸易繁荣。故B是正确答案。8.某经济学理论认为,强制是一种罪恶,因此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在这一理论的影响下A.胡佛奉行政府是经济的“守夜人”B.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C.克林顿实行“宏观调控、微观自主”D.戈尔巴乔夫实行“加速发展战略”参考答案:B根据“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可知,材料强调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结合所学,撒切尔夫人推行“混合经济”,减少了国家干预,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有机结合,B正确;A体现自由主义思想,只重视市场作用,排除;C无法体现“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排除;戈尔巴乔夫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但没有达到“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的程度,排除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家的强制力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市场价格机制本身就是最有效的调节机制。私有化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一剂良药”,结合二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知识分析解答。9.康德说:“Sapereaude!……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其中“Sapereaude”的含义可能是A.“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
B.“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C.“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参考答案:B【考点】启蒙运动【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A指的是柏拉图的思想,C指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D指的是智者学派。而B指的是理性主义,这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康德的核心观点,故本题选B。
10.某史料中提到“贰宰相,批大政,参庶务”。下列与“贰宰相”的职位对应的是()A、御史大夫
B、同平章事
C、参知政事
D、内阁首辅参考答案:C
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御史大夫负责图籍章奏,传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不是宰相,排除A;宋代设同平章事,是宰相,而非“贰宰相”,排除B;宋代设参知政事为副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符合题意,故C正确;明太祖时废除了宰相制度,内阁出现于明成祖时,排除D。11.《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突破性科技成就是A.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成功培育杂交水稻参考答案:B【详解】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实验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突破性科技成就。故答案为B项。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袁隆平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均不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排除A、C、D项。【点睛】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题干中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突破性科技成就”,可以采用排除法,联系所学其他选项的时间,排除属于改革开放以前就已经取得的成就,剩下的选项就是本题答案。12.历史留给历史无尽的讽刺:30僭主(雅典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败于斯巴达,斯巴达扶植“30僭主”执政,其统治的暴虐导致后世把“僭主”直接译为“暴君”)恨苏格拉底入骨,但不敢杀他,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从苏格拉底之死可看出A.雅典民主政治不及僭主政治开明公正
B.过多的公民参与民主政治容易导致人民独裁C.雅典民主程序的公正体现了法律的公正
D.直接民主容易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参考答案:D此题考查的是雅典民主制的弊端。从材料“雅典民主派却以绝对公平的陪审团,通过真正民主的程序,杀死了苏格拉底”可以看出雅典的直接民主制并不能保证真正的公平和正确,最终导致了权力被滥用,故选D。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到二者的比较;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直接民主制形式上的弊端,而不是民主范围上的问题;C项明显错误,审判并判处一个思想家的死刑,是制度的悲哀。13.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的经济政策中与罗斯福新政基本内容相同的是(
)A.推行国有化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管理C.制定经济计划
D.加大科技投入参考答案:B14.在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写着醒目的黑字标语:“打倒喝我们血的军阀!”“打倒把中国出卖给日本的汉奸!”“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这一历史场景最早出现在(
)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一·二八事变以前
C.西安事变前后
D.八一三事变以后参考答案:C15.1799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预手段来应对日益发展的劳资冲突。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一1825年间,《反结社法》被废除。促成这种转变的原因是A.宪章运动的开展B.议会改革的完成C.马克思主义诞生D.自由主义的传播参考答案:D宪章运动开始于1836年,排除A;英国议会改革是1832年,排除B;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排除C;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自由主义思想得到传播,《反结社法》被废除于自由主义的传播有关,故选D。16.《史记》中有西周时重要诸侯国受封的记载,其中《楚世家》写到:“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顼高阳。高阳者,黄帝之孙……”。两周分封先代帝王后裔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周王室的特权地位
B.利用先代帝王的名望,维护社会的稳定
C.奖励其功勋
D.保护贵族的高贵血统参考答案:B17.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议,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装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A.两岸直接的经贸往来开始于2008年B.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C.经济交流受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D.“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岛内深入人心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的重点是加强经贸联系而不是侧重于时间,排除A;材料没有关于两岸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关系的信息,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在岛内深入人心,排除D。依据材料可知,该“服贸协议”在台湾“立法院”受到争议而迟迟未能通过,说明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受到岛内政治斗争的影响,C符合题意。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18.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期间,胡佛政府通过法令倡导轮流工作,以扩大就业面;同时还批准了“邻居互助计划”,要求就业者或半就业者帮助四邻中的生活困难者。这表明胡佛政府A.企图借助道德力量来缓解危机
B.开始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寄希望于“邻居互助计划”克服危机
D.扩大就业是其解决危机的唯一措施参考答案:A19.《汉书》卷46《卫绾传》记载:“建元中,丞相(卫绾)以景帝病时,诸官囚多坐不辜者,而君不任职,免之。”据此可知
A.西汉的官僚机制比较完善
B.卫绾错误地制裁一批官员C.卫绾对丞相之权履行不力
D.景帝开始制约丞相的权力参考答案:C20.创刊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名商贾者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可见《上海新报》创办的目的是A、报道国内外大事B、传播商业信息
C、宣传政治主张D、娱乐大众参考答案:B21.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A.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B.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C.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D.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参考答案:C元帝时期,儒家思想盛行,使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故选C;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其余选项所述与材料无关,排除。22.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过程图,你能得出的有效信息有①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②其焦点表现在君主制和共和制的政体形式的斗争上③从过程上看,反映出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④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A.①②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参考答案:A23.1914年10月张
在给大总统的呈文中提出“棉纱土布,无论何种花色种类,所有常关、海关、厘金、落地捐等项税厘,一律免除。……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呈文反映了()A.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B.经济主权意识增强C.列强经济侵略加
D.民族工业缺少保护参考答案:B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A、C两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材料“因吾之工业幼稚,恐为先进国所压制,则发达无期”体现了经济主权意识增强,故B项错误;D项与材料“等项税厘一律免除”不符,故排除。2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参考答案:A25.“为了尽早结束中华民族陷于分裂的不幸局面,我们建议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这段文字应出自A.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B.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C.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D.1992年“九二共识”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确定国共第二次合作,联合抗日,故A项错误。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故B项错误。198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行第三次合作,故C项正确。1992年的“九二共识”指的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D项错误。26.清政府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反映的实质(
)
A.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清朝前期大机户兼并小机户
C.清政府限制手工工场规模
D.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参考答案:D略27.为了打破西方国家的封锁,新中国在外交上进行了不懈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中日邦交正常化
④重返联合国A.①②④③
B.②①④③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A28.清末有舆论说:“中兴名臣曾国藩仅赏侯爵,李鸿章不过伯爵,其余百战功臣,竟有望男爵而不可得者,今乃以子、男等爵奖创办实业之工商,……斯诚稀世之创举。”此“创举”最可能出现在A.康乾盛世
B.洋务运动
C.清末新政
D.戊戌变法参考答案:C29.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说:“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此处“新气象”主要是指()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B.敌后战场已成为主战场C.国民党军队基本扭转了战局
D.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1937年7月7日到1938年10”“国民党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的信息说明国共两党创立全国性抗战局面的形成,故D项正确;A项是指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项是相持阶段;C项错误。所以答案选D。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抗日战争·全民族抗战30.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B.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C.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D.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参考答案:B【详解】由材料“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可知,早期人文主义依附于基督教,两者有许多融合的共性,故选B。文艺复兴批判宗教神权,鼓吹人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要求将人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排除A;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16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要早于这个时间,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的共通性,而非差异性,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两汉农村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不是偶然的……小农的生产条件对社会依赖程度增加,他们为提高生产率,购置铁农具和大型牲畜等,不得不仰求于市场……农民当时虽属自给性生产,但在农副业及家庭纺织等方面,仍有部分剩余劳动产品的增长,使他们交换能力扩大……农村涌现出了一批工商业者,如当时有专门的铁匠、“贩盐”者、“屠狗”者、“开酒家”者,以及以贩马为业者等等,这各色人物的经营范围,有助于丰富农村市场的商品内容……小农追求富裕的思想,也具有为价值而生产的支配意识,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黄今言《秦汉商品市场的层次结构与发育状况》材料二、江浙是以棉、丝加工之类的支柱产业为基础的全国市场的中心,明后期和清前期,江浙布、丝手工业已发展到相当规模,企业数量多,规模较大,产物衣被天下,导致棉花、棉布、生丝、丝织品成为在天下领域内流通的大宗商品……江浙是多数大宗商品(茶叶除外)贸易的中心,辐射向全国……以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在19世纪初已构成……种种迹象都表明,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已开始出现由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变。——罗肇前《全国统一市场形成于19世纪初——兼论明清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三、中国古代的城市与商业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商业与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受社会主流体制的节制与约束。商人与社会上其他成员同流,并不具备超主流体制的特殊身份。……而且,历朝历代都有非常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的城市主要不是起商业功能,而是起政治功能,是中央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钱乘旦《前资本主义世界发展:东方普遍性与西方特殊性》材料四、中国社科院的学者孟彦弘认为:从人类社会发展来看,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必然的。但对具体的民族或地区而言,它们又不是都自发地进入工业文明。(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汉农村市场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4分)(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19世纪江浙为中心的全国统一市场有什么新现象?(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现象出现的原函。
(3分)(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阻碍中国古代城市商业的因素有哪些?(3分)(4)结合上述材料并结合近代中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四观点的理解。(2分)参考答案:32.【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二战后,根据一系列国际文件(包括:《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文书》和莫斯科外长会议决议等)授权远东盟军最高统帅部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国际军事审判。审判后期,围绕对战犯的量刑问题,法官们发生了激烈的争辩。印度法官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全部甲级战犯;澳大利亚、法国等法官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中国法官梅汝墩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如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就使用了砍头、挖心、水溺、火烧、砍四肢、割生殖器等令人发指的暴行……。鉴于此,梅汝墩主张对日军首恶必须处以死刑。在梅先生的慷慨陈词和据理力争下,11名法官就死刑问题进行表决,结果以6票对5票的微弱优势,把土肥原贤二等7名日本主要战犯送上了绞刑架。附:《波茨坦公告》第十条:“吾人无意奴役日本民族或消灭其国家,但战罪人犯,包括虐待吾人俘虏在内.将处以法律之裁判,……”——摘编自余先予等《东京审判》、梅汝傲《东京审判亲历记》(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对甲级战犯是否判处死刑的不同理由。(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参考答案:(1)反对判处死刑理由: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母国废除了死刑;人道主义思想。主张判处死刑理由:法理依据:一系列的国际文件规定,对于战罪人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事实依据:日本侵略的事实和大量的证词、证人、证据充分证实了日军的暴行。(2)意义:从法律上认定了日本发动的对外战争的侵略性和非正义性;确立了策划和发动侵略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犯罪行为,参与战争犯罪的人要对侵略战争负责的国际准则;有助于警示后人、维护世界和平。(1)反对判处死刑理由:根据“印度法官以‘慈悲’为怀和国家犯罪不应追究个人责任等原因主张无罪释放全部甲级战犯;澳大利亚、法国等法官因其母国废除了死刑,故不主张对被告处以死刑。还有的则以人道主义为由,反对处死罪大恶极的战犯”概括归纳。主张判处死刑理由:法理依据:根据“《波茨坦公告》第十条”得出一系列的国际文件规定,对于战罪人犯将处以法律之裁判。事实依据:根据“中国法官梅汝墩用充分的证据证实了日军的暴行”得出日本侵略的事实和大量的证词、证人、证据充分证实了日军的暴行。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认为:如果世界结束于1820年,一部此前300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指中国)的奇迹:迅速增长的人口中生活水平有节制但稳定的提高;结尾简短的一章可能提到遥远的大西洋沿岸,有相当少量的人口,似乎享有甚至更快的人均增长率(尽管或许不是太快)。如果世界结束于1945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至少是在西方——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在2002年,历史再度发生了位移。如果我们用总量指标作判断,1945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是发生在西方,而是发生在东亚(和东南亚的部分地区),那里至少曾保持部分的政治独立,同时使西方的技术适应它们完全不同的社会传统和天赋资源,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即使我们根据人均指标作判断,日本也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看来正在紧随其后。——摘编自彭慕兰:《大分流——欧洲、中国及现代世界经济的发展》评析材料中关于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区域地位变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个或两个观点,赞同或反对,或另有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参考答案:观点一:16至18世纪,世界经济的中心是东亚(主要是中国),而非西欧。赞同:①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反对:①尽管中国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缓慢;②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观点二: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世界经济中心是欧美地区。赞同:①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殖民扩张及科技发展推动了欧美国家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美先后成为世界市场的中心。②亚、非、拉美广大地区日益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经济附庸。观点三:二战后至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逐渐由欧美转向东亚(和东南亚部分地区)赞同:①19世纪70年代,欧美经济出现“滞胀”,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资本主义货币体系日益解体;②19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迅速崛起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③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快速发展。反对:①二战后欧美经济尽管出现曲折发展,但欧美尤其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中心地位并未丧失。欧美国家仍然主导着世界金融与贸易体系。②由于经济基础等历史原因,中、日等东亚、东南亚国家的快速发展,并没有彻底改变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经济重心转移的相关内容。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之前,世界经济的中心主要是在亚洲,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但中国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知识产权交易中的评估方法及法律问题探讨
- 社交平台在商业推广中的实战经验
- 社区健康教育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探讨
- 知识产全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与影响
- 电子竞技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优化研究
- 电子商务在环保领域的应用探索
- 班主任安全工作计划范文
- 社交电商平台的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 各学校招生计划
- 广告公司实习自我总结
- 旧金山china town中文介绍课件
- (中职)表面组装技术(SMT工艺)教学课件
- 初中英语 沪教牛津版 9A U7-1 Reading 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 课件
- 血液科品管圈汇报-PPT课件
- 骗提个人住房公积金检讨书
- 监控系统维保方案计划及报价
- E-learning平台使用手册(培训管理员版)
- 自动化物料编码规则
- 管道保温及面积计算公式
- 江西省日照小时数
- 卢曹康-高桩板桩码头(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