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抗凝治疗课件_第1页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_第2页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_第3页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_第4页
房颤抗凝治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房颤抗凝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录CONTENTSPART

1PART

2房颤相关基础知识(what)房颤抗凝必要性(Why)PART

3PART

4抗凝治疗注意事项(How)总结(conclusion)目录CONTENTSPART1PART2房颤相关基础知识普通人群的总患病率0.77%

(30-85岁)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50-59岁:0.5%

>80岁:7.5%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GoAS,etal.JAMA.2001;285:2370-23752004年我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60岁后每10年增加1倍普通人群的总患病率0.77%(30-85岁)GoAS,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f分之间

。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23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4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常≤48小时),多为自限性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5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有复发,无转复愿望123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4阵发性房颤:房颤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肥胖、呼吸睡眠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脉压增大欧裔、家族史、基因变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心室壁厚度增加血清生物标志物:CRP、BNP升高房颤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1房颤并发症房颤与心衰2房颤与栓塞3房颤与心肌缺血1房颤并发症房颤与心衰2房颤与栓塞3房颤与心肌缺血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房颤是心衰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YHA心功能IV级的患者中,有高达40%的患者合并房颤,住院的房颤患者中1/3存在心力衰竭;心衰所致房颤的预后更差。1、房颤与心衰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常同时存在,相互房颤与心衰相互转化示意图房颤与心衰相互转化示意图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缺血性脑卒中:

90%外周动脉栓塞:10%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2、房颤与栓塞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脑卒中:非瓣膜病房颤卒中: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房颤卒中:对照组的17.6倍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普通人群2~7倍

瓣膜病房颤卒中:普通人群17倍年龄: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高于年轻患者

50~59岁房颤脑卒中:1.5%/年80~89岁房颤脑卒中:23.5%/年Framingham

研究显示脑卒中: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不高(0.6%),但房颤可使冠心病患者缺血加重ACS患者中新发生房颤4.4-7.5%,且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死亡率3、房颤与心肌缺血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不高(0.6%),但房颤可使冠心病患者缺房颤三大治疗原则1抗凝治疗3控制心室率2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抗凝治疗位于首位&核心地位房颤三大治疗原则1抗凝治疗3控制心室率2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抗凝抗凝治疗

危险因素2006ACC/AHA/ESCCHADS2积分

2010ESCCHA2DS2-VASc积分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11高血压(H)11年龄>75岁(A)12糖尿病(D)11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S)22血管疾病(V)1年龄65-74岁(A)1性别(女性)(Sc)1最高积分69新老非瓣膜病患者房颤卒中风险分层抗凝治疗危险因素2006ACC/AHA/ESCHADS2评分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抗凝药物1中危阿司匹林(75~100mg,qd)或口服抗凝药物0低危无需治疗合并瓣膜病患者,需口服抗凝药(OralAnticoagulants,OAC)。在常规监测INR的情况下,中高危房颤患者长期使用华法林的疗效已经经过多个临床试验证实要优于安慰剂、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HADS2评分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抗凝药物1中危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凝治疗均可0低危无需治疗CHA2DS2

–VASc评分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抗凝药物1中危口与CHADS2积分比较,CHA2DS2-VASc积分对卒中低危患者具有较好的血栓栓塞预测价值。房颤患者的生存曲线与CHA2DS2-VASc积分相关,但与CHADS2积分不相关。CHA2DS2

–VASc评分与年卒中率与CHADS2积分比较,CHA2DS2-VASc积分对卒中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不应将HAS-BLED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禁忌症。当评分增高时,应谨慎评估获益/风险,制定适当抗凝措施。华法林初始剂量应更低,并加强监测。出血和血栓具有很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临床净获益可能更大。0~2分:出血低风险≥3分:出血风险增高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不应将HAS-B抗栓药物抗血小板类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比伐卢定X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抗栓药物抗血小板类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IIa组织因子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华法林(抑制肝脏合成II、VII、IX、X、蛋白C、蛋白S)××××蛋白C/蛋白S×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华法林的使用剂量从低剂量(如2mg/d-3.0mg/d)开始,INR不达标时,一般可按照0.5mg-1.0mg/d的幅度逐渐递增,起效较慢,一般2-4天起效,5-7天达治疗高峰。停药5-7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特殊人群应从更低剂量开始用药(如老年人、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近期曾进行手术治疗、或正在服用可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者)。INR监测目标INR值:2-3。华法林的使用剂量23INR

安全区血栓风险出血风险INR监测频率治疗初期,每周1-2次,抗凝强度稳定(连续3次INR均在治疗目标内)后,每2-4周/次即可,稳定的患者最长可3个月检测一次。如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可能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发生其它疾患,则应增加检测频度,并视情况对华法林剂量做出调整。

23INR安全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常见种类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素、丙咪嗪、西咪替丁等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维生素K、雌激素、制酸剂、缓泻剂、利福平、氯噻酮、螺内酯等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西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带、花菜、甘蓝、胡萝卜等注:一些中药(如参类、当归、银杏等)可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产生明显影响,故同时接受中药治疗时亦应加强监测。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常见种类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分类需采取的措施INR>3.0但≤5.0(无出血并发症)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停服1次,1-2日后复查INR。当INR恢复到目标值以内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始治疗INR5.0-9.0(无出血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1-2.5mg),6-12小时后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疗INR≥9.0(无出血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6-12小时后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疗若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严重出血(无论INR水平如何)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输注凝血因子,随时监测INR。病情稳定后需重新评估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INR增高或发生出血并发症时的处理分类需采取的措施INR>3.0但≤5.0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妊娠其他出血性疾病使用华法林的禁忌症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使用华法林的禁忌症下列情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IIa组织因子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前体药物,转化为达比加群起效强效、可逆性,85%经由肾脏排泄,起效迅速;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进行常规凝血监测;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达比加群酯VS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类型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维生素K拮抗剂起效

快(2小时内达峰)

较慢(达峰时间个体差异大)INR监测不需要需要,治疗窗窄(INR2-3)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很少常见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常见剂量调整不需要需要(遗传代谢变异性)当需要口服抗凝治疗时,达比加群可考虑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在现阶段,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适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VS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类型直接凝血酶抑制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IIa组织因子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全球第一个直接Xa因子抑制剂×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直接、特异性、Xa因子抑制剂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小双通道代谢:1/3肾脏排泄2/3经细胞色素P450途径代谢固定剂量口服、每日一次、无需监测利伐沙对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利伐沙班:有效性利伐沙班疗效显著优于华法林,使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1%安全性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相当利伐沙班较华法林显著降低颅内出血和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结论在具有中、重度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中,利伐沙班已被证实可替代华法林研究结果显示:对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利伐沙班:研究结果显示: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若非急诊手术,术前5天左右停用华法林,使INR≤1.5;若INR>1.5,但患者需要及早手术,口服1-2mg维生素K1,使INR正常。对植入机械心脏瓣膜及存在其他血栓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停用华法林,使用低分子肝素及肝素过渡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房颤:

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房颤患者可短期(4周)进行双联抗栓治疗,随后应用华法林与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12个月后若患者病情稳定,则参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原则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置入药物洗脱支架后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三联抗栓治疗,之后给予华法林加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治疗,必要时可联用质子泵抑制剂或H2受体拮抗剂。12个月后若病情稳定,可单独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房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非ST抬高心肌梗死伴有房颤且具有中至高度脑卒中风险,还需同时进行抗凝治疗。急性期患者可选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或比伐卢定和/或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随后应用三联抗栓治疗(华法林、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至少3-6个月。

若患者出血风险较低而血栓栓塞风险较高,可应用华法林与氯吡格雷(75mg/日)或阿司匹林(75-100mg/日加胃粘膜保护剂)治疗12个月。

此后单独应用华法林长期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需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肝素联合治疗。当患者具有高血栓负荷时,可临时给予比伐卢定或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由于这种联合抗栓疗法可显著增加出血风险,在INR>2时不应常规使用糖蛋白IIb/IIIa抑制剂或比伐卢定。此类患者的中长期抗栓治疗原则与非ST抬高心肌梗死相同。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和/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与外周动脉疾病:

建议此类患者仅应用华法林治疗,最佳策略尚有待探讨。心房扑动:

回顾性研究显示,心房扑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风险与房颤患者相同,因此应遵循房颤患者的抗栓治疗原则对此类患者进行处理。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阿司匹林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阿司匹林预防房颤血栓事件的作用尚有待进一步探讨阿司匹林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有效性远不如华法林对于CHADS2评分为1分且不适于或不接受抗凝药物治疗的房颤患者可选用阿司匹林(75mg-100mg,qd)治疗CHADS2为0分者一般无需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中的作用阿司匹林预防房颤血左心耳封堵术指南推荐对于长期口服抗凝剂有禁忌症的高卒中发现的患者,可以考虑经皮介入性左心耳封堵术;对于开放性心脏手术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切除左心耳。左心耳封堵术指南推荐房颤复律房颤发作<48小时是否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房颤发作≥48小时或持续时间不明房颤发作≥48小时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复律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OAC3周肝素具卒中高危风险无卒中高危风险TOEOAC终生无需长期OAC复律OAC4周评估卒中危险因素高危非高危OAC终生OAC停止房颤复律包括:药物复律、电复律、导管消融房颤复律房颤发作是否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房颤发作≥48小时房颤发总结

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

合理抗凝对改善AF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有重要意义卒中高危AF患者需抗栓治疗应规范使用华法林,系统管理和随访

新型口服抗凝药为AF患者血栓防治提供了新选择总结卒中等血栓栓塞性并发症是房颤患者致死、致残的主THANK

YOUTHANKYOU房颤抗凝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九人民医院心内科房颤抗凝治疗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目录CONTENTSPART

1PART

2房颤相关基础知识(what)房颤抗凝必要性(Why)PART

3PART

4抗凝治疗注意事项(How)总结(conclusion)目录CONTENTSPART1PART2房颤相关基础知识普通人群的总患病率0.77%

(30-85岁)男性多于女性房颤的发生与年龄相关

50-59岁:0.5%

>80岁:7.5%致死致残主要原因:

血栓栓塞性并发症:脑卒中GoAS,etal.JAMA.2001;285:2370-23752004年我国房颤流行病学调查:60岁后每10年增加1倍普通人群的总患病率0.77%(30-85岁)GoAS,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P波消失,代之以不规则的心房颤动波(f波),频率为350-600次;RR间期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f分之间

。心房因无序电活动而失去有效收缩,且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呈现递减传导,造成极不规则心室律以及快速或缓慢心室率,导致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心房内附壁血栓形成。

心房颤动(AtrialFibrillation,AF)房颤是一种以快速、无序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室上性快速性心律失常123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4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常≤48小时),多为自限性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天,非自限性长期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患者有转复愿望5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有复发,无转复愿望123首诊房颤:首次确诊(首次发作或首次发现)4阵发性房颤:房颤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力衰竭、肥胖、呼吸睡眠暂停、心胸外科手术、吸烟、运动、饮酒、甲状腺功能亢进、脉压增大欧裔、家族史、基因变异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指标:左心室肥厚、左心房增大、左心室短轴缩短率降低、左心室壁厚度增加血清生物标志物:CRP、BNP升高房颤危险因素老年、高血压、糖尿病、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疾病、心1房颤并发症房颤与心衰2房颤与栓塞3房颤与心肌缺血1房颤并发症房颤与心衰2房颤与栓塞3房颤与心肌缺血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常同时存在,相互促进,互为因果;房颤是心衰强烈的独立危险因素;在NYHA心功能IV级的患者中,有高达40%的患者合并房颤,住院的房颤患者中1/3存在心力衰竭;心衰所致房颤的预后更差。1、房颤与心衰心衰和房颤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和复杂的内在关系,常同时存在,相互房颤与心衰相互转化示意图房颤与心衰相互转化示意图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着部位。左心房附壁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缺血性脑卒中:

90%外周动脉栓塞:10%持续性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后其左心房机械功能的恢复至少需4周,因此在复律后早期仍有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和引起栓塞的风险。2、房颤与栓塞房颤持续48h即可形成左心房附壁血栓,左心耳是最常见的血栓附脑卒中:非瓣膜病房颤卒中:对照组的5.6倍瓣膜病房颤卒中:对照组的17.6倍

非瓣膜病房颤卒中:普通人群2~7倍

瓣膜病房颤卒中:普通人群17倍年龄:老年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几率高于年轻患者

50~59岁房颤脑卒中:1.5%/年80~89岁房颤脑卒中:23.5%/年Framingham

研究显示脑卒中:Framingham研究显示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不高(0.6%),但房颤可使冠心病患者缺血加重ACS患者中新发生房颤4.4-7.5%,且明显增加近期和远期死亡率3、房颤与心肌缺血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不高(0.6%),但房颤可使冠心病患者缺房颤三大治疗原则1抗凝治疗3控制心室率2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抗凝治疗位于首位&核心地位房颤三大治疗原则1抗凝治疗3控制心室率2转复维持窦性心律抗凝抗凝治疗

危险因素2006ACC/AHA/ESCCHADS2积分

2010ESCCHA2DS2-VASc积分慢性心衰/左心功能障碍(C)11高血压(H)11年龄>75岁(A)12糖尿病(D)11卒中/TIA/血栓栓塞病史(S)22血管疾病(V)1年龄65-74岁(A)1性别(女性)(Sc)1最高积分69新老非瓣膜病患者房颤卒中风险分层抗凝治疗危险因素2006ACC/AHA/ESCHADS2评分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抗凝药物1中危阿司匹林(75~100mg,qd)或口服抗凝药物0低危无需治疗合并瓣膜病患者,需口服抗凝药(OralAnticoagulants,OAC)。在常规监测INR的情况下,中高危房颤患者长期使用华法林的疗效已经经过多个临床试验证实要优于安慰剂、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CHADS2评分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抗凝药物1中危口服抗凝药或阿司匹林或不进行抗凝治疗均可0低危无需治疗CHA2DS2

–VASc评分CHADS2评分风险分层预防策略≥2高危口服抗凝药物1中危口与CHADS2积分比较,CHA2DS2-VASc积分对卒中低危患者具有较好的血栓栓塞预测价值。房颤患者的生存曲线与CHA2DS2-VASc积分相关,但与CHADS2积分不相关。CHA2DS2

–VASc评分与年卒中率与CHADS2积分比较,CHA2DS2-VASc积分对卒中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不应将HAS-BLED评分增高视为抗凝治疗禁忌症。当评分增高时,应谨慎评估获益/风险,制定适当抗凝措施。华法林初始剂量应更低,并加强监测。出血和血栓具有很多相同的危险因素,出血风险增高者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往往也高,这些患者接受抗凝治疗的临床净获益可能更大。0~2分:出血低风险≥3分:出血风险增高抗凝出血危险评估(HAS-BLED评分)不应将HAS-B抗栓药物抗血小板类

代表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凝药

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量肝素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比伐卢定X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抗栓药物抗血小板类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IIa组织因子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华法林(抑制肝脏合成II、VII、IX、X、蛋白C、蛋白S)××××蛋白C/蛋白S×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华法林的使用剂量从低剂量(如2mg/d-3.0mg/d)开始,INR不达标时,一般可按照0.5mg-1.0mg/d的幅度逐渐递增,起效较慢,一般2-4天起效,5-7天达治疗高峰。停药5-7天后其抗凝作用才完全消失。特殊人群应从更低剂量开始用药(如老年人、心力衰竭、肝脏疾病、近期曾进行手术治疗、或正在服用可增强华法林作用的药物者)。INR监测目标INR值:2-3。华法林的使用剂量23INR

安全区血栓风险出血风险INR监测频率治疗初期,每周1-2次,抗凝强度稳定(连续3次INR均在治疗目标内)后,每2-4周/次即可,稳定的患者最长可3个月检测一次。如患者在接受华法林治疗过程中应用了可能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发生其它疾患,则应增加检测频度,并视情况对华法林剂量做出调整。

23INR安全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常见种类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抗血小板药、非甾体类抗炎药、奎尼丁、水合氯醛、氯霉素、丙咪嗪、西咪替丁等减弱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维生素K、雌激素、制酸剂、缓泻剂、利福平、氯噻酮、螺内酯等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西柚、芒果、大蒜、生姜、洋葱、海带、花菜、甘蓝、胡萝卜等注:一些中药(如参类、当归、银杏等)可对华法林的抗凝作用产生明显影响,故同时接受中药治疗时亦应加强监测。影响华法林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常见种类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分类需采取的措施INR>3.0但≤5.0(无出血并发症)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停服1次,1-2日后复查INR。当INR恢复到目标值以内后调整华法林剂量并重新开始治疗INR5.0-9.0(无出血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1-2.5mg),6-12小时后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疗INR≥9.0(无出血并发症)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6-12小时后复查INR。INR<3后以小剂量华法林重新开始治疗若有出血高危因素,可考虑输注凝血因子严重出血(无论INR水平如何)停用华法林,肌注维生素K1(5mg),输注凝血因子,随时监测INR。病情稳定后需重新评估华法林治疗的必要性INR增高或发生出血并发症时的处理分类需采取的措施INR>3.0但≤5.0适当降低华法林剂量或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明显肝、肾功能损害中重度高血压(血压≥160/100mmHg)凝血功能障碍伴有出血倾向活动性消化性溃疡妊娠其他出血性疾病使用华法林的禁忌症下列情况下暂不宜应用华法林治疗:围手术期(含眼科与口腔科手术)或外伤使用华法林的禁忌症下列情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IIa组织因子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直接凝血酶抑制剂×口服前体药物,转化为达比加群起效强效、可逆性,85%经由肾脏排泄,起效迅速;可预测的稳定的抗凝效果;较少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无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需进行常规凝血监测;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达比加群酯VS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类型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维生素K拮抗剂起效

快(2小时内达峰)

较慢(达峰时间个体差异大)INR监测不需要需要,治疗窗窄(INR2-3)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很少常见药物-食物相互作用无常见剂量调整不需要需要(遗传代谢变异性)当需要口服抗凝治疗时,达比加群可考虑作为华法林的替代治疗在现阶段,新型口服抗凝剂主要适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达比加群酯VS华法林达比加群酯华法林类型直接凝血酶抑制

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IIa组织因子XaIIa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全球第一个直接Xa因子抑制剂×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XIIaXIaIXaV

NOAC:新型口服抗凝药利伐沙班:直接、特异性、Xa因子抑制剂药物之间相互作用小双通道代谢:1/3肾脏排泄2/3经细胞色素P450途径代谢固定剂量口服、每日一次、无需监测利伐沙对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利伐沙班:有效性利伐沙班疗效显著优于华法林,使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栓塞事件的发生率降低21%安全性出血事件和不良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相当利伐沙班较华法林显著降低颅内出血和致死性出血的发生率结论在具有中、重度卒中风险的房颤患者中,利伐沙班已被证实可替代华法林研究结果显示:对房颤患者卒中预防,利伐沙班:研究结果显示: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若非急诊手术,术前5天左右停用华法林,使INR≤1.5;若INR>1.5,但患者需要及早手术,口服1-2mg维生素K1,使INR正常。对植入机械心脏瓣膜及存在其他血栓高危因素的房颤患者,停用华法林,使用低分子肝素及肝素过渡治疗。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

在卒中急性期进行抗凝治疗将会增加颅内出血或梗死后出血的风险,因此不推荐为发病2周以内的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抗栓治疗。发病2周以后若无禁忌证应开始抗栓治疗,其治疗原则与一般房颤患者相同。

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特殊人群的抗凝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与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合并房颤:

置入金属裸支架的房颤患者可短期(4周)进行双联抗栓治疗,随后应用华法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