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谈的方式和内容
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
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
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高超的见解。清谈的方式和内容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1麈(音主zhu)尾即拂尘,清谈时士族们拿在手中表示雅致,并用以打比方。当时清谈又称麈谈,清谈家又称麈尾名流。麈尾做得非常讲究,贵重者有白玉柄和犀角柄的。麈(音主zhu)尾即拂尘,清谈时士族们拿在手中表示雅致,并2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理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3
还有一种争辩方式是临时拈题,在座者就题先后发言,人人有份,如:
支道林(遁)、许(询)、谢(安)盛德共集王(濛)家。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泳,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仄心。
还有一种争辩方式是临时拈题,在座者就题先后发言,人人有份,4由清谈而引起的争辩,有时是非常激烈的,《文学》中有这么一条:
孙安国(盛)往殷中军(浩)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暮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抑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由清谈而引起的争辩,有时是非常激烈的,《文学》中有这么一条:5支道林、许掾(询)诸人共在会稽王(司马显)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叹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支道林、许掾(询)诸人共在会稽王(司马显)斋头。支为法师,6卫玠度江,见王大将军(敦)。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悦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预。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文学》)卫玠度江,见王大将军(敦)。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7林道人(支道林)诣谢公(安),东阳(谢朗)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文学》)林道人(支道林)诣谢公(安),东阳(谢朗)时始总角,新病起8
对于魏晋特别是东晋以来清谈盛行的原因,我们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正始年间司马氏与曹魏之间斗争的发展,标志着魏晋政权向门阀士族统治蜕变的加剧。士族中不同集团之间的相互残杀和滥杀,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并将社会拖入严重危机之中。一些士大夫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政治风险和力图消弭复杂的政治斗争,求得社会的相对安定,迫使他们吸取老庄玄虚的思想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武器。
对于魏晋特别是东晋以来清谈盛行的原因,我们还可以概括为以9
《晋书·王衍传》说: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晋书·王衍传》说: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10这一记述透露出玄学发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作用。西晋之后,司马氏政权内部的斗争更趋激烈,由士族内部的互相残杀引起的社会动乱,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玄风的大畅以及知识分子对正始清谈的追慕,与这种社会条件有密切关系。西晋灭亡后,东晋统治者为了保持江左偏安的局面,于是由上而下,从皇帝到大臣,无不提倡清谈,清谈也发展到全盛的时期。统治者满足于偏安一隅,已无恢复宏图的大志,为了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必须消除士族之间激烈的斗争。因此,他们更加求助于老庄的虚玄和无为。这一记述透露出玄学发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作用。西晋之后,司马11第二,士族们借清谈以增进道德修养。因为清谈剖析义理,将人引入虚玄,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世语·言语》载:
简文(司马显)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日:“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第二,士族们借清谈以增进道德修养。因为清谈剖析义理,将人引12这里说的“会心处”,即指对玄理的领悟而引起精神境界的提高,身在园林之中便生高世离俗之感,物我界限泯除而使人的精神与大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指《庄子·秋水》篇所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和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是描述庄子鄙薄世俗功名利禄的清高之志的。这里说的“会心处”,即指对玄理的领悟而引起精神境界的提高,身13第三,清谈可以增进人的学识才智。魏晋时如果不读《老》《庄》,几乎至于无以言的地步。士族间注重应对酬酢,讲求辞令,辩才自然十分重要。《世语·赏誉下》载:王太尉(衍)云:‘郭子玄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第三,清谈可以增进人的学识才智。魏晋时如果不读《老》《庄》14《世语·文学》载:
谢镇西(尚)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汗流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世语·文学》载:15这故事说明,义理与辞采并茂,方可动心骇听,吸引听者。清谈有追求辞藻华丽的弊病,但还不能认为都是些哗众取宠华诞不实之谈。因为清谈主要是宣讲义理,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仅凭辞藻华丽是不成的。《世语·文学》载。这故事说明,义理与辞采并茂,方可动心骇听,吸引听者。清谈有追16支道林(遁)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朦)宿构精理,并撰其才藻,往与支语,不大当对。王叙致作数百语,自谓是名理奇藻,支徐徐谓曰:“身与君别多年,君义言了不长进。”王大惭而退。支道林(遁)初从东出,住东安寺中。王长史(朦)宿构精理,并17清谈的方式和内容
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又有几种方式。一是两人对谈,即所谓主客对答。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谓之“主”;提出不同见解和质疑者谓之“客”。主客互相质疑对答,往返难休,这是清谈的主要形式。
二是一主多客或一客多主。不过主客双方都以一人为主,其余者可以插言。
三是自为主客。当别人对问题都无高见可抒时,某人可以就此问题自己设疑,自己解答,以发表他高超的见解。清谈的方式和内容清谈的方式,绝大多数属于口谈。而就口谈而言18麈(音主zhu)尾即拂尘,清谈时士族们拿在手中表示雅致,并用以打比方。当时清谈又称麈谈,清谈家又称麈尾名流。麈尾做得非常讲究,贵重者有白玉柄和犀角柄的。麈(音主zhu)尾即拂尘,清谈时士族们拿在手中表示雅致,并19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闻弼名,因条向者胜理,语弼曰:,此理仆以为理极,可得复难不?”弼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于是弼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何晏为吏部尚书,有位望。时谈客盈坐,王弼未弱冠,往见之。晏20
还有一种争辩方式是临时拈题,在座者就题先后发言,人人有份,如:
支道林(遁)、许(询)、谢(安)盛德共集王(濛)家。顾谓诸人:“今日可谓彦会。时既不可留,此集固亦难常,当共言泳,以写其怀。”许便问主人:“有《庄子》不?”
正得《渔父》一篇。谢看题,便各使四坐通。支道林先通,作七百许语,叙致精丽,才藻奇拔。众咸称善。于是四坐各言怀。言毕,谢问曰:“卿等尽不?皆曰:“今日之言,少不自竭。”谢后粗难,因自叙其意,作万余语,才峰秀逸,既自难干,加意气拟托,萧然自得。四坐莫不仄心。
还有一种争辩方式是临时拈题,在座者就题先后发言,人人有份,21由清谈而引起的争辩,有时是非常激烈的,《文学》中有这么一条:
孙安国(盛)往殷中军(浩)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复暖者数四。彼我奋掷,麈尾悉脱落,;满餐饭中。宾主遂至暮忘食。殷乃语孙曰:卿莫作强口马,我当穿抑鼻。”孙曰:“卿不见决鼻牛,人当穿卿颊。”由清谈而引起的争辩,有时是非常激烈的,《文学》中有这么一条:22支道林、许掾(询)诸人共在会稽王(司马显)斋头。支为法师,许为都讲。支通一义,四坐莫不厌心;许送一难,众人莫不抃舞。但共嗟叹二家之美,不辩其理之所在。支道林、许掾(询)诸人共在会稽王(司马显)斋头。支为法师,23卫玠度江,见王大将军(敦)。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甚悦之,都不复顾王。遂达旦微言,王永夕不得预。玠体素羸,恒为母所禁。尔夕忽极,于此病笃,遂不起。(《文学》)卫玠度江,见王大将军(敦)。因夜坐,大将军命谢幼舆。玠见谢24林道人(支道林)诣谢公(安),东阳(谢朗)时始总角,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文学》)林道人(支道林)诣谢公(安),东阳(谢朗)时始总角,新病起25
对于魏晋特别是东晋以来清谈盛行的原因,我们还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正始年间司马氏与曹魏之间斗争的发展,标志着魏晋政权向门阀士族统治蜕变的加剧。士族中不同集团之间的相互残杀和滥杀,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并将社会拖入严重危机之中。一些士大夫知识分子为了逃避政治风险和力图消弭复杂的政治斗争,求得社会的相对安定,迫使他们吸取老庄玄虚的思想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精神武器。
对于魏晋特别是东晋以来清谈盛行的原因,我们还可以概括为以26
《晋书·王衍传》说: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论以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阴阳恃以化生,万物恃以成形,贤者恃以成德,不肖者恃以免身。故无之为用,无爵而贵矣。
《晋书·王衍传》说:
魏正始中,何晏、王弼等祖述老庄,立27这一记述透露出玄学发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作用。西晋之后,司马氏政权内部的斗争更趋激烈,由士族内部的互相残杀引起的社会动乱,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玄风的大畅以及知识分子对正始清谈的追慕,与这种社会条件有密切关系。西晋灭亡后,东晋统治者为了保持江左偏安的局面,于是由上而下,从皇帝到大臣,无不提倡清谈,清谈也发展到全盛的时期。统治者满足于偏安一隅,已无恢复宏图的大志,为了保持政治上的稳定,必须消除士族之间激烈的斗争。因此,他们更加求助于老庄的虚玄和无为。这一记述透露出玄学发生的社会背景及其社会作用。西晋之后,司马28第二,士族们借清谈以增进道德修养。因为清谈剖析义理,将人引入虚玄,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世语·言语》载:
简文(司马显)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日:“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
第二,士族们借清谈以增进道德修养。因为清谈剖析义理,将人引29这里说的“会心处”,即指对玄理的领悟而引起精神境界的提高,身在园林之中便生高世离俗之感,物我界限泯除而使人的精神与大自然的景象融为一体。指《庄子·秋水》篇所载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和庄子钓于濮水的故事,是描述庄子鄙薄世俗功名利禄的清高之志的。这里说的“会心处”,即指对玄理的领悟而引起精神境界的提高,身30第三,清谈可以增进人的学识才智。魏晋时如果不读《老》《庄》,几乎至于无以言的地步。士族间注重应对酬酢,讲求辞令,辩才自然十分重要。《世语·赏誉下》载:王太尉(衍)云:‘郭子玄语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第三,清谈可以增进人的学识才智。魏晋时如果不读《老》《庄》31《世语·文学》载:
谢镇西(尚)少时,闻殷浩能清言,故往造之。殷未过有所通,为谢标榜诸义,作数百语,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谢注神倾意,不觉汗流交面,殷徐语左右,取手巾与谢郎拭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报废车辆协议书大全
- 出租房子意外免责协议合同
- 2024年度电商行业发展战略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仪器设备租赁合同
- 店面分割协议书
- 二零二四年度品牌授权使用合同标的及相关权利义务
- 矸石运输路线规划合同2024版
- 二零二四年度诊所医疗废物回收处理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技术开发合作保密协议
- 口腔医师-颌面部神经疾病讲义
- JJF 1923-2021电测量仪表校验装置校准规范
- 婴幼儿膳食营养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
- 系列melsec通讯协议参考手册新
- 八年级上册数学-分类讨论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10课《传统美德 源远流长》优质课件
- 送达地址确认书(样本)
- 红楼梦第五回课件
- 《水浒传》导读4杨志课件
- 施工升降机维修保养检查记录
- 初中语文人教七年级上册穿井得一人说课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