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与未来的领导理论及方法课件_第1页
当前与未来的领导理论及方法课件_第2页
当前与未来的领导理论及方法课件_第3页
当前与未来的领导理论及方法课件_第4页
当前与未来的领导理论及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當前與未來的領導理論及方法NA11F007楊珍俐當前與未來的領導理論及方法NA11F007楊珍俐本章大綱12.1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12.2轉換型領導12.3領導的批判模型12.4未來的領導技能12.5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12.6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本章大綱12.1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圖12-1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圖12-1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在羅柏特‧葛立夫的著作《領導者即僕人》中,徹底改變了將領導者視為一個全能的、具有完全權力英雄的觀點。取而代之,他提出「最偉大的領導者應先被視為僕人」。服務型領導者會注意確保滿足其他人最重要的需求,並創造一個讓被領導者可以自己轉變為領導者的環境。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在羅柏特‧葛立夫的著作《領導者即僕人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1.先聆聽然後了解狀況

2.發展他的直覺和能力以「說服取代強制的方式創造改變」

3.運用說服力領導,以說服取代強制的方式創造改變

4.將尋求改革概念化,並幫助其他人道可能性

5.善用創造機會和替代方案,已替被服務的人賦能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1.先聆聽然後了解狀況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服務型領導者都擁有自我意識,就是激發領導動能,並瞭解服務型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連結,也就是「他們了解全體所追求的目標是大家所共享的」P298伍爾曼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服務型領導者都擁有自我意識,就是激發轉換型領導詹姆士‧麥貴格‧伯恩斯藉由將交易型和轉換型領導予以概念化,做為延伸關於領導構成內涵的討論。交易型領導是一種交易,是領導者和追隨者間需求的交換。我們之所以鍾情於交易型領導者,顯然是為了達到自我的最大利益。伯恩斯提出,轉換型領導包括兩個必要元素:個體需求和抱負。企業目標。轉換型領導也涉及道德的構面,因為在其中共事的人,「可以讓他們自己變得更好」。P301甘地轉換型領導詹姆士‧麥貴格‧伯恩斯藉由將交易型和轉換型領導予以圖12-2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圖12-2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領導的批判模型威廉‧福斯特和其他批判理論學者,藉由檢視領導過程可能產生轉變的內容,琢磨領導就是轉換的觀念。他們認為,領導應該致力於社會重建。批判轉換型領導要求反省和分析:我們代表誰來行使權力,並創造一個不分種族、階級和性別,而能讓所有聲音和意見被聽到的環境。領導的批判模式將重點放在改變人性條件,也因此領導方式可以來自任何地方,而並不僅侷限在組織階級中。P302保羅•弗瑞利領導的批判模型威廉‧福斯特和其他批判理論學者,藉由檢視領導過未來的領導技能經由三個領導觀點(服務型、轉換型和批判模型),出現了以下幾個常見的論點:領導是一種關係,而非個人的資產。領導需要改變。領導可以由任何人執行,而非只限定某些被指定的領導者。未來的領導技能經由三個領導觀點(服務型、轉換型和批判模型),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約瑟夫‧羅斯特在他1991年的著作《二十一世紀的領導》中,提出對領導的新定義,他徹底而大膽地讚揚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我們漸漸遠離了強調目標、控制和固定關係的機械世界觀,而進入一個關係取向的新觀點。現代組織的一項關鍵行動就是持續的學習和熟稔的新知識,以達成革新、解決問題並維持生產力。1980和1990年代的品質運動就是一個代表。以團隊為中心,以及協力合作的形成。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約瑟夫‧羅斯特在他1991年的著作《二十表12-1組織文化的轉變表12-1組織文化的轉變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依據羅斯特的定義,「領導是一種存在於領導者和合作者間的影響關係,他們都希望能有真正的改變來回應共同的目的」。領導的四個組成特質:關係是立基於影響力而非職位上的權威。領導者和合作者一起實踐領導。合作者和領導者都企求真正的改變。領導者和合作者所追求的改變,反映他們共同的目的。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依據羅斯特的定義,「領導是一種存在於領導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領導是一群人結合在一起,為團體、組織或社會帶來改變,領導是一群行動主義者,想要實踐改革的時程表,領導也是一群領導者和合作者的組合,他們對更好的未來懷有希望理想,並追隨未來。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領導是一群人結合在一起,為團體、組織或社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在產業觀點中,領導被認為是好的管理,雖然它暗示著管理者可能會沒有領導者來得有效能。班尼斯和那努士最常被引用的一段話:「管理者把事情做得對,領導者則做對的事。」因此,管理者較缺乏想像力,而領導者則更具遠見。羅斯特強調,影響力的落實是領導和管理的重要區別。只有非高壓的影響行為會被接受;而不是所有的合法行為都會被接受。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在產業觀點中,領導被認為是好的管理,雖然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班斯蒙和紐曼強調,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充斥而複雜的環境時,協力式領導是必要的。瑪格莉特‧惠特勒也提出對領導的新觀點,她的研究是在比較領導和量子與騷亂理論的新科學。達那‧索賀延續並延伸了惠特勒對於新科學和其對領導意涵的研究。索賀特別強調,將我們的生活分成「公開」和「私人」的範圍,正是牛頓科學的遺物。德拉斯和帕勒斯對後工業時代領導提出另一種看法。他們認為領導是「在實務社群中創造意義」。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班斯蒙和紐曼強調,面對二十一世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德拉斯和帕勒斯對領導的觀點是基於建構主義,強調現實是一個社會創造的現象,只有透過知覺才能瞭解它。德拉斯和帕勒斯認為,領導產生於那些能在共享活動中建立經驗架構的人,幫助團體瞭解其行動的意義。班斯蒙和紐曼對領導的目的,與德拉斯和帕勒斯持有非常類似的觀點,就是認為領導乃在創造意義。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德拉斯和帕勒斯對領導的觀點是基領導人物德蕾莎修女貧民窟裡的聖徒。克莉絲特‧明斯提高期望。艾倫‧富爾斯坦梅登密爾斯的傳奇人物。領導人物德蕾莎修女當前與未來的領導理論及方法NA11F007楊珍俐當前與未來的領導理論及方法NA11F007楊珍俐本章大綱12.1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12.2轉換型領導12.3領導的批判模型12.4未來的領導技能12.5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12.6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本章大綱12.1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圖12-1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圖12-1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在羅柏特‧葛立夫的著作《領導者即僕人》中,徹底改變了將領導者視為一個全能的、具有完全權力英雄的觀點。取而代之,他提出「最偉大的領導者應先被視為僕人」。服務型領導者會注意確保滿足其他人最重要的需求,並創造一個讓被領導者可以自己轉變為領導者的環境。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在羅柏特‧葛立夫的著作《領導者即僕人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1.先聆聽然後了解狀況

2.發展他的直覺和能力以「說服取代強制的方式創造改變」

3.運用說服力領導,以說服取代強制的方式創造改變

4.將尋求改革概念化,並幫助其他人道可能性

5.善用創造機會和替代方案,已替被服務的人賦能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1.先聆聽然後了解狀況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服務型領導者都擁有自我意識,就是激發領導動能,並瞭解服務型領導者和被領導者之間的連結,也就是「他們了解全體所追求的目標是大家所共享的」P298伍爾曼新典範的起源:服務型領導服務型領導者都擁有自我意識,就是激發轉換型領導詹姆士‧麥貴格‧伯恩斯藉由將交易型和轉換型領導予以概念化,做為延伸關於領導構成內涵的討論。交易型領導是一種交易,是領導者和追隨者間需求的交換。我們之所以鍾情於交易型領導者,顯然是為了達到自我的最大利益。伯恩斯提出,轉換型領導包括兩個必要元素:個體需求和抱負。企業目標。轉換型領導也涉及道德的構面,因為在其中共事的人,「可以讓他們自己變得更好」。P301甘地轉換型領導詹姆士‧麥貴格‧伯恩斯藉由將交易型和轉換型領導予以圖12-2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圖12-2建置中:領導的過渡理論領導的批判模型威廉‧福斯特和其他批判理論學者,藉由檢視領導過程可能產生轉變的內容,琢磨領導就是轉換的觀念。他們認為,領導應該致力於社會重建。批判轉換型領導要求反省和分析:我們代表誰來行使權力,並創造一個不分種族、階級和性別,而能讓所有聲音和意見被聽到的環境。領導的批判模式將重點放在改變人性條件,也因此領導方式可以來自任何地方,而並不僅侷限在組織階級中。P302保羅•弗瑞利領導的批判模型威廉‧福斯特和其他批判理論學者,藉由檢視領導過未來的領導技能經由三個領導觀點(服務型、轉換型和批判模型),出現了以下幾個常見的論點:領導是一種關係,而非個人的資產。領導需要改變。領導可以由任何人執行,而非只限定某些被指定的領導者。未來的領導技能經由三個領導觀點(服務型、轉換型和批判模型),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約瑟夫‧羅斯特在他1991年的著作《二十一世紀的領導》中,提出對領導的新定義,他徹底而大膽地讚揚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我們漸漸遠離了強調目標、控制和固定關係的機械世界觀,而進入一個關係取向的新觀點。現代組織的一項關鍵行動就是持續的學習和熟稔的新知識,以達成革新、解決問題並維持生產力。1980和1990年代的品質運動就是一個代表。以團隊為中心,以及協力合作的形成。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約瑟夫‧羅斯特在他1991年的著作《二十表12-1組織文化的轉變表12-1組織文化的轉變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依據羅斯特的定義,「領導是一種存在於領導者和合作者間的影響關係,他們都希望能有真正的改變來回應共同的目的」。領導的四個組成特質:關係是立基於影響力而非職位上的權威。領導者和合作者一起實踐領導。合作者和領導者都企求真正的改變。領導者和合作者所追求的改變,反映他們共同的目的。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依據羅斯特的定義,「領導是一種存在於領導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領導是一群人結合在一起,為團體、組織或社會帶來改變,領導是一群行動主義者,想要實踐改革的時程表,領導也是一群領導者和合作者的組合,他們對更好的未來懷有希望理想,並追隨未來。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領導是一群人結合在一起,為團體、組織或社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在產業觀點中,領導被認為是好的管理,雖然它暗示著管理者可能會沒有領導者來得有效能。班尼斯和那努士最常被引用的一段話:「管理者把事情做得對,領導者則做對的事。」因此,管理者較缺乏想像力,而領導者則更具遠見。羅斯特強調,影響力的落實是領導和管理的重要區別。只有非高壓的影響行為會被接受;而不是所有的合法行為都會被接受。領導的後工業時代典範在產業觀點中,領導被認為是好的管理,雖然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班斯蒙和紐曼強調,面對二十一世紀資訊充斥而複雜的環境時,協力式領導是必要的。瑪格莉特‧惠特勒也提出對領導的新觀點,她的研究是在比較領導和量子與騷亂理論的新科學。達那‧索賀延續並延伸了惠特勒對於新科學和其對領導意涵的研究。索賀特別強調,將我們的生活分成「公開」和「私人」的範圍,正是牛頓科學的遺物。德拉斯和帕勒斯對後工業時代領導提出另一種看法。他們認為領導是「在實務社群中創造意義」。其他的領導後工業時代之領導模型班斯蒙和紐曼強調,面對二十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