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土地财政转型的探讨】 土地财政_第1页
【对土地财政转型的探讨】 土地财政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6页对土地财政转型的探讨】土地财政土地财政在我国城市建设、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功不可没;但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加剧了产能过剩、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要“戒掉”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土地出让收益、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一、土地财政的概念土地财政,是指地方政府依靠出让土地使用权的收入来维持地方财政支出,属于预算外收入,又叫第二财政。中国的“土地财政”主要是依靠增量土地创造财政收入,也就是说通过卖地的土地出让金来满足财政需求。从收入来源看,主要包含两大类:一是与土地有关的税收,如耕地占用税、房地产和建筑业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目前,地方政府重点征收的是房地产税和建筑税,有些地方这两项税收甚至占地方总税收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二是与土地有关的政府非税收入,如土地租金、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新菜地建设基金等。地方政府主要看重的是土地出让金,出让金占地方预算内收入的比重已达百分之四十以上,少数地方甚至超过预算内收入。以上两部分收入有内在的联系:政府出让土地,获得非税收收入出让金,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得到土地搞开发,又可增加政府的税收房地产税和建筑税。对地方政府来说,这似乎是个良性循环,源头是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而要维持这个循环,就必须不断出让土地;而要不断出让土地,就要不断征收农民的集体土地。由此可见,土地财政是一种土地扩张与征占的机制。二、土地财政的利弊得失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一种工具,正面效应不容否定。一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突飞猛进,其奥秘就在地方政府通过经营土地,积聚了大量建设资金,城市的基础设施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超过了很多国家,这样的发展速度是靠土地红利支撑的。“吃饭靠财政,建设靠土地”,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土地财政功不可没。二是在人民币超速投放的背景下,土地财政的兴起和膨胀,从某种角度讲是替央行回收了超量发行的人民币,不让其在民间泛滥而吸纳回地方财政运行的轨道。这相对减轻了中国基础货币极速超发而可能给社会带来的严重后果。三是土地财政促进了中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快速推进,带动了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市民生活质量,也带动了周边农村经济的转型与发展,吸引了大量外地农民进城务工。土地财政对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作用功不可没,在对土地财政肯定的同时,问题也由此而生。土地财政不利于财政收入的可持续增长。我国土地资源稀缺,而土地的出让与国家的保护耕地的基本政策相悖,土地财政机制不改变,保护耕地、保护农民的合法土地权益,只能流于空谈。现有耕地要保障18亿亩红线不被突破,必然导致土地财政难以稳定和可持续增长;由于土地的稀缺,土地财政实质是在透支未来收益,这种透支具有不可持续性。土地财政恶化了国民收入分配,抑制了民间投资。由于土地财政对政府财政收入的贡献,使我国政府的各种收入已占GDP的30%以上,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的水平。政府收入占GDP比重过髙,一方面导致居民特别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另一方面抑制了社会投资。虽然中央采取了许多措施,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但迄今并未根本改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土地收入大多集中用于城市,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更加扩大了。政府投资影响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剧了产能过剩。政府掌握的大量资金投向哪里,对产业结构的变化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多年来,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收入主要投向城市建设,刺激了建筑业、房地产业的大繁荣,带动了建材、民用电器等产业的发展,生产能力严重过剩。这条产业链基本处于低端,过度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社会资源,与中央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方针背道而驰。导致资源、资金的严重浪费。土地出让收入由本级政府“自收自支”,长期缺乏收支规范与监督机制。近些年来,各地搞了不少“楼、堂、馆、所”和“政绩工程”,攀比之风愈演愈烈。在此过程中,少数党政干部财大气粗,挥金如土,为所欲为;同时“土地寻租”、“灰色收入”的现象屡见不鲜,公众反应强烈。土地财政使地方政府成为高房价的推手。财政收入过分依赖房地产开发商,GDP指标的考核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压力,主观上造成地方政府与高房价休戚相关。而在我国现实中,由于集体土地不能开发房地产,现有的开发商其实处于天然垄断地位,这使其有可能大肆抬高房价,广大中低收入市民的住房问题,很难得到解决。三、土地财政转型的出路土地财政虽然能解一时之急,却不是长久之计。没有土地财政的支持,地方财政可能深陷债务问题;继续依赖土地财政,地方政府就更加难以自拔。一是要扭转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渴望。土地财政的根源问题是投资型政府,政府承担着发展经济的重任,土地财政充实了地方财力,推动了经济增长。如果卸下GDP的经济指标,促使各地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改变地方政府唯GDP是从的政绩观,把发展经济的任务交给市场,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型,是转变土地财政的根本动力所在。二是要推动地方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顺应。合理分配事权上的税收收入,拓宽地方财政收入来源,使之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考虑在房屋持有环节征税,给政府带来稳定财源并抑制住宅投机需求。三是要摆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国内土地有偿使用制度主要是学习和借鉴香港地区的土地批租制,这种制度安排类似把若干年的地租贴现一次性收取,能迅速聚集财富,使政府能有充实的资金投入城市建设。问题的关键是要把土地收益纳入基金管理,及时公开土地收支的相关信息,接受民主监督,杜绝了支出使用的随意性,杜绝“寅吃卯粮”的短期行为。四是土地出让收益合理分配。我国是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凡用于经营活动的国有城市土地,国家作为所有者,应当收取地租。这不仅因为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地租作为土地的价格,还是重要的经济杠杆,国家可以运用它来调节经济,避免与民争利,提高政府管理的公信力。土地收益的分配使用,还必须考虑现行的利益格局。五是放开集体建设用地。允许城市的经营性项目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即允许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城市土地市场。相关的地租收入,可用于保障已变为市民的农民的长远生计,还可发挥对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同时也有助于从源头上抑制土地财政的片面增长,化解社会矛盾。地方政府守土有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