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科素能培优系列(三)课件_第1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科素能培优系列(三)课件_第2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科素能培优系列(三)课件_第3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科素能培优系列(三)课件_第4页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学科素能培优系列(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科(xuékē)素能培优系列(三)第一页,共29页。学科(xuékē)素能培优系列(三)第一页,共29页。史学研究史料——史学研究的基石1.概念: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jiěshì)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2.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之一。第二页,共29页。史学研究史料——史学研究的基石第二页,共29页。3.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三大类:(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lìshǐ)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2)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lìshǐ)事件、历史(lìshǐ)现象、历史(lìshǐ)人物发生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第三页,共29页。3.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三大类:第三页,共29页。(3)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biānxiě))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第四页,共29页。(3)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biānxiě)(2013·浙江文综·T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yīnxū)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第五页,共29页。第五页,共29页。【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材料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史料价值。A说法不完全准确。文物(wénwù)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wénwù)来证实,C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材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材料)的真实性;D说法正确,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更好地接近真实的历史。第六页,共29页。【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材料的特点以【运用点拨】1.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rènhé)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2.获取第一手(原始)史料:(1)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3)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4)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第七页,共29页。【运用点拨】1.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3.掌握史料解读获取信息的方法:(1)捕捉时空(shíkōnɡ)要素: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抓住这些要素,可以帮助考生对材料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2)抓关键信息词句:历史试题所提供的史料,并非所有文字都是有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起铺陈、解释作用的,真正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词或句子。(3)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根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第八页,共29页。3.掌握史料解读获取信息的方法:(1)捕捉时空(shíkō1.清代历史学家钱大昕总结校勘工作所依据的资料时说:“凡所校定,必考稽善本,证以他书,即有朋后进之片言(piànyán)亦择善而从之。”这表明了他判别史料真伪的原则是()A.以理服人B.无证不信C.条分缕析D.孤证不立【解析】选D。从钱大昕的主张看,辨别史料一要考证原本,运用其他书籍资料论证,广泛吸取言论,其说明不能只靠一个论证或证据轻易下结论,故答案为D。第九页,共29页。第九页,共29页。2.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股“戏说”历史之风,真正的历史真相被掩盖。如何来判断历史资料的真伪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选项中你认为(rènwéi)最具史料价值的是()A.当时的历史文献B.当时的文学作品C.当时的传说D.后人的研究资料第十页,共29页。2.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股“戏说”历史之风,真正的历史真相被掩【解析】选A。文学作品创作具有扩大或者虚拟历史的特点;传说是人们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典故,具有编造或误传的特点;后人的研究资料具有后人的主观意志和时代特征;而当时的历史文献是对当时历史现象的记载(jìzǎi)和反映,故最具有史料价值。第十一页,共29页。【解析】选A。文学作品创作具有扩大或者虚拟历史的特点;传说是3.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wénxiàn)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第十二页,共29页。3.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史学研究及史料(shǐliǎo)真伪辨别。据题干材料及有关理论可知,《诗》《书》是后人记录编纂的,具有个人主观性,故①正确;考古学的突破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故②正确;《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可以作为史学研究材料,但不一定很可信,排除③;从题干看,郭沫若认为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故④正确,答案为B。第十三页,共29页。【解析】选B。本题考查史学研究及史料(shǐliǎo)真伪辨【加固训练】1.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kǎozhèng)和辨析第十四页,共29页。【加固训练】第十四页,共29页。【解析(jiěxī)】选D。理解材料,从“史学的对象是史料……史学便是史料学”可以判断,其强调的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答案为D。第十五页,共29页。【解析(jiěxī)】选D。理解材料,从“史学的对象是史料2.《中庸》一书中有以下语句:“子曰:愚而好自用(zìyòng),贱而好自专①;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②。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③。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④……”其中对判断《中庸》成书于战国还是秦汉,最有价值的是()A.①B.②C.③D.④第十六页,共29页。2.《中庸》一书中有以下语句:“子曰:愚而好自用(zìyòn【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史料研究的认识。题干中①②③句材料属于孔子所讲的做人处世,治学、行道,乃至于做事业的原则,属于纯粹性理论,没有蕴含战国或秦汉的重要(zhòngyào)史实;而④“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反映了战国至秦汉后道路规制、书写文字及社会行为走向了统一,这最能说明战国后至秦汉时期的历史事实,也是最有价值的史料,故选D。第十七页,共29页。【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史料研究的认识。题干中①②③句材料属规范答题评述、评论、评价类试题的规范解题1.题型特点: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xùshù),偏重于叙述(xùshù),主要是对历史现象从叙述(xùshù)的角度作概括归纳。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评价就是评定历史现象或人物的功过是非,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与评论具有一致性,但评价偏重于结论。第十八页,共29页。规范答题评述、评论、评价类试题的规范解题第十八页,共29页2.解题模板(1)运用相关理论,如运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2)一分为二评价。坚持看问题的辩证性,同时需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次;掌握好评价的标准。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3)坚持阶段评价:一是注意(zhùyì)紧扣历史阶段特征;二是同一历史现象分阶段评价。注意(zhùyì)将所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包括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第十九页,共29页。2.解题模板第十九页,共29页。(2011·山东文综·T27)(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gēnběn)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第二十页,共29页。第二十页,共29页。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chuántǒng)”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第二十一页,共29页。材料三史观第二十一页,共29页。【审题信息·快速(kuàisù)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问题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作者认为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从对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影响第二十二页,共29页。【审题信息·快速(kuàisù)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问题【规范答案·警示失误】答案:(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警示:对于(duìyú)史学评价方法不清楚,应利用历史学科典型的特点——时效性去分析评价;对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记忆不清,未紧扣时代特征,造成评价不准确。第二十三页,共29页。【规范答案·警示失误】第二十三页,共29页。(3)从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gòngtóng)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警示:未按“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要求作答;认识肤浅,未论证地解答,且回答问题的逻辑关系较为混乱,思路不清晰。第二十四页,共29页。(3)从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2013·合肥二模)(节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yīzhǒnɡ)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何顺果《美国史通论》第二十五页,共29页。第二十五页,共29页。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zīběnzhǔyì)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成立北德意志联邦。第二十六页,共29页。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zīběnzh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shíxiàn)德意志的统一。——《世界近现代史》(上册)(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论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第二十七页,共29页。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第二【审题信息·快速(kuàisù)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问题信息材料信息第(3)题“评论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综合材料一中美国独立战争获得独立;材料二中德意志统一过程中人民要求统一的愿望等从民族精神觉醒对国家统一和国家统一对民族发展的影响角度评论,注意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第二十八页,共29页。【审题信息·快速(kuàisù)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问题【规范答案·警示失误】答案:(3)提示:①概括两者关系:分裂国衰,统一国兴。②结合史实论述观点(至少两个史实)。③紧扣观点,合理引用史实,逻辑严密,表述清楚。警示:容易片面地从一个角度回答(huídá),没有从两方面辩证地看待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第二十九页,共29页。【规范答案·警示失误】第二十九页,共29页。学科(xuékē)素能培优系列(三)第一页,共29页。学科(xuékē)素能培优系列(三)第一页,共29页。史学研究史料——史学研究的基石1.概念:常说的史料,就是指那些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jiěshì)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详细地说就是研究历史和编纂史书所用的资料。2.价值:史料是研究历史、获取历史结论的直接或者间接依据,在历史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鉴别运用史料,解读获取信息,加强处理史料的能力,也是高考考查的能力要求之一。第二页,共29页。史学研究史料——史学研究的基石第二页,共29页。3.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三大类:(1)按表现形式分:文献史料(指文字形式记载的史料)、实物史料(历史(lìshǐ)上人类活动各种物件)、口述史料(口头叙述并记录下来的资料)。(2)按资料价值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即历史(lìshǐ)事件、历史(lìshǐ)现象、历史(lìshǐ)人物发生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第二手史料:经过后人转述、记录或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的材料,间接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情况。这类史料跟三类史料的关系:实物史料一般都是第一手的;文献史料中第二手居多;口述史料辗转相传,需要仔细甄别。第三页,共29页。3.分类:史料按照不同的标准可分为三大类:第三页,共29页。(3)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biānxiě))与无意史料(官方无意遗留下来的档案、文件及私人日记等);“正史”(官方记载)与“野史”(私家编撰史书或民间记载);从史料价值看,无意史料多为第一手史料。第四页,共29页。(3)其他史料分类:有意史料(官方组织编写(biānxiě)(2013·浙江文综·T13)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yīnxū)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第五页,共29页。第五页,共29页。【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材料的特点以及各自的史料价值。A说法不完全准确。文物(wénwù)虽然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但并不是任何史实都要由文物(wénwù)来证实,C说法错误,因为由同时代或者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记录下来的文献材料往往也可作为第一手资料,也具有相当的“真实”性。B说法错误,它否定了历史记载(文献材料)的真实性;D说法正确,文献材料和考古资料各有价值,若能互证,则可更好地接近真实的历史。第六页,共29页。【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考古资料、文献材料的特点以【运用点拨】1.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类;二是确定研究类型、学会史料真伪的甄别。任何(rènhé)一个历史结论都必须有史料的支撑,而运用史料论证历史问题的前提是史料必须真实可靠。2.获取第一手(原始)史料:(1)坚持正确的史学观点;(2)选取客观、公正、正确的史料;(3)对史料要合理利用,做到史论结合;(4)搜集更多的史料,对多种史料进行甄选、辨别。第七页,共29页。【运用点拨】1.储备史料研究的基本知识:一是明确历史资料的分3.掌握史料解读获取信息的方法:(1)捕捉时空(shíkōnɡ)要素:历史指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所以必须依托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抓住这些要素,可以帮助考生对材料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2)抓关键信息词句:历史试题所提供的史料,并非所有文字都是有用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起铺陈、解释作用的,真正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往往是某个词或句子。(3)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中学历史教学要求遵循的基本原则。历史研究的任务就是依据史料发现隐藏在史料背后的历史事实。因此,根据史料推出历史结论在高考试题中较为常见。第八页,共29页。3.掌握史料解读获取信息的方法:(1)捕捉时空(shíkō1.清代历史学家钱大昕总结校勘工作所依据的资料时说:“凡所校定,必考稽善本,证以他书,即有朋后进之片言(piànyán)亦择善而从之。”这表明了他判别史料真伪的原则是()A.以理服人B.无证不信C.条分缕析D.孤证不立【解析】选D。从钱大昕的主张看,辨别史料一要考证原本,运用其他书籍资料论证,广泛吸取言论,其说明不能只靠一个论证或证据轻易下结论,故答案为D。第九页,共29页。第九页,共29页。2.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股“戏说”历史之风,真正的历史真相被掩盖。如何来判断历史资料的真伪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选项中你认为(rènwéi)最具史料价值的是()A.当时的历史文献B.当时的文学作品C.当时的传说D.后人的研究资料第十页,共29页。2.现在的影视作品有一股“戏说”历史之风,真正的历史真相被掩【解析】选A。文学作品创作具有扩大或者虚拟历史的特点;传说是人们流传下来的历史故事或者历史典故,具有编造或误传的特点;后人的研究资料具有后人的主观意志和时代特征;而当时的历史文献是对当时历史现象的记载(jìzǎi)和反映,故最具有史料价值。第十一页,共29页。【解析】选A。文学作品创作具有扩大或者虚拟历史的特点;传说是3.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神话的;禹是禹,夏是夏,两者毫无交涉。一直到战国以后的文籍里,我们才发现禹是夏代的第一世君主。”对此,郭沫若评价说:“在现在新的史料尚未充足之前,他的论辩自然并未成为定论,不过在旧史料中凡作伪之点大概是被他道破了。”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有()①顾颉刚先生主要是基于文献(wénxiàn)考辨,质疑夏朝的存在②在未获考古学支持前,夏朝存在与否始终无法确认③《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故较为可信④在郭沫若看来,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第十二页,共29页。3.顾颉刚指出:“在《诗》《书》中,禹的地位是独立的,事迹是【解析】选B。本题考查史学研究及史料(shǐliǎo)真伪辨别。据题干材料及有关理论可知,《诗》《书》是后人记录编纂的,具有个人主观性,故①正确;考古学的突破可以证明夏朝的存在,故②正确;《诗》《书》是经孔子编订的,可以作为史学研究材料,但不一定很可信,排除③;从题干看,郭沫若认为顾颉刚的考证有其合理性,故④正确,答案为B。第十三页,共29页。【解析】选B。本题考查史学研究及史料(shǐliǎo)真伪辨【加固训练】1.傅斯年曾说:“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D.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kǎozhèng)和辨析第十四页,共29页。【加固训练】第十四页,共29页。【解析(jiěxī)】选D。理解材料,从“史学的对象是史料……史学便是史料学”可以判断,其强调的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答案为D。第十五页,共29页。【解析(jiěxī)】选D。理解材料,从“史学的对象是史料2.《中庸》一书中有以下语句:“子曰:愚而好自用(zìyòng),贱而好自专①;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菑及其身者也②。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③。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④……”其中对判断《中庸》成书于战国还是秦汉,最有价值的是()A.①B.②C.③D.④第十六页,共29页。2.《中庸》一书中有以下语句:“子曰:愚而好自用(zìyòn【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史料研究的认识。题干中①②③句材料属于孔子所讲的做人处世,治学、行道,乃至于做事业的原则,属于纯粹性理论,没有蕴含战国或秦汉的重要(zhòngyào)史实;而④“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反映了战国至秦汉后道路规制、书写文字及社会行为走向了统一,这最能说明战国后至秦汉时期的历史事实,也是最有价值的史料,故选D。第十七页,共29页。【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史料研究的认识。题干中①②③句材料属规范答题评述、评论、评价类试题的规范解题1.题型特点:评述就是评论性叙述(xùshù),偏重于叙述(xùshù),主要是对历史现象从叙述(xùshù)的角度作概括归纳。评论则是对历史人物、事件、观点等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价。评价就是评定历史现象或人物的功过是非,特指历史事件的性质、作用、地位等,与评论具有一致性,但评价偏重于结论。第十八页,共29页。规范答题评述、评论、评价类试题的规范解题第十八页,共29页2.解题模板(1)运用相关理论,如运用“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经济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等。(2)一分为二评价。坚持看问题的辩证性,同时需要坚持重点论,分清主次;掌握好评价的标准。这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标准。(3)坚持阶段评价:一是注意(zhùyì)紧扣历史阶段特征;二是同一历史现象分阶段评价。注意(zhùyì)将所评对象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包括特定的时空范围,特定的时代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试题本身所限定的条件等。第十九页,共29页。2.解题模板第十九页,共29页。(2011·山东文综·T27)(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gēnběn)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第二十页,共29页。第二十页,共29页。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chuántǒng)”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第二十一页,共29页。材料三史观第二十一页,共29页。【审题信息·快速(kuàisù)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问题信息材料信息材料主张用什么方法评价“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作者认为将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评价;资产阶级要求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围绕“传统”和“交流”两个主题,从对思想解放的角度分析影响第二十二页,共29页。【审题信息·快速(kuàisù)推断】审题信息快速推断问题【规范答案·警示失误】答案:(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警示:对于(duìyú)史学评价方法不清楚,应利用历史学科典型的特点——时效性去分析评价;对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记忆不清,未紧扣时代特征,造成评价不准确。第二十三页,共29页。【规范答案·警示失误】第二十三页,共29页。(3)从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