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元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_第1页
运用多元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_第2页
运用多元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_第3页
运用多元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_第4页
运用多元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TOC\o"1-5"\h\z\o"CurrentDocument"一、 选择新文化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 1\o"CurrentDocument"二、 问题的提出过程 1\o"CurrentDocument"1、 新文化运动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阐述 2\o"CurrentDocument"2、 新文化运动在高中历史教材上的阐述 23、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的阐述 2\o"CurrentDocument"三、 对于困惑的初步探索 2\o"CurrentDocument"1、 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的批判 2\o"CurrentDocument"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的作用 33、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初步认识 3四、 对于问题的进一步探索一一单独从各个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o"CurrentDocument"关系 3\o"CurrentDocument"1、 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 3\o"CurrentDocument"2、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 4\o"CurrentDocument"3、 文明史观 4\o"CurrentDocument"4、 社会史观 4\o"CurrentDocument"5、 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 5\o"CurrentDocument"6、 唯物史观 5\o"CurrentDocument"7、 英雄史观 5\o"CurrentDocument"8、 生态史观 5\o"CurrentDocument"五、 综合八大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 6\o"CurrentDocument"六、 对传统与现代的再思考 6\o"CurrentDocument"七、 新的困惑 6八、 探究环节中的心得 7九、 参考文献 8运用多元化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困惑解惑一、选择新文化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来看,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一个文明延续了五千多年的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无疑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从现代来看,中国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在现代世界中正勇立潮头,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而作为中国传统与现代桥梁的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问题提出了以下三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愚昧与专制;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它是一次大规模的反帝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或许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也是中国的启蒙运动。选择新文化运动作为我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主要是因为它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意义,但同时由于它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在学术界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争议也接连不断。新文化运动的一些内容到今天也仍具有着积极的意义。但同时,它的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偏激主义以及全盘西化的措施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最近几十年来,不少人质疑新文化运动的语文革命。 质疑白话文革命可以有各种理由。比如可以认为文言文因为代表传统,所以也保证了中国文化的连续性。也可以认为文言文这种语文,因为经过这么长时间的发展过程,所以它的表达能力和方式也特别精炼,它的词汇特别丰富,因此也特别值得保护。这些观点很容易受到认同,毕竟文言文的文学传统是人类历史很宝贵的组成部分。1另外,新文化运动也浮现了一大批人才,其中的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等,他们都代表了当时最先进的文化,却又都经受过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像陈独秀,他是晚清的秀才,受到了四书五经的熏陶,后来也留学日本,受过日本当时的先进教育;像李大钊,早年就读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后来赴日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学习;像鲁迅,早年就读于三味书屋,后来赴日留学,又弃医从文,也是先接受了传统教育,后来才接受了日本的现代的文化教育;像胡适,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后留学美国,学习西方哲学。他们或多或少都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氛围下长大,也都曾留学日本或美国学习现代文化,并在新文化运动中绽放出了属于他们的光彩。尽管有各种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不愧为一场实实在在的思想启蒙运动,给后世留下了不断追求、敢于追求的精神。无论是在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还是在之后的毛泽东时代,新文化运动所标志的追求先讲性、奋发向上的精神,都默默地鼓舞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其至在“文革”期间,它也是给人们带来鼓励和希望的夜空灯塔。而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讲的今天,学术界却堆填了一个僵化的、板结的、权力化、金钱化和泡沫化的土壤,一方面抵制以启蒙思想为根基的主流学术,一方面被反启蒙的、反现代性的各种思潮大举占领学术阵地,这个现象的确是让我们愧对先贤。2所以我选择了新文化运动作为我的论文的主要研究对象。二、问题的提出过程1选自《21世纪与新文化运动》罗多弼2选自《新文化运动与启蒙一一对当前研究倾向的反思》尹保云1、新文化运动在初中历史教材上的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同时新文化运动对中西方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可能也是一般的初中教材对于一些历史事件影响的解读,一般先讲一个事件的积极作用,然后再辩证(初中的时候可能我还不是很理解辩证这个词的真正意义,直到高中学习了辩证法才有所了解)地谈一谈他的消极作用。对于新文化运动的积极作用当时还是没有那么大的疑问的,而且当时可能也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而我们初中老师在上课时正好提起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这件事。从文化根源上来看,那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大都自己受过较为传统的教育,从小就开始在生活的环境上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难道真的能抹去那些刻在骨子里的文化烙印吗?这显然是不科学的,也许他们自己都判断西方文明比中国的传统文明先进,但是他们的言行举止中却一定不会全盘的否定他们内心的文化。所以当时在老师的问题的诱导下,我也开始思考这个问题,新文化运动难道真的是主张全盘西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吗?2、 新文化运动在高中历史教材上的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化启蒙运动。它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它弘扬了民主和科学思想,推动自然科学的发展,它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作用,它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条件;但同时它也存在对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全盘否定的片面性。新文化运动在高中历史教材上的阐述似乎与初中的历史教材有某种一致性。但是也同样存在新文化运动是否真的是主张全盘西化,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问题。3、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上的阐述新文化坛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首先,他们指出,孔学并不等于全部国学。“非孔学之小,实国学范围之大也。”其次,他们并没有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李大钊说,“孔子于其生存时代之社会,确足为其社会之中枢,确足为其时代之圣哲,其说亦确足以代表其社会其时代之道德。”再次,他们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陈独秀就说过“孔学优点,仆未尝不服膺”这样的话。他们批判孔学,是为了指明它在根本上已经不适于现代生活,是为了反对孔学对人们的思想禁锢,是为了动摇孔学的绝对影响权威的地位,从而使人们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去进行独立思考,求得“真实合理的信仰”。3从这些描述来看,新文化运动似乎没有那么的完全反传统,也没有上面所说的全盘否定传统文化,这似乎与上述初中与高中的历史教材的叙述相违背。似乎更符合我们初中历史老师的见解,而且在我看来,似乎这其中的说法更有说服力,因为它并不是那么的绝对,从而能让更多的人相信。那么真的是初中和高中的历史教材的叙述有问题吗?还是说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导致最后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呢?三、对于困惑的初步探索1、新文化运动中对中国传统的批判新文化运动中毫无疑问是存在许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的,例如对孔学的批判,对礼教的批判,正如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所说的那样,传统礼教是吃人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思做的非常到位。同时,它也希望能够唤醒沉睡的中国人民,鼓动人们站起来追求自己的权利。3选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p101但是,新文化运动中也有一些不利的地方。新文化运动中,砸孔庙等的行为实在是一种野蛮的、粗俗的行为。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有某种有利的元素,一味的不看好坏一味的否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落后文化的一种体现。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当抱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汲取其中的有利因素,为我们所用。2、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社会现代化(近代化)的作用同样毫无疑问的是,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和现代化,它使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在中国更为广泛的传播,也是民主和科学的思想逐渐渗透入人心。许多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要争取自己的权利,争取自己的自由,开始意识到自己国家的落后,开始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新文化运动是推动了中国社会近代化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它是一次思想上的巨大进步,它使国人能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学习他国的先进文化从而改进自己,使自己逐渐和世界接轨。3、 对于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问题的初步认识对于发生在一百年前那场“新文化运动”时人习于一分为二之见:一方面它高举了“民主”与“科学”两面旗帜,促进国人去追求民主,张扬个性,探索真理,争取自由,在中国“建设西洋式的新国家、新社会”:另一方面,它高喊“打倒孔家店”在“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的“新旧思潮之大激战”中,将以“孔教”为标识的传统文化推到“理性的法庭”上,使之遭到“最无情的批判”。对于这段历史,我们自然不能满足于“是”与“非”、“对”与“错”的叙述与评点中,因为“历史没有不对,不对是我们没有重视历史,没有把历史当参考”。当我们确实把“新文化运动”“当参考”时,首当其冲就是将它置于当时社会的大变局与大趋向之中,如此才能深刻体悟到“新文化运动”何以将“文化”作为运动的核心,何以又冠以“新”之名。4新文化运动的意义在于它使民主和科学思想深入人心,但是它确实在过程中存在一些一味主张西化,全盘否定以孔教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问题。也许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的确会有不同的想法,也许在某些人看来传统和现代其实并不是全然对立的。然而我自己的想法还需要我自己继续学习探讨下去。而在被深刻灌输了史学问题要从史观角度出发来看的我,决定从多个史观的角度综合来研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并浅谈一二对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四、对于问题的进一步探索——单独从各个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1、近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近代化史观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变为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趋势。而对于现代化史观,历史学家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广义的现代化主要是指自丁业革命以来现代生产力导致社会生产方式的大变革,引起世界经济加速发展和社会适应性变化的大趋势:具体地说,这是以现代工业、科学和技术革命为推动力,实现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是世界历史的必然进程。”5从近代化史观,或者说是现代化史观来看新文化运动中的传统与现代,尽管有各种局限性,新文化运动不愧为一场实实在在的思想启蒙运动,给后世留下了不断追求、敢于追求的精神。无论是在1949年前的民国时期,还是在之后的毛泽东时代,新文化运动4选自《社会大变局与大趋向之中的“新文化运动”》颜德如5《现代化新论》罗荣渠所标志的追求先进性、奋发向上的精神,都默默地鼓舞着一代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良知,甚至在“文革”期间,它也是给人们带来鼓励和希望的夜空灯塔。而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今天,学术界却堆填了一个僵化的、板结的、权力化、金钱化和泡沫化的土壤,一方面抵制以启蒙思想为根基的主流学术,一方面被反启蒙的、反现代性的各种思潮大举占领学术阵地,这个现象的确是让我们愧对先贤。6所以,从近代化史观或者说是现代化史观方面来说,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整个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甚至于在今天,我们仍要借鉴新文化运动中的某些思想,因为新文化运动的某些思想甚至到了今天还是有很大的运用价值的。2、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全球史观是指人类社会从局部发展到走向整理发展,全球发展的历史趋势。实际上,也有学者将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和西方的启蒙运动相比较,新文化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有利于全球进步的,是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历史向前推进的一个运动,它既是世界历史整体发展的产物,但同时它也加快了世界历史整体化的步伐。新文化运动中,学者们主张向西方学习,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而当时这些西方的先进文化也本就是世界先进文化的学习。它使得中国文化向全球的先进文化靠近,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整个全球的文化得到碰撞与交融,而且中国也在其中融合出了属于自己的新文化。所以,从全球史观或者说是整体史观的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促进了全球的整体化进程,也推动了中国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3、 文明史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文明的演进史,文明史观包括政治文明等一系列方面。它指文明发展的高度。新文化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思想文化运动,已经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这场浸诱了当时先进的知识阶戻心血的社会坛动,由于其产生的特殊历史时代和提倡者的身份、价值取向等因素,尤其是在国家和个体生存压力下形成的近代以来以追赶、学习西方现代化为直接目标的社会背景下,其文化思想的关怀更多是一种为了中国寻找根本出路的殷切政治情怀的体现。7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更深入地了解了西方文明,也使西方文明在进入东方后完成了它自己的演变,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本就是一个文明进步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更有许许多多的新的中国文化出现。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文化进一步向先进文化迈进,向现代文化迈进,虽然说并没有将整个传统文明进化为现代文明,但毋庸置疑的是它在进化的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环。所以从文明史观角度看,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从传统文明走向现代文明。4、 社会史观社会史观是针对广大人民而言的历史,它着眼于平凡人的历史,是广大人民的生活史。在新文化运动中,或许广大人民的参与度并没有,参与度高的,近乎为新文化人。新文化人可以说是一群在新文化运动中起主导作用的一群人,他们用自己的笔墨,用自己的话语来传播自己的思想,但是我们从一些文学作品中还是可以看出,当时的国人,特别是广大劳动人民,仿佛对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和改变。所以,从社会史观角度来看,仿佛新文化运动在参与人员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对于广大的劳动人民来说,新文化运动并没有推动他们从传统走向现代,他们仍就在被剥削,被压迫,而地主阶级当时也还是那么的遵循传统。6选自《新文化运动与启蒙一一对当前研究倾向的反思》尹保云7选自《新文化运动的政治情怀》程美东新文化运动在社会史观方面对中国传统与现代的影响并不大,人民仍旧生活在传统中,传统的黑暗中,水生火热之中。5、 革命史观(阶级斗争史观)革命史观是指从阶级斗争角度来看待历史的发展,它更多倾向于用暴力推翻当前令人不满的某个集团。从阶级斗争角度来看,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走向了政治舞台,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新文化运动仿佛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不知不觉中改变了各个阶级。而且它轰轰烈烈,几乎席卷了整个中国,不可谓是一次巨大的思想革命。新文化运动还潜移默化的推动了阶级斗争的历程,有所觉悟的各个阶层开始追求属于自己的权利,甚至他还推动了整个中国革命的发展,他使传统的地主阶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削弱,他也使阶级间的巨大矛盾呈现在了所有人的眼前,迫使人们去改变这样的现状,让整个社会的相貌有所改观。所以,从革命史观或者阶级斗争史观来说,新文化运动对传统的打压和对现代的推崇是具有积极意义的。6、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指从实际出发,从物质层面看历史的发展。唯物史观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文化运动中也有一派是唯物史观派的,他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通过自己的理解把它融合了中国元素后形成了独到的思想。仿佛从实际来看,新文化运动打出的打倒孔家店等的口号确实给社会的发展造成了某些阻碍。7、 英雄史观英雄史观是指以某些特定的人的一生为参考,以及某些人的变化为参考,来推测整个社会的变化走向,被选择的人通常有一定的代表性。而在这里想稍稍谈一谈几位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先来看陈独秀,他创办了“新青年”,可以说是点燃了新文化运动的导火索。再来看胡适,他大力推动了白话文的扩展,至今我还对他的那封回信记忆犹新:“干不了,谢谢。”鲁迅大家应该都很了解,他曾被称为“民族魂”,在这里就不过多叙述了。还有北大校长蔡元培,他"兼容并包、百家争鸣"的办学方针无疑是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还有李大钊、刘半农等等。他们都可以说是新文化运动的英雄,是当时中国最先进思想的代表之一。他们在接受了西方的先进文化之后,希望能让自己的祖国和他们一样变得强大,所以他们觉得从思想文化上先来改变国人。所以,从英雄史观来看,新文化运动是传统和现代的沟通点,就像上文说的那样,它使沟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8、 生态史观生态史观是指从人与大自然的关系角度,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方面考虑历史问题。从生态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引进了许许多多的生态建设理论,大大地丰富了国人对于生态发展的资料,使许多人第一次有了对环境的思考。其实当初最先提出的民主与科学这两大口号的时候,科学主要指的就是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新文化运动也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传播起了巨大的作用。新文化运动本身也为生态学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生态,让更多的人去关怀人与自然,注重可持续发展,可能这一点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但是要说促进了发展,应该还是没有疑问的。所以,新文化运动有利于中国生态建设从传统走向现代。五、 综合八大史观看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那么我们今天应该怎么看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评呢?我觉得很难说这个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因为答案取决于你的价值观和你的视角。我的朋友张龙溪教授很喜欢引用苏东坡的几句诗来说明要理解一个文化,没有一个唯一的、绝对的真理,而允许有不同的、可以互补的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东坡的这两句诗说得很深刻,评价新文化运动时,也很值得参考。8八大史观得出的结论可能各有各的立足点,所以今天我所做的判断只是我个人的观点。我只是想从更多的史观角度来看待新文化运动,并且能够更多的尝试去理解并解释一些新文化运动中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六、 对传统与现代的再思考传统和现代也许并没有很清楚的分界线,从传统到现代本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相信新文化运动处在这样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的背景下,也的的确确对推动中国从传统走向现代贡献出了它自己的一份力量。现代的世界中不一定没有传统的存在,而且这些传统可能有好有坏,其中一些好的可能就被奉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坏的可能就被批判为了腐朽落后的传统文化。也许走向现代的道路上是有一些传统的路障,可是也缺失缺少不了一些对过去的回忆。一个完全现代的社会也一定会有传统的因素在里面,只不过我们要做的就是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尽可能的保留下来,腐朽落后的传统文化尽可能的剔除掉。或许在现代社会,对传统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可能还是最好的。其实也就是再重复一个新的新文化运动,它可能是新新文化运动,也可能是新新新文化运动,甚至更多,这一点又取决于不同的人的不同的看法了。总之,在我看来,固然新文化运动处理传统的方法可能存在某种问题,但是在大体角度来看,新文化运动肯定是促进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而且我认为,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全盘否定的这个说法一定是存在某种问题的,这个说法太片面,太绝对。新文化运动中的对传统的否定并没有像某些书上所说的那么极端,它对于传统也存在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只是筛选的网比较细,只留下了最后一些真正被所有人都承认的东西。但并不能否认它也是存在筛选过程的。综上,我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推动中国社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七、 新的困惑也许新文化运动中真的存在把优秀传统文化埋葬的现象,但是在当时优秀的传统文化也不一定在现在不是腐朽落后的,真正看一个文化是否优秀还是得看它对于整个社会的作用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那所谓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不是以后会不在优秀了呢?或者说文化要随着时代的推移而不断发展,那那些没有发展前景的文化是否又应该被埋葬呢?又或者说现在腐朽落后的文化到了将来,有没有一种可能这个腐朽落后的文化会变得优8选自《21世纪与新文化运动》罗多弼秀呢?既然文化都是服务于当下的,那么是否就应该放弃不符合当下的文化去发展适合当下的文化呢?还是说我们保留一些可能会变为将来的优秀文化的文化,去等将来的到来呢?这样是不是又不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了呢?所以,评判一个事物它是否优秀应该怎么评判。也就是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是否有一个能够判断的标准呢?似乎对于新文化运动我们仍旧在用以今结古的方法去评判它,而真正要从历史的长河看,从那些真正处在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的角度看,或许又是困难重重,传统与现代这个话题如果放到新文化运动中的人看来,又会是一番怎么样的争论呢?最后,我存有的最大疑问是:新文化运动中到底有没有提出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从我一直以来的认识中打倒孔家店都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但是在我研究我的困惑过程中,我发现了许多人对于这一点提出了质疑。而这些新的困惑也让我继续埋头于新文化运动……八、探究环节中的心得首先看到这个困惑的作业,我确立了主题之后,我去网上找资料这段时间,我发现有各种各样的学者对于新文化运动这个整体的历史事件做各种各样的研究,然后几乎每个人站在不同的立足点来说,都能很有说服力地来说服我,有人专门研究政治的,有人专门研究文化的,也有人专门研究新文化运动中的某个人的等等等等。其中确实有人说服了我,而他们中的一些思想可能也体现在了我的论文中,但是我发现我表达不好,也许这就是学生和学者之间的区别之一吧,所以为了尊重一些原来的表达,以及为了让文章读起来不那么稚气,我决定将他们的原文也放入我的论文中,并加脚注以说明引用。另一部分中我看到的研究论文中也有一些是说服不了我的,并且我发现他们的有些叙述和我从小接受的信息不同。举一个最大的例子就是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的研究。其实一开始确定这个命题的时候我有想过可能自己本身对于这想写的八大史观并没有那么透彻,而且新文化运动在其中的革命史观和生态史观其实并没有什么人去做什么研究,也许是没有什么研究价值吧。所以在这些方面可能单方面的只是我自己根据一些自己的认知写出来的一些东西。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这一口号是我在困惑探究环节中遇到的一个最大的难题。在我一直的印象中,打倒孔家店一直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但是面对网上的质疑,我开始花很多很多的时间去研究这一点。最后发现自己有点偏离主题了,虽然最后还是回到了我自己传统与现代的主题,先假设这个口号真的存在,然后把它写进了我的新的困惑。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我还是得到了很多收获,也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另外,我还找到了另一个我一直以来不知道的知识盲点,原来新文化运动中狭义的科学竟然指的是达尔文的进化论。看到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可能确实自己平时了解的还不多而且现在我发现自己有些时候看到的信息有些确实不一定是正确的。至少百度百科不能轻易相信。然后我还发现一个很让我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越研究自己产生的问题越多,而且问题慢慢变得越来越多,争议越来越大,或者说有些好像找不到资料,最后可能就根据自己已知的东西来写了。从每个不同的史观看可能结果也不同,并且在加上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不同,所以可能得到的分歧也远远大于我所说的这些。旦是我在这篇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