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笔算乘法》教案优秀7篇《笔算乘法》教案篇一
教学内容:
课标实验教材第七册49页例1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推出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笔算方法。
1、出例如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
2、独立列式:145某12=
3、请学生估一估145某12的大致范围。
4、尝试算出145某12的结果,并对照估算的情况,算一算估算值与准确值的误差是否符合实际。
5、让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应说以下几点:〔1〕先算什么;〔2〕再算什么,积的书写位置怎样;〔3〕最后算什么。
6、师生共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一般方法的过程。
7、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检验自己运算的结果。
二、稳固练习
1、课本4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完成后,可能计算器自行检验。
2、练习七第3题。
164某32=54某145=254某36=
217某83=43某139=328某25=
提示学生:怎样列竖式可使计算方便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比照的根底上反思,明白在列竖式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拟方便。同时提醒学生书写要工整,数位要对齐,计算要仔细。
3、练习七第2、4题。
这两题的知识背景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学生练习后,让学生根据每题的知识背景简单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笔算乘法》教案篇二
第1课时
教学内容:63页例1、做一做,练习十五1、2题。
教学目标:
让同学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乘法〔不进位〕。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现例1的画面,让同学观察
用完整的话把这幅图的内容、问题说一说。
请同学说一说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列出算式24某12。
二、研讨计算方法
1、各组讨论:怎样计算24某12。
请把想出的计算方法写在纸上。
2、组织交流。
各组展示本组的算法。不容易说清楚的,就写在黑板上。
方法一:
24某10=240
24某2=48
240+48=288
方法二:
24某12
48……24某2的积
24……24某10的积〔个位的0不写〕
288
3、师生评议。
〔1〕请同学说一说,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2〕教师对同学发表的意见作以肯定或补充。
〔3〕重点评议笔算。
用检查竖式每一步计算的方式,再现笔算过程。
三、练习
1、尝试练习。
用竖式计算63页“做一做〞的8道题。请几名同学上黑板板演,讲评。
2、独立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四、总结
1、请同学讨论笔算乘法时要注意什么问题,并交流。
2、教师强调:用竖式计算时,每次乘得的数的末位应该和那一位对齐。还要注意记住进位数,正确处置进位问题。
笔算乘法教案篇三
教学要求:使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乘数是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笔算
135某3=28某2=
2、口算
14某2=32某4=41某3=
14某20=32某40=28某10=
二、新授
1、出例如题:
〔1〕看图
〔2〕你从图上了解到些什么?〔单价、问题等〕
〔3〕谁会来列式解决这个问题?〔28某12=〕
2、小组讨论: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数是一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题中的乘数是两位数,你能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28某12的结果是多少吗?〔小组讨论,研究,把讨论的结果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组织汇报。〔①24+24+……+24=288〔12个24相加〕②12+12+……+12=288〔24个12相加〕③24某2某6=288④24某3某4=288⑤12某4某6=288⑥12某3某8=288⑦24某10+24某2=288⑧12某20+12某4=288⑨24某20-24某8=288⑩12某30-12某6=288也有学生用竖式计算〕
肯定期中的大局部方法,详细介绍课本上出现的两种情况。最后研究列竖式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师:我们再来看看24某12这个乘法的竖式。你能说说每一步的意思吗?〔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师根据学生答复,出示每一步竖式的意义。是不是每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都可以用竖式计算呢?计算时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体会竖式计算的优点:简便,正确,注意数位对齐〕
传统过程:〔主要介绍课本上的28某1028某2〕
我们可以先计算定2个月牛奶需要多少钱,计算10个月需要多少钱,最后把他们合起来,你们会计算吗?
28某2=56〔元〕28某10=280〔元〕
2828
某2某10
56280
56+280=336〔元〕
280
+56
336
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呢?
28
某2
56
28
336
你能说说每一步算出的是什么?
3、稳固12某28=
三、稳固训练
1、想想做做
24某23=13某72=62某41=54某22=
2、列竖式计算,并验算。
33某21=45某12=13某52=
3、你能估算出积大约是多少吗?
53某6040某2268某40
27某3092某2070某29
4、改错:教科书第33页。
5、教科书第33页第5题。
教学后记:讲完例题,我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应注意什么?想想我们在计算时最容易做错什么?巫霈蓁说:“我把280写在了56的下面,而且是对齐的。〞黎明瑶说:“算十位时有可能还是做成第一步。〞
黎诗颖说:“我可能会个信和个位相乘,十位和十位相乘。〞吴体均说:“加积时可能会算成减法。〞罗润城说:“不知道十位乘的积对着哪一位写?〞
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很快乐,这些计算时常犯的错误都由学生自己找出来了,以后他们做题时也该小心吧?
笔算乘法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使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和灵活性。
3、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体会探索发现的乐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和灵活性。
教学难点: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体会算法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依托情境,理解算理
1、根据情境图,分析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1:你从这张图中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问题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一个数学问题吗?
问题3:为什么用乘法列式?
2、引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
3、结合直观,动手操作理解算理〔14某12〕
提示一:先尝试计算14某12,并写出计算过程,再到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
提示二:先在图中圈一圈你的方法,再写出14某12计算过程。
〔根据情境分析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利用直观图形,自主探究,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探究算法。感受转化思想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
二、基于算理,创造算法
展示学生算法,并逐一分析。
平均分:
a、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算什么?
b、将12套书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几个?
C、12套书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不平均分:
a、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说一说。
b、不平均分,除了分成10份和2份,还可以怎么分?
C、不平均分法这么多,为什么单单项选择这种?
小结:这几位同学的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先分再合。为什么要分?为什么要合?通过先分再合将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学过的知识,在数学中这种思想叫做转化。
〔基于算理将拆分方法概括为平均分和不平均分。通过学生的讲解和教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算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在学生的观察、比拟、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竖式计算:
a、这种方法和刚刚有什么不同?〔竖式计算〕
b、你能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的方法说一说吗?
c、哪个同学能将竖式的整个过程用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求什么来讲一遍。
d、请同学们象他一样的用竖式计算14某12〔老师张贴竖式〕
e、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数学书中的竖式,有什么问题吗?为什么这个0不用写?表示24个十。
比拟算法:
a、大家观察和刚刚哪种算法一样?谁愿意上来解释一下。
〔2812某2的积,2套书的本书;14014某10的积,10套书的本书;〕
b、既然一样,横式写就好了,为什么还要出现竖式呢?
C、比拟这些方法你喜欢那一种?为什么?
〔通过观察分析,打通竖式计算和横式笔算的关系,进一步明确竖式笔算的算理。通过比拟三种算法的,让学生感知算法多样性和各自的特点。〕
三、稳固练习,灵活应用
1、列竖式计算,并寻找错误〔课本46页,做一做〕
2、找一找:从竖式中寻找问题答案。
3、算一算
李伯伯进了一批树苗共300棵,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2棵,这个长方形草地能种完这些树吗?如果每个小三角形大小草地种25棵树呢?
四、回忆总结,质疑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对于本节课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笔算乘法》教案篇五
笔算乘法〔教材第46页例1及“做一做〞,第47页练习十第1~5题〕。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根底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挂图
1、计算。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某2082某4052某6012某9018某3024某5019某7053某20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1、谈话导入: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但有时也需要我们计算出准确的结果。例如到商店里买东西,要付多少钱是不能估算的,不能给大概的钱,必须算出准确的结果,所以我们还必须掌握笔算乘法。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不进位〕
2、出示教材第46页的例题1。
〔1〕出示主体图以及例题1:
王老师到书店买了一套书,共14本,王老师买了12套,一共买了多少本?
〔2〕分析: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
14某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局部,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局部的钱加起来就是王老师要付的钱。
板书:
师:刚刚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
〔4〕讲解14乘12竖式。
刚刚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某2的积〕
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某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某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28和140加起来,得16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3、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4、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5、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要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1、完成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某13,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69是用哪位数与第一个因数相乘的积,下一步应该用哪位数去乘第一个因数?乘出的积是多少?
〔3〕23乘13得多少?
〔4〕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2、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2题。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开展比赛:看谁算得对,算完后互相检查计算的过程和结果,评一评,谁完成的最好。
3、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1题。从题目中你知道哪些信息?〔每排22个鸡蛋,共13排〕要求一共有多少个鸡蛋,怎样算呢?
指名说一说。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教师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1、完成教材第47页“练习十〞第3~5题。
2、完成《创优作业100分》中本课时练习。
笔算乘法〔不进位〕
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用竖式计算时,先分别用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和十位分别同第一个因数相乘,乘得积的末位同第二个因数的数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结果加起来。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在教学新知时,我首先让学生重点分析情境图,找出今天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14某12,再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估算估一估大约需要多少钱,最后让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的方法,再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学生很快就发现了口算方法,即14某10=140,14某2=28,140+28=168〔本〕。当学生用竖式计算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结果,尤其是理解为什么可以省略十位末尾的0不写。本节课特别重视让学生表达计算过程,让学生在“说〞中理解算理。
本节课从学生课堂反应的情况看,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只有少数个别学生还需进行课后辅导。
《笔算乘法》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中的进位法那么,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迁移、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满十进一〞的算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养成认真计算的良好习惯,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
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算法和算理之间的联系。
教学流程
1、复习导入:唤醒已有知识经验
2、激趣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呈现不同算法
3、交流互动:总结笔算算法,理解算理
4、总结应用:运用经验尝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进行闯关练习〔13某3=20某4=300某3=141某2=23某3=〕
设定常规的口算竞赛练习,孩子们会自然地按照接龙的顺序一道一道的读题口算答案。在口算结束后,会挑选出其中的一道或两道问题询问孩子是如何进行口算的,学生口中的算法就是将来的算理。挑选出的口算题目覆盖面广,涉及整百整十乘一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
师:大家表现得真不错!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有没有信心闯过第二关呢?在学习报告单中完成竖式计算题。
在口算竞赛之后设置了全班每一个人都动手的笔算练习,在集体订正答案的根底上,通过实物投影,展示正确的答案,在此过程中,除了订正答案的对错,同时还要关注竖式书写的标准性。
生:〔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一道竖式题〕
师:同学们又顺利地闯过第二关,同学们,你们还想不想挑战一下更有难度的问题?
生:想!
〔二〕引入情境,探究新知:
师: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接受挑战!看我们能不能用我们的智慧来帮助王老师解决问题呢?现在请每一位同学小声读题。
生:〔各自小声读题〕
师:听到教室里慢慢变得安静了,看来大家都读完题目了,现在请一位同学大声朗读题目。
生:〔读题〕一套连环画16本,王老师买了3套,她一共买了多少本连环画?
在此过程中采用的读题方式是全班一起小声读题,保证了每一位同学都有学习的效率。然后,再请一位同学声音洪亮的读清题目。在读题的过程中,提取数学信息,解决数学问题。
师:声音非常洪亮!那么同学们,你们能列出算式吗?在课堂练习本上写下来。
生:16某3=
〔缺少〕师:我们没有学过这种需要进位的乘法,但是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大致估一估这个算式的结果大概是多少吗?
生:把16估成20,20某3=60。
师:那么准确的结果究竟是多少呢?现在小组交流一下,讨论你们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一会儿老师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的方法。
生1:3个16相加,即16+16+16=48。
师:把我们遇到的问题转化成以前我们学习过熟悉的加法解决,这是数学学习中重要的转化的思想,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生2:16+16+16的竖式写法。
生3:把16看成10+6,先算10某3=30,再算6某3=18,再把两个结果相加,即30+18=48。
师:用了口算的知识,这种方法也不错!
生4:用了列竖式的方法,
师:你用了上节课我们学习的竖式的方法,学会知识的迁移,非常好!但是你知道其中蕴含的算理吗?
师:〔小组合作得出结论〕16某3就是三组16根小棒,可以看出把他们放在一起是三捆小棒和18根小棒,仔细观察这18根小棒,它可以转化成一捆小棒和8根小棒,这个转化的一捆小棒就是我们刚刚同学口中的“进位1〞,最终结果也就是48根。
师:我们继续看看,如果用更抽象的方式怎么表达出来呢?〔课件展示“过渡竖式〞,并说明18是由3某6得来的,30是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来的,表示30个1〕
对学生可能产生的算法进行预设,提示学生这三种算法实质上都是相同数位对其,相同的计数单位累加得来的。课件动画展示小棒图,理清算理,进而将算法和算理相联系,实现出真正竖式的过渡。
〔缺少〕师:没错,我们一起来看它们的共同点是不是把相同计数单位的累加?第一种方法中的6+6+6是不是第二种方法里面的个位6某3?同时也是乘法竖式里面个位上的6某3?
师:乘法竖式究竟怎么书写呢?
生:进位1的位置错误,写在十位的等情况。
师:同学们真棒!我们也经历了小棒的考验!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竖式和我们上节课所学的有什么区别?
生:上节课的乘法没有进位,然而这节课的乘法有进位。
师:板书正确的16某3的竖式书写格式。强调进位1的位置。这三种方式都可以解决问题,那么通过比照,你更喜欢哪种呢?为什么?
实现算理到算法的过渡,最终呈现优化的竖式格式。
生:更喜欢竖式,因为更加简便。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选择了最好的方式解决问题,就是列竖式的方法。那我们接下来敢不敢接受更大的挑战?
生:敢!
〔三〕稳固练习:
师:我们刚刚已经突破了进位乘法的大门,那么现在你愿不愿意用自己的智慧再攻克难关?在学习报告单上完成PPT中的习题(15某4),看看谁算得又快又准,竖式写得还标准整洁。
第一层次:设置模仿性练习的题目,学习报告单中书写着提示学生书写的格子,让学生模仿当堂课新获得的知识经验完成。
第二层次:单一练习,逐步递进,加深学生的感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三层次:改一改,呈现出4道错误的题目,让学生判断对错,说出算法,同时课件展示正确的过程竖式,起到稳固练习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们学会了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法。
师:在列竖式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满几十就像前一位进几。
《笔算乘法》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根底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能正确笔算。
教学难点:探究笔算乘法的算法,理解算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主题图。
今天,圆圆和妈妈一起去书店买书。圆圆在书店看到一套《百科全书》非常喜欢。1套12本,每本24元,根据这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吗?〔买一套一共需要多少钱?〕
分析:要算一共付出多少钱,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就是计算12个24元是多少,列出算式就是:24某12=?〕
分析:怎样才能知道估算的钱数最接近正确答案呢?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的计算出24某12的得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微生物检测技术的伦理问题探讨试题及答案
- 硅冶炼在太阳能热利用的潜力考核试卷
- 2024年微生物检测技术的整合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银行从业资格证考试关键策略试题及答案
- 类似品密封材料的耐磨损机理研究考核试卷
- 2024年项目管理考点理解试题及答案
- 全景回顾特许金融分析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电视机智能传感技术与运动追踪考核试卷
- 项目管理专业人士的考试思路试题及答案
- 磷肥生产设备操作与维护考核卷考核试卷
- 高空作业车(剪叉式、曲臂式)验收表
- 广东省广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 政治 含解析
- 血透患者叙事护理故事
- 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
- 江西省南昌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英语试题(含听力)【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全国国家版图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新教师三笔字培训课件
- 蓝色西湖大学顶部导航栏博士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模板.x
- 2024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应用规范专家共识(附图表)
- 佛朗克变频器用户手册
- 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带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