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新丰高级职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新丰高级职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新丰高级职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新丰高级职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新丰高级职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年陕西省西安市新丰高级职业中学高二历史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说:“我们不满意于旧道德。是因为孝悌范围太狭了。说什么爱有等差,施及亲始,未免太滑头了。就是达到他们人人亲其亲长其长的理想世界,那时社会的纷争恐怕更加利害;所以现代道德底理想,是要把家庭的孝悌扩充为全社会的友爱。”从材料中不能得出A.封建伦理道德有阶级性

B.不能打倒一切传统文化道德C.旧的家庭伦理观念可以借鉴

D.现代道德要彻底放弃传统道德参考答案:D材料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主要是对旧道德中的阶级性进行批判,没有全盘否定旧道德,所以答案选择D.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材料中“新阶段”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参考答案:D经济体制改革。新阶段是指的改革进入90年代,1992年十四大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入了深化阶段。故选D。3.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科学理论是A.生物进化论 B.经典力学理论 C.电磁学理论 D.量子力学理论参考答案:B4.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计划进行一次中国近代历史图片展。与下列一组图片适合的主题应是

A.封建小农经济逐渐解体

B.洋务企业产生和发展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

D.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参考答案:D5.1970年,联邦德国和波兰签订条约,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签约当天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为表示诚意,在华沙犹太人受难者纪念碑前下跪献花。这些外交活动

A.推动了欧洲共同体的扩大

B.首次确认了德国为战败国C.加速了华沙条约组织解体

D.有利于缓和欧洲紧张局势参考答案:D美苏两极格局。ABC三项都与德波两国的外交关系无必然联系;德波分属于两个阵营,两国关系正常化有利于欧洲紧张局势的缓和,即选D项。6.1645年左右,英国一批科学家开始每周在伦敦聚会讨论科学研究等问题。……1662年,查理二世颁发特许状,批准成立英国皇家学会,旨在利用和完善自然知识,促进自然知识的增长。上述历史现象得以出现的历史条件有()A.工业革命的展开

B.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C.生物进化论的确立

D.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参考答案:D本题解题要抓住时间信息和主题来分析,采用排除法。工业革命的展开是在18世纪,生称进化论的确立在19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形成在17世纪中后期,ACD项排除。7.自古以来儒学对人性提出了不同的认识,孟子提出性善论、荀子提出性恶论、朱熹则提出本善习远的主张。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A.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B.为了提高社会道德水准C.顺应了儒学发展的要求D.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参考答案:A

孟子提倡"性善论",认为人性生来是善的,要保持并扩充这个"善",要靠教育的作用;荀子的性恶论以人性有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本善习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善良的,性本善属于天理,应当加以保存,习相远正是邪恶的人欲造成的,因此应当灭人欲。故三者共同之处是服务于自身的思想主张,A正确;孟子、荀子目的在于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作用,“提高社会道德水准”不是三者的共同目的,排除B;儒学对人性的不同认识无法反映是“儒学发展的要求”,排除C;对人性的认识与探究人类社会发展本原无关,排除。8.下列关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为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引发的危机B.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D.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参考答案:考点:C8:新经济政策.分析: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需要掌握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解题的关键是对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内容、意义的识记.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ABC三项均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史实,不符合题意.故选D.9.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火轮机(l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参考答案::A分析:试题分析: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排除B;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新思想的萌发10.历史学家指出:中国人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在这种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意识指导下出现的最早的实践活动是A、洋务运动

B、民族工业兴起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参考答案:A11.“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定、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哦独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康德参考答案:D12.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她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己所不欲,毋施于人

B.人而不仁,于礼何

C.为政以德

D.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参考答案:C13.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得到巩固,资本主义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在此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A.批判现实主义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D.古典主义参考答案:A【详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是对社会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故A项符合题意;浪漫主义文学是社会中很多人对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王国感到失望,开始寻找新的精神寄托的社会情绪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反映,故B项不符合题意;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反传统,表现自我,故C项不符合题意;古典主义文学是一种崇尚理性的文学,故D项不符合题意。14.右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A.①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

据主导地位B.③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

设”双重作用C.②③④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⑤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参考答案:D15.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一论断,是吸取了()A.国民大革命失败的教训B.南昌起义失败的教训C.秋收起义失败的教训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参考答案:A16.1843年至1855年,中国出口的茶由1300万斤增加到8400万斤,丝的出口由1000多包增加到5600多包。出口额的迅速增长A.提高了农业与手工业经济发展水平B.更加强化了小农经济形式C.显现了近代经济被迫卷入世界市场D.使得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参考答案:C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丝、茶等农产品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放弃农业生产转而种桑养茶,说明国的十九世纪四、五十年代,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日益加深,故选C;由与列强的经济侵略,中国传统的农业和和手工业走向萧条,小农经济走向瓦解,排除AD;材料没有反映中国成为亚洲贸易中心,排除D。17.“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是1912年给中国人最大的感受”,这直接说明了辛亥革命()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以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皇帝倒了”反映了1912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这也是辛亥革命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故选D。辛亥革命虽然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但是封建思想依然顽固,排除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影响18.钱穆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材料所述的“转变”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C.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D.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儒学成为正统,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汉武帝时期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理念,故排除A项;B项应为秦朝郡县制的实施,早于题目中的时间“汉(代)”,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以品德作为选官标准的信息,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士人参政”、“名儒辈出”可知此现象有利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施,故本题应选C项。19.春秋时代的车战,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有时彼此都以竞技的方式看待,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车战依然受到“礼”的约束 B.车战只有贵族参与C.车战有形式化的倾向 D.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参考答案:考点:1V: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进.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需要掌握周朝的礼乐制度.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进行分析理解.解答:依据题干“布阵有一定的程序,交战也有公认的原则”可知,说明车战有礼有节,依然受“礼”的约束,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是一种贵族式的战争”可知,说明车战是战争,战争不可能只有贵族参与,故B项错误.车战是战争,与形式无关,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说明车战是主要的战斗形式,故D项错误.故选A.20.19世纪后期中国主要出口产品统计表(单位:公担)年代茶叶蚕丝

大豆棉花1871﹣1873年1,022,15937,52957,5068,4861891﹣1893年1,055,06459,946760,522290,417以上表格反映了当时中国()①外贸的顺差逐渐扩大②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逐渐被卷人世界市场④成为世界茶丝最大出口国。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①②参考答案:考点: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分析:本题解答的关键从表格切入,结合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进行思考.解答:从表格的内容可知,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与世界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表明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②③符合题意.①④从表格中不能看出;故选A.21.德国前总理路德维希·艾哈德说“国家必须有计划和有调节地为经济确定目标并且提出方向性的经济政策原则……但是进而想把企业家弄成官府意志的奴隶和单纯的执行机器,那就必然毁灭一切人格价值并剥夺经济界最宝贵的动力。”下列选项不符合二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发展特征的是A.政府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B.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C.建立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体制D.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参考答案:C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C错在政府主导,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二战后联邦德国的确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战后联邦德国的确加强了政府干预,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二战后联邦德国也实行了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2.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23.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A.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C.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D.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是考生在高考中必备的能力,通过对东西方航海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二者出现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社会经济状态的不同。支撑郑和下西洋的经济形态是封建自然经济,而哥伦布的航行虽然是封建王室的支持,但支撑其远航的社会经济形态则是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故选C。就郑和下西洋来看,中国人不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排除A;郑和船队具有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排除B;就当时航海水平而言,西方并不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排除D。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近代中国物质生活的变迁的表现24.学者邓小南说:“如果把宋代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经历着一个重要的社会变迁过程——逐渐走向平民化、世俗化、人文化”。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①《清明上河图》②宋词③话本

④戏剧艺术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参考答案:A25.“倭不度德量力,敢与上国抗衡,实以螳臂当车,以中国临之,直如摧枯拉朽。”中国士大夫的这种心态

A.基于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对比

B.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受到极大冲击

C.基于洋务运动建立的军事力量

D.是导致中国沦落为半殖民的根源参考答案:B26.光荣革命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均认同绝对王权应该淡出英国的政治舞台,人类的幸福应该构建在宪政的基础之上。这说明当时英国A.确立立宪体质有必然性B.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地位C.英国高层斗争比较激烈D.意识形态的矛盾日益尖锐参考答案:A【详解】材料反映不同的党派都反对绝对的王权,主张近代的民主宪政,结合当时英国的时代背景可以得出,确立宪政体制有其必然性,故选A。光荣革命后国王仍掌握一定的行政权,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之后,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故B错误。C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意识形态的矛盾,故D错误。27.古代官员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致仕归家的现象称为“乞休”。下表是根据《明实录》统计的明代官员乞休情况。据此可推知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已经登峰造极B.修齐治平的责任意识日益淡化C.传统家国同构观念开始瓦解D.士大夫自我实现途径趋于多元化参考答案:D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明朝中后期“乞休”的官员越来越多。在未到退休年龄而提前请求辞去官职,说明士大夫并不仅仅以仕途上的成功作为自我实现的唯一途径,还有其他的自我实现的方式。故答案为D项。其他三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A、B、C项。28.古人坐船从位于漓江的桂林直达位于湘江的长沙,这种情形最早只可能发生在A.西周

B.战国

C.秦朝

D.隋朝参考答案:C29.仔细观察下列图片,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图中事件的教训,最突出的应该是A.必须尽快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B.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取大城市

C.必须走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D.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参考答案:C略3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成果丰硕。在国庆十周年电影展览中,共展出35部电影,其中大部分为l956年拍摄的,被称为“难忘的l956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双百”方针的提出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参考答案:A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汉朝时期,对外国人以“宾客”相待。接待外国人热情,有礼。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固鸿胪”,接待外国人的导游翻译叫“译官”。唐朝时期,中国人对他们也极为有礼。外国人云集的地方,人们称之为“鸿胪寺”,接待外国人的地方叫“礼宾院”,对外国人也是以“宾客”相待的。明清时期称日本为“倭寇”,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受日本侵略,称日本人为“小日本”,“东洋鬼子”。称西方人为“洋夷”、“洋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称西方人为“洋鬼子”、“外国佬”。就是大清皇帝致英王的“上谕”中,也称外国人为“外夷”。清朝的老百姓还管洋人叫“红毛”。材料二

历史上,各国对中国有过各式各样的称谓。如:1.Seres(丝国):也称塞里斯,古希腊和罗马对中国西北地区及其居民的称呼,意思是“丝的”或者“丝来的地方”。2.China:中国的英文名是China,陶瓷在英文中也是china。3.Chink(清国人):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但带有贬义的味道。4.Chinees(西内逊):“西内逊”是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也含着对中国的贬义,这是由于那时中国的老弱、保守、落后。近代的西方人还有把中国人称为“中国佬”、“中国猪”、“黄祸”、“支那”,等等。(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国人态度的变化。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参考答案:(1)变化:由平等、热情相待转变为鄙视和厌恶。原因:汉唐时期,我国先进、强大、自信、开放;明清以来我国日益落后、保守、封闭、自大,加之不断遭到外国的侵略,引起了中国人对日本和西方侵略者怨恨和厌恶。(2)变化:由平等、羡慕的称谓转变为鄙视、歧视的称谓。说明:中国不仅经济上由比西方先进变为日益落后于西方,而且科技、文化和政治上日益落后于西方;近代西方人对中国的了解是非常片面的;西方中心论、种族主义思想在西方日益流行。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汉朝时期,对外国人以‘宾客’相待”“唐朝时期,中国人对他们也极为有礼”“明清时期称日本为‘倭寇’……抗日战争时期,……称日本人为‘小日本’,‘东洋鬼子’。称西方人为‘洋夷’、‘洋人’。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称西方人为‘洋鬼子’、‘外国佬’。就是大清皇帝致英王的‘上谕’中,也称外国人为‘外夷’。清朝的老百姓还管洋人叫‘红毛’”可以总结中国古代到近代中国对外国人态度的变化。第二小问具体原因可以结合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实力的变化、外交政策和西方列强的入侵等来总结。第(2)问,根据材料“Seres(丝国)”“China”“Chink(清国人):源于清朝的‘Ching’,在英文的俚语中也是中国人的意思,但带有贬义的味道”“Chinees(西内逊):‘西内逊’是荷兰语中专指华人的词,也含着对中国的贬义,这是由于那时中国的老弱、保守、落后”“把中国人称为‘中国佬’、‘中国猪’、‘黄祸‘、’支那‘,等等”可以总结出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称谓发生的变化为由平等、羡慕的称谓转变为鄙视、歧视的称谓。第二小问可以结合当时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对比、当时交通不便,缺乏了解和西方盛行种族主义等总结出答案。32.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上升到化学反应方面的科学认识。张衡的浑天仪没有把对日、月和行星运行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论阐释,而后来的托勒密地心说则包含了定量认识和用数学方法揭示天体运动规律的合理内核。中国古代的数学偏重“算”的实用技巧,而缺乏用以演绎、证明规律的理念。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于西方的大多在经验技能方面,其间缺少科学的概念、定律和逻辑推理,也未能提出较为系统的完整的学说。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3教材

材料二

16世纪至19世纪西方与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状况简表年代西方中国16世纪哥白尼日心说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李时珍《本草纲目》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17世纪

伽利略天文望远镜牛顿经典力学体系哈维血液循环系统笛卡尔解析几何资产阶级革命宋应星《天工开物》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西学东渐李自成起义清兵入关

18-19世纪

发明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启蒙运动工业革命

八股取士文字狱闭关锁国(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传统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9世纪中期西方近代科技迅速发展和中国科技走向停滞的原因。(12分)参考答案:(1)(4分)中国传统科技主要是经验性和描述性,而西方近代科学注重理论性、规律性的探究。(2分)中国主要采取传统的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西方采用实验和归纳推理的研究方法。(2分)Ks5u(2)(12分)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和新的社会需要又推动了科技的创新,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2分);各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为科技发展的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2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的兴起解放了人民的思想,为近代科技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2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中国: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统治者固守农耕经济的藩篱(自然经济仍占主要地位),对近代科技发展需求较小,使近代科技缺乏发展的动力(2分);君主专制统治的空前加强,极力推行文化专制政策,直接阻碍了近代科技的发展(2分);闭关锁国政策又人为地阻断了中外科技的交流。(2分)(如答出其他原因,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问总分。)33.【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43年7月25日,意大利发生政变,墨索里尼下台。丘吉尔认为这是大好时机,应当在意大利扩大战果,继而向巴尔干进军,以实现其巴尔干方案,但遭到罗斯福和美国政府的反对。为解决分歧,英美两国首脑于1943年8月14~24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举行会议。会议上,两国代表进行了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