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_第1页
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_第2页
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_第3页
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_第4页
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为多。人群分布:男:女为2-3:1发病年龄3-86岁,儿童少见,40-60最多种族分布: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罕见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病因:尚未明确1,遗传因素:种族及家族聚集2,EB病毒感染:①检测到病人EB病毒抗体②PCR检测证实肿瘤组织中有EBV特异性病毒mRNA或基因产物表达3,环境与饮食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鼻咽癌是我国1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2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3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4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5临床表现一、耳鼻喉症状:与癌肿发生部位有关肿瘤位于鼻咽侧壁或咽鼓管周围可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肿瘤位于鼻咽顶,可导致进行性鼻阻。回缩性血涕或血痰临床表现一、耳鼻喉症状:与癌肿发生部位有关6临床表现二、眼部症状:约30%病人有眼部症状,包括有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征(Ⅲ、Ⅴ、Ⅵ颅神经受累)鼻咽癌病人的特有症状突眼临床表现二、眼部症状:约30%病人有眼部症状,包括有7临床表现三、头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见症状,约占60~70%,其中早期即占60%。四、颅神经受累:(Ⅴ、Ⅵ、Ⅸ、Ⅹ颅神经居多)常为肿瘤进入破裂孔后压迫颅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三、头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见症状,约占60~70%,8临床表现五、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很高(60~90%),约36%的病人初始症状即为淋巴结转移。单侧居多,亦可为双侧。转移灶与原发灶多在同侧,偶有不在一侧者。转移灶最初出现于颈深上淋巴结。临床表现五、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很高(69临床表现六、远处转移:晚期→肺,肝,骨转移;

七、恶病质八、与皮肌炎相关:皮肌炎患者需查鼻咽部

临床表现六、远处转移:晚期→肺,肝,骨转移;

10检查:一、常规耳鼻喉检查凡有耳鼻喉症状及单侧头痛等症状者均需做耳镜、鼻镜和间接鼻咽镜检查。二、内窥镜检查常规检查不满意的可疑病人需行此检查,最直观。检查:一、常规耳鼻喉检查11检查:三、影像学检查1、鼻咽侧位相-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变形提示诊断2、颅底相-了解颅底骨质破坏情况3、CT:为目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4、MRI:不能显示骨质,但较CT能更明显地显示肿瘤及其周围软组织检查:三、影像学检查12检查:四、EB病毒血清学检查:VCA-IgA有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病人,高滴度的VCA-IgA具有需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意义检查:四、EB病毒血清学检查:13检查:五、组织活检:1、鼻咽部组织活检2、颈淋巴结活检-适于颈淋巴结肿大而鼻咽部检查阴性的病人检查:五、组织活检:14诊断:提高警惕,重视早期表现病理活检证实鉴别诊断:与颈淋巴结结核、何杰金氏病、三叉神经痛、中耳炎等相鉴别诊断:提高警惕,重视早期表现15临床分期:国际抗癌协会1987年制定(UICC,1987)解剖部位及亚部位鼻咽:1,后上壁:从硬、软腭交界水平至颅底2,侧壁:包括咽隐窝3,下壁:有软腭的上面组成(鼻后孔后缘、中隔后缘属于鼻腔范围)T-原发肿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T1-4,N1,N2(N2aN2b,N2c)N3,M0,M1

临床分期:国际抗癌协会1987年制定(UICC,1987)解16

T1:肿瘤局限于鼻咽部一个亚部位T2:肿瘤侵犯一个以上鼻咽部亚部位T3:肿瘤侵犯鼻腔或口腔T4:肿瘤侵犯颅底和/或颅神经N1:同侧单个≤3cmN2:同侧单个>3cm,≤6cm;或双侧,对侧≤6cmN3:>6cm

T1:肿瘤局限于鼻咽部一个亚部位17分期:I期:T1N0M0II期:T2N0M0III期:T3N0M0;T1N1M0;T2N1M0;T3N0M0IV期:T4N0M0或T4N1M0;T1-4N2M0或T1-4N3M0;T1-4N1-4M1

分期:I期:T1N0M018鼻咽癌首选治疗

放射治疗诱导化疗+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鼻咽癌首选治疗放射治疗19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20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21首程放疗后

20-40%鼻咽部未控或复发

首程放疗后20-40%鼻咽部未控或复发22放疗失败的原因

病变太晚设野不当某些部位剂量不足某些肿瘤细胞放射抗拒放疗失败的原因病变太晚23首程放疗局部复发的再治疗选择

外照射外照射+近距离放射1.再放疗外照射+X刀或γ刀放射三维适形放射适形调强放射2.手术救治

首程放疗局部复发的再治疗选择

24二程放疗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颞叶脑病3.1-20.4%脑干损伤0.2%颅神经损伤5.4-9.7%内分泌功能障碍0.97-3.4%听力损害11.5-56.5%骨坏死1.9-2.7%眼球损伤0.3-5.8%开口困难Lee.AWM.和Teo.P.资料16.9-69%二程放疗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颞叶脑病3.1-20.4%脑干损25二程放疗死亡率

Lee.等:1.8%(706例)Teo.等:2.9%(103例)

二程放疗死亡率Lee.等:1.8%(706例)26手术救治背景

为了避免二程放疗的并发症从而改善生存质量,试图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

.手术救治背景为了避免二程放疗的并发症27修复方法

带蒂胸大肌皮瓣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帽状腱膜瓣以面动静脉为蒂的颌下腺转移以面动静脉为蒂頦下岛状皮瓣以颌内动脉分支为蒂颞肌瓣植皮修复方法带蒂胸大肌皮瓣28结果

手术并发症上颚瘘伤口感染

颈内动脉出血

修复组织瓣坏死开口受限结果

手术并发症29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30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31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32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33复习题1、回缩涕带血2月,右颈上部肿块首先考虑______诊断。2、鼻咽癌好发于顶后壁及_______。3、鼻咽癌的首选治疗为________。4、鼻咽癌患者的耳鸣、听力下降是由于肿瘤侵犯______。复习题1、回缩涕带血2月,右颈上部肿块首先考虑______诊34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35定义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0s。

3: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血氧饱和度(Sa02)下降>3%或伴有觉醒。

定义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36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l)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5: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6:鼾症(snoreingdisease)若鼾声响度超过60分贝以上,妨碍上呼吸道呼吸气流通过,影响同室人休息或导致他人烦恼。鼾症较轻者(单纯型)不引起明显的缺氧症状;重者(憋气型)鼾声响度可达80分贝以上,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此种鼾症实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同义词,因为鼾声乃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症状。

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37分型1、中枢型(CSA)

亦称隔肌型,即呼吸气流与隔运动均出现暂停。测计时,口颊部纪录不到气流,亦记录不到隔肌腹壁肌运动,不伴有明显鼾声。中枢型的见于呼吸中枢受损及某些颅脑疾病.

2、阻塞型(OSA)

亦称周围型,由于上呼吸道阻塞,腹壁肌和膈肌虽出现持续性运动,但鼻腔、口腔却无有无有效的气流通过。即呼吸暂停时,胸腹部记录到持续的奋力呼吸动作,但没有气流通过。上呼吸道任何解剖任何部位的狭窄或堵塞,都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的具体病因.1、鼻腔病变2、口腔病变3、咽喉病变4、全身性疾病。

3、混合型(MSA)

在开始时为一短暂的中枢神经呼吸暂停,紧接着膈肌运动恢复之后延续为阻塞性呼吸暂停。

。分型1、中枢型(CSA)

亦称隔肌型,即呼吸气流与隔运动38发病率

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估计,4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1.24%,Fairbanks称,30~35岁的人群中,有20%男性和5%女性打鼾;60岁左右者,则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鼾;肥胖者打鼾的要比瘦者多3倍;严重的打鼾者与相同年龄和体重的不打鼾者比较,前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之,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婴儿和儿童,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则多见于绝经后,其病情多较男性为轻。少数病时可有家族史。发病率

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估计,4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39病因上呼吸道狭窄或堵塞: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舌根部肥胖内分泌紊乱老年期组织松弛病因40症状:

SAHS的初期症状大而不规则的鼾声夜间短时(10秒以内)不规则呼吸停止仰躺时打鼾,侧卧时缓解晨起无力,白天易疲劳

症状:41进一步表现睡不解乏每次憋气时间超过10秒仰躺、侧卧时均有鼾声晨起头痛、口干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情绪急躁易怒非正常大量出汗夜间憋醒性功能低下慢性咽炎夜间尿频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继发红细胞增生导致血粘度增加高血脂进一步表现42长期并发症睡眠高血压-睡后血压增高,睡前血压正常,且服药疗效不佳睡眠时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II型糖尿病中风抑郁症肥胖并且减肥无效

长期并发症43症状

1:晨起头痛等2:夜间症状为重,不能安静入睡,多梦、躁动、张口呼吸3:白昼睡眠均有高调鼾声4:并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 44检查1:多导睡眠描记仪:对OSAS病人进行整夜连续的睡眠观察和检测。2:常规耳鼻咽喉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检查45诊断依据

(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2)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3)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每夜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

(4)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

诊断依据

(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46鉴别诊断

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发作性睡病、喉痉挛、声带麻痹、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鉴别诊断

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470SAHS分度

分度AHl

轻度5-20

中度21~40

重度>40

附:低氧血症分度

分度最低SaO2

轻度>85

中度65~84

重度<65

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症情况。例如:AHI=25,最低Sa02(%)=88,则报告为"中度OSAH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

0SAHS分度

分度AHl

轻度5-20

中度21~448我国按阻塞部位分为四型:Ⅰ型:狭窄部位在鼻咽以上(鼻咽部、鼻腔)。Ⅱ型:狭窄部位在口咽部(腭和扁桃体水平)。Ⅲ型:狭窄部位在下咽部(舌根、会厌水平)。Ⅳ型:以上部位均有狭窄或有两个以上部位狭窄。国外有三型分型:软腭后区、舌后区和会厌区我国按阻塞部位分为四型:49治疗1、手术(原则上应予以手术除去病因):悬雍垂腭咽成形术或腭咽成形术2、重症OSAS病人,尤其是某些心肺功能差,血氧饱和度低的病人,行气管切开术。治疗50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1、对OSAHS强调综合治疗

2、解除上气道存在的结构性狭窄因素:

3、根据阻塞部位制订手术方案,对多平面狭窄的患者可行分期手术;

4、建议对重度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

5、手术中应保留基本结构、维持和重建功能:

6、无手术禁忌证。

手术治疗基本原则

1、对OSAHS强调综合治疗

2、解除上气51疗效评定依据

1、随访时间:近期:6个月

远期:一年以上

2、疗效评定依据

AHISaO症状

治愈<5>90基本消失

显效<20和降低≥50%-明显减轻

有效降低≥25%减轻

无效降低<25%无明显变化

疗效评定依据

1、随访时间:近期:6个月

远期:一年以上

52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UPPP)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53适应证

1、OSAHS:阻塞平面在口咽部,黏膜组织肥厚致咽腔狭小、悬雍垂肥大或过长、软腭过低过长,扁桃体肥大或Ⅳ型中以口咽部狭窄为主者;

2、重度OSAHS患者术前行正压通气治疗1-2周或气管切开术,病情改善后可手术;

3、原发性打鼾、上气道阻力综合征患者存在口咽部阻塞。适应证

1、OSAHS:阻塞平面在口咽部,黏膜组织肥厚致咽腔54禁忌证

1、气道阻塞不在口咽下面:

2、急性扁桃体炎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作后不满2周:。

3、合并常规手术禁忌证:

4、瘢痕体质;

5、严重心、脑血管疾病:

禁忌证

1、气道阻塞不在口咽下面:

2、急性扁桃体炎或急性上55相对禁忌证

1、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OSAHS患者:

2、对发音有特殊要求:

3、过度肥胖者:

4、年龄>65岁或<18岁。相对禁忌证

1、伴有严重低氧血症的OSAHS患者:

2、对发56并发症

1、出血

2、上气道梗阻

3、心脑血管意外

4、腭咽关闭不全

5、发音异常

6、咽腔狭窄

并发症

1、出血

2、上气道梗阻

3、心脑血管意外

457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

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19、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

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END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58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鼻咽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广东、广西、湖南、福建为多。人群分布:男:女为2-3:1发病年龄3-86岁,儿童少见,40-60最多种族分布:好发于黄种人,白种人罕见中国南方及东南亚病因:尚未明确1,遗传因素:种族及家族聚集2,EB病毒感染:①检测到病人EB病毒抗体②PCR检测证实肿瘤组织中有EBV特异性病毒mRNA或基因产物表达3,环境与饮食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泰医鼻咽癌与鼾症鼻咽癌是我国59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60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61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62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63临床表现一、耳鼻喉症状:与癌肿发生部位有关肿瘤位于鼻咽侧壁或咽鼓管周围可导致耳鸣和听力下降。肿瘤位于鼻咽顶,可导致进行性鼻阻。回缩性血涕或血痰临床表现一、耳鼻喉症状:与癌肿发生部位有关64临床表现二、眼部症状:约30%病人有眼部症状,包括有视力下降海绵窦综合征(Ⅲ、Ⅴ、Ⅵ颅神经受累)鼻咽癌病人的特有症状突眼临床表现二、眼部症状:约30%病人有眼部症状,包括有65临床表现三、头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见症状,约占60~70%,其中早期即占60%。四、颅神经受累:(Ⅴ、Ⅵ、Ⅸ、Ⅹ颅神经居多)常为肿瘤进入破裂孔后压迫颅神经所致。临床表现三、头痛:是鼻咽癌病人的常见症状,约占60~70%,66临床表现五、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很高(60~90%),约36%的病人初始症状即为淋巴结转移。单侧居多,亦可为双侧。转移灶与原发灶多在同侧,偶有不在一侧者。转移灶最初出现于颈深上淋巴结。临床表现五、淋巴结转移:鼻咽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很高(667临床表现六、远处转移:晚期→肺,肝,骨转移;

七、恶病质八、与皮肌炎相关:皮肌炎患者需查鼻咽部

临床表现六、远处转移:晚期→肺,肝,骨转移;

68检查:一、常规耳鼻喉检查凡有耳鼻喉症状及单侧头痛等症状者均需做耳镜、鼻镜和间接鼻咽镜检查。二、内窥镜检查常规检查不满意的可疑病人需行此检查,最直观。检查:一、常规耳鼻喉检查69检查:三、影像学检查1、鼻咽侧位相-鼻咽顶后壁软组织增厚、变形提示诊断2、颅底相-了解颅底骨质破坏情况3、CT:为目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4、MRI:不能显示骨质,但较CT能更明显地显示肿瘤及其周围软组织检查:三、影像学检查70检查:四、EB病毒血清学检查:VCA-IgA有助于早期发现鼻咽癌病人,高滴度的VCA-IgA具有需进一步检查、确诊的意义检查:四、EB病毒血清学检查:71检查:五、组织活检:1、鼻咽部组织活检2、颈淋巴结活检-适于颈淋巴结肿大而鼻咽部检查阴性的病人检查:五、组织活检:72诊断:提高警惕,重视早期表现病理活检证实鉴别诊断:与颈淋巴结结核、何杰金氏病、三叉神经痛、中耳炎等相鉴别诊断:提高警惕,重视早期表现73临床分期:国际抗癌协会1987年制定(UICC,1987)解剖部位及亚部位鼻咽:1,后上壁:从硬、软腭交界水平至颅底2,侧壁:包括咽隐窝3,下壁:有软腭的上面组成(鼻后孔后缘、中隔后缘属于鼻腔范围)T-原发肿瘤,N-区域淋巴结,M-远处转移T1-4,N1,N2(N2aN2b,N2c)N3,M0,M1

临床分期:国际抗癌协会1987年制定(UICC,1987)解74

T1:肿瘤局限于鼻咽部一个亚部位T2:肿瘤侵犯一个以上鼻咽部亚部位T3:肿瘤侵犯鼻腔或口腔T4:肿瘤侵犯颅底和/或颅神经N1:同侧单个≤3cmN2:同侧单个>3cm,≤6cm;或双侧,对侧≤6cmN3:>6cm

T1:肿瘤局限于鼻咽部一个亚部位75分期:I期:T1N0M0II期:T2N0M0III期:T3N0M0;T1N1M0;T2N1M0;T3N0M0IV期:T4N0M0或T4N1M0;T1-4N2M0或T1-4N3M0;T1-4N1-4M1

分期:I期:T1N0M076鼻咽癌首选治疗

放射治疗诱导化疗+放射治疗同步放化疗鼻咽癌首选治疗放射治疗77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78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79首程放疗后

20-40%鼻咽部未控或复发

首程放疗后20-40%鼻咽部未控或复发80放疗失败的原因

病变太晚设野不当某些部位剂量不足某些肿瘤细胞放射抗拒放疗失败的原因病变太晚81首程放疗局部复发的再治疗选择

外照射外照射+近距离放射1.再放疗外照射+X刀或γ刀放射三维适形放射适形调强放射2.手术救治

首程放疗局部复发的再治疗选择

82二程放疗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颞叶脑病3.1-20.4%脑干损伤0.2%颅神经损伤5.4-9.7%内分泌功能障碍0.97-3.4%听力损害11.5-56.5%骨坏死1.9-2.7%眼球损伤0.3-5.8%开口困难Lee.AWM.和Teo.P.资料16.9-69%二程放疗并发症

并发症发生率颞叶脑病3.1-20.4%脑干损83二程放疗死亡率

Lee.等:1.8%(706例)Teo.等:2.9%(103例)

二程放疗死亡率Lee.等:1.8%(706例)84手术救治背景

为了避免二程放疗的并发症从而改善生存质量,试图提高部分病人的生存率

.手术救治背景为了避免二程放疗的并发症85修复方法

带蒂胸大肌皮瓣以颞浅动静脉为蒂的帽状腱膜瓣以面动静脉为蒂的颌下腺转移以面动静脉为蒂頦下岛状皮瓣以颌内动脉分支为蒂颞肌瓣植皮修复方法带蒂胸大肌皮瓣86结果

手术并发症上颚瘘伤口感染

颈内动脉出血

修复组织瓣坏死开口受限结果

手术并发症87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88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89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90泰医鼻咽癌与鼾症课件91复习题1、回缩涕带血2月,右颈上部肿块首先考虑______诊断。2、鼻咽癌好发于顶后壁及_______。3、鼻咽癌的首选治疗为________。4、鼻咽癌患者的耳鸣、听力下降是由于肿瘤侵犯______。复习题1、回缩涕带血2月,右颈上部肿块首先考虑______诊9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93定义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病征。

2:呼吸暂停是指睡眠过程中口鼻气流停止≥]0s。

3:低通气(通气不足)是指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并伴血氧饱和度(Sa02)下降>3%或伴有觉醒。

定义

1: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94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hypopneaindex,AHl)是指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气不足)的次数。

5:阻塞性呼吸暂停是指呼吸暂停时口鼻无气流通过,而胸腹呼吸运动存在。

6:鼾症(snoreingdisease)若鼾声响度超过60分贝以上,妨碍上呼吸道呼吸气流通过,影响同室人休息或导致他人烦恼。鼾症较轻者(单纯型)不引起明显的缺氧症状;重者(憋气型)鼾声响度可达80分贝以上,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症状、此种鼾症实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同义词,因为鼾声乃系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的一个十分突出的症状。

4: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通气不足)指数(apnea-95分型1、中枢型(CSA)

亦称隔肌型,即呼吸气流与隔运动均出现暂停。测计时,口颊部纪录不到气流,亦记录不到隔肌腹壁肌运动,不伴有明显鼾声。中枢型的见于呼吸中枢受损及某些颅脑疾病.

2、阻塞型(OSA)

亦称周围型,由于上呼吸道阻塞,腹壁肌和膈肌虽出现持续性运动,但鼻腔、口腔却无有无有效的气流通过。即呼吸暂停时,胸腹部记录到持续的奋力呼吸动作,但没有气流通过。上呼吸道任何解剖任何部位的狭窄或堵塞,都可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的具体病因.1、鼻腔病变2、口腔病变3、咽喉病变4、全身性疾病。

3、混合型(MSA)

在开始时为一短暂的中枢神经呼吸暂停,紧接着膈肌运动恢复之后延续为阻塞性呼吸暂停。

。分型1、中枢型(CSA)

亦称隔肌型,即呼吸气流与隔运动96发病率

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估计,4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1.24%,Fairbanks称,30~35岁的人群中,有20%男性和5%女性打鼾;60岁左右者,则有60%男性和40%女性打鼾;肥胖者打鼾的要比瘦者多3倍;严重的打鼾者与相同年龄和体重的不打鼾者比较,前者患高血压的可能性更大,且往往发展成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总之,鼾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甚至婴儿和儿童,男女均可发病,但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则多见于绝经后,其病情多较男性为轻。少数病时可有家族史。发病率

据美国流行病学调查初步估计,40岁以上男性的患病率为97病因上呼吸道狭窄或堵塞:鼻和鼻咽、口咽和软腭、舌根部肥胖内分泌紊乱老年期组织松弛病因98症状:

SAHS的初期症状大而不规则的鼾声夜间短时(10秒以内)不规则呼吸停止仰躺时打鼾,侧卧时缓解晨起无力,白天易疲劳

症状:99进一步表现睡不解乏每次憋气时间超过10秒仰躺、侧卧时均有鼾声晨起头痛、口干记忆力和注意力下降情绪急躁易怒非正常大量出汗夜间憋醒性功能低下慢性咽炎夜间尿频长期服用降压药物,继发红细胞增生导致血粘度增加高血脂进一步表现100长期并发症睡眠高血压-睡后血压增高,睡前血压正常,且服药疗效不佳睡眠时心率失常心力衰竭扩张性心肌病II型糖尿病中风抑郁症肥胖并且减肥无效

长期并发症101症状

1:晨起头痛等2:夜间症状为重,不能安静入睡,多梦、躁动、张口呼吸3:白昼睡眠均有高调鼾声4:并发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 102检查1:多导睡眠描记仪:对OSAS病人进行整夜连续的睡眠观察和检测。2:常规耳鼻咽喉检查、纤维鼻咽镜检查、影像学检查。检查103诊断依据

(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反复的呼吸暂停现象。

(2)体征:检查有上气道狭窄因素。

(3)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检查每夜7h睡眠过程中呼吸暂停及低通气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指数≥5。呼吸暂停以阻塞性为主。

(4)影像学检查:显示上气道结构异常。

(

诊断依据

(1)症状:患者通常有白天嗜睡、睡眠时严重打鼾和104鉴别诊断

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肢端肥大症、发作性睡病、喉痉挛、声带麻痹、癫痫、神经肌肉疾病等。鉴别诊断

OSAHS需与下列疾病鉴别:

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综1050SAHS分度

分度AHl

轻度5-20

中度21~40

重度>40

附:低氧血症分度

分度最低SaO2

轻度>85

中度65~84

重度<65

注:以AHI为标准对OSAHS分度,注明低氧血症情况。例如:AHI=25,最低Sa02(%)=88,则报告为"中度OSAHS合并轻度低氧血症"

0SAHS分度

分度AH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