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汤-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1页
生地黄汤-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2页
生地黄汤-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3页
生地黄汤-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4页
生地黄汤-治痘全书卷十四-方剂加减变化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9生地黄汤_治痘全书卷十四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生地黄汤_治痘全书卷十四_方剂加减变化汇总 11. 原方 171.1. 组成: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71.2. 功效:肺经热,痘疹,小便不利。 171.3. 来源:《治痘全书》卷十四。 171.4. 以下方剂相似度只按组成计算,不计剂量。 172. 相似度67%:生地黄散 172.1. 组成:生地黄半两,麦门冬(去心)3钱,杏仁2钱,款冬花2钱,陈皮2钱,甘草2钱半(炙)。 172.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72.3. 加:生地黄、麦门冬 172.4. 减:生地、麦冬 172.5. 功效:小儿斑疹,麻疹,身热口干,肺热咳嗽,心烦者。 172.6. 来源:《小儿痘疹方论》。 173. 相似度67%:救阴煎 173.1. 组成:生地、丹皮、麦冬、陈皮、茯苓、甘草。 173.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73.3. 加:丹皮、茯苓 173.4. 减:杏仁、款冬花 173.5. 功效:小儿时感,发热不退。 173.6. 来源:《怡堂散记》卷上。 184. 相似度57%:加减小柴胡汤 184.1. 组成:人参、柴胡、甘草、麦冬、生地、木通、陈皮各等分。 184.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84.3. 加:人参、柴胡、木通 184.4. 减:杏仁、款冬花 184.5. 功效:小儿变蒸过,如蒸不除者,调其乳母。 184.6. 来源:《育婴秘诀》卷二。 185. 相似度50%:加味小柴胡汤 185.1. 组成:柴胡1钱,白芍1两,茯神5钱,麦冬3钱,甘草1钱,陈皮5分。 185.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85.3. 加:柴胡、白芍、茯神 185.4. 减:生地、杏仁、款冬花 185.5. 功效:恐惧内伤,心胆虚弱,感冒风邪,畏寒作颤。 185.6. 来源:《辨证录》卷九。 186. 相似度50%:麻黄散 186.1. 组成:麻黄10两(去根节),款冬花(去芦枝梗)5两,诃子皮(去核)5两,甘草(爁)5两,桂6两(去皮,不见火),杏仁3两(去皮尖,麸炒)。 186.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86.3. 加:麻黄、诃子皮、桂 196.4. 减:生地、麦冬、陈皮 196.5. 功效:久近肺气咳嗽,喘急上冲,坐卧不安,痰涎壅塞,咳唾稠粘,脚手冷痹,心胁疼胀。兼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196.6. 来源:《局方》卷四(宝庆新增方)。 197. 相似度50%:六合汤 197.1. 组成:紫菀(洗去土,锉,炒)、杏仁(去皮尖)、款冬花(去枝梗子)、人参(去芦)、甘草(炙)、紫苏叶各等分。 197.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97.3. 加:紫菀、人参、紫苏叶 197.4. 减:生地、麦冬、陈皮 197.5. 功效:肺虚作嗽喘急。 197.6. 来源:《普济方》卷三二○。 198. 相似度50%:六安煎 198.1. 组成:陈皮1钱半,半夏2-3钱,茯苓2钱,甘草1钱,杏仁1钱(去皮尖,切),白芥子5-7分。 198.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198.3. 加:半夏、茯苓、白芥子 198.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198.5. 功效:风寒咳嗽,及非风初感,痰滞气逆者。 208.6.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209. 相似度50%:款花五味子汤 209.1. 组成:款冬花2钱,五味子2钱,麻黄2钱,马兜铃2钱,杏仁(去皮尖)2钱,甘草(炙)1钱。 209.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09.3. 加:五味子、麻黄、马兜铃 209.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09.5. 功效:小儿久嗽。 209.6. 来源:《冯氏锦囊_杂症》卷十二。 2010. 相似度50%:款冬丸 2010.1. 组成:款冬花1两,麻黄(不去根节)1两,甘草(生)1两,杏仁(不去皮尖)1两。 2010.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010.3. 加:麻黄 2010.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010.5. 功效:寒壅咳嗽,语声不出。 2010.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2011. 相似度50%:款冬花丸 2111.1. 组成:杏仁3分(熬),干姜3两,甘皮1两,麻黄3两,甘草2两,款冬花2两。 2111.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111.3. 加:干姜、甘皮、麻黄 2111.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111.5. 功效:三十年咳逆上气,面肿。 2111.6. 来源:《医心方》卷九引《效验方》。 2112. 相似度50%:款冬花散 2112.1. 组成:苦葶苈1钱,杏仁1钱,甘草1钱,款冬花(蜜炒)1钱。 2112.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112.3. 加:苦葶苈 2112.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112.5. 功效:小儿咳嗽。 2112.6. 来源:《普济方》卷三八七引《傅氏活婴方》。 2113. 相似度50%:解邪汤 2113.1. 组成:桂枝3分,茯苓5钱,当归3钱,生地5钱,白术3钱,陈皮3分,甘草1钱,麦冬5钱。 2113.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213.3. 加:桂枝、茯苓、当归、白术 2213.4. 减:杏仁、款冬花 2213.5. 功效:冬月伤寒,邪欲返于太阳而不能返,身热6日,而汗不解,仍有太阳之症。 2213.6. 来源:《辨证录》卷一。 2214. 相似度50%:阿胶散 2214.1. 组成:阿胶2两(炒过,如无,以黄明胶4两代亦可,炒过用),人参半两,杏仁20个(去皮尖),黄蜀葵花1分,甘草半分,款冬花1分。 2214.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214.3. 加:阿胶、人参、黄蜀葵花 2214.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214.5. 功效:久患咳嗽及劳嗽。 2214.6. 来源:《博济》卷三。 2215. 相似度50%:降火安金汤 2215.1. 组成:知母2钱,麦冬1钱半,生地1钱半,桔梗1钱,牛膝1钱,甘草1钱,桑皮1钱,陈皮1钱。 2215.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315.3. 加:知母、桔梗、牛膝、桑皮 2315.4. 减:杏仁、款冬花 2315.5. 功效:实火上炎,肺受火烁,咳嗽烦甚,脉洪大者。 2315.6. 来源:《会约》卷四。 2316. 相似度50%:芩麻地冬汤 2316.1. 组成:麦冬2两,黄芩3钱,天门冬3钱,升麻1钱,甘草1钱,生地5钱。 2316.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316.3. 加:黄芩、天门冬、升麻 2316.4. 减:杏仁、款冬花、陈皮 2316.5. 功效:肺经火旺,移热大肠,大便闭塞不通,咳嗽不宁,口吐白沫,咽喉干燥,两脚冰冷。 2316.6. 来源:《辨证录》卷九。 2317. 相似度50%:加味三拗汤 2317.1. 组成:杏仁(去皮尖)7钱半,陈皮1两,甘草3钱半,麻黄1两2钱,北五味子7钱半,辣桂5钱。 2317.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317.3. 加:麻黄、北五味子、辣桂 2417.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2417.5. 功效:肺感寒邪发喘。 2417.6. 来源:《得效》卷五。 2418. 相似度50%:加减麻黄汤 2418.1. 组成:麻黄(去节)1两,辣桂半两,甘草(炙)半两,杏仁50枚(去皮尖,微炒,别研),陈皮半两,半夏(制)半两。 2418.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418.3. 加:麻黄、辣桂、半夏 2418.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2418.5. 功效:肺感寒邪咳嗽。 2418.6. 来源:《直指》卷八。 2419. 相似度50%:华盖散 2419.1. 组成:麻黄4两(浸,去沫),苍术8两(米泔浸),陈皮2两,官桂2两,杏仁2两(去皮尖),甘草2两。 2419.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419.3. 加:麻黄、苍术、官桂 2419.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2419.5. 功效:伤寒,头痛发热,拘急;感冒,鼻多清涕,声音不清;四时伤寒,瘟疫瘴气。 2519.6. 来源:《扁鹊心书》 2520. 相似度50%:含化止嗽丸 2520.1. 组成:款冬花(炒)1两,杏仁(去皮尖,麸炒)1两,贝母(去心泡)1两,吴白芷1两半,甘草(炙)1两半。 2520.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520.3. 加:贝母、吴白芷 2520.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520.5. 功效:肺气不和,咳嗽。 2520.6. 来源:《普济方》卷一五七。 2521. 相似度50%:桂心汤 2521.1. 组成:桂(去粗皮)2两半,麻黄(去节,煮,掠去沫,焙)半两,甘草(炙)1两,款冬花(焙)1两,杏仁(汤退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 2521.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521.3. 加:桂、麻黄 2521.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521.5. 功效:肺中寒,咳唾喘息。 2521.6. 来源:《圣济总录》卷四十八。 2622. 相似度50%:定喘化痰汤 2622.1. 组成:南星(炮)1两,半夏(汤泡)1两,甘草3钱(炙),陈皮(去白)1两半,杏仁5钱(去皮尖),款冬花2钱,五味子3钱,人参2钱。 2622.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622.3. 加:南星、半夏、五味子、人参 2622.4. 减:生地、麦冬 2622.5. 功效:咳嗽痰喘。 2622.6. 来源:方出《丹溪心法附余》卷五,名见《东医宝鉴_杂病篇》卷五。 2623. 相似度50%:贝母汤 2623.1. 组成:贝母(去心)3分,款冬花1两,麻黄(去根节)1两,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1两,甘草(炙,锉)3分。 2623.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623.3. 加:贝母、麻黄 2623.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623.5. 功效:伤风,暴得咳嗽。 2623.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2624. 相似度50%:百部散 2624.1. 组成:百部1两(炮干),款冬花1两,杏仁1两(去皮尖,麸炒黄,另研入),甘草1两(涂酥,炙黄)。 2724.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724.3. 加:百部 2724.4. 减:生地、麦冬、陈皮 2724.5. 功效:肺脏风热,上喘咳嗽,鼻塞生疮,口干咽痛。 2724.6. 来源:《医方类聚》卷十引《简要济众方》。 2725. 相似度50%:白薇汤 2725.1. 组成:白薇2钱,麦冬3钱,款冬花3分,桔梗3分,百部2分,贝母5分,生地3钱,甘草3分。 2725.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725.3. 加:白薇、桔梗、百部、贝母 2725.4. 减:杏仁、陈皮 2725.5. 功效:喉癣。喉咙必先作痒,面红耳热不可忍,其后咽唾之时,时觉干燥,必再加咽唾而后快,久而作痛,变为杨梅红瘰,或痛或痒。 2725.6. 来源:《辨证录》卷三。 2726. 相似度50%:解热至圣丹 2726.1. 组成:白芍7钱,炒栀子3钱,甘草1钱,当归3钱,生地5钱,陈皮8分。 2726.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826.3. 加:白芍、炒栀子、当归 2826.4. 减:麦冬、杏仁、款冬花 2826.5. 功效:肝经热邪来犯包络,致心痛呼号,不能安于床席。 2826.6. 来源:《石室秘录》卷一。 2827. 相似度50%:五圣丹 2827.1. 组成:天南星(煨)1两,半夏(泡7次)2两,陈皮(去白,盐水拌)1两,甘草4钱,杏仁49粒(另研)。 2827.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827.3. 加:天南星、半夏 2827.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2827.5. 功效:哮喘。 2827.6. 来源:《片玉心书》卷五。 2828. 相似度50%:滋阴益神汤 2828.1. 组成:生地3钱,熟地3钱,杏仁3钱,归身3钱,甘草1钱。 2828.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828.3. 加:熟地、归身 2828.4. 减:麦冬、款冬花、陈皮 2928.5. 功效:素患血少,阴血不足,不能生化。 2928.6.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2929. 相似度50%:滋阴生脉散 2929.1. 组成:麦冬5钱,生地3钱,当归身3钱,甘草1钱,白芍1钱,五味子20粒。 2929.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929.3. 加:当归身、白芍、五味子 2929.4. 减:杏仁、款冬花、陈皮 2929.5. 功效:一切阴虚之症。 2929.6.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2930. 相似度50%:滋胎饮 2930.1. 组成:麦冬2两,黄芩3钱,生地1两,归身1两,天花粉2钱,甘草1钱。 2930.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2930.3. 加:黄芩、归身、天花粉 2930.4. 减:杏仁、款冬花、陈皮 2930.5. 功效:妇人口渴出汗,大饮凉水,烦躁发狂,腹痛腰疼,以致胎动欲堕,此乃胃火炽炎,熬干胞胎之水故耳。 2930.6. 来源:《辨证录》卷十二。 3031. 相似度50%:滋肺汤 3031.1. 组成:石膏2钱,麦冬1两,生地3钱,黄芩1钱,甘草1钱。 3031.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031.3. 加:石膏、黄芩 3031.4. 减:杏仁、款冬花、陈皮 3031.5. 功效:春月伤风脉浮,发热口渴,鼻燥能食,衄血。 3031.6. 来源:《辨证录》卷五。 3032. 相似度50%:益肺散 3032.1. 组成:麻黄(去节)1两,五味子半两,杏仁(去皮尖,炒)半两,甘草(炙)半两,陈皮半两。 3032.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032.3. 加:麻黄、五味子 3032.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3032.5. 功效:肺寒咳嗽,声重多涕,发喘。 3032.6. 来源:《普济方》卷一五九。 3033. 相似度50%:一柴胡饮 3033.1. 组成:柴胡2-3钱,黄芩1钱半,芍药2钱,生地1钱半,陈皮1钱半,甘草8分。 3133.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133.3. 加:柴胡、黄芩、芍药 3133.4. 减:麦冬、杏仁、款冬花 3133.5. 功效:阴虚外感,内兼火邪,寒热往来,口中燥渴,妇人热入血室,及时感后阴虚而有潮热者。凡感四时不正之气,或为发热,或为寒热,或因劳因怒,或妇人热入血室,或产后、经后因冒风寒,以致寒热如疟等证,但外有邪而内兼火者。时感后阴虚未复,余邪潮热。四时不正之气,内外俱有火证而疟邪不散。肝燥胃渴。 3133.6. 来源:《景岳全书》卷五十一。 3134. 相似度50%:玄参甘草汤 3134.1. 组成:生地1钱,归身1钱,玄参1钱,白芍1钱,甘草1钱,麦冬2钱。 3134.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134.3. 加:归身、玄参、白芍 3134.4. 减:杏仁、款冬花、陈皮 3134.5. 功效:神思火动,真水不足,病飞走狂越,用诸寒而火愈炽。 3134.6.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3135. 相似度50%:杏仁散 3135.1. 组成:杏仁2-7个,甘草2钱,款冬花2钱,麝香1钱,胡黄连1钱,半夏(汤洗7次)半两。 3235.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235.3. 加:麝香、胡黄连、半夏 3235.4. 减:生地、麦冬、陈皮 3235.5. 功效:肺疳。小儿多是吃着热味食及病奶,损伤心肺,便生喘嗽,愚医不辨冷热,以药攻之,变成黄肿,渐觉昏沉。 3235.6. 来源:《幼幼新书》卷二十四引洪州张道人方。 3236. 相似度50%:杏仁散 3236.1. 组成:杏仁1两(用桑根白皮2两细切,河水1碗,同煮1复时,只用杏仁),款冬花(去梗)1两,马兜铃1两,甘草(炙,锉)半两,阿胶(炙令燥)半两,防风(去叉)半两。 3236.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236.3. 加:马兜铃、阿胶、防风 3236.4. 减:生地、麦冬、陈皮 3236.5. 功效:热嗽。 3236.6.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五。 3237. 相似度50%:稀涎散 3237.1. 组成:款冬花5钱,杏仁5钱,瓜蒌5钱,麦冬5钱。 3337.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337.3. 加:瓜蒌 3337.4. 减:生地、陈皮、甘草 3337.5. 功效:痘至8-9日,毒存阳明,口内锁紧,疼痛难咽。 3337.6. 来源:《痘疹仁端录》卷九。 3338. 相似度50%:麦门冬散 3338.1. 组成:麦门冬(去心,焙)1分,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1分,甘草(炙微赤,锉)1分,贝母(煨微黄)1分,款冬花1分,紫菀半两(洗,去苗土)。 3338.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338.3. 加:麦门冬、贝母、紫菀 3338.4. 减:生地、麦冬、陈皮 3338.5. 功效:小儿咳嗽,声不出。 3338.6. 来源:方出《圣惠》卷八十三,名见《普济方》卷三八七。 3339. 相似度50%:五味汤 3339.1. 组成:五味9个,人参1钱,麦冬8分,杏仁8分,陈皮1钱,白术1钱。 3339.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439.3. 加:五味、人参、白术 3439.4. 减:生地、款冬花、甘草 3439.5. 功效:哮喘,胃虚抬肩撷肚,喘不休。 3439.6. 来源:《嵩崖尊生》卷七。 3440. 相似度50%:宁嗽丹 3440.1. 组成:苏叶1钱,甘草1钱,天花粉1钱,天冬1钱,款冬花1钱,桔梗3钱,生地3钱,麦冬5钱。 3440.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440.3. 加:苏叶、天花粉、天冬、桔梗 3440.4. 减:杏仁、陈皮 3440.5. 功效:骤感风寒,一时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后浊,畏风畏寒。 3440.6. 来源:《辨证录》卷四。 3441. 相似度50%:生津地黄汤 3441.1. 组成:天花粉、生地、知母、麦冬(去心)、甘草。 3441.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441.3. 加:天花粉、知母 3541.4. 减:杏仁、款冬花、陈皮 3541.5. 功效:痘疹,内实作热,大便坚实而渴者。 3541.6. 来源:《万氏家抄方》卷六。 3542. 相似度50%:生干地黄散 3542.1. 组成:生干地黄1两,杏仁3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麦门冬1两(去心焙),款冬花2分,陈橘皮3分(汤浸,去白瓤,焙),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3542.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542.3. 加:生干地黄、麦门冬、陈橘皮 3542.4. 减:生地、麦冬、陈皮 3542.5. 功效:小儿时气,壮热咳嗽,心胸胀闷,乳食不下;身热口干,咳嗽心烦。 3542.6.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3543. 相似度50%:生地清肺饮 3543.1. 组成:生地、麦冬、天冬、杏仁、川贝、米仁。 3543.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543.3. 加:天冬、川贝、米仁 3543.4. 减:款冬花、陈皮、甘草 3643.5. 功效:肺疳,鼻疮,口疮,咳血,音哑。 3643.6. 来源:《顾氏医径》卷五。 3644. 相似度50%:神御散 3644.1. 组成:御米壳(去顶蒂隔,蜜炙,细锉)4两,款冬花(去枝)1两,佛耳草1两,甘草(炙)1两,人参1两,陈皮(去白)1两,阿胶(蛤粉炒)1两,杏仁(去皮尖双仁,麸炒)1两。 3644.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644.3. 加:御米壳、佛耳草、人参、阿胶 3644.4. 减:生地、麦冬 3644.5. 功效:痰盛喘乏,咳嗽不已。 3644.6. 来源:《百一》卷五引华宫使方。 3645. 相似度50%:人参定喘汤 3645.1. 组成:人参1两,陈皮(去白)5钱,甘草5钱,杏仁(去皮尖,炒)1两(另研),木香3钱。 3645.2. 原方对照:生地1钱,麦冬5分,杏仁8分,款冬花8分,陈皮8分,甘草5分。 3645.3. 加:人参、木香 3645.4. 减:生地、麦冬、款冬花 3645.5. 功效:蛊胀有喘。 3745.6. 来源:《保命歌括》卷二十五。 3746. 相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