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资格证考试《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二)21[简答题](江南博哥)案例:下面是教师在“温度计”一课中,向学生讲解温度时的教学片段。师:谁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多少?生:5度。师:好。不同温度的时候,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生:温度不同时,冷热不同。师:对的,温度就是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大家要注意符号“℃”的正确写法跟读法。大家还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温度吗?生: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师:还有吗?水的凝固点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生:水的凝固点是0℃,表示水在温度为0℃时会凝固变成冰。问题:(1)对上述课堂实录进行评述。(2)针对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改进的教学方案(形式不限,可以是教学思路、教学片段等)。参考解析:(1)该教学片段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该片段中教师采用了灌输式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虽然能够让学生学会基本的知识,但是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应该摒弃。②在教学引入当中使用的方法过于单调,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深入了解。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且没有针对性,这不利于学生求知欲的养成,不利于学生养成热爱物理的习惯。(2)教学片段: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进行一个接力游戏,我说季节的名称,大家用最简短的文字来描述这个季节的特征。春季——春暖花开;夏季——火热;秋季——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师:在季节转换的过程中,同学们感受到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生:冷热、温度。师: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有谁知道今天的温度是多少吗?生:5度。师:很好,看来大家在生活中都是非常有心的,接下来我们看看今天的天气预报,哪位同学来体验一次气象发布员。(投影,生读)师:很好!大家说他读得是否规范呢?应该怎么读呢?(师纠正学生读法)师:摄氏度是温度的单位。大家要注意符号℃的正确写法跟读法。大家还能说出一些具体的温度吗?生: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水沸腾时的温度是100℃……师:还有吗?水的凝固点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生:水的凝固点是0℃,表示水在温度为0℃时会凝固变成冰。22[简答题]案例:下面是某教师讲完水沸腾后提出的问题和同学的对话。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烧过开水吗?生:烧过。师:那你们能描述一下烧开水过程中的现象吗?生:水在烧开之后会冒白雾,水会“沸腾”,有声音。师:对,这就是水烧开之后的现象,但是这不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我们这节课研究的是水沸腾时的条件。大家看课本,说一下什么是沸腾?生:液体内部和外部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的现象。师:大家明白了吗?生:明白了。师:那水沸腾的条件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下老师做的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用酒精灯烧水,将温度计垂直放入水中不接触烧杯壁)师:大家看水沸腾了,它的温度是多少?生:100℃!师:对,这就是水沸腾的条件之一。现在老师把酒精灯撤掉,大家发现了什么?生:水又停止沸腾了。师:也就是说沸腾之后撤掉酒精灯,水就不沸腾了,所以沸腾的第二个条件是?生:……师:是不是要持续加热。所以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l00℃,并且沸腾之后要持续加热。问题:(1)评析此教学片段,指出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重新设计教学片段,使学生深入地了解“水沸腾的条件”。参考解析:(1)在此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了一种由生活经验导入的方法,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课程理念,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多重视课本知识的灌输,从而导致教学导入没有持续对学生产生吸引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是自己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没有使学生真正地融入知识的探索中去,违背了探究性、积极性和启发性的原则;对于学生产生的问题,教师没有及时加以引导,解疑答惑,违背了教学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的原则。(2)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你们在家里烧过开水吗?生:烧过。师:那你们能描述一下烧开水过程中的现象吗?生:水在烧开之后会冒白雾,水会“沸腾”,有声音。师:白雾大家知道是什么吗?生: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师:很好,看来大家对于前面所学知识掌握得非常透彻。那水蒸气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生:水开了之后,汽化变成的水蒸气。师:也就是说,沸腾其实是一个什么过程?生:汽化!师:这个汽化和我们之前学的有什么区别吗?生:比较剧烈。师:也就是说水沸腾其实是水内部和外部比较剧烈的汽化现象。那这种现象怎样才能产生呢?大家猜想一下。生1:温度要达到100℃。生2:要有火。师:大家的想法非常好,那大家能不能自己验证一下?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大家一起做一下水沸腾的实验,看一下你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叮嘱学生注意安全以及温度计的放置)师:我看大家都做完了,大家有什么结果呢?现在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分享一下。生1:我们在烧水的过程中发现,当水的温度在100℃之前,水不会沸腾,温度会随着时间升高;当温度达到100℃时,水会沸腾,但温度却不会升高了。师:很好,观察得非常仔细,描述也十分标准。还有同学补充吗?生:当沸腾后,如果撤掉酒精灯,水的沸腾就会停止。师:对的,这位同学不仅在实验时认真,而且敢于大胆去操作,非常有探索精神。看来大家的实验都非常成功,那么,水的沸腾条件是①要达到100℃,即水的沸点,②持续加热。23[简答题]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传播”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光的传播’’中部分内容如图9所示:参考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通过大屏幕上展示的节日夜晚各种情景,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光源的概念和光的传播特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仔细观察,形成观察能力,具有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光现象”这一章第一节“光的传播”的学习。请看大屏幕(节日夜晚:镜头一,燃放礼花炮竹情景;镜头二,街道两旁、楼房周围点缀的彩灯映射情景;镜头三,日落西山彩霞辉映情景)生:(被美丽画面所吸引)好漂亮啊l2新课教学环节师:大家一定都被这些美丽景色所吸引,你们可知道这些美丽的场景离不开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一个重要概念——光源(教师板书光源二字)。大家刚才看到的三个情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是什么吗?生1:(思考后答的比较通俗)都能照亮。生2:我觉得生1说得不够确切,我认为它们都具有发光的共同特点。师:生l是以发光产生的效果来回答,生2回得非常精准。光学中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板书概念后继续启发)。大家接下来思考,这些光源发光具有什么不同点呢?生3:老师,太阳不用人为控制,可以自行发光。但是灯和烟花需要人为控制才能发光。师:分析非常到位。我们把光源分成两类:一是自然光源,二是人造光源。大家可以继续思考。生活中你接触
。的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还有哪些?生4:自然光源还有萤足虫、水母、乌贼;人造光源还有探照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生5:我来补充,自然光源还有星星、月亮;人造光源还有霓虹灯、航标灯等。师:生4说得非常正确,她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到课堂中来,非常好!生5对人造光源举例说得非常正确,但是星星和月亮是自然光源的说法就有问题了。(提出思考问题发问)月亮可以自行发光吗?生6:老师我看自然常识书中提到,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师:是的,这一点大家必须注意。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月亮是靠反射太阳光才使人们看到它,所以月亮不是光源。再就是星星也是光源的说法也不够精准。因为星星包含恒星和行星两种。行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不是光源,但是恒星是自行发光的,所以是自然光源。大家清楚了吧?全体:清楚了。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光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看下面的演示实验(展示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在水中传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生7:在水中的光束是一条直线。师:这个现象足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呢?生8:在房间内清扫灰尘时,我看到阳光从窗户斜射到地面的路线是直的。生9:工程兵在开采大山隧道时用的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直线光束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师:看来大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应用观察得非常细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根据大家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光的传播规律是:3.课堂小结环节生:(跟随老师一起)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新知衔接环节师:(配以板书,并进行下一知识点的衔接)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24[简答题]材料:如图6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参考解析:(1)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作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功,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生: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师:非常好!看来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爬同样高的楼梯,一个初中生快速跑上去和慢慢走上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生:爬同样高的楼梯,同一个人两次所做的功相同,但是快速跑上去和慢慢走上去所用的时间不同。跑上去感觉比较累。师:如图所示,一个老人,一个初中生,一起爬相同的楼梯,他们做的功相同吗?生:爬相同的楼梯,大人比初中生质量大,他们移动的距离相同,两者做的功不一样,大人做的功比初中生多。师:如果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爬完。做功的快慢是怎样的呢?生:如果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爬完,做功的快慢不相同,大人比小孩做功快。师:如果两个人所用时间不同,那么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生:……师:在这里,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之前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生: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是速度。我们可以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师:非常好!这个比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功率。25[简答题]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生活中的透镜”的内容标准为:“探究并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中的应用。”材料二图7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生活中的透镜”一节中的某一演示实验装置和原理图。材料三学生已经学习了光的折射定律和三条特殊光线的画法,知道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的成像原理。任务:(1)简述投影仪成像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生活中的透镜”投影仪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参考解析:(1)物体(投影片)位于凸透镜(投影仪镜头)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在凸透镜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屏幕上).成一倒立、放大的实像。(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照相机、投影仪的工作原理。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照相机和投影仪的结构,了解两者的成像原理,并能简单地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的几种情况的主要特征,模拟照相机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的大小比较。教学难点:通过照相机、投影仪的成像,综合分析得出它们成像的特点。(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师:(知识点衔接)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观察学习了生活中的透镜之一:照相机原理,谁能总结一下照相机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其成像具有什么特点?生1:老师我来回答第一小问,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制成的。师:回答正确。第二小问谁来回答?(大家纷纷举手准备抢答,老师巡视后)生2你来回答。生2:照相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物体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在透镜的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实像位于透镜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师:总结得非常好,大家掌声鼓励一下。全体:(掌声)2.新课教学环节师:照相机的原理我们先总结到这,现在我们一起来研究学习课堂上老师经常用的演示装置:投影仪原理。大家一起看演示实验。师:(介绍仪器装置,边做实验边介绍操作过程),现在老师把投影仪上面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然后将投影片放在栽物平台上,接下来调整镜头距离投影片的距离,大家注意看天花板成像情况,你们看到这个像有什么特点?全体:(大家全部抬头看后,异口同声回答)这个像是一个放大的实像。师:回答正确。(提醒)大家注意我开始调整镜头到投影片的距离,大家注意观察像的大小如何变化。第一次.老师使镜头逐渐远离投影片,也就是说物距逐渐增大的过程中,大家看到像大小如何变化?全体:像逐渐变小啦。师:是的。(继续启发大家观察思考),有谁知道这时的像距是指哪段距离?又如何变化呢?生1:老师我知道,像距就是镜头到天花板的距离。当物距增大时,像距逐渐减小,成的像也逐渐变小了。师:总结得非常精确。接下来大家在看第二种情况。老师使镜头逐渐靠近投影片,也就是物距逐渐减小,大家看到什么现象?对比第一种情况做进一步分析。全体:像逐渐变大了。生2:(举手)当物距逐渐减小时,像距逐渐增大,像的大小也逐渐变大了。’师:非常好。谁能将投影仪原理从成像规律入手精准地描述一下。生3:物体距透镜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在透镜的另一侧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且当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调整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的大小也将变大;反之,物距增大,像距变小,像的大小也变小。3.课堂小结环节师:生3总结得非常好。现在我们一起整理一下成像规律(板书)。师:老师在教学中经常用投影仪为大家展示课件,除此之外大家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投影仪?生:开学典礼时在大礼堂见到过。师:没错。大家要学会将物理原理跟生活实际相联系,并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去。4.布置作业环节课后请同学们把练习册中本节课的相应习题做一下。26[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如图7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声的利用”一节中的演示实验。任务:(1)该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参考解析:(1)这个实验说明了声音能传递能量。(2)师:大家已经知道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肺等的工作状况。那么声音还有其他应用吗?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师:大家看到了什么?生:蜡烛火焰摇摆不定,最终熄灭。师: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生:有能量传递过来了。师:扬声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呢?生:扬声器振动发声,带动空气振动。师:扬声器振动将能量传递给了火焰,这个能量是谁传递的呢?生:声波。师:非常好!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现象说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呢?生1:去眼镜店清洗眼镜的时候,用的就是超声波所传递的能量来清洗眼镜。师:对的,可见这位同学非常善于观察生活。生活中还有一些地方也应用了声波具有能量,如牙齿有结石时,一般我们会去医院洗牙。这个时候医生就是利用超声波振动来除去牙体的结石。这也就是声音的另一个应用——声音能传递能量。27[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8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力”一节中的想想做做。任务:(1)说明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的设计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交流方案。参考解析:(1)分别在A、B、C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是为了说明力的作用点是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2)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谁能说一下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呢?生甲:改变物体的形状,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师:非常好!大家想一想,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生:可能与力的作用位置有关,可能与力的大小有关;可能与力的作用方向有关。师:那么如何验证第一个猜想呢?师:(走到门边,用粉笔在门上标出了A、B、C三点)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到老师这,分别在A、B、C这三点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感受一下推门的难易程度。生乙:(走到门边,在A、B、C三点处用同样大小的力推门)可以感受到在A点容易把门推开。师:(请乙回到座位)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说明了力的作用点影响力的作用效果。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接下来我们来验证其余两个猜想。28[简答题]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光沿直线传播”一节中“探究光的直线传播”的演示实验如图8所示:任务:(1)简述3个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参考解析:(1)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如:射击时用到的“三点一线”、人的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2)师:同学们,光在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那大家能不能说说光是从哪来的呢?生1:太阳、电灯、手电筒……生2:手机、电视、火把……师:好,同学们说了很多光的来源,物理上把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知道了光是从哪来的了,那它是怎么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是直直地跑过来的,还是中间绕了绕,还是怎样来的,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想一想理由(学生讨论)。师:谁能说一说自己的观点?生1:光是直直地跑过来的,因为下大雾的时候,汽车的灯光我看到过,就是一条直线。生2:光是会拐弯的,我们平时可以用镜子把光反射回去。师:好了,许多同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那么下面呢我们就一块来看一下同学们的说法是否正确。老师这里有个一水槽,它是用来模仿刚才那位同学所说的大雾,老师在水里面加几滴牛奶.为什么要加牛奶呢?大家想一想平时我们能看到灯光的路线么?生:不能。只有在大雾的时候能看见。师:对,这位同学说了,有雾的时候才能看见,为什么呢?因为大雾是一种胶体,光在胶体中传播可以让我们看到它的轨迹,这里没有大雾这种胶体,所以在水中加入牛奶,大家想是为了什么?对,是为了制造或者说让这里的水变成胶体。那好,下面我开始用激光灯照射它,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一条直线。师:你得到了什么结论。生: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师:大家在想用光照射镜子,为什么光又反射回来了?生:……师:大家注意,刚才我们看到光沿直线传播时,只在水中,有没有镜子或者其他东西?生:没有。师:大家再看,在激光从玻璃进入水中这段距离,你发现了什么?生:光偏了。师:什么情况下发生偏折?在水中光偏折了吗?生:从玻璃进水的时候偏折了。在水中没有。师:也就是说是在同一种介质中没有偏折。生:光在同一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9[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阻”的内容要求为:“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材料二义务教育九年级物理某版本教科书“电阻”一节,关于“比较小灯泡的亮度”的演示实验如图9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义务教育九年级学生,已学过电流、电压等内容。任务:(1)简述电阻的内涵。(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阻”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可以采用表格式或叙述式)等。参考解析:(1)在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2)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研究多个因素问题的方法。(多学会用学过的知识和技能解决新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在实验探究中,学习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严谨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态度。②通过了解物理学知识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正确的科学价值观。二、教学重难点本节内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认识电阻的概念和知道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是电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物理量,它是初中电学学习的核心之一。教学重点是电阻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是通过实验说明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三、教学过程30[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电生磁”一节中“通电螺线管的磁场”的演示实验如图:任务:(1)说明上述实验中“轻敲纸板”的操作意图。(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参考解析:(1)轻敲纸板,铁屑会被弹起,在空中因受到磁力会调整方向和位置,再次落下时便会出现清晰的排布规律。(2)老师:同学们,还记得磁铁周围有什么吗?学生甲:有磁场。老师:很好,我们怎样验证磁场的方向和强弱呢?学生乙:用小磁针来判断磁场的方向,小磁针N极指向就是磁场的方向;用铁屑的排布来观察磁场的强弱。老师:很好,看来这位同学已经非常熟练地掌握了关于磁场的内容。那磁场只能由磁铁产生吗?下面老师用其他的仪器来代替磁铁(老师闭合了电路开关),哪位同学能上来帮助老师做这个实验呢?学生丙:(用小磁针判断了磁场的方向,并标记)我发现这个仪器周围有磁场。老师:很好!实验成功。哪位同学能来验证一下磁场的强弱呢?学生丁:(轻轻敲击纸板,观察铁屑)我发现,越靠近这个管子,磁场越强。老师:非常棒,你能想到敲击纸板这个细节!下面,再找一位同学,改变电流方向,再次进行实验。学生戊:(改变电流方向,发现磁针指向反向,磁场强弱分布相同)我发现磁场方向变化了!老师:很好,这位同学观察非常细心。同学们,老师并没有使用磁铁,也会产生磁场。其实呢,这个磁场是电流产生的,这个仪器叫通电螺线管。下面,我们来总结这个实验的现象。31[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光的传播”的内容标准为:“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光的传播”中部分内容如图所示: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二年级学生,生活中接触过某些光源,知遭一些光的传播现象。任务:(1)简述光的传播特点。(2)根据上述材料,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完成“光的传播”的教学设计(不少于300字)。参考解析:(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教学设计如下:(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2.过程与方法:经过仔细观察,形成观察能力,具有灵活运用物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形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方法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光现象”这一章第一节“光的传播”的学习。请看大屏幕(节日夜晚:镜头一,燃放礼花爆竹情景;镜头二,街道两旁、楼房周围点缀的彩灯映射情景;镜头三,日落西山彩霞辉映情景)生:(被美丽画面所吸引)好漂亮啊!2.新课教学环节师:大家一定都被这些美丽景色所吸引,你们可知道这些美丽的场景离不开我们这节课要接触的一个重要概念——光源(教师板书光源二字)。大家刚才看到的三个情景,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谁知道是什么吗?生1:(思考后答的比较通俗)都能照亮。生2:我觉得生1说得不够确切,我认为它们都具有发光的共同特点。师:生1是以发光产生的效果来回答,生2回得非常精准。光学中把这些能够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板书概念后继续启发)。大家接下来思考,这些光源发光具有什么不同点呢?生3:老师.太阳不用人为控制,可以自行发光。但是灯和烟花需要人为控制才能发光。师:分析非常到位。我们把光源分成两类:一是自然光源,二是人造光源。大家可以继续思考,生活中你接触的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还有哪些?生4:自然光源还有萤火虫、水母、乌贼;人造光源还有探照灯、点燃的蜡烛、火把。生5:我来补充.自然光源还有星星、月亮:人造光源还有霓虹灯、航标灯等。师:生4说得非常正确,她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结合到课堂中来,非常好!生5对人造光源举例说得非常正确,但是星星和月亮是自然光源的说法就有问题了。(提出思考问题发问)月亮可以自行发光吗?生6:老师我看自然常识书中提到,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师:是的,这一点大家必须注意。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它是靠反射太阳光才使人们看到它,所以月亮不是光源。再就是星星也是光源的说法也不够精准,因为星星包含恒星和行星两种。行星本身是不会发光的,所以它不是光源,但是恒星是自行发光的,所以是自然光源。大家清楚了吧?全体:清楚了。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探究,光源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看下面的演示实验(展示红色激光笔发出的光束在水中传播),大家看到什么现象?生7:在水中的光束是一条直线。师:这个现象足以证明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家回忆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可以证明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呢?生8:在房间内清扫灰尘时,我看到阳光从窗户斜射到地面的路线是直的。生9:工程兵在开采大山隧道时用的氦氖激光器发出的直线光束引导掘进机沿直线前进。师:看来大家对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应用观察得非常细致。希望大家继续努力。3.课堂小结环节生:(跟随老师一起)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4.新知衔接环节师:(配以板书,并进行下一知识点的衔接)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32[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下图是某初中物理教科书“功率”一节中的内容。任务:(1)简述什么是功率。(2)基于该图片内容,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参考解析:(1)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作功率,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2)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功,知道了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生: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师:非常好!看来上节课的内容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大家想一想,如果爬同样高的楼梯,一个初中生快速跑上去和慢慢走上去,感觉有什么不一样呢?生:爬同样高的楼梯,同一个人两次所做的功相同,但是快速跑上去和慢慢走上去所用的时间不同。跑上去感觉比较累。师:如图所示,一个老人和一个初中生,一起爬相同的楼梯,他们做的功相同吗?生:爬相同的楼梯,大人比初中生质量大,他们移动的距离相同,两者做的功不一样,大人做的功比初中生多。师:如果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爬完,做功的快慢是怎样的呢?生:如果两个人在相同的时间内爬完,做功的快慢不相同,大人比小孩做功快。师:如果两个人所用时间不同,那么又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呢?生:……师:在这里,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之前速度概念建立的过程。生: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即是速度。我们可以用功与做功所用时间的比值来表示做功的快慢。师:非常好!这个比值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物理量——功率。33[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下面是“研究定滑轮和动滑轮的特点”的实验。任务:(1)简述定滑轮与动滑轮的特点。(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参考解析:(1)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费距离。(2)针对图12.2-3,请学生观察,看两种方法提升钩码时有哪些不同?在比较轴是否移动的基础上总结出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定义。思考:我们知道力有三要素,就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定滑轮能改变力的方向,是否能改变力的大小?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的方向,能否改变力的大小?下面通过实验进行探究。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①使用定滑轮的好处是什么?②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力吗?③使用定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总结:使用定滑轮不省力,不省距离,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请同学们结合实验,思考以下问题:①使用动滑轮能改变动力的方向吗?②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吗?③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动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吗?总结: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但费距离,且不改变力的方向。34[简答题]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电功率”的内容要求是:“结合实例理解电功和电功率。知道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材料二某版本初中物理教材的演示实验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过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等知识。任务:(1)简述额定电压、额定电功率的定义。(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电功率”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参考解析:(1)用电器正常工作时的电压叫作额定电压。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工作时的电功率叫作额定功率。(2)教学设计如下:电功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