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金融素养发展研究12462一、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前言: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工程之一,这为建设美丽乡村提供了总目标,也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战略部署。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三步走”的发展目标和“七条路”的发展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需要包括金融产品在内的各种资源和工具的整体协同,金融是现代经济运行的血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同时,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措施,为金融深化和发展带来了新机遇。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证明,金融和财政是国家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两种手段,农村金融体制是否健全,直接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农村金融的支持必不可少,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对农村金融的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随着互联网金融和数字金融逐渐渗透到金融领域,金融发展到了更深层次,对居民的金融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对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现状及提升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一、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农村经济发展受限从“新农村建设”到“三农”问题的提出再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70多年来,中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但中国农业发展的总体基础尚不牢固,农业现代化水平仍然低于中国现代化的整体水平。农业科技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不高。数据显示,2018年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7.19%,2019年中国农业就业人员占比为26.56%,而发达国家以上两大比重均不到1%,中国的农业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发达国家相差约100年。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还不到世界平均值水平,约为发达国家平均值的2%,仅为美国和日本的1%。从国内来看,农业劳动生产率仅相当于第二产业的12%、第三产业的25%左右,这也是农业产业要素不断流失及农业经济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农业劳动力资源不足,尤其是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职业农民非常欠缺。数据显示,中国农村地区高中入学率不到40%,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整体偏低。农业产业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加之农村信息化、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导致农产品商品化程度低,阻碍了农业现代化进程。(二)农村常住人口减少乡村振兴,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人才是关键,我国已不再处于食品短缺、供给影响需求的短缺性经济时代,而是处于供给短缺与供给过剩并存的、需求影响供给的时代,所以传统的农业人员已不再是乡村建设的主力,懂农业、爱农村、能创造的新型职业农民才是我国未来乡村建设的主力。我国农村人口虽然在数量上有着巨大的优势,但实际上并没有“质”的优势。由于长期以来经济发展水平的原因,国家把大量的资源投向了城市,加快了城市化进程,城市得到不断的发展,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家对于乡村的投资变化不大,乡村发展缓慢。这样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城乡在教育、医疗、公共服务、就业等方面的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使得农村的人力资源本身发展缓慢,无法及时的将“量”的优势向“质”的提升转化,另一方面也将使得农村仅有的人力资源被吸引到城市去,形成典型的“马太效应”。以信阳市为例,信阳地区就是典型的人才资源输出区,据统计2019年信阳全市总人口为880.53万人,而常住人口却为645.36万人,信阳地区每年有大概有235万的流动人口外出,而这些流动人口中又以农村地区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劳动力居多,留在乡村的人力资源在有限的教育背景下,其数量和结构根本无法满足乡村振兴对各行各业人才的需要。比如农业经营主体接受高等教育的数量并不多,乡村地区高中及以上的比例仅为13.1%,其中大专、本科、研究生的比例分别为2.4%、2.0%、0.3%,大多数只有小学文凭,比例占到了37.1%1;又如从统计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看,目前留在县区的乡村专业技术人员总共为72920人2,仅占全市人口的1%左右,如果将人口老龄化的因素也算在内,那么乡村发展人才匮乏的形势将会更加严峻。很显然,由这些人才群体所形成的新型职业农民的数量非常有限,对农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能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受到了限制。所以当前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乡村发展缓慢与国家长期重视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乡村的发展所导致的人才流失相关极大。长效投入机制缺失乡村建设,资金问题是基础、前提。虽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国家对乡村的发展给予了大量资金的支持,但在实际上,乡村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是普遍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压力,尤其是对乡村地区的乡村建设而言,更是如此。以下是对于乡村地区乡村发展资金短缺原因的具体分析。对于乡村的建设,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导致乡村的建设往往远落后于城市的建设,尤其是中西部乡村地区。尽管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乡村的投入不断加大,但由于其自身贫困程度较深等原因,导致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虽有发展,但总体上依然薄弱,其发展仍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以西安为例,超过60%的村庄没有集体经济。这些村庄的经济实力薄弱,融资困难,基础设施和其他公用事业的建设明显滞后。同时,在随后的道路养护和设施养护中也存在大量的资本投资需求。大多数村庄也没有建立基础设施管理、维护和维修的长期机制。二、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一)推进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发展乡村地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融合程度低的发展现状,是当前乡村地区产业发展动力不足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其原因就是不能很好的将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或者区域特色转变成特色产业,并围绕特色产业提高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进而建立三产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因此,乡村地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应以特色优势产业形成特色品牌为支持重点,引导集聚资本和各类新型经营主体,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平台载体,为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奠定基础。在提升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基础上,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多种模式的融合发展,建立生产、加工、流通、旅游上中下游一体、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以信阳为例,就目前来看,信阳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大别山、毛尖茶、南湾鱼”为名片的三大品牌,因此,可以将这“三大品牌”作为平台,打造具有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性产品,借助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等渠道,结合电商平台、“互联网+”等新兴手段,加强品牌宣传,进一步提升知名度,在实现观光旅游与休闲养生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的同时,带动农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融合发展。促进乡村隐性失业人口转移和就业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农民富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做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因此,我们要时刻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幸福感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释放乡村内部就业增收活力、通过改革释放“沉睡”资产的活力,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等措施,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日子好起来。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影响下,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必须根据自身的资源和产业发展基础,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特色产业。只有形成有特色的非农产业,加强转移农村隐性失业人口的经济基础,才能实现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利用工业集聚带动人口集聚,有效转移剩余农村人口。开展人民环境整治,深化美丽村庄建设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根基,与人类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揭示了发展绿色生产力的道理。农业与生态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农业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更是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长期以来,中国增产导向的农业发展方式导致农药化肥过量使用,这不仅造成了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且长期以往也会降低农业产出。农村因基本公共服务投入和建设不足导致农村居住环境欠佳,这也促使农村人口特别是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外流,最终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空心化”“三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村)现象日益严重。农村人力资源匮乏。人居环境不佳引起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以农民工身份大量转移到城镇就业和生活。总之,农村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及人力资源环境问题非常突出,这对于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非常不利,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也受到了制约。因此开展乡村振兴,有助于整治环境,深化美丽村庄建设,一方面这符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大环境下的要求,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民生存环境及我国整体生态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村庄、传统文化古村落或旅游型村庄等,根据其历史文化价值评估情况予以保留或适当改造,并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保留村庄与公共服务供给中心村的交通联系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这也是整体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这关系着当地人民的生活幸福指数、经济发展的续航力以及当地整体社会的安定和谐,对于实现农村的整体发展目标来说也至关重要。扩大投资融资渠道,建立农村投入长效机制由于乡村建设的资金需要量大,仅靠政府一方的力量不仅不科学,而且效率也不高,因此,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政府的引导下,将庞大的社会资金通过合理有序的方式引入到乡村建设之中,共推乡村振兴。为此,要优化乡村市场环境,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统一开放、市场竞争有序、市场秩序规范,进一步打通各种要素向农村流动的通道,撬动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农业农村。比如:规范利用PPP模式,通过运营模式创新、项目商业价值挖掘、优质资产开发整体打包等方式建立项目合理回报机制,提高对社会资本吸引力。积极引导利用或与外资合作进行现代农业、三产融合、生态修复与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建设。加大社会资本引入力度的同时严格把好“质量关”,加快建立资格准入制度、项目评审和产出评价制度,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三、乡村振兴战略对金融素养的要求(一)财政投入持续增加,更好的发挥引导作用投资乡村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其本身回报率并不高,且投入又大,因此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财政的引导作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将资源尤其是公共资源优先向乡村倾斜,确保乡村建设资源稳定、可持续。具体说来,就是要围绕以下几点展开具体工作:一是,增强财政投入保障。优先保障财政对“三农”的投入,相应支出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优化政府投资结构,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基础设施、农村人居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倾斜力度。按照中央、省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的有关规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发行一般债券用于支持乡村振兴、脱贫攻坚领域的公益性项目建设。权力下放,支持县政府通过行业内、行业间涉农资金的整合,形成合力,用于乡村建设。二是,整合现有财政资金,精准投入,精准利用,要保证每一笔财政资金的作用都能充分的发挥出来。为此,一方面,要推动县级政府建立乡村振兴专项资金,鼓励各级政府和社会资本建立乡村振兴投资基金,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基金等种类齐全的农业专项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另一方面,推进财政资金使用由直接补贴为主向间接引导为主的转变,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设立基金、资本金注入等方式,充分发挥财政引导的撬动作用。严防金融投入向虚,金融资源切实投入实体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乡村普遍存在着银行网点种类少、数量不多且现有银行贷款门槛高、贷款难,乡村金融长期处于被动“输出”等一系列不利于乡村建设问题。因此,我们要实施积极的乡村金融政策,给乡村金融注入新的动力、增添新的活力,从而激活乡村金融市场,解决乡村发展中的资金问题。但与此同时,实体企业过度金融化将导致实体企业投资不足,核心竞争力减弱。农业发展需要实体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因此,严格控制金融投资的实际使用尤为重要。农业和农村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回归原点”,发挥金融的原始服务功能,服务实体企业,将财政资源分配到农村振兴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以防范财务风险。提高金融服务水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指引,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农村金融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展自身的优势,通过助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和农民变富来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只有农业繁荣,才能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农村金融服务必须提高自身的金融服务水平,创新农村金融经营模式和产品服务,以支持农业发展。农村金融服务应着眼于农业供给侧的改革,帮助农业现代化发展。以湖北省为例,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湖北省农业总体呈现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农业格局,农业经营主体日趋多样化。一是工业化龙头企业。根据湖北省农业厅的统计,2017年湖北省有827家省重点龙头企业。它们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拉动农民就业和收入,促进体制改革的重要力量,成为湖北的农业供应面,他们是农村金融机构的优质客户和关键服务目标。但是,这样的实体对贷款资金的需求很大,对金融创新服务的需求也很高。第二个是新农业经营的主体,例如新的专业农民、大型的专业家庭和现代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新型农业企业主体是增加农业收入的主要载体。但是,这些实体通常面临“困难而昂贵的融资”的问题。第三是多种类型的商户,包括从事农产品加工、休闲和观光农业以及在农村地区提供支持服务的商户。据湖北省农业厅统计,2017年,湖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近8000万人次,收入320亿,县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5600多个。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加快农村地区多种产业的发展,企业户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将增加。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三农”的金融需求。四、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的对策建议(一)引导社会人才投身乡村金融建设一方面,鼓励农村人才回乡,支持科技人员、工商业主、大学生、农民工和商人、回国军事人员等回乡创业和创新,促进农村劳动力的稳定。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产业和新形式,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充分满足返回家乡的企业家的发展需求。根据实际情况,向有一定经济实力、愿意投资建设家园、具有发展潜力的农民推荐具有独特优势的农村发展项目,并为他们提供补贴和资金。在场地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以引导他们投资家乡并共同建设家园。另一方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放建设家乡的通道。无论是退休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在职的工作人员还是工商界人士“返乡还乡”、创业人员、老干部,也不论身份、职业、社会地位的高低,只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和特长,愿意发展家乡、愿意建设家乡、愿意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政府的各个部门都要予以支持共推乡村振兴。其中要注重引导本地知名企业家、专家知识分子、工商界代表、人大代表等群体以投资兴业、科学研究、捐款捐物、政策服务等方式,回报桑梓、共同建设乡村。通过引进这些金融素养较高的人群,从而直接带动农村整体金融素养。加大乡村金融人才培养力度针对乡村发展人才存在着整体素质偏低且数量少的问题,我们要加大对乡村金融人才的培养力度。具体来讲,就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对职业农民、高级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实施现有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等民生工程,充分运用现代云课堂、田间实践基地、农民夜校等形式,发挥各类农业院校、农科院、就业培训机构等平台作用,及时、固定的对农民进行集中培训,在培训内容上,既要注重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要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切实提高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和适应现代文明的素养,并按要求给予相应的培训补贴,以加强相关人员的积极性。通过培训,不断扩大新型职业农民和农业高级人才队伍,夯实乡村发展的基础。二是,加大对金融人才、经营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乡村金融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技能提升机制。根据职业技能特点、发展需求等因素,定期对乡村专业技能人才通过互联网、集中培训等方式及时更新知识提升技能。对于紧缺型的金融专业技术骨干人才以及金融管理型经营人才,要设立专项通道,通过互联网、云课堂等多媒体形式,实现实时培训。另一方面,要继续落实金融基层人才挂职进修,每年分期分批选送金融基层人才到先进金融单位进修,提升职业素养,以更好的服务乡村。提高农民收入,增强农民幸福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农民富起来。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检验农村工作做的好不好的一个重要尺度,就是看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没有,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了没有。因此,我们要时刻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幸福感作为工作重点,通过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释放乡村内部就业增收活力、通过改革释放“沉睡”资产的活力,增加村民的财产性收入、推进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稳定性等措施,让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日子好起来。农民收入的不稳定,主要原因在于其经营性收入不高,收入的增长,过多的依靠农业以外的收入,在这种收入模式下,其收入来源比较单一且不稳定。因此,要增强农民持续增收能力,解决农民收入的不稳定问题,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解决。一是,要持续提高农民的经营性收入。提升农民的职业素养,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推进农业向着绿色、优质和高效的方向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使得农民能更多的从农产品质量提升中增加收入。二是,稳定和扩大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为就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着力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实行城乡劳动者平等的就业制度,消除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政策障碍,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环境。注重做好新生代农民工和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工作。三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推动农村城镇化建设,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的收入渠道,也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广大欠发达地区在农村发展过程中,普遍面对着人多地少的问题,做强农业受到了土地的限制,而农业产业化程度有限,又无法容纳多余的农业剩余人口。在外出务工不景气的环境下,只有将农村剩余人口转移到城镇中,才能为发展专业化、规模化的农业创造条件,同时大量的农民进入到了城镇,不但扩大了城镇人口规模,推动了城镇化建设,增加了收入,而且相应的也增加了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为农业生产扩大了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同时,也让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政府要进一步开展金融知识普及工作政府要积极发挥其统率引领作用,不断开展各类农村金融知识下乡普及活动,同时积极实行将金融知识教育列入基础教育体系之中,实现村民对农村金融服务有着正确认识。农村金融机构作为实际执行金融服务的执行机构,应当设立专门的服务部门深入群众之中,向广大农户介绍宣传金融产品,有助于农户选择合适自己的金融产品。首先,要加强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当前,农民的金融知识匮乏是农村金融资源难以有效利用的重要原因。因此,社会多元化主体应参与农村金融知识的宣传教育。首先,政府应发挥领导和指导作用,并将金融知识教育推广到国民教育体系中。二是金融机构要发挥主体作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定期组织农村金融知识宣传,教育培训活动,帮助农民了解金融服务产品。第三,教育部门要加强金融知识普及教育。第四,媒体应通过电视、广播、微信等方式宣传金融知识,增强农民的金融知识收益。其次,要加强对农民金融信用责任的教育。一是要加强农民信用信息的收集,完善“信用收入和信用违法行为的惩治”约束机制,深化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第二,教育农民要珍惜个人信用。要严厉打击农民的不诚实行为,并通过警告教育,提醒农民树立诚信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信用责任感,增强个人信用保护意识,从而打造良好的农村信用意识和信用环境。第三,要引导农民走出金融保守主义和金融排斥的道路,学会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合理投资,选择合适的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尤其要增强农民使用手机银行等创新能力。积极的金融服务和风险识别能力。此外,在金融素养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宣传抵制非法集资,提高农民的预防意识,以防止农民因参与非法集资而陷入贫困,从而保障财政扶贫。拓宽金融宣传渠道,加强金融市场监管首先,金融机构应拓宽宣传各种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渠道。通过广播、媒体、官方账目、宣传手册、打开咨询窗口等,农村消费者可以对金融产品和服务有深入的了解,在实践中积累知识,并提高其金融素养。第二,金融机构应加快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经济环境相对复杂,一些在城市反应良好的产品或服务在农村地区不可行。因此,金融机构应根据农村独特的经济条件,继续创新适合农村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后,应加强对农村金融市场的监管。农村消费者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阶段述职报告(7篇)
- 德邦物流个人心得体会
- 第二学期小班家长会发言稿(11篇)
- 煤矿个人警示教育心得体会5篇
- 总监年会获奖感言300字(3篇)
- 2024年二手奢品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DB12 764-2018 铸锻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 2024-2025学年河南新高中创新联盟TOP二十名校高三上学期语文试题及答案
- 资产评估学教程-练习答案7
- 四年级数学(简便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银行消保宣传培训课件
- 恶性心律失常识别与处理
- 消防安全记者采访手册
- 中药种植商业计划书
- 《28.2.2 利用仰俯角解直角三角形》教案、导学案
- 财务税务法务合规培训
- 银行放款工作总结
- 检验科生殖出科小结
- 《合同转让和分包》课件
- 投标书范本农业种植模板
- 智能制造招商计划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