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一、中国古代的政治家(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1、功绩(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⑴统一六国:①背景:A.战国时期七雄并立。亲政后加快兼并六国的战争步伐。→统一是大势所趋。B.商鞅变法后,秦国确立封建制度,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统一的基本条件。C.战争给人民的生活带来无穷灾难,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民心所向。D.经济的发展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联系加强。→统一的社会基础。②结果: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国家。⑵建立集权统一国家:①政治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②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开灵渠,设南方四郡管辖。③文化上:统一文字——小篆。(焚书坑儒)④经济上: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统一车轨)修驰道、直道、渠道。2、作用和意义:①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②奠定了中国统一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的基本疆域;③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国内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3、秦始皇的暴政:①焚书坑儒:A.接受了法家(李斯)的思想;B.实质:是加强思想控制;C.评价: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②大兴土木,徭役繁重,刑罚严酷,导致民怨沸腾,阶级矛盾激化,加速秦朝灭亡。4、评价:“缔造统一、创立新制”①功:顺应国家统一的历史趋势,结束了诸侯割据的政治局面,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的新纪元,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②过:他的暴政导致秦朝很快灭亡。(二)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1、功绩:(知人善任、开明开放)(1)出现“贞观之治”局面Ⅰ原因①治国思想:民本思想②用人策略:选贤任能③经济措施:强调“存百姓”的思想,休养生息、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④慎用刑法:制定《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原则。⑤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制。(革新政治,实行三省六部制)Ⅱ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和发展,文化繁荣。(2)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3)开放的对外政策影响:推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国的发展和强盛,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的色彩,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对世界各国的文明进步产生影响。(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康熙1、少年康熙的难题①鳌拜专权;②台湾割据;③三藩割据;④准噶尔叛乱;⑤沙俄入侵;⑥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铲除鳌拜后,康熙立志做贤明有为,励精图治的君主。2、功绩:(巩固统一、维护主权)⑴巩固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①平定三藩之乱:启用汉将,重用绿营,平定后加强对西南的管辖。②收复台湾:派施琅收复台湾,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③平定噶尔丹叛乱:三次御驾亲征,先后取得乌兰布通、昭莫多战役的胜利。④加强民族团结:尊重喇嘛教,册封西藏宗教上层,加强与蒙、藏的团结,达到分而治之的目的。(记住三件事:多伦会盟、册封四大活佛、设木兰围场)⑵维护国家主权(抵御外来侵略)①雅克萨之战:命令都统彭春、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组织两次收复雅克萨之战。②《尼布楚条约》:运用军事外交双重手段迫使俄国接受中国的谈判建议,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中俄东段边界,维护了国家的领土主权。(注意:内容、意义和中国国号)3、局限性:政治上:设立南书房,加强皇帝集权;经济上: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限制海外贸易;文化上: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4、评价:巩固统一、维护主权①功:缔造了巩固和空前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他把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与反抗外来侵略紧密结合在一起,基本上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版图。是中国古代对多民族国家有杰出贡献的封建帝王,开创了“康乾盛世”局面。②过: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碍了中国社会进步,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为后来西方侵略中国埋了隐患。二、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一)美国国父华盛顿1、领导独立战争①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后,受启蒙思想影响,参加反英斗争,当选第一届大陆会议代表;②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后,第二届大陆会议被推选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月4日第二届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成立;1783年英美在巴黎签订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2、主持制宪1787年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华盛顿被推选为会议主席。③结果:通过《联邦宪法》,取代《邦联条例》,确立了一个真正的全国政府。(是制宪的推动者、组织者;也是宪法的第一个忠实执行者。)3、首任总统:4、华盛顿三次“出山”与“归隐”:(有所为——有所不为)①“一进”1773年参加发英斗争,就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独立战争,赢得国家独立;“一退”:1783年独立战争胜利后,它具有强的共和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不贪恋权力;交出军权,拒绝当国王,踏上归程。②“二进”:1787年主持制定美国《联邦宪法》,确立了美国三权分立的民主政治;“二退”:1788年,宪法通过后,华盛顿怀着欣喜的心情,再次踏上归程。③“三进”:1789年出任美国第一任总统,维护和完善了国家民主制度;“三退”:1797年急流勇退,不当终身总统,创立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制度。5、评价:华盛顿的一生,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置于个人幸福之上,不恋官位、不慕权势,坚持民主,警惕专制。为美国的建立和国家的民主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无愧于美国国父的称号。(二)一代雄狮拿破仑(荒野雄狮)1、主要政治活动:⑴崭露头角①1793年土伦战役,破格晋升为炮兵准将、炮兵旅长,崭露头角;②1795年平息巴黎保王党人的武装叛乱,成为共和国的救星;⑵称霸欧洲①1796年直驱意大利,屡次打败反法同盟军;②1798年远征埃及,截断英国与印度联系;③1799年雾月政变,成立执政府,走上政治舞台;④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又称“三皇会战”,摧垮了第三次反法同盟;⑤1806年至1810年粉碎第四次第五次反法同盟;(前期战争——革命性)⑥1810年几乎占领和控制了除英国、俄国以外的整个欧洲,登上了欧洲大陆霸主的宝座。⑶改造法国①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性质是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②改造法国的政策:A.政治方面:勤政、重用人才,精简编制;将政府改革成高效的军事体制;剥夺民权;B.经济方面:建立法兰西银行,整顿财政,扶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C.军事方面:废除雇佣兵制,实行征兵制;D.法律方面:编纂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以立法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为什么拿破仑认为《民法典》成就了他的英名?因为《民法典》将大革命时期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成果,用法律的条文确定下来,这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法典传到欧、美、亚、非等地,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经典。⑷走向末日①1806年颁布“大陆封锁令”,抗击反法联盟。“大陆封锁令”②1812年远征俄国失败,由盛转衰,成为失败的决定点;③1813年莱比锡大会战失败,陷入四面楚歌;④1814年第一帝国灭亡,波旁王朝复辟;(后期战争——侵略性、争霸性!)⑤1815年东山再起,兵败滑铁卢,百日政权结束。(政治生命的终结)思考:拿破仑兵败的根本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势力的力量大于资本主义势力。2、评价:一代雄狮拿破仑是法国杰出的资产阶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①对内措施:A.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拿破仑法典》,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巩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秩序;B.但对内专制,取消了民主。②对外政策:“大陆封锁令”,绝对禁止欧洲大陆与英国人通商,这是一把双刃剑,既打败了英国,也葬送了法国,使帝国的经济和财政陷入了困境。③军事上:多次与反法联盟进行战争。A.早期战争捍卫了大革命成果,使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打乱了欧洲的封建秩序,客观上有利于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B.后期侵略战争,侵犯欧洲其他国家主权,奴役欧洲人民,及其人民的反抗,致使帝国覆灭。三、亚洲觉醒的先驱(一)中国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四次转变①从“医人”到“医国”(原因:民族危机;西式教育影响;生活求学经历)②从“改良”到“革命”(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上书失败认清清政府本质)③从“依赖帝国主义”到“反对帝国主义”(原因:失败中反思,十月革命启迪,五四运动的鼓舞,中国共产党的帮助)④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实现了思想的伟大转变,反映了与时俱进的精神)2、主要贡献:(1)构想共和:①1894年创办兴中会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意义:开始踏上民主革命道路的标志。②1905年创办中国同盟会A.地点:日本东京;B.性质: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C.纲领:16字→后发展为“三民主义”——第一个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政纲内容:A.民族主义(民族革命)前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核心——创立民国C.民生主义(社会革命)补充和发展——平均地权(2)缔造共和:①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中国专制制度A.同盟会建立后,思想上与保皇派展开论战,军事上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做了充分的实践、思想和舆论准备。B.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各省纷纷响应,清王朝土崩瓦解。②建立中华民国(1912.1.1)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A.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成文法。B.内容:主权在民(实质意义:否定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政治体制: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目的是:为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C.意义:从法律上否定了专制制度,体现资产阶级利益和愿望,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是辛亥革命重要成果。注意: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引发了20世纪中国社会第一次历史性巨变。(3)捍卫共和:①辞去临时大总统后,致力于发展实业,并把重点放在交通运输上,担任全国铁路督办。②领导二次革命(1913);参加护国运动(1915);发起第一次护法运动(1917);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1920)。但捍卫共和的斗争都失败了。(4)促成国共合作①国共合作: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开展。②新三民主义:接受中共反帝反封的政治主张,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奠定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内容比较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新发展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①不反帝→反帝②反满→民族平等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①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平民共有②普遍平等的民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①增加“节”“耕”②扶助农工3、评价:①他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毕生致力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②他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与振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③他是领导中国人民结束旧时代、开拓新时代的伟大革命家。(二)圣雄甘地1、背景:①19世纪中叶,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反英情绪高涨;②一战后,随着民资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民族解放运动。2、主要贡献:⑴创立非暴力思想,即甘地主义思想的形成A.受到信奉印度教家庭的影响,提倡素食主义;B.基督教《圣经》;C.从托尔斯泰等人的影响,D.“坚持真理”原则:强调爱与真理的统一。即在坚持真理的同时,宁愿牺牲自己也不向敌人施加暴力。⑵领导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特点:用忍让的和平手段实现民族独立①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19—1922)A.背景:1914年甘地成为印度国大党领袖;1915年建立起一个非暴力抵抗基地培养忠实于非暴力不合作原则的骨干;1919年发动全国性的“文明不服从”运动;英国实行高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B.经过:甘地首次提出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斗争方式:合法手段、和平方式。主要内容:从政府就职、学校教育、法院、服役、选举到号召恢复家庭手工纺织并抵制英货。C.结果:由于1922年群众斗争突破了非暴力的界限,国大党停止了非暴力运动②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29—1930)A.原因:1929年,经济危机打击下,英国颁布“食盐专营法”加强对印度的掠夺;B.经过:1930年,甘地亲自参加“食盐进军”活动,再次被捕;C.结果:英殖民当局被迫改变策略:释放甘地,撤消取缔国大党的禁令,允许人民煮盐,于是不合作运动停止。③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二战期间)A.原因:二战期间,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主张,再次发出不合作号召。B.特点:第一次真正提出独立的要求,第一次没有谴责人民使用暴力C.结果:1947年,英国提出《蒙巴顿方案》印巴分治,印度独立。⑶晚年:为消除种姓制度,为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纷争而斗争。3、评价①功绩:(历史作用)A.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为唤醒民众的抗争意识、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和争取印度独立作了大量工作;B.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为印度民族独立奠定基础;C.晚年为消除种姓制度,为消灭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纷争而斗争。②局限性:A.反对暴力革命,把民族运动局限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解放运动的进一步发展;B.对英国殖民者始终抱有幻想,反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C.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违背了历史发展潮流,会使印度更加落后。③总之,甘地是印度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先驱,无愧于“圣雄”的称号。五、无产阶级革命家(一)马克思、恩格斯1、贡献⑴革命合作①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A.1844年合写的《神圣家族》,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哲学;B.1845年和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C.1848年2月,发表《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②创立无产阶级政党。A.1846年创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B.1847年改组“正义者同盟”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纲领《共产党宣言》。③积极参加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办《新莱茵报》。⑵马克思贡献①1861年开始撰写《资本论》,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之上。简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伟大发现,并对其进行评价。⑴伟大发现: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⑵评价:①基于这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得以正式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诞生并不断完善;②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二)列宁1、贡献(1)建立布尔什维克政党,形成列宁主义理论;A.准备工作:创建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创办《火星报》,第一份全俄马克思主义报纸。B.建立标志:1903年参加俄国社会主义民主工党二大,建立布尔什维克党,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2)领导十月革命,创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3)巩固新生政权: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出工作重心由军事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B.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始和平创造性劳动;C.领导人民粉碎国内反革命叛乱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恢复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4)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直接过渡”政策失败A.原因:急于求成,把“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作过渡的捷径;B.内容:余粮征集制、将全部企业没收为国有、实行国内贸易国有化和实物配给制;C.结果: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了国内外敌对势力,巩固了政权。但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②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1925)A.原因:“直接过渡”政策失败,引起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B.内容:以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开放市场,允许自由贸易;实行租让制、租赁制;取消实物分配制等。C.实质:利用市场货币关系向社会主义过渡。D.特征:以市场为导向、多种经济成份并存、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对权力的有效监督等。E.评价:是新形势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是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它促使俄国国民经济开始恢复,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为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打下基础。③晚年对建设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工业化理论:2、人物评价列宁是国际无产阶级的伟大领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和走向社会主义的新路。(三)毛泽东1、主要经历⑴投身中国革命(1913——1921年)①1918年,创办新民学会;②1919年,成为湖南学生反帝爱国运动的领袖;③1920年创办《湘江评论》转为共产主义者;④1921年参加中共一大,走上革命道路,是党的创始人之一。⑵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1921——1949年)①建党初期(1921——1923年)A.一大后回到湖南从事建党和开展工人运动;B.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确定国共合作方针)②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1927年)A.1924年参加国民党一大;B.1925年从事农民问题的研究:《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指出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C.在广州和武汉举办农民运动讲习所;D.撰写《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提出坚持无产阶级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③国共对峙时期(1927——1937年)A.大革命失败后,参加八七会议,纠右、确定“总方针”,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B.1927年领导秋收起义,受挫后果断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薄弱的井冈山地区。C.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D.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路,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发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E.扩大并巩固革命根据地,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被王明“左”倾排挤)F.1935年遵义会议力挽狂澜,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和中国革命。G.领导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取得长征胜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④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A.与国民党再度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表《论持久战》,经过八年抗战,取得抗战胜利。B.形成完备的新民主主主义理论:发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指出中国革命分为两步走——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思想走向成熟。C.1942年领导开展整风运动,为夺取抗战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D.1945年,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⑤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A.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揭露蒋介石假和平阴谋,参加重庆谈判,签订《双十协定》。B.领导人民进行解放战争,推翻国民政府,建立了新中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C.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确定了党的工作重心、工作中心、基本政策和总任务。D.1949年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国家学说,为新中国成立做了政治理论准备。E.1949年10月1日(3)确立社会主义制度(1949——1956)①政治上:1949年召开新政协,通过《共同纲领》确立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1954年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1949年规定,1954年确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路线上: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中建三局装饰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全球高压有载分接开关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医用 PTFE 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度店铺债权债务转让合同范本
- 2025年度店铺租赁权转让及装修设计咨询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车库购置与物业管理合作协议4篇
- 2024铁路货运合同铁路运输货物交付与验收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餐厨废弃物处置与废弃物处理设施改造合同3篇
- 2025年度个人与个人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合同范本
- 南通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一模)地理试卷(含答案 )
- 2025年上海市闵行区中考数学一模试卷
- 2025中国人民保险集团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重症患者家属沟通管理制度
- 法规解读丨2024新版《突发事件应对法》及其应用案例
- IF钢物理冶金原理与关键工艺技术1
- 销售提成对赌协议书范本 3篇
- 劳务派遣招标文件范本
- EPC项目阶段划分及工作结构分解方案
- 《跨学科实践活动4 基于特定需求设计和制作简易供氧器》教学设计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