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1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2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3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4页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 - 统编版高三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专题二轮复习:人物形象解读专练--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2022届高考小说人物形象解读与巩固性训练

考点:

1.葛亮《书匠(节选)》

2.黎衍俊《木瓜树的主人(节选)》

3.徐怀中《写标语》

4.白龙涛《深造》

5.梁晓声《孩儿面》

【考点研究】

一、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

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首先,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题可以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分析人物形象,还可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其次,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还可以借助描写方法、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人物间的关系、作者倾向等分析人物形象。

分析人物形象的五种角度

①从所交代的人物身份、地位、职业、技能、经历、教养、气质,品质等方面。 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从塑造人物形象都的方法即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 通过小说对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形象(性格)特征。要弄清一些描写手法的作用,如外貌、神态、动作描写,能够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形象等。

③从情节的发展入手透视人物思想性格。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但必须注意以下四点: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④从分析环境入手,探究人物的命运及思想性格之所以如此的社会原因。

特定的人物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所以对小说环境描写的分析,也是理解人物形象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环境对人物性格的表现也起着强化作用,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从而显露出性格。

⑤从作者的议论和评价或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

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可通过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具体而言,首先要从小说中圈画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然后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分析人物的方法

首先,要分析人物的典型性格。典型人物的典型性如何体现呢?这就需要注意人物的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是指典型人物所代表的那一类人的共同性格。其次,借助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本文中,主要围绕“顶子杀人”这一事件展开,老人的性格特点也就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得以展示。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故事情节或是发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现了人物性格。第三,分析矛盾冲突,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矛盾冲突是构成情节的基础,是展示人物性格的手段.优秀的小说,总是充分地揭示社会生活本质的矛盾和斗争,在典型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说来,矛盾冲突展开得越充分,人物性格也就越鲜明。第四,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第五,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第六,通过人物间的关系分析人物性格。第七,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三、解题指导

1.整体分析概括人物的阅读:把分散文字聚合在一起

整体题需要阅读全文,方能找全散乱分布在字里行间表现人物言行举止的文字。阅读时要特别用好“圈点法”,把能体现人物形象特点的文字圈点出来,“圈点”务必要全面,不可遗漏。直接描写的文字较容易“圈”出,侧面描写的文字如环境描写、他人的评价文字等千万不可忽略。当然,如有直接交待人物形象特点的词语,更要重点“圈”出。

把分散的文字圈点出来后,就要化零为整,进行分类、归纳。尤其要注意重复性文字的合并、交叉性文字的剥离。

2.局部分析概括人物的阅读:聚焦细读

与整体题不同,局部题所给的文字是固定的、明确的。应将目光聚焦于此,精读细读。

首先对所给文字作内部切分、切割:在抓住描写对象后切分出是哪类(些)描写(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再切割出描写层次,切割出描写的关键词语。其次是“外联”,联系所处语段、所在的上下文,读出两部分的关联。

人物性格分析的题目应该首先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肖像和其它侧面的描写中指出人物的性格,然后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即列举文中反应该性格特征的事例。注意主要性格和次要性格的区分,要概括和文章的主要情节相关的和文章的主旨行相关的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注意各点之间不要重合、不要相互包含,答题不要只简单的回答性格特征。

【考题对接】

一、葛亮《书匠(节选)》

书匠(节选)

葛亮

秋天的时候,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了板。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

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你能回来不容易,为了一本书,值得吗?

老董将手中那把乌黑发亮的竹起子,用一块绒布擦了擦,说,值得。

后来,父亲托了丝绸研究所的朋友,在库房里搜寻,找到了一块绢。这块绢的质地和经纬,都很接近内府绢。但可惜的是,绢是米色的。

老董摸一摸说,毛羽,你是帮了我大忙。剩下的交给我。我把这蓝绢染出来。

父亲说,谈何容易,这染蓝的工艺已经失传了。

老董笑笑,凡蓝五种,皆可为靛。《天工开物》里写着呢,无非“菘、蓼、马、吴、苋”。这造靛的老法子,是师父教会的。我总能将它试出来。

此后很久,没见着老董,听说这蓝染得并不顺利。老董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这是让老董拿去当了实验品。

中秋后,我照旧去老董家练书法。父亲拎了一笼螃蟹给他家。老董说,毛羽,今天放个假。我带孩子出去玩玩。

老董穿了一件卡其布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父亲笑笑,也没有多问,只是让我听伯伯的话。

老董就踩着一辆二十八型的自行车,带着我,穿过了整个校园。老董踩得不快不慢,中间经过了夫子庙,停下来,给我买了一串糖葫芦。我问老董,伯伯,我们去哪里啊?

老董说,咱们看秋去。

也不知骑了多久,我们在东郊一处颓败的城墙处停住了。

这里是我所不熟悉的南京。萧瑟、空阔,人烟稀少,但是似乎充满了野趣。沿着水塘,生着许多高大的树。枝叶生长蔓延,彼此相接,树冠于是像伞一样张开来。我问,这是什么树?

老董抬着头,也静静地看着,说,橡树。

老董说,这么多年了。这是寿数长的树啊。

老董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后来,我每年都来,有时候自己来,有时和人结伴。有一次,我和你爷爷一起来。

你爷爷那次带了画架,就支在那里。老董抬起胳膊,指了指一个地方。那里是一人高的芦苇丛,在微风中摇荡。

你爷爷说,这是个好地方,有难得的风景啊。

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

老董的目光,渐渐变得肃穆。他抬起头,喃喃说,老馆长,我带您的后人来了。

我问,伯伯,我们来做什么呢?

老董俯下身,从地上捡起一个东西,放在我手里。那东西浑身毛刺刺的,像个海胆。老董说,收橡碗啊。

我问,橡碗是什么呢?

老董用大拇指,在手里揉捏一下,说,你瞧,橡树结的橡子,熟透了,就掉到地上,壳也爆开了。这壳子就是橡碗。

这时候,忽然从树上跳下来个毛茸茸的东西。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松鼠。它落到了地上,竟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看到我们,便慌慌张张地跑远了。

老董说,它也识得宝呢。

我问,橡碗有什么用呢?

老董这才回过神,说,捡回去洗洗干净,在锅里煮到咕嘟响,那汤就是好染料啊。哪朝哪代的旧书,可都补得赢喽。我们这些人啊,一年也盼中秋,不求分月饼吃螃蟹,就盼橡碗熟呢。

我听了恍然大悟,说,原来是为了修书啊,那咱们赶快捡吧。

老董到底把那块蓝绢染出来了。据说送去做光谱检测,色温、光泽度与成分配比率,和古书的原书皮相似度接近百分之九十。也就是说,基本完美地将雍正年间的官刻品复制了出来。

因为本地一家媒体的报道,老董成了修书界的英雄。图书馆要给老董转正,请他参与主持修复文澜阁《四库全书》的工作,老董摇摇头,说,本来,还是原来那样吧,挺好。

(有删改)

1.本文画线部分表达了老董怎样的心情?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2.老董的匠人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

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龙与“我”父亲毛羽的电话,既介绍了本文故事发生的起因,表现了书匠老董的性格,也为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B.“老董穿了一件卡其色的工作服,肩膀上挎了个军挎”,“踩着一辆二八型的自行车”,是老董生活现状、职业习惯的表现。

C.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烘托了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D.“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老董却用传统工艺修复了罕见典籍,说明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传统技艺仍有用武之地。

一、葛亮《书匠(节选)》【答案】

1.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解析】①多年后面对自己职业起点时的人生感慨。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他说,“我刚刚到南京的时候,老师傅们就带我到这里来”,说明橡树林是老董职业的起点,面对这个职业起点,老董心里充满了对旧时光的感慨之情。

②带老馆长后人重游旧地时,对老前辈的深切怀念。老董带“我”来到橡树林,指给“我”爷爷作画的地方,并且他还清晰记得爷爷当时说的话语,这些都表明老董对前辈的深切怀念。

③对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过去老师傅们把老董带到橡树林,他和“爷爷”也曾经来过橡树林,在这里老董学到了技艺,也有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但距离那时已有三十年,文中说,“他说这个话,已经是三十年前了”,这一句话表明老董内心有一种岁月如梭,世事沧桑的生命感悟。

2.①坚持行业规矩。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为了一本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也认为值得。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解析】①坚持行业规矩。为了修复古籍,他敢于反对省外的专家,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但他不忘“不遇良工,宁存故物”的古训,为此甚至跟权威叫板。

②恪守职业操守。老董敬畏与热爱自己的职业,通过“父亲”与老董的对话,我们知道老董曾经因为坚持自己的观点和夏主任结下梁子,现在为了修复古书,即使再次失去工作,老董也认为值得,这些都表明老董是一个恪守职业操守的人。

③修书精益求精。为染蓝绢不断试验,他夜里待在图书馆里,傍晚时也跑染厂,把家里沙发套和桌布、窗帘都变成了靛蓝色,还去了偏远的橡树林,最终完成修复任务。

3.C【解析】C项,小松鼠跳到地上,“像人一样站起了身,前爪紧紧擒着一颗橡子”,既渲染了此处的生机与野趣,也说明了小松鼠对橡子的喜爱;老董也如小松鼠一样视橡子为宝物,他寻橡子是为了修复古书,但没有借此烘托“老董的童心与快乐”。

二、黎衍俊《木瓜树的主人(节选)》

木瓜树的主人

黎衍俊

节日的晚上,远处天空烟花万重,城里高楼霓虹辉闪,公园里花灯耀眼,游人如织……我走在公园的大道上。

“来散步啦?”环卫阿姨向我打招呼。

“哎,没放假呀?”我说。

“是的,每年这个时候,最忙。凡是大家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最忙。”她笑着说。

“明天再扫吧,你该回去了,今天过节,家人在等着呢。”

“不急,今天活多,要晚一点,家人都习惯了。”

我几乎每晚都和她相遇。是啊,都习惯了,连逢年过节都习惯了。

都习惯了,天天一个样,土黄色的工作服,头戴帽子,脸庞围着纱巾,戴着口罩,身后一辆垃圾车“陪伴”着,不离不弃,手上扫帚有节奏地舞蹈,地上的树叶沙沙地响。她带着黄昏走向深处,街灯又把她从街角中拉出来,身影亮亮长长……

一天,台风将来,我参与检查街道安全工作。在一大树底下,我又遇见她,捧着一盅白粥,美美地喝着。她向我打招呼,我感到愕然,以为她认错人。看到她身边的那把扫帚和垃圾车时,我才醒悟:“是你呀,认不出来啊,刚吃午饭?”

“是的。”她笑得很甜,吃得很香。也许是习惯了,一点不矜持。

这是我第一次见她真容。此时的地已脱下工作服,摘下帽子、纱巾和口罩,露出盘着的黑发,贴着汗水的刘海下,是一张端庄的脸庞。

我笑着说:“原来你还这么年轻,好漂亮!”

“哄我开心哆!还年轻,快五十了,成老太婆啰!”她哈哈笑起来。

“这个时候吃的算哪餐?”

“是午餐。早餐五点,午餐一点,晚餐八点。”

“现在几点,知道吗?快三点啦。

“前段路垃圾多,刚扫到这里。”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棵树龄已长,绿叶婆安,树上鸟儿翻飞,叽叽喳喳地间,树下一群阿姨在聊天……

几天后,我胃不舒服,老中医说野木瓜花对肠胃好,城边村有。吩咐我去找。我在村里转来转去,天色迷蒙时才在村边偏僻的一座平房前找到。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之前的台风对它影响不大。

我走到屋前,正想敲门,村路上一位阿姨拉着垃圾车,乒乒乓乓地向屋前走来。阿姨开口:“你好,你找谁呀?”

“想找木瓜树的主人。”我笑着回答。

“找这树主人干吗?我就是。”她回到门前,安放好车,解下头上的帽子、纱巾,走近我:“哇,是你啊,什么风把你吹到这里来?”

“哎呀,阿姨,你家在这?”

“租的房子。进去坐坐吧,我爱人在。”

她随手推开门,打亮厅里的灯。我难挡她的热情,也跟了进去。

此时,厨房传出声音:“回来了,菜马上好,准备吃饭。”

她笑着回答:“有客人呢。”

“好,客人来了,快坐,一起吃饭。”

我说明来意,并告诉她,晚饭早就吃过了。阿姨说:“你坐下吧!”她爱人也很好客。盛情难却,我坐下来打量这房子。这是三间红砖瓦房,旁边厨房另建,瓦面陈旧,但墙壁亮白,地板光洁;家具简单,整齐大方,房间的布置给人宽敞明亮的感觉。“房子偏僻点,但每月租金三百元,便宜。”她指指厅里分出的一个小间又说道:“这是儿子的房间,他到省城读大学了。”

此时,她爱人开始上菜,三菜一汤:肉片汤,一青菜,一煎蛋,一盘炒花生。阿姨从房间端出两杯酒,笑着说:“这是药酒,我爱人每天都要喝上一杯,你也尝尝。”

“对,好酒、好酒,我们一起喝。”她爱人勤劳,敦厚热情,耿直语快,看出来他是家里的“主厨”。

席间,阿姨边吃边说。夫妻俩年近五十,原先家在乡下。和爱人一起来做环卫工人是为了陪上高中的儿子读书。儿子懂事,勤奋,成绩好,中考考上城里一中。夫妻俩担心孩子生活难以自理,决定放弃农耕,进城来打工陪读。还好孩子很争气。前年考上国家重点大学,夫妻俩陪读工夫没白费。

我问工作状况,她说:“每天早晨六点早饭后开工,晚上七点多收工,习惯了,不觉得累。比起大老板大演员那上百上千万是低了,但我们本事到这儿了,工资够生活就行了,不求太多。”她爱人负责清扫另外一个单元,力气大点,完成工作早些,做饭和家务活他全包了。她摸摸爱人的肩膀加上一句:“老公比我辛苦,他还是家里的‘火头军’,里里外外他管着。”说完又哈哈笑起来,笑声穿过瓦缝,在夜空飘荡。

屋外静悄悄,偶尔传来野鹤声音;屋里暖融融,酒香、菜香和笑声交织着,我心也醉了。

她爱人夹一个荷包蛋放在我的碗里:“专讲不喝不行,来,我们干杯!”

……

我告辞。阿姨说:“台风刚过,路面垃圾多,还要加班,我们一块送你出去。”

到街上有几里路,我捧着美丽的木瓜花,跟着他们走在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岔路口处,我向他们轻轻地招手,他们也向我招招手告别。我站在原地,目送着他们走往街灯的深处。

(有删节)

1.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2.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用简笔描写晚上城市的欢乐情景,交代了下文“我”与“阿姨”相遇的背景。

B.小说连用四个“都习惯了”,表明“我”与“阿姨”“两人生活上都是按部就班地过日子。

C.小说画线处屋内的热闹与屋外的寂静形成对比,突出“阿姨”一家知足常乐,珍惜眼前生活。

D.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的手法对“阿姨”的丈夫进行刻画,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黎衍俊《木瓜树的主人(节选)》【答案】

1.①认真负责、勤劳。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后才休息。②知足、随遇而安。对因工作而打乱了正常作息时间,没有埋怨,而是逐渐“习惯”。③待人热情、真诚。与“我”多次主动打招呼,邀请“我”到她家做客。④关爱、体贴家人。进城陪儿子读书,体贴丈夫。

【解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小说中的‘阿姨’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我们要善于从有关“她”的具体情节去归纳,同时要注意用四字短语归纳。具体来说:从不管是平时还是节假日,都要把工作任务完成后才休息可看出她认真负责、勤劳的特点。从对因工作而打乱了正常作息时间,没有埋怨,而是逐渐“习惯”可提炼出:知足、随遇而安的特点。从她对“我”多次主动打招呼,并邀请“我”到她家做客可归纳出:待人热情、真诚的特点。从进城陪儿子读书和体贴丈夫等情节可看出她关爱、体贴家人的特点。

2.B【解析】B项,四个“都习惯了”是写“阿姨”对打扫卫生工作的特点了解和对这份工作形成的生活规律变化的适应,最后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这是对“阿姨”工作认真负责的一种肯定,但并不包括“我”按部就班地过日子这一点。

3.①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老中医吩咐“我”去找木瓜花,使“我”有机会在阿姨家做客,进一步了解她及其家人。②衬托人物形象。衬托“阿姨”和她的丈夫平凡而美好的形象,小说写“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是象征“阿姨”及其丈夫虽不惹人注意,但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而且心灵美好的形象。③升华小说主题。借以表达“我”对如“阿姨”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敬佩、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要求“简要分析文中的木瓜花有什么作用”。从情节发展的角度看:老中医吩咐“我”去找“木瓜花”,使“我”有机会在“阿姨”家做客,从而进一步了解她及其家人。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通过写“木瓜花”塑造了“阿姨”和她的丈夫平凡而美好的形象,小说写“木瓜树生机勃勃,花很美,躲在深处”是象征“阿姨”及其丈夫虽不惹人注意,但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而且心灵美好的形象。从升华小说主题的看,通过写“木瓜花”能表达“我”对像“阿姨”这样的普通劳动者的敬佩、赞美之情。

三、徐怀中《写标语》

写标语

徐怀中

文化教员的职责,本来是为司令部干部或战士上文化课。眼下一个战役接一个战役,根本没有休整时间,文化课早撂到一边去了。汪可逾不好意思总是处于“失业”状态,她跑去找“五号”要工作。齐竞倒不感觉这有什么不妥。

“有空余时间,你不正好可以多练练古琴吗?”

如果在文艺团体,你一天二十四小时练琴,那是为了提高专业水平,领导表扬,群众称赞。在九旅司令部,练琴多了,人家自然就会有反映,话讲得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