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旅游文化学考试资料旅游文化学考试资料旅游文化学考试资料旅游文化学考试资料编制仅供参考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地址:电话:传真:邮编:旅游文化学看图说话—我们都来说说这幅图学习目标掌握旅游文化的基本理论框架与体系,了解旅游文化的概念、结构与功能。能够从文化的角度对旅游主体的旅游动机和消费行为。掌握中国旅游文化客体的构成。从旅游管理者、开发者的角度掌握旅游文化交流与传播的变化规律,认识文化对目的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把旅游文化学的知识与理论灵活运用专业的学习中和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第一章旅游文化总论学习目标厘清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等概念。掌握旅游文化的概念、结构、特征与功能。了解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一节文化、旅游文化、文化旅游一、文化1、文化的起源(不考)“文”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指事物的改变。《易经》中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之说,这里的“人文”指文化典籍和礼仪风俗。西汉刘向《说苑·指武》中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的说法,这里的“文化”是指封建帝王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总称。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的“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常被引用,其中“文化”一词指文治教化。“文化”是诗文礼乐、政治制度、道德礼俗等的综合体。2、文化的概念1)(重点,平时所讲文化的概念)广义的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2)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协调群体关系、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相当于通常所说的精神、社会意识、道德制度等观念。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3、文化的要素(重点,每个要素后面的内容都要记忆)物质要素: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其中尤以生产工具最为重要。精神要素:哲学、科学、宗教、艺术以及各种思想观念。符号要素:语言、姿势、表情、动作、声音、图形、标志。规范体系:法规、制度、道德。4、文化的结构二分说: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三结构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重要)四层次说: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六系统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5、文化的特征(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是大家比较认同的)三性说:承袭性、地域性、交融性。四性说: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五性说: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综合性、新奇性。六性说: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普同性、多样性、发展性。6、文化的层次(注意)符号:语词、姿势、图表、物体等,这些东西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只有分享这一文化的人才能识别。(表层)英雄:英雄的特点就是在某一文化中受到吹捧或赞扬,因而成为行为的榜样。(中间)礼仪:礼仪属集体活动,譬如社交仪式、宗教仪式、商业和政治集会等。(中间)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所遵从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核心)———霍夫施泰德的“洋葱皮理论”7、文化的功能(不考)养“心”的功能——养智、养德、养神、养气。满足需要、认知、规范、凝聚的功能。保存、认知、教化、启智、愉悦、凝聚、交流、经济、审美、规范的功能。二、旅游文化1、(重点)旅游文化概念:旅游主体、旅游客体和旅游媒体内在的及其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2、旅游文化结构(可能出简述题)旅游主体文化:文化素养、兴趣爱好、审美观、价值观、行为方式、政治主张、思想信仰、职业、生活背景等。旅游客体文化:历史、宗教、建筑、娱乐、服饰、饮食、民俗、文艺等。旅游媒体文化:管理、服务、教育、政策法规、行规制度等。3、特征(与文化的特性相同)三性说:承袭性、地域性、交融性。四性说: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时代性。五性说: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综合性、新奇性。六性说:承袭性、地域性、民族性、普同性、多样性、发展性。4、旅游文化的功能养“心”的功能——养智、养德、养神、养气。满足需要、认知、规范、凝聚的功能。保存、认知、教化、启智、愉悦、凝聚、交流、经济、审美、规范的功能。三、文化旅游(可将一下内容综合起来)(重要)以人文资源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第二节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和意义一、研究对象—旅游文化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旅游文化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旅游生态文化。二、研究方法(不考)三、研究意义第二章旅游主体文化学习目标了解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历程,熟悉中国当代旅游观念的文化特征。了解文化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了解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掌握不同旅游主体的审美文化特征。第一节旅游主体观念文化旅游观念涉及的是旅游者为什么去旅游?由此指导旅游者的旅游行为以及对旅游的感知与评价。一、国际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发展变化1、古代—旅行2、近代—旅游3、现代—大众旅游思考与讨论:西方不同时期旅游者的旅游目的、行为方式、结果。二、中国旅游主体观念文化的演变(名词解释、概念题、填空)中国旅游日5月9日,口号:读万卷书,行万里路1、古代的旅行帝王巡游——隋炀帝、乾隆……公务旅行——张骞、郑和……宗教旅行——玄奘、鉴真……士人漫游——谢灵运、李白、杜甫、柳宗元……科学考察旅行——以徐霞客为代表2、近代3、现代旅游目的多样化回归自然动机逐步增强文化动机逐步增强参与意识逐步增强追求个性意识逐步增强第二节旅游主体消费文化旅游消费文化涉及:文化对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旅游者在消费过程中的文化表现。一、旅游消费行为:包括从旅游需要的产生、消费计划的制定到实际消费及其感受的全过程。二、文化因素对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影响决定消费观念和行为标准制约旅游者的某些心理欲求影响旅游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影响旅游者消费行为的发展方向三、旅游主体消费行为中的主要文化表现1、不同人群(中西方、文化层次、性别、年龄、个性等)文化差异比较2、(重点)不同人群旅游消费行为文化差异比较(思考题)回答要点:需要动机旅游目的地选择旅游方式选择旅游消费支出第三节旅游主体审美文化旅游审美文化涉及:文化的差异对旅游主体审美习惯和行为的影响。一、旅游审美主体及其审美过程1、旅游审美主体的类型:自然审美型、艺术审美型、社会审美型、饮食审美型、娱乐审美型、刺激审美型。2、旅游主体的审美心理过程:感知、想象、理解、情感。审美过程受审美个体的理想、偏好、情趣、个性、信仰及其社会实践经验与生活阅历影响。二、旅游审美主体的文化差异思考题:通过剖析自己对旅游客体的选择及习惯,说明文化对旅游审美的影响第三章旅游客体文化(上)学习目标了解旅游客体文化及其类型。了解山水文化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型。了解建筑文化的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型。了解园林的审美审美价值与主要类型。(概念、重点)旅游客体文化:旅游审美对象的文化内涵和价值所反映出来的观念形态及其外在表现(重点)旅游客体文化类型: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民俗、娱乐、自然审美等。第一节山水文化一、名山一)名山的特征富有美感的自然地理实体。有雄、奇、险、秀、幽等景观特征。具有科学上的典型性。如桂林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丹霞山为典型的丹霞地貌、张家界为独特的砂岩峰林地貌、黄山、华山为典型的花岗岩地貌、五大连池为典型的火山地貌等。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如五岳、道教名山、佛教名山等。二)名山的类型1、三山五岳1)三山—神仙居住的山。蓬莱、方丈、瀛洲。(了解)五岳归来不看山登泰山而小天下自古华山一条路绝塞名山—恒山五岳独秀—衡山2、(了解)佛教名山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分别供奉文殊菩萨、观音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第五大佛教名山——贵州梵净山、浙江雪窦山、辽宁千山、浙江天台山都说是未来佛弥勒菩萨的道场。云南鸡足山是如来佛大弟子迦叶的道场。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道场五台为东台望海峰、西台挂月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斗峰(3058米),中台翠岩峰。五大禅寺有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像寺、罗睺寺。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道场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道场3、(了解)道教名山山东崂山—东海仙山江西龙虎山—正一派的祖庭黄山归来不看岳5)探险名山西部雪山高大的山体深入雪线,完美的垂直地带谱,变化无常的天气,神圣而神秘,是探险和登山运动的终极目标,也是现代人敬畏自然和回归自然,追求个性的最佳场所。(记忆)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评选标准1、有独特的观赏价值;2、具备该种地貌的典型特征,科学价值较高;3、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4、有较高的人文价值;5、没有被人类过度开发。
(了解)中国最美的十大名山——西部雪山横空出世1、南迦巴瓦:云中的天堂(7782米2、贡嘎:风停止了脚步(7556米3、珠穆朗玛:心灵的守望(8848米4、梅里:雪神的仪仗队(6740米5、黄山:上帝的盆景(1867米6、稻城三神山:香格里拉的地标(6032米7、乔戈里:遥远的秘境(8611米)8、冈仁波齐:众神的居所(6638米)9、泰山:华夏的图腾(1545米10、峨眉山:从盆地升向天庭(3099米)一)水的美学特征具有形、声、色、光、影等造景功能。拥有悠久的开发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中国最美的五大湖》评选标准:1、前提条件:湖必须是自然的,不是人工造成的水库。2、湖面与周边环境的视觉关系好,给人以独特的美的感染力;3、湖区(指包括湖面在内的该湖的集水区)的水生与陆生生物丰富;4、湖区拥有丰富独特的人文积淀,湖与湖周居民之间存在着某种独特的人文关联:5、湖水受污染的程度小,湖水的透明度高;6、湖区的旅游开发以不破坏自然美为原则。(注意梳理)文化内容最丰富的水域是西湖:注意西湖的自然、文化的景观(了解)青海湖—陆心之海青海湖,是我国第一大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它浩瀚缥缈,波澜壮阔,是大自然赐与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喀纳斯湖—上帝的调色板位于阿尔泰山西北端的深山密林中,四周群山环抱、森林密布、草场繁茂,山坡一片葱绿,湖面碧波荡漾,群山倒映湖中,使蓝天、白云、雪岭、青山与绿水浑然一体,湖光山色美不胜收。纳木错—与神耳语的地方
有人说纳木错的天象也是有脾气的,当你快乐时,它会增加你的幸福,当你悲苦时,它会给你安慰。到了纳木错,你会丧失游山玩水的心境,你所能做的,只是放松和冥想。长白山天池—盛怒之后的平静长白山天池是火山喷发自然形成的我国最大的火山口湖,因为它所处的位置高,水面海拔达2150米,所以被称为“天池”。风雅西湖在语焉不详中寻找历史;在茅道芦巷中叩访遗踪;在锈迹斑斑中擦拭亮光;在长眠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共同经历苏醒,与这块城市的湿地共同呼吸绿色空气,并沉醉在其间,那是一种怎么样的感受呢?
亚龙湾:跌落在地上的天空海南最南端的一个半月形海湾,沙滩绵延7公里且平缓宽阔,沙粒洁白细软,海水澄澈晶莹蔚蓝。终年可游泳,被誉为“天下第一湾”。
野柳:海浪留在大地上的作品野柳奇岩是波浪侵蚀、岩石风化及海陆相对运动、地壳运动等地质作用的影响乃生成罕见的地形、地质景观,极具观赏、研究价值。成山头:腹地对大海的渴望又名“天尽头”,是中国陆海交接处的最东端,最早看见海上日出的地方,自古就被誉为“太阳启升的地方”,有“中国的好望角”之称。这里群峰苍翠连绵,大海浩瀚碧蓝,峭壁巍然,巨浪飞雪,气势恢宏,是理想的旅游避暑胜地。
东寨港红树林:留在陆地上的碧浪位于琼山境内,红树林在这里的海滩上绵延50公里,面积达3337.6公顷,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红树林保护区,是中国七个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之一。昌黎黄金海岸:沙漠与大海的吻痕海岸线全长52.1公里,具有沙细,滩软,水清,潮平的特点,是进行海水浴、阳光浴、沙浴、森林浴、空气浴的理想地点。维多利亚海湾:万丈红尘映碧海维多利亚港水面宽阔,景色迷人,每天日出日落,繁忙的渡海小轮穿梭于南北两岸之间,渔船、邮轮、观光船、万吨巨轮和它们鸣放的汽笛声,交织出一幅美妙的海上繁华景致。
崇武海岸:惠安女眺望大海的地方崇武半岛优雅的环境,渔村的民俗,引起了许多游客的广泛兴趣;而半岛上这座巍峨的古城,更吸引了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大鹏半岛:临近闹市的一块荒野细白沙滩、湛蓝海水,因没有被开发,东西冲的景色有着最原始最淳朴的自然之美。它是深圳的“黄金海岸”。第二节建筑文化建筑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河中产生的一大物质内容和地域文化特色的亮丽风景。是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不断作用的产物。不同历史时代的建筑,可以反映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特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建筑,可以反映当地自然条件、资源与环境的概貌。一、中国建筑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建筑体系形成时期:原始社会~汉朝,穴居(旧石器)—巢居(氏族公社)—砖石结构(秦汉)。建筑体系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由于佛教的传人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建筑体系成熟时期:隋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木架结构、砖石结构、建筑装饰、设计和施工技术都有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特点是规模宏大,气势雄浑,如大明宫。建筑体系大转变时期:宋朝建筑规模小,但建筑风格以秀丽、细腻而富于变化,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楼台。建筑体系又一发展时期:元朝,建筑以简化粗旷为主要特征。建筑体系最后一个高峰时期:明清时期的建材、装修、园林设计、建筑群落的布局渐趋成熟。风水术达到极盛,这一中国建筑史上特有的古代文化现象,其影响一直延伸到近代。木头圆柱:支撑梁架的柱子。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进深:建筑的纵深间数为“进深”。斗拱: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从柱顶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彩画:原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屋顶庑殿顶—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歇山顶—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硬山顶—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攒尖顶—平面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屋顶;录顶—屋面双坡,没有明显正脊,前后坡之间为弧形曲面。山墙:房子两侧上部成山尖形的墙面。三)(记忆)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明显的中轴线平面布局。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表现为堪舆风水说。四)宫殿与坛庙1、宫殿宫殿布局: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现存宫殿:北京故宫、沈阳故宫、承德避暑山庄、布达拉宫。2、坛庙:礼制建筑祖庙(太庙)社稷坛(先农坛)天坛、地坛孔庙五)陵墓建筑1、封土的沿革秦汉两代的“方上”唐代改为“以山为陵”宋代恢复“方上”明清两代“宝城宝顶”2、陵园的建筑布局祭祀建筑区神道护陵监明十三陵六)塔:形高而顶尖的佛教建筑物,初为藏佛骨(舍利子)的地方,后世也藏经于其中,俗称宝塔。现代的塔,功能和式样就更为丰富了。七)桥: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构造物。(中国四大古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湘子桥)八)中国的古代园林园林(概念):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游憩境域。沿革:商周时期称“囿”;秦汉时期称“宫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山水园”;唐宋时期的“写意山水园”;明清时期的“写意山水园”得到完美的发展。特色: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即每个山水景象因素的形象组合要符合自然规律。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即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空间力求从视觉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的局限性,使之融于自然,表现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自然环境吻合,又使园内各部分自然相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组成要素:筑山、理池、动植物、建筑、(亭、台、楼、阁、榭、轩、舫、路廊、桥、园墙等)。构景手段: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其他要素匾额楹联匾额:横置门头或墙洞门上,在园林中多为景点的名称或对景色的称颂,以三字四字的为多。如苏州拙政园中的“与谁同坐轩”,表达了“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孤芳自赏的思想。楹联:往往与匾额相配,或树立门旁,或悬挂在厅、堂、亭、榭的楹柱上。如苏州沧浪亭的“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雪香云蔚亭的“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镇江别峰庵郑板桥读书处,门上联云:“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等。匾额楹联不但能点缀堂榭,装饰门墙,在园林中往往表达了造园者或园主的思想感情,还可以丰富景观,唤起联想,增加诗情画意,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是中国传统园林的一个特色。九)亭台楼阁: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中国建筑小品)亭—有顶无墙的小型建筑物台—高平的建筑物楼—两层以上的房屋阁—四周设有栏杆回廊的房屋2、民居:人类居住结构的形成不仅是现实的物质条件驱动的结果,也折射出一个民族内在的价值观念、深层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民居,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凝聚了中华先民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形象地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直观地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系统、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审美理想,可谓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了解)1)北方四合院民居:北京、河北、山西等。2)南方天井式民居:皖南、江苏、广东南方盛行一种天井民居。所谓"天井",其实是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南方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人稠地窄,民居布局重视防晒通风,也注意防火,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所以多建天井民居。3)黄土高原窑洞式民居:陕北进村不见房,见树不见村4)西南干栏式民居:广西、云南5)客家民居:广东、福建、江西6)少数民族民居:蒙古包3、客家民居: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客家民居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部凝固的客家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巨著。1)客家民系文化的基本特征具有通体社会的主要特征,普遍存在着“群体”优于“个体”的现象及浓重的“礼制”秩序观念;家族的概念凌驾于家庭之上;维系客家民系家族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公田与公蒸制度。2)客家民居特点(1)布局合理:布局中轴对称(迎合传统的宗法观念)布局向心有序(明堂(祠堂)暗屋)通廊式布局(方便沟通)布局讲究“风水”(2)规模巨大(满足聚族而居的要求)(3)防御功能突出(适应当时社会残酷斗争的现实)(4)整体功能齐全(居住、储备、防御)(5)建筑材料原始(生土、卵石、竹、木)(6)建筑工艺先进(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3)客家民居的主要类型(1)客家围龙屋围龙屋是广东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集中分布在梅州市。围龙屋从外观上看是一座半封闭的椭圆形建筑群,在结构上由前、中、后三部分组成:前面部分为一半月形池塘,当地称作“龙池”;中间部分由堂横组成的合院式建筑主体及屋前的晒坪组成方形;后面部分为半圆形的化胎,它由半月形“化胎”,半环状“围龙屋”,半月形“风水围”组成。整个建筑群从池塘----晒坪-----主体建筑-----化胎-----围龙------风水逐级升高,形成前低后高,层次分明,气势非凡,半圆的化胎与半圆的龙池遥相呼应,一高一低,一虚一实,一阴一阳,构成完美的组合,既满足建筑构图艺术的要求,又有风水意义的作用,更蕴含合家团圆美满之寓意。(2)圆楼圆楼是福建客家民居的典型代表,主要分布在福建的永定、南靖、平和以及广东的大埔等地。圆楼从外观上看是一座封闭的圆形建筑,其外墙厚实高大,巨大的瓦顶出檐,给人一种雄伟与神秘的感觉。而在圆楼的内院,环周为木穿斗结构分隔成的几十个开间,一层层回廊一排排木柱组成极有节奏的韵律,充满祥和的生活气息。(3)方楼方楼是客家地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形式多样的方形四合院式民居。其与圆楼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高大厚实的土墙,巨大出檐的瓦顶,对外封闭,对内开放防卫功能强等特点。方楼在福建称“四角楼”,在广东称“四点金”,在江西称“围楼”,其中四点金和围楼多在方形围楼的四个角上筑有碉楼,更加突出其防卫功能。(4)五凤楼五凤楼是客家民居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最早出现的类型,其一般为前后三堂左右两横组合而成的建筑群,整个建筑群前、中、后三堂逐级升高,横屋烘托左右,依山面水,显得对称严谨、秩序井然、主次分明、和谐统一,五凤楼檐角飞展,形如五凤翘翼,故称“五凤楼”。
(5)门堂屋:门堂屋是一种祖堂居中、两侧设置居住横屋的建筑形式,是客家民居中的最基本形式,最能代表客家人的建筑观。门堂屋一般为三堂四横,建筑几何中心布置在下堂、中堂、上堂三个堂屋,两侧各布置两栋横屋。通常,下堂为大门出入口,中堂为议事厅,上堂供奉祖宗牌位,横屋为居室。在门堂屋的基础上,在建筑物加上枕屋或围龙就是围龙屋了。(6)中西合璧的客家民居联芳楼坐落在梅县侨乡白宫镇新联村,是一座中西合璧民居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外部结构似洋楼,而内部主体结构却是传统的中原府邸式和围龙式的结合,构成了古今中外混合结构。4、客家围龙屋风水文化(1)理想的风水生态环境地基选择——背山面水,山水相依的情结朝向——坐北向南,自然南向与文化的结合整体形势——前低后高,稳而有序的文化话语补救与培植——居住环境的保护、优化的必然选择客家民居作为居室模式在今天也许显得过时,但我们透过这可视的文化景观能感悟到一种古代文化韵味。二、西方建筑欧洲的封建时代,主要意识是基督教。教会的统治对当时的建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于是教堂往往代表了当时当地建筑的最高代表,凝聚和象征了当地的历史文化。1、西方古典建筑类型:古希腊,罗马式,拜占庭,哥特式,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以及由于文化交流而产生的混合样式和风格。古希腊建筑(环柱式建筑):古希腊建筑留传于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二是希腊人对建筑的本质和比例看法。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式、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拜占庭建筑: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汲取了波斯文化而形成的建筑风格,其突出特点是屋顶的圆形。哥特式建筑: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见于天主教堂,也影响到世俗建筑。最明显的建筑风格是高耸入云的尖顶及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文艺复兴建筑:起源于意大利佛罗伦萨。15-19世纪流行于欧洲。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巴洛克建筑:17~18世纪在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浪漫(古典)主义建筑:18~19世纪下半叶,在浪漫主义思潮影响下表现为追求超尘脱俗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的建筑风格。2、西方古典园林东方园林:以自省、含蓄、淡泊、守拙为美,重在情感上的感受和精神上的领悟。哲学上追求的是一种混沌无象、清净无为、天人合一和阴阳调和,与自然之间保持着和谐的,相互依存的融洽关系。空间上循环往复,峰回路转,无穷无尽,以含蓄的境界为上。是一种摹拟自然,追寻自然的封闭式园林的¡°独乐园¡±。西方园林:表现为开朗、活泼、规则、整齐、豪华,追求和推崇¡°秩序是美的¡±的理念,其以建筑为主体的规则式轴线布局,整形修剪的树木与绿篱,几何刑的花坛以及由整形常绿灌木形成的迷宫。讲求的是一览无余,追求图案的美,人工的美,改造的美和征服的美,是一种开放式的园林,一种供多数人享乐的¡°众乐园¡±。第三节宗教文化(重点了解佛教)千百年来,宗教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教徒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对社会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产生了影响。浩如烟海的宗教典籍,丰富了传统历史文化宝库。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浩繁的书籍、绘画、建筑等宝贵财产。它们跨越历史的时空,传承着深厚的宗教文化传统。一、宗教文化概述1、宗教的概念1)广义:宗教本身是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文化,同时又是整个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2)狭义:有一定的教义、教规、仪式和组织系统的信仰的社会实体。(如四大宗教)2、宗教的要素1)四要素说:意识、组织、礼仪、器物。2)五要素:信仰、礼仪、组织、体验、道德规范。3、宗教的层次组织:宗教组织及其神职人员;(表层)礼仪:崇拜对象与宗教仪式。包括祭献、崇拜、祈求、节庆等为内容的宗教礼仪,是人类文化活动的产物;(中间)价值观:信徒所遵从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即教义。(核心)—霍夫施泰德的“洋葱皮理论”4、宗教的发展1)原始宗教:原始社会产生的以反映人和自然矛盾为主要内容的初期状态的宗教。其基本特点包括对食物、繁殖、祖先、死亡、自然万物、以及社会群体的神秘观念和祈求敬拜,并由此发展出对超自然体之神灵的信仰及崇拜。2)国家宗教:是指某些国家的统治阶级或政府通过法律确定为该国全民性信仰的官方宗教,简称国教。3)世界宗教:世界宗教孕育于特定的民族国家,但很快就突破了民族的范围,超出了国家的界限,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群众发生着强大的影响。如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三大世界性宗教。6、、中西宗教文化的对比1)超世俗主义与世俗主义:西方宗教文化带有鲜明的超世俗主义特征,如《圣经》中对天堂和地狱的描绘、灵魂和肉体的分离;中国的宗教文化中世俗主义倾向明显。如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君子理想,是强调个人在现世生活中的所作所为,而不形而上的对宇宙起源、生死等问题进行论述。2)政教分离与政教合一:西方宗教文化中政教分离是其主流,如《圣经》中耶稣的“这样,凯撒的物当归给凯撒,上帝的物当归给上帝”;政教合一始终是中国的特征,从汉武帝使儒家取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地位之后,儒教成为世俗权力的卑女的传统则一直蔓延千年。2、教义1)六大信仰:信安拉、信使者、信天使、信经典、信前定、信后世。2)五功:念、礼、斋、课、朝。3)善行:道德规范3、经典:《古兰经》、《圣训》4、标志:新月5、信奉对象:安拉6、主要节日:开斋节(肉孜节)、宰牲节(古尔邦节)、圣纪节。7、称谓:伊玛目(教长)、阿訇(主持)、毛拉(伊斯兰学者)。四、佛教(重点)1、创立与发展1)创立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始人—乔答摩.悉达多尊称—释迦牟尼2)发展原始佛教—释迦牟尼创教及其弟子传教阶段部派佛教—分裂为上座部和大众部佛教两派大乘佛教(公元1世纪中叶~7世纪)密乘佛教时期(7世纪~12世纪)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汉族地区佛教伊存授经(公元前2年)译传阶段(两汉、魏晋南北朝)创造和鼎盛阶段(隋唐时期)—八大宗派融合阶段(宋元明清)——禅净土合一3、佛教的教义—“四谛”苦谛—把社会人生判定为“苦”,全无幸福欢乐之可言。
集谛—是对造成痛苦与烦恼原因的分析,大体可概括为“五阴聚合说”、“十二因缘说”和“业报轮回说”。灭谛—提出了佛教出世间的最高理想——涅磐。(即灭掉七情六欲)道谛—即解脱之路,即通向涅磐之路。被总结为“八正道”,从身、口、意三个方面规范佛徒的日常思想行为的“八正道”。4、经典:包括经、律、论三个部分。称为三藏。经:是佛阐发的教义,律:是僧侣的戒规,论:是阐发经和律的著作。三藏均通晓的高僧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三藏合编在一起称大藏经。我国历史上曾有汉、藏、傣、西夏、回纥、满文等各族翻译的大藏经,现存较完整的大藏经包括:巴利文、汉文和藏文三大体系。5、标记“万”:古代曾被看作火或太阳的象征,梵文解作“胸部的吉祥标志”。唐朝武则天时定此字读音为“万”字。
法轮:佛教的另一个标记。6、供奉的对象1)佛—指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或:‘佛’是一个理智,情感和能力都达到最圆满境地的人格。)寺院常供奉的佛有:三身佛、三方佛、三世佛、华严三圣。2)菩萨—指自觉、觉他者。是协助佛传播佛法,救助众生的人物。菩萨是“菩提萨埵“的简称,“菩提”汉译是“觉悟”,“萨埵”汉译是“众生”。寺院中常见的菩萨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地藏菩萨、大势至菩萨。3)罗汉——指自觉者。称已灭尽一切烦恼、应受天人供养者。他们永远进入涅梁不再生死轮回,并弘扬佛法。寺院中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五百罗汉和济公。4)护法天神—护持佛法的天神。著名的护法天神有四大天王、韦驮、二尊王、伽蓝神关羽等。7、佛教常用礼仪1)合掌:表示由衷的敬意2)绕佛:表示对佛的敬意3)五体投地:佛教最高礼节。寺院布局五、道教1、道教的创立和发展1)创立创立时间—东汉末年(约公元126~144年)创始人—张陵(五斗米道),张角(太平道)教主—老子2)发展原始道教阶段—东汉末年,张陵、张鲁、张角。理论化阶段—魏晋、南北朝,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两大派系形成阶段—金元,全真道:王重阳,主张三教合一。正一道:张与材,行符箓。2、道教的教义1)宣扬“道”是“万物之母”。2)追求长生不老、肉身成仙。3、经典—《道德经》4、标记—八卦太极图5、供奉对象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四御—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勾陈上宫天皇大帝和后土皇地祇三官—天、地、水三官。神仙:大罗金仙(神仙)、天仙、地仙、人仙、鬼仙。护法神将:关圣帝君、王灵官。6、道教名胜1)五岳2)其它道教名胜鹤鸣山(成都)、青城山(都江堰)、终南山(西安)、龙虎山(贵溪)、茅山(句容)、罗浮山(博罗)、武当山(丹江口)、崂山(青岛)、湄洲妈祖庙(莆田)、白云观(北京)、三元宫(广州)、长春观(武汉)等。第四节民族民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一、民族概述(重点掌握民族、民俗的概念)1、民族: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形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2、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创造于民间又传承于民间的具有世代相习的传承性事象,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社会生活文化。3、民俗的特征:社会性和集体性、类型性和模式性、稳定性和变异性、传承性和播布性。4、内容: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换、交通、婚姻、家庭、村落、结盟、岁时、节日、丧葬、信仰、风尚、礼仪、禁忌。二、中国民族概况1、人口:汉族占全国总人口的92%,少数民族人口占8%。人口超过百万的民族有19个,主要是汉、壮、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人口在一万以下的民族有7个,珞巴族是我国最小的民族,人口只有2312人。2、分布:汉族多聚居在人口稠密的东南部,少数民族多住在人口稀疏的边疆地区,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但两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3、语言文字:除汉、回共同使用汉语外,54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大体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和印欧五大语系。文字可分为拼音文字和非拼音文字两大类。三、中国主要民族民俗的概况一览表(简单了解)民族聚居地民居节庆信仰禁忌汉东南合院式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多神信仰
满东北口袋房同汉萨满教伤害狗蒙古内蒙蒙古包白节、那达慕、祭敖包藏传佛教多维吾尔新疆泥房肉孜节、古尔邦节伊斯兰教吃猪肉回宁夏同汉同汉伊斯兰教吃猪肉朝鲜吉林木架房回婚、回甲佛教不尊老壮广西干栏式歌圩节多神信仰吃牛肉土家西南吊脚楼六月六土王吃狗肉苗西南干栏式芦笙节自然和祖先崇拜、吃狗肉黎海南干栏式三月三自然和祖先崇拜多藏青藏碉房藏历年等藏传佛教多彝西南碉楼火把节自然和祖先崇拜多白大理三方一照壁三月街本主信仰、佛教不尊老纳西西南三方一照壁三朵节东巴教、藏传佛教多傣滇南干栏式泼水节佛教多思考:试分析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第五节饮食文化民以食为天。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在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文化背景下,形成了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方式,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饮食文化。一、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比较饮食西方中方观念(为什么吃)理性,注重营养感性,注重口味内容(吃什么)荤食,注重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取素食,以五谷和蔬菜为主方式(怎样吃)分餐(自助餐)会餐(围餐)餐具(用什么吃)刀叉筷子思考:分析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形成的原因。1、中国菜系概述菜种:一个民系,一座城市,一个省区,或一个少数民族等不同群体或地区在长期的饮食实践中形成的富有个性的膳食风格,(如客家菜、扬州菜、湖南菜、西双版纳菜等)。菜系: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由于气候、地理、历史、物产及饮食风俗的不同,经过漫长历史演变而形成的一整套自成体系的烹饪技艺和风味,并被全国各地所承认的地方菜肴。菜系的划分: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十二大菜系之说。另一类是饮食文化与宗教食俗结合或与保健需求结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美食体系。如素菜系、清真系、食疗系。2、四大菜系:1)四川菜:(1)菜种:成都菜、重庆菜、自贡菜组成。(2)烹饪特点:调味多样,味别多样,有百菜百味之称,尤其是麻辣味闻名于海外。(3)常见味型:有鱼香味、五香味、怪味、麻辣味、酸辣味。(4)著名的菜肴:鱼香肉丝、麻婆豆腐、宫保鸡丁、怪味鸡块、干烧岩鲤等。2)广东菜:(1)菜种:广州菜、潮州菜和客家菜,(2)特点:选料广博,奇且杂,海鲜是食中珍品,选菜讲究鲜爽滑嫩,夏秋清淡,冬春浓郁。现宰现烹,在火候上保持原料清鲜。粤菜调料独特,常见的有蚝油、汁、鱼露、珠油、糖醋、西汁等。烹调方法独特,有煲、泡、焗等。(3)著名的菜肴:三蛇龙虎会、龙虎凤蛇羹、油包鲜虾仁、八宝鲜莲八宝盅、蚝油鲜菇、瓦掌山瑞、脆皮乳猪等。3)山东菜(1)菜种:济南菜、胶东菜、孔府菜。(2)特点:取材广泛,选料精细,讲究丰满实惠,烹调方法全面,精于制汤,善以葱调。(3)著名的菜肴:葱烧海参、糖醋鲤鱼、清蒸加吉丸、德州扒鸡等。4)苏菜(淮扬菜)(1)菜种:扬州系、镇江系、淮安系等。(2)特点:选料注意鲜活鲜嫩;制作精细,注意刀工;调味清淡味,强调本味;色彩鲜艳,清爽悦目;造型美观,别致新颖,生动逼真。(3)著名的菜肴:三套鸭、叫化鸡、糖醋鳜鱼、芙蓉鸡片、清炖蟹粉狮子头、清蒸鲥鱼等。3、素菜1)定义:通常指用植物油,蔬菜,豆制品,面筋,竹笋,菌类,藻类和干鲜果品等植物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内部资金在智慧城市能源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 互动式教学工具的营销策略与教育内容创新
- 抖音商户直播设备故障应急切换制度
- 全球视野下2025年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化教育中的核心地位报告
- 公交优先发展战略2025: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的公共交通与公共交通市场拓展研究报告
- CLK2-3-IN-1-生命科学试剂-MCE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口译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泰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宣城职业技术学院《烟草文化》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2025年实施方案与信息化建设报告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妇产科学与儿科护理学(本)》期末题库及答案
- 井下变电所停送电操作规程
- 我的妹妹高中 我的妹妹初中800字(三篇)
- -卫生资格-副高-内科护理-副高-章节练习-护理学总论-医院感染护理(案例分析题)(共6题)
-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上)
- 礼品礼金登记表
- 【新】2019-2020成都市石室中学北湖校区初升高自主招生数学【4套】模拟试卷【含解析】
- 《文明礼貌我最棒》班会课件
- 意外受伤赔偿协议书的格式
- PE管闭水试验表
- 山东省教师职称改革实施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