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习题集_第1页
《材料力学》习题集_第2页
《材料力学》习题集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材料力学》第01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材料力学的研究对象是A、板 B、壳 C、实体 D、杆件2、由于什么假设,可以将微元体的研究结果用于整个构件A、连续性假设B、均匀性假设C、各向同性假设D、小变形假设3、小变形假设指的是A、构件的变形很小 、构件没有变形是刚性的C构件的变形可以忽略不计 D构件的变形比其几何尺寸小得4、材料安全正常地的工作时允许承受的最大应力值是A、比例极限 、屈服极限 C、强度极限 、[σ]5、长度、横截面和轴力相同的钢拉杆和铝拉杆的关系是两者A、轴力和应力相同 B、允许荷载相同C、纵向线应变相同 D、伸长量相同第二题、多项选择题(2510)1、各向同性假设是指材料在各个方向A、弹性模量具有相同的值 B、变形相同 C、具有相同的强D、应力相同 、应力和变形的关系是相同2、下列材料可以认为是各向同性的A、钢材 、浇注质量很好的混凝土C、木材 D、塑料 E、竹材3、下列哪些变形属于基本变形?A、轴向拉伸 B、轴向压缩 C、扭转 D、偏心压缩 E、剪4、杆件的几何特征是A、长度远远大于截面的宽度B、长度远远大于截面的高度C、杆件三个方向的尺寸几乎一样大D、后度远远小于表面尺寸E、细长的构件、下列哪些因素与材料的力学性质有关?A、构件的强度 、构件的刚度 C、构件的稳定D、静定构件的内力 E、静定构件的反力第三题、判断题(155)1、同时受有多个外力作用的而引起的变形叫组合变形。2、构件的刚度是指构件抵抗变形的能力。3、杆件的轴线使其横截面形心的连线。4、混凝土不能作为各向同性材料。5、自然界中有一类物体,当外力解除后不留下任何残余变形,这类物体称为理想弹性体。《材料力学》第02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拉压杆的受力特点是外力的合力作用线与杆的轴线A、平行 B、相交 C、垂直 D、重2、轴向压杆的变形特点是A、轴向伸长横向收缩 B、轴向伸长横向伸C、轴向收缩横向收缩 D、轴向收缩横向伸3、工程上常把延伸率大于多少的材料成为塑性材料A10% B15% C3% D、5%4A2和N1N2、σ1、σ2AN1=N2σ2B、N1≠N2、σ1=σ2CN1=N2σ2D、N1≠N2、σ1≠σ25、一圆截面直杆,两端受的拉力相同,若将长度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轴力不变 、应力不变 、应变不变 D、伸长量不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1MPa=1000000Pa 、1MPa=1000000N/m2C1MPa=1N/mm2 1MPa=1N/m2 2、低碳钢的拉伸图有哪四个阶段?A、弹性阶段 、比例阶段 、屈服阶D、强化阶段 、颈缩阶段3、材料的极限应力是A、低碳钢是屈服极限 、其他塑性材料是名义屈服极限C、脆性材料是强度极限 D、低碳钢是比例极E、低碳钢是强度极限4、衡量材料强度的两个重要的指标是A、屈服极限 、强度极限 C、比例极D、弹性极限 、最大应力5、若两等直杆的横截面面积相同、长度不相同、两端受到的拉力相同,材料相同,那么两者A、轴力相同 B、应力相同 、纵向线应变相D、伸长量相同 E、抗拉刚度相同第三题、判断题(155)1、应力分两种,即正应力和剪应力。在同一横截面上正应力和剪应力必须互相垂直。2、公式σ=εE仅当σ小于比例极限才成立。3、公式Δl=Nl/(EA)仅当σ小于比例极限才成立。4、已知某试件的比例极限=200MPa,E=0.2GPa,测得ε=0.002,故应力σ=Eε=400MPa。5、应力集中对脆性材料的危害要比对塑性材料严重。《材料力学》第03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剪切变形的变形特点是A、纵向伸长 、纵向收缩C、相邻截面发生相对转动 D、相邻截面发生相对错2、剪切面上的剪应力在剪切面上A、均匀分布 、按抛物线规律分布C、按线形规律分布 D、分布必较复杂,假定是均匀分布3、材料的弹性模量E,剪切弹性模量Gν之间的关系是AG=E BG=0.5E CG=2(1+ν)E DE=2(1+ν)G4、拉杆和拉杆头的横截面均为圆形,半径分别为R和r,拉杆头的厚度为h。则拉杆头的挤压面面积为A、πR2 Bπr2 CπR2-πr2 D、2π5、连接件的计算挤压面均应取A、圆柱面 B、实际挤压面 C、半圆柱面 D、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铆钉连接件在挤压应力过大时会发生什么破坏A、铆钉剪断 、铆连接件松动C、铆钉发生显著的局部塑性变形D、铆钉孔发生显著的局部塑性变形E、连接板被拉断2、铆钉连接可能会发生什么破坏A、铆钉剪断 、铆连接件松动C、铆钉发生显著的局部塑性变形D、铆钉孔发生显著的局部塑性变形E、连接板被拉断3、铆钉连接件进行强度计算时,对应力分布方式的假定是A、假定剪切面上的剪应力均匀分布B、假定积压面上的挤压应力均匀分布C、假定连接板横截面上的拉应力均匀分布D、剪切面上的剪应力按实际分布情况计算E4、下列哪些是描述材料力学性质的量A、弹性模量E B、剪切弹性模量GC、泊松ν 、拉应σ E、剪应τ5足,而挤压强度安全时,应考虑的改善措施是A、增大铆钉直径B、减小铆钉直径C、提高[τ]D、增大连接板厚度E、减小连接板厚度第三题、判断题(155)1、连接件的受剪面一定是平面,而挤压面且不一定是平面。2、连接件体积小,受力和变形却很复杂,工程中常用使用计算法。3、当连接件和被连接件的材料不同时,应校核其中许用应力较低的材料的挤压强度。4、名义剪应力实质上是剪切面上的平均剪应力。5、当挤压面是平面时,计算挤压面面积就是实际挤压面面积。《材料力学》第04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实心圆轴受扭,如将圆轴直径改为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圆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原来的A、8倍 B1/8 16倍 D1/162则圆轴内的最大剪应力变为原来的A、最大剪应力变为原来的2倍、最大剪应力变为原来的C、最大剪应力不变 、最大剪应力变为原来的3、下列哪个量与材料力学性质无关A、弹性模量EB、剪切弹性模量GCν4、剪应力能引起A、线段伸长B、线段缩短C、线应变D、相互垂直两线段的夹角改变5、扭转变形的受力特点是A、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轴向力作用B、在纵向对称面内受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作用C、在与轴线垂直的面内受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作用D、受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相距很近的横向力作用第二题、多项选择题(2510)1τ=Tρ/JA、各种等截面直杆 B、实心或空心圆截面直杆C、矩形截面直杆 D弹性范围内 E、弹性非弹性范围内2、受扭圆轴的强度条件与刚度条件均与什么有关?A、材料性质B、扭矩大小C、扭转方向D、圆轴的长度E、横截面尺寸3、受扭圆轴的强度条件与什么有关?A、材料性质B、扭矩大小C、扭转方向D、圆轴的长度E、横截面尺寸4、剪应力互等定理在下列种情况下成立A、两平面相互垂直 B、材料处于弹塑性范C、单元体上无正应力 D、单元体上有正应力E、材料处于弹性范围5、矩形截面杆自由扭转时,横截面上的剪应力分布特点A、四个角点处剪应力最大 B、四个角点处剪应力为零C、长边中点剪应力最大 、短边中点剪应力最E、短边中点剪应力最小 、剪应力与周边相切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EGνE=2G(1+ν)、当剪应力超过剪切比例极限时,剪应力互等定理不再成立。、当剪应力超过剪切比例极限时,剪应力胡克定律不再成立。4力。5、功率不变时,转速越大,外力偶矩也越大。《材料力学》第05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平面图形的静矩取值情况是A、恒为零B、恒为正C、恒为负D、可为正、可为负、可为零2、平面图形对轴的惯性矩的取值情况是A、恒为零B、恒为正C、恒为负D、可为正、可为负、可为零3、平面图形的极惯性矩取值情况是A、恒为零B、恒为正C、恒为负D、可为正、可为负、可为零4、平面图形的惯性积取值情况是A、恒为零B、恒为正C、恒为负D、可为正、可为负、可为零5A、这两部分对形心轴的静矩相等B、这两部分对形心轴的静矩的绝对值相等C、这两部分对形心轴的静矩均为零 D、面积大的部分静矩也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下列所列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恒大于零的是A、面积 、静矩 C、轴惯性矩 D、极惯性矩 E、惯性2、下列所列平面图形的几何性质可为正、可为负、可为零的是A、面积 、静矩 C、轴惯性矩 D、极惯性矩 E、惯性、截面对下列哪些轴的静矩和惯性积均为零?A、形心轴 、对称轴 C、任意轴 D、主惯性轴E、形心主4、截面图形的几何性质与下列哪些因素无关?A、截面的形状尺寸 B、构件的受力情况 C、材料的性D、构件的变形情况 E、坐标轴的位置5一根是A、形心轴 、对称轴 C、任意轴 D、主惯性轴E、形心主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截面如有两根对称轴,则他们的交点即为截面形心。2惯性积均为零。3性积一定为零。4截面的对称轴。5、截面的静矩和惯性积可为正值、可为负值也可为零。《材料力学》第06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弯曲变形的受力特点是A、受一对等值反向共线的轴向力作用B、在纵向对称面内受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作用C、在与轴线垂直的面内受一对等值反向的力偶作用D、受一对等值反向作用线相距很近的横向力作用2、梁是以什么变形为主的杆件?A、拉伸变形 、扭转变形 C、弯曲变形 D、剪切变3、纵向对称面是A、轴线和横截面的对称轴所决定的平面B、轴线和荷载作用线所决定的平面C、轴线和中性轴所决定的平面D、中性轴和截面对称轴决定的平面4A、弯矩和剪力 B、只有弯矩 、只有剪力 D、只有轴5、集中力作用处的截面剪力A、大于零 B、小于零 C、等于零 D、不确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平面弯曲的梁的内力有A、弯矩 、剪力 C、扭矩 、轴力(拉力)E、轴力(压力2、当截面上的弯矩是其所在分离体产生A、顺时针转动趋势时为正B、逆时针转动趋势时为C、下凸上凹的变形时为正D、下凹上凸的变形时为E、下边受拉时为正 、上边受拉时为正3、当截面上的弯矩使其所在分离体产生A、顺时针转动趋势时为负B、逆时针转动趋势时为C、下凸上凹的变形时为负D、下凹上凸的变形时为E、下边受拉时为负 、上边受拉时为负4、在集中力偶作用处内力图的特征是A、剪力图发生突变 B、弯矩图发生突变 、剪力图出现尖D、弯矩图出现尖点 E、剪力图无变化5ABCBm用,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AC段弯矩为零 、CB段为纯弯曲C、整个梁上剪力为零 DCB段的剪力不为E、弯矩图在C截面发生突变第三题、判断题(155)、静定梁是全部未知力可由平衡条件求出来的梁。、超静定梁的全部未知力不能有平衡方程求出来。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内力的正负符号也相反。4、梁是以弯曲变形为主的构件。5、梁上荷载分布的越分散,越靠近支座,梁中的最大弯矩就越小。《材料力学》第07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下列哪一条不是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σ=My/J的使用条件A、σ≤比例极限 、平面弯曲C、中性轴是截面的对称轴 D、纯弯曲和细长梁的横力弯曲2T在下面②翼缘在上面,则两种情况下剪应力的关系是A、①中的最大剪应力大于②中的最大剪应力B、两种情况下的最大剪应力相等C、①中的最大剪应力小于②中的最大剪应力D、①中的最大剪应力不等于②中的最大剪应力3AQ剪应力等于AQ/A 、1.5Q/A 2Q/A D3Q/A4AQ大剪应力等于AQ/A 、4Q/(3A) 、1.5Q/A 2Q/A5、正应力在横截面上A、按直线规律分布中性轴上值最大B、按直线规律分布中性轴上值为零C、按抛物线线规律分布中性轴上值最大D、按抛物线线规律分布中性轴上值为零第二题、多项选择题(2510)1、弯曲正应力计算公式σ=My/J的使用条件是下列哪几条A、σ≤比例极限 B、平面弯曲 C、中性轴是截面的对称轴D、纯弯曲和细长梁的横力弯曲E、梁的材料是均匀连续的2、在矩形截面梁的弯曲剪应力计算公式中,静矩S表示的是A、整个截面对中性轴的静矩B、求应力点所作横线以上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C、求应力点所作横线以下面积对中性轴的静矩D、求应力点所作横线以下面积对外边缘的静矩E、求应力点所作横线以上面积对外边缘的静矩3A、最大正应力是梁内的最大正应力B、最大剪应力是梁内的最大剪应力C、最大正应力是0 、最大剪应力是0 E、截面上无剪应4、下列关于弯曲中心的论述正确的是A、弯曲中心是横截面上剪应力合力的作用点BC、横截面的弯曲中心可能不与截面形心重合D、如截面有对称轴,则弯曲中心必位于截面的对称轴E、如截面有两根对称轴,则弯曲中心必位于截面形心重合5的是A、中性轴过横截面形心且垂直于荷载作用面B、中性轴是横截面的水平形心轴C、中性轴是横截面于中性层的交线D、中性轴一定是横截面的对称轴E、中性轴是横截面上正应力等零的点的连线第三题、判断题(1551、如截面有对称轴,则弯曲中心必位于截面的对称轴。2、在工程中,按正应力强度条件设计的梁,大多数不满足剪应力强度条件。3、纯弯曲时,梁的横截面保持为平面,其形状和大小均保持不变。4、中性层上的纤维及不伸长也不缩短。5σ=My/Jy坐标。《材料力学》第08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在小变形情况下,挠度和转角的关系是A、挠度等于转角 B、挠度一阶导数等于转C、挠度积分等于转角 D、转角一阶导数等于挠2、简支梁满跨受均布荷载作用,若将其跨度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最大挠度是原来的A、2倍 B4倍 C、8倍 D16倍3y=Ax(L-2Lx+x三次方A为常系数,则梁右支座处=L处)弯矩等于A0 B-12EIAL平方 C12EIAL平方 、6EIAL平方4、一等截面直梁长为L坐标原点取在左端。挠曲线方程为y=A(3x三次方-x三次方),则左端支座形式是A、自由端 B、固定铰支座 C、可动铰支座 D、固定5、转角方程中的积分常数是坐标原点处的A、截面的弯矩 B、截面的剪力 C、截面挠度 D、截面转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ABCBm用,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AC段弯矩为零 、CB段为纯弯CCB段的挠曲线为圆弧曲线 、AC段无变形EAC段上各点挠度为零 、AC段上各截面转角为2、研究梁变形的目的是为了A、进行内力计算 B、进行反力计算C、进行梁的强度计算 D、进行梁的刚度验E、为解超静定梁做准备3、跨度和刚度相同的悬臂梁和简支梁,简支梁右端和悬臂梁的右端(自由端m时针转动的集中力偶mA、内力相同 、变形相同 C、同一截面应力分布相D、同一点的挠度相同 E、同一截面的转角相同4、一等截面直梁长为L坐标原点取在左端。挠曲线方程为y=A(3x二次方-x三次方),则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x=0、x=0Cx=0、x=0E、左端为固定端、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成立的条件是A、小变形 B、弹性范围 C、应力小于比例极D、弹塑性范围内 E、必须是纯弯曲第三题、判断题(155)1、转角方程中的积分常数是坐标原点处的截面的转角。2、挠度方程中的积分常数是坐标原点处的截面挠度。3、悬臂梁在自由端受一集中力作用,若将其跨度增大一倍,其他条件不变,最大挠度是原来的8倍。4曲线。5、等截面直梁在弯曲变形时,弯矩最大处的挠度也最大。《材料力学》第09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取应力单元体时,应使单元体的左右两侧面是A30度斜截面 、45度斜截面 、60度斜截面 、横截2、平面应力状态的两个主平面的夹角是A45度 B90度 C60度 、180度3、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极值剪应力作用面上的正应力等于零B、主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C、主应力作用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D、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4、应力圆的圆心坐标是A(0,0) (0.5σC(0.5σx+0.5σy,0) (0.5σ5、圆轴受扭时,沿与轴线成45度螺旋面断裂,这与什么有关A、最大剪应力 、最大拉应力C、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剪应力 D、最大拉应变第二题、多项选择题(2510)1、下列哪些应力状态属于两向应力状态?A、轴向拉伸与压缩 B、纯剪切 、圆轴受D、纯弯曲 、横力弯曲2、下列哪些应力状态属于复杂应力状态?A、轴向拉伸与压缩B、纯剪切C、纯弯曲D、横力弯曲E、二向应力状态F、三向应力状态3、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B、最小正应力作用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C、主应力作用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D、主平面上的剪应力等于零E、极值剪应力作用面上的正应力等于零4、圆轴受扭时的主应力和极值剪应力分别为A、第一主应力B、第二主应力、第三主应力D、最大剪应力E、最小剪应力=-τ5、下列塑性材料的四种平面应力状态,第三相当应力相同的的是A、单向拉伸σxBx,yσ,且剪应力Cx,yσ,且剪应力D、xy0.5σ,且剪应力Eτ=σ第三题、判断题(155)1、最大正应力作用面与最小正应力作用面的夹角是90度。2、纯剪切应力状态的最大剪应力与最大正应力的值相等。3变必为零。4、在平面应力状态中,互相垂直的两个面上的正应力之和为常数。5、第三相当应力≤第四相当应力。《材料力学》第10章在线测试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55)1、当横向力作用线不通过弯曲中心,也不与截面形心主惯性轴重合时,将产生A、平面弯曲B、弯扭组合C、斜弯曲D、斜弯曲加扭转2Δ小为AΔ1BΔ2CΔ1+Δ2(Δ1Δ2)的平方根3σAσ1Bσ2Cσ1+σ2(σ1σ2)的平方根4σσ1Bσ2Cσ1+σ2(σ1σ2)的平方根5、偏心压力作用在截面核心以外时,A、中性轴与截面边缘相切B、中性轴与截面不相交C、中性轴与截面相交第二题、多项选择题(2510)1、下列哪种梁截面情况,只要横向外力通过梁横截面的形心就能产生平面弯曲A、正方形截面B、矩形截面C、工字形截面D、圆形截面E、空心圆截面2、斜弯曲的特点是A、梁弯曲后梁的挠曲线所在平面与外力作用面平行B、梁弯曲后梁的挠曲线所在平面与外力作用面重合C、梁弯曲后梁的挠曲线不在外力作用面内D、外力作用线过弯曲中心但不与任意形心主轴平行E、外力作用线不过弯曲中心但与一形心主轴平行3A、中性轴上各点正应力为零BC、中性轴与外力作用性垂直D、中性轴与外力作用性不垂直E、中性轴是过截面形心的一条直线4、下列哪些情况下危险点处的应力处于单向应力状态A、偏心受压 、纯弯曲 C、斜弯曲加扭转D、斜弯曲 、拉弯组合5、偏心压缩时,下列有关中性轴的论述正确的是A、中性轴上各点正应力为零B、中性轴与外力作用点位于截面形心两侧C、中性轴过外力作用点D、中性轴过截面形心E、偏心压力里形心越远,中性轴离形心越近第三题、判断题(1551、当横向外力过正方形截面梁的形心时,就发生平面弯曲。2、斜弯曲时中性轴与外力作用性不垂直。3、斜弯曲是危险点处于单向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