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
1.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vessel
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2.分配血管Distributivevessel
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13.阻力血管Resistancevessel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4.交换血管exchangevessel
指真毛细血管truecapillary
5.容量血管Capacitancevessel
即静脉血管vein
6.短路血管Shuntvessel3.阻力血管Resistancevessel
2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3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4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bloodflow: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以ml/min或L/min表示。
血流速度velocityof
bloodflow:血液中一个质点移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5根据流体力学:血流量与管道压力、液体阻力的关系
Q=△P/R对于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每一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即等于心输出量。通常以左心室输出量为代表:Q∝△P/R压力差:体循环主动脉与右心房(接近于0)压力差肺循环肺动脉压与左心房压力差注:对于器官而言血流阻力是器官内血流量的决定因素。根据流体力学:血流量与管道压力、液体阻力的关系6(二)血流阻力bloodflowresistance
P1-P28ηL
Q=R=
Rπr4
即:Q=△Pπr4
/8ηL
1.血管的长度。(正比)2.η为血液粘滞度(正比)3.小动脉的口径(与r4成反比)
与ηL成正比与r4成反比(二)血流阻力bloodflowresistance
7(三)血压bloodpressure(BP)
1.定义:
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压强)
2.单位:Pa(牛顿/米2,N/m2);mmHg
1mmHg=133Pa=0.133kPa
1厘米水柱=0.098KPa
(三)血压bloodpressure(BP)
8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注:通常用肱动脉血压代表机体的动脉血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9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1.血压形成的基础:血管内血液充盈—循环系统
平均充盈压
血液停止流动时,测得的循环系统内的平均压力。高低取决于血量与循环系统容量间的相对关系。正常约为7mmHg,0.93kPa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1.血压形成的基础:血管内血液充10(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机制
(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概念1)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
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2)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
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机制
11(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②血流的动力
③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和微动脉的
口径
动脉壁顺应性(compliance)C=△V/△P收缩期-心室肌的收缩力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力(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血压)(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12收缩期射血舒张期停止射血外周阻力的缘故大动脉弹性回缩1/3转化为动能流向外周大动脉扩张,2/3转化为势能储存在管壁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血压升高收缩期舒张期外周阻力的大动脉弹性1/3转化为动能大动脉扩张,13ArterioleAortaexpandainsystoleAortacontractsindiastoleTheeffectofelasticityofaorticwallonbloodpressureandbloodflowArterioleAortaexpandainsy14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收缩压
100~120mmHg13.3~16.0kPa
2)舒张压
60~80mmHg8~10.6kPa
正常血压:100~120/60~80mmHg
高血压:>
140/90
低血压:<90/60(三)动脉血压的变化和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持续性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收缩压
10015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16
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4.0~5.3kPa
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约100mmHg
5)表示法:110/70mmHg
6)体循环各部分血压:克服阻力,消
耗能量有落差:
如主动脉平均压100mmHg直径
3mm的动脉95mmHg微动脉
始端85mmHg毛细血管始端
30mmHg落差最大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30~1712010080mmHg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脉压pulsepressure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12010080mmHg收缩压systolicpressu18BloodPressure血管各段血压的变化BloodPressure血管各段血压的变化192.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血压稳定推动血液循环和保证各组织和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2.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20(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
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血流速快→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2.心率heartrate
心率快,舒张期短→流出少,心舒末期大A内存血↑→舒张压↑(收缩压虽也↑,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strok213.
外周阻力peripheralresistance
外周阻力↑→向外周流速变慢→舒张末期动脉内存血多→舒张压↑→脉压↓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弹性贮器作用):
A硬化,顺应性小→阻力↑→收缩压↑脉压↑
老年人大动脉的↓→缓冲能力↓→收缩压↑舒张压↓
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维持一定的脉压
3.
外周阻力peripheralresistance22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Bp↓
二者相适应,产生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维持正常血压。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循环血23小结: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主要影响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收缩压脉
压小结: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主要24(五)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
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生的波动。在体表可扪及,如桡动脉脉搏。
脉搏图波形呈现有上升支和下降支。
切迹为降中峡(dicroticnotch),发生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五)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
25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管壁顺应性越大,脉搏传播速度越慢:主A=3~5m/s;较大A=7~10m/s;小A=15~35m/s降中峡降中波心室快速射血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降中峡降中波心室快速射血26
异常波形
异常波形27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VenouspressureandVenousreturn
(一)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
定义: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cmH2O(0.4~1.2kPa)
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功能意义:①反映静脉回心血量;
②是观察心血管功能状态;
③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Venouspressure282.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venouspressure)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特点:血压低,易升高正常值:5-14
cmH2O2.外周静脉压29(二)静脉血流
Venousbloodflow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仅占体循环总阻力15%,为毛细血管后阻力。
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节来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间接影响循环血量。(二)静脉血流
Venousblood30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重力和体位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31(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
血量或容量血管扩张→静脉回心血量(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32(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射血
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
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舒张时心室内压↓→有利于静脉回心。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射血
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33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34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或肌肉泵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35(4)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静脉跨壁压↑→胸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心
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
对肺循环而言,
吸气时,肺扩张→肺血管容积↑→贮存较多的血→由肺回流入左心房↓
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
(4)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静脉跨壁压↑36(5)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平卧时:直立时:直立性低血压:(5)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平卧时:37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概念: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
基本功能:
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在微循环处完成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微循环381.微循环的组成:
七个组成部分三条通路微动脉迂回通路后微动脉直捷通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动-静脉短路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1.微循环的组成:七个组成部分三条通路微动脉迂回通路后微动39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40捷通血毛细血管...捷通血毛细血管...41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功能:物质交换
特点:轮流开放
(2)直捷通路thoroughfarechannel
功能:部分血迅速回心,维持循
环血量
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快。
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42(3)动-静脉短路
功能: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
感染或中毒性休克(shock)时,
大量开放,可缩短循环途径,
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迅速回
心。但可加重组织乏氧。(3)动-静脉短路
功能: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43迂回通路:物质交换微A→后微A→毛细血管前扩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直捷通路:血液快速回流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微A→吻合支→微V迂回通路:物质交换44血流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途径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常见部位肠系膜、肝、肾骨骼肌皮肤特点长而迂曲,阻力大,流速慢,容量大,流域大短直,阻力小,流速较快,流域小最短,最直,阻力最小,流速最快,流域最小物质交换++++0开放情况部分(20%)轮流交替开放经常开放平时不开放,体温升高时开放生理意义“营养通路‘,物质交换主要场所①保持血流量恒定②少量交换①“非营养通路”,无交换;②辐射散热,调节体温血流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途径微动脉→后微动脉→毛45
(二)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
Hemodynamics
真毛细血管关闭→代谢产物堆积、Po2↓→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代谢产物被清除←真毛细血管开放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谢水平相适应。(二)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局部46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两套闸门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微循环血流的调节两套闸门神经调节47
(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扩散diffusion2.滤过和重吸收
filtrationandreabsorption
3.入胞和出胞(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48六、组织液的生成
formationofinterstitialfluid组织液组织液(interstitialfluid)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来自于血浆,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六、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49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50A端EFP=(30+15)-(25+10)=10mmHg(滤过)V端EFP=(12+15)-(25+10)=-8mmHg(重吸收)A端EFP=(30+15)-(25+10)=10mmHg(滤51(一)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A端:EFP=10为正,组织液以生成为主;毛细血管V端:EFP=—8为负,组织液以回流为主。注:A端滤出的液体10%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滤过动力滤过阻力(一)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滤过动力滤过阻力52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
Cap压↑(如静脉回流受阻)→组织液↑→水肿2.血浆胶体渗透压
胶渗压↓(如肝功受损低蛋白)→组织液↑→水肿3.淋巴回流
淋巴回流受阻(如淋巴管炎)→组织液积聚→水肿4.毛细血管通透性
毛细血管通透性↑(如过敏)→组织液↑→水肿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53
(1).毛细血管压右心衰→中心静脉压↑→静脉回心血量↓→毛细血管压↑→组织液↑→水肿(edema)反之,则引起脱水。
54(2).血浆胶体渗透压肾病→尿中丢失蛋白→血浆蛋白↓→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水肿(edema)
(3).淋巴回流丝虫病→淋巴管阻塞→淋巴回流↓→组织液↑→象皮肿(2).血浆胶体渗透压55(4).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过敏反应→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血浆蛋白入组织间隙↑→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水肿(edema)
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56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
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示意图57小结: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
变化回流量例症炎症、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等所致的水肿营养不良、因病丢失蛋白质过多所致水肿丝虫病、癌症等使受阻部位远端水肿烫伤、细菌感染等所致的局部水肿毛细血管壁通透性毛细血管压或静脉压血浆胶体渗透压淋巴回流受阻生成量小结:影响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因素变化58丝虫病所致的橡皮肿丝虫病所致的橡皮肿59(三)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淋巴管系统示意图(三)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淋巴管系统示意图60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
毛细淋巴管结构示意图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过程毛细淋巴管结构示意图61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62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说明回收蛋白质淋巴毛细管壁通透性大,组织液中的蛋白质经淋巴液带回血液,维持血浆蛋白浓度,使组织液中蛋白浓度较低运输脂肪及其他物质由肠道吸收的脂肪大部分经毛细淋巴管回流的调节血浆和组织液间的体液平衡是组织液回流入血的重要辅助系统防御和免疫功能组织间隙的红细胞、细菌等被淋巴液带走,由淋巴结内的巨噬细胞清除;淋巴细胞具免疫功能淋巴回流的生理意义说明回收蛋白质淋巴毛细管壁63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Regulationofcardiovascularactivity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心脏血管心
率心缩力平滑肌舒
缩口径阻力血管
外周阻力容量血管
回心血量特定器官血管循环血量血液重新分配血压心输出量第三节心血管活动的调节神经调节心脏心率口径阻64自主神经的:节前纤维Preganglionicfiber末梢释放ACh节后纤维Postganglionicfiber
副:末梢释放ACh;
交:多数释放NE,少数为ACh自主神经的:65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66
一、神经调节nervousregulation
(一)心血管的神经支配innervation1.心脏的神经支配
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AChNNE1AChNAChMAChNNE1AChNAChM67(1)心交感神经
心交感N节后f→去甲肾上腺素,NE+β1受体来源:T1-T5段侧角分布:换元后进入心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和心室肌。
正性变时作用(心率加快)作用正性变传导作用(房室交界传导加快)正性变力作用(收缩力加强)
(1)心交感神经68机制:
①加强自律细胞4期内向电流,自动去极化速率加快,窦房结自律性增高,心率加快;②增加房室交界钙通道开放率和钙的内流,AP的0期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增加,传导加快;③心肌膜钙通道开放概率↑,平台期Ca2+内流↑,肌质网释放Ca2+↑→收缩力加强机制:69NE—cAMP↑—L-Ca2+通道激活正性变时作用
—心率增快∵If↑—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加快正性变传导作用
—传导加快∵Ca2+↑—0期上升↑、幅度↑正性变力作用
—收缩增强∵Ca2+↑—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摄取Ca2+↑Na+-Ca2+交换↑
ATP↑传导加快,收缩同步NE—cAMP↑—L-Ca2+通道激活70(2)心迷走神经
心迷走神经节后f→ACh+M受体来源:节前起自延髓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分布:进入心脏换元后,节后f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和心室肌。
负性变时作用(心率减慢)负性变传导作用(心房不应期缩短,房室传导减慢)负性变力作用(收缩力减弱)作用(2)心迷走神经作用71
机制:①窦房结复极过程K+外流↑,最大复极电位更负,达阈电位时间变长;同时4期K+外流↑和If受抑制→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自律性降低,心率减慢;②Ca2+通道受抑制→Ca2+内流↓→房室交界AP的0期上升幅度和速度均减小,传导减慢;③Ca2+内流↓,肌质网释放Ca2+↓→收缩力减弱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72ACh-激活G蛋白-K+外流↑-超极化cAMP↓-Ca2+↓负性变时作用
—心率减慢∵K+↑,4期最大复极电位↑,自动去极速度↓负性变传导作用—传导减慢∵Ca2+↓
—0期去极↓,幅度↓负性变力作用—收缩减弱∵—平台期缩短—Ca2+↓K+↑Ca2+↓ACh-激活G蛋白-K+外流↑-超极化K+73
生理作用心交感N心迷走N变时4期Ca2+内流↑→自动去极速↑3、4期K+外流↑→最大舒张电位↑(自律性)↓自动去极速↓
(正变时)自律性↑(负变时)↓自律性↓
变传导0期Ca2+、Na+内流↑→0期0期Ca2+内流↓→0期(传导性)去极速+幅度↑
去极速+幅度↓
(正变传导)↓(负变传导)↓传导性↑传导性↓
变力2期Ca2+内流↑+肌浆网释放Ca2+↑3期K+外流↑→3期复极化速↑(收缩性)↓↓
ATP生成↑AP时程(2期)↓Ca2+内流↓
(正变收缩)↓(负变收缩)↓收缩力↑收缩力↓(等长自身调节)
变兴奋阈电位↓+Na+Ca2+通道激活率↑3期K+外流↑→膜电位距阈电位远(兴奋性)↓↓兴奋性↑兴奋性↓
742.血管的神经支配
(1)缩血管神经纤维vasoconstrictorfiber,又称交感缩血管神经纤维。*体内大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纤维单一神经支配。
NE+
特点:a.有1~3次/秒的紧张性活动b.不同血管其分布密度不同:皮肤最密,骨骼肌和内脏次之,冠脉和脑血管较少;同一器官,A高于V,微A最密,后微A少,前Cap扩已无α受体→血管平滑肌收缩β受体→血管平滑肌舒张2.血管的神经支配α受体→血管平滑肌收缩75(2)舒血管神经纤维vasodilatorfiber部分血管受缩、舒血管N的双重支配.舒血管Nf主要有:a.交感舒血管Nf:递质ACh,分布于骨骼肌微A,平时无紧张性活动,应激反应时使血管舒张,增加血流量b.副交感舒血管Nf:递质ACh,分布软脑膜,唾液腺,胃肠外分沁腺,外生殖器(a,b项均为M受体,阿托品阻断)
(2)舒血管神经纤维vasodilatorfiber部76交感缩血管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末梢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受体、2M受体M受体效应器绝大多数血管骨骼肌血管消化、外生殖效应-血管收缩2-血管舒张血管舒张血管舒张紧张性活动交感缩血管紧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时生理作用调节外周阻力及血压、血流量与骨骼肌血流增加有关调节局部血流交感缩血管交感舒血管副交感舒血管末梢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77
(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center1.基本中枢basalcenter—延髓
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中枢包括:
①
缩血管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心交感紧张也源于此区N元。②
舒血管区(延髓尾端腹外侧)③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④
心抑制区(迷走神经背核,疑核)(二)心血管中枢cardiovascularcente78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
下丘脑:重要的整合部位integration小脑:如刺激顶核,BP↑,与姿势、体位调整相适应大脑(尤其是边缘系统),可影响上述心血管N元活动2.延髓以上的心血管中枢79
(三)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reflex
1.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又称减压反射)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引起压力感受性反射,其反射效应是使心率减慢,外周阻力降低,血压下降。这一反射称为降压反射或减压反射(depressorreflex)
即:由于A血压突然变化(↑或↓),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所引起的血压调节(↓或↑)反射(三)心血管反射Cardiovascularrefle80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Reflex)
反射弧:感受器—颈动脉窦(carotidsinus)主动脉弓(aorticarch)传入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中枢—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心迷走、心交感和交感缩血管效应器—心脏和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Reflex)81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82
压力感受性反射(BaroreceptorReflex)特征:机械/牵张感受器范围:传入冲动与动脉血压(60~180mmHg)成正比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敏感>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搏动性变化>非搏动性变化兔有独立的减压神经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83Bp↑→>压力感受器㈩→→延髓
主动脉弓颈动脉窦迷走N窦N(入舌咽N)缩血管区(-)→交感N(-)心抑制区㈩→心迷走N㈩孤束核(中继)→Bp↓心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减压反射(depressorreflex)过程:Baroreceptor感受机械牵张心缩血管Bp↑→>压力感受器㈩→→延髓主84血压突然升高
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被牵拉、兴奋性延髓心血管中枢Ⅸ、Ⅹ脑神经
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心交感中枢紧张性
心迷走中枢紧张性交感缩血管神经(-)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阻力血管舒张容量血管舒张心脏活动
外周阻力静脉回流心输出量血压降低
血压突然升高颈动脉窦、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被牵拉、兴85血压突然降低
血压升高
baroreceptorreflex又称稳压反射血压突然降低血压升高baroreceptor86生理意义:①是一种典型的负反馈调节机制②调节快速BP波动,维持BP相对稳定。最适调节范围:窦内压60~180mmHg
窦内压在平均动脉压水平(100mmHg)左右变动时,该反射最为敏感。③有利于维持心,脑的正常血液供应思考:从卧位到站位,人体的血压有何变化,为什么?生理意义:思考:87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压力感受性反射功能曲线)窦内压在平均动脉压(100mmHg)水平范围变动时,反射最敏感,纠偏能力最强。调定点高血压者曲线右移,表现为调定点上移窦内压与动脉血压的关系窦内压在平均动脉压(100mmHg88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Cardiopulmonaryreceptor
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存在的调节心血管活动的感受器称为心肺感受器。感受器:心房心室肺循环大血管壁反射弧:感受器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传入神经迷走神经(大部分)交感神经(少数)中枢心血管延髓?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交感神经(肾神经)效应器骨骼肌、肾素、血管升压素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感受器:反射89心肺感受器→迷走N→中枢→>
机械牵拉交感N紧张↓化学物质迷走N紧张↑心率↓,心输出量↓,外周阻力↓→BP↓肾血流量↑,排水↑,排钠↑ADH释放↓→排水↑心肺感受器反射对血量及体液的量和成分的调节有重要意义。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过程:心肺感受器→迷走N→中枢→>机90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
特征适宜刺激:机械牵张:BP/V牵张感受器化学物质:前列腺素、缓激肽等低压力感受器,容量感受器
生理意义平时有紧张性冲动,对心血管中枢起抑制作用,使血压和肾素水平不致过高;部分引起心率加快。调节循环血量和体液的量和成分。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91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
chemoreflex反射弧:感受器—颈动脉体(carotidbody)主动脉体(aorticbody)传入神经—窦神经(加入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中枢—延髓孤束核传出神经—躯体运动神经等效应器—呼吸肌、气道肌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反射弧:92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过程:呼吸N元㈩心率↓心输出量↓冠脉舒张内脏骨骼肌Po2↓血中Pco2↑[H+]↑→化学感受器→窦N,迷走N→主要效应:使呼吸深快,间接引起BP↑。正常时此反射对心血管活动和血压调节作用不大>血管收缩①呼吸加深加快②缩血管效应>心输出量减少效应
→
BP↑延髓孤束核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过程:呼吸N元㈩93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效应实验条件下在自然呼吸条件下在完整机体内生理意义
●主要调节呼吸运动
●在病理情况下起作用,血量的重新分配
化学感受性反射的生理效应94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阿片肽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组胺前列腺素心房钠尿肽二、体液调节humoralregulation自学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升压95(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pinephrine,adrenaline)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oradrenaline)同属儿茶酚胺类(catecholamine,CA)来源(肾上腺,少量交感神经末梢)生理作用比较(一)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epineph96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97HumoralRegulationHumoralRegulation98Epinephrine(E)Norepinephrine(NE)来源肾上腺髓质80%20%同E大部分交感N节后f受体可与α1、β1、β2结合可与α1β1结合,与β2结合力弱作用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血管(α受体)→收缩(皮肤、胃肠道、肾)血管(β2受体)→舒张(肝、骨骼肌)总效应:血流重新分布心脏正性变力变时变传导血管(α受体)→收缩→BP↑用途强心剂升压药Epinephrine(E)Norepinephrine(99球旁器斑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自学)
Renin—angiotensinsystem球斑1001.肾素的分泌:肾素(Renin)是球旁器的颗粒(近球)细胞合成和分泌的酸性蛋白酶。刺激肾素分泌的因素:
①BP↓→入球小A的牵张感受器(+)→肾素↑
②循环血量↓→小管液Na+量↓→致密斑(+)
→肾素↑③交感神经(+)→近球细胞→肾素↑1.肾素的分泌:101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的生成:血管紧张素原(肾素底物,在肝合成)←肾素(水解作用)血管紧张素Ⅰ(angiotensinⅠ,十肽)←转换酶(主要在肺循环)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八肽)←血管紧张素酶A血管紧张素Ⅲ(angiotensinⅢ,七肽)2.血管紧张素(angiotensin)的生成:102Renin-AngiotensinSystem肾内机制神经机制体液机制肾近球细胞肾素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血管紧张素II血管紧张素III醛固酮血管收缩BP水钠重吸收ACERenin-AngiotensinSystem肾内机制肾近103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1043.血管紧张素Ⅱ作用:①作用于中枢,使交感缩血管N紧张性提高→BP↑②作用于交感N→使末梢NE↑→BP↑③作用于微动脉和静脉血管平滑肌引起收缩→BP↑,回心血量↑④促使肾上腺皮质球状带释放醛固酮→Na+重吸收↑→细胞外液↑⑤抑制减压反射,使心率减慢效应减弱3.血管紧张素Ⅱ作用:105(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hormone,ADH)(自学)
1.来源:下丘脑垂体后叶贮存,释放
2.作用:①抗利尿②缩血管轴浆视上核室旁核(三)血管升压素Vasopressin1.来源:1063.ADH分泌调节:血浆晶体渗透压↑血容量↓,BP↓→ADH合成释放↑疼,激动,O2↓3.ADH分泌调节:107
(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自学)
1.舒血管物质①内皮舒张因子(EDRF):化学结构是
nitricoxide(NO)。使血管平滑肌内GC激活→cGMP↑→游离Ca2+↓→血管舒张。②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2.缩血管物质内皮素(endothelin):内皮C合成和释放的由21个氨基酸构成的多肽,有强烈的缩血管作用。(四)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自学)108(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自学)(Kallikrein-kininsystem)(激肽原在激肽释放酶作用下→激肽)血管平滑肌舒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六)心房钠尿肽(心房肌合成和释放的多肽)
atrialnatriureticpeptide(ANP)(自学)①外周血管舒张,搏出量↓,心率↓②使肾脏排水↑,排钠↑影响ANP释放因素:血容量↑,BP↑,内皮素,ADH→ANP↑(五)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自学)109第四节器官循环(自学)
一、冠脉循环(一)冠脉循环的解剖特点
心脏的血液供应冠脉搭桥术第四节器官循环(自学)一、冠脉循环心脏110(二)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特点机理意义血流量大冠脉粗短,毛细血管丰富心肌耗氧量大,需大量血供,有氧氧化供能多,适应心脏长期持续活动血压高冠脉开口于主动脉根部动-静脉血含氧量的差很大心肌耗氧量大;心肌摄氧率高当耗O2↑时,靠增加心肌摄氧量的潜力较小,只有通过舒张冠脉增加血流量来满足需要心肌节律性收缩对冠脉血流量影响大心肌收缩挤压冠脉分支,使阻力增大,故主要靠舒张期供血心舒期越长,供血越多,舒张压越高,供血越多;反之,则供血越少(二)冠脉循环的生理特点特点机理意义111冠脉循环的特点(续)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调节作用大心肌活动↑,耗氧量↑,其代谢产物(如腺苷等)↑,使冠脉舒张使冠脉血流量与心肌代谢水平相适应神经对冠脉血流量的调节作用不大激素的调节交感神经增强心肌代谢,间接舒张冠脉;兴奋受体使冠脉收缩,兴奋受体,使冠脉舒张,作用相互抵消;迷走神经使冠脉舒张,但抑制代谢,使冠脉收缩,其作用抵消。NA,Adr,T3,T4,VP,AngII剧烈运动或大失血等使交感神经兴奋时,全身血管收缩而冠脉不收缩,可保证心肌有相当量的血液供应NA,Adr,T3,T4代谢VP,AngII冠脉收缩特点机理意义冠脉循环的特点(续)心肌代谢水平对冠脉调节作用大心肌活动↑,112Cerebralcirculation脑循环的特点•血流量大,耗氧量多•血流量的变动范围小•局部化学因素对血管舒缩活动的影响大•神经因素对脑血管活动的调节作用小•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Cerebralcirculation脑循环的特点113Cerebralcirculation•血-脑脊液屏障和血-脑屏障概念结构基础生理作用血-脑脊液屏障血液与脑脊液之间的屏障毛细血管壁的脉络丛细胞保持脑组织的内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稳定防止血液中有害物质进入脑组织血-脑屏障血液与脑组织之间的屏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星状胶质细胞的终足Cerebralcirculation•血-脑脊液屏障和114ScientificStoryScientificStory115OttoLoewiOttoLoewi116OttoLoewiOttoLoewi117OttoLoewiOttoLoewi118OttoLoewiOttoLoewi119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120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121ThankyouforyourattentionThankyouforyour122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理功能分类:
1.弹性贮器血管Windkesselvessel
主、肺动脉主干及其发出的最大分支
2.分配血管Distributivevessel
弹性贮器血管以后到小动脉前的分支第二节血管生理
一、各类血管的功能特点
根据生1233.阻力血管Resistancevessel
毛细血管前阻力血管:小动脉和微动脉毛细血管后阻力血管:微静脉4.交换血管exchangevessel
指真毛细血管truecapillary
5.容量血管Capacitancevessel
即静脉血管vein
6.短路血管Shuntvessel3.阻力血管Resistancevessel
124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125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一、各类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各类血管结构模式图126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血流量bloodflow:
单位时间内流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又称容积速度。以ml/min或L/min表示。
血流速度velocityof
bloodflow:血液中一个质点移动的速度,它与血流量成正比;与血管总截面积成反比。二、血流量、血流阻力和血压
(一)血流量和血流速度
127根据流体力学:血流量与管道压力、液体阻力的关系
Q=△P/R对于封闭的心血管系统中每一截面的流量是相等的即等于心输出量。通常以左心室输出量为代表:Q∝△P/R压力差:体循环主动脉与右心房(接近于0)压力差肺循环肺动脉压与左心房压力差注:对于器官而言血流阻力是器官内血流量的决定因素。根据流体力学:血流量与管道压力、液体阻力的关系128(二)血流阻力bloodflowresistance
P1-P28ηL
Q=R=
Rπr4
即:Q=△Pπr4
/8ηL
1.血管的长度。(正比)2.η为血液粘滞度(正比)3.小动脉的口径(与r4成反比)
与ηL成正比与r4成反比(二)血流阻力bloodflowresistance
129(三)血压bloodpressure(BP)
1.定义:
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
力(压强)
2.单位:Pa(牛顿/米2,N/m2);mmHg
1mmHg=133Pa=0.133kPa
1厘米水柱=0.098KPa
(三)血压bloodpressure(BP)
130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力。
注:通常用肱动脉血压代表机体的动脉血压。三、动脉血压和动脉脉搏
(一)动脉血压的概念
动脉血131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1.血压形成的基础:血管内血液充盈—循环系统
平均充盈压
血液停止流动时,测得的循环系统内的平均压力。高低取决于血量与循环系统容量间的相对关系。正常约为7mmHg,0.93kPa
(二)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1.血压形成的基础:血管内血液充132(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机制
(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概念1)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
收缩期动脉血压的最高值2)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
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二)动脉血压及其形成机制
133(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②血流的动力
③血流的阻力―阻力血管尤其小动脉和微动脉的
口径
动脉壁顺应性(compliance)C=△V/△P收缩期-心室肌的收缩力舒张期-大动脉弹性回缩力(使血流连续不断并缓冲血压)(2)动脉血压的形成机制
①血管内足够的血液充盈―前提
134收缩期射血舒张期停止射血外周阻力的缘故大动脉弹性回缩1/3转化为动能流向外周大动脉扩张,2/3转化为势能储存在管壁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血液继续流向外周血压升高收缩期舒张期外周阻力的大动脉弹性1/3转化为动能大动脉扩张,135ArterioleAortaexpandainsystoleAortacontractsindiastoleTheeffectofelasticityofaorticwallonbloodpressureandbloodflowArterioleAortaexpandainsy136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收缩压
100~120mmHg13.3~16.0kPa
2)舒张压
60~80mmHg8~10.6kPa
正常血压:100~120/60~80mmHg
高血压:>
140/90
低血压:<90/60(三)动脉血压的变化和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持续性1.
动脉血压的正常值
1)收缩压
100137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动脉血压的间接测量138
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30~40mmHg4.0~5.3kPa
4)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
约100mmHg
5)表示法:110/70mmHg
6)体循环各部分血压:克服阻力,消
耗能量有落差:
如主动脉平均压100mmHg直径
3mm的动脉95mmHg微动脉
始端85mmHg毛细血管始端
30mmHg落差最大3)脉压=收缩压-舒张压
30mHg收缩压systolicpressure舒张压diastolicpressure脉压pulsepressure
平均动脉压=舒张压+1/3脉压12010080mmHg收缩压systolicpressu140BloodPressure血管各段血压的变化BloodPressure血管各段血压的变化1412.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血压稳定推动血液循环和保证各组织和器官得到充足的血液灌注,维持代谢的正常进行。2.动脉血压稳定的意义:142(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strokevolume
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血流速快→舒张压升高不多→脉压↑收缩压高低主要反映搏出量的多少。
2.心率heartrate
心率快,舒张期短→流出少,心舒末期大A内存血↑→舒张压↑(收缩压虽也↑,但不如舒张压升高明显)→脉压↓(四)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1.
每搏输出量strok1433.
外周阻力peripheralresistance
外周阻力↑→向外周流速变慢→舒张末期动脉内存血多→舒张压↑→脉压↓
舒张压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4.
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弹性贮器作用):
A硬化,顺应性小→阻力↑→收缩压↑脉压↑
老年人大动脉的↓→缓冲能力↓→收缩压↑舒张压↓
使收缩压不致过高,舒张压不致过低,维持一定的脉压
3.
外周阻力peripheralresistance144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体循环平均充盈压↓→Bp↓
二者相适应,产生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维持正常血压。5.
循环血量和血管容量的比例
失血(或中毒性休克)→循环血145小结: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每搏输出量
心率
外周阻力
大动脉弹性循环血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主要影响收缩压舒张压舒张压收缩压脉
压小结: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每搏输出量收缩压舒张压脉压主要146(五)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
每一心动周期中,动脉内压力发生周期性变化,引起动脉管壁产生的波动。在体表可扪及,如桡动脉脉搏。
脉搏图波形呈现有上升支和下降支。
切迹为降中峡(dicroticnotch),发生在主动脉瓣关闭的瞬间。(五)动脉脉搏Arterialpulse
147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管壁顺应性越大,脉搏传播速度越慢:主A=3~5m/s;较大A=7~10m/s;小A=15~35m/s降中峡降中波心室快速射血动脉脉搏传播速度比血流速度快。降中峡降中波心室快速射血148
异常波形
异常波形149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VenouspressureandVenousreturn
(一)静脉血压
1.中心静脉压CentralvenouspressureCVP
定义:右心房或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正常值:4-12cmH2O(0.4~1.2kPa)
高低取决于心脏射血能力和回心血量之间的关系。
功能意义:①反映静脉回心血量;
②是观察心血管功能状态;
③控制输液量和速度的重要指标。
四、静脉血压和静脉回流
Venouspressure1502.外周静脉压(peripheralvenouspressure)定义:各器官静脉的血压特点:血压低,易升高正常值:5-14
cmH2O2.外周静脉压151(二)静脉血流
Venousbloodflow
1.静脉对血流的阻力:小,仅占体循环总阻力15%,为毛细血管后阻力。
机体可通过对微静脉收缩状态的调节来控制血液和组织液之间的液体交换,间接影响循环血量。(二)静脉血流
Venousblood152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肌收缩力
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呼吸运动
重力和体位2.静脉回流及其影响因素
体循环平均充盈压
心153(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
血量或容量血管扩张→静脉回心血量(1)体循环平均充盈压血量↑或容量血管收缩→静脉回心血量↑154(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射血
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吸血液
当心脏收缩能力↑→心室排血↑→舒张时心室内压↓→有利于静脉回心。
(2)心脏收缩力量心脏收缩时→射血
心脏舒张时→从静脉中抽155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156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
(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静脉泵或肌肉泵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对静脉血流的影响(3)骨骼肌的挤压作用157(4)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静脉跨壁压↑→胸腔内大静脉扩张→压力↓有利于外周静脉血回心
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
对肺循环而言,
吸气时,肺扩张→肺血管容积↑→贮存较多的血→由肺回流入左心房↓
反之,呼气时静脉回心血量↑
(4)呼吸运动呼吸泵吸气时,胸内负压↑→静脉跨壁压↑158(5)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平卧时:直立时:直立性低血压:(5)体位改变和重力影响平卧时:159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微循环的组成及功能
概念: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中的血液循环。
基本功能:
血液与组织之间的物质交换
控制流经组织的血流量
组织液的生成和回流在微循环处完成
五、微循环Microcirculation
(一)微循环1601.微循环的组成:
七个组成部分三条通路微动脉迂回通路后微动脉直捷通路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动-静脉短路真毛细血管通血毛细血管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1.微循环的组成:七个组成部分三条通路微动脉迂回通路后微动161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162捷通血毛细血管...捷通血毛细血管...163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功能:物质交换
特点:轮流开放
(2)直捷通路thoroughfarechannel
功能:部分血迅速回心,维持循
环血量
特点:常开放,交换少,回流快。
2.血流通路及其功能:
(1)迂回通路(营养通路)
164(3)动-静脉短路
功能: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交换,血流速度快,
感染或中毒性休克(shock)时,
大量开放,可缩短循环途径,
降低外周阻力,使血液迅速回
心。但可加重组织乏氧。(3)动-静脉短路
功能:调节体温
特点:常关闭,不165迂回通路:物质交换微A→后微A→毛细血管前扩约肌→真毛细血管→微V直捷通路:血液快速回流微A→后微A→通血毛细血管→微V动-静脉短路:调节体温微A→吻合支→微V迂回通路:物质交换166血流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途径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真毛细血管网→微静脉微动脉→后微动脉→通血毛细血管→微静脉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常见部位肠系膜、肝、肾骨骼肌皮肤特点长而迂曲,阻力大,流速慢,容量大,流域大短直,阻力小,流速较快,流域小最短,最直,阻力最小,流速最快,流域最小物质交换++++0开放情况部分(20%)轮流交替开放经常开放平时不开放,体温升高时开放生理意义“营养通路‘,物质交换主要场所①保持血流量恒定②少量交换①“非营养通路”,无交换;②辐射散热,调节体温血流通路迂回通路直捷通路动-静脉短路途径微动脉→后微动脉→毛167
(二)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
Hemodynamics
真毛细血管关闭→代谢产物堆积、Po2↓→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
后微A、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代谢产物被清除←真毛细血管开放局部代谢产物调节使组织总血流量与其代谢水平相适应。(二)
微循环的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调节)局部168微循环血流的调节
两套闸门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微循环血流的调节两套闸门神经调节169
(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
1.扩散diffusion2.滤过和重吸收
filtrationandreabsorption
3.入胞和出胞(三)血液与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170六、组织液的生成
formationofinterstitialfluid组织液组织液(interstitialfluid)存在于组织和细胞间隙来自于血浆,蛋白浓度低于血浆毛细血管动脉端滤出,静脉端重吸收组织液的生成与回流取决于有效滤过压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六、组织液的生成组织液171循环生理血管生理课件172A端EFP=(30+15)-(25+10)=10mmHg(滤过)V端EFP=(12+15)-(25+10)=-8mmHg(重吸收)A端EFP=(30+15)-(25+10)=10mmHg(滤173(一)组织液生成与回流
有效滤过压(EFP)=[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毛细血管A端:EFP=10为正,组织液以生成为主;毛细血管V端:EFP=—8为负,组织液以回流为主。注:A端滤出的液体10%进入毛细淋巴管,由淋巴循环回流入血。滤过动力滤过阻力(一)组织液生成与回流滤过动力滤过阻力174
(二)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1.毛细血管血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仓储与配送协议3篇
- 2024年建筑合作项目详细合同模板版B版
- 证券经纪协议三篇
- 2024年度二手房买卖合同(南京市买卖)3篇
- 2024年仓储设施拆卸协议3篇
- 2024年二手车交易保障合作合同一
- 校园科技文化节的社团参与计划
- 博物馆管桩施工合同
- 2024年应收账款管理协议(含消费贷款)3篇
- 2024年度国际FBA货物运输与配送合同
- 开放系统24801《人力资源管理》期末机考真题及答案(第103套)
- 校企携手共建产业学院合作协议书(参考范本)
- SSOP:卫生标准操作规程
- 废品回收合伙协议书
- 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教学课件
- T-TPPA 0005-2023 藿香正气方优质产品质量标准
- 城中村改造清产核资审计工作方案
- 智能检测技术与传感器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罐头厂设备清单
- 河南省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解析与检测综合测试(二)英语试题( 含答案解析 )
- 2023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难治性高血压(全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