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要点_第1页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要点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要点名词解释(20=8X2.5)、填空(25=50X0.5)、问答(40=5X8)、综述(15)第一章绪论调查报告的编写:(应该知道提纲,主要内容)1、前言a)任务及其来源,重点论述应突出;b)调查海去的位置及地理坐标;c)调查船(飞机)及调查时间;d)调查方法;e)任务执行概况;2、调查海区a)调查海区及周围地区的自然环境;b)以前对该海区的调查研究程度;3、海上调查工作状况a)测网、测线及测点的布设;b)导航定位系统及准确度评价;c)仪器设备的性能和运转情况;d)调查方法和现场资料描述。4、样品分析和资料整理a)原始资料和样品的周转与审核;b)样品分析、测试、鉴定方法及概况;c)资料整理、计算和图件编绘方法及概况;d)调查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5、质量计划实施情况报告a)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符合性和量值溯源的实现程度;b)调查数据处理中统计方法的说明;c)本单位及分包单位的质量控制措施实施情况与结论;d)参考资料的溯源性和合理性;e)样品、原始资料、资料汇编和图集的质量评价;f)调查结果的质量及应用价值评估;g)质量目标实现状况;6、资料分析与结论a)阐明调查资料时空分布特征、重要发现。b)应将观测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历史资料、临近水域(站位)资料,相关学科等资料进行比较和综合分析。C)根据统计分析结果,对调查海域的水文、气象、地质、生物、化学等环境特性进行评估,给出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估结论。7、存在问题和建议应总结调查发现的问题,并提出今后应开展工作的建议。第二章海洋生物要素调查一、名词解释叶绿素:自养植物细胞中一类很重要的色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和传递光能的主要物质。叶绿素a是其中主要的色素。初级生产力:自养生物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物的能力。通常以单位时间(年或天)内单位面积(或体积)中所产生的有机物(一般以有机碳表示)的重量来计算,相当于该时间内相同面积(或体积)中的初级生产量。碳同化数:指植物光合色素的光合作用效率。在C02与光照度充足的条件下,单位质量叶绿素与每小时所同化的碳量之比[常用“碳(毫克)/叶绿素(毫克)/小时”表示]新生产力:在真光层中再循环的氮为再生氮,由真光层之外提供的氮为新生氮。由再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再生生产力,由新生氮源支持的那部分初级生产力称为新生产力。微生物: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生理类型多样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生物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生物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生物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wan)病毒。细菌异养生长速率:异养细菌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繁殖的速率细菌异养活性:异养细菌进行生理代谢活动的能力细菌生产力:单位时间内、单位水体所产生的细菌生物量浮游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只有微弱的运动能力,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生物群。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两大类。此外,鱼类浮游生物即为鱼卵和仔稚鱼。底栖生物:栖息在海洋基底表面或者沉积物中的生物。依个体大小,凡被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大型底栖生物;凡能通过孔径为0.5mm套筛网目而被孔径为孔径为0.042mm套筛网目所阻留的生物,称为小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污损生物:生活于船底及水中岩石和一切设施表面的生物,这类生物的多数种类是有害的。游泳动物:具有发达的运动器官,在水层中能克服水流阻力自由游动的动物的总称。渔业资源:亦称水产资源,是具有经济性开发利用价值的水生生物资源,如鱼虾贝藻和海兽类等,它是渔业生产的自然资源和物质基础。二海洋生物要素调查的一般规定海洋生物要素调查包括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要素调查包括微生物、叶绿素a、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游泳动物等调查。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要素包括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和细菌生产力的调查等。生物要素调查的一般规定:调查项目:叶绿素,初级生产力,新生产力,微生物,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大、中型浮游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生物,小型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污损生物和游泳动物。必要时,应包括渔业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生物调查方式:大面观测、断面观测和连续观测采样方法及适用条件A采水样适用于叶绿素浓度、初级生产力和新初级生产力,微生物,微微型、微型和小型浮游生物等调查项目的水样采集。测站水深范围标准层次底层与相邻标准层的最小距离<15表层510底层215〜50表层51030底层250〜100表层510305075底层5100〜200表层510305075100150底层10>200表层510305075100150200注1:表层指海面下0.5m深度以内的水层。注2:水深小于50m时,底层为离底2m的水层。注3:水深在50〜200m时,底层离底的距离为水深的5%。注4:可根据调查的特殊需要,酌情增加200m以深的采水层次。注5:条件许可时,应充分考虑跃层和采集叶绿素次表层最大值所处的水层。B拖网采样适用于大、中型浮游生物、鱼类浮游生物、大型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等调查项目的采样C采底质样适用于微生物和大、小型底栖生物调查项目的采样D挂板和水面或水中设施上采样适用于污损生物调查的采样4采样时间一般以3月〜5月为春季、6月〜8月为夏季、9月〜11月为秋季、12月〜翌年2月为冬季,分别以5、8、11和2月为四季代表。第三章鱼类浮游生物调查一、鱼卵的鉴别要点基本方法:首先了解并掌握该海区、该季节出现的鱼种及其产卵期,以判断可能出现鱼卵的种类,在此基础上,以不同发育阶段卵子比较“稳定”的形态和生态学特征,特别是鱼卵的外部特征进行鉴别。1)鱼卵类型:浮性卵,沉性卵。2)卵子大小和形状:卵径大小和形状是鉴别鱼种的主要依据之一。3)卵膜特征:海产鱼类的卵膜,通常较薄,表面光滑而透明。。4).卵黄结构:由于卵黄含量的丰富程度不同,卵黄的构造和形态也不相同。5)油球:卵内有无油球及其数量、大小、色泽和分布都是鉴定卵子的重要依据,如牙鲆,只有1个大油球,而条鳎则有几十个小油球。6)卵黄间隙:卵黄间隙的大小在同种鱼或不同种鱼而有差异。7).胚胎的特征:胚胎形成后,是鱼卵整个发育期中外部形态比较“稳定”的阶段,是认别鱼卵十分重要的时期。二、仔稚鱼及其鉴别要点1)仔鱼期:鱼体的形状,卵黄囊的形状,油球在卵囊中的位置,肛门的位置,鳍膜的形状,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形状、颜色和分布等都是鉴别仔鱼种类的主要特征。)仔鱼后期:以测定鱼体长度、体长与各部分比例,肛门开口的位置,肌节数目以及色素的类型和排列,各鳍原基或鳍条的形状和位置等。3)稚鱼期:鉴定要点除与仔鱼后期相同外,更应注意头部和尾部的形状,鳍条的数目和脊椎骨的数目等可数性状和量度特征。三、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技术要求垂直或倾斜拖网深度: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拖网深度为200m至表,垂直拖网或斜拖;水深小于200m的海区,由底至表垂直拖网或斜拖。水平拖网深度:水平拖网深度为0〜3m层垂直或倾斜分段拖网水层:根据测站深度、调查性质和目的的不同来确定。种类鉴定:主要鱼类浮游生物应鉴定到属或科2调查要素:包括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时间,空间分布)3采样设备:网具、网底管、网口流量计、量角器、沉锤、绞车和钢丝绳、吊杆、冲水设备网具选择:30m以浅海域应采用浅水I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30m以深海区应采用大型浮游生物网垂直取样,或者用双鼓网(即Bongo网)倾斜取样。采集鱼卵和仔、稚鱼。4样品采集:定性采样:一般在海水表层(0-3m)或其他水层进行水平拖网10-15min,船速为lkn〜2kn,所用网具、水层及拖网时间应分别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区鱼卵和仔、稚鱼密度来决定。定量采样:由海底至海面垂直或倾斜拖网。落网速度0.5m/s;起网为0.5〜0.8m/s第四章大型底栖生物调查一、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技术要求采泥样面积:每站不小于0.2m2套筛孔径:上层2.0mm〜5.0mm,中层1.0mm,底层0.5mm生物量测定精密度:湿重生物量土0.01g,干重土0.1mg;烘干温度70〜100°C拖网采样船速:必须在2kn左右种类鉴定:常见种必须给出种名,按种名计数2调查要素:包括测定生物量、栖息密度、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其群落结构二、釆样设备(填空)采泥器、拖网、绞车和吊杆、钢丝绳、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1采泥器:(只需要知道分为3种)抓斗式采泥器:水深小于200m的海区采样面积为0.1m2,港湾用0.05m2的采泥器。水深大于200m的海区使用采样面积为0.25m2采泥器;弹簧采泥器:采泥面积为0.1m2箱式取样器:采样体积为500mmX500mmX500mm(面积0.25m2),另一种小型箱式取样器采样体积为250mmX250mmX250mm(面积为0.063m2)。深海取样或取分层泥样时,应用箱式取样器。拖网:(只需要知道分为5种)阿氏拖网:水深小于200m海区,网口宽度1.5m〜2.0m;港湾调查,网口0.7m〜1.0m;大洋深海调查,网口宽度2.5m〜3.0m;三角形拖网:沿岸水域和底质较复杂的海区;桁拖网:水深小于100m海区;双刃拖网:底质为岩礁、碎石或砂砾的海区;深拖光学系统和深海底栖生物拖网。绞车和吊杆、钢丝绳底栖动物漩涡分选装置:(套筛与其配合使用)三、海上采样选采泥器:保证米样面积应大于0.2m2。面积为0.05m2的采泥器,每站采5个样品;0.1m2的采泥器,每站采2〜4个平行样;0.25m2的米泥器,每站米1〜2个样品。泥样淘洗拖网:调查船速2kn左右,船向稳定后投网。网绳长一般为水深的三倍,近岸浅水三倍以上,拖网时间为15min;水深1000m以上的深海,绳长为水深的1.5〜2.0倍,时间为30min〜1h。样品处理;保存:A固定液:中性甲醛溶液、丙三醇乙醇溶液、甲醛乙醇混合液、布因固定液、四氯四碘荧光素染色剂固定液;B保存(新加的)1)采泥和拖网样品暂时性保存5%〜7%中性甲醛溶液,永久性保存75%丙三醇乙醇溶液或75%乙醇;2)大型藻类一般用6%甲醛溶液保存3)海绵动物先用85%乙醇固定,后换以75%乙醇加5%丙三醇保存;4)腔肠动物、纽形动物、环节动物以及部分甲壳动物先麻醉,后换5%中性甲醛溶液固定。纽形动物布因固定溶液固定12h〜24h后,用乙醇浸洗至无色时止,最后用70%的乙醇保存,供切片用;5)星虫类、腕足动物、软体动物、部分甲壳动物、棘皮动物和鱼类直接用5%中性甲醛溶液固定。

个体较大的鱼类和头足类样品(0.25kg以上),应将10%甲醛溶液注射入腹腔。棘皮动物的海胆,固定前应先刺破围口膜;6)余渣固定时,用四氯四碘荧光素染色剂固定液,便于室内标本挑拣;C固定的样品,超过两个月未能进行分离鉴定,应更换一次固定液。第四章(二)小型底栖生物1主要采样设备采样器:箱式取样器和弹簧采泥器有机玻璃管套筛撬式小型生物拖网船上设备吊杆、钢丝绳等。潜水员和潜水设备2生物量测定:a)体积换算法b)干重换算法c)直接称重法(填空)第五章潮间带生物调查非常重要)第五章潮间带生物调查非常重要)潮间带生物是指生活在潮间带底表的植物和底表与底内的动物。一、潮间带划分根据潮汐水位参数划分半日潮类型:a)高潮区:最高高潮线至小潮高潮线之间的地带;b)中潮区:小潮高潮线至小潮低潮线之间的地带;c)低潮区:小潮低潮线至最低低潮线之间的带。根据岸滩生物垂直分布划分通常岩石岸大体分为滨螺带;藤壶-牡蛎带;藻类带。根据群落优势种命名。二、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技术要求A地点、断面选择:a)地点和断面,根据调查目的而定,选择均匀、无人为扰动。b)不同生境的潮间带断面(不少于3条断面),每条断面不少于5个站。岩石岸每站2个定量样方,泥滩、泥沙滩不少于4个定量样方,沙滩不少于8个样方。断面位置走向应与海岸垂直。B取样站位布设:通常在高潮区布设2站,中潮区3站,低潮区1站或2站。在滩面较短的潮间带,在高潮区布设1个站,中潮区布设3站,低潮区1站。C调查时间:a)在大潮期间进行,或在大潮期间进行低潮区取样,小潮期间再进行高、中潮区的采样。b)基础(背景)调查:通常按季度月调查。专项调查:选择春、秋两个季度月进行调查。D采样面积:硬相(岩石岸)生物取样,用25cmX25cm的定量框取2个样方;软相(泥滩、泥沙滩、沙滩)生物取样,用25cmX25cmX30cm的定量框取4〜8个样方。同时进行定性取样与观察。定性取样在高潮区、中潮区和低潮区至少分别取1个样品。2调查要素:包括不同生境的底栖动物、底栖植物的种类组成、数量(栖息密度、生物量或现存量)及其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三、采样1采样设备采样器和定量框:泥、沙等底质:25cmX25cmX30cm。包括框架和挡板。配套工具是平头铁锨。岩岸:25cmX25cm的定量框。配套工具:小铁铲、刮刀和捞网。漩涡分选装置和过筛器:漩涡分选装置用于生物样品淘洗,配备抽水机;过筛器不宜漩涡分选,用过筛器。网目1.0mm。2样品采集1)生物样品采集a)滩涂取样用定量框,每站4个〜8个。观察表面生物及数量视底质分层情况确定分层取样b)岩石岸:用定量框,每站取1个或2个可采用lOcmXIOcm的定量框。先计数易碎生物,优势种的覆盖面积。将框内所有生物刮取净。c)生物栖息密度很低,可采用大面积计数d)每站定量取样时,采定性样品、分装。e)优势种的垂直分布高度和滩面宽度。2)水质和沉积物样品采集3样品处理和保存与大型底栖生物相似第六章游泳动物调查(课程最重要章节)一、技术要求和调查要素1技术要求1)调查类型a)专题性大面定点调查:为某一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调查。Eg:908项目b)资源监测性调查:为对某一种或多种渔业资源进行定期性或非定期性的定点调查和非定点性的调查或探捕。Eg:对虾种群动态规律研究c)海洋生物资源声学调查与评估(选做):在以上两类调查中,如果调查船具备声学调查与评估的功能也可采用声学调查和试捕取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按渔业资源调查与评估技术规范。2)调查时间和调查范围:根据调查对象群体的不同生活阶段(产卵、索饵、越冬)确定断面、站位。根据调查目的、鱼类洄游规律和海底地形地貌等。3)调查计划的设计:通常包括调查的目的意义,调查时间(含航次安排)调查海区和范围,调查船只(含网具类型和规格),调查要素和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站位设计、航线设计和调查计划设计应按以下规定进行。a)定点调查站位设计1)调查水深小于200m的大陆架海区:通常应采用网格状均匀定点法,断面定点站位,遇到障碍物适当移动站位位置。2)调查水深大于200m的深海区:站位距离可适当放大。b)航线设计:航线应遵循安全和经济两个原则,顺风、顺流航距最短。c)资源监测调查计划的设计:根据洄游规律,划定海区范围,确定调查天数,放网和起网的地点和时间,渔获物的登记,测定海水表温。留取生物学测定样品,研究单位定期撰写简报。d)拖网时间和拖网速度定点站位每站拖网时间为1h。拖速:小型底层鱼类以2kn〜3kn,大型底层鱼类和中上层鱼类以3〜4kn。e)调查时间白天贴底的鱼类:白天调查,如带鱼、鲳鱼;夜里贴底的鱼类:夜间调查,如马面鲀和虾类等;如果日、夜均调查,应做渔获物的对照试验。4)调查网具:应选取选择性能小的网具作为调查网具5)渔获物分析:分析渔获物的组成和生物学测定样品一定要按随机取样的原则进行2调査要素:包括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及其时空变化等。掌握洄游规律、渔场渔期、群聚特征、资源数量及其变动趋势。二、采样工具与设备1调查船1)调查船性能调查船应由专业调查船承担适于在调查海区作业且设备条件良好的渔船承担。2)调查船的主要仪器和设备卫星定位仪、通讯设备,探鱼仪和雷达,网位仪,起网机和起吊设备,冷藏库、冷冻库或超低温冷冻库等。2调查取样网具专用底层拖网、调查专用变水层拖网、双船底层有翼单囊拖网、以及单船有翼单囊拖网。需要了解幼鱼数量时,囊网需加目大20mm左右的套网。3调查主要工具和设备的可比性保持调查船和网具的性能和规格的一致性,如果有明显的变动,应做对照实验,求出差异系数。三、操作程序——拖网采样(问答题)放网:在距标准站位2〜4nmile时放网,经1h拖网后正好到达标准站位位置或附近。放网前要准确测定船位,放网时间以曳纲开始受力时为准。拖网:曳网方向朝着标准站位,记录鱼群映像拖网速度的改变情况,要注意网围船只动态和调查船的曳网是否正常等。起网:起网前测定船位,两船的卷网速度要一致,起网时间以起网机开始卷收曳纲的时间为准。如遇严重破网应重新曳网。四、样品处理)估计总重量记录估计的网次总重量(kg),如果囊网外有套网,套网里的渔获物另行保存和分析测定。2)留取样品,准确记录渔获总重量(样品留取原则)总重量在30kg〜40kg以下时,全部取样分析,大于40kg时:随机取出样品20kg左右;记录准确渔获总重量(kg),样品装箱扎好标签,及时冰鲜或速冻或浸制。小型标本要装好瓶子放好标签,固定。五、样品分析核对样品:每航次调查结束时,核对保存样品和记录是否相符。渔获物样品分析20kg左右,鉴定到种,各种类的名称、样品重量、尾数。目标鱼种、主要经济鱼种和优势种:随机留出生物学测定样品35ind~110ind,少于30ind的全测。生物学测定1)鱼类:a)长度——按鱼种选测长度全长:自吻端至尾鳍末端的长度,如鳎类、犀鳕类等(半滑舌鳎)体长:自吻端至尾椎骨末端的长度,如石首鱼科、鲷科、鲆科、鲽科等(小黄鱼)叉长:自吻端至尾叉的长度,如马鲛鱼、鲳鱼、鲐鱼等鲱科鱼类及其他尾叉明显的鱼类(蓝点马鲛、鲳鱼、鲐鱼)肛长:自吻端至肛门前缘的长度。尾鳍、尾椎骨不易测量的海鳗、带鱼和鲨鱼等(带鱼、星康吉鳗)体盘长:自吻端至胸鳍后基的长度。胸鳍扩大与头相连构成体盘的鳐属、魟属等b)体重(体重、纯体重);c)鳞片(鳓鱼、黄鲫、蓝圆鲹等)、耳石(小黄鱼、大黄鱼、白姑鱼,带鱼,鲐鱼,马鲛鱼等)、脊椎骨(马面鲀)测年龄d)性腺成熟度与怀卵量;目测法,将性腺成熟度划分为六期;称重法,即性腺成熟系数:性腺重量占纯体重的千分数。重量误差±0.2g;e)摄食强度和消化道样品;目测法:根据胃内食物充满情况,摄食强度划分为五级;0级空胃;1级胃内有少量食物,其体积不超过胃腔的1/2;级胃内食物较多,其体积超过胃腔的1/2;级胃内充满食物,但胃壁不膨胀;级胃内食物饱满,胃壁膨胀变薄。称重法:称消化道内食物重量,计算其占鱼体纯体重的千分数饱满系数f)含脂量;2)虾类:性别和性比;长度、重量(头胸甲长、体长、体重);交配率;性腺和成熟度(5期);摄食强度和胃含物;3)蟹类:性别和性比;头胸甲长、头胸甲宽、腹部长、腹部宽;体重;性腺成熟度(6期);交配率;摄食强度和胃含物;4)头足类:性别和性比;胴体长度(以胴体背部中线的长度;无针乌贼自胴体前端至后缘凹陷处;有针乌贼自胴体前端至螵蛸后端;柔鱼和枪乌贼自胴体前端至胴体末端;蛸类不测);体重和纯体重;性腺成熟度;摄食强度和胃含物;五、资料整理:(问答题)1)拖网卡片:计算各站次和各航次渔获物种类组成;绘制各站总渔获量和主要种类数量分布图;绘制各航次(月份或季度或年份)调查的游泳动物种类组成和数量的百分比图。2)生物学测定资料:长度组成、重量组成、年龄鉴定和统计、性腺资料分析、摄食强度和胃含物分析3)撰写调查航次小结或坚持调查报告4)调查资料归档六、名词解释性腺成熟系数:性腺重量占纯体重的千分数性腺成熟度:一般用目测法,根据游泳生物性腺不同发育阶段的外观形态特征饱满系数:游泳动物摄食强度分析时,消化道内食物重量占鱼体纯体重的千分数体重:鱼体的总重量纯体重:除去内脏及体腔内脂肪层的鱼体重量。第七章海洋生态调查概述、名词解释:海洋生态系统:一定海域内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构成的自然系统,具有相对稳定功能并能自我调控的生态单元。包括海岸带生态系统(潮上带、潮间带、河口)、岛屿生态系统、浅海生态系统、外海和大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群落结构:一定海域的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相对稳定的集合体。包括种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群落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海洋生态系统功能: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及其调控作用。优势种:具有控制群落和反映群落特征的种类,数量所占比例最多的种类。指示种:海洋生物群落在一定状态出现的标志性的物种。关键种:食物网中处于关键环节起到控制作用的物种。物种多样性:生物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及其个体数量分布。群落均匀度:生物群落中各物种间个体分配的均匀程度。群落演变:生物群落的结构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群落空间格局:沿一定的环境梯度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分布发生相应改变,而形成的分布型。生态压力:来自陆地、海洋、大气的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的胁迫。富营养化:海水中营养盐的自然或人为增加及其引起的生态效应。污染压力:入海污染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胁迫。养殖压力:养殖生产的输出物质对海洋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胁迫作用。捕捞压力:捕捞渔获物输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胁迫作用。I类捕捞压力:在高营养阶层,捕捞直接减少渔业生物的现存量。II类捕捞压力:在低营养阶层,捕捞加速浮游生态系统中颗粒有机物质的输出。二、海洋生态要素调查1)海洋生物要素调查: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要素调查、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要素调查2)海洋环境要素调查:海洋水文、海洋气象、海洋光学、海水化学、海洋底质要素调查3)人类活动要素调查:海水养殖生产、海洋捕捞生产要素、入海污染、海上油田生产、其他人类活动三、海洋生态评价内容:海洋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评价;海洋生态压力评价;四、海洋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与评价(填空或问答)1)生物量评价:评价对象:微生物、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游泳动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分析各类群的个体数量、生物量,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2)优势种评价:评价对象: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游泳动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评价方法:优势度、丰度。结果表达:分析群落优势种丰度及其优势度,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3)指示种评价:评价对象:浮游植物群落、浮游动物群落、游泳动物群落、底栖生物群落、潮间带生物群落。评价方法和结果表达:分析不同环境压力(如污染)下生物群落出现的指示性物种,计算其生物量;绘制空间分布图,评价环境和群落的变化趋势。4)物种多样性评价:评价对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群落。评价方法:物种多样性指数一般采用Shannon—Weaver指数。结果表达:计算生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制作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多样性指数的等值线取值标准为:0.5,1.0,1.5,2.0,2.5,3.0,3.5,4.0,4.5,5.0,6.0,7.0,8.0。5)群落均匀度评价:评价对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群落。评价方法:均匀度指数(J)结果表达:计算不同生物群落的均匀度,制作空间分布图。评价其变化趋势。等值线取值标准为0.2,0.4,0.6,0.8,1.0。6)群落演变评价:评价对象: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游泳动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群落。评价方法:采用演变速率指标,相似性指数结果表达:计算不同生物群落的演变速率,沿时间系列绘制演变图,评价其演变趋势。第八章人类活动要素调查及评价一、海水养殖生产要素调查海区如果存在一定规模的养殖,应调查现时的养殖生产情况;收集该养殖区多年的养殖数据.包括:养殖时间、种类、密度、数量、单位产量、总产量,养殖从业人口等。制作养殖空间分布图。养殖压力评价二、海洋捕捞生产要素现场调查和调访捕捞作业情况,进行渔获物收集和统计,并收集该海区多年的捕捞生产数据。包括捕捞生产海区坐标、面积,捕捞的种类、方式、时间、产量,渔船数量(马力)、网具规格,捕捞从业人口等。制作捕捞生产空间分布图。捕捞压力评价三、入海污染要素调查(不考)富营养化评价:海水营养指数第一种:考虑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和叶绿素。N=C/S+C/S+C/S+C/SICODCODTNTNTPTPChlaChlaN—营养指数;IC、C、C、C—分别为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叶绿素aCODTNTPChla的实测浓度;S、S、S、S—分别为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总氮、总磷、叶绿素a的CODTNTPChla评价标准。第二种:只考虑化学耗氧量、溶解无机氮、溶解无机磷。N=CCxCxC)/4500ICODDINDIPN—营养指数;I-3-3C、C、C一分别为水体中的化学耗氧量(mg.dm)、溶解无机氮(pg.dm)、CODDINDIP-3溶解无机磷(pg.dm)的实测浓度。4500—为COD、DIN和DIP的三类海水水质标准值的乘积。当营养指数N>1,认为水体富营养化。I四、海上油田生产要素调查五、其它人类活动要素调查第九章海洋环境要素调查及评价1、深度测量基本要求:水深测量时间,连续站每小时测一次;大面(或断面)调查,在船到站后即测量。传统的深度测量准确度为土2%。100m以浅,记录取一位小数;超过100m的,记录取整数。测量方法:回声测深仪、钢丝绳、2、水温观测基本要求:a)海洋温度的单位均采用摄氏温标。C;b)大洋温度的测量,特别是深层水温的观测,要求达到很高的准确度,一般温度应精确到一级,即土0.02C。c)在浅海,水温观测准确度为土0.1C。对于那些有特殊要求,根据要求确定水温观测准确度。二级准确度为土0.05°C;三级准确度为土0.2°C。观测层次:分表层水温观测和表层以下水温观测。对表层以下各层的水温观测,规定标准观测层次,其中,表层指海表面以下3m以内水层。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