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研究_第1页
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研究_第2页
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研究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研究内容摘要:后现代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有效突破了以往系统理论的局限性,提出:在整个科学发展理论体系中,有机整体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精神本质,论述了天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实质、经济社会的理性控制和现代社会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理论、非稳定性改变规律、非突变式质变经过;动态共生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以为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系统的变量互动变化的结果;人与天然和谐相处是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强调天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主张人与天然及人与人的发展平等。后现代系统理论把有机整体、动态共生、人与天然和谐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了对科学发展逻辑的理论预备。本文关键词语:有机整体;动态共生;后现代系统理论后现代系统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领域。进入新以来,科学发展的理念已日益成为人们的共鸣,由此,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后现代系统理论也应运而生。本文安身于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后现代系统理论做较为深刻的讨论与研究,并以此解读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逻辑。一、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精神本质在于它的有机整体后现代系统理论以为,天然界、社会、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由若干个互相联络、互相作用的要素群构成。整个系统一旦构成,其整体性、关联性、动态性等就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和目的性。根据西方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大卫·格里芬的观点,后现代科学的特征包含整体论和有机论。整体论以为,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拥有内在联络。有机论以为,具有内在联络的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是一种动态生成关系。整体有机论对“有机〞、“整体〞、“内在联络〞的强调提示人们:人类与是一个整体,我们不仅包括在别人之中而且也包括在天然之中。[1]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者反对把事物看成是完全外在的、机械作用的,无视内在的和整体的联络的复原论的方法,主张科学应将其方法建立在整体的有机性基础之上,只要用整体论研究宇宙与科学的统一性,能力超出个人主义、人类中心论、经济主义、生态危机等各种现代性的消极后果。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恰是在吸纳和扬弃了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这些科学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精神本质就在于它的有机整体性。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揭示整个天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体性,以为在发展经过中要坚持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本身精神的有机联络,寻求人与天然的和谐相处与经济社会整体构造的合理性。科学发展观以为,系统性表如今一切方面,正确使用系统思想进行分析,能够使人们从宏观上把握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等各子系统的互相作用关系。任何事物〔包含系统〕都是对立统一的整体,它既具有矛盾运动、发展变化、否认自我的力量,同时,也存在肯定本身、坚持自我、维护自己整体和统一的属性。后现代系统理论就是关注人与天然和谐的整体统一性。并以为,发展自己也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概念,内涵着增加、稳定、公平、民主、价值等要素,但发展并不仅仅简单等同于经济增加,还应包含天然的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全面系统性,决定了任何发展都是一个开放的、充斥矛盾和曲折、不平衡的经过。发展不仅仅是个理论概念,更是个理论的概念。因而,无论在宏观上,还是在微观制度上,后现代系统理论始终应该成为人们的指点思想。但是,长期以来构成的非有机、非整体发展的传统思维形式,引导人们以片面的目的与状况从事要素群之间的协调与合作,碎裂了系统的有机整体性,其结果不仅难以促进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相反还导致天然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毁坏生态平衡。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从有机整体的高度有效克制了这些传统思维形式的弊端。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有机整体性还在于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性控制和现代社会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强调在发展经过中,通过对经济社会发展逻辑的把握,尽可能避免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社会群体的不安宁和环境的过度污染。而在信息社会和虚拟世界中,信息既非“纯洁物质〞,也非“纯洁精神〞,是主观和客观内容的统一。它作为能指者不同于所指者,其意义包括着很大的主观性、虚拟性、建构性、能动性、多元性、不确定性、相对性、协同性及实用性,与人之生存状况和历史进程严密相关[2]。科学发展观以为,由于世界是由物质、能量和信息三部分构成,因而,信息是一切系统坚持一定构造、实现其功能的基础。社会各子系统只要拥有更多的信息,能力有助于实现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做到对经济社会发展经过的理性控制和理性发展。由于经济社会各子系统具有耗散构造,它们的存在与发展需要引入负熵,各子系统之间存在亲密的熵交换联络,在熵交换的经过中,经济社会自己的作用相当于经信息流来调控系统间的熵交换,减低系统所构成的复合系统内部的熵增,合理地分配负熵,走向共同有序与发展。科学发展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就是在熵交换的有序平衡性上提升了系统的人文精神,到达经济社会整个系统的和谐,分享负熵,走向共生的发展之路。在国际上,通过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大环境,把握世界先进技术、发达经济和民主政治等发展信息,为我们国家的科学发展制订行之有效的决策;在国内,使全体人民能够及时获得更多国际国内的最新技术及政治经济、环境生态等方面的信息,包含牵涉这些信息的新内容与新知识,增长国内人们对于获取发展信息的对称性要求,减少人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认识的不确定性,消除经济社会系统的熵增现象。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有机整体性更在于揭示了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非平衡理论、非稳定性改变规律、非突变式质变经过。首先,后现代系统理论以为,不平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常态,而平衡是需要有文明水平与制度、立法等来保证的。科学发展观并不否认差异不同,更不是主张经济社会绝对平衡的发展观,而是坚持统筹经济社会平衡发展,使差距控制在社会系统能够容许的限度内,使经济社会在适度发展差异不同中良性运行,进而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一方面主张发展的平衡性,另一方面主张发展的渐进性,要让人民认识到,发展是分条理的、有先后的,不可能让所有的人在同一个时点进入同一个条理的小康水平。其次,后现代系统理论成认发展的非稳定性,但是,更关注社会发展非稳定性的改变规律。后现代系统理论以为,稳定是动态的,是发展经过中的相对状况。这种动态的稳定,不是封闭式的绝对稳定,而是一种充斥活力的开放式的相对稳定,是一种有着部分变化而全局相对不变的大局稳定,是一种通过对部分变化的制度化调节而坚持全局稳定的动态平衡。例如,在体制改革经过中,各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不一致,以至尖锐对立,但它并不影响经济社会总体的健康发展,假使管理者能高度看重发展中详细而微的民生问题,并及时采用办法进行调适疏导,就能到达更高层次层面的社会稳定。再次,后现代系统理论主张社会发展的非突变式是常态,是和平演进的量变经过,而非冲突式的社会变更。根据系统的相变理论,假如中间过渡态是稳定态,相变经过就是渐变。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看重非突变式的常态研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前阶段,人们都愈加重视社会变更中的非冲突形式和渐变经过,强调缩小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贫富差距,强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人们的公平正义,强调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相处。而这恰是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宗旨之一。二、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基本内涵在于它的动态共生从后现代系统理论的角度看,所谓动态,是指一个详细系统假如不同四周其他系统发生互相联络和互相作用,即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和交换,它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发展,因而,系统运行状态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系统与环境的互动。所谓共生,是事物存在和变化的一种现象,是一个客观的经过和趋势,是全球化进程中人类社会的必经阶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共生〞还包括和谐的基本指向,涵盖了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本身精神的共生、不同文明的共生等各个方面。这种全面的共生观念不是简单的概念堆,而是应内化到详细的人的各种理论活动之中的核心理念[3]。一般来说,动态共生是一个复合概念,在理论中不可分割。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动态共生观以为,个体与环境之间是互相依靠、互相改变的;开放系统随着时间而改变和发展,并日益复杂化,而不像封闭系统一样在既定平衡和非平衡状况之间摆动;系统变化具体表现出在其内部的各个参数内;系统内没有一个发展状况或阶段是静止的。动态共生的系统又是一个自组织、自纠正、自稳定的系统,发展经过存在多种可能性,但其结果却具有普遍性。在动态系统的发展经过中有两点非常主要:〔1〕子系统在与整体坚持一致的经过中缺失了灵敏性,但愈加稳固;〔2〕假如整体内某一个部分显著,则系统集中于那个部分,且这个部分有一个主要的顶点,在这个点上,当系统处在一个敏感状况时,一个小小的变化都将改变系统的基础状况[4]。由此可见,发展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系统的变量互动变化的结果。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强调动态共生。以往的发展观,因其片面性,所以都没有能构成科学的发展理论体系。现代社会的发展观历经了工业文明观、增加极限论、可连续发展观、综合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六个阶段。到20世纪80年代,由于多学科参与发展观的研究,产生了综合发展观,加进了对“人〞的因素的研究,但当时还并没有突出人的地位。至1995年的哥本哈根世界人口与发展会议上,“以人为中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全体人民〞,才被提上议事日程。这些发展观固然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地完善,但它们都缺乏发展经过中的动态共生理念,都没有能把握发展经过的实质特征,也因而都没能进入科学发展系统理论所寻求的全面协调可连续的境界。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以后,面对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状态,十分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以及我们国家国内相继发生的南方雪灾、四川汶川大地震及三鹿毒奶粉事件等一系列灾害,因而,怎样深刻总结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历体验和教训,充足吸收和综合人类社会发展研究的优秀结果,深切进入研究全面协调可连续的科学发展观成为学界的主要课题。毫无疑问,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即不仅牵涉天然界、社会,还牵涉人的精神领域。这些研究,解脱了以往各种片面的发展理论中单纯地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忽视人的伦理判定和道德底线的设定,从哲学的高度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进而实如今扬弃中到达经济社会动态共生发展的目的。科学发展观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动态共生学说还主张,发展自己就是一个动态共生的经过,由于共生的元素的多样性,因而,不可避免会出现形形色色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问题,是必定的也是正常的。唯物辩证法以为,前进中的问题只能在前进中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只能靠加快发展和科学发展来解决。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就是这个观点的坚决持有者。科学发展观以为,后现代系统理论,十分是它的动态共生学说,来自于社会现实生活的需求,符合天然界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遵守这个规律同样是对动态共生的科学发展逻辑的尊敬。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吸收了其他发展理论的合理成分,在本身的发展经过中,不断丰富和完善。天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精神的发展都推动了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反过来,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又更好地促进了天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精神的发展。十分是在社会发展领域,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在探寻求索人口、资源与环境和谐共生的关系及其规律性等现实问题上,具有重大理论意义与理论意义。众所周知,人口爆炸、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是全球性问题。对尚处于转型期的我们国家而言,这些问题尤为严峻。在既有约束条件下,经济增加太慢则难以知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增加的需求,经济增加过快又极易陷入人口、资源与环境的恶性循环。传统的社会学与经济学理论都没有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如西方人口经济学理论偏好技术分析,而忽视人的因素;我们国家人口经济学理论则着重制度分析,而忽视现实需求;新兴的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又大多是以新古典范式,试图破解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难题,固然它们的阐释均具有各自的部分合理性,但均难免视角陷于狭隘,无法根治经济社会发展所遭受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瓶颈问题。究其根本源头,或是过于陷入理论演绎,或是过于就事论事,因而,都没有能从理论上真正理解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本身精神动态共生的核心要义。而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则能最大限度地阐释这些问题并提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如关注人口增加的适度规模问题、资源利用的代际公平问题、环境保卫的自律与监控问题,等等,无不能够动态共生的理论来开拓人们的思路,求得全面协调可连续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三、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人与天然和谐后现代系统理论以为,人是天然的一部分,不能善待天然便不能善待人类本身,而不能善待人类本身显然不符合人类寻求自在发展与完善的最终目的。因而,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就在于主张人与天然的高度和谐,如在经济社会发展经过中,改变消费形式,避免过度消耗天然资源;抑制人口膨胀,缓解地球生态环境压力;提倡全球的绿色运动,提倡生态文明等,以实现和恩格斯所以为的,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更:一是人同天然界的和解,二是人同人自己的和解[5]。而“和解〞首先就是和谐。传统的人与天然关系经历了从原始物本、神本、近代物本到人本不同的历史发展经过。原始物本强调构成客观天然界的各种详细物质元素,把它们看成是构成世界的本源,尚未牵涉人的主要性问题;在中世纪,神本思想成为奴役人的工具,现实世界的人只是神的奴隶;到了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才第一次提出“以人为本〞的口号,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利益,提倡个性自在。但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异化了早期的人本精神,把社会发展理解为就是发展经济,构成近代的“物本主义〞。物本主义以为,人的天性是“经济人〞,物的增加是人类发展的最高和最终的目的,一切发展都应该以人为中心,最终构成了现代主义的“人类中心论〞,强调人对天然的权利,人是天然的主人,一切从人的利益出发。这种“人类中心主义〞,必定导致“人类沙文主义〞,导致对天然资源进行无限度、无休止、毁坏性的索取和掠夺,忽视人对天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这种反天然的价值观,不能不说是导致今天生态危机的根本源头。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以为,人与天然的关系是内在的、实质的、构成性的,人与天然是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的两个部分,不存在谁优谁劣的问题。反对人类优于天然的观念。提出消除人与天然的敌对的或冷漠的异他关系,重建一种联合的、快乐的人与天然的系统关系。主张人类应既充足有效地运用天然资源,同时又善待天然,反对那种靠大规模地毁坏其他生物来获得人类社会“进步〞的形式,否则,人类及地球上的大多数生命都将难以逃脱毁坏灭亡的命运。后现代系统理论的理论价值就在于它最大限度地揭示了这些内在逻辑。1.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强调天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后现代系统理论看到了传统生态观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缺陷,提出了自己的生态观,主张天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和谐共生,其积极意义已远超越生态自己的境界。生物学意义上的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文,原意是指家或者人类的环境。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而“人态〞通常指的是人的精神生态、人格生态。人作为天然界的一部分,只要精神生态健康、人格生态健全,能力真正理解和理论天然生态与社会“人态〞的同生共存、和谐相处,能力真正实现哲学意义上的和谐。人当然有改造天然的权利和自在,但同样有呵护天然的义务和责任。由于人与其他物种都是宇宙生物链中不可缺少的有机构成部分,享用天然并非人类的特权,而是一切物种共有的权利。要使人类和天然能够共同发展,人类首先要在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础上合理地开发天然,把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规范在生态系统所能蒙受的范围内,提倡在热爱天然、尊敬天然、保卫天然和维护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基础上,积极能动地改造和利用天然。无论是传统生态观,还是现代人类中心主义,都既没有正确认识天然生态,也没有正确认识社会“人态〞,更没有认识到发展的价值目的和伦理关心最终是为了人的,同样也没有认识到人与天然的关系本质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曾经指出:“人们对天然界的狭隘关系制约着他们之间的狭隘关系,而他们之间的狭隘的关系又制约着他们对天然界的狭隘的关系。〞[6]现代社会,人类之所以面临着生存危机重要就是人类在处理人与天然的关系上出了问题。其实,人的问题是社会的根本问题,环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人怎样对待天然界本质上就是怎样对待本身的问题。2.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还在于它全面整合了传统生态观和现代人类中心主义,构建了一种全新的人—天然—社会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后现代系统理论从“人与天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关系〞二者互为逻辑前提下手,把人与天然之间的协调发展作为其前提和条件,而且从人类发展的理论窘境和生态伦理学的逻辑困难双重前提出发,将后者归结到前者来解决,因此获得了更有力的说明性。它一方面安身于人的标准来处理人与天然的关系,因而,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而不是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它另一方面安身于天然的标准来衡量人与人的关系,因而,也是一种环境主义的价值观,它实现了以人为本与以天然为友的结合。后现代系统理论的发展观是人口、经济、环境等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发展,它将人类的经济活动、环境保卫活动与培育健全人格、培养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7]。它要求把握好“以人为标准〞和“以天然为标准〞之间的需要张力,明确在什么条件下以人为标准,什么条件下以天然为标准。正确把握和利用天然生态环境演化规律,自发而积极地协调改善人与天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本身的复杂关系,真正到达生态—经济—社会三者共赢和谐发展的境界。因而,后现代系统理论并不寻求对天然的盲目征服,而是主张人与天然协同进化,科技也不再是征服天然的统治工具,而是维护并促进人与天然和谐发展的主要手段。随着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的加剧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的命运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越来越严密地联络在一起。因而,后现代系统理论要求在更深条理上和更广范围内采用有效的协调行动,共同应对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严峻挑战,推动人与天然同生共存的发展。3.科学发展观的后现代系统理论的核心价值还表如今十分强调人与天然及人与人的平等观,主张人与天然及人与人的生存平等、利益平等和发展平等。后现代系统理论的人与天然平等观并不是指不能消耗天然资源和对生态进行“需要伤害〞,而是指这种“需要伤害〞必需设定生态底线。“需要伤害〞是人类为了发展而对天然界不得不做出的损害。“需要伤害〞是天然界普遍存在的客观现象。在天然界生态系统中,存在着大量的“伤害〞现象,并以“伤害〞的形式维系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如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对此,后现代系统理论以为,“需要伤害〞固然有它的天然生态学意义,但不能因而就成为人类大肆挥霍掠夺天然资源、毁坏生态环境的理由。主张,“需要伤害〞的底线是:第一,它是一种条件伤害。即这种伤害是有条件的,重要是指伤害行为的施行只要在人类和天然发生冲突时进行,才是符合道德的,才是能够被容忍的。第二,它是一种限度伤害。这种限度,从个体上说,对个体的伤害不能危及到该个体的种的灭亡;从整体上说,这种伤害不能毁坏生态系统的完好和稳定。第三,它是一种特殊的保卫。这一特征是从需要伤害的另一层面来表达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