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_第1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_第2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_第3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_第4页
《归去来兮辞》课件29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比诗自由,比散文整齐,是战国后期诗人屈原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新诗体,也称楚辞。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特点:①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六言为主。四句一节,每一节表达一个完整的句子,读后稍作停顿。②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③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文体介绍

辞,更接近于诗,重在抒情,形式上尽管后来也有若干变化,但四句一节、每句三拍的格局还是保持了下来。赋,是有韵的散文,常用关联词,长短句明显增多,内容则以咏物说理为主,写法上讲究铺排,即所谓“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辞以抒情为主赋以叙事为主辞和赋的区别:名家话陶潜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苏轼: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陶渊明之诗。朱熹: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思考:陶渊明为何如此受后人推崇?作者及作品介绍1、已学篇目:《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2、陶潜,名渊明,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人。他29岁入仕,几仕几隐,41岁时,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从彭泽县令上辞官归隐,从此不再复出。3、实力派偶像:田园诗派第一人,名家追随,众人膜拜。

解读序言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朗读序言,思考序交代了哪些内容?朗读序言,思考序交代了哪些内容?序文小结:叙述了作者离家出仕、弃官归田以及写作本文的缘由。出仕的原因:

家贫、求生无术

亲故劝出仕、家属引荐诸侯惠爱、心惮远役公田之利、足以为酒解读序言陶渊明辞官原因有哪些?(1)“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2)“饥冻虽切,违己交病”(3)“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4)“程氏妹丧于武昌”根本原因文本鉴赏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1)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是什么?

“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不谏,来者可追”,“迷途未远,今是昨非”(2)从陶渊明辞官归田的原因中可看出他当时的心境如何?自责自安/自醒(请摘用文中的原话回答)自悔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解析文章第二段作者抵家后有哪些活动?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抵家载欣载奔欣喜若狂居室引壶觞以自酌舒适安逸涉园园日涉以成趣留连忘返归家后的日常生活怡然自得解析从第二段中找出表现作者高尚情操的语句,仔细加以品味。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松菊”是作者淡泊而又孤傲的人格的象征。陶渊明归来时,见庭院仍有傲霜独立的青松,历寒而愈秀的秋菊,顿感无限欣慰——世事变迁,世态炎凉,惟我不变。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虽是陋室,却怡然自得,有淡泊明志之意。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出则无心归则有意,正是作者出仕和辞官情形的写照。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孤松”示孤高坚贞之志,托物言志。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解析本段中陶潜隐居乡村的生活乐趣,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促膝而谈的家庭之乐悦亲戚之情话弹琴消忧的本色生活乐琴书以消忧与乡邻交往之乐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巾车孤舟出游之乐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中国士大夫写劳动,都是倡导别人去劳动。自己是旁观者,而陶潜是中国士大夫中第一个劳动实践者,此乃其躬耕田园,诗酒琴的隐士情怀之表露。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自安自得

乐天安命

全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归思自责自安归田

舒适安逸

悠闲自得

归心

行文线索1、叙事线索归途抵家室内园中出游2、感情线索自责自安怡然自得悠闲自得乐观旷达拓展探究陶渊明的归隐是其对黑暗现实完全绝望后采取的一种无奈的守志方法。他的归隐有一种苦涩的味道。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行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礼记·大学》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补充隐士文化是古代正直文人因失意仕途或不满浊世等,而采取的一种避世的人生态度,是古代知识分子“独善其身”的高洁人格体现。隐士文化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晋·陶渊明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热爱田园,安贫乐道,超然物外,有着高洁志趣的隐士形象。作者形象

“传说林和靖通晓经史百家,性情恬淡孤傲。40余岁后隐居西湖,结庐孤山。曾有多人劝他入仕,但和靖先生却道:“然吾志之所适,非室家也,非功名富贵也,只觉青山绿水与我情相宜。”梅妻鹤子-林和靖

商山四皓是秦朝末年的四位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他们因为不愿意当官,长期隐居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因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刘邦曾相邀四位高人出山相助,却被拒绝了。后来刘邦想废太子刘盈,吕后赶忙遵照开国大臣张良的主意,聘请了商山四皓。刘邦见刘盈有他们四人相助,便放弃了废弃太子。后来人们用“商山四皓”形容有名望的隐士。商山四皓

陶弘景生于齐梁时期,他在齐时曾为诸侯的侍读,也曾身为将军。齐武帝时赴茅山隐居,从此从孙岳游学,遍访名山,成为茅山道教的代表人物。虽然陶弘景隐于山间,但梁武帝也会经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因此有“山中宰相”的说法。山中宰相-陶弘景

春秋时期,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为躲避追杀,只得四处逃亡。逃亡中公子常常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一次重耳饿晕过去了,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和着野菜,喂于重耳。后来重耳即位,也就是晋文公。介子推因愤恨只会讨封求赏的势利小人,便隐居绵山。晋文公希望介子推出世辅佐,听信小人谗言放火烧山,想要逼介子推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仍然未出,晋文公在一棵枯树下发现了介子推的尸骨,悲痛万分。传说后来晋文公下令每年3月5日,介子推被焚之日,禁止烟火,只食寒食。寒食节由此而来。割肉奉君-介子推

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皇帝征召天台山道士司马承祯进宫请求教,并想封赏他做官。但是司马承祯先生却执意返回道观,睿宗皇帝无可奈何,只好放他归隐山林。时任尚书左丞(官阶正四品上)的卢藏用在为他送行时,指着长安城南的终南山对司马先生说:“这座山里就有很好的隐居之处,为何一定要返回天台山啊!”司马承祯回答说:“以我看来,你指的乃是通往仕途的捷径罢了!”卢藏用听罢无地自容。因为他曾经“隐居”终南,不久被武后征为左拾遗,旋至吏部、黄门侍郎、修文馆学士等职。“终南捷径”--卢藏用

卢藏用先“隐居”终南山,后“隐居”嵩山。因为唐代是两京制度,大唐帝国拥有长安和洛阳两座都城。终南山和嵩山地理上都在这两座都城之南不足百里之遥;都是当时闻名全国的名山胜景;都是当时皇帝和权贵们的度假村。因此,卢藏用就选准这两山的政治优势进行最为独特的“隐居”,而且像候鸟一样,紧紧跟随着皇帝圣驾迁徙于长安、洛阳两京之间,而不停奔波于终南、嵩山两山之上,时人称为“随驾隐士”。“终南捷径”--卢藏用隐士是心灵与外界环境产生冲突的产物,“心灵的异化”是产生隐士的根源。隐士精神特征似乎可总结为求真、率性、适意、闲适、艺术、智慧。隐士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首先从隐居的动机来说,隐士有真假。真隐士追求个性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寻求诗意地栖居,是人性的一种自然回归。而假隐士则是挖空心思地矫情伪饰、沽名钓誉。隐士精神

“隐士传统,会帮助社会发展为一个道德社会,但不是有钱,他们的修行是过朴素的生活,从朴素的生活中得到快乐。现在的社会有很多毛病,不只是中国社会,还有美国,社会太复杂,很多人为了钱、地位、名利,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这样的隐士传统给社会很多帮助,告诉大家在社会上的一些行为不一定是对的。但他们不是说大家都要到山里来,而是提醒大家都要做好人,他们帮助社会往这个方向发展,但他们可能对经济发展没有兴趣,他们认为人的心灵建设最重要,道德发展最重要,他们不会问津经济,他们不在乎钱,只管人的心理。”--《空谷幽兰》(美)比尔•波特隐士精神

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所长李利安教授长期关注终南山隐士文化。他认为隐士在当下社会仍有积极意义。李教授说,社会的进步要靠多种因素来推动,从积极参与社会这个角度来看,隐士具有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