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精选20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规律,求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分析推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善于合作的不错学习品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对三角形内角和知识的实际利用。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推理。教学工具三种类型的三角形各一个,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出示例6锐角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哪个的内角和更大呢?钝角三角形呢?各种三角形的内角和各是多少度?2.你用什么方法来验证这个猜想?(板书课题:三角形的内角和)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内角和有什么规律。二.学习新课(一)学习例6,找到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规律:1.量一量:①以小组为单位任画三个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一个),利用手中的工具计算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多少度?(组内分工,两人度量,一人记录,一人计算,一人汇报。)②学生汇报各组度量和计算的结果。小组内做好记录。③各小组发表意见。④教师小结,大家算出的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接近180°,那,三角形的内角和与180°究竟是怎样的关系呢?谁能用更好的办法来验证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动手实验研究,一定会弄清这个问题的。2.撕一撕(剪一剪):①刚才我们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先测量每个角的度数再相加的。在量每个内角度数时只要有一点误差,内角和就有误差了。我们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减少度量的次数呢?提示学生,可以把三个内角撕下来拼成一个角,就只需测量一次了。②课件演示将三个内角拼成一个角。③学生动手拼一拼后发表各自的意见。3.折一折:①课件演示折法。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②请学生拿出桌上三种类型的三角形纸片,将三个角折拼在一起,三个角拼在一起组成了一个什么角?③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4.得出结论。那,我们能不能说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呢?为什么?(能,因为这三种三角形就包含了所有三角形)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5.完成做一做。(二)学习例7,找到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规律:1.四边形都包含哪些?2.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多少度?3.那其它的四边形的四个内角和是多少度?教师提示学生可以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来计算。课件演示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一般的四边形的内角和都是360度。4.得出结论:四边形的内角和的是360度。5.完成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2.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它的一个底角是70°,它的顶角是多少度?(课本练习十六第3题)3.完成练习十六第4题。课后小结谈一谈,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课后习题一.填空。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2.在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和是()。3.在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分别是110°和40°,那第三个角是()度。4.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顶角是60°,它的一个底角是()。二.判断。(对的画“√”,错的画“×”)1.直角三角形中只能有一个角是直角。()2.等边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3.三角形共有一条高。()4.两个底角都是28°的三角形,一定是钝角三角形。()5.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大于锐角三角形的内角和。()6.直角三角形中的两个锐角和正好等于90°。()7.所有的等边三角形都是等腰三角形。()8.将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个三角形,那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90°。()三.求下面三角形中∠3的度数,并指出是什么三角形。1.∠1=30°,∠2=108°,∠3=(),它是()三角形。2.∠1=90°,∠2=45°,∠3=(),它是()三角形。3.∠1=70°,∠2=70°,∠3=()。它是()三角形。四.如下图,∠1=55°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篇2: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出植树问题模型的过程,掌握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2.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感悟构建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学重难点理解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个谜语:一棵小树五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花,天天干活不说话。(打一人体器官)师:看大屏幕的手你从中发现了哪个数字?(生:5)师:老师还发现了一个数字是4,你知道它指的的什么吗?生:手指缝......师:对,是手指缝,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间隔。板书:间隔像手指缝一样一共有四个间隔,我们可以把这个间隔的多少叫做间隔数。(板书)师:请同学们看几组图片,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间隔。(课件出示)出示学生放学路队,数一数,同学之间的间隔有多少个?像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我们把它叫做间距师: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还有间隔?师:树与树之间也有间隔,同学们看,这一排排的树多么漂亮,这节棵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植树有关的数学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一)、同学们知道XX月12是什么日子吗?对,是植树节,这一天全国上下都在植树,因此说,植树节时我们都应该植树,为保护环境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同学们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1.理解信息。请看题,你获得了哪些信息?预设:从以下几点理解题意⑴什么是“一边植树”?⑵能解释一下“两端要种”吗?(板书:两端要种)追问:与“两边要种”意思一样么?⑶每隔5米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师:两棵树之间的一段距离,我们也可以看作一个间隔。2.猜想。师:如果这条路的一边用一条线段来表示,请你口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呢?你们都是怎么想得?听起来,好像都挺有道理,到底哪个答案是对的?大家能用更加直观的方法,来验证自身的答案吗?(画图)3.化繁为简.⑴化繁为简师:(课件演示)请看,“两端要种”,先在开头种上一棵,然后每隔5米种一棵......大家看,种了多少米了?生:20米师:一共要种多少米?(20米)照这样一棵一棵,一直画到20米?你有什么感想?生:......师:这样一棵一棵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棵数太多了,太麻烦了,那有什么更简单的方法吗?生:......师:好办法,⑵学生上台板演画图并解答。师追问:间隔长度是几米?有几段间隔?种了几棵数?间隔段数只有4段,为什么可以种5棵树呢?师:这样一来,虽然不能直接验证了,但可以从简单例子入手,看看间隔的段数和棵数到底有什么关系。(3)、举例验证。师:一个事例还不能说明植树问题的规律,我们还需要别的例子。现在我们来做一个试验。20米的小路上植树。要求:①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两端要种。②画一画线段图,然后小组轻轻地交流:你研究的间隔长是几米,看看有几段间隔,能种几棵树?学生分小组合作研究、每小组发填写表格:通过观察表格中的数据,我们小组发现了:(4)汇报交流,发现规律。(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完成表格)师:通过画图我们找出了间隔段数和棵数,现在请你静静地观察表格,你们有什么发现?生: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段数间隔段数+1=棵数师追问:也就是说要求一共要种几棵树,先要求出什么?(5)游戏:你问我答那也就是说,如果在一条路上有50个间隔的话,有多少棵树?100个间隔呢?400个间隔呢?n个间隔呢?反之,如果一条路上载了36棵树,有多少个间隔?85棵树呢?n棵树呢?师:如果是种50米,两端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100米呢?1000米呢?小结:看来这样的规律是普遍存在于两端都种的植树问题当中的。4.应用规律,解决原题。师:现在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试着列出算式。(请学生板演,并说解题思路)师追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为什么要加1呢?5.梳理方法。师:让我们回忆一下,刚才我们遇到两端种的植树问题,是通过怎样的办法,最后成功解决的?生:......师小结:当我们遇到一个不能直接解决的难题,出示例1,像100米不好直接画图,怎么办?可以先给出一个猜想,要判断这个猜想对不对,可以化繁为简用简单的例子验证,并且可以从简单的事例中发现规律,然后应用找到的规律来解决原来的问题。(课件出示)这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方法,以后我们还会经常用到它!三.联系生活,建构模型。同学们,像这种包含点数和间隔数的例子,不但植树问题中有,生活中的很多问题也有,谁能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学生自由发言,如果学生说不上来,老师顺势说明: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大家不好想,老师倒想出了几个:1.出示手,我们的手指有五个,手指和手指之间都有间隔,请观察这里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4个手指,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呢?2个手指呢?2.小游戏:任意选2个邻桌学生(喻为小树)起立,手拉手(间隔)问:有几棵小树几个间隔?教师加入其中手拉手,问:现在有,,,,(2个间隔,3棵小树)再加一个学生,现在有......继续往下说3.学生自由说生活中的例子。4.反馈后小结:通过刚才的发言,我们知道植树问题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手指的个数、楼层数、队伍中的人数,教室的灯和课桌、马路边的路灯、花盆等就相当于我们上面提到的树的棵数,而手指的间隔、梯子的架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等等就相当于间隔数,因此,类似于两端都种的这种植树问题的数量间的关系都可以用“棵数=间隔数+1”这个关系式来表示。四.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1.P118做一做: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让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时重点让学生说一说“(36-1)”表示什么?2.在一条全长180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要安装),每隔6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3.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活学活用:现在要在这条1000米长的公路的一侧安放垃圾桶(首尾要安装),每100米安放一个。一共需要多少个垃圾桶?五.全课总结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篇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发现“植树问题”的解题规律。教学难点:利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一.对比引入,揭示课题1.出示复习题:在一条6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m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要求学生说一说自身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指名汇报)(2)对于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指名回答:棵数=间隔数+1)2.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对于上节课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如果老师把上题改为:在一条6m长的小路的一旁栽树,每隔3m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1)想一想,这道题与上一道题相比较,有什么变化?(2)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两端不栽”的。(学生思考后自由汇报)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看一看棵数与间隔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了解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环境。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1.从简单的数据分析,发现两端不栽的规律。(1)教师引导学生用画线段、摆图形、摆小棒等自身喜欢的方法在小组内研究,并完成下面的统计。总长间距(3m)间隔数(个)棵数(两端不栽)6m间距(3m)219m间距(3m)3212m间距(3m)4315m间距(3m)5418m间距(3m)65........(2)填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进行验证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自由汇报:两端不栽,棵数比间隔数少1或间隔数比棵数多1)设计意图: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设计丰富的探究活动,采用多样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过程。教师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他们自主探究的意识。教师恰当地向学生渗透“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问题,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这一数学思想。2.自主学习,应用规律解决教材107页例2。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间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米。一共要栽多少棵树?①认真读题,分析题意,说一说自身发现的数学信息。②独立思考,怎么解决。③组内交流,确定方法。(2)交流汇报。师:请各小组把自身的解决方法介绍给大家,看哪个小组的最合理?①各小组汇报自身的算法。方法10÷5=2(棵)2-1=1(棵)②课件演示3.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间隔2米栽一棵。(两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学生独立完成,课件演示。为了美化环境,学校准备在操场边上的一条10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间隔5米栽一棵(两端不栽),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4.总结规律。师:从前面的分析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来吗?(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棵数=间隔数-1)师总结:在生活中,有这种规律的数学问题叫做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设计意图: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本环节将“发现规律”与“利用规律”结合起来,通过不完全归纳法验证自身找到的规律,渗透了代数思想。三.联系实际,巩固应用1.长平村的村道长1000米,在村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不安),每隔20米安装一盏,根据这些信息,你能算出这条村道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吗?(结合生活实际去分析题意,独立解答)2.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60米,绿化队要在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一共要栽几棵树?(应用规律进行解答)四.全课总结同学们,今天你有哪些收获?在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五.布置作业教材110页8题。脑筋急转弯:把一根木头钜成6段,要钜多少次?板书设计植树问题(两端不栽)棵数=间隔数-1篇4: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首先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第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二.知识结构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定义三要素应用数形结合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三.教法建议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善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有关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四.的相关知识点1.的概念(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这里包含两个内容:首先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第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2.的画法(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的写法,正确应写成“”。五.定义的理解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A点表示-4;B点表示-1.5;O点表示0;C点表示3.5;D点表示6.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得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因此,我们可以用,表示是正数;反之,知道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同理,,表示是负数;反之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3.正常见几种错误1)没有方向2)没有原点3)单位长度不统一篇5: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教学重点:数轴的概念.教学难点:从直观认识到理性认识,从而建立数轴概念.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课件展示课本P7的“问题”(学生画图)(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师:对照大家画的图,为了使表达更清楚,我们把0左右两边的数分别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即用一直线上的点把正数、负数、0都表示出来,也就是本节要学的内容——数轴.【点拨】(1)引导学生学会画数轴.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方向为正(左边为负方向).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据情况而定).第四步:拿出教学温度计,由学生观察温度计的结构和数轴的结构是否有共同之处.对比思考原点相当于什么;正方向与什么一致;单位长度又是什么?(2)有了以上基础,我们可以来试着定义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做一做学生自身练习画出数轴.试一试你能利用你自身画的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4,1.5,-3,-2,0吗?讨论若a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表示-a的点在原点的什么位置上?与原点又相距多少个单位长度?小结整数在数轴上都能找到点表示吗?分数呢?可见,所有的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都在原点的左边,都在原点的右边.(三)应用迁移,巩固提升【例1】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例2】试一试:用你画的数轴上的点表示4,1.5,-3,-,0.【例3】下列语句:①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②数轴是一条直线;③数轴上的一个点只能表示一个数;④数轴上找不到既不表示正数,又不表示负数的点;⑤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都是有理数.正确的说法有()A.1个B.2个C.3个D.4个【例4】在数轴上表示-2和1,并根据数轴指出所有大于-2而小于1的整数.【例5】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cm的线段AB,则线段AB盖住的整点有()A.个或个B.1999个或2000个C.2000个或个D.20XX个或个(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数轴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的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的内在联系,为我们今后进一步研究问题提供了新方法和新思想.大家要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画出数轴.提醒大家,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相关点来表示,但反过来并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规定了、、的直线叫做数轴,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从用上的点来表示.2.P从数轴上原点开始,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5个单位长度,此时P点所表示的数是.3.把数轴上表示2的点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对应点表示的数是()A.7B.-3C.7或-3D.不能确定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左边的点所表示的数是()A.正数B.负数C.不是负数D.不是正数5.数轴上表示5和-5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但它们分别表示.提升能力6.与原点距离为3.5个单位长度的点有2个,它们分别是和.7.画出一条数轴,并把下列数表示在数轴上:+2,-3,0.5,0,-4.5,4,3.开放探究8.在数轴上与-1相距3个单位长度的点有个,为;长为3个单位长度的木条放到数轴上,最多能覆盖个整数点.9.下列四个数中,在-2到0之间的数是()A.-1B.1C.-3D.3篇6: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借助数轴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位置关系.2.给一个数,能求出它的相反数.教学重点:理解相反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双重符号简化的规律.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面对大家,向前走5步,向后走5步.交流如果向前走为正,那向前走5步与向后走5步分别记作什么?(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观察下列数:6和-6,2和-2,7和-7,和-,并把它们在数轴上标出.想一想(1)上述各对数有什么特点?(2)表示这四对数的点在数轴上有什么特点?(3)你能写出有上述特点的n组数吗?观察像这样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0除外)是在原点两旁,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即:我们把a的相反数记为-a,并且规定0的相反数就是零.总结在正数前面添上一个“-”号,就得到这个正数的相反数,是一个负数;把负数前的“-”号去掉,就得到这个负数的相反数,是一个正数.2.在任意一个数前面添上“-”号,新的数就是原数的相反数.如-(+5)=-5,表示+5的相反数为-5;-(-5)=5,表示-5的相反数是5;-0=0,表示0的相反数是0.(三)应用迁移,巩固提升【例1】填空(1)-5.8是的相反数,的相反数是-(+3),a的相反数是;a-b的相反数是,0的相反数是.(2)正数的相反数是,负数的相反数是,的相反数是它本身.【例2】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有()①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一定不相等;②互为相反数的数在数轴上的点一定在原点的两边;③所有的有理数都有相反数;④相反数是符号相反的两个点.A.1个B.2个C.3个D.4个【例3】化简下列各符号:(1)-[-(-2)];(2)+{-[-(+5)]};(3)-{-{-…-(-6)}…}(共n个负号).【归纳】化简的规律是:有偶数个负号,结果为正;有奇数个负号,结果为负.【例4】数轴上A点表示+4,B、C两点所表示的数是互为相反数,且C到A的距离为2,则点B和点C各对应什么数?(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归纳】(1)相反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相反数的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3)符号的化简.(五)课堂跟踪反馈夯实基础1.判断题(1)-3是相反数.()(2)-7和7是相反数.()(3)-a的相反数是a,它们互为相反数.()(4)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分别写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并把它们在数轴上表示出来.1,-2,0,4.5,-2.5,33.若一个数的相反数不是正数,则这个数一定是()A.正数B.正数或0C.负数D.负数或04.一个数比它的相反数小,这个数是()A.正数B.负数C.非负数D.非正数5.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为4,则这两个数是.提升能力6.若a与a-2互为相反数,则a的相反数是.7.已知有理数m、-3.n在数轴上位置如图所示,将m、-3.n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将这6个数用“<”连接起来.篇7: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正数与负数是由实际需要产生的以及有理数包含哪些数。难点是学习负数的必要性及有理数的分类。关键是要能准确地举出有相反意义的量的典型例子以及要明确有理数分类的标准。正、负数的引入,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教材是由学生熟知的两个实例: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的。比0℃高5摄氏度记作5℃,比0℃低5摄氏度,记作-5℃;比海平面高8848米,记作8848米,比海平面低155米记作-155米。由这两个实例很自然地,把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把加“-”号的数叫做负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一个中性数,表示度量的“基准”。这样引入正、负数,不但有利于学生正确使用正、负数表示有相反意义的量,而且还将帮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大小性质。把负数理解为小于0的数。教材中,没有出现“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概念。这是有意回避或淡化这个概念。目的是,从正、负数引入一开始就能较深刻的揭示正、负数和零的性质,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有关有理数的分类要明确的是: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结果应是不重不漏,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二.教法建议这节课是在小学里学过的数的基础上,从表示有相反意义的量引进负数的.从内容上讲,负数比非负数要抽象、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的选择上,尽可能注意中小学的衔接,既不违反科学性,又符合可接受性原则。例如,在讲解有理数的概念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有理数与算术数的根本区别,有理数是由两部分组成:符号部分和数字部分(即算术数).这样,在理解算术数和负数的基础上,对有理数的概念的理解就简便多了.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在明确有理数的分类时,可以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理解分类的标准、分类的结果,以及它们的相互联系。通过正数、负数都统一于有理数,可以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的逐步树立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三.正数与负数概念的理解1﹒对于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2﹒引入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为有理数,奇数和偶数的外延也由自然数扩大为整数,整数也可以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能被2整除的数是偶数,如…-6,-4,-2,0,2,4,6…,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如…-5,-4,-2,1,3,5…3﹒到现在为止,我们学过的数细分有五类:正整数、正分数、0、负整数、负分数,但研究问题时,通常把有理数分为三类:正数、0、负数,进行讨论。4﹒通常把正数和0统称为非负数,负数和0统称为非正数,正整数和0称为非负整数;负整数和0统称为非正整数。四.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1)正整数、零、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2)整数也可以看作分母为1的分数,但为了研究方便,本章中分数是指不包含整数的分数。3)注意概念中所用“统称”二字,它与说“整数和分数是有理数”的意思不大一样。前者回避了分数是否包含整数的问题,即使把整数包含在分数范围内,说“统称”还是不错,而用后一种说法就欠妥了。4)分数和小数的区别:分数(既约分数)都可表示成小数,但不是所有的小数都能表示成分数的。5)到目前为止,所学过的数(除π外)都是有理数。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8: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数轴的概念,理解数轴上的点和有理数的对应关系;2,会正确地画出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给定的有理数,会根据数轴上的点读出所表示的有理数;3,感受在特定的条件下数与形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体验生活中的数学。教学难点数轴的概念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知识重点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教师通过实例、课件演示得到温度计读数.问题1:温度计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用来测量温度的重要工具,你会读温度计吗?请你尝试读出图中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多媒体出示3幅图,三个温度分别为零上、零度和零下)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点表示数的感性认识。点表示数的理性认识。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师:由上述两问题我们得到什么启发?你能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吗?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操作,在操作的基础上归纳出:可以表示有理数的直线必须满足什么条件?从而得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只描述数轴特征即可,不用特别强调数轴三要求。从游戏中学数学做游戏:教师准备一根绳子,请8个同学走上来,把位置调整为等距离,规定第4个同学为原点,由西向东为正方向,每个同学都有一个整数编号,请大家记住,现在请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发出口令,口令为数字时,该数对应的同学要回答“到”;口令为该同学的名字时,该同学要报出他对应的“数字”,如果规定第3个同学为原点,游戏还能进行吗?学生游戏体验,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寻找规律归纳结论问题3:1,你能举出一些在现实生活中用直线表示数的实际例子吗?2,如果给你一些数,你能相应地在数轴上找出它们的准确位置吗?如果给你数轴上的点,你能读出它所表示的数吗?3,哪些数在原点的左边,哪些数在原点的右边,由此你会发现什么规律?4,每个数到原点的距离是多少?由此你会发现了什么规律?(小组讨论,交流归纳)归纳出一般结论,教科书第12的归纳。这些问题是本节课要求学会的技能,教学中要以学生探究学习为主来完成,教师可结合教科书给学生适当指导。巩固练习教科书第12页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请学生总结:1,数轴的三个要素;2,数轴的作以及数与点的转化方法。本课作业1,必做题:教科书第18页习题1.2第2题2,选做题:教师自行安排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善设想)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身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篇9: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法则。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2.有关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3.理解倒数的概念(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4.有关倒数的求法要注意:(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理解倒数的意义.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四)美育渗透点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利用和倒数的概念.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因此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倒数.(出示投影1)4×()=1;×()=1;0.5×()=1;0×()=1;-4×()=1;×()=1.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转变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明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出示投影2)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2);(3);(4);(5)-5;(6)1.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2.计算:8÷(-4).计算:8×=?(-2)∴8÷(-4)=8×().再尝试:-16÷(-2)=?-16×()=?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师强调后板书:[板书]【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计算(1)(-36)÷9,(2)()÷().学生尝试做此题目.(出示投影3)1.计算:(1)(-18)÷6;(2)(-63)÷(-7);(3)(-36)÷6;(4)1÷(-9);(5)0÷(-8);(6)16÷(-3).2.计算:(1)()÷();(2)(-6.5)÷0.13;(3)()÷();(4)÷(-1).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明确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板书]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教法说明】通过上组练习的结果,不难看得出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利用这两种方法.(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回顾例1计算:(1)(-36)÷9;(2)()÷().明确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学生活动:(1)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2)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明确提出问题:-36:9=?;:()=?它们都属于除法运算吗?学生活动:口答出答案.(出示投影4)例2化简下列分数(1);(2);(3)或3:(-36)(4);(5).例3计算(1)()÷(-6);(2)-3.5÷×();(3)(-6)÷(-4)×().学生活动:例2让学生口答,例3全体同学独立计算,三个学生板演.【教法说明】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利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如在(1)()÷(-6)中.根据方法①()÷(-6)=×()=.根据方法②()÷(-6)=(24+)×=4+=.让学生区分方法的差异,点明方法②非常简便,肯定当除法转化成乘法时,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3)小题也是如此.(五)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1.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2.;3.若、同号,则;若、异号,则;若,时,则;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三个学生口答.【教法说明】对这节课全部知识点的回顾不是教师单纯地总结,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自身把整节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且上升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式子,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八.随堂练习1.填空题(1)的倒数为__________,相反数为____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___(2)(-18)÷(-9)=_____________;(3)÷(-2.5)=_____________;(4);(5)若,是;(6)若、互为倒数,则;(7)或、互为相反数且,则,;(8)当时,有意义;(9)当时,;(10)若,,则,和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1)-4.5÷()×;(2)(-12)÷〔(-3)+(-15)〕÷(+5).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1.仿照例1.例2自编2道题,同桌交换解答.2.计算:(1)()×()÷();(2)-6÷(-0.25)×.3.当,,时求的值.(二)选做题:1.填空:用“>”“<”“=”号填空(1)如果,则,;(2)如果,则,;(3)如果,则,;(4)如果,则,;2.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1)();(2)().3.(1)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2)互为相反数的数(0除外)商是________________.【教法说明】必做题为本节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仿照例题编题,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选作题是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利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的机会.十、板书设计篇10: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理解倒数的意义.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四)美育渗透点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利用和倒数的概念.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因此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倒数.(出示投影1)4×()=1;×()=1;0.5×()=1;0×()=1;-4×()=1;×()=1.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转变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明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出示投影2)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2);(3);(4);(5)-5;(6)1.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2.计算:8÷(-4).计算:8×()=?(-2)8÷(-4)=8×().再尝试:-16÷(-2)=?-16×()=?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师强调后板书:[板书]【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计算(1)(-36)÷9,(2)()÷().学生尝试做此题目.(出示投影3)1.计算:(1)(-18)÷6;(2)(-63)÷(-7);(3)(-36)÷6;(4)1÷(-9);(5)0÷(-8);(6)16÷(-3).2.计算:(1)()÷();(2)(-6.5)÷0.13;(3)()÷();(4)÷(-1).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明确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板书]2.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0.【教法说明】通过上组练习的结果,不难看得出与有理数乘法有类似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得出为计算有理数除法又添了一种方法,这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在做有理数除法的题目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利用这两种方法.(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回顾例1计算:(1)(-36)÷9;(2)()÷().明确提出问题:每个题目你想采用哪种法则计算更简单?学生活动:(1)题采用两数相除,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的方法较简单.(2)题仍用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较简单.明确提出问题:-36:9=?;:()=?它们都属于除法运算吗?学生活动:口答出答案.(出示投影4)例2化简下列分数例3计算(1)()÷(-6);(2)-3.5÷×();(3)(-6)÷(-4)×().学生活动:例2让学生口答,例3全体同学独立计算,三个学生板演.【教法说明】例2是检查学生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灵活利用能力,并渗透了除法、分数、比可互相转化,并且通过这种转化,常常可能简化计算.例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优化学生思维品质:如在(1)()÷(-6)中.根据方法①()÷(-6)=×()=.根据方法②()÷(-6)=(24+)×=4+=.让学生区分方法的差异,点明方法②非常简便,肯定当除法转化成乘法时,可以利用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简化运算.(2)(3)小题也是如此.(五)归纳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及倒数的概念,回答问题:1.的倒数是__________________();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教法说明】对这节课全部知识点的回顾不是教师单纯地总结,而是让学生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自身把整节内容进行了梳理,并且上升到了用字母表示的数学式子,逐步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规律的能力.八.随堂练习1.填空题(1)的倒数为__________,相反数为____________,绝对值为___________(2)(-18)÷(-9)=_____________;(3)÷(-2.5)=_____________;(4);(5)若,是;(6)若、互为倒数,则;(7)或、互为相反数且,则,;(8)当时,有意义;(9)当时,;(10)若,,则,和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计算(1)-4.5÷()×;(2)(-12)÷〔(-3)+(-15)〕÷(+5).九、布置作业(一)必做题:1.仿照例1.例2自编2道题,同桌交换解答.2.计算:(1)()×()÷();(2)-6÷(-0.25)×.3.当,,时求的值.(二)选做题:1.填空:用“>”“<”“=”号填空(1)如果,则,;(2)如果,则,;(3)如果,则,;(4)如果,则,;2.判断:正确的打“√”错的打“×”(1)();(2)().3.(1)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______________.(2)互为相反数的数(0除外)商是________________.【教法说明】必做题为本节的重点内容,首先在这节课学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仿照例题编题,学生也有这方面的能力,极大调动了学生积极性,提升了学生利用知识的能力.选作题是对这节课重点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利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的机会.十、板书设计篇11:初中七年级数学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教学建议(一)重点、难点分析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法则。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如:按法则1计算:原式;按法则2计算:原式。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如;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如,如写成就麻烦了。(二)知识结构(三)教法建议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2.有关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3.理解倒数的概念(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即:,则互为倒数。如:,则2与,-2与互为倒数。(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如:求的倒数:计算,-2就是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如-2可以看作,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为,就是的倒数。(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如:,2与互为倒数,2与-2互为相反数。其次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而互为相反数符号相反。如:-2的倒数是,-2的相反数是+2;另外0没有倒数,而0的相反数是0。4.有关倒数的求法要注意:(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教学设计示例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2.理解倒数的意义.3.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运算.(二)能力训练点1.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算,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2.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想指导思维活动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有理数除法运算、感知数学知识有普遍联系性、相互转化性.(四)美育渗透点把小学算术里的乘法法则推广到有理数范围内,体现了知识体系的完整美.二.学法引导1.教学方法: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精心构思启发导语并及时点拨,使学生主动发展思维和能力.2.学生学法:通过练习探索新知→归纳除法法则→巩固练习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除法法则的灵活利用和倒数的概念.2.难点:有理数除法确定商的符号后,怎样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3.疑点:对零不能作除数与零没有倒数的理解.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彩粉笔.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除法法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形式完成.七.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乘法,这节我们应该学习,板书课题.【教法说明】同小学算术中除法一样—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因此必须以学好求一个有理数的倒数为基础学习.(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1.倒数.(出示投影1)4×=1;×()=1;0.5×()=1;0×()=1;-4×()=1;×()=1.学生活动:口答以上题目.【教法说明】在有理数乘法的基础上,学生很容易地做出这几个题目,在题目的选择上,注意了数的全面性,即有正数、0、负数,又有整数、分数,在数的转变中,让学生回忆、体会出求各种数的倒数的方法.师问:两个数乘积是1,这两个数有什么关系?学生活动: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师问:0有倒数吗?为什么?学生活动:通过题目0×()=1得出0乘以任何数都不得1,0没有倒数.师:引入负数后,乘积是1的两个负数也互为倒数,如-4与,与互为倒数,即的倒数是.明确提出问题:根据以上题目,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教法说明】教师注意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参与思考,循序渐进地引出,对于有理数也有倒数是.对于怎样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学生还很难总结出方法,明确提出这个问题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做下组练习.(出示投影2)求下列各数的倒数:(1);(2);(3);(4);(5)-5;(6)1.学生活动:通过思考口答这6小题,讨论后得出,求整数的倒数是用1除以它,求分数的倒数是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求小数的倒数必须先化成分数再求.2.计算:8÷(-4).计算:8×()=?(-2)∴8÷(-4)=8×().再尝试:-16÷(-2)=?-16×()=?师:根据以上题目,你能说出怎样计算吗?能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吗?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讨论.(一个学生回答)师强调后板书:[板书]【教法说明】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对有理数除法法则及字母表示有了非常清楚的认识,教师放手让学生总结法则,尤其是字母表示,训练学生的归纳及口头表达能力.(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计算(1)(-36)÷9,(2)()÷().学生尝试做此题目.(出示投影3)1.计算:(1)(-18)÷6;(2)(-63)÷(-7);(3)(-36)÷6;(4)1÷(-9);(5)0÷(-8);(6)16÷(-3).2.计算:(1)()÷();(2)(-6.5)÷0.13;(3)()÷();(4)÷(-1).学生活动:1题让学生抢答,教师用复合胶片显示结果.2题在练习本上演示,两个同学板演(教师订正).【教法说明】此组练习中两个题目都是对的直接应用.1题是整数,利用口答形式训练学生速算能力.2题是小数、分数略有难度,要求学生自行演算,加强运算的准确性,2题(2)小题必须把小数都化成分数再转化成乘法来计算.明确提出问题:(1)两数相除,商的符号怎样确定,商的绝对值呢?(2)0不能做除数,0做被除数时商是多少?学生活动:分组讨论,1—2个同学回答.[板书]篇12: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明确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2.使学生在尝试写竖式、小组讨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掌握笔算乘法的书写格式和算理。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多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联系生活学数学的思想。【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景图。(对原教材的信息作了丰富)师:“六一”节就要到了。每个班都要举行一些活动。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画画)一副画画的情景就有很多的数学信息,你们发现了吗?生:3个小朋友。两摞图画纸。三盒彩笔。……师生共同处理数学信息。并让学生独立明确提出数学问题:生1: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生2:一共有多少枝彩笔?生3:一共画了多少个苹果?师:同学们明确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真了不起!我们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要求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会列算式吗?生:3×1212×3二.猜想结果,方法验证:师:估计一下,12×3大约等于几?解说一下,你是怎样估计的?师:用什么方法就得到12×3正确的结果呢?同学们先商量一下,找出自身喜欢的方法。请几名代表汇报交流,师板书有代表性的思路:学生讲解各自的思路。三.提供空间,探索竖式师:数学讲究简炼,除了以上方法,你还能创造出一种更简单,计算得更快的一种书写形式吗?请你们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试一试。(师巡回指导)教师指定几个人到黑板上板书:师:同学们自身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了不起,现在同学们来评价一下,你来说一说我的思路,我来说一说你的思路,猜一下,他们在做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生自由谈:生1:先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再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表示3个十,把3写在十位上。生2:先用十位上的1和3相乘得30,把3写在十位上,再用个位上的2和3相乘得6,把6写在个位上。生3:先用2和3相乘得6,再用10和3相乘得30,30加6得36。……生评价得出最简练的方法:四.规范格式,归纳方法。师:(课件演示)师强调竖式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方法。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研究的内容:笔算乘法。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身的名称,我们把这两个相乘的数都叫做因数,最后的得数叫做积。师: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想一下,12×3笔算竖式的过程和方法。五.解决问题,拓展应用。1.解决问题,巩固应用。师:我们刚才解决了一个问题,还有两个问题没有解决。请同学们列式并用竖式解答。学生独立解答,相互交流算法。2.我会填!3.竖式计算。(可选期中两栏解答)14×233×321×4423×2212×32442×24.顺口溜:(抢答)一只小鸡2条腿,10只小鸡___条腿。一只青蛙4条腿,12只青蛙___条腿。一只蜘蛛8条腿,11只蜘蛛___条腿。一只蜈蚣42条腿,2只蜈蚣___条腿。5.解决实际问题.小刚在布置房间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应该放一瓶花,于是他到房间里选了这样4种鲜花:月季郁金香米兰百合6元12元14元22元①买2束百合,应付多少元?2束米兰,3束郁金香呢?②如果搭配起来插一瓶花,你打算怎样插瓶?六.知识梳理,师生小结。(略)篇1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究口算方法的全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2教学难点:理解用整十数除的口算算理。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1复习引入口算。20×3=7×50=6×3=20×5=4×9=8×60=24÷6=8÷2=12÷3=42÷6=90÷3=3000÷5=2新知探究1.教学例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1)明确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师:从中你能获取什么数学信息?师:怎样解决这个问题?(2)列式80÷20(3)学生独立探索口算的方法师:怎样算80÷20呢,请同学们先自身想一想、算一算,再说给同桌听一听。学生汇报:预设学生可能会有以下两种口算方法:A.因为20×4=80,因此80÷20=4这是想乘算除B.因为8÷2=4,因此80÷20=4这是根据计数单位的组成为什么可以不看这个“0”?(80÷20可以想“8个十里面有几个二十?”)这样我们就把除数是整十数的转化为我们已经学过的表内除法。(4)师小结:同学们有的用乘法算除法的,也有用表内除法来想的,都很好,那你喜欢哪种方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同桌听。(5)检查正误师:我们分的结果对不对?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演示分的结果)(6)用刚学会的方法再次口算,并与同桌交流你的想法40÷2020÷1060÷3090÷30(7)探究估算的方法出示:83÷20≈80÷19≈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怎么知道的?你是怎样计算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生:求83除以20、80除以19大约得多少,从题目中的约等号看得出不用精确计算。师: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预设:83接近于80,80除以20等于4,因此83除以20约等于4。19接近于20,80除以20等于4,因此80除以19约等于4。2.教学例2(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谁会解决这个问题?150÷50(2)小组讨论口算方法(3)你是怎么这样快就算出的呢?A.因为15÷5=3,因此150÷50=3。B.因为3个50是150,因此150÷50=3。这一题跟刚才分彩旗的口算方法有不同吗?都是利用想乘算除和表内除法这两种方法来口算的。师:在解决分彩旗和刚才的问题中,我们共同探讨了除法的口算方法,(板题:口算除法)口算时,可以用自身喜欢的方法来口算。口算练习:150÷30240÷80300÷50540÷903.估算(1)探计估算的方法师:你能知道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吗?你能估吗?请先估算,再把你的估算方法与同伴交流,看看能否互相借鉴。(2)谁想把你的方法跟大家说一说。(3)总结方法: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看作与原数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方法算。(4)判断估算是否正确:122÷60=2349÷50≈8为什么不正确?3巩固提升1.独立口算观察每道题,怎样很快说出下面除法算式的商?如果估算的话把谁估成多少。2.算一算、说一说。(1)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几。(2)被除数不变,除数乘几,商反而除以几。3.解决问题(1)一共要寄240本书,每包40本。要捆多少包?你能找到什么条件、问题。你会解决吗?240÷40=6(包)答:要捆6包。(2)这个小朋友也是一个爱看书的好孩子,她在看一本故事书。出示条件:一共有120个小故事,每天看1个故事。问题: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问:要求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必须要知道哪些条件,你会求吗?120÷30=4(个)答: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4个月。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本节课学习了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板书口算除法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80÷20=篇14: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案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2.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教学分析:重点:加强数学意识;难点: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一.与数学交朋友1.数学伴我们成长人来到世界上的第一天就遇到数学,数学将哺育着你的成长。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你变得更聪明了。从生活的一系列人生活动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一切都和数、数的运算、数的比较、图形的大小、图形的形状、图形的位置有关。另外,数学知识开阔了你的视野,改变了你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聪明。2.人类离不开数学自然界中的数学不胜枚举。如:蜜蜂营造的峰房;电子计算机等等。从生活中的常见的天气预报图,从经济生活中的股票指数,到某些图案的组成:篇15: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教学目标掌握假分数化成带分数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教学重难点学习重点理解将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学习难点掌握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教学工具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6分钟)1.判断下面各数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1/73/24/912/47教师根据学生的分类,把假分数取出来,让学生观察。2.观察以上假分数,根据分子能否被分母整除这一特征,假分数可以分为几类?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2))。二.探究新知。15分钟)教学例3。1.把3/38/4化成整数。(1)课件出示例3(1)的圆形图,提问:分别用分数怎样表示?(2)讨论:如何把3/3.8/4化成整数?2.把7/3、6/5化成带分数。(1)提问:7/3、6/5的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这种情况怎样转化?(2)交流讨论方法。(3)学生在练习本上试着把化成带分数。3.小结: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学案1.根据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进行分类,汇报交流。2.交流假分数的分类情况。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1)看课件,回答用3/3、8/4表示。(2)同桌讨论后交流:①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3/3=3÷3=1,②根据分数的意义是1,可以想3/3里面有3个1/3。2.(1)思考老师的提问。(2)讨论后交流:①7/3是6/3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