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点间距离公式_第1页
两点间距离公式_第2页
两点间距离公式_第3页
两点间距离公式_第4页
两点间距离公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点间距离公式在平面内:设A(X1,Y1)、B(X2,Y2),贝UlAB|=”[(X1-X2)“2+(Y1-Y2)“2]="(1+k2)|X1-X2|,或者|AB|=|X1-X2|seca=|Y1-Y2|/sina,其中a为直线AB的倾斜角,k为直线AB的斜率。在空间中:设A(x1,y1,z1),B(x2,y2,z2)|AB|=V[(x1-x2)2+(y1-y2)2+(z1-z2)2)]证明很简单,套用两次勾股定理极坐标两点间公式推导设P1(p1,01)P2(p2,02)△OP1P2中由余弦定理|OP1「2+|OP2「2-2|OP1|*|OP2|*cos(01-02)=|P1P2|“2(p1)“2+(p2)“2-2p1p2cos(01-02)=|P1P2「2|P1P2|=”[(p1)“2+(p2)“2-2p1p2cos(01-02)]1.A(0,3)B(-4,0)则点O到AB距离()A(2,1)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分别与P到A的距离相等,则点P坐标()M(-2,4)与点N(A,5)距离为更号10,那么A=()A(-2更号2,0)B(-更号2,更号2),那么三角形ABO是什么三角形?()简答题A(-2,3)B(4,-5)求点A关于X轴的C的坐标求线段BC的长求三角形ABC面积在X轴上求点P,使它到点(1,-2)的距离是它到点(-2,1)的距离的两倍已知A(2,0)B(3,1)C(2,2)求三角形ABC形状和面积A(1,1)B(3,-1)试在X轴上找点C,使三角形ABC为直角三角形A(-2,4)B(6,8)试在X轴上找点C,使三角形ABC为等腰三角形答案点O到AB距离为12\5A(2,1)点P到两坐标轴的距离分别与P到A的距离相等,则点P坐标(1,1)或(5,5)M(-2,4)与点N(A,5)距离为更号10,那么A=(1或-5)A(-2更号2,0)B(-更号2,更号2),那么三角形ABO是什么三角形?(等腰直角)2.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满足下列条件的实数x的集合:|x-1|+|x-2|>3这个么就是有一条数轴然后就是离1和2的距离的和大于3的就是这道题的解所以就是x大于3或者是x小于0要两点距离公式的话个么就是有(x,0)还有(1,0)(2,0)三个点然后三点的距离就是根号(x-1)2+根号(x-2)2>3

两组异面直线角和距离的公式及应用浙江宁波中学蒋裕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能力是广大同行的追求,本文仅就《立体几何》现行教材中一个例题的推广,说明其应用,供读者参考.如图1,anP=AAC仁a,BDcP,AC1ABD1Z,AC与BD和AB与CD是两组异面直线.圈1圈1定理1设异面直线AC,ED所成角为公垂线段AB的长度为由AC=m,BDn,则CD=+m2+n2±2mncos©(人教社《立体几何》课本P.44例2)A|d2+m2+n2-CD2|cosy=Zmnd=^CD2-m2-n2±2mncos©.定理2设a,P所成角为e,AC=m,BD=n,则异面直线AB和CD的距离a=nmsin9-/m2+n2-2mncos9a=证明如图2,过CD作平行于l的平面,与a,P分别交于CN,DM,则DM〃CN〃AB,过A,B分别在a,P内作AB垂线,交DM,CN于M,N,则ZMAC为二面角a—AB—P的平面角,故ZMAC=0.圈£圈£AB±面MAC,又AB〃CN,.■.CN1EMAC,CNu面CD,..•面CD上面MAC,面CDA面MAC=CM,作AH±CM,,\AH±面CD又AH±AB,「•AH是平行的直线AB与面CD间的距离,即异面直线AB与CD间的距离.,「AC=m,CD=n=AM,CM=Jm"+ti"-Nmnizos8,.•日3=——.Vm+n-2mncos©推论当&=对时,d=山二』下面就上述定理的应用,介绍几例.例1如图3,边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RD1中,求异面直线AB与AC距离;1求异面直线BD与BC距离.1

解(1)面A^n面AC=AB,AtAc面人罗,BCc面AC且A^lAB,BC1AB,则AB与A1C是异面直线,且面A1B与面AC所成角为90。,由定理2的推论,得此组异面直线距离1(2)EBB1D1D1EBCD,C01BD,而乌日=阻3=驾箱由定理2推论,得异面直线ED与距离例2矩形ABCD的边AD=3,AB=4,例2矩形ABCD的边AD=3,AB=4,沿对角线BD将^ABD折转到△▲BD的位置.1(1)成直二面角,求AC的长;1(2)当A1在面BCD内射影在CD上时,求①AC长;②异面直线AC与BD的距离;11解(1)如图4,在折叠前,作AHXBD,并延长交CD于K,CG±BD,则127AH=CG=写,HG=折叠后,如图W由定理1得AtC=^/A1Hy+CGy+GHTT2A1HCGc0S9O^=(2)①如图6,当A1在面BCD内射影K在CD上时危占上面BCD,%H±BD,所以KH±BD,ZA1HK=a为二面角A】一BD—C的平面角.''

例3等腰RtAABC和Rt^DBC例3等腰RtAABC和Rt^DBC有公共边BC,ZBAC=ZBCD=90°,如图7,以BC为棱折成多少度的二面角时,有AD=CD?ZBDC=60°,解如图8,在左ABD中,设AN=x,AD=CD=1,则BN=ND=BC=73,ab=ac=I由余弦定理得cosZANB=妒;「,1,/+1-:又cw(兀-ZAKD)=一cosZAKD=—

1,设二面角A-BC-D的平面角为P,则R_AM2+MN2-AN2*P=皿g311_4+4~4_「.6=30°.解2设二面角的平面角为贝|JAD=Jam"+CD"+CM"-2AM*CDmsB=CD设8=1,则AM=CM=手,代入上式可得*♦=‘即&=30。.例4已知A,B为直二面角a-l-p的面a,P内的点,且AB长为2,AB与a成45°角,与p成30°角,再作AC±l于C,BD口于D,如图9.求二面角C-AB-D的余弦值.解由题设,ZABC=30°,ZBAP=45°,设AC=1,贝liBC=^/3,AB=2ED=AB=很,作CE1AB,DF1AB,则CE=f,DF=中点,AE=I,EF=!,又8=1,设二面角C-AB-D的平面角为B,由定理1中推论L373373事实上,由假定e为两异面直线所成角,所以。为锐角,当两异面直线所在两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锐角时,则二面角的大小就是两异面直线所成角,当两异面直线所在两半平面所成的二面角为钝角,则二面角的大小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补角.已知A(1,-2)、B(3,2),则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和这条直线的斜率分别为什么?(不要过程)在平面内:设A(XI,Y1)、B(X2,Y2),贝UlAB|=寸(X1-X2)八2+(Y1-Y2)A2]=Wl+k2)|X1-X2|,两点间的距离lAB|=2*根号5这条直线的斜率为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怎么推导出来这个公式的?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怎么推导出来这个公式的?我想了解下推导出这个公式的思路;那么在三维空间中,点到直线的距离怎么求呢?有公式吗?答案:点M到直线的距离,即过点M向已知直线作垂线,设垂足为N,则垂线段MN的长即是所求的点到直线的距离。但如何求此线段的长呢?同学们给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方法一:求出过点M且与已知直线aX+bY+c=0(a、b均不为零)垂直的直线方程,而后联立方程组,求出垂足N点的坐标,然后利用两点间的距离公式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