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经济区划课件_第1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经济区划课件_第2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经济区划课件_第3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经济区划课件_第4页
《区域经济发展与管理》第二讲 区域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五节 经济区划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181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181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一、概述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三、多功能综合区划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五、总结182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一、概述182一、概述经济区划的概念——经济区划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不只是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手段,不是目的经济区划类型——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多功能综合区划183一、概述经济区划的概念——183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单一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一致,或是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类似在地理上连接成片(均质区)单一功能区划分的类型划分依据: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经济发展的目的划分类型:为了在全国或大地区范围内规划发展、合理布局某个经济部门而规划的部门经济区,如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等。为了解决某些局部地区的特定经济问题而划分的经济区,如经济贫困区、经济萧条区、经济过度聚集区等。184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单一功能区划分的标准184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

——贫困区划分目的找出那些在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困难的区域,以便采取措施,使其摆脱困境,走上自力更生发展的道路区划指标:失业率、人均收入、每千人口的职工人数、初级产业比重、住房及卫生条件、教育区划方法加权指数法对每个区域的各项指标加权求出贫困程度指数,根据一定标准划分出贫困区量图分析法185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

——贫困区划分目的185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图中字母加数字表示区域编号图中左上角数字为失业率图中右下角数字为人均收入根据加权平均方法可对此12个区域进行划分类别公式:综合分值=2×失业率+(1000-人均收入)/50186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图中字母加数字表示区域编号186三、多功能综合区划目的使每个区域都能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取得聚集经济效益使每个区域都能发挥地区优势,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原则区内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相结合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中心城市与腹地相结合尽可能与行政区界线保持一致同级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范围,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应覆盖全部国土方法按地域分工划分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187三、多功能综合区划目的187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经济布局的地域组织形式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综合经济区划流域区的划分188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的经济区划188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概念经济区划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发挥各地区的经济优势,协调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经济区划要求科学性强经济区划完成以后,应在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撑

189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概念189四、我国的经济区划经济区划的类型单一功能经济区划: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经济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经济区划部门经济区划:是指在大区域范围内合理布局规划某个经济部门而进行的经济区划经济问题区划:为解决某些局部地区的特定经济问题而进行的经济区划多功能综合经济区划: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理组织各行业与城乡之间的生产与非生产联系,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与协作而进行的经济区划流域区划:以河流为中心,大致以分水岭为界线划分区域,其目的是结合河流整治进行全流域的经济开发综合经济区划:为了充分考虑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以专业化与综合化为原则的经济区划

1810四、我国的经济区划经济区划的类型1810四、我国的经济区划量图分析法确定指标

按一定标准将每一个地区的各项指标分为优、中、差三等

上限值:平均值+1/4均方差

下限值:平均值-1/4均方差

根据各项指标优、中、差的个数,将区域分为优、中、劣三种

优≥中+劣优等区

优+中≥劣中等区

劣>优+中劣等区

判断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将不合理的去掉,重新划分

评价区划的可靠性,判断系数

异常数值:在优、中等区域中出现差等组的数值或在劣等区域中出现优等组的数值

Kr>=85%可靠1811四、我国的经济区划量图分析法1811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按地域分工划分综合经济区自上而下划分先划一级区划出全国部门专业化地区把专业化地区组合成若干个重要的综合生产基地把产业基地以外的地区划归各个基地,共同组合成综合经济区与各基地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在地域上有连接成片的可能性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特别是民族自治区的完整性在每个一级经济区内划分二级经济区在每个二级经济区内划分三级经济区1812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按地域分工划分综合经济区1812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影响范围确定一个全国多层次的城市等级系统

大、中、小城市为中心,分别确定他们的腹地范围

同级城市腹地之间分界线的确定(赖利的市场区划分)影响两城市之间贸易流量与流向的因素有两种:一是城市规模,城市规模越大,对周围的引力越大;二是各地点距离城市的远近,城市的引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递减1813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1813P表示人口,d表示距离,S表示作用强度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例子:城市市场区划分.长春市人口274.2万人,吉林市人口139.36万人,长春—吉林的距离128千米,d长=74.85千米,d吉=53.15千米,长春—土们岭73千米,长春—左家78千米1814P表示人口,d表示距离,S表示作用强度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经济布局的地域组织形式按行政区:省级经济区沿海与内地六大协作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结合地区性国土规划,划分多种多样的经济区按经济中心以能源、矿产重点开发区为中心划分经济区1815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经济布局的地域组织形式1815四、我国的经济区划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两大地带的划分以400mm等雨线为界,划分为东南、西北两大地带沿海与内地的划分三大地带的划分

东部地带:沿海12省市区

中部地带: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河南、河北、河南、江西、安徽,共9省区

西部地带: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10省市区1816四、我国的经济区划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1816四、我国的经济区划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四大地带的划分东部地带:沿海10省市区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中部地带:山西、河南、河北、河南、江西、安徽,共6省区西部地带: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重庆,12省市区1817四、我国的经济区划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1817四、我国的经济区划综合经济区七大协作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华东区、华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六大协作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七大经济区

长江三角洲和沿江地区:江苏、浙江、上海三省市和三峡以下长江沿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广东、福建和海南三省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辽宁五省市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

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三市一盟

中部五省区: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

西南和广西地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和西藏五省、自治区,后重庆从四川省分出

西北地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五省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西部1818四、我国的经济区划综合经济区1818四、我国的经济区划1819四、我国的经济区划1819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1821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181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一、概述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三、多功能综合区划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五、总结1822第五节经济区划理论

一、概述182一、概述经济区划的概念——经济区划是根据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规律、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特征的相似性、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或者依据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与任务分工,对国土进行的战略性区划不只是综合经济区的划分,是手段,不是目的经济区划类型——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多功能综合区划1823一、概述经济区划的概念——183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单一功能区划分的标准地区生产发展的条件一致,或是在经济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类似在地理上连接成片(均质区)单一功能区划分的类型划分依据:为了达到某个特定经济发展的目的划分类型:为了在全国或大地区范围内规划发展、合理布局某个经济部门而规划的部门经济区,如农业区、工业区、旅游区等。为了解决某些局部地区的特定经济问题而划分的经济区,如经济贫困区、经济萧条区、经济过度聚集区等。1824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单一功能区划分的标准184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

——贫困区划分目的找出那些在经济发展中确实存在困难的区域,以便采取措施,使其摆脱困境,走上自力更生发展的道路区划指标:失业率、人均收入、每千人口的职工人数、初级产业比重、住房及卫生条件、教育区划方法加权指数法对每个区域的各项指标加权求出贫困程度指数,根据一定标准划分出贫困区量图分析法1825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

——贫困区划分目的185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图中字母加数字表示区域编号图中左上角数字为失业率图中右下角数字为人均收入根据加权平均方法可对此12个区域进行划分类别公式:综合分值=2×失业率+(1000-人均收入)/501826二、单一功能经济区划图中字母加数字表示区域编号186三、多功能综合区划目的使每个区域都能建立合理的经济结构,最大限度地取得聚集经济效益使每个区域都能发挥地区优势,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发挥特定的作用。原则区内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相结合地区专门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地区中心城市与腹地相结合尽可能与行政区界线保持一致同级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范围,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应覆盖全部国土方法按地域分工划分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1827三、多功能综合区划目的187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经济布局的地域组织形式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综合经济区划流域区的划分1828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的经济区划188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概念经济区划是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一种手段,目的是发挥各地区的经济优势,协调地区利益与国家利益经济区划要求科学性强经济区划完成以后,应在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给予支撑

1829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概念189四、我国的经济区划经济区划的类型单一功能经济区划:是指为达到某种特定经济发展目标而进行的经济区划部门经济区划:是指在大区域范围内合理布局规划某个经济部门而进行的经济区划经济问题区划:为解决某些局部地区的特定经济问题而进行的经济区划多功能综合经济区划:是为了充分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理组织各行业与城乡之间的生产与非生产联系,建立合理的区际分工与协作而进行的经济区划流域区划:以河流为中心,大致以分水岭为界线划分区域,其目的是结合河流整治进行全流域的经济开发综合经济区划:为了充分考虑发挥各地区的优势,以专业化与综合化为原则的经济区划

1830四、我国的经济区划经济区划的类型1810四、我国的经济区划量图分析法确定指标

按一定标准将每一个地区的各项指标分为优、中、差三等

上限值:平均值+1/4均方差

下限值:平均值-1/4均方差

根据各项指标优、中、差的个数,将区域分为优、中、劣三种

优≥中+劣优等区

优+中≥劣中等区

劣>优+中劣等区

判断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将不合理的去掉,重新划分

评价区划的可靠性,判断系数

异常数值:在优、中等区域中出现差等组的数值或在劣等区域中出现优等组的数值

Kr>=85%可靠1831四、我国的经济区划量图分析法1811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按地域分工划分综合经济区自上而下划分先划一级区划出全国部门专业化地区把专业化地区组合成若干个重要的综合生产基地把产业基地以外的地区划归各个基地,共同组合成综合经济区与各基地经济联系的密切程度在地域上有连接成片的可能性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特别是民族自治区的完整性在每个一级经济区内划分二级经济区在每个二级经济区内划分三级经济区1832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按地域分工划分综合经济区1812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实力与影响范围确定一个全国多层次的城市等级系统

大、中、小城市为中心,分别确定他们的腹地范围

同级城市腹地之间分界线的确定(赖利的市场区划分)影响两城市之间贸易流量与流向的因素有两种:一是城市规模,城市规模越大,对周围的引力越大;二是各地点距离城市的远近,城市的引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大而递减1833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1813P表示人口,d表示距离,S表示作用强度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市为中心划分经济区例子:城市市场区划分.长春市人口274.2万人,吉林市人口139.36万人,长春—吉林的距离128千米,d长=74.85千米,d吉=53.15千米,长春—土们岭73千米,长春—左家78千米1834P表示人口,d表示距离,S表示作用强度四、我国的经济区划以城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经济布局的地域组织形式按行政区:省级经济区沿海与内地六大协作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东区、中南区、西南区、西北区结合地区性国土规划,划分多种多样的经济区按经济中心以能源、矿产重点开发区为中心划分经济区1835四、我国的经济区划我国经济布局的地域组织形式1815四、我国的经济区划宏观经济地带的划分两大地带的划分以400mm等雨线为界,划分为东南、西北两大地带沿海与内地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