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_第1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_第2页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每年的9月18日这一天,中华大地上都会响起警报声。尖厉的防空警报声划破天际,沉重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警报为历史而鸣,为和平而响。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拒绝遗忘、铭记苦难的铮铮誓言,也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郑重宣言。今日之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踏上了新的伟大征程。居安仍要思危,盛世更需警钟。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在警报声响起的时候,安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你,有怎样的触动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指导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材料可以共五句话,可以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句为第一层,可以概括为“九一八”警报声每年都要响起;其余为第二层,可以概括为“九一八”警报声响起的意义。“沉重地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可以理解为警报声让人们时刻警醒。“警报为历史而鸣,为和平而响”可以理解为警报声让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拒绝遗忘、铭记苦难”说的是警报对于历史的意义,让人铭记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说的是对于未来的意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最后两句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写作时要强调“九一八”对今日中国的重要意义。“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0周年,在警报声响起的时候”为写作设置了时间情境;“安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的你”为写作设置了空间情境,能够“安坐于宽敞明亮的教室学习”,自然是与抗日英雄抛头颅、洒热血的无私奉献精神分不开的,正是他们的英雄抗战,才有了我们今日和平安定的日常。这些内容,要在文中呈现出来。行文时可以从回顾历史入手,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重点论述“九一八”对于中国现在和未来的重要意义。可以用“总分总”的结构成文,对其意义用分论点的形式分条呈现。【立意】1.铭记历史,珍视和平。2.以史为鉴,面向未来。3.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佳作展示: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时间可以抚平创伤,却无法抹去记忆。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炸毁南满铁路铁轨、炮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点燃了长达14年的侵略战火。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在这场战争中,3500万中华同胞伤亡,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侵略者永远定格在这黑暗的一页。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9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伟大历史,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在历史回响中砥砺前行。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就是要时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成绩举世瞩目。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中国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各种风险和挑战相互叠加,各种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牢固树立底线思维,以高度的忧患意识继续攻坚克难,砥砺奋进。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就是要时刻铭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李希仲“当须徇忠义,身死报国恩”,从黄大年“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到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家,国安才能家安”,古往今来,爱国之情是再朴素不过的情感,强国之志是再基本不过的抱负,报国之行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在和平年代,我们不再需要以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报效祖国,但是却可以将自身的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脚踏实地地做好本职工作,以个人之进步推动国家之复兴。让“九一八”的警钟常鸣耳畔,就是要时刻铭记“忘战必危、好战必亡”。今天,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新冠肺炎疫情也提醒着人们非传统安全对全人类的真实威胁。向往和平、珍视和平、共创和平,是中华民族历来的传统,也是全人类共同的期盼。铭记历史,勿忘国耻,并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让我们更加珍视革命先辈们用血肉之躯换来的和平,更加坚定“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不数既往,不能知将来;不求远因,不能明近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