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_第1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_第2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_第3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_第4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第二节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述第一节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一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一)二战之前(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一)二战之前(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K•C•Mcmurry)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战之前:个别旅游地研究

旅游特点:由富有阶层向中下层转变,组团旅游出现,人数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范围:小尺度的空间范围。研究工作重点:导游材料、旅行指南、土地利用研究代表人物: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初步发展阶段)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JT),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HG)。

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评价自然资源旅游特点:国内旅游需求急增范围:国际、国内旅游研究工作重点:环境质量代表人物:科波克和克莱门特(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深入发展阶段)1、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世界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地理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到70年代中期:旅游专业化和进行旅游区划旅游特点:全面、快速增长、平稳发展范围:全世界研究工作重点:

A.旅游资源的评价;

B.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研究;

C.旅游客流的研究

D.旅游影响的研究特点:个案研究代表人物:科波克和罗杰斯等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结。旅游特点:总体规模增长缓慢范围:国际、国内旅游研究工作特点:专著和期刊出现,多为实证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较少。3、20世纪80年代后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后大众旅游时期

时段

•80年代初以来

人物

•Butler,R

•Wall,G

•Smith,SLJ

•Hall,CM

•Pearce,D&Page,S

主要领域

旅游地生命周期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经济影响

旅游与文化变迁

城市旅游二、国外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旅游吸引物(tourismattraction)旅游者行为旅游空间分布旅游影响旅游地发展研究三、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地理(Geography)》《地理综述(Geography

Review)》《地理学杂志(GeographicalJournal)》《加拿大地理学者(TheCanadianGeographer)》《专业地理(professionalGeographer)》《旅游研究纪事(AnnalsofTourism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Management)》《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ofTravelResearch)》《闲暇研究杂志(JournalofLeisureResearch)》《地学杂志(Geojournal)》《旅游地理学(TourismGeographies)》四、国外外旅游地地理学的的发展趋趋势(一)旅旅游地理理学的贡贡献1.为以旅游游为主导导产业的的区域开开发提供供必需的的资源和区域分分析依据据2.旅游流量量的预测测3.区域内部部结构、、旅游地地的社区区状况、、旅游通通道进行深入分分析,为为旅游规规划提供供基础4.提供背景景资料(二)发发展趋势势1.把注意点点放在闲闲暇时间间从事的的所有活活动,重重点放在在在外过过夜的旅旅游活动动。2.开放性的的研究。3.从资源研研究、土土地利用用研究转转向服务务设施的的空间经经济分析析、旅游游者的空空间行为为、旅游游目的地地推销、、大区域域旅游规规划以及及旅游影影响及其其机制研研究。从局部到到全局。。4.理论和实实用并重重。5.参与多学学科性的的融合研研究,注注重新的的技术手手段的运运用。13国外旅游游地理学学的发展展趋势–总的趋势势是将研研究视野野扩大到到所有闲闲暇活动动–研究内容容与方法法的多学学科融合合–研究主题题的扩展展与转移移–新热点旅游目的的地演化化旅游目的的地管理理旅游的经经济影响响旅游与社社会文化化变迁旅游与后后殖民主主义旅游与后后现代社社会……–理论研究究和应用用研究并并重14第二节中中国国旅游地地理学的的发展一、古代代旅游知知识的积积累旅游在我我国有着着悠久的的历史,,在源远远流长、、浩如烟烟海、瑰瑰丽多姿姿的中国国古代文文献中,,有着大大量的诗诗词、歌歌赋、散散文、游游记、专专著,栩栩栩如生生地描绘绘了祖国国的锦锈锈山河,,广阔而而深邃地地揭示了了大自然然的壮美美与情趣趣。15清代学者者魏源曾曾云:““恒山如如座,岱岱山如行行,华山山如立,,嵩山如如卧,唯唯南岳独独如飞””;苏东坡描描写的庐庐山:““横看成成岭侧成成峰,远远近高低低各不同同”;唐代文学学家韩愈愈诗云::“祝融融万丈拔拔地起,,欲见不不见轻烟烟里”。。沧海桑田田……?16古代与旅旅游和地地理相关关的名著著也有很很多:先秦《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传》两汉时期期《史记·河渠书》和《史记·货殖列传传》、《汉书·地理志》南北朝北北魏《水经注》东晋《佛国记》唐代《大唐西域域记》北宋《梦溪笔谈谈》明代《徐霞客游游记》清初顾炎炎武《天下郡国国利病书书》《梦溪笔谈谈》《梦溪笔谈谈》大约成书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录了沈括括一生的的所见所所闻和见见解。现存《梦溪笔谈谈》分为26卷,分17个门类共共609条。内容容涉及天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及音乐等等学科。。他在书卷卷二十四四《杂志一》中记载::“方家以磁磁石磨针针锋,则则能指南南,然常常偏东,,不全南南也。”这是历史史上对指指南针的的最早记记载。21岁开始出出游,30年间历尽尽艰险,,足迹遍遍及现在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山西、、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贵州、、云南等等十六个个省区(见下页图图)。他的出出游大至至分为两两个时期期:前期期北登恒恒山,南南及闽粤粤,东涉涉普陀,,西攀太太华之岭岭,偏重重搜奇访访胜,写写下了天天台山、、雁荡山山、黄山山、庐山山、嵩山山、华山山五台山山恒山等等名山游游记17篇;后期期的西南南地区之之行,则则在探寻寻山川源源流、风风土文物物的同时时,重点点考察与与记述了了喀斯特特地貌的的分布及及其发育育规律。。问奇于于名名山大大川徐霞客客19二、现现代旅旅游地地理学学的发发展在中国国系统统地开开展旅旅游地地理学学的科科学研研究是是以1979年底中中国科科学院院地理理研究究所组组建旅旅游地地理学学科组组为标标志开开始的的。从70年代末末旅游游地理理学最最初被被引进进中国国,整整个80年代形形成中中国大大陆旅旅游地地理学学第一一个较较快发发展的的时期期。这这一时时期旅旅游地地理学学的发发展动动力,,除了了“文文化大大革命命”结结束后后旅游游事业业得到到发展展的客客观因因素外外,地地理学学、特特别是是人文文地理理学的的复兴兴潮流流,也也起到到了推推波助助澜的的作用用。其其间旅旅游地地理学学以北北京等等地为为研究究中心心,逐逐步影影响至至全国国许多多地方方,出出现了了陈传传康、、郭来来喜、、杨冠冠雄等等等学学科开开拓者者和建建设者者。20旅游地地理学学在90年代进进入了了第二二个发发展阶阶段,,它以以适应应从计计划经经济转转向市市场经经济的的社会会变革革为总总体特特征。。中国国大陆陆经济济体制制改革革步伐伐的加加快和和旅游游业本本身的的迅速速转型型,对对旅游游地理理研究究和人人才教教育的的进步步起到到了强强有力力的推推动作作用。。地方方旅游游开发发和管管理的的需要要,使使旅游游地理理学家家对自自己的的研究究计划划和教教学内内容不不断进进行修修正,,朝着着适应应社会会需求求的方方向发发展。。21经过一一代人人的努努力,,旅游游地理理学已已成为为一门门相对对独立立的学学科,,在整整个地地理学学领域域中逐逐渐确确定了了其应应有的的地位位,并并开始始受到到广泛泛的重重视。。中国国国家家自然然科学学基金金近年年来资资助了了近10项面上项目目,并于1997年起资助1项“九五””重点项目目研究,标标志着旅游游地理学在在基础研究究方面已经经得到学术术界的认同同。中国地理学学会目前已已正式成立立有旅游地地理专业委委员会,标标志着旅游游地理学在在学术组织织中已经得得到机构保保障。同时时旅游地理理学家以自自己独特优优势和开拓拓精神,在在促进本学学科自身不不断发展的的同时,也也积极参与与、渗透进进入其他相相邻旅游学学科,其中中如中国旅旅游协会区区域旅游和和生态旅游游两个专业业委员会;;中国区域域科学协会会区域旅游游开发专业业委员会是是其中尤为为活跃的学学术组织。。221.旅游资源研研究学术界对旅旅游资源的的定义尚存存争议,不同学者对对旅游资源源的内涵理理解存在着着差异性,但是国家标标准的颁行行,基本上上对旅游资资源就有了了明确的界界定。2.旅游地研究究相对于国外外来说,我国对旅游游地系统的的研究还很很缺乏。至至于旅游业业发展对旅旅游地的经经济、社会会影响研究究在我国还还一直是个个薄弱环节节,与国外相比比有较大差差距。三、我国旅旅游地理学学理论与方方法进展233.旅游者行为为及旅游市市场研究我国在这方方面的研究究起步较晚晚,但近年来进进展较大,取得了重要要理论成果果。包括旅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力、旅游决决策、旅游游地等级序序列对游客客的影响、、旅游者对对旅游地类类型的偏好好等;还从旅游者者空间行为为规律这个个角度来探探讨了宾馆馆选址的问问题,山岳风景区区的旅游者者空间行为为、感知行行为和动机机行为进行行了深入研研究等。预预计旅游行行为和市场场的分析今今后将成为为我国旅游游地理学的的一个热点点研究方向向。244.区域旅旅游开发与与规划研究究这是我国旅旅游地理学学界研究最最多、成绩绩也最大的的领域。(1)在大量实实证研究基基础上,归归纳了旅游游开发的基基本原理,,即“旅游游区内部结结构对应变变换理论””,揭示了了旅游区的的风景资源源结构、旅旅游行为层层次结构、、旅游市场场结构及旅旅游项目投投资结构之之间的内在在对应关系系,总结了了旅游开发发的模式。。25(2)从规划思思路、旅游游市场需求求研究、旅旅游产品((包括项目目开发、利利用、组合合)和旅游游规划程序序这四个方方面来实现现优化。并并认为要在在做好旅游游发展规划划的基础上上,再委托托规划设计计单位编制制旅游区的的建设规划划,才能真真正做到优优化旅游规规划。26(3)以三维空空间、时间间、心理、、行为、经经济、社会会等多维度度的旅游研研究开发途途径,总结结出“点、、线、网、、面”的开开发规律。。回顾国内内外旅游规规划研究进进展的基础础上,针对对国内旅游游规划中存存在的一些些问题,提提出了一种种把旅游系系统作为规规划对象,,以可持续续发展思想想为指导,,引入系统统科学理论论的动态的的旅游系统统规划新思思路。275.旅游环境容容量研究在分析旅游游环境容量量的限制性性因子和最最低量定律律的基础上上提出了旅旅游环境容容量的数学学模型,定定量地给出出了旅游人人数的评价价方法;构构建了旅游游承载力指指数(TBCI)及运算模模式,利用用游客密度度、旅游用用地强度和和旅游收益益强度三个个基本分项项指数进行行了比较实实用的测度度;针对传传统的最大大、最优化化途径和最最小、最大大约束途径径对规划指指导的局限限性,提出出了一种新新的可持续续规划途径径--生态安全格格局方法,,以寻求规规划过程具具有可辩护护性和可操操作性。6.旅游区划一些学者依依照不同的的目的和指指标,提出出了一些不不同的全国国旅游区划划方案。287.生态旅游研研究生态旅游研研究是旅游游地理学中中一个新兴兴的研究内内容,国内内生态旅游游始于90年代,1995年在西双版版纳召开了了第一届生生态旅游研研讨会。提提出在2000年以前设置置中国生态态旅游主题题年的建议议。在这之之后,生态态旅游研究究在全国范范围内展开开。298.技术方方法的革新新随着旅游地地理学的大大步发展,,研究技术术方法也不不甘落后。。除了传统统的综合考考察法、实实地勘查、、描述、归归纳、演绎绎和类比外外,广泛应应用了计量量方法(包包括一般统统计法、统统计预测法法、线性规规划与投入入产出模型型等)、抽抽样调查法法(在旅馆馆、机场、、口岸请旅旅游者和旅旅行商填写写调查表,,进行统计计分析)、、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论(耗散结结构论、突突变论、协协同论)、、以及计算算机应用、、遥感技术术分析、全全球定位系系统、地理理信息系统统建设等现现代化手段段。使旅游游地理学研研究视野扩扩大、周期期缩短、科科学性提高高,更适合合旅游业发发展需要。。在旅游地地图编制方方面,我国国已开始对对多媒体旅旅游电子地地图进行研研究和设计计,促使电电子地图、、GPS、Internet相结合为旅游游提供综合服服务。旅游地理研究究技术方法1.野外考察2.社会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3.统计分析::Excel、SPSS4.历史分析::纵向5.区域比较::横向6.利用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图7.3S技术:地理信信息系统(GIS)、遥感技术术(RS)、全球定位位系统(GPS)(1)地理信息系系统GI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System),是六十年代代开始迅速发发展起来的地地理学研究技技术,是多种种学科交叉的的产物。地理信息系统统是以地理空空间数据库为为基础,采用用地理模型分分析方法,适适时提供多种种空间的和动动态的地理信信息,为地理理研究和地理理决策服务的的计算机技术术系统(2)遥感RS(Remotesystem):遥感是探测地地表物体对电电磁波的反射射和其发射的的电磁波,从从而提取这些些物体的信息息,完成远距距离识别物体体。遥感的实现还还需要遥感平平台,像卫星星、飞机、气气球等,它们们的作用就是是稳定地运载载传感器。人人们已经研究究出很多种传传感器,探测测和接收物体体在可见光、、红外线和微微波范围内的的电磁辐射。。传感器会把把这些电磁辐辐射按照一定定的规律转换换为原始图像像。原始图像像被地面站接接收后,要经经过一系列复复杂的处理,,才能提供给给不同的用户户使用。RS的应用据统计,有近近30个领域、行业业都能用到遥遥感技术,如陆地水资源源调查、土地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调查、地质调调查、城市遥遥感调查、海海洋资源调查查、测绘、考考古调查、环环境监测和规规划管理等。。旅游行业:进行旅游资源源调查,包括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自然保护区区和风景名胜胜区等,为旅旅游规划提供供依据。(3)全球定位系系统GPS(GlobalPositioningSystem)是美国从本世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在海、、陆、空进行行全方位实时时三维导航与与定位能力的的新一代卫星星导航与定位位系统。37我国现代旅游游地理学的发发展–起步•时间:1978/9•人物:陈传康康•事件:1)中国科学院院地理研究所所组建旅游地地理学科组2)陈传康做“地理学的新理理论和实践方方向”报告–初期•时间:80年代末以前•人物:陈传康康、郭来喜、、杨冠雄、卢卢云亭、尹泽泽生、……–中期•时间:80年代末~•人物:楚义芳芳、保继刚、、吴必虎、陆陆林、马耀峰峰、……在中国当代地地理学家中,,北京大学教教授、博士生生导师陈传康康的旅游地理理研究,无论论在实践探索索领域,还是是理论研究领领域,都取得得了很高的成成就。他主编编和出版了《北京旅游地理理》、《旅游资源鉴赏赏与开发》、《深圳市旅游发发展规划》等三部著作;;发表了《区域旅游发展展战略的理论论和案例研究究》等100多篇文章。台台湾《观光管理》杂志创刊号评评价他说:"以'粤东游子'自称的陈传康康教授是大陆陆旅游地理的的奠基人和开开拓者,大陆陆旅游开发专专家,被誉为为中国泰斗级级旅游地理专专家"。陈传康《旅游地理学》课件《Geographyoftourism》石家庄经济学学院知名旅游规划划专家。主要要职务:研究究员、教授、、博士研究生生导师,博士士后合作导师师。1956年南京大学毕业,曾曾在莫斯科大大学研究生部部和加拿大维维多利亚大学学中加高级管管理研讨班进进修。长期在在中国科学院院工作,组建建了中国第一一个国家级旅旅游地理研究究科学组织,,担任多届研研究所所长、、副所长。而年愈70的他仍是中国国旅游规划领领域的领军人人物。郭来喜人生格言:有有百分之一的的希望,做百百分之百的努努力保继继刚刚,,男男,,1964年生生,,云云南南人人,,理理学学博博士士,,教教授授,,博博士士生生导导师师。。1984年、、1995年分分获获中中山山大大学学理理学学学学士士和和理理学学博博士士学学位位,,1986年获获北北京京大大学学理理学学硕硕士士学学位位。。1995年晋晋升升教教授授,,1999年为为博博士士生生导导师师。。1995年8月至至1997年1月赴赴美美国国纽纽约约州州立立大大学学奥奥巴巴尼尼分分校校、、加加拿拿大大不不列列颠颠哥哥仑仑比比亚亚大大学学、、加加拿拿大大滑滑铁铁卢卢大大学学进进行行旅旅游游研研究究。。2002年10月起起任任中中山山大大学学地地理理科科学学与与规规划划学学院院院院长长、、2000年1月起起任任中中山山大大学学旅旅游游发发展展与与规规划划研研究究中中心心主主任任,,兼兼任任全全国国旅旅游游标标准准化化技技术术委委员员会会委委员员、、中中国国地地理理学学会会理理事事及及旅旅游游地地理理专专业业委委员员会会主主任任委委员员、、广广东东地地理理学学会会理理事事长长、、东东南南大大学学兼兼职职教教授授、、云云南南师师范范大大学学客客座座教教授授等等职职,2001年成成为为InternationalAcademyforTourismStudies会员员。。1993年10月起起享享受受国国家家有有突突出出贡贡献献知知识识分分子子特特殊殊津津贴贴。。2002年起为中山山大学"千百十工程程"省级培养人人才。2004年5月当选中国国地理学会会副理事长长。吴必虎1962年1月15日生,北京大学环环境学院城城市与区域规划系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中国首位专专攻区域旅旅游规划的的博士后研研究员;美美国普渡大大学旅游与与酒店管理理系访问教教授;世界界旅游组织织、世界银银行旅游规规划咨询专专家4243国内旅游地地理学的发发展趋势–总趋势:逐渐走向“范式”阶段–注重学科基基本概念的的研究和应应用•学科的国际际视野与本本土意识•概念体系的的建立–迈向资源、、市场、环环境(广义义)的系统统研究–坚持理论研研究与应用用研究相结结合•理论研究的的薄弱•应用研究的的大量重复复–跨学科的合合作研究四、中国旅旅游地理学学的主要学学术期刊(一)地理理学重要核核心期刊《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自然资源学学报》(二)其他他地理学类类核心期刊刊《经济地理》、《人文地理》、《地域研究与与开发》、《地理与地理理信息科学学》、《干旱区地理理》、《热带地理》(三)旅游游学核心期期刊《旅游学刊》、《旅游科学》旅游地理学学研究的国国际视野野与国内前前沿一、旅游地地理学研究究的国际视视野1研究究角度的多多元化多学科研究究支持旅游社会学学、旅游人人类学休闲学LeisureStudy经济学管理学大众文化、、传播学……一、旅游地地理学研究究的国际视视野2纯理理论研究占占重要地位位知识分子的的第三方立立场:中立立、不为任任何实利左左右纯粹的理论论探索,不不是为规划划服务,不不是为经营营服务,很很少以指导导应用实践践为研究目目的,但能能够为政策策决策提供供参考重视量化研研究方法,,但对量化化方法的应应用范围与与局限有清清醒的认识识一、旅游地地理学研究究的国际视视野3强调调人文精神神和科学伦伦理西方国家学学者很重视视哲学思想想——尤其其是人文精精神和科学学伦理———对自然科科学和人文文社会科学学的指导作作用例如“弱势势群体”、、“话语权权”、“利利益相关者者”、“真真实性”、、“NGO”等等近年来来频繁应用用于旅游研研究中的新新语汇一、旅游地地理学研究究的国际视视野3强调调人文精神神和科学伦伦理较多体现““人本主义义”思想,,强调公平平参与、环环境伦理强调科学伦伦理,对科科学无法解解决的问题题和领域((例如旅游游社区开发发的价值判判断)有清清醒认识一、旅游地地理学研究究的国际视视野4新的的研究内容容不断涌现现城市旅游事件旅游((包括:体体育赛事与与体育旅游游、节事FSE旅游、会展展旅游MICE与会议旅游游MT)旅游目的地地管理社区旅游、、旅游与文文化变迁、、旅游中的的跨文化交交流、原始始文化(原原住民文化化、遗产))保护一、旅游地地理学研究究的国际视视野4新的的研究内容容不断涌现现旅游环境与与人地关系系研究旅游风险与与危机管理理、旅游安安全;太空旅游((SpaceTourism)旅游技术、、电子旅游游(E化旅游)和和虚拟Virtual旅游、GIS在旅游中的的应用;……二、中国旅旅游地理学学研究的现现状1最大大特点:旅旅游规划实实践机会众众多,规划划带来的正正负效应并并存正面效应::积累研究究素材,扩扩大学科队队伍负面效应::为规划而而规划,简简单的个案案堆积,对对研究的进进步缺乏贡贡献二、中国旅旅游地理学学研究的现现状2最大大挑战:研研究者队伍伍建设研究对象、、研究工具具、研究者者三个方面面中,研究究者的能动动性最为突突出,然而而现在存在在于研究者者自身的问问题也较为为突出。二、中国旅旅游地理学学研究的现现状2最大大挑战:研研究者队伍伍建设挑战一:重新树立研研究观念重新认识什什么是旅游游地理研究究认清自己的研研究状态研究目的、研研究意义、研研究伦理、………二、中国旅游游地理学研究究的现状2最大挑挑战:研究者者队伍建设挑战二:重新掌握研究究方法定量研究定性研究解释研究的水水平亟待加强强二、中国旅游游地理学研究究的现状2最大挑挑战:研究者者队伍建设挑战三:重新认识研究究成果对成果价值的的判断力哪些成果可以以与国际对话话如何公允地看看待国内外研研究差异(而而不是仅仅是是差距)的问问题对成果归属的的法律意识和和道德约束……二、中国旅游游地理学研究究的现状3后续工工作的重点::人的培养———研究队伍伍的建设由国家基金委委出面不定期期举办高级研研讨班以点代面,力力求提高整个个研究队伍的的素质国际会议的启启示Theimplicationsofinternationalconference1999年,,“城市旅游国际际研讨会”,珠海100人,其中中10名外国国代表1999,“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UrbanTourism”,Zhuhai2001年,,“发展中国家旅旅游规划与管管理国际研讨讨会”,桂林130人,其中中37名外国国代表2001,“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TourismPlanningandManagementinDevelopingCountries”,Guilin2003年,,“事件旅游与旅旅游目的地管管理国际研讨讨会”,宜昌108人,24名外国代表表(报名50人,SARS影响)200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