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五晚晴时期的内外忧患与救亡图存考点01两次鸦片战争(1-5)考点02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6-12)考点03挽数民族危亡的斗争(13-15)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在广州设立五口通商大臣,办理通商、交涉事务,由两广总督兼任,地方督抚参与外交事务。这说明()A.鸦片战争迫使中国社会转型 B.晚清的传统外交遭到冲击C.晚清中央决策机构发生异变 D.传统的华夷秩序崩溃瓦解2.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资本主义终于打入了封建主义禁锢着的神圣王国”,这是好事,如果来得早一些,“我们中国就远不是如此的面貌了”。“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这一观点()A.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本质特征 B.有利于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
C.混淆了武装侵略与文明传播 D.揭露了清王朝的腐朽与落后3.《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并未在国内公布条约内容,当时连办理“夷务”的官员都“未见其文”,社会各界对条约具体内容更是缺乏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施压下,咸丰帝颁发上谕,准允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颁发各省。这一变化()A.说明《南京条约》的影响有限 B.体现出清政府树立起守约意识C.有利于减少地方的外交纠纷 D.表明清政府统治逐渐公开透明4.陈旭麓指出:“魏源提出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洋务运动为了富国强兵,是‘师夷之长技’;戊戌变法为了救亡图存,是吸取西学以变政。”他意在强调()A.政治变革具有思想启蒙作用 B.鸦片战争刺激了民族的觉醒C.学习西方符合时代发展趋势 D.中西交汇促进改良思想创新5.清人姚莹说,对于外国的情况“举世讳言之”,魏源著《海国图志》“已犯诸公之忌”。这说明《海国图志》()A.对西方政治体制宣扬过多 B.冲击了国人因循守旧思想C.动摇了封建思想统治地位 D.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欢迎6.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按照人口平分土地。仅半年后就不得不采取“照旧交粮纳税”,准许地主收租。该变化主要是因为()A.太平天国定都天京面临现实困境 B.《天朝田亩制度》不是革命纲领C.太平天国政权面临严峻国际形势 D.封建土地所有制度更受农民欢迎7.1852年,清廷谕令各省办理团练,此后出现了“湘军”“淮军”“楚军”等众多地方团练武装力量。这些团练武装以家族、同乡、师生等伦理关系为纽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控制组织分布于基层社会中。这些团练武装的创办()A.推动了政治体制改革 B.加速了清王朝衰败的历史进程C.动摇了儒家传统秩序 D.成为镇压农民革命的主要力量8.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杨秀清创作了《太平军好章程》的歌谣:太平军,好章程;发放粮食,田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鸦片、赌钱一齐禁,处处太平。这说明太平天国()A.舆论宣传形式单一 B.铲除了封建性的等级观念C.土地政策成效显著 D.重视巩固革命的群众基础9.从1861年到1884年,广东督抚不无热心洋务者如郭嵩焘、刘坤一等,但任期长、受朝廷信赖的多为传统的满员。1884年张之洞就任两广总督后,博采西学,大办洋务,广东近代化终于有了新气象。这反映出()A.广东开近代化风气之先 B.督抚制影响洋务运动兴衰C.汉族官僚遭到满人压制 D.践行中体西用思想较艰巨10.张之洞在《劝学篇》中提出“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等思想,也提出过在“学堂大兴、人才日盛”之前,不要把议院制提到日程;同时还提出了“政艺兼学”及“政尤急于艺”的主张。这表明张之洞()A.具有“中西合壁”的理念 B.放弃“中体西用”的思想C.突破了“天朝上国”藩篱 D.坚守“因夷变夏”的观念11.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结局,梁启超指出:“是役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有丝毫不能假借者焉。”梁启超意在强调()A.国家实力决定战争走向 B.精英群体影响外交成败C.文明程度制约国家发展 D.国际局势主导外交策略12.1895年,在与日本办理外交事务时,清政府多次援引《万国公法》中的内容,在《马关条约》谈判期间,也清楚最紧要者就是割地、赔费两节。尤其在割地这一节,清政府还曾提出“但得办到不割地,则多偿当努力”的要求。这表明当时清政府()A.已放弃传统的华夷观念 B.在谈判中占据政治优势C.摆脱了日本的政治压力 D.逐渐接受近代外交理念13.1896年,维新派思想家陈炽在《续富国策》中指出∶“(英国)讲求农学,耕田、培壅、收获均参新法,用机器,瘠者皆腴,荒者皆熟,一人之力,足抵五十人之工,一亩之收,足抵五十亩之获。……中国于此,诚宜兼收并采,择善而从。”这一观点()A.指明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出路 B.否定了我国小农经济的优势C.反映了知识阶层的基本态度 D.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14.有学者指出:甲午战败使下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促使他们不甘心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就此灭亡。以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各阶层民众自发地再次联合起来,他们用自己独特的应变方式掀起了一场政治运动。这场运动()A.具有地域和社会阶层的普遍性 B.促使民族抗争由传统向近代转型C.鲜明地体现了反帝反封建精神 D.引起群众性收回权利运动的热潮15.八国联军中的法军司令弗赖称:中国参战军队“往往能在战场的任何一个位置迅速集结起一支拥有强大防御阵地的军队,1901年4月联军之德军在向山西边境推进时就遭遇了这一麻烦”,中国军队借助狂风暴雨掩护的夜袭、水攻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战等,“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这可用于说明()A.中国参战军队取得辉煌战果 B.传统军事方略仍有较大影响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不得人心 D.晚清军事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第Ⅱ卷(非选择题55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筹办夷务始末》(道光、咸丰、同治三朝),共计260卷。起自道光十六年四月二十七日(1836年6月10日),许乃济奏请弛鸦片烟禁,迄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二月初五日(1875年1月12日)清廷下令捉拿报纸商陈言止。综计三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凡中外关系史上的重要事件,如两次鸦片战争、中外勾结镇压太平军情况、沙俄强占中国东北土地以及教案问题、租界问题都有记载。《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朝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的汇编。材料二《筹办夷务始末》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被广泛引用。史学名家费正清因为参加一次该文献的宣告会而作出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的决定;1953年何炳棣见到费正清时还恭维地说,“您是继蒋廷散之后举世第二位研究引用《筹办夷务始末》的学者”;哈佛大学外交史名家韦布斯特也据该文献来研究中国近代外交史。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也引用了《筹办夷务始末》的史料,大学里教授“中国外交史”课程的教师也把该书列为参考书目;也有燕京大学学生的学士论文题目为“筹办夷务始末指南(咸丰)”。(1)根据材料一,列举《筹办夷务始末》中对晚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两个事件,并简要陈述理由。(7分)(2)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近代化发展加快的时期,知识界对国家发展给予了更多的关怀和期待。请从该视角谈谈你对20世纪30年代初期《筹办夷务始末》被广泛引用的看法。(8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材料一常言道:“物极必反”。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摘编自鲁恒红《浅析甲午中日战争》材料二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中后期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敌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促使中华民族每一个爱国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民族觉醒程度空前提高。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摘编自黄晓新肖雄《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战败而抗战胜利的原因。(5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时间事件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人员的“同文馆”。1863年清政府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1875年清政府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维新变法浪潮激荡全国;清政府批准成立“北洋大
学堂”(学堂初名“天津北洋西学学堂”),由盛宣怀出任学堂首任督办。1898年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成立,戊戌政变后继续保留。1901年清廷明令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上。——据王建朗、黄克武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等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中日战争以后的几年中,来自西方的不可抗拒的入侵在各个领域都达到很大的规模,使中国的生存似乎都受到威胁。中国的这一危险形势也影响了居于统治地位的士大夫,不过他们是被迫趋向于改良而非趋向于革命。他们由于自己的官位和既得利益,只需要“传统范围内的改革”。他们仍然认为,改革中国的儒家文明,就可以满足现代的需要。——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在甲午战后变革与守旧的理论斗争和文化冲突中,康有为不得不向传统低头,把孔子打扮成主张“托古改制”、宣传变法的先师。但即使是这样,主变者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变革理论体系,没有真正突破传统话语,所以只能一直居于守势,往往只有招架之功。达尔文的进化论虽然成为主变者有力的思想武器,但在戊戌时期这种意识形态的重构工作才刚刚开始……变法期间,维新派眼睛向上,始终没有找到切合中国社会进步的力量和方法,因此当“戊戌政变”发生时,维新派要么引颈就戮,要么作鸟兽散。——摘编自雷颐《维新的挫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前清王朝面临的“危险形势”。(9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维新变法运动遭到“挫顿”的原因。(9分)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B解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新机构与西方各国交往,不能直接反应中国社会转型,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得,传统外交遭到冲击,是指对外关系处理由礼部和礼藩院调整为钦差五口通商大臣,B项正确;材料并不涉及中央决策机构的调整,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传统的华夷秩序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并未彻底崩溃瓦解,在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中国失去最后一个藩属国朝鲜,华夷秩序事实上最终瓦解,排除D项。故选:B。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鸦片战争。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商品,掠夺原材料,战后西方文明传入中国,客观促进了中国近代化。题干材料信息反映出该学者鼓吹面对英国侵略,中国应当放弃抵抗,这种观点显然把资本主义文明的传播与武装侵略混为一谈,故C项正确。鸦片战争是英国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该学者却认为“难道为了‘抵抗’外国,宁肯让我们中华民族倒退到刀耕火种不成?”,显然没有揭示出鸦片战争的侵略本质,故A项错误。这种放弃抵抗的论调不能激发民族觉醒,故B项错误。作者本意并非是要反映清朝的腐朽与落后,故D项错误。3.答案:C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颁发各省,这有利于地方官员了解条约内容,从而减少地方的外交纠纷,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影响很大,故A项错误。材料表明,清政府是在列强施压的情况下颁发条约给地方的,不能体现清政府树立起守约意识,故B项错误;清政府将条约颁发各省不代表其统治公开透明,D项与史实不符。4.答案:C解析:根据“之所以给后继者有较大启迪,因为它是时代脉搏的跳动”,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为了救亡图存,魏源提出“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他们都符合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顺应了近代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魏源“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师夷之长技”不属于政治变革,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西交汇促进改良思想创新,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犯诸公之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冲击了国人因循守旧的思想,B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倡导学习西方科技,特别是军事科技,并未对西方政治体制宣扬过多,A项错误;《海国图志》并未动摇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C项错误;《海国图志》在当时影响有限,并未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D项错误。6.答案:A解析:天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建立起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行政机构大加扩充,对粮食的需求增加,当时粮食来源主要靠攻克州县获取仓储,不能持久,因此改变了土地政策。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反映太平天国政权面临的严峻的国内形势,排除C项;农民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由“1852年”可知“这些团练武装”是在清政府的许可下创办的,目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巩固清朝统治,由“湘军”“淮军”等将领主导的洋务运动延缓了清王朝的衰败,故B项错误,D项正确。“湘军”“淮军”“楚军”的将领后来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他们“自强”“求富”,领导洋务运动,但不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故A项错误。由题干材料信息“以……伦理关系为纽带”可知这些团练武装把儒家纲常伦理与乡土观念结合起来,强调忠君爱国,故C项错误。8.答案:D解析:太平天国利用通俗易懂的歌谣,向民众宣传“田地平分”“打官兵、打洋人”“处处太平”,这可以用来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重视巩固革命的群众基础,故选D项;题干只提及歌谣,并未排除还存在其他宣传形式,排除A项;B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歌谣对《天朝田亩制度》进行了宣传,但实践中该土地政策并未真正实施,排除C项。9.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香港近邻的广东沿海地区的近代化,直到1884年,才在张之洞等人的推行下有所成效,说明洋务运动的社会阻力大,践行中体西用思想较艰巨,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广东在中国历史上开近代化风气之先河,排除A项;推动洋务运动发展的是汉族地主中的个别督抚并非整个督抚制度,排除B项;汉族官僚遭到满人压制与1861年辛酉政变后,汉族官僚尤其是曾国藩等湘淮集团在晚清影响很大不符,排除C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反映了其洋务思想。作为洋务运动后期的代表人物,张之洞已经看到了西方的先进,其“学堂大兴,人才之兴之前”,主张晚开议会,不是反对议会;“政艺兼学”表明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技术等,其理念具有“中西合璧”的特点,A项正确。作为封建官僚和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其天朝上国的观念根深蒂固,同时仍然坚守“中体西用”的思想,排除BC两项;其并不主张全面引进西方的政治,经济和思想,D项错误。1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有丝毫不能假借者焉。”可知梁启超意在强调国家实力决定战争走向,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了李鸿章,没有提到精英群体,排除B项;文明程度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到外交策略,排除D项。12.答案:D解析:清政府认识到了国际法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割地和赔款是最关键的问题,而且努力争取不割地,说明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外交的理念,故选D项;当时清政府并未放弃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是战败国,清政府在谈判中不占优势,也未摆脱日本的政治压力,排除B、C两项。13.答案:A解析:维新思想家陈炽提出英国农业用新法、用机器、一人抵五十人,一亩之收,抵五十亩之获,建议中国向此学习。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维新思想家陈炽对英国农业的看法为中国农业发展指明了出路在于规模化经营,A项正确;题干没有否定小农经济的优势,排除B项;思想家陈炽代表不了整个知识阶层,排除C项;近代中国落后的根源非常复杂,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有,排除D项。故选:A。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根据题干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这场运动是农民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故C项错误。由“以广大农民、手工业者为主体”可知A项错误。义和团以其失败的惨烈,成为近代中国民众的民族抗争运动由传统走向近代的历史转折,以“主权”为核心,以“争利权”为基本诉求的一系列民族抗争,构成1901年以后近代民族运动的时代特征,其起点就是义和团运动,故B项正确。D项是由清政府发布“铁路国有”政策引发的,故D项错误。1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在战场的任何一个位置迅速集结……军队……中国军队借助狂风暴雨掩护的夜袭、水攻,以及防不胜防的地雷战等……给联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可知万新时期军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D是正确的;“辉煌战果”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项;“传统军事方略仍有较大影响”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B项;八国联军侵华不得人心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排除C项。故选:D。16.答案:(1)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晚清中国社会开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进—步半殖民地化;1861年,设立总理衙门,在制度和机构设立上开始了同西方列强的外交;1864年,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汉族地主集团成为晚清政治的重要力量。(2)看法:民国史学应用科学史观,重视实证研究;以近代化视角关注和研究晚清外交,体现了知识界摈弃皇朝意识,国家意识开始萌芽;史学研究与民国近代化建设同步发展,体现了知识分子家国同构的品质。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潮流。(1)第一小问事件,据材料一可知,《筹办夷务始末》起自1836年6月,迄1875年1月,而《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朝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的汇编,从这两方面考虑《筹办夷务始末》中对晚清政治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等。第二小问理由,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61年,总理衙门设立,建立了专门的对外交往机构,开始了和西方列强的外交;1864年,中外联合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使汉族地主集团成为晚清政治的重要力量。(2)从1927年到1936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快发展,所以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近代化发展的加快时期,从近代化的角度研究晚清外交,体现了知识界关注国家发展,国家意识萌发;史学研究与民国近代化同步发展也体现了知识分子家国同构的品质;《筹办夷务始末》是清朝官修的对外关系档案资料的汇编,是研究晚清外交的一手史料,体现了史学研究者重视实证的科学史观。17.答案:(1)积极影响:推动了维新变法等爱国救亡运动的兴起;使国人对西方的学习由“器物”转向“制度”,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冲击了自然经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消极影响:使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列强的经济侵略由商品倾销转为资本输入,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战争赔款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日益严重。
(2)原因:清王朝统治者内部战和不定、幻想调停,而国共之间能够放下成见、精诚合作;李鸿章避战自保,以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国共之间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清政府不敢发动民众的力量,共产党则积极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甲午时期民族觉醒仅限于少数精英阶层,抗战时期民众的爱国热情日益高涨;甲午时期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抗战时期中国得到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的支持。解析:(1)影响要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回答:积极,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对维新变法等爱国救亡运动的推动、对中国由“器物”转向“制度”的学习转变、对思想得解放、对自然经济的冲击、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角度回答即可。消极,可以从列强瓜分下的民族危机严重、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由商品倾销转为资本输入、对民族资本主义的阻碍、对人民负担加重、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加剧等角度回答。(2)根据材料“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等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主导力量的态度(清政府和国共两党)、指挥者的战争的策略、对群众的发动程度、民众的爱国热情、当时的国际环境和援助等角度入手思考,结合所学知识分别阐述即可。18.答案:观点:内忧外患下中国近代外交与教育近代化艰难起步并逐步发展。
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内危机,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但在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外交近代化的起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清朝中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海南客运服务考试题
- 吉首大学《基础乐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操作系统原理实验》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艺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配器Ⅰ》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行草临摹》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艺术学院《CG插画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众保养套餐合同范本大全
- 2024年大楼车库出租合同范本
- 藏族民宿合伙人协议书范文
- 盐酸安全知识培训
- 万盛关于成立医疗设备公司组建方案(参考模板)
- 停线管理规定
- 《我和小姐姐克拉拉》阅读题及答案(一)
- 大型展会对城市会展业发展影响文献综述会展专业
- 乡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职责
- 机组启动试运行工作报告
- 礼仪队工作计划三篇
- 互补输出级介绍
- 中波广播发送系统概述
- (完整版)管道代号对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