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916时空坐标96010381115112511271234127112761368辽
金元西夏建立北宋南宋王安石变法宋
设枢密院、三司和参
知政事、台谏合一
辽设南、北面官金设猛安谋克元实行行省制商品经济发展坊市制度打破纸币交子出现经济中心南移逐渐完成棉纺织技术推广理学产生陆九渊“心学”活字印刷术、宋词、文人画、风俗画杂剧、散曲蒙古西征与文化交流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时期。其整体特征主要表现在:(1)政治上,国家形势由中原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逐步走向统一,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2)经济上,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高度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对外贸易发达。(3)思想上,儒学出现新的发展——理学,儒学走向思辨化、哲学化。(4)文化上,科技发明创造出现高峰,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三大发明走向成熟并传播到世界各地;多元化、市民化的文学艺术作品涌现。
主题概览课题8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与辽夏金元的统治课标要求中外历史纲要1.通过了解两宋的政治和军事,认识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的新变化。2.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选择性必修了解宋元时期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宋元时期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内容导航主干梳理重难突破考向研析课时精练1234夯实必备知识主干梳理一、两宋的政治和军事1.两宋的兴亡政权北宋南宋建立960年1127年都城东京应天府→临安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宋高宗赵构灭亡1127年(靖康之变)1276年(临安被攻破)2.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1)措施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中央派_____出任地方各州的长官知州,节度使逐渐变为虚衔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缴朝廷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文官分散机构
权力中央枢密院专掌军政,三司专掌财政,与宰相分权,并增设_________为副相。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地方设转运司和平行的四个路级机构,从不同方面对各州进行监控和节制。州一级增设_____,与知州共同签署文书,彼此制约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大力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抬高文官和士人的地位参知政事通判北宋分割相权示意图图解历史(2)影响积极强化了中央集权,有效地预防了内部动乱,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消极制度过于僵化,权力分割过细,影响了行政效率,助长了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3.王安石变法背景措施结果(1)北宋财政危机和边疆危机严重;(2)________失败;(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富国方面(1)官府向农民提供_________;达到了富国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2)官府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强兵方面(1)对农民进行编制管理和军事训练;效果并不明显(2)逐渐恢复“_________”的征兵制农业贷款庆历新政兵农合一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为解除封建地主阶级危机而进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思维深化王安石变法的本质与局限性二、辽夏金元的统治1.辽夏金的统治(1)政权建立及政治政权建立民族建立者政治辽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南、北面官;迁徙中的行营是国家政治中心西夏1038年党项族元昊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金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①迁都:1153年,迁都燕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②制度:“__________”;③盛衰: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_________”。世宗死后,统治逐渐衰落猛安谋克大定之治猛安谋克制是女真人在氏族社会末期的部落组织,完颜阿骨打加以发展,使它同时形成了部分较早归附金朝的契丹人的社会基层组织。猛安谋克制是兵民合一的制度,它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猛安谋克制的推行加速了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在女真社会发展过程中起了巨大作用。概念阐释猛安谋克制(2)与宋的关系宋辽关系北宋与辽签订协议,北宋获得了北部边防的基本安定宋夏关系双方达成和议,西夏保持帝号,同时向北宋称臣,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岁赐”宋金关系1141年_________,宋金之间形成南北对峙局面绍兴和议2.元朝的统治(1)统一: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2)措施交通修筑驿道,设立驿站中央机构宰相机构是中书省地方管理中央委派官员代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山东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边疆治理①对吐蕃:由直属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②对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_______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域的管辖③对台湾:在澎湖设置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宣慰司(3)民族关系民族交融很多蒙古人迁入中原同汉族杂居相处元朝时,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四等人制目的蒙古统治者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利益措施对不同民族采取差别对待措施,被后人概括为“________”,依次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人制链接·选择性必修1·P31-331.宋元时期官员的选拔(1)两宋: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取士不问家世”,科举成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2)元朝:部分保留蒙古传统方式。1314年恢复_______,但时断时续。科举制2.宋元时期官员的管理考核宋朝:制定了严格的标准考核官员监察宋朝:中央:御史台承唐制。地方:划分路作为监察区。重要变化:台谏合一,御史拥有了_______,谏官拥有了监察权元朝:监察机构严密,中央设御史台,地方设行_______、肃政廉访司。议事权御史台宋以前各朝台(御史)谏(谏官)职责分明,宋朝开台谏合一之端。谏官并不单任谏职,也常纠举弹劾大臣;御史台御史除主监察外,也有进言规谏之责。二者各有侧重,但事权常常相混,故并称台谏。概念阐释台谏合一返回强化关键能力重难突破辽朝的政治统治材料
辽由北方游牧民族所建。其转徙不定、车马为家的游牧生活决定了皇帝的巡狩制,其政治中心不在都城,而在捺钵(行营),一切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随时决定,是处理政务的行政中心。因气候、自然条件的制约,四时各有捺钵之地。辽设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以“本族之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官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大部分官名及职掌沿袭唐制,并参照五代和宋朝的官制。——据《辽史》1.提炼信息材料主要有三层。第一层:巡狩制;第二层:双轨官制;第三层:借鉴其他官制。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辽朝政治统治的特点。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导读
对游牧民族实行巡狩制,重大政治问题均在捺钵(行营)随时决
定;实行南面官和北面官双轨官制,管理不同区域;官职沿袭唐制,
参照五代和宋朝官制。拓展深化辽和西夏政治统治的特点以及原因(1)特点①都较多地吸收了中原先进的政治制度内容,如辽和西夏都沿用唐代官制;西夏仿效唐宋王朝建立政治制度,推行科举制度。②对本民族和汉人实行不同的统治方式,如辽统治者采取“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2)原因:辽、西夏统治的北方地区游牧民族和汉族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生活方式存在差异,为了适应这些地区的不同情况而采取因地制宜(或因俗而治)的管理方式。材料熙宁二年(1069年),宋廷开始精简军队,压缩编制,到元丰八年(1085年)禁、厢军总数减为80万左右,比原先减少30多万。熙宁七年,开始实行“将兵法”,把当地各部分禁军以及有战斗力的厢兵、蕃兵、乡兵等,混合编组为“将”,下设“指挥”。每“将”自2000多人至1万多人不等,通常为5000人左右,设正、副将为长官,选择有作战经验和才能的人担任。诸将长官统领并训练本将士兵,以达到将知兵、兵知将的目的。将兵多数戍守本路,在本路辖区内更戍,但也有一部分将兵到指定的别路更戍。——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王安石的军事改革2.史实解释
王安石实行将兵法之前,冗兵众多,老弱士兵多;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战斗力下降,积贫积弱。将兵法的实行,改变了宋军的编制,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减少军费开支,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压力;但未从根本上解决北宋的社会危机。
材料主要是反映了宋代军事改革,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简军队,二是压缩编制。材料的中心是介绍了王安石实行的将兵法。根据材料,对王安石所实行的将兵法予以解释。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导读拓展深化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及失败根源(1)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2)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最根本原因在于变法只是一场地主阶级内部针对北宋统治危机的制度改良,没有触及社会的根本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封建社会的矛盾。材料我国一些前辈学者对于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意义有一些基本的估计,严复就说过,如果要研究人心和政治风俗的变化,那么赵宋一代的历史是特别值得注意的。陈寅恪、王国维也都在他们的著述里反复强调宋代对于中国历史的深远意义。讲到中国古今的社会之变,每一个朝代都会有变化,但是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日本的佐竹靖彦先生,在他讲宋元时代史的基本问题的概要时说:“社会构造的变化、文化状态的变化,在宋代都有非常明显的突出的表现。”但从社会发展角度而言,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宋朝“积弱”之说本自宋人,也是元明清乃至民国和改革开放以前较为一致的看法,并非因20世纪初中国受帝国主义国家欺凌才被特别提出。——摘编自邓小南《游于艺:宋代的忧患与繁荣》、李华瑞《宋朝“积弱”说再认识》3.观点讨论宋代的时代特征材料导读材料有关宋代的认识体现了两个观点:“……最重要的变化是在宋代”;
“……宋朝也常被称之为‘积贫积弱’的王朝”。你赞同如下哪一观点?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你的理由。观点一: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其积贫积弱局面。观点二:中国古代的最重要的社会变化发生在宋代。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一赞同观点:
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其积贫积弱局面。理由:
政治上,宋代虽推行中央集权,以免大臣专权,但中央集权政策出现流弊,令政府机关重叠,事权分散,行政效率下降,使政治积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宋代集权政策令宋代冗官冗吏极多,虚耗大量国家资财,而恩荫、赏赐、祭祀等花费又极大,加上输往辽、夏的岁币,造成国库空虚,国家积贫积弱。军事上,由于宋代推行重文轻武政策,以致文人理军事,士兵素质低下,其战斗力弱,难以抗敌;而且又无退役制度,令冗兵充斥,对外战斗屡遭败绩。总之,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成其积贫积弱局面。示例二赞同观点:中国古代的最重要的社会变化发生在宋代。理由:整个宋代,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政治上,宋朝建立后,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在经济上,宋朝营商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商税成为政府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思想文化上,宋代统治者奉行重文轻武的政策,促进了思想文化和科技的繁荣;宋代思想家在传统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佛道义理形成了新的儒学理学,成为后世历代王朝的官方哲学;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朝的市民阶层不断成长,为中国世俗文学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总之,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社会变化发生在宋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宋初期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①重文轻武,实行文人治国。②分割地方权力,高度集权于中央。③强干弱枝,守内虚外。(2)影响①积极性:调整统治阶级内部关系,结束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②消极性:由于冗兵、冗官和冗费的出现,北宋边防空虚,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拓展深化返回考向研析聚焦高考热点(2019·4月浙江选考,7)有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项中属于相权调整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
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解题揭秘找准题眼:抓住题干核心信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变化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分析材料: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臣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尤其是相权的调整措施明确答案: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削弱相权,故选B项阅卷点评[失分1]与题干信息无关。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排除A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排除D项[失分2]时空素养缺失。汉代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排除C项(2020·全国卷Ⅱ)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省试后,主考官李昉徇私录取“材质最陋”的同乡武济川一事被告发,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经此事后,宋代科举A.否定了世家大族特权B.确立了省试考试权威C.完善了考试录取程序D.提高了人才选拔标准√由材料“太祖在讲武殿出题重试,殿试遂成常制”可知宋太祖明确了殿试的程序,强化了殿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科举考试录取程序,故选C项;隋唐开科取士打破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否定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由皇帝亲自负责的殿试,而非省试考试,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考试的程序而非具体的内容,不能得出人才选拔标准提高的结论,排除D项。视角1宋元中央集权的加强1命题动态2341.宋代地方财赋多备藏于各州,元代将直属州府所征的赋税送至各行省的直属仓库进行储藏,并由中央授权的个别专职官员进行提调。这一变化A.扩大了行省治理自主权B.导致了各州府经费短缺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控制√根据材料大意可知,宋代地方各州可储藏财赋,而到了元代直属州府所征赋税须由直属仓库进行储藏,并由中央授权的专职官员进行提调,说明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故选D项。23412.元丰年间,北宋与西夏作战失利,宋神宗想以运粮不力为由杀掉一个漕运官,宰相以不合“祖宗之法”拒绝;神宗又提出将其刺面流放,门下侍郎答以“还不如杀了他”,神宗只好作罢。这一事件表明北宋时期A.谏议制度趋于完善
B.宰相权力急剧膨胀C.文官拥有特殊地位
D.皇权受到一定制约234√1宰相不是负责谏议的官员,排除A项;宋代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君权,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材料内容与文官的地位无关,排除C项。23413.阅读右表,据此可知234视角2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命题动态年份概况1141宋朝接受了屈辱的“绍兴和议”1142宋金建置榷场,作为互市贸易场所1159金朝海陵王准备南侵,为避免“不良之人,私相往来”而罢榷场1164金朝复置泗、寿、蔡、唐、邓等榷场,次年双方签订“隆兴和议”1177金世宗因宋人“生事背盟”,令陕西沿边榷场止留一处,余悉罢之A.榷场兴废打上了宋金和
战的烙印B.金朝以经济手段实现对
宋的控制C.榷场稳定了民族之间的
友好交往D.宋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
具有软弱性√1根据材料可知,“绍兴和议”之后,宋金之间建立榷场,作为互市贸易的场所;金朝南侵,罢榷场,后又复置榷场,这些都打上了宋金和战的烙印,故选A项。23414.宋人宇文懋昭《大金国志》记载:“(金)熙宗自为童时,聪明绝伦。适诸父南征中原,得燕人韩昉及中原儒士教之,遂能赋诗染翰,雅歌儒服,分茶焚香,弈棋象戏,尽失女真故态。”女真旧臣视其“宛如一汉户少年子也”。而熙宗则视女真旧臣是“无知夷狄”。据此可知当时少数民族政权A.汉化程度不断提高B.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C.极力保持民族特色D.民族对立情绪较为严重234√1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女真族首领金熙宗在其童年的时候汉化程度就比较高,具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甚至女真大臣把他看成“一汉户少年子”,他继位之后,批评当朝元老旧臣“无知夷狄”,说明金熙宗是站在中原传统观念的立场上来评价女真旧臣的,据此可知当时女真政权的汉化程度比较高,故选A项。返回2341课时精练1.北宋赵普为相,与枢密使李崇矩相交甚好,李以其女嫁赵之子。太祖知道后非常不满,李与赵上朝时同处等候奏事,太祖也令二人互相隔开。太祖这一做法旨在A.拆散两家的联姻
B.维护传统宗法制C.加强对相权控制
D.分化权臣的事权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中宋太祖的做法,是为了防止宰相赵普与枢密使李崇矩交好进而掌控军权,加强对相权控制,故C项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2.(2022·淄博模拟)宋太宗时期,参知政事寇准勇于自任,深得皇帝信任,他就任带来了参知政事法定权力的调整;鲁宗道、陈执中担任参知政事时,在皇帝默认或是支持下,使参知政事的权力与地位获得了上升。这说明A.制度的运作受人为因素的影响B.参知政事权力膨胀成为行政首脑C.皇权与相权间的矛盾不断加剧D.参知政事的设立提高了行政效率√根据材料“勇于自任,深得皇帝信任”“在皇帝默认或是支持下”,可得出参知政事这个官职的权限受到皇帝和官员个人因素的影响,A项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3.北宋时期,可考的87位参知政事的平均任期只有30个月,其中任职时间最长的为9年5个月,任职时间最短的只有1个月。这一现象表明A.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不断加剧B.官僚机构行政效率显著提升C.中枢运行机制存在严重缺陷D.通过人事任免皇权得到加强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北宋参知政事的任期普遍不长,表明更换较为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官员拉帮结派,有利于皇权强化,故D正确。4.宋代君主御用的信息渠道及侦查手段愈益广泛,许多机构也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由如表可知,宋代宋代具有信息与侦查职能的机构、职位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机构/职位通进司与合门司皇城司御药院走马承受军校、密探职能扼守信息沟通要路在京师刺探监察传递内廷信息探刺地方物情博访外事A.君主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
B.君主比较体恤百姓C.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尖锐
D.官僚机构不断膨胀√依据材料“许多机构也具有了超出本职的职能”等信息并结合表格相关信息可知君主御用的信息涉及面广泛,说明宋代君主强化对政事民情的掌控,故A正确。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5.北宋初期,推行二府三司制度,宰相权力受到很大限制。南宋建国之初,宋金战争频繁,为便于处理紧急军情,宰相多兼职枢密使,自此之后相权日重。这说明,南宋初期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B.初步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方针C.中枢决策机构适时进行调整D.依靠官制改革保证政局稳定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从材料信息来看,南宋与北宋相比宰相军权增加,并且权势日重,说明南宋初期中枢决策机构适时进行了调整,故答案为C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6.西方学者谢和耐在其《中国社会史》中说:“一来,(燕云)十六州是唐代已丢,这给宋代军事造成的问题是,牧马区丢失、中原失去屏障。二来,基于这样的情况,宋代处于北方的威胁之下,若是战争胜率不高,那契丹人和金人早就该长驱直入了。”这表明宋代A.积贫积弱导致边患危机B.历史遗患影响边境安宁C.军事孱弱难与辽金抗衡D.农耕文明已成落日余晖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由材料“(燕云)十六州是唐代已丢,这给宋代军事造成的问题是,牧马区丢失、中原失去屏障”可知,唐代的历史遗患影响着宋代的边防安全,故选B。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7.(2022·蚌埠模拟)根据下表可知,北宋
北宋科举考试内容表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时间科考内容宋初以诗赋为主庆历—熙宁初经术、诗赋、策论熙宁—元丰经术、策论、法律元祐年间经术、诗赋、策论、史绍圣经术、策论崇宁—重和经术、策论、法律重和—宣和儒经、道经、策论、法律A.科举考试程序日渐规范B.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C.理学成为科考主要内容D.法家思想取得了统治地位√由材料信息可知,北宋科举考试内容,宋初以诗赋为主,后逐渐增加策论、法律等实用内容,说明实用性学说逐渐受到重视,故选B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8.王安石曾提出“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特别强调官吏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但从变法结果看,“用人不当”却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变法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B.治国理念实现需要精准施策C.新旧党争影响变法措施实施D.后世研究无法还原历史真相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反映的是王安石的治国理念没有得到精准落实,而非在指导思想上急于求成,排除A项;材料“守天下之法者莫如吏”“用人不当”反映的是王安石的治国理念没有得到精准落实,没有涉及新旧两党的斗争,排除C项;“无法还原”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9.如表是史籍中有关辽夏金的部分记述。据此可知,辽夏金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章宗本纪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记述出处辽之先,出自炎帝,世为审吉(审吉:契丹古称)国……太祖受可汗之禅,遂建国。《辽史·太祖纪》夏之境土,方二万余里,其设官之制,多与宋同。朝贺之仪,杂用唐、宋,而乐之器与曲则唐也。《宋史·夏国传下》律科举人止知读律,不知教化之原,必使通治《论语》《孟子》,涵养器度。遇府、会试,委经义试官出题别试,与本科通定去留为宜。《金史·章宗本纪一》A.效法中原制度加速封建化
B.强化文化认同促进政权稳定C.与内地政治文化交流密切
D.追述华夷共祖以强基固本√辽朝认为自己是炎帝的后裔,西夏仿效宋朝的政治制度,金朝效仿中原王朝的科举制,并以儒家典籍为考试内容,说明这些少数民族政权都认同中原王朝的典章制度,意图通过文化的认同促进政权的稳定,故选B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0.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58%人的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了元朝A.奉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据材料可知元朝少数民族中有很大一部分开始与汉族通婚,促进了民族交融,故选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1.(2022·长沙模拟)元世祖统治前期,以汉法弥补蒙古旧制的空缺;到后期,他有感“朕左右复无汉人,可否皆自朕决”,于是重置汉人儒臣于风纪之司(监察机构),遇有大政,使其议论之,遂成为有元“家法”。元世祖创立的这一“家法”A.适应了专制集权统治需要B.强化了中枢权力的制衡C.消除了蒙汉民族间的差异D.巩固了儒学的正统地位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元朝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君权至上,“中枢权力的制衡”不符合史实,故排除B项;元世祖的举措有利于促进蒙汉民族交融,但民族间的差异无法消除,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正统地位的相关信息,故排除D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2.唐、元等朝代在西南边陲地区采用“以土官治土民”的统治政策,承认各少数民族的首领世袭地位,给予其官职头衔,除需要向朝廷缴纳微薄的赋税,司法、财政、行政、兵事都可以自治。这一政策A.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全面发展B.保障了当地社会的繁荣稳定C.实现了对该地区的管辖统治D.加速了边地部族封建化进程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材料反映了唐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羁縻政策,到元朝发展为土司制度,这项政策既尊重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现实,又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故C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政策推动了西南地区的开发,而不是全面发展,故排除A;这一政策具有容易造成地方割据的局限性,并未真正保障当地社会的繁荣稳定,故排除B;这一政策使少数民族地区保留原有社会制度和秩序,不利于边地部族的封建化,故排除D。14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榷场,互市之所也。皆设场官,严厉禁(设卫警戒,限制出入),广屋宇,以通二国之货,岁之所获,亦大有助于经用焉。(金)熙宗皇统二年五月,许宋人之请,遂各置于两界。泗州场,大定间(1161-1189),岁获五万三千四百六十七贯,承安元年,增为十万七千八百九十三贯六百五十三文。宋亦岁得课四万三千贯。——摘编自[元]脱脱《金史》非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
1115年冬,“阿骨打用杨朴策,始称皇帝,建元天辅,以王为姓,以旻为名,国号大金。”金朝建国后,完颜希尹仿效汉字楷字,合女真语创制女真字,阿骨打“命颁行之”。自大定十一年起,在科举考试中专设女真进士科。女真人在创制、推广本民族文字的同时,积极学习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内容的汉文化。金世宗为了让不懂汉文的人学汉文化,命译经所翻译了《易》《书》《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全球及中国磨削数控系统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轻卡分析报告
- 医疗保险合同(2篇)
- 2025年中国白玉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球形云台专用支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农业园奠基仪式包装委托合同6篇
- 贷款用房屋装修合同(2025版)
- 购销合同范本与购销合同范本(2025版)
- 面粉公司销售代理合同样本(2025版)
- 门面房租赁合同书范文(2025版)
- (部编版)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目录(一至六年级上册下册齐全)
- 允许孩子犯错课件
- 项目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模板
- 110kv线路施工方案
- 大东鞋业合同协议书
- 港口与船舶协同运营优化
- 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专项训练)人教PEP版英语六年级上册
- 勉县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 NBT 47013.2-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2部分:射线检测
- 2024年巴西兽医快速诊断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 2024年云南省中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