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民事行为第八章民事行为1
第一节民事行为概述第二节意思表示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五节无效的民事行为第六节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第七节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第一节民事行为概述2第一节民事行为概述一、民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概念二、民事行为的特征三、民事行为与情谊行为、准民事行为四、民事行为的分类五、民事行为的形式第一节民事行为概述一、民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概念3
(一)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一词,最早见于德国18世纪法学家丹尼尔·奈特尔布拉德于1748年出版的《实在法学原理体系》第一卷中。德国学者胡果曾使用法律行为这一概念,含义是指一切合法行为的总称。
一、民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概念
法律行为是近代德国民法乃至整个大陆法系现代民法的标志性概念。(一)法律行为一、民事行为与法律行为的4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系统规定了法律行为。
我国受前苏联的影响,未使用法律行为的概念,而采用民事法律行为和民事行为两个概述。
将意思表示作为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的,是德国著名法学家萨维尼,他在《当代罗马法体系》中,对法律行为这一概念理论化和精致化。1896年的《德国民法典》系统规定了法5(二)民事行为就立法例而言,外国法上从未使用过民事行为这一概念。首先在立法上使用民事行为这一概念的是我国的《民法通则》第58----61条。
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事行为,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它是民事法律行为的上位概念,但不包括事实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LOGO(二)民事行为LOGO6
A、甲有朋自远方来,甲不在,乙代为招待的行为B、甲为一香客,甲赴寺庙进香的行为C、甲交纳税款的行为D、甲赠与乙一万元的行为
答案:D4、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行为的是()。答案:D4、下列行为中,属于民事行为的是()7
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更或消灭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但依照法律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如无因管理行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遗失物拾得行为、埋藏物发现行为等,因为上述行为不具备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不具有设立、变8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区别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件是否行为发生依据行为人意思表示法律规定行为人是否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是否民事行为与事实行为区别民事行为事实行为是否以意思表示为要件9二、民事行为的特征(一)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一种(二)民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行为。(三)民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构成要素的行为二、民事行为的特征(一)民事行为是民事法律事实的10广义的民事行为表意行为非表意行为狭义的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事实行为侵权行为违约行为其它违反民事义务的行为广义的表意行为非表意行为狭义的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事实行为11三、民事行为与情谊行为、准民事行为(一)民事行为与情谊行为
情谊行为是指当事人因社交、帮助、道义等原因发生的,没有民法上权利义务意思内容的行为,又称好意施惠行为。
如请朋友吃饭的行为。三、民事行为与情谊行为、准民事行为(一)民事行为与情谊行为12
准民事行为是指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为,而基于法律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行为。
包括以下三种形式:
(1)催告(承认的催告和拒绝、义务履行的要求和拒绝、要约的拒绝)
(2)通知(股东大会召集公告、授予代理权的通知)
(3)宽恕(被虐待或被遗弃的被继承人对有遗弃基虐待行为的继承人的宽恕表示)等(二)民事行为与准民事行为准民事行为是指非基于表意人的表意行13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07年司法考试试卷三第51题)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B.潘某在寻物启示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答案:BCD
下列哪些情形构成意思表示?(07年司法考试试卷三第51题)14解析:所谓意思表示是指行为能力适格者将意欲实现的私法效果发表的行为,意思表示所发表的意思,不是寻常的意思,而是体现为民法效果的意思,亦即关于权利义务取得、丧失及变更的意思。本题中A项请人喝酒的行为属于情谊行为,不构成意思表示,不能选。悬赏广告是指通过广告形式声明对完成广告中规定的特定行为的任何人给付广告中表明的报酬的行为,它是一种针对不特定人而发出的要约,属于意思表示,因此B是正确的。《继承法意见》第40条规定:“公民在遗书中涉及死后个人财产处分的内容,确为死者真实意思的表示,有本人签名并注明了年、月、日,又无相反证据的,可按自书遗嘱对待。”而遗嘱是遗嘱人的意思表示,C是正确的。另外,自动售货机的设置本身是一种要约,也属于意思表示,D是正确的,因此本题正确答案是BCD。解析:所谓意思表示是指行为能力适格者将意欲实现的私法效果发表15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不同为条件,即是否由当事人一方的意思即可成立为标准,可以将民事行为分为单方行为、双方和多方行为。(一)单方行为、双方行为、多方行为四、民事行为的种类
根据当事人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不同为条件,即是否由当事人一方的169、以下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A甲立遗嘱将财产由其子全部继承B甲死亡后,其子放弃了继承遗产的权利C甲赠给乙一台电脑,乙接受了赠品D委托代理的撤销ABD9、以下民事法律行为中,属于单方民事法律行为的是(17以民事行为发生的效果的内容是财产性的、还是身份性的,民事行为可以分为财产行为和身份行为。(二)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以民事行为发生的效果的内容是财产性的、还是身份性的,民事行18
(三)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
根据当事人双方是否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可将民事法律行为分为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三)有偿行为和无偿行为根据当事人双方是否取得一定19根据民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实物为条件,可将民事行为分为诺成行为和实践行为。(四)诺成性行为和实践性行为
根据民事行为的成立是否以一方向另一方交付实物为条件,可将民事2016、甲有一套房屋,欲卖给乙,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未办理房屋过户登记手续,后甲将房屋所有权转移给了丙,故乙()。A向丙主张房屋所有权B只能向甲主张违约责任C只能向甲主张缔约过失责任D可要求甲、丙负连带责任答案:B16、甲有一套房屋,欲卖给乙,与乙签订了一份房屋21根据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应否采取法定形式,可将其分为要式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法律行为。(五)要式法律行为与不要式法律行为根据的是民事法律行为应否采取法定形式,可将其分为要式法律行为22
(六)主行为与从行为
以法律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标准,将其分为主法律行为和从法律行为。(六)主行为与从行为以法律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为标23
(七)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
根据民事行为有无独立的实质性内容,民事行为可以分为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七)独立行为与辅助行为根据民事行为有无独立的实质性24
(八)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根据民事行为与原因的关系,民事行为可分为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票据行为是典型的无因行为。(八)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根据民事行为与原因的关系,民25熊某因出差借款。财务部门按规定给熊某开具了一张载明金额1万元的现金支票。熊某持支票到银行取款,银行实习生马某向熊某提出了下列问题:你真的是熊某吗?为什么要借1万元?熊某拒绝回答,马某遂拒绝付款。根据票据法原理,关于马某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侵犯熊某人格尊严B.违反票据无因性原理C.侵犯持票人权利D.违反现金支票见票即付规则答案BCD
熊某因出差借款。财务部门按规定给熊某开具了26甲乙之间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乙已经交货,甲欠乙的货款100万元,于是甲为乙签发了一张面额100万元的转帐支票,尔后乙为还丙的借款所以转让该支票与丙。后,甲乙之间的买卖合同被宣告无效或被撤销,问:丙手中的支票是否有效?答案:
有效。因为票据行为与其原因行为(货物买卖合同)的效力彼此分离,原因的效力并不影响票据本身的效力。
甲乙之间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乙已经交货,27
五、民事行为的形式
凡以语言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即为口头形式,如双方通过当面协商或者电话洽谈而订立的口头合同。(一)口头形式五、民事行为的形式凡以语言方式进行意思表示的,28(二)书面形式指用书面文字所进行的意思表示。
书面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式。一般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意思表示的文字记载形式,不须由国家有关机关认可。
(二)书面形式指用书面文字所进行的意思表示。书面形式又29特殊书面形式特殊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获得国家有关机关承认的文字记载形式。有如下具体种类:(1)公证形式(2)鉴证形式(3)审核登记形式特殊书面形式特殊书面形式是指当事人的意思表示30
(三)默示形式
指行为人并不直接表示其内在意思,只是根据其某种行为(作为或不作为),按照逻辑推理的方法或者按照生活习惯推断出其内在意思的形式。默示形式分为推定形式和沉默形式(三)默示形式指行为人并不直接表示其内在意思311、推定形式
指当事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将其内在意思表现于外部,使他人可以根据常识、交易习惯或相互间的默契,推知当事人已作某种意思表示,从而使法律行为成立。1、推定形式指当事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积极行为将其32指既无语言表示又无行为表示的消极行为,而是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进行意思表示,即根据当事人的沉默来认定其具有某种意思。不作为的默示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或者行为人双方有约定的情况下,才能采用。(见案例)2、沉默形式
《民法通则》第六十六条-----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义实施民事行为而不作否认表示的,视为同意。指既无语言表示又无行为表示的消极行为,而是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进332、意思表示的默示形式是不通过语言文字,而是通过推定或沉默使他人可以推断真实意思。下列()属于默示形式。A租赁期间届满,承租人继续给付租金,出租人也予以接受B行人向出租车招手,出租车司机将车停靠在行人旁边等候行人上车C要约中附有如果受要约人10天内不作出否认表示,即视为同意的内容,10天过后,受要约人未作出否认表示D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放弃或接受继承答案:ABD2、意思表示的默示形式是不通过语言文字,而是348、甲方以书信方式向乙方提出签订合同的条件并附言:如乙方在1个月内不提出异议,即认为同意。1个月过去了,乙方仍保持沉默,应认定()。A甲、乙双方合同成立B甲、乙双方合同不能成立C不能确定D甲、乙双方合同成立但不能生效答案:B8、甲方以书信方式向乙方提出签订合同的条件并附言:如3514、下列不可以作为民事行为的形式的是()。A书面B登记C公证D无法定或约定的沉默答案:D14、下列不可以作为民事行为的形式的是()。答案36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二、意思表示的分类三、意思表示的解释四、意思与表示不一致五、意思表示的不自由第二节意思表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第二节意思表示37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一)意思表示的概念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把进行某一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心效果意思,以一定方式表达于外部的行为。一、意思表示的概念和构成要素(一)意思表示38(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意思表示由目的意思、效果意思两个主观要素和表示行为这一客观要素构成。1、目的意思
是指明民事法律行为具体内容的意思要素,它是意思表示据以成立的基础。。
如在一份买卖合同中,买卖双方关于合同标的、价款、数量等意思就属于目的意思。(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39
2、效果意思是指意思表示人使其表示内容引起法律上效果的意思要素,即具有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意图,又称法效意思、效力意思。在意思表示过程中,行为人先有目的意思,然后才有效果意思。如在一份买卖合同中,卖方通过让渡标的物所有权而取得相应价金所有权的意思,以及买方通过让渡一定价金所有权而取得标的物所有权的意思,均属于效果意思。2、效果意思如在一份买40
3、表示行为
指行为人将内心意思以一定方式表现于外部,并足以为外界客观理解的行为要素。没有表示行为,即使有了内心效果意思,也不能将其客观化,而无法取得法律效果。如在一份买卖合同中,卖方将自己想取得标的物的意思(买)告诉对方,以及卖方将自己想取得价金所有权的意思(卖)告诉对方的行为,均属于表示行为。3、表示行为如在一份买卖41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公告其一部新著的书名及价格,告知有意购买者在门口的签字簿上签名。学生乙未留意该公告,以为签字簿是为签到而设,遂在上面签名。对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05年司法考试试卷三第1题)
A.乙的行为可推定为购买甲新著的意思表示
B.乙的行为构成重大误解,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买卖合同可撤销C.甲的行为属于要约,乙的行为属于附条件承诺,二者之间成立买卖合同,但需乙最后确认
D.乙的行为并非意思表示,在甲乙之间并未成立买卖合同答案:D教授甲举办学术讲座时,在礼堂外的张贴栏中4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解答该题首先要掌握的是合同、民事法律行为以及意思表示之间的关系,即合同属于民事法律行为,而民事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的合法行为。作为意思表示应当是主观的内心意思与客观的表示行为的统一体,并且该表示行为所表达的意义必须与内心的意思相一致或者相符合。然而并非任何这样的意思表示都构成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而是只有其中那些将欲发生一定法律后果(即发生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意思表达出来的合法行为才构成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因此在民法理论上为了说明上的方便,便将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分解成四个构成要件,分别为:表示行为、表示意思、效果意思与表示意识四个要件,该四个要件缺一不可。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思表示的构成要件。解答该题首先43
其中表示行为是客观要件,行为意思、效果意思与表示意识则是主观要件。所谓表示行为是指用以传达人之内在意思的客观的能够为他人理解的动静举止;行为意思指实施表示行为的意思,它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表示行为是否是表意人自愿实施的,即是否是出于表示人的意思,故若行为之出于物理上之胁迫,而并无欲为此行为之意者,则属于欠缺行为意思;效果意思是指行为人主观所具有的想要发生一定法律效果的意思,换言之行为人通过表示行为所表达出的意思是一种想要发生一定法律后果的意思,而不仅仅是一种友情表示或者其他非在于发生法律后果的意思;所谓表示意识是指行为人关于表示行为与其目的之间具有同一陛的自我认识,有表示意识意味着行为人清楚自己的言行所要追求的结果为何,倘若行为人不自知其行为在法律上有重大的意义即属欠缺表示意思。CompanyLogo其中表示行为是客观要件,行为意思、效果意思与表44
本题中学生乙由于没有留意公告的内容而在签字簿上签字,其内心意思是签到而不是对甲教授的要约进行承诺,据此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乙根本没有想要发生法律效果的意思,因此该表示行为就法律行为上的意思表示而言欠缺构成要件而不能构成民事法律行为之要素的意思表示。故答案D为正确,其他三种说法由于都以乙的行为构成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为前提,故均不正确。本题中学生乙由于没有留意公告的内45二、意思表示的分类(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二)对话的意思表示与非对话的意思表示(三)独立的意思表示与非独立的意思表示(四)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五)健全的意思表示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二、意思表示的分类(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46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指有表示对象的意思表示。如订立合同中的要约与承诺、债务免除、合同解除、授予代理权等均为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1)对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的对象是特定的,如要约和承诺。(2)对不特定人的意思表示指意思表示的对象是不特定的,如悬赏广告。
(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一)有相对人的意思表47
8.甲公司通过电视发布广告,称其有100辆某型号汽车,每辆价格15万元,广告有效期10天。乙公司于该则广告发布后第5天自带汇票去甲公司买车,但此时车已全部售完,无货可供。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甲构成违约B.甲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C.甲应承担侵权责任D.甲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答案:A
8.甲公司通过电视发布广告,称其有100辆48
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指没有表示对象的意思表示,如遗嘱行为、抛弃动产所有权的行为。意思表示的这类划分与单方和双方行为的划分不同。构成双方行为的意思表示,必须有相对人,单方行为的意思表示不一定都无相对人,如承认、撤销、抵销、免除等皆有相对人。区分的意义在于: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必须于到达相对人时才发生效力;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于意思表示完成时立即发生效力。2、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49(二)对话的意思表示
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1、对话的意思表示指在有相对人的双方意思表示中,相对人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如口头(包括打电话)直接订立合同。再如菜市场内顾客与商贩讨价还价的意思表示.(二)对话的意思表示
和非对话的意思表示1、对50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指在有相对人意思表示中,相对人不可同步受领意思表示,如由信函交往而订立的合同。如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的商业信函。区分的意义在于:二者的生效时间不同。对话的意思表示从意思表示到达对方,处于客观上可了解的状态时起发生效力。非对话的意思表示何时生产,主要有四种立法例:表示主义、发信主义、到达主义、了解主义。
我国现行民事立法采到达主义,如《合同法》第16条规定,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2、非对话的意思表示51如甲对于发出的要约于6月1日发出了承诺的信函,该信函乙于6月3日收到,于6月5日才拆开读到,则承诺于6月3日生效,而非6月5日生效。如甲对于发出的要约于6月1日发出了承52(三)独立的意思表示
和非独立的意思表示
1、独立的意思表示指表意人独立完成发生效力的意思表示,如债务的免除、捐助行为,遗嘱等。
2、非独立的意思表示指必待他人的意思表示,始能成立法律行为的意思表示。如合同的订立、股东大会的决议。区分的意义:独立的意思表示构成单方法律行为;非独立的意思表示构成双方或多方行为。(三)独立的意思表示
和非独立的意思表示53(四)明示的意思表示
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1、明示的意思表示指行为人以语言、文字或其他直接表意方法表示内在意思的表意形式。
2、默示的意思表示指从行为人的某种作为或不作为中推断出来的意思表示。区分的意义:有的意思表示必须是明示的,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意思表示必须明示;默示的意思表示必须在法律有明确规定或有交易习惯或当事人有特别约定时才发生效力。(四)明示的意思表示
与默示的意思表示54(五)健全的意思表示
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
1、健全的意思表示指行为人出于真心及自由的意思所为的表示。
2、非健全的意思表示指行为人并非出于真意或不自由的意思表示。如被欺诈、胁迫、错误情形的意思表示,均为不健全的意思表示。不健全的意思表示可以撤销。区分的意义:健全的意思表示为有效的意思表示,不健全的意思表示影响民事行为的效力。(五)健全的意思表示
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1、健55三、意思表示的解释含义
指依照法律规定的原则和方式,阐明并确定当事人已为意思表示的正确含义。意思表示的内容有时明显不十分完整,当事人间可能发生异议,需要以解释方式确定其内容。三、意思表示的解释含义56
(一)意思表示解释的原则
1、意思主义意思主义认为,意思表示的实质在于行为人的内心意思,民事行为本身是实现行为人意思自治的手段。
2、表示主义表示主义认为,内心的效果意思虽然是意思表示的起源,但当事人表现于客观效果的意思却是意思表示的核心或根本。
3、折衷主义折衷主义认为,当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时,效力的重点既不绝对地放在意思上,亦不绝对地放在表示上,而根据具体情况或以意思主义为原则,表示主义为例外,或以表示主义为原则,意思主义为例外。(一)意思表示解释的原则57
(二)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民法通则》未对意思表示解释方法加以规定,但《合同法》第125条对合同条款解释进行了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合同条款的真实意思。”
(二)意思表示解释的方法58四、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不一致。
(一)单独虚伪表示(二)通谋虚伪表示(三)隐藏行为(四)错误
四、意思与表示不一致指表意人的内心意思与外在表示59(一)单独虚伪表示
1、含义
又称真意保留、心中保留或非真意表示。指表意人把真实意思保留心中,所作出的表示行为并不反映真实意思,它是一种自知并非真意的意思表示。真意保留多是一种戏谑行为,是指行为人故意隐瞒其真意,而表示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
如甲酒后对乙戏言称,如果乙再能喝下5斤白酒,甲的别墅一栋即归乙所有。真意保留的人通常没有设立法律关系的意图,属于典型的意思缺乏,所以该类行为因为没有法律效果意思而不成立。(一)单独虚伪表示60
2、虚伪表示的构成要件
(1)一方当事人实施的虚伪表示行为,在内容上具有法律价值,并使人感觉其受其约束。(2)当事人表示的意思与真实意思不一致,并且其自知其不一致,当事人内心不希望该行为发生法律效力,也不准备履行所发生的义务。(须表意与真意不相符,且表意人无欲受其意思表示约束之意思)至于当事人进行虚假意思表示的动机不具有任何意义。2、虚伪表示的构成要件61
3、虚伪表示效力
(1)原则上不因保留真意而无效。(有效)
通说认为虚伪表示原则上有效,表意人应受该表示的约束。(例1)(2)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该表意行为无效。(例2)(3)单独虚伪表示因相对人明知而无效时,该无效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例3)3、虚伪表示效力62
例1:甲有一个收藏多年的古董花瓶,乙看了爱不释手,甲本来是想卖了,可是在乙面前装大方,于是说“送给你了!”。事后甲再主张其真实意思是出售而不是赠与,如果引起诉讼,法院是否会支持甲?
答:法院不会支持甲,因为甲作出的赠与的意思表示已经发生了效力。例1:甲有一个收藏多年的古董花瓶,乙看了63例2:最高法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两个人吵架,其中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说,你叫我爸爸,我就给你一辆红旗车。另外一个人立刻跪下叫了爸爸,但最终法院并没有支持他。为什么?
理由:相对人明知表意人的表示与意思不一致,该表意行为无效。例2:最高法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案例。两个人吵架,其中一个人对另64
例3:甲本无赠与的内心意思而将其手表赠与乙,乙明知而接受并将手表转卖给丙。此时,甲虽可向乙主张赠与无效,但却不能向丙请求返还手表,而只能请求乙返还不当得利和赔偿损失。为什么?
理由:单独虚伪表示因相对人明知而无效时,该无效不能对抗善意第三人。例3:甲本无赠与的内心意思而将其手表赠与65假名担保属“真意保留”
李某因欠刘某15万元到期未付而请第三人王卫兵担保缓期履行,王向刘某出具了担保书,但其在担保书上没有署真名,而署的是“王伟斌”,这一点债权人刘某并不知道。债务到期后,李某下落不明,刘某遂将其与担保人一起告上法庭。庭审中,王卫兵说自己不叫“王伟斌”,所以担保行为无效,不同意承担担保责任。以假名实施的民事(担保)行为,效力如何认定?本案中署假名的行为在法律性质上应属“真意保留”,按法学理论不影响其行为的效力。假名担保属“真意保留”李某因欠刘某15万元66收藏家称谁仿制成其作品可送楼房被要求兑现
2007年5月10日孙震和他制作的吊球
2004年10月2日邢良坤参加一慈善活动
收藏家称谁仿制成其作品可送楼房被要求兑现20067
谁能仿造出他的第一件作品,他就把自己的三层小楼送给谁。“世界陶王”邢良坤因在中央电视台一节目中说过这句话,今年被洛阳小伙孙震告上了法庭。这位小伙认为,自己仿造出了那件作品。邢良坤称,那句话只是娱乐节目中的场面话,在孙震看来是一个应该履行的诺言。有媒体的标题称,牛皮吹破丢失千万房产。到底房子应该归谁所有?赌气大话和承诺合同的界限又在哪里?谁能仿造出他的第一件作品,他就把自己的三68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显东认为,如果邢良坤当时并不是以一个悬赏的形式来说这句话,只是随便在节目中提到是不应该算数的。如果只是吹牛或者赌气,是不应该承担相应责任的。他说这在法律上称为真意保留,又称“心中保留”或“单独虚伪的意思表示”。表示人单方面地有意掩盖其真实意思的意思。他说这种是不能算数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显东认为,如果邢良坤当69
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才亮表示,他认为法院这样判决在法律上是没有道理的。他认为邢良坤当时在电视上所说的如果谁能做出同样的东西,就可以给一套房子,这只是一个要约引诱。单纯靠一个要约引诱并不能构成合同。只有有人看到了这个要约引诱,找到这个艺术家,问艺术家一遍,是否真的有这个承诺,如果这个艺术家再一次确认了这个承诺,才真正算是一个要约。所以法院不应该支持。全国律师协会民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王才亮表示70
(二)通谋虚伪表示
1、含义
亦称伪装表示或虚伪表示,是指表意人与相对人通谋,不表示内心真意的意思表示。如债务人为逃避债务与友人通谋制造假债权或虚伪让与财产。
(二)通谋虚伪表示71
2、通谋虚伪表示构成要件
(1)表意人(当事人双方)皆欠缺内心的真意(2)表意人此项非真意的意思表示为对方所明知(3)对方故意实施非真意的合意表示伪装表示以表意人与相对人的意思联络为核心,如果不存在通谋的意思联络,则不构成伪装表示。2、通谋虚伪表示构成要件72
3、通谋虚伪表示效力
通说认为表意人与行为人通谋所为的意思表示原则上无效,但为保护交易安全,不得以其无效对抗善意第三人。
例如:甲为了逃避债务,与乙通谋,以赠与之名将其房屋一栋转到乙的名下,后乙将此房屋卖与不知情的丙。在此情形下,甲、乙之间的赠与行为无效,但甲、乙不得以其赠与无效对抗丙,丙可以依据善意取得制度取得房屋的所有权。3、通谋虚伪表示效力73
恶意串通实质上是指通谋。
我国《民法通则》没有规定通谋虚伪表示,而规定了“恶意串通”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恶意串通实质上是指通谋。74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该行为无效。
如公民甲与房地产开发商乙签订一份商品房买卖合同,乙提出,为少交契税建议将部分购房款算作装修费用,甲未表示反对。后发生纠纷,甲以所付装修费用远远高于装修标准为由,请求法院对装修费用予以变更。该装修费用条款效力应如何认定?
A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有效B显失公平,可变更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无效D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无效
答案:C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目的,该行为无效。答案:75
隐藏行为又称“隐匿行为”,指表意人为虚假的意思表示,但其真意为发生另外法律效果的意思表示。如:甲欲以1万元财产赠与乙,但恐其家人反对,就伪书1万元的买卖合同,其1万元的买卖是虚假的,但其隐藏的赠与是真实的。
(三)隐藏行为
1、含义隐藏行为又称“隐匿行为”,指表意人为虚76隐藏行为。指行为人故意将其真意隐藏在虚假的意思表示中。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以合法行为掩盖合法行为的,应当认定掩盖行为无效,隐藏行为有效。例如:甲、乙订立虚假的买卖合同,行甲对乙赠与之实。则掩盖行为买卖合同无效,隐藏行为赠与合同有效。第二种,以合法行为掩盖非法行为的,掩盖行为和隐藏行为均无效。例如:企业之间以虚假的买卖合同掩盖非法的资金拆借合同,买卖合同无效,借款合同亦为无效。隐藏行为。指行为人故意将其真意隐藏在虚假的意思表示中。分为两77
2、隐藏行为的效力
通说认为,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隐藏的真实意思表示是否有效,应依该真实意思的相关法律确定。2、隐藏行为的效力78
许多国家法律规定,一项伪装行为隐藏着另一隐藏行为的,伪装行为应认定无效,至于隐藏行为的效力则按法律行为的实质条件加以判断。实践中的隐藏行为有许多是非法的行为,但也有合法的,当事人之所以利用伪装,既可能出于逃避法律监督的目的,也可能仅出于不愿引人注意的考虑。
中国法律未专门规定隐藏行为,但一般认为也应依民事法律的有效条件单独判断其是否有效,不能简单地将其统统归于无效行为。
79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易混淆的三种情况:真意保留,指行为人故意隐瞒真意,而表示其他意思的意思表示,大多为开玩笑的行为;
通谋虚伪表示,即行为人与相对人通谋而为虚假的意思表示;如恶意串通行为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隐藏行为,指行为人将其真意隐藏在虚假的意思表示中。隐藏真意的虚假意思表示应不生效力。
我国民法学界有一部分学者将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行为解释为隐藏行为;还有一部分学者将其解释为伪装表示(通谋虚伪表示)。行为人的意思表示不真实易混淆的三种情况:80真意保留(单独虚伪)原则:有效
例外:无效通谋虚伪:无效,但为保护交易安全,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隐藏行为中的虚假意思表示:无效真意保留(单独虚伪)原则:有效81
(四)错误1、含义
指表意人为表意时,因认识不正确或欠缺认识,以致内心的真实意思与外部的表示行为不一致。2、构成要件(1)错误是由表意人自己的原因造成的(2)表意人的内心真意与表示不一致(3)表意人不知其内心意思与表示不一致(4)错误必须具有严重性,足以影响表意人决定为意思表示(5)错误是否存在,以意思表示成立之时为决定标准(四)错误82
我国《民法通则》并未直接规定错误,而是规定了重大误解。《民通意见》第71条规定,行为人因对行为的性质、对方当事人、标的物的品种、质量、规格和数量的错误认识,使行为的后果与自己的意思相悖,并造成较大损失的,可以认定为重大误解。我国《民法通则》并未直接规定错误,而是规83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构成的要件是:(1)行为人主观上是过失;(2)行为人的误解系重大误解。所谓重大误解,是指当事人在进行民事行为时,对于由该行为引起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内容、客体的错误理解;(3)行为的后果与行为人的意思相悖;(4)造成了较大损失。即由于行为人实施了重大误解行为,因而使自己在经济上遭受了较大损失;(5)行为人的重大误解行为与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构成的要件是:84甲出版社误将乙校的订货当作丙校的订货发给了丙校,这一行为属于()。A乘人之危B显失公平C重大误解D欺诈答案:C甲出版社误将乙校的订货当作丙校的订货发给了丙校,这一行为属于85
甲继承其父亲遗留的一幅唐伯虎字画,误认为是赝品,遂以500元价格出售于乙。乙购得此画后,即以1000元价格转卖于知情的丙。一年后,甲经回家探亲的叔叔谈起,方知该画系真迹,价值50万元。遂找到乙要求返还字画。为此发生争议。甲诉至法院,要求撤销与乙之间的交易,并要求丙返还字画。问题:(1)甲是否有权要求撤销与乙之间的交易?为什么?(2)甲是否有权要求丙返还字画?为什么?甲继承其父亲遗留的一幅唐伯虎字画,误认为是赝品,遂以586
(1)甲有权要求撤销与乙之间的交易。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为可撤销的合同,受损害方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2)甲有权要求丙返还字画。丙不能取得该字画的所有权。经撤销的合同自始无效。乙不能取得该字画所有权,因此,乙将字画出卖给丙构成无权处分行为。由于丙为知情的第三人,不能构成善意取得。(1)甲有权要求撤销与乙之间的交易。因重大误解订87
某酒店客房内备有零食、酒水供房客选用,价格明显高于市场同类商品。房客关某缺乏住店经验,又未留意标价单,误认为系酒店免费提供而饮用了一瓶洋酒。结帐时酒店欲按标价收费,关某拒付。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07年司法考试试卷三第1题)A.关某应按标价付款B.关某应按市价付款C.关某不应付款D.关某应按标价的一半付款答案:A某酒店客房内备有零食、酒水供房客选用,价格明显885、下列民事行为中,哪些属于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民事行为?
A.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B.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行为C.误将赝品作为真品出卖的行为D.与他人合伙开设赌场的行为答案:ABC5、下列民事行为中,哪些属于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民事行为?答案89五、意思表示的不自由
指由于他人的不当干涉,使意思表示存有瑕疵。它包括:
(一)欺诈(二)胁迫(三)乘人之危
五、意思表示的不自由指由于他人的不当干涉,使意思901、含义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表示的行为。(一)欺诈(一)欺诈91
2、欺诈构成要件
第一、须有欺诈人的欺诈行为第二、欺诈人必须有欺诈的故意第三、须表意人因相对人的欺诈而陷于错误第四、须对方因陷于错误而为意思表示,即错误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2、欺诈构成要件92
15、大明电器城明知其销售的空调质量有问题却故意不向顾客说明,甲买了一台。该行为属于()。A受欺诈的行为B显失公平的行为C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答案:A15、大明电器城明知其销售的空调质量有问题却故93
某手机厂为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制纪念手机2008个,每个售价2万元。其广告宣传:限量发行,纪念手机上镶有进口钻石。后经核实,进口钻石为进口人造钻石,每粒价格为1元。手机成本约1000元。为此,购买者与该手机厂家发生纠纷。该纠纷应如何处理?()A按无效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B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欺诈
C按可撤销合同处理,理由为重大误解
D按有效合同处理答案:B某手机厂为纪念2008年北京奥运会特制纪念手机200894欺诈的认定和赔偿问题:欺诈要求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行为人是否具有主观故意往往应从行为人的经验、阅历、专业知识等方面判断,还可以从行为后果是否给表意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角度进行判断,否则只能认定为错误。在商业活动中,如果认定为错误则不能要求双倍赔偿,而只能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欺诈还要求表意人因欺诈行为陷入错误认识,或者加深错误认识,如果表意人知假买假,不为欺诈。对于欺诈行为造成的损失,一般实行补偿原则,但对于消费欺诈,则应双倍赔偿。
欺诈的认定和赔偿问题:欺诈要求行为人存在主观故意,行为人是否95
例:上海满堂春黄金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的黄金饰品产品说明书中称:(1)足金;(2)每件黄金饰品为20克;(3)保值。顾客王某购买20件该黄金饰品,一年后,王某所后买的饰品颜色少有光泽,经称,20件黄金饰品有的为20多克,有的为19克多。王某便以该公司欺诈为由,要求双倍返还。经查,黄金饰品由满堂春公司委托他人制作,而黄金制品的制作程序复杂,必然发生氧化作用,故存在失去光泽的现象,同时,每件饰品的不重量也不可能丝毫不差。问:满堂春公司是否存在欺诈?
本案涉及欺诈与违约区别问题。
欺诈一定要有行为人的故意,如果不存在故意则不存在欺诈,当然也不存在双倍赔偿。从本案交代的案情来看,满堂春公司存在过失,不存在欺诈,故应承担违约责任。例:上海满堂春黄金饰品有限责任公司,出售的黄金饰品产品说明96
1、含义指行为人一方以未来的不法损害相恐吓,使对方陷入恐惧,并因此作出有违自己真实意思的表示。
(二)胁迫(二)胁迫972、胁迫构成要件
第一、须胁迫人有胁迫的行为第二、胁迫人须有胁迫的故意第三、胁迫的本质在于对表意人的自由意思加以干涉第四、须相对人受胁迫而陷入恐惧状态第五、须相对人受胁迫而为意思表示,即表意人陷入恐惧或无法反抗的境地,与意思表示之间有因果关系2、胁迫构成要件98某机关工作人员王青峰看中了同事李小强的一套房屋,遂向李小强表示:我要购买你这套房屋,若不同意,我将检举你收受贿赂的行为。李小强“做贼心虚”,无奈将该房屋以较低价格卖给了王青峰。请问以下关于该买卖合同说法中正确的是()
A.显示公平B.乘人之危C.胁迫D.有效答案:C
解析:虽然王青峰的行为不违法,但不正当,干涉了李小强的意思自由,构成胁迫。某机关工作人员王青峰看中了同事李小强的一套房屋,遂向李小强表99
1、含义
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危难处境,迫使其作出违背本意而接受于其不利条件的意思表示。(三)乘人之危1、含义(三)乘人之危10010、甲妻患白血病,急需医疗费30万元,乙乘机用4万元购买了甲家祖传价值20万元的古董。乙的行为属于()。A乘人之危行为B显失公平的行为C欺诈行为D胁迫行为答案:A10、甲妻患白血病,急需医疗费30万元,乙乘机101
12、李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借给,但一年后须加倍偿还,否则须以其三居室住房代偿,李某表示同意,此行为属于()。
A、无效的民事行为B、可撤销的民事行为C、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D、有效的民事行为
答案:BC12、李某为给病危的父亲治病急需用款10万元,王某表示愿意102
25、甲开一食品加工厂,因周转不灵,急需用钱,但又未借无门。乙趁机表示愿借给甲5万元,但3个月后甲须3倍返还,甲同意。甲乙之间的行为()A因乙乘人之危而无效B因乙乘人之危而可撤销C因乙欺诈而可撤销D因乙欺诈而无效答案:B25、甲开一食品加工厂,因周转不灵,急需用钱,但1032、乘人之危构成要件
第一、须有相对人在客观上正处于急迫需要或紧急危难的境地第二、须有行为人乘人之危之故意第三、须有相对人实施了足以使表意人为意思表示的行为第四、须相对人的行为与表意人的意思之间有因果关系第五、表意人因其意思表示而蒙受重大不利2、乘人之危构成要件104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民事行为的成立二、民事行为的生效
第三节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一、民事行为的成立105一、民事行为的成立
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情况。
成立要件一般分为:
一般成立要件特别成立要件一、民事行为的成立指符合民事行为的构成要素的客观106(一)一般成立要件
指一切民事行为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共同要件。
(1)当事人(2)意思表示(3)标的
(一)一般成立要件107(二)特别成立要件
指成立某一具体的民事行为,除须具备一般条件外,还须具备的其他特殊事实要素。如实践性行为以标的物交付为特别成立要件。(二)特别成立要件108二、民事行为的生效
(一)含义
指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因符合法定有效要件而取得法律认可的效力。生效的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同一含义。
二、民事行为的生效(一)含义109(二)民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
1、联系民事行为的成立是民事行为生效的逻辑前提。
大多数情况下,民事行为的成立与民事行为的生效在时间上是一致的,如《合同法》第44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起生效。
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不具有时间上的一致性,即一项民事行为已经成立,但却尚未生效。(二)民事行为成立与生效的关系110
2、区别
(1)着眼点不同民事行为的成立强调的是一种客观存在;而民事行为的生效强调的是法律认可的效力。
(2)判断标准和构成要件不同(3)发生的时间不同
(4)效力不同民事行为成立即生效的,当事人所负担的义务是约定义务,可能产生的责任是违约责任;民事行为成立后不能生效或被撤销或在成立之后未生效之前,当事人所负担的主要义务是法定义务(诚信),所产生的是缔约过失责任。
2、区别111
1、实质要件2、形式要件
(三)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
1、实质要件(三)民事行为的生效要件112(一)实质要件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1、在司法实践中,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所进行的某些习惯所允许的或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细小民事行为,如购买文具、乘坐公共汽车买票等一般应认为有效。另外,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接受奖励、赠与、报酬等对本人有利而又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纯获法律上利益”的行为是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有效。(一)实质要件(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113
2、法人只应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活动。但从维护相对人的利益和维护市场经济关系的稳定性出发,《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订立合同,人民法院不因此认为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经营的除外。”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合同的,除相对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2、法人只应在核准登记的经营范围内活动。但从维114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房地产开发商)与乙签订一份水泥购销合同(超范围经营),此合同有效B甲(房地产开发商)与乙签订一份经营银行业合同(超范围经营),此合同有效C甲(房地产开发商)与乙签订一份经营烟草的合同(超范围经营),此合同有效D甲(房地产开发商)与乙签订一份经营保险业的合同(超范围经营),此合同有效答案:A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15
(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指行为人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作出符合其意志的表示行为。1、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是自愿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强迫行为人实施或不实施某一民事行为。2、行为人的意思表示须是真实的,即行为人的主观意愿和外在的意思表示是一致的。
(三)内容妥当
民事行为的内容必须适法、可能和确定,即内容妥当。(二)行为人的意思表示真实1164、下列行为中属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有:()A张某租房开赌场B刘某不慎买了一种假药C王某在病危时向赵某借了2000元,年利率为30%D姜某以5万元卖给钱某一幅齐白石的画答案:BC4、下列行为中属意思表示不真实的行为有:(117
19、下列行为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是()。A甲买了一台车B乙倒卖黄金C丙将一临摹画误以为真品,而购买此画D丁将私房出租作赌场答案:C19、下列行为中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118
11、甲欲结婚,其朋友乙在外地服兵役,因手头紧张,不能赠送礼物以表朋友情意,故亲笔写一纸条,上书:“欠你1000元。”并署名,乙刚退役回家,甲持字条上门索债。乙哭笑不得,说只不过是朋友之间幽默一下而已。两人相持不下,诉至法院,法院应如何处理?()A显失公平,应予撤销B重大误解,应予撤销C无效民事行为D乙不能提出有效证据证明意思表示不真实,应认定有效答案:D11、甲欲结婚,其朋友乙在外地服兵役,因手头紧张,119标的适法
指民事行为的内容不能违法,不能违反公序良俗原则。标的适法120
标的可能
指民事行为的标的可能实现,民事行为的标的不可能实现的称为标的不能,标的不能的,民事行为不生效力。
标的不能的表现
(1)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2)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3)客观不能与主观不能(4)全部不能与部分不能
标的可能121标的确定
指民事行为的标的自始确定,或能够确定。标的不确定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的民事行为标的确定122
4.甲欠丙8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并对甲说:“这800元就算给你了。”甲称将来一定奉还。事后甲还了乙500元。后二人交恶,乙要求甲偿还余款300元,甲则以乙已送自己800元为由要求乙退回500元。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06年司法考试试卷三第4题)
A.甲应再还300元B.乙应退回500元C.乙不必退回甲500元,甲也不必再还乙300元D.乙应退还甲500元及银行存款同期利息
答案:A4.甲欠丙800元到期无力偿还,乙替甲还款1232、形式要件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行为只要具备实质要件就发生法律效力,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民事法律行为还须具备形式要件才能发生效力。2、形式要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行为只要具备实12411、下列行为中属于有效行为的是()A.年满8周岁的未成年人接受奖励的行为B.年满15周岁的未成年人与他人签订的转让专利的行为C.某建筑公司超越经营范围出租建筑设备的行为D.某粮油公司超范围经营烟草的行为答案:AC11、下列行为中属于有效行为的是()答案:AC125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第四节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126一、附条件的民事行为
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概念早在罗马法当中就已出现;此后这一概念在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条文规定中普遍出现;我国《民法通则》第62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在符合所附的条件时生效。”
法律行为的附条件体现了在私法范围内的私法自治原则,这对于全面实现当事人的意思自由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一、附条件的民事行为附条件的法律行为的概念早在罗马127(一)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法律行为中附设条款指明一定条件,把条件的成就(发生或出现)与否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发生或终止根据的民事法律行为。也就是说,这种法律行为的生效或失效,决定于将来一定客观事实(条件)的是否发生。(一)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附条件1281、你认为哪些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请举例说明2、是否所有的民事法律行为都可以附条件?思考1、你认为哪些民事法律行为可以附条件?思考129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1、妨碍相对人利益的行为。
如《合同法》规定,法定抵销不得附加条件。
2、附加条件就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或社会公德的行为如身份上的行为,均不得附加条件。(结婚、离婚、收养子女等)
3、性质不允许附加条件的行为某些民事法律行为的性质要求其行为的效力必须是确定地立即发生,这些民事法律行为不得附加条件以限制其效力。例如票据行为。不得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130
《合同法》第九十九条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的标的物种类、品质相同的,任何一方可以将自己的债务与对方的债务抵销,但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合同性质不得抵销的除外。
当事人主张抵销的,应当通知对方。通知自到达对方时生效。抵销不得附条件或者附期限。《合同法》第九十九条
当事人互负到期债务,该债务131(二)法律对条件的要求1.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的事实。2.必须是当事人约定的事实。法律规定某项法律行为必须具备的条款,是该项法律行为生效或失效的法定条件而非附条件。3.必须是合法的事实。4.条件所限制的是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故附条件的法律后果仅是对法律行为效力的限制,而不涉及法律行为的内容,也不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
(二)法律对条件的要求1.必须是尚未发生的客观不确定132
23、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借钱与你。则()A.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有效B.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无效C.所附条件有效,行为有效D.所附条件无效,行为无效答案:D23、甲向乙借钱,乙说,太阳从西边出来,我就133这是按照所附条件对民事法律行为产生的效力的不同,对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作的分类。(三)条件的种类1.延缓条件与解除条件
2.肯定条件与否定条件这是按照某种客观事实的发生或不发生为标准,对民事法律行为所附条件作的分类。这是按照所附条件对民事法律行为产生的效力的不同,对民事法律行134
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在合同中作以下约定,请分析分别属于哪类条件?(1)如果“女儿调到外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生效。”(2)如果“女儿毕业后分配回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失效。”(3)如果“女儿不调到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生效。”(4)如果“女儿毕业后不能留京,则租赁合同失效。”思考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在合同135延缓条件
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在合同中作以下约定,请分析分别属于哪类条件?(1)如果“女儿调到外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生效。”(3)如果“女儿不调到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生效。”又称停止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要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的条件。延缓条件136解除条件
又称消灭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在所附条件成就时失去法律效力。
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在合同中作以下约定,请分析分别属于哪类条件?(2)如果“女儿毕业后分配回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失效。”(4)如果“女儿毕业后不能留京,则租赁合同失效。”解除条件又称消灭条件,是指民事法律行为137肯定条件
又称积极条件,是指以某种事实的发生为其条件的内容。
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在合同中作以下约定,请分析分别属于哪类条件?(1)如果“女儿调到外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生效。”(2)如果“女儿毕业后分配回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失效。”肯定条件又称积极条件,是指以某种事实的138否定条件
又称消极条件,是指以某种事实的不发生作为条件的内容。
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出租人甲在合同中作以下约定,请分析分别属于哪类条件?(3)如果“女儿不调到本地工作,则租赁合同生效。”(4)如果“女儿毕业后不能留京,则租赁合同失效。”否定条件又称消极条件,是指以某种事实的不139条件的结合
肯定条件、否定条件可以与延缓条件、解除条件结合,分别产生:肯定的延缓条件肯定的解除条件否定的延缓条件否定的解除条件条件的结合肯定条件、否定条件可以与延缓1401、李某将房屋2间出租给丁某,双方约定租赁合同在李的女儿调到外地工作后生效。这一约定属于()。A延缓条件B解除条件C肯定条件D否定条件答案:AC1、李某将房屋2间出租给丁某,双方约定租赁合同141(四)条件的法律效力
在条件成就与否未得到确定之前,行为人一方不得损害另一方将来条件成就时可能得到的利益。条件成就与否未定之前,行为人也不得为了自己的利益,以不正当行为促成或阻止条件成就。
西安"宝马"彩票案风波
(四)条件的法律效力在条件成就与否未得142法律规定
《合同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当事人为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成就;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法律规定《合同法》第54条第2款规定,当143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一)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概念当事人在法律行为中设定一定的期限,并把期限的到来作为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消灭的依据,这种民事法律行为即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一)附期限的法律行为的概念当144(二)期限的分类
1.延缓期限与解除期限
按照期限对民事法律行为效力所起的不同限制作用,可将之分为两种:延缓期限和解除期限延缓期限又称停止期限、始期或生效期。当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因期限到来而发生时,这种期限即为延缓期限。(二)期限的分类1.延缓期限与解除期限按145解除期限
解除期限又称终期、失效期。如果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自期限到来时消灭,这种期限即为解除期限。
在附解除期限的情形下,民事法律行为已经成立并生效,当事人已按规定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期限到来,民事法律行为即失去效力,权利义务关系即归于消灭。解除期限解除期限又称终期、失效期。在附解除期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设备租赁与技术支持合同
- 电梯设备销售及技术支持合同(2024年度)
- 二零二四年度停车场建设合同
- 碧桂园二零二四年度体育场馆施工总承包合同
- 2024年度第四人民医院广告宣传合同3篇
- 医院股份协议书(2篇)
- 服装面料采购合同范本采购合同
- 二零二四年新能源开发与利用合同
- 补充协议之合同延长规定
- 补充协议的修改与完善
- WS/T 431-2013护理分级
- GB/T 9943-2008高速工具钢
- GB/T 41300-2022民用无人机唯一产品识别码
- GB/T 28202-2011家具工业术语
- GB/T 25052-2010连续热浸镀层钢板和钢带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
- 十二条令考核试题转正考试已此份为准2021.2.1更新附答案
- 《拿来主义》时代背景
- 《春江花月夜》课件24张
- 目标管理与执行计划课件
- 第九章-食品包装材料及容器的检测课件
- 四年级上册道法知识点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