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的美学价值与景观营造的论文_第1页
湿地的美学价值与景观营造的论文_第2页
湿地的美学价值与景观营造的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湿地的美学价值与景观营造的论文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河流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每年的2月2号是湿地日。2016年2月2日,是全球第20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关乎我们的将来:可连续的生计〞。伴随着人们对湿地功能与价值认识的不断提升,湿地的审美价值也日益遭到人们的看重,湿地以其独特的天然景观、多样性的生物种类和独特的审美环境引發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讨论湿地之美,构建湿地景观成为近年来不断被研究的课题。本文安身湿地游览的现实,从美学的视角观照湿地,力图通过美学观念的参与,反思在湿地游览中由于审美维度的缺失造成的价值偏移,发掘湿地的文化内涵,提升湿地的审美价值和湿地游览的文化品格,从爱、尊敬、需要等多重维度去保卫湿地,珍爱湿地,重建人与天地合一的共有家园。一、重估湿地的美学价值湿地,一方面是天然的存在,另一方面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湿地的认知与人类文化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我们国家,湿地是古老的农业文明和田园文化的起源地,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记载了今天被称作“湿地〞上的池沼、水洲、溪涧、葛覃、蒹葭、雎鸠、黄鸟的美丽和临水而居的人们采蘋、采蘩的欢欣与青年男女相见的快乐与相思的忧愁。在西方,湿地曾被看作有害昆虫的聚居地而被人排挤以至厌恶,荒野、森林也曾经一度被以为是潜藏着危险的可怕之地而让人退避三分。而在现代天然文学家笔下,这些地方成了值得赞扬、极具魅力的天堂。随着人类文化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湿地的观察与认知也不断走向深切进入,相应地,人与湿地的关系也变得愈加丰富多样。〔一〕中西文化中的湿地在古老的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1]2写的是湿地上的美;被后人称道的〔蒹葭〕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1]314写的也是湿地。我们的祖先在湿地上诗意地栖居,讲述着人与天然和谐相处的故事。而今天,我们传诵了几千年的古诗还在,而诗一样的地方却变得越来越难以寻觅。湿地从古老美丽的“诗地〞变为现实无奈的“失地〞,留给我们的是一声叹息。重寻湿地之美,重现湿地的诗意成为21现代人的一个美丽的梦想和严肃的任务。在西方文化中,湿地和森林、荒野一样,一度被以为是可怕的、潜藏着危险的、应该避免进入的地方。西方文化中的湿地不只没有“美〞的认知,反而一直是以“丑〞的形象被感悟和认识。湿地景观弥漫着基督教的文化影响,高山由于接近上帝而被人们崇敬与信仰,而湿地则是破败的景象、被遗弃的荒原和罪恶的居处。湿地从“丑恶〞的存在走向“美丽〞的家园,一方面要归功于现代生态学的研究与认识,另一方面要归功于以梭罗为代表的天然文学作家对湿地的赞扬和价值的发现。现代生态学重估了湿地的生态价值,把湿地对天然自己以及对人类生存、发展的宏大价值呈现给世人。现代生态学研究表示清楚,湿地作为人类最主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构成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的需要构成部分,是维护地球生态和人类生活环境的难得珍贵资源。与此同时,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存在样态、湿地特有天然景观和文化资源的人文价值也伴随着现代生态学对湿地生态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发现而走进人们的审美视野。虽然许多人已经意识到湿地主要的生态功能和人文价值,但是,现代文明的恶之花从未停止过对天然母亲的伤害。人类用高山、大河、森林、湿地的满目疮痍换取了自己安闲快捷的现代生活。幸运的是,这个世界还有梭罗、利奥波德、卡逊这样的天然文学家,他们敬畏天然、热爱天然、回归天然、亲近天然,提倡人类要回归简单的不外分索取的生活品质。在〔瓦尔登湖〕和〔安步〕中,梭罗用诗意的语言描绘了湿地的荒野之美带来的美妙享受与精神安定,让我们领悟到回归天然、亲近湿地的家园之旅的意义与价值。利奥波德在他的〔沙郡年记〕中,提出了“土地伦理〞的观念,指出:“假如从生态学的角度来诠释历史,我们会发现,人类实际上只是生物群落中的一员。很多至今为止还是仅从人类活动角度来阐释的历史事件,实际上是人类预期赖以生存的土地之间互动的结果。土地的特质与人类的特质对于历史事件具有同等主要的影响。〞[2]117他同时对户外休闲运动中对天然资源的消耗和人的价值取向的偏差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与批评,提出休闲娱乐的发展不是要兴建通往美丽乡村的公路,而是要“培养人们对于天然生态的感受力〞[2]144。利奥波德所建议的“培养人对天然生态的感受力〞就是培养人对天然的审美能力,通过人与天然的亲和来感受天然的强大生命力和多样呈现之美。对湿地人文价值的重估具体表现出了人与天然关系的新内涵,人们从惧怕、厌恶湿地到走向湿地、赞扬湿地、享受湿地。但是,在人类的欲望与湿地的天然生态发生冲突时,怎样去善待湿地、珍重湿地还需要人类好好地反思。从审美的视域来面对湿地,能够让我们从尊敬与欣赏的角度来器重湿地、保卫湿地。〔二〕湿地的美学价值从现象上看,湿地中美的元素诸多,湿地的形态、色彩、气味、声音等构成了湿地的形态美、色彩美、听觉美、嗅觉美、动态美等。这些美既不同于艺术美也不同于其他天然类型的天然景观美。湿地的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湿地上的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与湿地融为一体,并与四周环境相协调,具体表现出出综合美的特点。从发生学上看,一切天然景观都是大天然长期发展变化的产品,是大天然的鬼斧神工雕造而成,具有天然赋存的特点。湿地的天然景观是由各种要素互相作用构成的,各要素之间所具有的复杂多样的因果关系和互相联络的特点,具体表现出在天然景观的各个方面。天然景观的详细成因、特点和分布,都是构成湿地独特天然景观的原因所在,所以,湿地的美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空间性和时间性特点。湿地拥有独特的天然景观美。湿地的天然景观是湿地天然而然、自足自得的天然之性的彰显。湿地景观不同于森林、海洋、沙漠等其他天然景观,湿地的土壤、水文、气候等天然要素构成了独具湿地特色的天然美。湿地是草甸、滩涂、池沼、林地、水鸟、浮游生物等构成的独有天然体系,它们专属于湿地,是湿地天然要素的聚合,这些湿地特有的生物存在构成的天然景观,构成了有别于其他天然样态的湿地生态美学。湿地是生命多样性存在的摇篮,是孕育天然万物的生命的河床。湿地是独特的生态系统,它是湿地自生自化、自我更新的生命创造力的显现。湿地是天然界生态功能最高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是最能具体表现出天然生命创造力和修复力的天然系统。在天然界,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它不仅仅具有地理学、经济学和生态学价值,同时具有审美的价值。湿地是天然界创育生命、休养生息、自我协调、万物交融的最好写照,湿地的滋养让天然万物如此美妙和谐,这是大天然的鬼斧神工培养的天然生态平衡之美。濕地是天然生物与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湿地独特的美还在于因其在天然中不可取代的复杂性、深刻性。它往往是人工与天然、农业与荒野、人的生活与湿地动物生存样态的集合景象,人与鸟、人与水、人与所有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是天然和谐的一体,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与湿地的天然密不可分。湿地不仅仅是生长于此的各种动植物的家园,也是在湿地中吸取营养的人的家园。湿地家园的意义,不仅仅是维持和提供应各种生命体滋养的源泉,还是人类精神皈依的场所。长期生活于此的居民早已把湿地当作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栖息地,没有湿地,就没有依靠湿地生存的人的精神家园。湿地承载着独具魅力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景观。湿地的构成原因、湿地的天然样态、湿地的历史、湿地与人生活的关联成就了湿地的各种文化想象和文化传说,构成了湿地特有的文化景观。湿地的水土草木成为孕育湿地文化的宽大河床,陶冶了当地人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性,而生于斯、长于斯的一代一代人则与湿地共同培育了湿地的人文气质,人与湿地谱写了一篇天人协调的美妙乐章。湿地与人、人与湿地成为相互相依、互相生发的共同体。这些文化景观承载着湿地的历史变迁,打上了湿地的文化烙印,具有厚重的生命感、历史感、高尚感、壮美感,它构成湿地立体丰厚的文化品格,伴随着湿地的昨天、今天乃至将来。欣赏、体味湿地的美,既能够领略到不同于高山大河、森林海洋的天然景观美,在休闲、放松的同时,进行一次心旷神怡的湿地天然审美之旅;同时能够体验湿地生态的平衡、天然的丰富多样性,惊叹于大天然的神奇魅力,抒发人与天然和谐相处,“鸟兽禽鱼、自来亲人〞的濠濮情思;湿地人的生活风俗和文化资源也是体验湿地文化的主要部分,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和人文景观丰富了湿地的审美价值,增长了湿地的文化内涵,陶冶了游览者的审美情趣。更为主要的是,作为天然的主要构成部分,湿地承载了人类更深条理的审美渴望和精神诉求。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总有对生命天性的叩问和审美还乡的文化激动。人在湿地中流连忘返,在惊叹于天然大美、真美、至美的同时,恰恰是在唤起自己在快节拍的现代都市丛林里被掩蔽的天然真性;在与天然的沟通沟通中不仅发现了天然生命孕育成长的机密,也从新发现了被现代文明碾压了的自己的生命天性,生命中那种超出现实、非功利的真性情被一次次唤醒;在与花、鸟、水、鱼的对话之中到达天人合一、物我相忘的审美境界。二、湿地景观的营构与设计伴随着湿地游览的兴起,作为景观设计中的后起之秀,湿地景观设计在近年来遭到普遍的关注和看重,相应地,湿地景观设计的问题也逐步显现。怎样营造一个既美化天然、优化环境,又有效而长期地保卫地方生物多样性系统的湿地景观是摆在游览规划和景观设计面前的首要问题。〔一〕景观与景观设计景观的内涵丰富,不同的学科对景观的看法不同,构成了讨论景观的不同维度。对同样的景观人们有不同的看法,唐纳德·W.梅宁概括归纳为:“景观是人所向往的天然,景观是人类的栖居地,景观是人造的工艺品,景观是需要科学分析方能被理解的物质系统,景观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景观是能够带来财富的资源,景观是反映社会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的意识形态,景观是历史,景观是美。〞[3]4753确实,艺术家从景象的表现性和再现性来定义景观;生态学家从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的角度来定义景观;地理学家从景观的地表景象来定义景观;游览规划师则从景区景点设置角度来定义景观……应该说,不同的视域给了景观不同的解读,这些看法一方面反映了景观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也充足具体表现出了人与环境关系的主要性。景观被解读、被拥有、被体验、被设计、被利用、被改变等文化现象折射出景观问题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毋庸置疑,景观是一个由时间谱系和空间形态共同构成的特殊系统,它是由生物圈、地理和设计与艺术文化圈共同作用构成的。美国学者斯坦纳指出,景观“是多元素的组合,包含田野、建筑、山体、森林、荒漠、水体以及。景观包含了多种土地利用的方式——寓居、运输、农业、娱乐交易及天然地带——并由这些土地利用类型组合而成。景观并不只是像画一样的风景,它是人眼所见各部分的总和,是构成场所的时间与文化叠加与融合——是天然于文化不断雕琢的作品〞[4]4。诚然,在景观的图谱中,天然与文化共同作用于时间与空间,景观的内在价值不断丰富和变化,景观涵育文化,文化塑造景观,景观的规划与设计通过艺术的处理、隐喻的参与,更使得景观成为一种交错着天然、艺术、文化、科技、伦理、经济、生态等诸多要素的特殊景象。景观规划和景观设计是一项复杂的工程,它要考虑的问题、牵涉的领域绝不仅仅限于设计的实用性和美观。有学者指出:“可连续的景观是生态上健康、经济上节约、有益于人类的文化体验和人类本身发展的景观。〞[5]712但是在景观设计领域,有相当长的时间停留在景观知足其具有的物质功能分析和研究上,很少对景观具有的精神功能作深切进入的分析和研究。景观设计要求人们跨越所属领域的界线,跨越人们熟悉的思维形式,在综合各个学科景观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把设计的思路放到更为立体、多样、丰富的层面,重视整个景观的文化传达、生态功能和审美要素,成为人与环境、人与天然、人与人精神、情感沟通的媒介和桥梁。〔二〕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在湿地游览这个大课题面前,游览规划和景观设计是主要的一环。近年来,对湿地的开发和规划,有一些是在缺乏基础资料深切进入调查与充足论证的情况下进行的,最为严重的后果就是对湿地大量的无节制开发,造成了湿地大面积恶化乃至消失的境遇。尤其是海岸湿地围海造田和浅海养殖的连续增长,很多美丽的海岸湿地正在消失和退化,由此带来的海水赤化和海水倒灌等生态毁坏更是触目皆是。而广阔的内陆湿地,由于过度开发造成的湿地萎缩和消失也让人触目惊心。当下,湿地规划开发和设计景观存在不同的观点。有学者提倡对于湿地要复原天然修复,反对进行人为干涉;也有学者以为对湿地的规划能够完全人工化,通常是以园林景观设计的方式来营建湿地,改造湿地。但是,必需要留意到,过度的人工干涉有其弊端,那就是过于重视景观的舒坦度与外在美而忽视而且毁坏了湿地的天然生态功能,以至对生态平衡带来负面影响。在我们国家,湿地类型诸多,成因复杂,地方性特征明显,景观丰富多样,其生态功能强大,但又极其敏感软弱。所以,对湿地的人为干涉不能一概而论,即便是一块湿地,通常也会将多种方式结合,适时地构成一个良好运行又与人类和谐共生的整体。有的湿地处在无人寓居的荒野区,生态系统完善,天然景观独特,我们能够不作太多的干涉或者不干涉地把它作为一个天然保卫区或一个天然公园保存起来,或者把其中的一些作为天然遗迹来保存;而有的湿地则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亟须人工参与的保卫、整治和改善。对湿地进行游览规划和景观设计,首先要深切进入了解湿地的特性,分析面临的湿地能否能够进行游览的规划,哪些湿地需要进行景观设计、怎样对湿地进行景观设计。这些是有关湿地如今和将来的大问题,也是关乎人类生存的大问题。在人为参与湿地的经过中,十分是游览景观规划和设计中,需要必需遵守一些基本的原则。1.湿地景观设计的首要原则是维护湿地生态,保卫湿地生物多样性。湿地素有“地球之腎〞“基因生态库〞之美誉,作为生命的摇篮,湿地具有不可取代的生态功能。同时,湿地还是最具生态软弱性的系统之一,欠妥地利用和过度开发湿地会造成湿地物种的消失、生态系统的损坏乃至湿地的消失;相应地,有效地保卫与合理地整治湿地会减少湿地流失和湿地生态系统毁坏的危险。最近几年来,有些急于上马的湿地游览是在并不完全了解湿地特性的前提下就大刀阔斧地搞开发、搞设计;有些人工的参与,不只不能有效改善和解决环境恶化等诸多问题造成的湿地窘境,反而会让湿地陷入更为危急的窘境。由于湿地价值的不断被发现,和开发商一窝蜂地到生态环境较好的湿地进行游览开发,把现有的湿地资源最大限度地全方位地利用和向公众开放,急功近利地从现有的资源中获利,通过简单地栽种一些欣赏植物,搞一些娱乐项目,建一些亭台楼榭、栈道、桥梁,将游客带入到湿地的核心区,导致整个湿地生态环境的恶化以至完全毁坏,后果严重。西方有些国家,景观设计被称作景观整治,其核心问题是保证湿地生态的良性循环。在湿地景观的设计与营构中,规划与设计首先强调的是怎样通过水的处理和疏通去优化水质,使水生植物、鱼类、鸟类的生存环境得到改善,提升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整体价值,构成一个与四周环境的良性循环状况。在这里基础上,通过艺术的处理与设计,营构出与湿地天然和湿地文化相融合的独特景观,部分地开放供人游历鉴赏。应该说,设计师不是万能的魔术师,他的工作需要和生态的、生物的、水资源的、植物的、土壤的、鸟类的等相关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合作,通过向专业人士的咨询、认真的调研和细致的分析,共同去研究湿地景观的设计与湿地环境美的营造。地方进行游览规划和景观设计,必定要寻求一定的经济利益。湿地资源是湿地游览的基础,在开发和设计中,要遵守生态效益为主导,经济、社会效益相协调的原则。在合理限度利用湿地资源的基础上适度开发游览项目,做到伦理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的多重效益合理化,不以牺牲生态伦理价值去寻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以表层形式美的营构去毁坏生态的内在和谐。2.湿地景观设计要尊敬湿地天然与文化的性、在地性。丹纳在〔艺术哲学〕中讨论了种族、环境、时代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影响,以为这三大要素在艺术的产生和艺术品的出现中起了重要作用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提出了两大理论:一是“种族、时代、环境〞说;二是艺术批评的三种标准,即艺术品表现事物特征的主要水平、有益水平、效果的集中水平。前者强调了种族、时代与环境对艺术的决定性影响,后者则强调了艺术批评的客观性。。虽然丹纳的理论有其局限性,但也突出地说明了地域文化性的特殊意义。关于地方性,能够作两方面的解读。第一种解读是人的地方性。所谓人的地方性,强调的是人的地方属性,或者说是地理的文化情感。详细来说,就是长期生活在某地方的人,或者在某地有特殊生活经历的人,对这个地方就会有特殊的心理归属和情感,这是地方的人文属性。第二种解读是内在的地方性。所谓内在的地方性,强调的是一个地方与外部其他地方发生关联时,此地方特有的差别属性,即地方性。对地方性的这两种解读,都适用于对湿地地方性的认同、保卫和尊敬。对于湿地而言,上述两种关于地方性的解释都是合理的。湿地不仅有自己内在的地方性,同时,以湿地为生活环境的人与湿地共同建构的文化、情感也构成了在地之人的地方性。湿地形态和湿地天然、人文景观承载的是湿地的地方性特征,此湿地与彼湿地的不同在于这两种地方性要素的不同。在湿地景观的营构中,要充足考虑湿地的地方性,既要考虑湿地人的地方性,也要考虑湿地内在的地方性。比方,在不同的湿地中,水、鸟、山、林有不同地方的文化意味和象征,在景观设计中,要充足考虑这些地方性要素,尊敬湿地的地方文化和天然特性。但是,有些湿地景观的营造,在景观设计的工程中,忽视以至无视地方性的文化意义。比方,把当地本有的植物清理掉,种上可供欣赏的花草;在山上、荒野、水上搭建不相干的建筑,毁坏湿地千百年来构成的天然肌理与文化。这种设计,从根本上讲,不是丢掉特色的问题,而是对地方文化的伤害。在18、19世纪,西方的造园家曾把中国的园林设计搬到欧洲,他们在谈到设计的灵魂的时候,曾经感慨,设计能够复制,但是东方的园林文化是不能复制的。保卫和尊敬地方性文化,是天然生态的有效连续,也是湿地文脉的历史传承,试问,失去了本身历史文脉和天然特色的景观又能具体表现出什么的美?3.人与湿地的整体和谐是湿地景观设计的审美标准。湿地就是景观。正如前文所言,它不仅仅仅是一个静止的天然物,湿地天然绝不仅仅仅是以一个能够外在感受的形式呈现的,每一处湿地外在形象的背后都有本身成长演化的历史文脉。所以,在湿地设计中的建筑物、栈道、庭园、雕塑、休闲区等构筑物的设计一定要与湿地天然相协调,水景观、动物景观、植物景观和建筑景观要统一于“和谐〞的主题。这里的“和谐〞绝不仅限于视觉效果的和谐,而是更深条理的人与天然、天然生命体之间内在的和谐。有些湿地景观设计做的是涂脂抹粉的工作,只重视形象工程和外表美观,把人工的设计强加给天然而毁坏了整体的和谐。归根到底,湿地景观设计要尊敬湿地天然、土地和生命体的本身价值和存在意义,要在人与天然之间建立合理的内在的联络,营造富有天然生气和文化内涵的湿地景观。在这一点上,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理念能够给现代景观设计以启示。在艺术中,艺术家并不把人作为居高临下的君主去威严地对待外物,而是充足肯定人之外的万物的存在价值。人不是观者,不是裁判者,不是征服者,而是和万物一起构成圆融世界的构成者、参与者。只要如此,物、天然、宇宙才获得了真正的价值和生存的意义,天人才真正合为一体;只要如此,天然才是真正的天然,而人也真正成为天然的一分子,人在园中与世界做的是自在的游戏,导向的是真正的和谐。关于园林与天然的关系,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中说:“虽由人做,宛自天开。〞讲求的就是天然至上的艺术理念。其内在隐含的是人怎样面对世界的问题。西方园林寻求人工对天然的干涉,树木要剪成平顶,或者球形,路面要平整,路径要笔直。中国园林艺術则是因地制宜,寻求天然固有的秩序,叠山理水皆借地势,树斑、树纹皆须记忆犹新,形同固有。“妙造天然〞之美,在中国艺术史上最为推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文学家苏洵关于艺术创作的理论很有特色,他以〔周易〕第59卦的涣卦〔涣卦是上巽下坎,巽为风,坎为水,即通常所说的风水涣卦〕来阐释文学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苏洵以为:“流行水上为天下之至文,天下之无营而文生者,唯水与风罢了。〞流行水上,天然成文,这样的文章不刻意寻求某个主题或者意念,是天然而然的生命感受,更能反映生命的本真和天然本然的样态。后世李贽也指出:“流行水上之文,绝不在一字一句之奇。〞在中国文化看来,“天然〞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它推崇在创作时的真情流露和天然表现,反对“雕缋满眼〞“错彩镂金〞的刻意,强调心与物、人与外在世界的生命整体性,寻求一个生命回荡的意义世界。中国景观艺术强调和谐的根本在于人向天然的回归,天然是把人导向愉悦身心的载体和伙伴。中国人不是将世界看作一种定在的“事物〞,而将其视为一个“经过〞,世界不是一堆物,而是一脉流,生命是“气〞不断流动的经过。所以在园林的营构手法上,讲究大量空间的设置,在绘画上这种手法就是“留白〞,在园林中,则是通过亭、台、窗、阁等设计让气流动起来,假如把园林塞得满满的,那就透不外气来,就窒塞不通了。无论是叠山理水,还是亭台楼阁廊榭等的设计,皆具体表现出生生天然之真趣,人在其中只是天然的一分子。造园讲究通透、流畅,但又不直截了当,而是循着天然万物生生的节拍,营造一个生命流动的和谐世界。概括而言,湿地景观设计,首要的一点是尊敬湿地的天性,二是尊敬湿地的地方性,三是设计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做到这三个基本点,首要的问题是,对湿地的规划和设计不是一个短期的行为,它需要在认真调研和整体考虑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合理设计、寻求完善与和谐。三、湿地公园的功能与设计理念湿地公园是具有代表性的湿地样态,它与湿地天然保卫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卫栖息地、湿地多用处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的保卫管理体系。除此之外,湿地公园的景观营构与设计对湿地美学价值、生态与人文意义的彰显有代表性作用。湿地公园是指以湿地良好生态环境和多样化湿地景观资源为基础,以湿地的科普宣教、湿地功能利用、弘扬湿地文化等为主题,并建有一定规模的游览休闲设备,可供人们游览观光、休闲娱乐的生态型主题公园。湿地公园是具有湿地保卫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审美教育、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的社会公益性生态公园。湿地公园设计是保卫湿地生态多样性和坚持湿地文化与美学价值独特性的有效方式。相应地,为了保卫湿地生态,湿地公园游览的人数和时间应该采用限制和控制的方式,这样做虽然会减少一部分经济收入,但是,其久远的生态与文化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在这点上,我们应该借鉴国外和我们国家香港、台湾地区湿地公园规划与管理的良好范例,珍爱湿地生态之美。湿地公园的最大特点在于主题性、天然性和生态性关于湿地公园的更多说明可参考国家林业局网站。。根据〔湿地公园管理办法〕,我们国家湿地公园分为下面两级:一是国家级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要求为: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湿地生态环境优良、湿地景观十分优美,欣赏、科学、文化价值高,地理位置特殊,对区域生态环境具有主要的调节作用,且生态游览效劳设备齐全。截止到2015年底,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我们国家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共有705处,其中98处为正式的国家湿地公园,其余600多处为试点国家湿地公园。二是省级湿地公园,详细规划要求为:湿地公园的主题突出,且湿地生态环境良好、湿地景观有特色,有一定的欣赏、科学、文化价值,对区域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且具备需要的游览效劳设备。湿地公园最根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