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选讲人教课标版课件_第1页
孟子选讲人教课标版课件_第2页
孟子选讲人教课标版课件_第3页
孟子选讲人教课标版课件_第4页
孟子选讲人教课标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孟子>>选讲制作:李平英<<孟子>>选讲制作:李平英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并简答一、(10分)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①②③这段对话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寡人愿意安心接受您的指教。那么用倒杀人和用暴政杀人,有不同吗?答:表现了孟子“施仁政,除暴政,安民心”的政治主张。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并简答寡人愿意安心接受您的指二、(10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①②③这段话中的“一夫”是什么意思?

损害仁心的人称为贼人,损害义理的人称为残暴的人我只听说过诛杀独夫纣罢了,没有听说过武王弑君啊!答:文中的“一夫”指残暴的独夫民贼二、(10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三、(10分)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①②③本节举工匠和玉匠两个例子旨在说明什么主张?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答:旨在说明君主利用贤人治国应当发挥贤人所学的治国之道。三、(10分)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四、(10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注】运:转,意思是老百姓就会转变念头。①

③孟子是否同意齐宣王攻取燕国?他的主张是什么?那么就不占领它,古时也有个榜样,那就是周文王这样做了。

老百姓们拿着食物饮料来欢迎王师,难道有其他的原因吗?无非是要逃避陷于水火之中的暴政啊!

答:孟子没有对取燕置可否。他主张要取得别人的国家,必先获取民心。四、(10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五、(10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①

③这段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主张?夹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是服事齐国呢,还是服事楚国?

百姓能为国效死而不离开,那么国家方可有所作为。

答:孟子主张兴国要自强,不能一味依赖他人。五、(10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六、(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①

③文中的“不忍人”之心体现了孟子的怎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忍心害人的心理。

如果凭借这不忍害人之心去实行不忍害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像掌握在手中一样容易了。答:体现了孟子施仁政,爱人民的思想。

六、(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七、(10分)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①

③孟子这段话认为治理民众什么是重要?用仁爱的语言去感化人比不上实行仁政的名声更深入民心。

好的政治可以让百姓得到财产,使国家富足,只有善良的教导才能得到民心。

答:孟子认为治理民众应当以善良的教导去改变民心。

七、(10分)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八、(10分)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注】遍:普遍。①

③这段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仁心的人,没有不普遍地爱人的,但他一定是把亲近贤人当作是最重要的事。象尧舜这样仁爱,也不能遍爱天下之人,而首先去亲近贤人罢了。

答:做事情,要懂得先后缓急的道理。

八、(10分)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九、(10分)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①

③孟子为什么说“珠宝玉者,殃必及身”?诸侯的宝有三样东西:土地,人民和用以统治土地和人民的政治。

而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的君主,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答:因为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则必定会搜刮百姓,失去民心,失民心者,定失天下。九、(10分)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十、(10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注】《武成》:指《周书.武成》【注】流杵:即“血流漂杵”,指武王伐纣,战于牧野,血流漂杵一事。①

③这段话是谈读书的,孟子主张如何读书?读书人如果全部相信书上的话,倒不如没有书反而更好。凭着武王这天下最仁爱的人去征讨商纣这天下最无仁道的人,为什么还要杀那么多人,以至于血流飘杵呢?答:孟子主张读书要明了大义,不能拘泥于书中的死理。十、(10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十一、(10分)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①

③本节赞扬了古之贤王贤人的什么品德?古时有贤德的君王,往往只喜欢人家的善行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这些有权势的人想见一见贤人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要让贤人臣服于自己呢?答:赞扬了古之贤人自尊、自重的崇高品德。

十一、(10分)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十二、(10分)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①

③这段对话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抱在怀中的儿童,没有不爱他的父母的,懂得亲爱他的父母,这就是仁心;懂得敬爱他的长兄,这就是义理。

答:孟子认为仁心义理是人与生同来的,体现了饿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十二、(10分)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十三、(10分)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注】介然:突然①

③这段话是讲修身治心的,孟子说了一个什么道理?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答:说明修身治心要持久努力,不能半途而废。十三、(10分)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十四、(10分)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注】白圭:名丹,战国周人。他在周修了一道堤防。①

③孟子认为白圭在治水时犯了什么错误?我的治水,应该是超过夏禹吧?

有仁德的人都厌恶洪水,你为邻国制造洪水,因此你错了。

答:孟子认为白圭治水是以邻为壑,为邻国制造洪水,是不仁义的。十四、(10分)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十五、(10分)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注】彀:把弓拉满①

③孟子这段话讲了什么道理?而学习的人也一定期望自己能把弓张满的。

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掌握那些规矩呢。答:孟子这段话阐明了每一门学问都有一定的规矩(方法)这一道理。十五、(10分)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十六、(10分)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终亦必亡已矣。”①

③这段话中有一个成语是什么?孟子以此为喻说明了什么道理?(从常理上说)仁义是一定能战胜不仁义的,就好象水一定能胜过火一样。火没有浇灭,就认为水不会胜过火。

答:是“杯水车薪”,孟子以次说明行仁义一定要全心全意,竭尽全力。十六、(10分)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十七、(10分)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知,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注】校人:管池塘的人。【注】圉圉:呆呆地不动①

③孟子用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这鱼得到了它适合去的地方了。

由此看来,君子也会被那些合乎情理的事所欺瞒,但决不会被不合情理的事所蒙蔽。

答:这个故事说明再明智的人也难免被表面上合乎情理的话所欺瞒。十七、(10分)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十八、(10分)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礼也。”曰:“嫂溺则援之以手乎?”曰:“嫂溺不援,是豺狼也。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曰:“今天下溺矣,夫子之不援,何也?”曰:“天下溺,援之以道;嫂溺,援之以手。子欲手援天下乎?”【注】权:临时变通,不拘死理。①

③孟子认为“男女授受不亲”与“嫂溺,援之以手”有没有冲突?为什么?而嫂嫂跌入水中,用手去拉她,这是权宜变通之计啊。天下百姓淹在水中,应当用道义去援救,

答:没有冲突,因为正如孟子所说,“嫂溺,援之以手”是临时变通。不能拘泥于死是礼节。

十八、(10分)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与?”孟子曰:“再见再见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7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8命运把人抛入最低谷时,往往是人生转折的最佳期。谁若自怨自艾,必会坐失良机!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孟子>>选讲制作:李平英<<孟子>>选讲制作:李平英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并简答一、(10分)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①②③这段对话体现了孟子怎样的政治主张?寡人愿意安心接受您的指教。那么用倒杀人和用暴政杀人,有不同吗?答:表现了孟子“施仁政,除暴政,安民心”的政治主张。

翻译下列各段文言文中加横线的句子并简答寡人愿意安心接受您的指二、(10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臣弒其君,可乎?”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①②③这段话中的“一夫”是什么意思?

损害仁心的人称为贼人,损害义理的人称为残暴的人我只听说过诛杀独夫纣罢了,没有听说过武王弑君啊!答:文中的“一夫”指残暴的独夫民贼二、(10分)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三、(10分)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胜其任矣。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王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如?今有璞玉于此,虽万镒,必使玉人雕琢之。至于治国家,则曰‘姑舍女所学而从我’,则何以异于教玉人雕琢玉哉?”①②③本节举工匠和玉匠两个例子旨在说明什么主张?后来工匠们在砍削这木料时,把它砍削小了,那么大王您看到了,一定很生气,认为他们不能胜任这项工作。这为什么与叫玉匠雕琢璞玉不同呢?答:旨在说明君主利用贤人治国应当发挥贤人所学的治国之道。三、(10分)孟子见齐宣王曰:“为巨室,则必使工师求大木。工四、(10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寡人取之。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五旬而举之,人力不至于此。不取,必有天殃。取之,何如?”孟子对曰:“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古之人有行之者,武王是也。取之而燕民不悦,则勿取,古之人有行之者,文王是也。以万乘之国伐万乘之国,箪食壶浆,以迎王师。岂有他哉?避水火也。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注】运:转,意思是老百姓就会转变念头。①

③孟子是否同意齐宣王攻取燕国?他的主张是什么?那么就不占领它,古时也有个榜样,那就是周文王这样做了。

老百姓们拿着食物饮料来欢迎王师,难道有其他的原因吗?无非是要逃避陷于水火之中的暴政啊!

答:孟子没有对取燕置可否。他主张要取得别人的国家,必先获取民心。四、(10分)齐人伐燕,胜之。宣王问曰:“或谓寡人勿取,或谓五、(10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①

③这段话表现了孟子怎样的主张?夹在齐国和楚国之间,是服事齐国呢,还是服事楚国?

百姓能为国效死而不离开,那么国家方可有所作为。

答:孟子主张兴国要自强,不能一味依赖他人。五、(10分)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六、(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①

③文中的“不忍人”之心体现了孟子的怎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忍心害人的心理。

如果凭借这不忍害人之心去实行不忍害人的政治。那么治理天下就可以像掌握在手中一样容易了。答:体现了孟子施仁政,爱人民的思想。

六、(10分)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七、(10分)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①

③孟子这段话认为治理民众什么是重要?用仁爱的语言去感化人比不上实行仁政的名声更深入民心。

好的政治可以让百姓得到财产,使国家富足,只有善良的教导才能得到民心。

答:孟子认为治理民众应当以善良的教导去改变民心。

七、(10分)孟子曰:“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八、(10分)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注】遍:普遍。①

③这段说明了什么道理?有仁心的人,没有不普遍地爱人的,但他一定是把亲近贤人当作是最重要的事。象尧舜这样仁爱,也不能遍爱天下之人,而首先去亲近贤人罢了。

答:做事情,要懂得先后缓急的道理。

八、(10分)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九、(10分)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①

③孟子为什么说“珠宝玉者,殃必及身”?诸侯的宝有三样东西:土地,人民和用以统治土地和人民的政治。

而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的君主,灾难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

答:因为把珍珠美玉当作宝贝,则必定会搜刮百姓,失去民心,失民心者,定失天下。九、(10分)孟子曰:“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十、(10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注】《武成》:指《周书.武成》【注】流杵:即“血流漂杵”,指武王伐纣,战于牧野,血流漂杵一事。①

③这段话是谈读书的,孟子主张如何读书?读书人如果全部相信书上的话,倒不如没有书反而更好。凭着武王这天下最仁爱的人去征讨商纣这天下最无仁道的人,为什么还要杀那么多人,以至于血流飘杵呢?答:孟子主张读书要明了大义,不能拘泥于书中的死理。十、(10分)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十一、(10分)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犹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①

③本节赞扬了古之贤王贤人的什么品德?古时有贤德的君王,往往只喜欢人家的善行而忘记自己的权势和地位。这些有权势的人想见一见贤人尚且不容易,更何况要让贤人臣服于自己呢?答:赞扬了古之贤人自尊、自重的崇高品德。

十一、(10分)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十二、(10分)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①

③这段对话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抱在怀中的儿童,没有不爱他的父母的,懂得亲爱他的父母,这就是仁心;懂得敬爱他的长兄,这就是义理。

答:孟子认为仁心义理是人与生同来的,体现了饿孟子人之初性本善的观点。十二、(10分)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十三、(10分)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闲不用,则茅塞之矣。今茅塞子之心矣。”【注】介然:突然①

③这段话是讲修身治心的,孟子说了一个什么道理?过一段时间没有人去走它,又会被茅草堵塞了。现在茅草也把你的心堵塞了。

答:说明修身治心要持久努力,不能半途而废。十三、(10分)孟子谓高子曰:“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十四、(10分)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注】白圭:名丹,战国周人。他在周修了一道堤防。①

③孟子认为白圭在治水时犯了什么错误?我的治水,应该是超过夏禹吧?

有仁德的人都厌恶洪水,你为邻国制造洪水,因此你错了。

答:孟子认为白圭治水是以邻为壑,为邻国制造洪水,是不仁义的。十四、(10分)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孟子曰:“子十五、(10分)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彀。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注】彀:把弓拉满①

③孟子这段话讲了什么道理?而学习的人也一定期望自己能把弓张满的。

学习的人也一定要掌握那些规矩呢。答:孟子这段话阐明了每一门学问都有一定的规矩(方法)这一道理。十五、(10分)孟子曰:“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志于十六、(10分)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于不仁之甚者也。终亦必亡已矣。”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