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农村社会组织1第六章农村社会组织1第一节农村社会组织概述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内涵
社会组织是静态的组织实体和动态的组织活动的统一。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等各种初级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次级社会群体,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作为活动或行为,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过程。2第一节农村社会组织概述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内涵2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
3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依据不同的标准,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农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指政府按编制和法律规定而建立的组织。农村基层的正式组织包括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和群团组织等。农村非正式组织指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宗族、宗教以及各种会、社、团体等。4依据不同的标准,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农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目标组织、经济生产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5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目标组织、依据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的观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和公益组织。依据埃特奥尼(AmitaiEtzioni)的观点,根据组织权力类型和组织成员服从方式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三类。6依据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的观点,根据组织目标依据杨开道的观点,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普通组织和特殊组织。普通组织包括农村家庭、农村部落、农村社会。特殊组织包括阶级组织和事业组织。其中,事业组织指教育、政治、经济、宗教、卫生、娱乐等组织。
7依据杨开道的观点,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普通组织和特殊组织。7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
1.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2.从组织的成员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绝大部分是由农民构成的。3.农村社会组织多与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或者农民的初级社会关系具有密切联系。4.农村社会组织的形式与类型相对较少,结构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5.农村社会组织在组织变革和创新上一般比城市社会组织要更为缓慢一些。8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8传统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生存延续和秩序稳定。特征:组织联系纽带的血缘性,居住方式的地缘性,组织结构的等级性和组织功能的非专一性。9传统农村社会组织9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秦汉到隋唐时期的“乡里制”;北宋到清朝实行的“保甲制”。
10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乡里制“乡里制”起于秦汉,止于隋唐,历经千余年,特点有三:一是职官与长者并用,既设立行政官吏,又注意发挥地方长老的作用;二是刑禁与教化并施,对居民既施行什伍连坐,又进行以“孝”、“悌”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感化;三是秩序制和晋升制集于一体,形成“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出于卒伍”的运行机制。
11乡里制“乡里制”起于秦汉,止于隋唐,历经千余年,特点有三:1“乡里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用地方长老进行“教化”活动,使封建伦理道德深入乡民;二是管理户籍,征敛赋税和徭役;三是维护社会治安,以“什伍连坐法”的强力措施,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四是通过“乡举里送”,向朝廷推荐官吏。12“乡里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2保甲制与“乡里制”相比,“保甲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保甲制”建立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其次,“保甲制”寓兵于民,注意加强对壮丁的军事训练,强化了国家防御力量,对外有效地抗击了外族的入侵;再次,“保甲制”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建设。
13保甲制与“乡里制”相比,“保甲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农村社会组织整体上依然表现出发育程度较低的特点,保留着许多历史的痕迹。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的社会组织总体上数量较少,结构比较简单。第二,血缘、地缘关系依然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纽带。14农村社会组织整体上依然表现出发育程度较低的特点,保留着许多历第三,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非正式的、传统的社会组织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农村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育过程受到行政干预的强大影响,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归属、结构层次、组织目标、管理方法等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依照行政命令、党政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意志决定。第五,自下而上产生的民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它们在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基层民主、创建法制秩序、建设和谐农村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15第三,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非正式的、三、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
中国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包括设在镇(办事处)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其它组织16三、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16政治组织
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乡(镇)设有基层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这一级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具体的执政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农村政权组织还包括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等国家政权机关。
17政治组织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17村民(居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18村民(居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常见的农村经济组织主要有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信用社等。19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事业组织
农村基层事业组织是指从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事业,其经费来源是国家、地方财政拨款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的国家、集体或民间的组织。乡镇及以下的事业组织主要有教育站、文化站、广播站、各类中学、小学、幼儿园、农民技术学校、卫生院(所)、放映队、技术推广站、植保站、环保站、体育运动队等。
20事业组织农村基层事业组织是指从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群团组织
群团组织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等的人民群众所自愿组合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如共青团、工会、妇女联合会等。21群团组织群团组织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龄、职业、性宗族与宗教组织
宗族与宗教组织是农村中典型的非正式组织。两者的相似点在于:首先,他们主要是中国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组织要素残缺的非正式组织,通常按照传统习惯活动;其次,他们都是文化共同体,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复苏形式,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在微型社区)发挥社会整合作用,但较少具备政治、经济功能;再次,它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但其发展趋势是不断衰落直至消亡。
22宗族与宗教组织宗族与宗教组织是农村中典型的非正式组织。22农村宗族宗教组织的社会功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们对农村基层社会具有一定的整合功能,如组织生产互助、扶贫济困、承担部分社会福利工作及公益事业,维持地方秩序,协调社区内部关系;满足族人和教徒的情感需要,使村民有某种精神寄托;协助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等。另一方面,它们也有很多消极功能,如分散政治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织目标,限制其社会整合主导作用的发挥;制造地区封锁,组织械斗,破坏社会治安;制约农民法制、民主、科学观念的发展,强化农民的天命观、宿命观等。23农村宗族宗教组织的社会功能具有双重性。23第二节村民自治组织
一、村民自治的产生与发展村民自治的产生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的组织“真空”。1980年,为解决当时农村改革后村级治理的无序和混乱局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和罗城两县的村民自发建立了村民委员会组织。24第二节村民自治组织一、村民自治的产生与发展24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村民自治正式启动实施,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乡村选举。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中国村民自治由此走向法制化、成熟化。25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村村民自治,即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它是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26村民自治,即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它是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第一,自治的主体是农村村民,村民享有自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第二,自治的地域范围是村,即与农村居民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社区,这是农村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第三,自治的内容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即村务;第四,自治的目的是使广大农村居民在本村范围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效地处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本村公共事务,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最基层,保证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27第一,自治的主体是农村村民,村民享有自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二、村民自治组织的特征
村民委员会与其他类型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群众性。村民委员会的群众性特征是由其组织性质决定的。它既不是国家的政权组织,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一种群众性组织。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责任与义务参加村民委员会。28二、村民自治组织的特征28第二,自治性。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里的重大事务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策,对村级社区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账目及干群行为等进行民主监督。值得注意的是,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自治,是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并不是村民委员会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29第二,自治性。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里的第三,基层性。村民委员会是设立在国家最低一级行政区划之下的社会组织,它是农村基层政权指导下的社会组织,直接由广大村民所构成。30第三,基层性。村民委员会是设立在国家最低一级行政区划之下的社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在实践操作中,村民委员会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也有把几个相邻的自然村共同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或者把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划为几个村民委员会。31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第五,广泛性。一是地域的广泛性。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广泛分布于所有的农村社区。二是成员的广泛性。村民委员会的成员由一定地域的所有村民构成,而不像其他社会组织那样对其成员有性别、年龄、职业或其他社会属性的限制。32第五,广泛性。32三、影响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因素(一)政治因素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村民自治不是农民自下而上发起的,而是由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因此,政治因素是影响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首要因素。33三、影响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因素33(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与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关系也同样复杂,经济因素是否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者们的意见不一,主要有“正向说”、“反向说”、“曲线说”和“无关说”几种观点。34(二)经济因素34“正向说”基本观点: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代表人物:党国英、欧博文(KevinO’Brien)等。欧博文对福建的调查指出“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富村,村干部和村民比较能接受村民自治这种制度安排。在穷村由于村干部没有很好的待遇,也没有集体企业可让他们分得好处,当干部只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一般村民不愿意参选村干部,且村民参与选举的意愿也不高。欧博文提出:村民自治在富村容易实施,在穷村难以推动。
35“正向说”基本观点: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反向说”基本观点:认为富村不利于推动村民自治一方面富村的干部可以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资源对村民进行威胁利诱;另一方面,富村一般都能完成国家交代的征粮收款的任务,因此,乡镇干部也不积极推动差额选举来替换现有的村干部。相反,穷村可能因为村经济不发达,尝试通过村民自治来改变现状。36“反向说”基本观点:认为富村不利于推动村民自治36“曲线说”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的相关关系。“无关说”则认为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相关关系。37“曲线说”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社会分层的影响。这种分层化的趋势造成处于不同层次的村民对待同一个事物会采取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村民自治实行的效果。38(三)社会因素38(四)其他因素农村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农村社会流动的增加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39(四)其他因素39四、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需处理好的两个重要关系(一)乡村关系乡村关系即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
40四、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需处理好的两个重要关系40第一,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行政化”现象。一是一些乡镇对村民委员会仍然以“领导”代替指导,使村民委员会丧失了对村务的管理权,沦为事实上的乡镇下级机构;二是一些村民委员会为了得到来自乡镇的资源而一味执行或服从、迎合乡镇政府的要求,置村民的利益和要求于不顾,成为完成上级任务的机器,缺乏应有的自主性,丧失了应有的“自治功能”。
41第一,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行政化”现象。41第二,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自治化”。“过度自治化”也分为两种:一是一些乡镇对村民委员会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不够,致使村民委员会出现“无政府”状态;二是村民委员会以“自治”为名拒绝接受乡镇的指导,成为不受基层政权约束的“独立王国”。42第二,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自治化”。42(二)两委关系两委关系即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两委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发挥核心作用;但党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即两委关系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43(二)两委关系43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三种现象:一是村民委员会强调自治而否认党的领导。二是村党支部委员会否认村民委员会地位,包揽、替代、干预村民委员会事务。三是两委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各自一套做法。44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三种现象:44造成两者矛盾的原因:1.两者的权力来源不同,因此代表的利益不尽相同。2.由于制度层面的缺失,造成村“两委”职责权限不明确,从而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也就是所谓的“两张皮”现象。3.由于利益驱动,村“两委”成员之间的权力之争,造成矛盾和问题。4.由于乡镇组织领导指导等管理职能越位缺位等外部原因,引发村“两委”矛盾。45造成两者矛盾的原因:45解决“两委”矛盾的典型的经验有:第一,“两票制”,即要求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成员要经过村民的信任投票,如果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成员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就需要重新选举党支部成员。46解决“两委”矛盾的典型的经验有:46第二,“两推一选”,即村党组织在进行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投票推荐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由乡镇(街道)党委依据推荐票数和村党组织委员任职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查并同意后,确定村党组织正式候选人,在党员大会上差额选举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当选的委员中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第三,“一肩挑”,即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当。47第二,“两推一选”,即村党组织在进行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代第三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一是运用合作社的概念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定义。1995年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对合作社的定义被奉为经典,它被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社促进建议书》完全认可,被看作合作社界定的国际性标准。即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合作社建立在自助、自主、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的基础上。遵循合作社创立人的传统,合作社成员坚持诚实、开放、关心社会、照顾他人的道德价值观。48第三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与特点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49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三是农业部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即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信息、技术、资金、供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建而成的经济组织。它具有较强的民办性、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
50三是农业部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即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四是学者们结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合作经济组织定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在自愿基础上,按照章程和协议建立起来的,农户有自主权利的生产经营服务组织。
51四是学者们结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合作经济组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最广义的理解,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以及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52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二是较广义的理解,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不包括供销合作社和信用合作社;三是狭义的理解,仅指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即“同类产品的生产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维护和发展成员利益、自主经营、自我服务、自负盈亏的合作经济组织”。
53二是较广义的理解,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综合以上观点,我们选取了相对狭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定义,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但不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供销合作社和农村信用合作社。
54综合以上观点,我们选取了相对狭义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定义,认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以农民为主体组建。第二,是农民自愿联合、自发组织的。第三,是一个互助的经济组织。第四,具有合作制的性质。55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55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
(一)组织的数量增长很快、地域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按照组织的形成背景划分:由科技协会发起建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农业技术推广站等政府事业单位及乡村干部发起建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合作社发起建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龙头企业发起建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农村中的专业户、经销大户等自发建立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56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现状56依据组织的目标功能不同,国际上一般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划分为三类:投入型合作经济组织;市场营销型合作经济组织;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
57依据组织的目标功能不同,国际上一般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划分为三从涉及的产业看,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覆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从组织的层次来看,从村级到省级的各种级别和层次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有。行业分布上以种养业为主,主要集中于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特色种植业和畜牧水产业等领域,从事粮食作物种植的相对较少。有些组织同时从事多项活动,包括农产品加工和技术信息推广等。58从涉及的产业看,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已经覆盖了农业的各个领域从组织服务的类型看,大多数的组织属于技术经济服务型,主要是为会员农户(有的也包括非会员农户)提供技术经济信息和一些生产资料的供应服务。如何科学养兔!59从组织服务的类型看,大多数的组织属于技术经济服务型,主要是为(二)组织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功能首先,农民明显受益。其次,促进了政府的农村工作。再次,有助于其他市场经营主体优势的发挥。60(二)组织在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功能60(三)组织内部结构各具特色就组织管理的规范性来看,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基本上都有书面章程。从对成员加入和退出的管理来看,目前大多数农民合作经济组织都允许会员在符合组织规定的条件下自愿加入,自由退出。对于组织收益的分配,主要有按组织销售的产品数量分配收益和按组织销售的产品价值和提供给组织的资金分配,也有一些组织不分配利润或没有收益分配这项活动,还有一些组织的收入全部用于组织的开支。
61(三)组织内部结构各具特色61(四)组织注册不统一,多数属于非营利性实体
当前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多数都进行了登记注册,但注册的部门并不统一。从法律性质看,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属于非营利性实体,也有的属于群众组织。由于性质不一,组织在法定地位和法律援助方面,仍然非常薄弱。62(四)组织注册不统一,多数属于非营利性实体62(五)组织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一是组建领域不断拓宽。二是对优势产业的依托性增强。三是突破了行政区域界限。四是社与社、合作社与公司之间的合作不断增多。五是类型多样化、综合化、实体化。63(五)组织发展出现了一些新趋势63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覆盖面偏低,合作不够紧密,作用有限
一是起步晚,起点低,规模小。二是带动能力弱,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组织机构较为简单,合作水平低。四是对农民利益保护不够。
(二)发展的规范性不够(三)内部管理不健全64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64现状与趋向市场化进程对乡村社会组织的冲击个体化、自由化倾向显现,互助性行为式微认同与整合危机:人散、物散新的乡村组织如何形成?形成什么样的乡村组织?65现状与趋向市场化进程对乡村社会组织的冲击65第六章农村社会组织66第六章农村社会组织1第一节农村社会组织概述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内涵
社会组织是静态的组织实体和动态的组织活动的统一。广义的社会组织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等各种初级群体;狭义的社会组织是相对于初级社会群体的次级社会群体,它是人们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社会团体。作为活动或行为,社会组织是指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过程。67第一节农村社会组织概述一、农村社会组织的内涵2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并根据一定的规章、程序而进行活动的人群共同体;是农村社会从无序到有序发展的一种状态和过程,是一定社会成员所采取的某种社会生活方式。
68农村社会组织是农村中为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执行特定的社会职能依据不同的标准,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农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指政府按编制和法律规定而建立的组织。农村基层的正式组织包括政治组织、村民自治组织、经济组织、事业组织和群团组织等。农村非正式组织指农民自己组织起来的宗族、宗教以及各种会、社、团体等。69依据不同的标准,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划分为农村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目标组织、经济生产组织、整合组织、模式维持组织。70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功能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政治目标组织、依据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的观点,根据组织目标与受益者的关系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分为互惠组织、服务组织、经营性组织和公益组织。依据埃特奥尼(AmitaiEtzioni)的观点,根据组织权力类型和组织成员服从方式划分,可将农村社会组织划分为强制性组织、功利性组织和规范性组织三类。71依据美国社会学家交换学派的代表彼得·布劳的观点,根据组织目标依据杨开道的观点,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普通组织和特殊组织。普通组织包括农村家庭、农村部落、农村社会。特殊组织包括阶级组织和事业组织。其中,事业组织指教育、政治、经济、宗教、卫生、娱乐等组织。
72依据杨开道的观点,农村社会组织可以分为普通组织和特殊组织。7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
1.农村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2.从组织的成员来看,农村社会组织绝大部分是由农民构成的。3.农村社会组织多与农村初级社会群体或者农民的初级社会关系具有密切联系。4.农村社会组织的形式与类型相对较少,结构比较简单,规模相对较小。5.农村社会组织在组织变革和创新上一般比城市社会组织要更为缓慢一些。73二、农村社会组织的特征8传统农村社会组织功能:生存延续和秩序稳定。特征:组织联系纽带的血缘性,居住方式的地缘性,组织结构的等级性和组织功能的非专一性。74传统农村社会组织9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的发展阶段:秦汉到隋唐时期的“乡里制”;北宋到清朝实行的“保甲制”。
75在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经历了乡里制“乡里制”起于秦汉,止于隋唐,历经千余年,特点有三:一是职官与长者并用,既设立行政官吏,又注意发挥地方长老的作用;二是刑禁与教化并施,对居民既施行什伍连坐,又进行以“孝”、“悌”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感化;三是秩序制和晋升制集于一体,形成“宰相起于州部,猛将出于卒伍”的运行机制。
76乡里制“乡里制”起于秦汉,止于隋唐,历经千余年,特点有三:1“乡里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利用地方长老进行“教化”活动,使封建伦理道德深入乡民;二是管理户籍,征敛赋税和徭役;三是维护社会治安,以“什伍连坐法”的强力措施,达到维持社会稳定的目的;四是通过“乡举里送”,向朝廷推荐官吏。77“乡里制”的社会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2保甲制与“乡里制”相比,“保甲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保甲制”建立了一个更加严密的社会治安网络,对内加强了对人民的统治;其次,“保甲制”寓兵于民,注意加强对壮丁的军事训练,强化了国家防御力量,对外有效地抗击了外族的入侵;再次,“保甲制”比较重视农业生产和建设。
78保甲制与“乡里制”相比,“保甲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农村社会组织整体上依然表现出发育程度较低的特点,保留着许多历史的痕迹。具体表现在:第一,农村的社会组织总体上数量较少,结构比较简单。第二,血缘、地缘关系依然是农村社会组织的基本纽带。79农村社会组织整体上依然表现出发育程度较低的特点,保留着许多历第三,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非正式的、传统的社会组织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第四,农村社会组织的产生与发展深受政治因素的影响。农村社会组织的发育过程受到行政干预的强大影响,各类社会组织的领导归属、结构层次、组织目标、管理方法等基本上是自上而下,依照行政命令、党政领导机关和主要领导人意志决定。第五,自下而上产生的民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它们在繁荣农村经济、推动基层民主、创建法制秩序、建设和谐农村方面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80第三,农村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非正式的、三、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
中国农村社会基层组织,包括设在镇(办事处)和村一级的各种组织,主要是指村级组织。基层政权基层党组织其它组织81三、中国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的类型16政治组织
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乡(镇)设有基层政权组织,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这一级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具体的执政机构是乡(镇)人民政府。农村政权组织还包括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等国家政权机关。
82政治组织农村基层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和政权组织。17村民(居民)自治组织
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人组成,通过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三年,可以连选连任。村民委员会的基本职能是“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事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83村民(居民)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三至七经济组织
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常见的农村经济组织主要有乡镇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供销社、信用社等。84经济组织经济组织是人们在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组织事业组织
农村基层事业组织是指从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事业,其经费来源是国家、地方财政拨款或通过多种渠道筹集的国家、集体或民间的组织。乡镇及以下的事业组织主要有教育站、文化站、广播站、各类中学、小学、幼儿园、农民技术学校、卫生院(所)、放映队、技术推广站、植保站、环保站、体育运动队等。
85事业组织农村基层事业组织是指从事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群团组织
群团组织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等的人民群众所自愿组合形成的群众性组织,如共青团、工会、妇女联合会等。86群团组织群团组织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由不同年龄、职业、性宗族与宗教组织
宗族与宗教组织是农村中典型的非正式组织。两者的相似点在于:首先,他们主要是中国传统社会遗留下来的社会组织形式,是组织要素残缺的非正式组织,通常按照传统习惯活动;其次,他们都是文化共同体,是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复苏形式,具有相似的社会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主要在微型社区)发挥社会整合作用,但较少具备政治、经济功能;再次,它们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将继续存在,但其发展趋势是不断衰落直至消亡。
87宗族与宗教组织宗族与宗教组织是农村中典型的非正式组织。22农村宗族宗教组织的社会功能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们对农村基层社会具有一定的整合功能,如组织生产互助、扶贫济困、承担部分社会福利工作及公益事业,维持地方秩序,协调社区内部关系;满足族人和教徒的情感需要,使村民有某种精神寄托;协助地方政府执行政策等。另一方面,它们也有很多消极功能,如分散政治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织目标,限制其社会整合主导作用的发挥;制造地区封锁,组织械斗,破坏社会治安;制约农民法制、民主、科学观念的发展,强化农民的天命观、宿命观等。88农村宗族宗教组织的社会功能具有双重性。23第二节村民自治组织
一、村民自治的产生与发展村民自治的产生缘起于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出现的组织“真空”。1980年,为解决当时农村改革后村级治理的无序和混乱局面,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山和罗城两县的村民自发建立了村民委员会组织。89第二节村民自治组织一、村民自治的产生与发展24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村民自治正式启动实施,民政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乡村选举。1998年11月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并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施行,中国村民自治由此走向法制化、成熟化。90198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颁布,村村民自治,即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它是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村民利益相关的村内事务,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91村民自治,即村民自己管理自己,它是村民通过自治组织依法办理与第一,自治的主体是农村村民,村民享有自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主权利;第二,自治的地域范围是村,即与农村居民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社区,这是农村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单位;第三,自治的内容为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即村务;第四,自治的目的是使广大农村居民在本村范围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效地处理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本村公共事务,将社会主义民主落实到最基层,保证国家对农村基层社会的有效治理。92第一,自治的主体是农村村民,村民享有自主管理本村公共事务的民二、村民自治组织的特征
村民委员会与其他类型的农村基层社会组织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群众性。村民委员会的群众性特征是由其组织性质决定的。它既不是国家的政权组织,也不是乡镇政府的派出机构,而是一种群众性组织。村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责任与义务参加村民委员会。93二、村民自治组织的特征28第二,自治性。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里的重大事务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策,对村级社区事务实行民主管理,对村集体经济收支账目及干群行为等进行民主监督。值得注意的是,村民委员会的自治是在党的领导下的自治,是在国家法律规定范围内的自治,并不是村民委员会可以不受任何约束“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94第二,自治性。村民委员会的领导成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村里的第三,基层性。村民委员会是设立在国家最低一级行政区划之下的社会组织,它是农村基层政权指导下的社会组织,直接由广大村民所构成。95第三,基层性。村民委员会是设立在国家最低一级行政区划之下的社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八条,“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的原则设立”。在实践操作中,村民委员会一般以自然村为单位,也有把几个相邻的自然村共同组成一个村民委员会,或者把一个较大的自然村划为几个村民委员会。96第四,地域性。村民委员会是一种地域性社会组织。依据《中华人民第五,广泛性。一是地域的广泛性。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最普遍的社会组织,广泛分布于所有的农村社区。二是成员的广泛性。村民委员会的成员由一定地域的所有村民构成,而不像其他社会组织那样对其成员有性别、年龄、职业或其他社会属性的限制。97第五,广泛性。32三、影响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因素(一)政治因素在中国大部分地区,村民自治不是农民自下而上发起的,而是由国家自上而下推动的,因此,政治因素是影响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首要因素。98三、影响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因素33(二)经济因素经济因素与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关系也同样复杂,经济因素是否对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产生影响,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学者们的意见不一,主要有“正向说”、“反向说”、“曲线说”和“无关说”几种观点。99(二)经济因素34“正向说”基本观点: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代表人物:党国英、欧博文(KevinO’Brien)等。欧博文对福建的调查指出“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富村,村干部和村民比较能接受村民自治这种制度安排。在穷村由于村干部没有很好的待遇,也没有集体企业可让他们分得好处,当干部只是吃力不讨好的差事,一般村民不愿意参选村干部,且村民参与选举的意愿也不高。欧博文提出:村民自治在富村容易实施,在穷村难以推动。
100“正向说”基本观点:村民自治的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反向说”基本观点:认为富村不利于推动村民自治一方面富村的干部可以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资源对村民进行威胁利诱;另一方面,富村一般都能完成国家交代的征粮收款的任务,因此,乡镇干部也不积极推动差额选举来替换现有的村干部。相反,穷村可能因为村经济不发达,尝试通过村民自治来改变现状。101“反向说”基本观点:认为富村不利于推动村民自治36“曲线说”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但并不是线性的相关关系。“无关说”则认为村民自治组织的发展与经济发展之间没有相关关系。102“曲线说”基本观点:认为经济发展与村民自治之间存在着相关关系(三)社会因素社会因素对村民自治组织发展的影响首先表现为社会分层的影响。这种分层化的趋势造成处于不同层次的村民对待同一个事物会采取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行为,从而影响村民自治实行的效果。103(三)社会因素38(四)其他因素农村其他社会组织的发展农村社会流动的增加村民的文化素质和思想意识104(四)其他因素39四、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需处理好的两个重要关系(一)乡村关系乡村关系即乡(镇)政府的行政权与村民自治权之间的关系。
105四、村民自治组织发展需处理好的两个重要关系40第一,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行政化”现象。一是一些乡镇对村民委员会仍然以“领导”代替指导,使村民委员会丧失了对村务的管理权,沦为事实上的乡镇下级机构;二是一些村民委员会为了得到来自乡镇的资源而一味执行或服从、迎合乡镇政府的要求,置村民的利益和要求于不顾,成为完成上级任务的机器,缺乏应有的自主性,丧失了应有的“自治功能”。
106第一,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行政化”现象。41第二,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自治化”。“过度自治化”也分为两种:一是一些乡镇对村民委员会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不够,致使村民委员会出现“无政府”状态;二是村民委员会以“自治”为名拒绝接受乡镇的指导,成为不受基层政权约束的“独立王国”。107第二,村民委员会的“过度自治化”。42(二)两委关系两委关系即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之间的关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两委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在农村中发挥核心作用;但党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即两委关系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关系。108(二)两委关系43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三种现象:一是村民委员会强调自治而否认党的领导。二是村党支部委员会否认村民委员会地位,包揽、替代、干预村民委员会事务。三是两委各自为政,谁也不服谁,各自一套做法。109村民委员会和村党支部委员会的矛盾突出表现为三种现象:44造成两者矛盾的原因:1.两者的权力来源不同,因此代表的利益不尽相同。2.由于制度层面的缺失,造成村“两委”职责权限不明确,从而在运转过程中产生摩擦和冲突,也就是所谓的“两张皮”现象。3.由于利益驱动,村“两委”成员之间的权力之争,造成矛盾和问题。4.由于乡镇组织领导指导等管理职能越位缺位等外部原因,引发村“两委”矛盾。110造成两者矛盾的原因:45解决“两委”矛盾的典型的经验有:第一,“两票制”,即要求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成员要经过村民的信任投票,如果党员选举产生的党支部成员不能获得村民的信任,就需要重新选举党支部成员。111解决“两委”矛盾的典型的经验有:46第二,“两推一选”,即村党组织在进行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投票推荐党组织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由乡镇(街道)党委依据推荐票数和村党组织委员任职的基本条件,进行审查并同意后,确定村党组织正式候选人,在党员大会上差额选举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村党组织书记在新当选的委员中由全体党员选举产生。第三,“一肩挑”,即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由一人担当。112第二,“两推一选”,即村党组织在进行换届时,先由党员和村民代第三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与特点
一是运用合作社的概念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定义。1995年的国际合作社联盟第31届代表大会对合作社的定义被奉为经典,它被国际劳工组织《合作社促进建议书》完全认可,被看作合作社界定的国际性标准。即合作社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的企业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合作社建立在自助、自主、民主、平等、公平和团结的基础上。遵循合作社创立人的传统,合作社成员坚持诚实、开放、关心社会、照顾他人的道德价值观。113第三节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含义与特点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114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定义,即农民专业合作三是农业部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即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为解决生产经营中的信息、技术、资金、供销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在家庭经营基础上,按照自愿、民主的原则组建而成的经济组织。它具有较强的民办性、专业性、合作性、经济性。
115三是农业部对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定义,即新型农民合作经济组四是学者们结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合作经济组织定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农民在自愿基础上,按照章程和协议建立起来的,农户有自主权利的生产经营服务组织。
116四是学者们结合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提出的合作经济组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于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内涵主要有三种不同的理解。一是最广义的理解,包括各种类型的农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三年级上册期中数学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题16计数原理(十二大题型)
- 自主性区域活动培训
-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练习附答案
- 2024年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美化合同
- 2024年经济型轿车租借协议2篇
- 孕期尿多的临床护理
- 食品公司会计人员劳动合同
- 沼气发电站防水工程协议书
- 矿山开采挖机租赁协议
- 花艺作品制作师临时合同
- 医院培训课件:《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管理培训》
- DB46T 631-2024 农产品全产业链生产规范 咖啡
- 新疆昌吉州教育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
- 外科学-第三十六章-阑尾疾病
- 《观察教室》(教案)-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5《协商决定班级事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
- 体育教案–《田径运动》
- 大型集团公司IT信息化顶层规划报告
- 2024秋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新教材全册教案核心素养导向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南开区高二上学期期末阶段性质量监测地理试题(解析版)
- 第18课《我的白鸽》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