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改革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况和清政权性质的变化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第三节
清末修律第四节
司法制度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改革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1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况
和清政权性质的变化
1.列强的外部压迫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况
和清政权性质的变化1.2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改革课件3
2.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一是政治统治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地方督抚势力日益坐大。
二是清廷内部腐败的加剧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内耗加剧。李鸿章曾国藩曾国藩
2.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一是政治统治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43.清廷财政压力的增加一是战争赔款的压力。二是国内工商业的艰难境况。三是中央财税政策的不畅。3.清廷财政压力的增加一是战争赔款的压力。5
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一)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的影响间接影响:新出现的社会经济关系,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打破了自古以来官府垄断律学的状况。宋元以降一再衰微的法律研究为之一振,知识界开始冲破清廷“祖宗之法不可改”的一贯宗旨。
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一)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6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
的直接影响
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各国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如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案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实,皆臻完善,英国允弃其领事裁判权。——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一切现行律例,按照通商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俾治理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
的直接影响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7方今改订商约,英、美、日、葡四国,均允中国修订法律,首先收回治外法权,实变法自强之枢扭,臣等奉命考订法律,恭绎谕旨,原以墨守旧章,授外人以口实,不如酌加甄采,可默收长驾远驭之效。——沈家本方今改订商约,英、美、日、葡四国,均允中国修订法律,首先收回8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
一、实行预备立宪的政治背景1905年清廷提出“仿行宪政”同年10月成立“考察政治馆”12月派大臣出洋考察列强国宪政1907年8月更名为“宪政编查馆”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
一、实行预备立宪的政治背景9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27日公布了“预备立宪”计划,即《钦定逐年筹备事宜清单》。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弥。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10二、官制改革和单行行政法规(一)官制改革1.中央官制改革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管部大臣以近支王公充之。另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尚书中必须有一人兼军机大臣。侍郎中必须有一人通西文西语。均作为额缺,予以厚禄。
二、官制改革和单行行政法规(一)官制改革11
此次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五不议”的原则进行。所谓“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此次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五不议”的原则进行。122.地方官制改革陆军部直接委派督练公所军事参议官,以收回各督抚的军权;度支部派清理财政监督官,以收回各省督抚的财权;将各省督抚的军权、财权分别收归陆军部和度支部。2.地方官制改革陆军部直接委派督练公所军事参议官,以收回各13三、制定宪法性文件(一)《钦定宪法大纲》1.《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与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廷颁布了由宪政编查馆制订的《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三、制定宪法性文件(一)《钦定宪法大纲》142.《钦定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首列(君上)大权事项,以明君为臣纲之义。次列臣民权利义务事项,以示民为邦本之义,虽君民上下同处于法律范围之内,而大权仍统于朝廷。2.《钦定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首列(君上)大权事项,以明君15君上大权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立法、行政、司法则皆总揽于统治大权,故一言以蔽之,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者也。臣民权利义务
重心是纳税、当兵及遵守法律等项义务在法律范围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等事,准其自由,臣民非依法规定,不受逮捕监禁处罚;以及进行诉讼,专受司法机关审判等项。君上大权臣民权利义务16(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通称《十九信条》.采用英国式“虚君共和”的责任内阁制;形式上限制了皇权,扩大了国会权力;属临时宪法。(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宪17
四、制定《谘议局章程》和
《资政院院章》《谘议局章程》“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于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是清政府在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于1910年设立。
四、制定《谘议局章程》和
《资政院院章》《谘议局章程》18第三节
清末修律一、修律的指导思想(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二)清末修律的目的及其实质1.以资产阶级法律形式掩盖君主专制统治2.配合预备立宪缓和矛盾抵制革命3.清末立法的实质第三节
清末修律一、修律的指导思想19二、修律概况(一)《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清末刑法的修订,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为删修旧律旧例,改订刑罚制度,废除一些残酷的刑种和明显不合潮流的制度。这一方面以公布《大清现行刑律》为代表。一为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二、修律概况(一)《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20(一)《大清现行刑律》与
《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和特点
1.《大清现行刑律》第一,改律名为《刑律》。第二,取消《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称呼名称而设的六律总目,现行刑律篇目,自名例至河防分30门36卷。第三,改革刑罚,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第四,废除过时法条,增加新罪名。(一)《大清现行刑律》与
《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和特点
1.212.《大清新刑律》(1)《大清新刑律》的结构变化《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分则两编,共53章411条,附《暂行章程》5条,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仿资产阶级刑法体例。二是采取资产阶级国家刑罚体系。2.《大清新刑律》(1)《大清新刑律》的结构变化22(2)《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变化一是吸收资产阶级刑法制度。采用罪刑法定原则,否定了罪刑擅断和诏敕断罪。适应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现实。二是《大清新刑律》对封建刑法制度作了大量删削,尤其是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请、减、赎、“十恶”和“存留养宗”等封建法律内容。(2)《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变化一是吸收资产阶级刑法制度。23
3.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争论焦点:其一,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其二,关于“存留养亲”制度。其三,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其四,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其五,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问题。
3.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24争论妥协的结果——“暂行章程”
法部在新刑律后加上5条《附则》,称《暂行章程》。规定了无夫妇女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等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刑罚等等。以符合“凡我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宗旨。争论妥协的结果——“暂行章程”法部在新刑律后加上5条《附则25(二)商律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商律修订的过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第一阶段《钦定大清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与《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破产律》(二)商律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商律修订的过程26光绪三十三年后至宣统三年为第二阶段
经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官制改革,商事立法改由修订法律馆负责,主要法典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各单行法规仍由有关部门拟订。《大清商律草案》、《交易行律草案》、《破产律草案》、《保险规则草案》、《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光绪三十三年后至宣统三年为第二阶段经过光绪三十二年(19027商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清末商律的主要内容(1)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奖励工商业的政策,肯定了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合法地位。(2)规定了商人的法律地位及从事商事活动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则。(3)规定了公司的法律地位、种类,各种公司的组织机构、内部关系及外部关系、成立、变更、解散及会计制度等商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清末商律的主要内容28(4)具体规定了买卖、行铺营业、承揽运送业、运送营业、仓库营业、保险营业等商事行为的性质、经营规则、有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5)对于海上运输这一特殊行业的有关问题作了系统的规定。(6)对商事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票据的性质、种类、款式、发行、流通、收回及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作了系统规定。(7)规定了破产的条件、呈报破产的方法、清偿债务的方法及对有心倒骗的处理办法等。(4)具体规定了买卖、行铺营业、承揽运送业、运送营业、仓库营292.清末商律的基本特点
首先,在法律渊源上,它主要模仿德、日、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法,同时也吸收了一些中国的商事习惯。其次,在立法原则上,充分照顾商事活动的简便性及敏捷性要求,从各国商法和中国商事习惯中采取了大量的与商为便的规定。第三,在具体内容上,带有一些封建残余和半殖民地法的烙印。2.清末商律的基本特点首先,在法律渊源上,它主要模仿德、日30(三)民律修订的过程1908年11月修订法律馆在沈家本主持下聘请日本法学士松冈义正为顾问,开始民法的起草。1909年9月内阁侍读学士甘大璋奏请将民律中与礼教牵涉较多的亲属、继承二编,分出改由礼学馆起草,然后会同修订法律馆一起商定。(三)民律修订的过程1908年11月修订法律馆在沈家本主持31三点宗旨一是“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广泛吸收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定。二是“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采用各国新制”以便与列强相交涉。
三是“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和“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三点宗旨一是“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广泛吸收大陆法系国32《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与内容《大清民律草案》共有五编,按其编纂结构和内容的特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即总则、债权、物权前三编与亲属、继承后两编。清末民律草案前三编以“模范列强”为主清末民律草案后两编以“固守国粹为宗”《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与内容《大清民律草案》共有五编,按其33(四)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
的制订过程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制定2.《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制定3.《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4.《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与《法院编制法》(四)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
的制订过程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34
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的内容特点
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内容特点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公元1906年4月),拟成《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上奏清廷,请求在刑法和民法之前颁行。该草案共5章260条,另附《颁行例》3条。
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的内容特点
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352.《刑事诉讼律草案》与
《民事诉讼律草案》的内容特点
(1)《刑事诉讼律草案》其一,诉讼方式上采用告劾式,审判衙门只管审判,不管纠问;其二,对刑事案件实行公诉,公诉权由检察官行使;其三,采取资产阶级“自由心证”、“直接审判”、“言词辩论”等原则;其四,规定原被告待遇平等,被告人除自行辩护外,还可请辩护人及辅佐人代为辩护;其五,实行审判公开的原则和三审终审制;其六,规定当事人对案件无处分权;其七,实行干涉主义。
2.《刑事诉讼律草案》与
《民事诉讼律草案》的内容特点(136(2)《民事诉讼律草案》该法是我国首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草案,它以德国民诉法为蓝本,参照日本、奥地利、匈牙利民诉法,结合中国传统法律及习俗制订而成。采用了资本主义国家通用的“当事人主义”、“法院不干涉原则”及“辩论原则”等,但许多条文有脱离中国社会实际之处。(2)《民事诉讼律草案》该法是我国首部独立的民事诉讼法典草37第四节
司法制度
一、司法机关的变化清廷于1906年9月颁布“仿行预备立宪”诏令的次日,宣布仿照资产阶级国家“三权分立”原则“更定官制”,使司法与行政分立,一改几千年来司法行政合一的体制。1.刑部改法部,专任司法行政。2.大理寺改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3.设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
第四节
司法制度一、司法机关的变化38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
1确定司法独立原则2区别刑事、民事诉讼3审判权、检察权分立4承认辩护制度5狱政制度的改革与“模范监狱”的设立
二、诉讼审判制度的改革1确定司法独立原则39三、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制度的确立
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者强迫中国缔结的不平等条约中所规定的一种非法特权。它的主要内容是:凡在中国享有领事裁判权的国家,其在中国的侨民不受中国法律的管辖,不论其发生任何违背中国法律的违法犯罪行为,或成为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的当事人时,中国司法机关无权裁判,只能由该国的领事等人员或设在中国的司法机构依据其本国法律裁判。故名曰:“领事裁判权”。
三、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制度的确立领事裁判权,是外国侵略40领事裁判权的确立
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始于1843年7月22日在香港公布的《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及税则》和同年10月8日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领事裁判权的确立领事裁判权的确立,始于1843年7月22日41会审制度的形成1853年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修改了《上海租地章程》,擅自另订《上海英美法租界地章程》.并根据章程规定在租界内成立了由外国领事直接控制的“工部局”和巡捕房,攫取了对于租界内纯属华人和无约国人的司法管辖权。此后又进一步确认:“中国官厅对于居住租界内之华人行使管辖权时”须先得外国领事同意。中国官厅的拘票非先经过外国领事加签,不得拘捕租界内任何人。会审制度的形成1853年英美法三国驻上海领事修改了《上海租42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改革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况和清政权性质的变化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第三节
清末修律第四节
司法制度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改革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43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况
和清政权性质的变化
1.列强的外部压迫
第一节
鸦片战争后社会的基本情况
和清政权性质的变化1.44第十一章清末法律制度改革课件45
2.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
一是政治统治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地方督抚势力日益坐大。
二是清廷内部腐败的加剧和统治集团内部的权利内耗加剧。李鸿章曾国藩曾国藩
2.国内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一是政治统治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463.清廷财政压力的增加一是战争赔款的压力。二是国内工商业的艰难境况。三是中央财税政策的不畅。3.清廷财政压力的增加一是战争赔款的压力。47
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一)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的影响间接影响:新出现的社会经济关系,要求有相应的法律规范予以调整。打破了自古以来官府垄断律学的状况。宋元以降一再衰微的法律研究为之一振,知识界开始冲破清廷“祖宗之法不可改”的一贯宗旨。
二、清末法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一)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48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
的直接影响
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各国改同一律,英国允愿尽力协助,如成此举,一俟查悉中国律例情形及其案断办法,及一切相关事实,皆臻完善,英国允弃其领事裁判权。——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一切现行律例,按照通商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俾治理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清末法制
的直接影响中国深欲整顿律例,期与49方今改订商约,英、美、日、葡四国,均允中国修订法律,首先收回治外法权,实变法自强之枢扭,臣等奉命考订法律,恭绎谕旨,原以墨守旧章,授外人以口实,不如酌加甄采,可默收长驾远驭之效。——沈家本方今改订商约,英、美、日、葡四国,均允中国修订法律,首先收回50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
一、实行预备立宪的政治背景1905年清廷提出“仿行宪政”同年10月成立“考察政治馆”12月派大臣出洋考察列强国宪政1907年8月更名为“宪政编查馆”第二节
清末预备立宪
一、实行预备立宪的政治背景51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27日公布了“预备立宪”计划,即《钦定逐年筹备事宜清单》。立宪有三大利:一曰皇位永固;二曰外患渐轻;三曰内乱可弥。1906年9月1日宣布“预备立宪”52二、官制改革和单行行政法规(一)官制改革1.中央官制改革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冠于六部之首。管部大臣以近支王公充之。另设尚书二人,侍郎二人。尚书中必须有一人兼军机大臣。侍郎中必须有一人通西文西语。均作为额缺,予以厚禄。
二、官制改革和单行行政法规(一)官制改革53
此次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五不议”的原则进行。所谓“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此次改革中央官制,御前会议确定按照“五不议”的原则进行。542.地方官制改革陆军部直接委派督练公所军事参议官,以收回各督抚的军权;度支部派清理财政监督官,以收回各省督抚的财权;将各省督抚的军权、财权分别收归陆军部和度支部。2.地方官制改革陆军部直接委派督练公所军事参议官,以收回各55三、制定宪法性文件(一)《钦定宪法大纲》1.《钦定宪法大纲》的颁布与传统中华法系的解体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清廷颁布了由宪政编查馆制订的《钦定宪法大纲》,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三、制定宪法性文件(一)《钦定宪法大纲》562.《钦定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首列(君上)大权事项,以明君为臣纲之义。次列臣民权利义务事项,以示民为邦本之义,虽君民上下同处于法律范围之内,而大权仍统于朝廷。2.《钦定宪法大纲》的主要内容首列(君上)大权事项,以明君57君上大权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立法、行政、司法则皆总揽于统治大权,故一言以蔽之,宪法者所以巩固君权,兼以保护臣民者也。臣民权利义务
重心是纳税、当兵及遵守法律等项义务在法律范围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集会、结社等事,准其自由,臣民非依法规定,不受逮捕监禁处罚;以及进行诉讼,专受司法机关审判等项。君上大权臣民权利义务58(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通称《十九信条》.采用英国式“虚君共和”的责任内阁制;形式上限制了皇权,扩大了国会权力;属临时宪法。(二)《宪法重大信条十九条》1911年11月3日公布《宪59
四、制定《谘议局章程》和
《资政院院章》《谘议局章程》“谘议局”是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清政府设立的地方咨询机构,于1909年开始在各省设立。《资政院院章》“资政院”是清政府在清末“预备立宪”过程中设立的中央“咨询机关”,于1910年设立。
四、制定《谘议局章程》和
《资政院院章》《谘议局章程》60第三节
清末修律一、修律的指导思想(一)“参考古今,博稽中外”的修律方针(二)清末修律的目的及其实质1.以资产阶级法律形式掩盖君主专制统治2.配合预备立宪缓和矛盾抵制革命3.清末立法的实质第三节
清末修律一、修律的指导思想61二、修律概况(一)《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清末刑法的修订,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方面:一为删修旧律旧例,改订刑罚制度,废除一些残酷的刑种和明显不合潮流的制度。这一方面以公布《大清现行刑律》为代表。一为制定并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大清新刑律》。二、修律概况(一)《大清现行刑律》与《大清新刑律》62(一)《大清现行刑律》与
《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和特点
1.《大清现行刑律》第一,改律名为《刑律》。第二,取消《大清律例》中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称呼名称而设的六律总目,现行刑律篇目,自名例至河防分30门36卷。第三,改革刑罚,废除凌迟、枭首、戮尸、缘坐、刺字等酷刑。第四,废除过时法条,增加新罪名。(一)《大清现行刑律》与
《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和特点
1.632.《大清新刑律》(1)《大清新刑律》的结构变化《大清新刑律》分总则、分则两编,共53章411条,附《暂行章程》5条,其主要特点是:一是仿资产阶级刑法体例。二是采取资产阶级国家刑罚体系。2.《大清新刑律》(1)《大清新刑律》的结构变化64(2)《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变化一是吸收资产阶级刑法制度。采用罪刑法定原则,否定了罪刑擅断和诏敕断罪。适应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现实。二是《大清新刑律》对封建刑法制度作了大量删削,尤其是删去了以家天下和宗法制为根据的“八议”、请、减、赎、“十恶”和“存留养宗”等封建法律内容。(2)《大清新刑律》的内容变化一是吸收资产阶级刑法制度。65
3.修律中的“礼法之争”
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与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争论焦点:其一,关于“干名犯义”条存废问题。其二,关于“存留养亲”制度。其三,关于“无夫奸”及“亲属相奸”等问题。其四,关于“子孙违反教令”问题。其五,关于子孙卑幼能否对尊长行使正当防卫权问题。
3.修律中的“礼法之争”所谓“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66争论妥协的结果——“暂行章程”
法部在新刑律后加上5条《附则》,称《暂行章程》。规定了无夫妇女通奸罪,对尊亲属有犯不得适用正当防卫,加重卑幼对尊长、妻对夫杀伤害等罪的刑罚,减轻尊长对卑幼、夫对妻杀伤等罪的刑罚等等。以符合“凡我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的宗旨。争论妥协的结果——“暂行章程”法部在新刑律后加上5条《附则67(二)商律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商律修订的过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到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为第一阶段《钦定大清商律》、《公司注册试办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与《商标注册试办章程细目》、《破产律》(二)商律修订的背景与过程商律修订的过程68光绪三十三年后至宣统三年为第二阶段
经过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官制改革,商事立法改由修订法律馆负责,主要法典由修订法律馆主持起草,各单行法规仍由有关部门拟订。《大清商律草案》、《交易行律草案》、《破产律草案》、《保险规则草案》、《改订大清商律草案》光绪三十三年后至宣统三年为第二阶段经过光绪三十二年(19069商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清末商律的主要内容(1)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奖励工商业的政策,肯定了资本主义近代企业的合法地位。(2)规定了商人的法律地位及从事商事活动所应遵循的一般规则。(3)规定了公司的法律地位、种类,各种公司的组织机构、内部关系及外部关系、成立、变更、解散及会计制度等商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1.清末商律的主要内容70(4)具体规定了买卖、行铺营业、承揽运送业、运送营业、仓库营业、保险营业等商事行为的性质、经营规则、有关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等。(5)对于海上运输这一特殊行业的有关问题作了系统的规定。(6)对商事活动中经常使用的票据的性质、种类、款式、发行、流通、收回及当事人间的权利义务作了系统规定。(7)规定了破产的条件、呈报破产的方法、清偿债务的方法及对有心倒骗的处理办法等。(4)具体规定了买卖、行铺营业、承揽运送业、运送营业、仓库营712.清末商律的基本特点
首先,在法律渊源上,它主要模仿德、日、英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商法,同时也吸收了一些中国的商事习惯。其次,在立法原则上,充分照顾商事活动的简便性及敏捷性要求,从各国商法和中国商事习惯中采取了大量的与商为便的规定。第三,在具体内容上,带有一些封建残余和半殖民地法的烙印。2.清末商律的基本特点首先,在法律渊源上,它主要模仿德、日72(三)民律修订的过程1908年11月修订法律馆在沈家本主持下聘请日本法学士松冈义正为顾问,开始民法的起草。1909年9月内阁侍读学士甘大璋奏请将民律中与礼教牵涉较多的亲属、继承二编,分出改由礼学馆起草,然后会同修订法律馆一起商定。(三)民律修订的过程1908年11月修订法律馆在沈家本主持73三点宗旨一是“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广泛吸收大陆法系国家民法的一般原则和具体规定。二是“原本后出最精确之法理”;“采用各国新制”以便与列强相交涉。
三是“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和“期于改进上最有利益之法”。三点宗旨一是“注重世界最普通之法则”;广泛吸收大陆法系国74《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与内容《大清民律草案》共有五编,按其编纂结构和内容的特点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即总则、债权、物权前三编与亲属、继承后两编。清末民律草案前三编以“模范列强”为主清末民律草案后两编以“固守国粹为宗”《大清民律草案》的结构与内容《大清民律草案》共有五编,按其75(四)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
的制订过程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制定2.《各级审判厅试办章程》的制定3.《刑事诉讼律草案》和《民事诉讼律草案》4.《大理院审判编制法》与《法院编制法》(四)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
的制订过程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76
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的内容特点
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的内容特点光绪三十二年四月(公元1906年4月),拟成《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上奏清廷,请求在刑法和民法之前颁行。该草案共5章260条,另附《颁行例》3条。
诉讼法与法院组织法的内容特点
1.《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学二年级教学计划范文(35篇)
- 计件工劳动合同的权益争取
- 议标招标文件的撰写要点全解读
- 设备质量保证书用品质说话
- 设计招标文件范例分析
- 语文大专考试秘籍卷
- 语言翻译培训合同
- 货物及服务采购合同
- 购房合同补充协议案例
- 购销合同包实现双方共赢的桥梁
- 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保俶塔教育集团八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
- 初一《皇帝的新装》课本剧剧本
- 牧场物语-矿石镇的伙伴们-完全攻略
- 政府风电项目协议书范文模板
- 2024年全国企业员工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共132题)
-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试题(附答案)
- 知识创业思维与方法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湖南师范大学
- 字体设计(天津美术学院)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天津美术学院
- (高清版)TDT 1068-2022 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
-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版)(含13个附录)
- 坐标纸(可下载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