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优秀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1.gif)
![小石潭记优秀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2.gif)
![小石潭记优秀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3.gif)
![小石潭记优秀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4.gif)
![小石潭记优秀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5aec3fd10190fc4b07d5494c8c08c205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石潭记优秀课件PPT小石潭记优秀课件PPT小石潭记柳宗元(游记散文)小石潭记柳宗元(游记散文)
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773—819)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一、作者及文体介绍:
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在他被贬永州司马后,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一、作者及文体介绍: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的诗文。同时,他又以山水为寄托,遍游住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二、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悄怆篁竹清冽为坻为屿
翕忽为嵁差互寂寥幽邃(chuàng)(huáng)(liè)(chí)(yǔ)
(xī)(kān)(liáo)(suì)(cī)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二、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悄怆听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听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竹林格外清凉一整块成为遮掩缠绕摇动连缀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竹林感到快乐格外清凉一整块成为遮掩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发出声响砍伐向下靠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往西竹林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大约表不确切依托透射愣住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若隐若现像狗牙一样都在空中向下映互相逗乐那能代溪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大约表不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围绕使……凄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忧伤的样子幽静深远凄清停留离开跟从因为于是,就代这景致表顺承名叫随从寂静幽深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围绕使…思考讨论: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思考讨论: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景中含情闻声见形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第二、三段潭水
游鱼
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心情乐由景生情潭中景物第二、三段潭水游鱼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心情乐由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呢?那些语句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呢?那些语句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寂三、齐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的?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三、齐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小石潭的远望之景。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的?潭西南而望,斗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纵观全篇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5、纵观合作探究
1、理解人物的“乐”(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2)、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乐)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合作探究
1、理解人物的“乐”体会人物的“忧”
(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章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示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结合时代背景试着分析一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会人物的“忧”(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主题的理解:
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主题的理解: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四、小结:
《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四、小结:《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小石潭记作业布置要求: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小石潭记作业布置要求: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1、乃记之而去
2、佁然不动:
3、崔氏二小生:4、不可久居: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呆呆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居:
(古)停留
(今)居住1、乃记之而去
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2、如鸣珮环3、心乐之4、下见小潭5、皆若空游无所依词类活用6、日光下澈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9、凄神寒骨向西。名作状使……鸣叫以……为乐在下面在空中向下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像狗牙那样使……凄凉使……寒冷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词类活用6、日光下澈向西。名作状使……鸣1、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2、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虚词(介词,把)(承接,“而”不译)(介词,表原因)(动词,当“作为”讲)(动词,“成为”)1、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2、解释画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3)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其境过清6)为屿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或现或隐像狗的牙齿那样因为成为2、解释画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三、翻译下列句子:卷石底以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三、翻译下列句子: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明灭可见作为副词,大约成为、形成可以西南而望记之而去水尤清冽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表修饰表承接(承接,不译)(由于、因为)清澈冷清(介词,用)助动词,能够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作为副词,大约成为、形成可①乃记之而去②佁然③小生古,离开;今,前往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古,静止不动的样子;古,年轻人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如鸣珮环(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珮环(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小石潭记优秀课件[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3.发展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二、水运与航空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三、从驿传到邮政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2.电讯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串点成面·握全局][串点成面·握全局]小石潭记优秀课件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2.特点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判断最有可能是轮船招商局的轮船。[答案]
C[解析]由材料信息“19世纪七十年代,由江苏沿江居[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
)A.公路运输 B.铁路运输C.轮船运输 D.航空运输解析:根据所学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洋务运动中由军工企业转向兼办民用企业、由官办转向官督商办的第一个企业。具有打破外轮垄断中国航运业的积极意义,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权利。据此本题选C项。答案:C[题组冲关]1.中国近代史上首次打破列强垄断局面的交通行业是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一幅漫画,其要表达的主题是(
)A.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西方国家学习中国文化C.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D.西方八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2.右图是1909年《民呼日报》上登载的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这一幅漫画正反映了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权益。B项说法错误,C项不能反映漫画的主题,D项时间上不一致。答案:A解析:从图片中可以了解到各国举的灯笼是火车形状,20世纪初的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典题例析][例2]
(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
)A.电报业 B.大众报业C.铁路交通业 D.轮船航运业[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信息交流的快捷,故选A。[答案]
A[典题例析][例2](2010·福建高考)上海是近[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商业信息,可采用的最快捷的方式是 (
)A.乘坐飞机赴各地了解B.通过无线电报输送讯息C.通过互联网D.乘坐火车赴各地了解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物质生活的变迁。注意题干信息“20世纪初”“最快捷的方式”,因此应选B,火车速度远不及电报快。20世纪30年代民航飞机才在中国出现,互联网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答案:B[题组冲关]3.假如某爱国实业家在20世纪初需要了解全国各地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
)A.信息传递快捷简便B.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C.阻碍了人们的感情交流D.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解析:新式通讯工具方便快捷,便于人们感情的沟通和交流。答案:C4.下列不属于通讯工具变迁和电讯事业发展影响的是()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近代交通由传统的人力工具逐渐演变为
机械动力牵引的新式交通工具,火车、
汽车、电车、轮船、飞机先后出现。(2)通讯工具由传统的邮政通信发展为先进
的电讯工具,有线电报、电话、无线电
报先后发明。(3)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推
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图说历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随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里程碑。(2)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第
一次国共
合作正式实现,国民大革命兴起。(3)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连克武昌、九江,直捣南京、上海,取得巨大成功。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图说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代潮流图说历史主旨句归纳(1)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
民生”三民主义,成为以后辛亥革命的
指导思想。(2)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也没
有提出废除封建土地制度,是一个不彻
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3)1924年,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
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要求,它成为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大革
命的旗帜。关键词——交通和通讯不断进步、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顺应时图说小石潭记优秀课件PPT小石潭记优秀课件PPT小石潭记柳宗元(游记散文)小石潭记柳宗元(游记散文)
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孤独、执著的钓翁形象其实就是柳宗元孤傲人格的写照!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永州八记》、《捕蛇者说》等。《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之一。柳宗元(773—819)作者简介柳宗元字子厚,山西人,世称柳河东,唐代著名文学家,一、作者及文体介绍:
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文学家,在他被贬永州司马后,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他把自己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融合于自然风景的描绘中,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的心情。《小石潭记》是其中的一篇。
文体介绍: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以叙事为主,可记游,可抒情,可议论,可描写。
如《桃花源记》《岳阳楼记》《满井游记》《醉翁亭记》一、作者及文体介绍:作者介绍:柳宗元,字子厚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集团,被贬至永州为司马。任期十年中,他专心著述,写下了大量内容广泛、思想深刻的诗文。同时,他又以山水为寄托,遍游住所附近奇山异水,写下了许多文笔清秀,富有诗情画意的游记。写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柳宗元因为参加以二、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悄怆篁竹清冽为坻为屿
翕忽为嵁差互寂寥幽邃(chuàng)(huáng)(liè)(chí)(yǔ)
(xī)(kān)(liáo)(suì)(cī)1、正确朗读下列词语二、自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悄怆听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听读课文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借助书下注释,翻译课文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竹林格外清凉一整块成为遮掩缠绕摇动连缀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往西竹林感到快乐格外清凉一整块成为遮掩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拂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发出声响砍伐向下靠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往西竹林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大约表不确切依托透射愣住的样子忽然轻快敏捷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若隐若现像狗牙一样都在空中向下映互相逗乐那能代溪水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大约表不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围绕使……凄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忧伤的样子幽静深远凄清停留离开跟从因为于是,就代这景致表顺承名叫随从寂静幽深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围绕使…思考讨论: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交代同游者思考讨论: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怎样来写的?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定点特写景中含情闻声见形
第一段发现小石潭隔闻伐取见水石树清怪青幽移步换景移步换景:
指随着立足点的移动,观察的对象或者同一对象观察的角度、距离也不断变化。移步换景:潭中景物第二、三段潭水
游鱼
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心情乐由景生情潭中景物第二、三段潭水游鱼衬清澄侧面描写动静结合心情乐由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呢?那些语句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第四段作者的情感有没有变化呢?那些语句能体现出作者的情感?寂三、齐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的?5、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三、齐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以下问题: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3、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中的鱼儿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的?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小石潭的远望之景。4、作者是怎样描写小石潭的的?潭西南而望,斗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5、纵观全篇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的景物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5、纵观合作探究
1、理解人物的“乐”(1)、小石潭的景色美不胜收,你读了文章后头脑中浮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你能选择一个景点和大家说说吗(2)、小石潭的景色如此美,让人为之陶醉,如果你身处其中,会产生什么感受呢?(乐)小石潭到底有哪些乐趣呢?合作探究
1、理解人物的“乐”体会人物的“忧”
(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中,但我们从文章中也分明读出了人物的另一种感受—忧郁,哪一句显示出了作者的忧郁之情?(2)、作者的“忧”从何而来呢?结合时代背景试着分析一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体会人物的“忧”(1)、小石潭的美让人乐在其主题的理解:
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游者相乐”,后面又写“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主题的理解:问: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和“似与四、小结:
《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四、小结:《小石潭记》这篇散文生动地小石潭记作业布置要求: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熟悉的景物,写一篇二三百字的短文,注意写出景物的特征和你的感受。小石潭记作业布置要求:借鉴本文的写法,描写一处1、乃记之而去
2、佁然不动:
3、崔氏二小生:4、不可久居: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佁然:(古)呆呆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居:
(古)停留
(今)居住1、乃记之而去
古今异义去:(古)离开
(今)前往,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2、如鸣珮环3、心乐之4、下见小潭5、皆若空游无所依词类活用6、日光下澈7、斗折蛇行8、其岸势犬牙差互9、凄神寒骨向西。名作状使……鸣叫以……为乐在下面在空中向下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像狗牙那样使……凄凉使……寒冷1、从小丘西行闻水声词类活用6、日光下澈向西。名作状使……鸣1、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出
③以其境过清
2、为:①全石以为底
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虚词(介词,把)(承接,“而”不译)(介词,表原因)(动词,当“作为”讲)(动词,“成为”)1、以:①全石以为底
②卷石底以2、解释画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斗折蛇行3)明灭可见4)其岸势犬牙差互5)以其境过清6)为屿名词作状语:向西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长蛇爬行那样或现或隐像狗的牙齿那样因为成为2、解释画线字词在句中的意思: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名词作三、翻译下列句子:卷石底以出: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影布石上: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覆盖缠绕,摇动连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鱼的影子映在石上(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三、翻译下列句子:卷石底以出: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潭中鱼可百许头不可知其源明灭可见作为副词,大约成为、形成可以西南而望记之而去水尤清冽其境过清全石以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过清表修饰表承接(承接,不译)(由于、因为)清澈冷清(介词,用)助动词,能够一词多义:全石以为底潭中鱼可百许头作为副词,大约成为、形成可①乃记之而去②佁然③小生古,离开;今,前往古,静止不动的样子;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古,年轻人;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古今异义①乃记之而去古,离开;今,前往古,静止不动的样子;古,年轻人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下见小潭(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下面)皆若空游无所依(名词作状语,在空中)日光下澈(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下)斗折蛇行(名词作状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其岸势犬牙差互(名词作状语,像犬牙一样)心乐之(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以…为乐,感到快乐)凄神寒骨(形容词使动用法,凄,使……凄凉;寒,使……寒冷)如鸣珮环(动词作名词
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词类活用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方位名词作状语,向西)如鸣珮环(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历史ⅱ岳麓版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资料精品课件欢迎使用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小石潭记优秀课件[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地位铁路是
建设的重点,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2.出现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
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落成。交通运输开平[自读教材·填要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交通运输开平
3.发展(1)原因: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激烈争夺在华铁路的
。②修路成为中国人
的强烈愿望。(2)成果:1909年
建成通车;民国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4.制约因素政潮迭起,军阀混战,社会经济凋敝,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3.发展修筑权救亡图存京张铁路
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1872年,
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2)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几乎都是在列强排挤中艰难求生。2.航空(1)起步:1918年,附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
。(2)发展:1918年,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
”;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二、水运与航空轮船招商局水上飞机筹办航空事宜处三、从驿传到邮政1.邮政(1)初办邮政:1896年成立“大清邮政局”,此后又设
,邮传正式脱离海关。(2)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
。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三、从驿传到邮政邮传部万国邮联大会2.电讯(1)开端:1877年,福建巡抚在
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2)特点:进程曲折,发展缓慢,直到20世纪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3.交通通讯变化的影响(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
,
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2)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3)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
。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2.电讯台湾出行方式多姿多彩[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朱家峪人朱开山一家,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闯关东的前尘往事。下图是朱开山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可能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合作探究·提认知]
电视剧《闯关东》讲述了济南章丘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提示:特点:新旧交通工具并存(或:传统的帆船、独轮车,近代的小火轮、火车同时使用)。
原因:近代西方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国的贫困,阻碍社会发展;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与示范;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政府及各阶层人士的提倡与推动。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中国交通方式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串点成面·握全局][串点成面·握全局]小石潭记优秀课件
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1.原因(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业,促进中国社会发展。(2)列强侵华的需要。为扩大在华利益,加强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控制和操纵中国交通建设。(3)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为近代交通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一、近代交通业发展的原因、特点及影响2.特点(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2)近代中国交通业受到西方列强的控制和操纵。(3)地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3.影响(1)积极影响: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生活。(2)消极影响:有利于西方列强的政治侵略和经济掠夺。2.特点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为长江上重要商局,招商局和英商太古、怡和三家呈鼎立之势”。这说明该企业的创办 (
)A.打破了外商对中国航运业的垄断B.阻止了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C.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起步D.使李鸿章转变为民族资本家1.李鸿章1872年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前10年盈和,成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不是具体以某个企业的创办为标志;洋务运动中民用企业的创办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但是并未能阻止其侵略。故B、C、D三项表述都有错误。答案:A解析:李鸿章是地主阶级的代表,并未转化为民族资本家;洋务运动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2)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二、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有万钧柁,动如绕指柔。”这是在描写 (
)A.电话B.汽车C.电报 D.火车解析:从“万钧柁”“动如绕指柔”可推断为火车。答案:D2.清朝黄遵宪曾作诗曰:“钟声一及时,顷刻不少留。虽小石潭记优秀课件[典题例析][例1]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典题例析][例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生态环保产业园工程联合施工合同3篇
- 2025至2030年挂粉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至2030年圆盘磨刀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高度仪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钻杆螺纹护丝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插拔力试验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玉米沙拉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二零二五年度信报箱安装与智能快递配送服务合同6篇
- 2025年咖啡酊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自耦减压起动控制箱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03轴流式压气机b特性
- 五星级酒店收入测算f
- 某省博物馆十大展陈评选项目申报书
- GB/T 9109.5-2017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动态计量第5部分:油量计算
- GB/T 16316-1996电气安装用导管配件的技术要求第1部分:通用要求
- GA/T 455-2021居民身份证印刷要求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课件
- 2023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2
- 2023辽宁医药职业学院单招数学模拟试题(附答案解析)
- 2022年武汉协和医院医护人员招聘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