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RetrovirusRetrovirus1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2逆转录病毒的特性:具有包膜,球形,80~120nm,基因组为单正链RNA二聚体病毒核心中有RNA依赖的DNA多聚酶复制通过DNA中间体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逆转录病毒的特性:具有包膜,球形,80~120nm,3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4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
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HTLV-Ⅲ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5全世界共有超过36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大约有2530万的案例在中北非。另外,2000年出现了530万新的HIV感染者,大约每天为16000个案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存在大量的HIV/AIDS人群的地域包括:
*中北非――约2530万人
*南和西南非洲――约580万人
*拉丁美洲――约140万人
*北美――约92万人
*东欧和中亚――约70万人
全世界共有超过36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大约有2536
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发现与1985年,目前保守估计艾滋病感染者60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1000万。
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
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
1996年至今为扩散期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发现与1985年,目前保守估7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液中病毒抗原量。Kaposisarcomaofheel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Entryintothecell感染早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最终因致死性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HIVandAuto-Immunity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CD4antigenAnti-HIV(gp120)bindsMHCIIalsoCo-receptorHIVandAuto-Immunity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NOTINFECTED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
HlV主要有两型:HIV-I、HIV-2两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相差超过40%。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l所致;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HlV主要有两型:HIV-I、H8一、生物学性状
一、生物学性状
9形态结构球形,直径约100~120nm。圆锥状核心中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形成二聚体,并含有多种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外壳为脂蛋白包膜,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性的糖蛋白。形态结构球形,直径约100~120nm。10逆转录病毒解析课件11HIV-TheVirus
GAGgeneGroup-SpecificAntigens
p17:innersurface-myristoylatedp24:nucleocapsidp7:nucleocapsidassociatedwithRNAHIV-TheVirusGAGgeneGroup12HIV-TheVirusHIV-TheVirus13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结构基因:gag、pol、envGenomicstructureofHIV-1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Genomicstructureof14TATRNAPolIIU3RU5WhenTATAllproteins(ENV,POL,GAG,TAT,REVetc)TARU3RU5TATTATRNAPolIIU3RU5W15病毒的复制:RNARNA/DNA(-)DNAdsDNA前病毒RNA子代RNAmRNA结构蛋白调节蛋白子代病毒逆转录酶RNA酶H整合病毒的复制:RNARNA/DNA(-)DNAdsDNA前病毒16HIV-LifeHistoryEntryintothecellT4(CD4+)cellsaremajortargetHumanHeLaCellHumanHeLaCelltransfectedwithCD4antigenNOTINFECTEDINFECTEDHIV-LifeHistoryEntryinto17CD4antigenCo-receptorCD4+cell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CD4antigenCo-receptorCD4+cel18Entryintothecell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CD4antigenCD4antigenWhydoallT4cellsdisappear?KaposisarcomaofheelKaposisarcomaofheel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产生CTL反应和抗体反应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Co-receptor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HIV-LifeHistoryCD4CD4CD4HIVCCR5CCR5chemokineMutantCCR5macrophageEntryintothecellHIV-Life19病毒的变异:在基因组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较多集中于包膜糖蛋白env基因和nef调节基因.根据env基因序列的异同可将目前全球流行的HIV-l分为A、B、C、D、E、F、H和O8个亚型。病毒的变异:20培养特性在体外,HIV只感染CD4+细胞和巨噬细胞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某些T细胞株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录酶活性,而培养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的抗原。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培养特性在体外,HIV只感染CD4+细胞和巨噬细胞21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但病毒在室温下可保存活力达7天。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3%H2O2,以或0.5%来苏处理5min,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22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23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从其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髓液、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组织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从其血、精液、24传播途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臆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传播途径25临床表现
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lDS。临床表现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26急性HIV感染期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和扩散,约2~3个月时出现病毒血症。表现类似于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表现为突发的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急性HIV感染期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和扩散,约227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当机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再次大量增殖引起免疫损伤时才出现临床症状,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期。血清中HIV抗原消失或处于极低水平,抗HIV阳性。此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持续增殖,免疫系统渐进性衰退。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当机体受到各种因28直到目前为止,AIDS尚无特效药。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用于筛查 (HIVgpl20与淋巴细胞膜上的Ⅱ类MHC分子有同源区,所以会出现假阳性反应)HTLV-I型引起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NOTINFECTED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表现类似于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表现为突发的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NOTINFECTED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HIV所致的免疫损害:HTLV-I可经输血,共用注射器或性接触等方式传播。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录酶活性,而培养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的抗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存在大量的HIV/AIDS人群的地域包括:全世界共有超过36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大约有2530万的案例在中北非。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U3RU5Entryintothecell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Kaposisarcomaofheel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PUNCTUREDMEMBRANE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CD4antigen基因组为单正链RNA二聚体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HIVandAuto-ImmunityU3RU5AlDS相关综合征期已具备AIDS基本特征:细胞免疫缺陷,但症状较轻。表现为:⑴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⑵全身症状:发热盗汗、全身倦怠、1/3患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低热、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⑶各种感染: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感染。直到目前为止,AIDS尚无特效药。HIV所致的免疫损害:Al29典型AlDS期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μL;各种致死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恶性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
AIDS5年死亡率约为90%,死亡多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年内。典型AlDS期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μL30KaposisarcomaofheelKaposisarcomaofheel31HIVandAIDSViralloadpredictssurvivaltimeHIVandAIDSViralloadpredict32HIV所致的免疫损害: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CD4+细胞减少,CD4+/CD8+比例倒置。HIV所致的免疫损害:33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致细胞死亡受染细胞胞膜上表达的HIV糖蛋白抗原,能被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所识别,或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破坏细胞。病毒诱导自身免疫使T淋巴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34
免疫性
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液中病毒抗原量。CTL和NK细胞,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阻止病毒经细胞接触而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感染早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最终因致死性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免疫性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35【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36检测特异性抗体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用于筛查 (HIVgpl20与淋巴细胞膜上的Ⅱ类MHC分子有同源区,所以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WB或RIP特异性高,作确证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37病毒分离
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测定衣壳蛋白P24,此抗原特异性高,常出现于急性感染期,而在潜伏期中常为阴性,但发展为AIDS时,P24抗原又可重新升高。
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测定衣壳蛋白P24,此38诊断标准(1)HIV感染者:受检血清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mblottes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诊断标准39(2)确证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患者: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或持续腹泻(3~5次/日)1个月以上;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有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者体重下降、发热、腹泻等症状接近上述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患者: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2)确证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40【防治原则】【防治原则】41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以切断传播途径;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应注意隔离,避免医源性传播。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进行广泛宣传教育,42
可靠的安全性
产生CTL反应和抗体反应以本地流行毒株组分为主,包含尽可能多的抗原决定簇避免带有可能诱发增强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的组分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新一代疫苗的必要条件:可靠的安全性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新一代疫43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Kaposisarcomaofheel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患者:近期内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病毒分离与HIV基本相似。HTLV-I型引起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HlV主要有两型:HIV-I、HIV-2从其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髓液、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组织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HIV-LifeHistory结构基因:gag、pol、envHIV-TheVirus疫苗研究合成肽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病毒颗粒样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44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分为三类: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45重组可溶性CD4阻止HlV吸附穿入易感细胞,也可用可溶性CD4与细菌毒素的结合物,选择性地杀伤表达有gp120的病毒感染细胞。重组可溶性CD4阻止HlV吸附穿入易感细胞,也可用可溶性C46逆转录病毒解析课件47免疫调节剂
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直到目前为止,AIDS尚无特效药。免疫调节剂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直到48
联合交替使用(三合一)2种Hl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即所谓"鸡尾酒疗法",可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因而能减轻病人症状及延长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命。
联合交替使用(三合一)2种Hl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蛋白49人类嗜T细胞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50
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HTLV)是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分离出的一种人类逆转录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NA肿瘤亚科。可分为:HTLV-Ⅰ型和HTLV-Ⅱ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T-celllymphot51生物学性状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核心:病毒RNA及逆转录酶。tat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反式激活因子,能激活细胞的IL-2基因和IL-2R基因,使其异常表达而促进细胞大量增殖。生物学性状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52致病性HTLV-I型引起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HTLV-I可经输血,共用注射器或性接触等方式传播。也可通过胎盘或哺乳等方式传播。致病性HTLV-I型引起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HTLV-I53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病毒分离与HIV基本相似。常用ELISA和IFA、Westernblot(WB)等方法检查血清中HTLV抗体。目前尚无有效防治HTLV感染的有效疫苗或药物。实验室检查与防治原则病毒分离与HIV基本相似。常用ELISA541.PUNCTUREDMEMBRANE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1.PUNCTUREDMEMBRANE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55UninfectedCD4cellGp120negativeCellsFuse
2.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致细胞死亡InfectedCD4cellGp120positiveWhydoallT4cellsdisappear?UninfectedCD4cellCellsFuse
56CytotoxicTcell3.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WhydoallT4cellsdisappear?
CytotoxicTcell3.Killingof57HIVandAuto-ImmunityCD4antigengp120ClassIIMHCGp120andMHCIIbothbindtoCD4antigen.BothhaveCD4bindingsitesAnti-HIV(gp120)bindsMHCIIalsoHIVandAuto-ImmunityCD4antig58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59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60形态结构球形,直径约100~120nm。圆锥状核心中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形成二聚体,并含有多种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外壳为脂蛋白包膜,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性的糖蛋白。形态结构球形,直径约100~120nm。61CD4antigenCo-receptorCD4+cell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CD4antigenCo-receptorCD4+cel62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但病毒在室温下可保存活力达7天。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3%H2O2,以或0.5%来苏处理5min,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63临床表现
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lDS。临床表现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64疫苗研究合成肽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病毒颗粒样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逆转录病毒解析课件65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⑵全身症状:发热盗汗、全身倦怠、1/3患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低热、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或持续腹泻(3~5次/日)1个月以上;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用于筛查 (HIVgpl20与淋巴细胞膜上的Ⅱ类MHC分子有同源区,所以会出现假阳性反应)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HTLV-I可经输血,共用注射器或性接触等方式传播。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液中病毒抗原量。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NOTINFECTED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lDS。⑶各种感染: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感染。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66RetrovirusRetrovirus67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
逆转录病毒科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的RNA病毒。按其68逆转录病毒的特性:具有包膜,球形,80~120nm,基因组为单正链RNA二聚体病毒核心中有RNA依赖的DNA多聚酶复制通过DNA中间体能整合于宿主细胞的染色体逆转录病毒的特性:具有包膜,球形,80~120nm,69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70
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983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Montagnier等首次从一例慢性淋巴腺病的男性同性恋病人血液中分离到的一株新逆转录病毒,称为淋巴腺病相关病毒(LAV)。
1984年,美国Gallo等亦从艾滋病患者中分离到相似的逆转录病毒,称之为人类嗜T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
1986年,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将LAV、HTLV-Ⅲ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981年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科学家发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71全世界共有超过36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大约有2530万的案例在中北非。另外,2000年出现了530万新的HIV感染者,大约每天为16000个案例。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存在大量的HIV/AIDS人群的地域包括:
*中北非――约2530万人
*南和西南非洲――约580万人
*拉丁美洲――约140万人
*北美――约92万人
*东欧和中亚――约70万人
全世界共有超过36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大约有25372
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发现与1985年,目前保守估计艾滋病感染者60万,每年以30%的速度递增,2010年将达到1000万。
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
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
1996年至今为扩散期我国第一例艾滋病发现与1985年,目前保守估73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液中病毒抗原量。Kaposisarcomaofheel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Entryintothecell感染早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最终因致死性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HIVandAuto-Immunity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CD4antigenAnti-HIV(gp120)bindsMHCIIalsoCo-receptorHIVandAuto-Immunity按其致病作用可分为3个亚科:NOTINFECTED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
HlV主要有两型:HIV-I、HIV-2两型病毒的核苷酸序列相差超过40%。世界上的艾滋病大多由HIV-l所致;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HlV主要有两型:HIV-I、H74一、生物学性状
一、生物学性状
75形态结构球形,直径约100~120nm。圆锥状核心中两条相同的正链RNA形成二聚体,并含有多种酶类(逆转录酶、整合酶和蛋白酶)。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外壳为脂蛋白包膜,嵌有gp120和gp41两种病毒特异性的糖蛋白。形态结构球形,直径约100~120nm。76逆转录病毒解析课件77HIV-TheVirus
GAGgeneGroup-SpecificAntigens
p17:innersurface-myristoylatedp24:nucleocapsidp7:nucleocapsidassociatedwithRNAHIV-TheVirusGAGgeneGroup78HIV-TheVirusHIV-TheVirus79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结构基因:gag、pol、envGenomicstructureofHIV-1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Genomicstructureof80TATRNAPolIIU3RU5WhenTATAllproteins(ENV,POL,GAG,TAT,REVetc)TARU3RU5TATTATRNAPolIIU3RU5W81病毒的复制:RNARNA/DNA(-)DNAdsDNA前病毒RNA子代RNAmRNA结构蛋白调节蛋白子代病毒逆转录酶RNA酶H整合病毒的复制:RNARNA/DNA(-)DNAdsDNA前病毒82HIV-LifeHistoryEntryintothecellT4(CD4+)cellsaremajortargetHumanHeLaCellHumanHeLaCelltransfectedwithCD4antigenNOTINFECTEDINFECTEDHIV-LifeHistoryEntryinto83CD4antigenCo-receptorCD4+cell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CD4antigenCo-receptorCD4+cel84Entryintothecell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慢病毒亚科(Lentivirinae)CD4antigenCD4antigenWhydoallT4cellsdisappear?KaposisarcomaofheelKaposisarcomaofheel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产生CTL反应和抗体反应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Co-receptor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HIV-LifeHistoryCD4CD4CD4HIVCCR5CCR5chemokineMutantCCR5macrophageEntryintothecellHIV-Life85病毒的变异:在基因组内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较多集中于包膜糖蛋白env基因和nef调节基因.根据env基因序列的异同可将目前全球流行的HIV-l分为A、B、C、D、E、F、H和O8个亚型。病毒的变异:86培养特性在体外,HIV只感染CD4+细胞和巨噬细胞新鲜分离的正常人T细胞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某些T细胞株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录酶活性,而培养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的抗原。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培养特性在体外,HIV只感染CD4+细胞和巨噬细胞87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但病毒在室温下可保存活力达7天。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乙醇、50%乙醚、0.3%H2O2,以或0.5%来苏处理5min,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抵抗力HIV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56℃加热30min可88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二、致病性与免疫性89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从其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髓液、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组织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传染源:HIV无症状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从其血、精液、90传播途径主要传播方式有三种:通过同性或异性间的性行为;输入带HIV的血液或血制品、器官或骨髓移植、人工授精、静脉药臆者共用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传播途径91临床表现
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型AlDS。临床表现分为4期:急性期、潜伏期、AIDS相关综合征期及典92急性HIV感染期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和扩散,约2~3个月时出现病毒血症。表现类似于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表现为突发的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大多数病毒以前病毒形式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上长期潜伏下来。急性HIV感染期HIV初次进入机体开始大量复制和扩散,约293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当机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使潜伏的病毒被激活再次大量增殖引起免疫损伤时才出现临床症状,进入AIDS相关综合征期。血清中HIV抗原消失或处于极低水平,抗HIV阳性。此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持续增殖,免疫系统渐进性衰退。潜伏期(无症状期)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当机体受到各种因94直到目前为止,AIDS尚无特效药。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用于筛查 (HIVgpl20与淋巴细胞膜上的Ⅱ类MHC分子有同源区,所以会出现假阳性反应)HTLV-I型引起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NOTINFECTED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表现类似于急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流感,表现为突发的非特异性病毒感染症状: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关节痛、肌肉痛、斑丘疹、腹痛、腹泻。NOTINFECTED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调节基因:tat、rev、nef、vpr、vpu、vif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症状持续2~3周,自行缓解。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56℃加热30min可被灭活。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产道或经哺乳等方式引起的传播.HIV所致的免疫损害:HTLV-I可经输血,共用注射器或性接触等方式传播。感染后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变,培养液中可测到逆转录酶活性,而培养细胞中可查到病毒的抗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存在大量的HIV/AIDS人群的地域包括:全世界共有超过3600万人感染了HIV病毒,大约有2530万的案例在中北非。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U3RU5Entryintothecell1989年至1995年为增长期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Kaposisarcomaofheel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PUNCTUREDMEMBRANE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RNA肿瘤病毒亚科(Oncovirinae)CD4antigen基因组为单正链RNA二聚体泡沫病毒亚科(Spumavirinae)HIVandAuto-ImmunityU3RU5AlDS相关综合征期已具备AIDS基本特征:细胞免疫缺陷,但症状较轻。表现为:⑴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⑵全身症状:发热盗汗、全身倦怠、1/3患者体重减轻10℅以上、周期性低热、皮疹及慢性腹泻等胃肠道症状;⑶各种感染: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感染。直到目前为止,AIDS尚无特效药。HIV所致的免疫损害:Al95典型AlDS期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μL;各种致死性机会感染: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等;恶性肿瘤:kaposi肉瘤、淋巴瘤。
AIDS5年死亡率约为90%,死亡多发生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2年内。典型AlDS期严重细胞免疫缺陷:CD4+TH<200/μL96KaposisarcomaofheelKaposisarcomaofheel97HIVandAIDSViralloadpredictssurvivaltimeHIVandAIDSViralloadpredict98HIV所致的免疫损害:侵犯CD4+T细胞,引起以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CD4+细胞减少,CD4+/CD8+比例倒置。HIV所致的免疫损害:99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病毒增殖时产生大量未整合的病毒DNA形成多核巨细胞而导致细胞死亡受染细胞胞膜上表达的HIV糖蛋白抗原,能被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所识别,或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后,通过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而破坏细胞。病毒诱导自身免疫使T淋巴细胞损伤或功能障碍。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病毒增殖导致胞膜通透性增加100
免疫性
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血液中病毒抗原量。CTL和NK细胞,在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阻止病毒经细胞接触而扩散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感染早期产生的特异性免疫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一经感染便终生携带病毒,最终因致死性感染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免疫性抗gpl20是主要中和抗体,能降低急性感染期101【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102检测特异性抗体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用于筛查 (HIVgpl20与淋巴细胞膜上的Ⅱ类MHC分子有同源区,所以会出现假阳性反应)
WB或RIP特异性高,作确证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ELISA、IFA、RIA敏感性高,适103病毒分离
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测定衣壳蛋白P24,此抗原特异性高,常出现于急性感染期,而在潜伏期中常为阴性,但发展为AIDS时,P24抗原又可重新升高。
核酸检测病毒分离抗原检测常用ELISA法测定衣壳蛋白P24,此104诊断标准(1)HIV感染者:受检血清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mblottest)等方法复核确诊者。诊断标准105(2)确证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患者: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或持续腹泻(3~5次/日)1个月以上;有卡波济肉瘤或卡氏肺囊虫性肺炎;有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②若抗体阳性者体重下降、发热、腹泻等症状接近上述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患者: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全身淋巴结肿大;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2)确证病例: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106【防治原则】【防治原则】107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进行广泛宣传教育,杜绝吸毒和性滥交,以切断传播途径;建立HIV感染和AIDS的监测网络,掌握流行动态;对供血者进行HIV抗体检查,确保输血及血制品的安全。患者及无症状携带者应注意隔离,避免医源性传播。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措施,预防是控制该病的关键进行广泛宣传教育,108
可靠的安全性
产生CTL反应和抗体反应以本地流行毒株组分为主,包含尽可能多的抗原决定簇避免带有可能诱发增强抗体和自身免疫反应的组分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新一代疫苗的必要条件:可靠的安全性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新一代疫109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Kaposisarcomaofheel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1985年至1988年为传入期①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患者:近期内HIVgp120bindstoCD4/co-receptor病毒分离与HIV基本相似。HTLV-I型引起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难题是病毒包膜蛋白的高度变异性HlV主要有两型:HIV-I、HIV-2从其血、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唾液、脑脊髓液、骨髓、皮肤及中枢神经组织等标本中,均可分离到病毒。持续6个月至10年或更长。KillingofCD4cells
CytotoxicTcell-mediatedlysis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等。动物接种:恒河猴、黑猩猩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病人自身分离的T细胞培养HIV-2只在西非地区性流行。HIV损伤CD4细胞的机制:HIV-LifeHistory结构基因:gag、pol、envHIV-TheVirus疫苗研究合成肽疫苗重组基因工程疫苗核酸疫苗病毒颗粒样疫苗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110抗病毒治疗临床上用于治疗艾滋病的药物分为三类: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非核甘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蛋白酶抑制剂抗病毒治疗111重组可溶性CD4阻止HlV吸附穿入易感细胞,也可用可溶性CD4与细菌毒素的结合物,选择性地杀伤表达有gp120的病毒感染细胞。重组可溶性CD4阻止HlV吸附穿入易感细胞,也可用可溶性C112逆转录病毒解析课件113免疫调节剂
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直到目前为止,AIDS尚无特效药。免疫调节剂如IFN-、IL-2和胸腺素等在试验中。直到114
联合交替使用(三合一)2种Hl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蛋白酶抑制剂即所谓"鸡尾酒疗法",可有效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因而能减轻病人症状及延长感染者和病人的生命。
联合交替使用(三合一)2种HlV逆转录酶抑制剂和1种蛋白115人类嗜T细胞病毒人类嗜T细胞病毒116
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T-celllymphotropicvirus,HTLV)是从白血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培养分离出的一种人类逆转录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科RNA肿瘤亚科。可分为:HTLV-Ⅰ型和HTLV-Ⅱ型。人类嗜T细胞病毒(humanT-celllymphot117生物学性状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核心:病毒RNA及逆转录酶。tat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反式激活因子,能激活细胞的IL-2基因和IL-2R基因,使其异常表达而促进细胞大量增殖。生物学性状刺突:gpl20能与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结合。118致病性H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世行破产案例解析》课件
- 2024年09月河南省滑县引进高层次和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42人(第二批)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电力系统分析基础潮流算例
- 大学课件高等数学下册9-6
- 磨练技巧的网络编辑师试题及答案
- 煤气化过程优化考核试卷
- 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商业模式考核试卷
- 2024年09月江苏新沂市卫生事业单位招聘专业技术人员36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9月武警安徽总队医院补录招聘社会用工4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授权招标合同书
- 曲面的面积重心转动惯量引力
- 3DMAX创建之美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
- 2024届九省联考英语试题(含答案解析、MP3及录音稿)
- 医院新技术项目鉴定审批表
- 合同工期延期补充协议书
- 2024年司法考试刑法真题及答案
- 《工程伦理》练习题集
- 港航实务 皮丹丹 教材精讲班课件 52-第2章-2.5.3-铺面面层施工-2.5.4-铺面连接施工-2.5.5-堆场构筑物施工
- 危险品仓储危险品贮运车辆考核试卷
- 酒店工作安全培训(共60张课件)
- 航天科工集团在线测评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