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B.建筑功能齐全C.皇权至上D.国家大一统1.C.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是皇权至上的其中一个表现。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

C.东汉

D.明朝2.B.3.“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行政区划为籍贯与郡县指有关,“齐人”等与分封制有关。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A.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子女称谓生母的身份A.大姐(25岁)B.三哥(15岁)妻(正室)C.大哥(24岁)大妾D.二哥(22岁)小妾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B.皇权至高无上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D.实行礼制6.B.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7.C.8.《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8.A.首先排除B,名号的确立是在嬴政称霸之后。C、D是改名号的表面原因,A是主要原因,最贴合题意。9.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B.二千年惯性使然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D.古今上下皆安之9.A.实行政治制度需要与国情结合,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符合中国国情。10.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能力。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条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B.汉朝的刺史C.唐朝的节度使D.宋朝的枢密使11.D.宋朝宰相权被一分为三,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掌管。12.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B.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C.利于经济发展D.利于社会安定12.B.见“考点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条。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3.B.见“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的【考点解析】“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条。14.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14.D.1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D.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的理解。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帮助处理朝政。17.《墨子·告子》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C.西周初分封制D.西周末王室衰微17.C.朝贡天子是分封诸侯的义务之一。18.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18.A.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一脉相承,根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19.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19.C.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A.21.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C.咨询专家学者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21.D.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这几种资料中,最不可靠的就是故事片,历史文献属于二手资料,唐招提寺是实物,专家学者著作比较严谨。22.下列关于右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初郡国二制并行B.郡国二制并行有利于中央集权C.王国内设丞相为行政长官D.王国势力在景帝和武帝时逐步削弱22.c.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中看出“郡”和“国”并行;c不符合史实。2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它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B.中央集权C.检察权力D.对农民的控制23.A.注意区别专制皇权强化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4.服饰是一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下图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从中得到的确切信息是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活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极力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24.D.题干体现了C项的意思,但“一统江山”、“四方平定”、“六合一统”表达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意图,这些并非C项的内容。只能选择比较之下最没有疑问的D项。25.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①殿阁大学士的设置②三省六部制的确立③军机处的设立④枢密院的设立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5.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②通判 ③御史台④军机处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6.A.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①参知政事的设置②丞相制度的废除③军机处的设立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27.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①在宋朝,②在明朝,③在清朝,④在隋唐。2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①长城②大运河③十三行④票号A.①②③ 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8.A.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长城、运河、十三行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其中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管理外贸的机构。2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①行省制度②皇帝制③郡县制④三公九卿制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29.B.见“考点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考点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条。30.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①研究清朝禁卫军史②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③清代中央政治制度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0.A.神机营属于中央军事机构,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清代中央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8分)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图一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图二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6分)(2)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4分)(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摘自林明剑《秦史稿》材料三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材料四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摘自《汉书•刑法志》回答:(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请回答:(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请回答:(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原始农业的出现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1.C从“制耒耜,教民农作”可以看出是制造生产工具,进行种植,排除A、B两项。同时由于耒耜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工具,水平较低,不具备产生小农经济的条件,排除D项。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A.火耕B.刀耕C.石器锄耕D.铁犁牛耕2.D此题由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掌握程度。由语文知识可知该诗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答案为D。3.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①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②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③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④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B题中的②③④项符合十二生肖的内容。①项错在“公历”,应该是“农历”,①项被排除。4.有关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①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②生产工具的发明③先民创造性的劳动④自耕农的贡献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4.C题中的①②③项说明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④项是错误的,因为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时期。5.周文王曾告诫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斧,以成草木这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A.劳动工具的落后B.仍处于渔猎生活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5.D非时不斧,非时不网,说明商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6.A“刀耕火种”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而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以后的耕作方式,因此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B.井田制趋于瓦解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D.土地兼并严重7.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目中的诗句体现的是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B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故选B。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公田转化为私田B.分封制崩溃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D.周王室的衰弱8.A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公田转化为私田是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的表现,所以,这一变化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其他三项都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趋势。9.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C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从而瓦解了周王室的奴隶制统治,而不是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10.C题干中的两句话是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遭破坏,反映的本质就是奴隶制的瓦解。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1.D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都实行按田亩纳税,目的是改变贵族精心经营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的状况。但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从而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料,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所以说,这两种赋税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调整生产关系。12.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有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③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④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12.A题中的①②③④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井田制的瓦解。13.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13.A分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14.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A.改革官制,强化君主专制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C.改革赋税制度D.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14.C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形式两个方面,所以,看生产关系是否变化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赋税制度改革是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调整,所以,任何赋税制度的变化都是调整生产关系。15.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B.农民积极性大提高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15.B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和概念选择题。明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很重要,材料的意思是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早出晚归,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与他们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再联想到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便可断定应选B项。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①铁农具的使用②牛耕的使用③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④封建制度的确立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16.A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选择题。①②③三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关键是第四项是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按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理,④应该是正确的。可联想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的内容,予以确认。17.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①井田制②地主土地所有制③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④君主私有土地⑤均田制A.①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②③④⑤17.D本题的关键词为“封建社会”,井田制是商周的土地制度,不符合要求,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其他几种都属于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形态。1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B.统治者“不抑兼并”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8.D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1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19.B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故可以排除A、C两项,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20.下列有关租佃农民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土地兼并的结果②无地和少地农民③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④经济非常脆弱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20.B题干中的①②③项符合题意,④项与租佃农民无关,而是自耕农的经济特点。21.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21.C通过明朝南北方人口内阁大学士数量的对比情况看,南方远远超过了北方,由此判断文化重心在南方。22.《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22.A“昔圣王”是指先前的西周时代。材料强调的是在西周时期,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各有居处,不相往来。“处工,就官府”是指工商食官,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23.“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铸业D.造纸业23.A由材料中的“采桑”“蚕”“黄丝”可知描写的是丝织业。24.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①珐琅彩②五彩瓷③青花瓷④白瓷⑤青瓷A.①②③④⑤B.⑤④③②①C.⑤③④①②D.⑤②③④①24.B东汉晚期,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时烧制出白瓷;元代烧成了著名的青花;明代创造了斗彩;清代创造了珐琅彩。25.“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的是A.唐朝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D.唐朝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25.A材料的意思是长安和洛阳两京诸市署,各置主管官员“令”一人,品级为六品上,副职二人,品级为正八品上。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商品交易,负责度量器物,分辨商品的真伪和轻重。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26.据《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①“重农抑商”政策②海禁政策③闭关锁国政策④地主阶级的剥削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6.D材料的意思是“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却非常富贵;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却极其贫困”。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①正确;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而生存的,名义上农民的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却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④正确。27.下列文献记载中,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27.ACC反映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是促进从公田到私田、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的决定性因素。A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主要指的原始农业阶段。28.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B.人口增多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28.BC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情况下,人多力量大,人口增多是征服“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重要条件;另外明清时期,我国从美洲引进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这些作物对耕地的条件要求差,在很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29.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了A.唐朝时的市有时间限制B.唐朝时市坊分立C.唐朝时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D.唐朝时期商业繁荣29.AC注意材料的出处,是描述唐朝商业的情况,“日中而市,日落而息”,对商业从时间和地点上严格限制,而B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30.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形式有A.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B.官营手工业采用雇募制C.苏州丝织业的“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D.景德镇制瓷业雇佣临时工按日发工资30.CD租佃制属于农业的封建剥削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私营手工业生产中以盈利为目的、存在雇佣关系的商品生产,故AB错误。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3分)以下是古代关于农工商关系的一些观点言论,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清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材料三: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回答:(l)结合两宋史实,简要说明并评述陈亮的观点。(3分)(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种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3分)(3)结合时代背景评述黄宗羲的观点。同是明清之际,雍正帝和黄宗羲为何在同一问题上有正好相反的看法。(7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记》卷十二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海防纂要》卷七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6分)(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6分)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8分)(2)材料三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第三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思想之本质是A.追求天下为公B.崇尚等级秩序C.主张“仁政”D.天人感应1.B.关键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故选B。A是阶级社会前的社会状况;C是孟子的主张;D是董仲舒的思想。2.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③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D.排除③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佛教、道教都曾广泛传播,至今仍是影响甚广的宗教思想。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①“仁者爱人”②“敬鬼神而远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B.排除②、④,分别是孔子的天道观和教育观。4.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C排除③,③是一种学习的态度。5.孟子主张“仁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其“仁”的目的意图的是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D.“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5.C.A是“仁”的含义,B是一种民本思想,非目的,D也是对“仁”的解释,“仁政”的实施者是君主,故选C6.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A.提倡“仁政”B.提倡“以德服人”C.主张礼法并用D.提出“天人感应”。6.C.A是“仁”的含义,B是一种民本思想,非目的,D也是对“仁”的解释,“仁政”的实施者是君主,故选C。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A.儒家的“仁政”思想B.墨家的“兼爱”思想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B.A、C容易排除。D中荀子虽然提出人性本恶,但他认为施行仁政就可改变。B中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无差别无等级的爱,而儒家的“仁”是有阶级差别的爱,故批判的是墨子思想。8.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8.D.A是荀子思想,指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B是法家思想,强调要重视法律,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职责,学习的内容是朝廷的法令;C是兵家思想,强调战争的重要性。D容易排除。D是老子的观点,认为战争应尽量避免。故选D。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A.儒家的思想B.道家的思想C.墨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9.D.见第8小题解析。10.“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对这一观点评述正确的是A.是法家进步的历史观B.是儒家对仁政的提倡C.是墨家的任贤的主张D.是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10.A.读懂材料即可。这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观点,认为同样“行仁义”,但不同时期的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变革。11.“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持这种观点的是A.道家B.法家C.墨家D.儒家11.B.仍然要读懂材料,这仍是韩非的观点,认为实行严刑峻法就能做到“国安而暴乱不起”。原话后还有“吾是以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12.A.注意圣人“无为”。13.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A.法家学说B.道家学说C.儒家学说D.墨家学说13.C.韩非认为“言仁义”“政不免予乱”,批判儒家思想。14.《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古人A.非常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B.反对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C.已经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D.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4.A.15.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A.道家传统B.法家思想C.儒家学说D.墨家理论15.C.“子学时代”指百家争鸣时期;“经学时代”指儒家独尊后,官方推崇儒家思想。16.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A.法家B.儒家C.墨家D.道家16.A.汉初行黄老之学,本质是道家思想。17.汉代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主要体现在①神化皇权②吸收佛教等教义,兼容百家③天人感应④儒家思想成为宗教信仰,被读书人推崇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7.C.董仲舒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公认的看法是东汉明帝时,约公元67年传入中国,)。儒家思想也没有发展为宗教,故②④排除。18.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A.推行仁政B.无为而治C.严刑峻法D.儒法合一18.D.霸道指法家思想,王道指儒家思想。19.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A.仁政思想B.伦理道德C.性恶论D.唯物思想19.B。20.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D.“天,有形之大者也”20.C。理学的核心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或天理)21.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B.礼学C.心学D.理学21.D.从理学所倡导的思想、积极意义入手思考。2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①形成“理学”“心学”等新的学派②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③把天理与人性统一起来成为新理学④理学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2.C.考查基本史实。②“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在元朝;④理学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在明朝,这些基本的史实应当掌握。①中,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故正确。2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①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②倡导“经世致用”学说③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④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23.A.宋明理学的一大缺陷就是空谈理气、性命等,故而顾炎武等倡导“经世致用”学说,以“实学”取代宋明的“虚学”。故排除②;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完全不具备人文主义精神。从理学的局限性入手思考。2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②鞠躬尽痒.死而后巳③位卑未敢忘忧国④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⑤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24.C.排除①,因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的是个人修养,题目要求的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5.《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25.B.注意要求“根本上”。26.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都A.反对重农抑商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D.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26.C.注意“政治思想的共同点”27.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制天命而用之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7.D.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提出A、B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提出C主张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董仲舒。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体现了民主启蒙色彩。因此,正确为D。28.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色,其“萌新”主要体现在A.广泛吸收外来文化B.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C.小说的蓬勃兴起D.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28.D。29.“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A.儒学和道学B.儒学和佛学C.道学和佛学D.理学和儒学29.B。3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30.A。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3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至宋明时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12分)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分别是什么?(2分)请简要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2分)(2)请列举汉代、宋代“帝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分)“帝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的根本目的(或作用)是什么?(2分)(3)列举宋元明清时期,市民文化在文学方面的主要表现?(2分)指出导致清中叶以前“市民文化”在整个中国社会中相当幼弱的主要原因。(2分)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①所谓“天道”,泛指宇宙、天地、自然的起源和法则,而“人道”则是关于人类社会和人自身的道理。……。②《周易》有这样的话:“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③这里的“天文”是指关于季节、时令变化的学问,目的是为了使人们能适时地进行农耕活动;“人文”则是人类“文明”的另一种表述,主要指社会制度和人们自身的素养。④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天道”和“人道”相互关系的探讨和论述,就是对于“天文”和“人文”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张岂之著《中国历史十五讲》材料二著名学者阮炜在《中外文明十五论》中引用《中国必然强大》比较分析说明中国文化是“家文化”和“官文化”,中国人太重视家庭观念和“忠君”意识,“续香火”意识强;中国人是“天生的协调专家和政治家”。——读书札记回答下列问题:(1)就历史学而言,材料一中学术价值最大的句子是(将句子前的序号写出来)。指出战国时期具有“天道”和“人道”思想的主要流派的主张。(5分)(2)扼要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天道”和“人道”思想产生的原因。(4分)(3)概述秦(西)汉统治者对儒、道、法思想的实践结果。(4分)(4)“官”“家”结合,国家统一;天人合一,到了宋代,天人结合,产生了什么新的哲学思想。其对我们现在的最大影响是什么?(3分)第四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从“战国错金云纹编钟”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①战国时期的音乐发展水平②战国时期的商业发展水平③战国时期的冶铸技术 ④战国时期的雕刻艺术A.①②④ 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B.编钟作为一种音乐器具不能反映商业发展水平。2.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一书中提出农业生产要“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他这一观点主要强调了:A.听天由命,逆天无功B.不误农时,因地种植C.人定胜天,天顺人愿D.勤劳致富2.B.注意题中引文,贾思勰认为从事农业生产要按照天时、地利来进行,这样可以事半功倍。3.造纸术发明于汉代,751年开始西传,1276年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导致这一先进技术传播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B.道路阻隔,交通不便C.西方国家统治者拒斥D.中国不愿意把先进技术传播给西方国家3.A.从汉代到1576年,造纸术的外传经历了一千多年,说明传播速度很缓慢。注意考查的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B、C、D都属于具体原因。所以传播慢,其根源在于A.农业文明时代生产力不发达。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下列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A.地动仪B.造纸术C.雕版印刷术D.罗盘针4.D.注意问题关键词“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和时间限定词“宋代”,只有D项是宋代的科技发明。A、B项发明于汉代,C项在唐代已经出现。5.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5.C.材料中的印刷技术因为印数多而快捷,体现的是活字印刷术。6.据《萍洲可谈》载,北宋时有人在广州看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材料最能说明:A.指南针用于风水观测B.广州出现了专职气候观测师C.北宋时就发明了指南针D.航海使用多种观测技术6.D.从题目的“舟师”可以看出航海者,从“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可以看出需要从不同时候通过不同方法观测。7.古代有位科学家,其著作具有总结性,并注意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重视调查,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这位科学家是:A.贾思勰B.李时珍C.宋应星D.徐光启7.D.注意材料提供的信息。“总结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中国近代科学先驱”通过这些信息综合分析可知是徐光启。8.中国明朝和西欧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技术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共同之处是:

A.反映了尊重自然、探索自然的精神

B.侧重于理论探索

C.局限于生产、生活层面的探索

D.提倡实验科学8.A.此题主要抓住朝代、关键词:科学技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应选A。9.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姓名生卒年代2,4,62,4,6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天工开物》 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 ④当时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A.①②④B.②③④ C.①②③D.①③④9.C.中国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的原因是中国的体制,而不是中国科学家缺乏勤奋研究精神,④错误,。10.据载,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遭到杨光先(清朝官员)的激烈反对,康熙便让杨光先与南怀仁(西方传教士)当众测试天象,结果南怀仁准确无误,杨光先误差不断,杨随后被革职。下列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落后于世界B.康熙帝显然不信任朝廷中的汉族官员C.康熙帝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D.杨光先是反对西方传教士的文化侵略10.D.从清朝初年尝用西方历法到康熙允许杨光先与南怀仁比试,最后杨光先被革职。可知康熙能够吸收和运用西方先进科技。故选D。11.中国象棋是一种古老的智力游戏,是中国人智慧的体现。以下说法符合史实的是:①“火”旁的“炮”最早可能始于唐代②“相”于明朝退出历史舞台③“楚河、汉界”源于春秋战国的历史④“围魏救赵”的象棋战术源于三国史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1.A.可用排除法。③“楚河、汉界”指的是项羽和刘邦争霸;④“围魏救赵”发生于战国时期。12.我们可以依据多种史料研究中国古代历史。要研究商周历史,最有说服力的史料应该是:A.甲骨文B.传说C.《史记》D.《资治通鉴》12.A.甲骨文作为商周时期的文字,甲骨文所反映的资料是最为原始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13.《汉书·艺文志》:“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对以上材料认识正确的是①隶书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出现的②隶书的发明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③隶书便于书写④隶书是由甲骨文直接发展演化而来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13.A.由已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排除①④,题中引文体现了②(起于官狱多事)③(苟趋省易)14.有人看过颜真卿右面这幅字后说了四句话,你同意哪一句?A.盛唐社会走向正轨,所以书法也讲究规范B.此时书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C.此书法笔势飞动,意绪狂放D.体现了初唐时代开拓奔放的时代精神14.A.了解楚颜真卿的书法特点。他和柳公权的书法都注重规范法度,这与唐皇朝走向正轨和繁荣的社会环境有关。15.“大凡受过教育的中国人尽管可能听不懂彼此的方言,却能阅读同样的书籍……如果他们使用的是字母文字,中国恐怕早就分裂为像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许多国家了。”这说明:A.使用字母文字是欧洲分裂成许多国家的主要原因B.汉字有双重特性:实用性和艺术性C.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D.字母文字有艺术性而没有实用性15.C.材料体现的意思,统一文字加强了中国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16.下图是唐代名画《送子天王图》,有关该作品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作品的作者为吴道子B.体现出盛唐时期雍容华贵的画风C.主题是描绘市井生活D.作者是善画宗教人物16.C.唐代绘画讲究创制法度,表现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反映上层社会的文化心理和生活情趣,不反映市民、市井生活。17.《清明上河图》在无声的倾诉中折射出了时代的光泽。这里“时代的光泽”是指:①商业兴盛②国家统一③城市发展④文化繁荣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7.D.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宋代不是统一的王朝,②选项都可排除。1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学艺术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有:①中国的书法艺术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②中国的国画可以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三大类③《诗经》和楚辞分别属于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④明清小说反映了社会上层阶级的文化心理要求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18.B.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相关背景与成就。根据课本知识,①②正确。《诗经》属于现实主义,楚辞属于浪漫主义,因此③错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清小说正满足了市民阶层的需求。,因此④错误19.繁荣的盛唐造就了诗歌的辉煌.能够反映这一特点的诗句是A.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兵稀B.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C.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19.C.本题一方面考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奖赏能力;另一方面考察对诗歌时代特色的把握。其中A反映了一片萧条景色,B体现出一种诗情画意,D反映安史之乱后的衰败景象,三项都不能体现盛唐气象。而C项中“流脂”“丰实”反映一种殷实景象,与题意相符。20.下列著作在1986年均被法国的《读书》杂志推荐为理想藏书。关于这三部书相对应的表述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诗歌剧本散文B.彼特拉克曹雪芹达尔文C.倡导人文主义反对封建礼教阐述自然选择D.抨击世俗王权叙述爱情悲剧挑战教会神学20.C.《神曲》成书于文艺复兴时代,倡导人文主义是正确的,《红楼梦》成书于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清朝时期,反对封建礼教是书中所体现出的精神,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则用生物进化的观点阐释了自然选择。21.直接反映了市井街民的正常生活,商人、工匠、游民和普通百姓也成为作品的主人公。这一历史现象说明了那个时期:A.小说通俗易懂B.工商业经济发展C.印刷技术提高D.社会的弊端严重21.B.一定时期的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反映,商人、工匠等成为作品是主人公,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22.关于明清时期的小说,表述正确的有:①明清小说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②明朝小说数量繁多、体裁多样③明清小说的成就仅局限于长篇小说④明清小说有《西游记》《水浒传》《柳毅传》等名作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2.A.明清小说的成就有长篇的也有短篇的,《柳毅传》是唐代的,③④排除。23.明清时期,“士工商贾虽然同,各务营生不辞倦”,社会经济和人的观念都在发生变化,反映在小说中,“三言二拍”中商人第一次成为被歌颂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商品经济发展C.八股取士D.理学的兴起与发展23.B.题意反映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商人地位提高。24.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形式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①《离骚》奠定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②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③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④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③24.C.《离骚》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明清小说反映了市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需求;故①④排除。25.清朝赵翼说:“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国古代在“李杜”之后各领风骚的文学形式有:A.楚辞、元曲、明清小说B.南戏、元杂剧、京剧C.宋词、元曲、明清小说D.宋词、明清小说、京剧25.C.要求掌握唐代以后主要的文学形式。26.经济史学者把一些古代诗集作为研究“制度经济学”的要籍,所写诗歌真切地反映了唐朝劳动人民生存状态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李清照D.屈原26.B.C(宋)D(战国),时间不符。李白的诗属于浪漫主义,主要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杜甫的诗歌则属于现实主义,真实反映了安史之乱后国破家亡、人民生活的困苦。因此选B。27.元曲包括散曲和戏曲,无论作为文学形式,还是作为戏曲艺术,在元朝都是一座里程碑,元曲能取得如此成就,根本上得益于:A.商品经济繁荣B.社会危机严重C.儒士地位低下D.传统科技发达27.A.商品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随着市民队伍的壮大,适应市民口味的元曲等文学形式得到了发展。28.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B.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D.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28.B.京剧是在徽剧和汉剧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成,不是由元杂剧直接发展而来,故B错误。29.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小的舞台上,记录着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从一部戏曲中我们至少可以发现和捕捉到:社会经济、阶级结构、文化特征、统治政策、社会心理。以历史的视野和眼光看戏曲可以发现传统社会发展的轨迹。标志中国古代戏曲真正成熟的是元杂剧,从元杂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和捕捉到: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②市民阶层发展壮大③知识分子地位低下④蒙古族和汉族有着不同的思想意识、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29.B.结合元杂剧产生、发展的背景分析。30.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 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B.魏晋书法的形成和发展 C.宋朝风俗画的发展 D.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30.B.本题考查文化艺术与社会存在的关系。宋代由于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市民兴起、文化普及,风俗画兴起,小说与宋词、元曲一样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产物;针对商品经济发展,“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挑战的现实,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ACD都与题干所提的经济现象有关。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10世纪至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时间欧洲时间中国10—15世纪远洋航海技术宋元明前期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划时代发展远洋航海技术16世纪哥白尼太阳中心说明中期李时珍《本草纲目》17世纪伽利略天文望远镜哈维血液循环学说波义耳近代化学笛卡尔解析几何牛顿力学体系明后期清徐光启《农政全书》徐霞客《徐霞客游记》宋应星《天工开物》18至19世纪中叶瓦特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细胞学说分子—原子结构学说进化论清材料二:恩格斯指出,工业的巨大工作为力学、化学、物理学提供了大量可供观察的材料、试验手段和工具,“真正有系统的试验科学,这时候才第一次成为可能”。(《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还认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致瓦·博尔吉乌斯》)材料三:清雍正皇帝反复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清世宗实录》)回答:(1)根据材料一,说明在10至19世纪中叶,与欧洲相比,中国科技水平所处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中叶中西方科技的根本性差异。(2分)从领先转为落后。(1分)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1分)(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三个方面,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4分)(3)根据材料二三与所学知识,分析清代(鸦片战争前)中国科技发展停滞的原因。(4分)君主专制维系腐朽制度;(1分)重农抑商、闭关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1分)自然经济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1分)文化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1分)(4)简述从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历史中得到的启示。(2分)3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汉字是由笔画构成的方块状字,经历了约7000年的发展,至今仍充满活力。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材料二中国印:舞动的北京。材料三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A、B、C、D分别指的是哪几种字体?(4分)A——甲骨文B——小篆C——草书D——行书(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其产生的条件有哪些?(3分)魏晋南北朝时期。(1分)首先,单体汉字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准备了材料;其次,这一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形成,书法成为主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骨追求的理想形式;最后,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这一时期书法的产生和创新提供了条件。(2分)(3)分析出中国印本身所含的三种历史信息。(3分)中国的汉字、中国的书法艺术、中国的篆刻艺术。(3分)(4)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是什么?象征了什么?据你推测它属于什么画种?(4分)福娃。(1分)繁荣与收获;欢乐;奥林匹克圣火;绿色奥运;春天和喜悦。(2分)民间风情画。(1分)33.阅读下列材料:(14分)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新史学》中称:“历史不仅是政治史、军事史和外交史、而且还是经济史、人口史、技术史和习俗史;不仅是君主和大人物的历史,而且还是所有人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