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培优训练6:教材演示实验创新1.(制气装置)如图是一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用于发生、干燥和收集气体。下列各组物质中能利用这套装置进行实验的是()A.制取NO气体 B.制取二氧化碳气体C.制取氯气 D.制取氨气解析A.铜和稀硝酸反应生成的NO密度和空气非常接近,难溶于水,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所以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B.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B正确;C.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应在不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气有毒,需要尾气吸收,故C错误;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法收集,且不能用浓硫酸干燥,故D错误。答案B2.(教材Na2CO3、NaHCO3热稳定性实验)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中不科学的是()A.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解析NaHCO3在小试管,Na2CO3在大试管,大试管直接加热,受热程度较大,若加热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的物质分解,即可判断稳定性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A正确;要证明NaHCO3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水生成,B正确;Na2CO3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连接A烧杯的试管不会产生CO2,所以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C错误,D正确。答案C3.(教材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实验)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从实验开始到过一段时间后,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中苹果块会变干瘪B.乙中胆矾晶体表面有“白斑”C.丙中小试管内有晶体析出D.丁中pH试纸变成红色解析A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会使苹果块中水分逐渐减少而变得干瘪,正确;B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使胆矾晶体表面失去部分结晶水,观察到蓝色晶体表面出现“白斑”,正确;C项,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使饱和KNO3溶液中溶剂减少,析出KNO3晶体,正确;D项,pH试纸的成分是纤维素,放入浓硫酸中易被脱水炭化,表面变成黑色,错误。答案D4.(NH3的两大教材实验分析)如图所示是NH3的两个性质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溶于水B.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易挥发C.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碱性气体D.两个实验均表现了NH3是还原性气体解析实验一是氨气的喷泉实验,喷泉实验证明氨气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一水合氨弱碱溶液,使酚酞的溶液变红色,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实验二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分子和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结合生成白烟是氯化铵固体小颗粒,证明浓氨水易挥发,氨气遇到氯化氢发生反应生成氯化铵,证明氨气是碱性气体。答案C5.(铝热反应实验分析)利用如图装置做铝热反应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Al+Fe2O3eq\o(=,\s\up7(高温))2Fe+Al2O3B.该反应会产生高温,发出强光C.根据铝热反应的原理,可以冶炼某些金属D.若反应中转移3mol电子,消耗氧化剂的物质的量是1mol答案D6.(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创新)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①中铜丝可控制SO2的量B.②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SO2的生成C.③中选用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SO2D.为确认CuSO4生成,向①中加水,观察颜色解析本题考查铜丝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可以看出,反应装置作了改进,将铜片改成了可抽动的铜丝,那么抽出铜丝可让反应停止,因而A项正确;品红溶液验证SO2和NaOH溶液吸收SO2均正确,B、C正确;由于试管中有过量的浓H2SO4,所以不能直接向试管中加水,而应待冷却后将试管中的液体慢慢注入水中,D项错误。答案D7.(制备实验)某课外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以下装置(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制取无水AlCl3(易升华),其中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甲制取氯气B.用装置乙干燥氯气C.用装置丙制取并收集AlCl3D.用装置丁处理丙中排出的尾气解析高锰酸钾和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且不需要加热,采用固液混合不加热型装置,A正确;氯气能和碱石灰反应,所以不能用碱石灰干燥氯气,应该用无水CaCl2干燥氯气,B错误;加热条件下氯气和Al反应生成氯化铝,氯化铝易水解,无水氯化钙能吸收水分且和氯化铝不反应,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C正确;氯气有毒,不能直接排入空气,但氯气能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物质NaCl、NaClO,所以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答案B8.(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实验分析)下列实验的实验目的、图示操作和实验现象均正确的是()A.探究不同催化剂对同一反应速率的影响B.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试剂:淀粉溶液、碘水、唾液、2mol/LH2SO4溶液现象:图中左试管溶液颜色一段时间后逐渐变蓝色,右试管溶液颜色迅速变蓝色2NO2(g)N2O4(g)ΔH<0试剂:烧瓶中各充入等质量的NO2现象: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C.探究醋酸、碳酸、硼酸的酸性强弱D.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试剂:0.1mol/L醋酸溶液、饱和硼酸溶液0.1mol/LNa2CO3溶液现象:图中左试管内液面产生气泡,右试管无明显现象试剂:酸化的3%的NaCl溶液、铁氰化钾溶液现象:一段时间后,向烧杯中滴加2滴铁氰化钾溶液,不产生蓝色沉淀解析A.碘遇淀粉试液变蓝色,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时,葡萄糖和碘不反应,所以溶液褪色,现象错误,A错误;B.2NO2(g)N2O4(g)ΔH<0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一段时间后,右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左边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现象错误;B错误;C.较强酸能和较弱酸盐反应生成弱酸,醋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和硼酸不反应,所以酸性醋酸>碳酸>硼酸,C正确;D.要验证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应该将电极连接外加电源,该实验验证的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D错误。答案C9.下图装置可用于()A.Cu与稀硝酸反应制NOB.加热硝酸铅制取NO2C.加热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制取O2D.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混合物制取NH3解析题给装置不适合固体与液体的反应,A错误;NO2、NH3均能与水反应,故收集NO2和NH3不能用排水法,B、D错误;KClO3在MnO2催化作用下受热分解生成O2,收集O2可用排水法,C正确。答案C10.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CO2(NaHCO3溶液)无色喷泉B.NH3(H2O含酚酞)红色喷泉C.H2S(CuSO4溶液)黑色喷泉D.HCl(AgNO3溶液)白色喷泉解析选项A中NaHCO3与CO2不反应,烧瓶内的压强不变,不能形成喷泉;选项B中NH3易溶于水,形成NH3·H2O,NH3·H2ONHeq\o\al(+,4)+OH-,溶液呈碱性,能形成红色喷泉;选项C中H2S+CuSO4=H2SO4+CuS↓,CuS为黑色沉淀,能形成黑色喷泉;选项D中HCl+AgNO3=HNO3+AgCl↓,AgCl为白色沉淀,能形成白色喷泉。答案A11.如图是用于干燥、收集并吸收多余气体的装置,下列方案正确的是()选项X收集气体YA碱石灰氯气水B碱石灰氨气水C氯化钙二氧化硫氢氧化钠D氯化钙一氧化氮氢氧化钠解析A项,碱石灰呈碱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文书模板:华通物流有限公司货运代理业务合作协议
- 2025某物流公司驾驶员工作服采购合同书
- 网络项目设计合同
- 农村个人赠与土地使用权协议
- 2025农民房屋租赁合同书范本
- 租用电路合同范本
- 个人与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设备租赁合同(生产线设备租赁用)
- 打架承诺协议书范本
- 采购教育服务协议书
- GB/T 44311-2024适老环境评估导则
- 中医药香囊课件
- 幼儿园美术:交通工具
- 康养服务专业群建设方案
- 澳大利亚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比赛一等奖课件
- 2024年高考英语快速提阅读-科技创新类词汇记
- 《湿地资源资产评估和资源核算技术规范》报批稿及编制说明
- 水平垂直运输专项方案
- (正式版)SHT 3227-2024 石油化工装置固定水喷雾和水(泡沫)喷淋灭火系统技术标准
- 2023年4月自考02331数据结构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CIE1931-色坐标-三刺激值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