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科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1页
康复科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2页
康复科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3页
康复科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4页
康复科局部解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局部解剖学广汉康骨医院周忠林〔一〕体表标志1、后正中沟〔后纵沟〕为躯干后部正中纵行的浅沟,在沟底可触及多数椎骨的棘突。2、颈2棘突:后正中线上,枕骨下第一个能触及的突起。3、第7颈椎棘突平肩处第1个容易摸到和看到〔尤其是低头时〕的骨性隆起。一、脊柱4、骶角

在后正中沟近尾骨底的附近可摸到。5、尾骨尖

在后正中沟的下端可摸到。6、腰骶部菱形窝

由后正中沟的下部扩大而成。其上角相当于第5腰椎的棘突所在处,两侧角相当于髂后上棘,下角为两侧臀肌的夹角。7、肩胛冈

为肩胛骨背侧横列的骨嵴。两侧肩胛骨内侧端的连线,通过第3胸椎的棘突。8、肩胛内上角:为肩胛骨的内上端,平第2颈椎棘突。9、肩胛骨下角

为肩胛骨的下端,对第7肋或第7肋间隙。两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胸椎的棘突。10、第12肋

通常在皮下可触及,为胸腰部间的分界。11、髂嵴

为髂骨上缘弓形隆起,在腰部两侧可触及。左右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第4腰椎棘突或棘间隙。12、髂后上棘

髂棘的后端。两侧髂后上棘的连线通过第2骶椎中部。〔二〕脊柱的骨性结构脊柱的组成由24块别离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紧密连结而成。脊柱的弯曲脊柱的功能

保护、支持和运动颈曲:凸向前胸曲:凸向后腰曲:凸向前骶曲:凸向后颈曲胸曲腰曲骶曲椎骨数目: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成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骨〔1块〕尾骨〔1块〕总数26块幼儿总数33-34块

椎体椎弓根椎弓板椎孔棘突横突

上关节突一对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棘突椎上切迹椎下切迹椎体〔前面〕椎弓〔后面〕七个突起〔椎弓上〕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为椎骨的前部,呈短圆柱状,外表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椎骨的负重部位。压缩性骨折。

椎体椎弓根椎弓板椎孔棘突

横突上关节突椎上切迹椎下切迹椎弓:是椎体前方的弓形骨板,弓与椎体连结的局部较细,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孔: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一管,称为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椎间孔: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下切迹和下位椎骨的上切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主要名词),有脊神经和血管通过。椎上切迹椎下切迹椎间孔各部椎骨的特征第3-7颈椎椎体上面侧缘有明显向上的嵴样突起,称椎体钩,下面侧缘的相应部位有斜坡样的唇缘,两者构成钩椎关节,椎体钩的作用是限制上一椎体向两侧移位,增加椎体间的稳定性,并防止椎间盘向外前方脱出。颈椎:椎体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椎体钩

横突

颈椎横突根部有横突孔,孔内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通过。横突末端分为横突前、后结节,第6颈椎前结节前方有颈总动脉,结节间有脊神经通过,前结节是肋骨的遗迹,有时第7颈椎前结节长而肥大,形成颈肋,可深达斜角肌间隙或第一肋上面,压迫臂丛、锁骨下动脉和静脉。第1颈椎又称寰椎,主要特点是无椎体,横突较长。第2颈椎又称枢椎,主要特点是有齿突,棘突粗大。椎动脉沟胸椎:横突肋凹上肋凹下肋凹横突肋凹椎体呈短柱状,横切面呈心形,其矢状径比横径长,在椎体的后外侧上、下缘各有一半圆形肋凹,上肋凹〔大〕,下肋凹〔小〕,上下位椎骨的肋凹与肋骨头相关节。横突末端前面有横突肋凹。胸椎棘突细长向后下方倾斜,彼此掩盖成叠瓦状。腰椎椎体粗壮椎孔呈三角形,比胸椎大,但比颈椎小。棘突短、宽,水平伸向前方棘突间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第3腰椎横突最长,有较多的肌附着,穿行于肌筋膜的腰神经后外侧支,可因肌筋膜损伤而引起腰腿部疼痛,即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第4、5腰椎横突逐渐变短,第4腰椎横突略向上翘,第5腰椎横突变得粗大。骶骨由5个骶椎愈合而成,呈倒置的三角形。底向上,底的前缘中份向前突,称岬。骶骨前面光滑微凹,有4对骶前孔。反面隆凸粗糙,有4对骶后孔。由骶椎椎孔连接成骶管。骶管向下开口于骶骨反面下部的骶管裂孔,裂孔两侧向下的突起称骶角。骶骨侧有耳状面与髂骨耳状面相关节。

〔三〕脊柱的连接相邻椎骨之间的连结包括:①椎间盘②韧带③关节椎间盘髓核纤维环终板作用:缓冲压力,允许脊柱运动椎间盘终板软骨终板

软骨终板有与其他软骨细胞一样的圆形细胞构成。软骨终板在椎体上、下各一,其平均厚度为1mm,在中央区更薄呈半透明状。软骨终板有许多微孔,是髓核的水分和代谢产物的通道,在婴幼儿软骨终板的上下面有微细血管穿过,在出生后8个月血管开始关闭到20—30岁完全闭塞,故一般认为成人椎间盘是属于无血管组织。软骨终板内无神经组织,故其损伤后即既不产生疼痛,也不能自行修复。椎体上下的软骨终板如同膝、髋关节的关节软骨一样,可以承受压力,防止椎体椎骨遭受超负荷压力保护椎体,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发生吸收现象。软骨终板还可视作半渗透膜,在渗透压下水分可以扩散至无血管的椎间盘。纤维环纤维环分为外、中、内三层,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带组成。各层之间有粘合样物质,使彼此之间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纤维环的前侧和两侧局部最厚,近乎于后侧局部的两倍。纤维环前侧局部由前纵韧带加强,纤维环后侧局部较薄弱,各层之间粘合物质也较少,不如前、外侧坚实,但也得到后纵韧带的加强。纤维环的相邻纤维层呈交叉排列,可能与髓核对其所施的内部压力有关,短纤维较长纤维更易遭受巨大的应力,不利于两椎骨间的运动,可引起放射状撕裂。纤维连接相邻椎体,使脊柱在运动时作为一个整体,纤维环甚为牢固,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保持着脊柱的稳定性。脊柱外伤时,必须有巨大的力量使纤维环广泛撕裂,才能引起椎体间脱位。纤维环可使相邻椎体可以有轻度的活动,但运动到一定限度时,纤维环紧张,又起节制的作用,限制旋转运动。髓核出生时的髓核比较大而软,位于椎间盘的中央,不接触椎体,在生长发育中髓核的位置有变化,到成年时髓核位于椎间盘偏后。髓核约占椎间盘横断面的50—60%。依据年龄的不的同,水的含量可占髓核的75—90%,在承受压力下,髓核使脊柱均匀地负荷,在相邻椎骨的运动中,髓核具有支点作用,如同滚珠,随脊柱屈伸向后或向前运动。髓核虽不能被压缩,但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变为扁平,加于其上的力可平均向纤维环和软骨终板各个方向传布。髓核在椎体与软骨终板间起液体交换的作用,直立时压力加大,其内含物中的液体可借渗透压扩散至椎体,躺下时压力消除,肌张力减小,液体经终板渗透至髓核。髓核的营养靠软骨终板渗透,软骨终板与松质骨紧密相连,椎体的松质骨内有丰富的血供。髓核内的压力分布寰枕前膜位寰椎前弓上缘与枕骨大孔前缘之间的结缔组织膜,宽而致密,中部有前纵韧带加强,并与之愈合。寰枕前膜韧带位于寰椎后弓与枕骨大孔后缘之间,位于枕下三角深面,其外侧部有椎动脉和第一颈神经穿过,成人皮肤至寰枕后膜约4~5cm。寰枕后膜寰枕后膜寰椎横韧带寰椎横韧带位于齿突前方,较坚韧,有限制齿突向前方移动的作用。寰椎十字韧带寰椎横韧带中部向上、下各发出一纵行纤维束,分别附于枕骨大孔前缘和枢椎体后面,有限制齿突后移的作用,当暴力损伤韧带时,齿突向后移位,可压迫脊髓有致命危险。位于寰椎横韧带深面,张于齿突尖与枕骨大孔前缘之间。甚薄。可限制枢椎向下移位。齿突尖韧带为后纵韧带向上的延续,覆盖在齿突前方,向上附于枕骨斜坡,有防止齿突后移,保护脊髓的作用。覆

膜翼状韧带

翼状韧带

位于寰椎横韧带的前上方,张于齿突与枕髁之间,有限制头部过度前俯和旋转运动的作用。寰椎横韧带和翼状韧带有合称寰枢韧带复合,有稳定寰枢关节和寰枕关节的作用。前纵韧带:全身最长的韧带,很坚韧,位于椎体的前面,上自枕骨大孔前缘,下达第1或第2骶椎体,与椎体边缘及椎间盘结合较紧。前纵韧带有防止脊柱过伸和椎间盘向前脱出的作用。后纵韧带位于各椎体和椎间盘的后面〔椎管前壁〕,它较前纵韧带狭窄,起自枢椎,终于骶管前壁。它有限制脊柱过分前屈和防止椎间盘向后脱出的作用。后纵韧带黄韧带〔弓间韧带〕是连接相邻椎弓后部的弹性结缔组织膜,由弹性纤维构成,坚韧而富有弹性。参与围成椎管的后外侧壁。厚0.2-0.3cm,但其厚度和宽度在脊柱的不同部位有所差异,颈段薄而宽,胸段窄而稍厚,腰段最厚,随着年龄的增长,黄韧带可出现增生肥厚,以腰段为多见,常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马尾,引起腰腿疼。棘间韧带、棘上韧带是连于棘突尖的中长纤维束。其纤维方向为前上斜向后下。在第7颈椎以上的局部称为项韧带,在第7颈椎以下是连结胸、腰、骶椎各棘突尖的纵行韧带为棘上韧带。作用:限制脊柱过度前屈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项韧带起于所有颈椎的棘突,止于枕外隆突和枕外嵴,其浅层纤维连于枕外隆凸与第七颈椎棘突之间,深层附着于寰椎后结节及全部颈椎棘突。项韧带两侧有头夹肌、颈夹肌等多块肌附着于其侧面,主要限制颈部过度前屈。横突间韧带分为内外两部,内侧部呈腱弓排列,保护脊神经后支及血管,其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厚。在上腰椎横突间隙,外侧部发育不良,仅为薄的筋膜层,在下两个腰椎横突间隙,参与构成髂腰韧带,在腰5骶1之间,横突间韧带即髂腰韧带的腰骶部。横突间韧带上关节突的后缘,有一卵圆形的隆起称为乳突,横突根部的后下侧,有一小结节称为副突。副突和乳突间有乳副突韧带,韧带深面有腰神经后内侧支通过,该处韧带肥厚或骨质增生,均可压迫该神经。乳副突韧带髂腰韧带

位于L4、5横突与髂嵴、骶骨上部的前面之间,为一肥厚而强韧的三角形韧带,起于L4、5横突,呈放射状,止于髂嵴的内唇后半。有防止L5椎体的旋转、防止L5椎体在骶骨上超前滑动的作用,稳定了骶髂关节。骶尾后浅韧带棘上韧带的延续,几乎封闭骶管裂孔。

寰枕关节

由枕骨髁与寰椎上关节面构成,关节囊松弛,可使头作前俯、后仰和侧屈运动。借寰枕前、后膜加强关节的稳定性。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

包括3个关节,两侧由寰椎下关节面和枢椎上关节面构成寰枢外侧关节,左右各一,相当于其他椎骨间的关节突关节。中间由枢椎齿突与寰椎前弓后面的齿突凹构成的环齿关节;枢椎齿突与寰椎横韧带之间构成的寰枢正中关节,可使头旋转。关节突关节各关节囊松紧不一,颈部松弛易于脱位,胸部较紧张,腰部紧而厚。前方有黄韧带,前方有棘间韧带加强,关节突关节参与构成椎间孔的后壁,前方与脊神经相邻,颈段还有椎动脉穿行。关节突关节有脊神经后支分支支配,该神经受压或被牵拉,均可引起颈背腰痛。颈椎关节突关节与全身各种大关节一样属滑膜关节,由上、下两关节突组成。关节突与椎体平面约呈40°~45°,关节面平滑,覆有透明软骨,关节囊较松弛。颈椎间小关节有引导和限制运动节段的运动方向的作用。如颈椎前屈时,上位颈椎的下关节突在下位颈椎上关节突上向前滑动,但关节囊限制其过度前屈。颈椎小关节排列虽有利于屈伸活动,但较不稳定,易受损伤。颈椎关节突关节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由3-7颈椎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唇缘所组成。5岁以后随着颈段脊柱的运动而逐渐形成,是由直接连结向间接连结分化的结果。钩椎关节的重要毗邻:前方为脊髓、脊膜支和椎体的血管;后外侧部构成椎间孔的前壁,邻接颈神经根;外侧有椎动静脉和交感神经丛。随年龄增长,椎体钩出现骨质增生,可能压迫脊神经或椎血管。肋椎关节

每一肋椎关节包括两个关节,即肋骨小头关节和肋横突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头关节)

由肋骨小头关节面与胸椎侧面的肋凹构成。从第2到第10肋,每一肋骨小头同时接两个胸椎的肋凹。第1、11、12肋骨的小头,仅和相应的一个胸椎体上的独立肋凹相对,结构较前者单纯。肋横突关节,由肋结节关节面与横突肋凹构成。肋横突关节只限于第1至第10肋。十一、十二肋不与十一、十二胸椎构成肋横突关节。胸椎后关节突关节胸椎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后而偏上外,下关节面朝前而偏下内。胸椎小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横突关节胸椎后关节突关节腰椎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逐渐呈矢状位,上下关节突的位置是一内一外的关系,且与躯体纵轴成15度左右夹角。因此不易发生单纯性的脱位,当脱位时往往合并一侧关节突的骨折。腰椎关节突关节腰骶关节腰骶关节就是第五腰椎和第一骶椎〔成年人是骶骨〕之间通过椎间盘和周围软组织构成的连接。腰骶角系由水平线与顺沿第一骶骨上缘,所作的直线相切而成,正常值为41.1±7.7度,女性略大,水平骶椎时,此角度明显增大,提示腰骶不稳。〔四〕脊柱区肌肉1、上斜方肌:起于上项线、项韧带和1—5颈椎棘突;止于锁骨外1/3.2、中斜方肌:起于第6颈椎棘突到第3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肩峰和肩胛冈的上部。3、下斜方肌:起于第4—12胸椎棘突;止于肩胛嵴的内侧缘肩胛提肌连接处的下方。功能:提高肩胛骨〔和肩胛提肌一同作用〕;向上方旋转肩胛骨〔向上移动关节盂〕;使肩胛骨回缩;压低肩胛骨;伸展头和颈〔双侧活动〕;旋转头和颈〔单侧活动〕血液供给:颈横动脉神经支配:副神经斜方肌头夹肌、颈夹肌起于:第3颈椎到第6胸椎棘突。止点:头夹肌止于乳突和紧贴乳突的枕骨的一局部;颈夹肌止于前2或3个颈椎横突的反面。功能:两侧同时收缩伸展头部;一侧收缩使头转向同侧转动。血液供给:主动脉的肌支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上后锯肌起点:颈6、7及胸1、2棘突;止于2—5肋骨角的外侧。功能:抬高2—5肋骨协助呼吸。血液供给:1、颈横动脉的深支2、肩胛背动脉神经支配:神经支配:肋间神经〔T1-4〕半棘肌起自:T1-6的横突止于:头半棘肌止于枕骨基底部;颈半棘肌止于C2-T5的棘突。作用:1、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2、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3、维持头的躯体姿势。血液供给:主动脉肌支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枕下肌群1、头后大直肌2、头后小直肌3、头上斜肌4、头下斜肌头上斜肌:起于:寰椎横突,止于:下项线。作用:头后仰头下斜肌

起于:第2颈椎棘突,止于:寰椎横突。作用:旋转寰枢关节,把脸转向一侧。头后大直肌起于:第2颈椎棘突,止于:下项线。作用:头后仰并把脸转向一侧。头后小直肌

起于: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作用:使头后仰。神经支配:枕下神经肩胛提肌起于:上4个颈椎横突的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上角功能:提高肩胛骨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4~C5〕胸锁乳突肌起点:乳突及枕骨上项线的外侧1/2.止点:胸骨柄前外表及锁骨前外表的内1/2.功能:1、双侧收缩:稳固头和颈;防止头过度伸展和头向后运动;弯曲颈部;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吞咽和呼吸。2、单侧收缩:面部向对侧旋转;面部向上方倾斜;与斜方肌共同作用使头和颈部侧弯。神经支配:颈丛副神经〔C2—C3〕斜角肌前斜角肌:起于第3—6颈椎横突前结节;止于第1肋骨的上缘的里面。中斜角肌:起于第2—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一肋骨上缘的外面。后斜角肌:起于第5—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的侧面,有时也止于第3肋骨。功能:使颈椎侧屈的主要肌肉;前斜角肌双侧作用帮助颈部屈曲;后斜角肌使颈部稳固,参与呼吸运动,在举高和搬运物品时参与抬高胸廓。神经支配:C5-6脊神经前支斜角肌菱形肌起点:第6、7颈椎和第1~4胸椎棘突。

止点:肩胛骨内侧缘。

功能:使肩胛向脊柱靠拢并使肩胛骨上提。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竖脊肌竖脊肌是伸展和维持脊柱和胸廓平衡的肌群的聚合词汇。竖脊肌主要分成三群:髂肋肌、最长肌、棘肌髂肋肌:颈髂肋肌、胸髂肋肌、腰髂肋肌最长肌:头最长肌、颈最长肌、胸最长肌棘肌:头棘肌、颈棘肌、胸棘肌作用:1、双侧收缩时,后伸脊柱,维持人体的直立躯体姿势,在脊柱屈曲时起稳定作用,对抗腹肌和重力的作用2、单侧收缩时,使脊柱向同侧侧屈,使脊柱向同侧旋转。髂肋肌腰髂肋肌:起自:1、骶骨2、髂嵴3、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止于:下6个肋骨角的下缘胸髂肋肌起自:下6个肋骨的上缘止于:上6个肋骨角的下缘颈髂肋肌起自:上6个肋骨角止于:C4-6的横突血液供给:主动脉肌支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最长肌胸最长起自:1、骶骨2、髂嵴3、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止于:1、全部胸椎的横突2、肋角和肋结节之间3、上腰椎的横突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颈最长肌起自:T1-6的横突止于:C2-6的横突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头最长肌起自:1、中下颈椎的横突和小关节突2、上胸椎的横突止于:颞骨乳突的后面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胸棘肌

起自:1、骶骨2、髂嵴3、下胸椎和全部腰椎的棘突

止于:T3〔4〕-8〔9〕棘突

血液供给:主动脉肌支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颈棘肌

起自:C6-T2的棘突

止于:C2棘突

血液供给:主动脉肌支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头棘肌

起自:下颈椎和上胸椎的棘突

止于:枕骨的上项线和下项线之间

血液供给:主动脉肌支

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

棘肌多裂肌、盘旋肌多裂肌起自:1、下颈椎的关节突2、全部胸椎的横突3、全部腰椎的乳突4、骶骨下部的后面,竖脊肌腱的深面。止于:L5-C2所有脊椎的棘突作用:1、双侧收缩时可使脊柱后伸,特别是头颈部2、控制向收缩侧的屈曲3、单侧收缩时向对侧旋转椎体血液供给:主动脉肌支神经支配:脊神经后支盘旋肌起自:所有椎体的横突止于:上一椎骨或向上跨越一个椎体后,止于棘突的基底部作用:1、单侧收缩使脊柱转向对侧2、双侧收缩使脊柱伸直血液供给:主动脉的肌支神经支配:脊神经的后支多裂肌、盘旋肌腰大肌上方,至第12胸椎到第5腰椎椎体和椎间盘及腰椎横突。下方,与髂肌至股骨小转子。神经支配:腰丛神经腰方肌

上方起至至12肋骨和上部腰椎横突。

下方止于髂嵴、髂腰韧带和下部腰椎横突。神经支配:腰丛神经

神经系统的区分: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按位置分内脏神经〔五〕周围神经系统前根后根脊髓脊神经节脊神经脊神经前根后根脊髓脊神经节脊神经

脊神经的构成

每对脊神经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后根在椎间孔处合并而成。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一椭圆形的脊神经节,由假单极神经元胞体聚集而成。前根为运动性,后根为感觉性,而脊神经为混合神经。脊神经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T1L1S1CCo脊神经的功能成分为:

1.躯体运动纤维分布于骨骼肌,支配其运动。

2.内脏运动纤维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

3.躯体感觉纤维分布于皮肤、骨骼肌、肌腱和关节,将痛、温、触、压感觉和本体感觉传入中枢。

4.内脏感觉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将感觉冲动传入中枢。躯体运动纤维内脏运动纤维躯体感觉纤维内脏感觉纤维脊神经的分支脊膜支细小,返回椎管,分布于脊髓被膜。交通支连接脊髓与交感干之间的细支。起于脊髓连于交感干的叫白交通支,起于交感干连于脊髓的叫灰交通支。后支经相邻椎骨的横突之间向后走行〔骶神经后支经骶后孔〕分布于项、背、腰、骶部的肌肉和皮肤。

脊神经交通支交感干后支前支脊髓前支粗大,除胸神经前支在胸、腹部保持明显的节段性分布外,其余脊神经前支相互交织,形成神经丛,由丛发出分支分布到头颈、上肢和下肢。脊神经丛计有: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颈丛臂丛腰丛骶丛胸神经脊神经交通支交感干后支前支脊髓肋间神经胸主动脉奇静脉肋间外肌肋间内肌肋间神经交感干胸神经前支

共12

对,第1~11对位于相应肋间隙中,称肋间神经,第12对位于第12肋下方,称肋下神经。下5对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离开肋弓后走行于腹横肌和腹内斜肌之间,向前进入腹直肌鞘。皮支分布于胸、腹壁皮肤,肌支支配肋间肌和腹前外侧壁诸肌。皮支在胸、腹部呈环带状的节段性分布。T2T4T10T10T6T12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胸锁乳突肌副神经颈丛膈神经副神经胸锁乳突肌颈丛cervicalplexus〔一〕组成和位置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上部的深面。〔二〕分支皮支〔浅支〕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穿出。1.枕小神经2.耳大神经3.颈横神经4.锁骨上神经肌支〔深支〕除支配颈深肌群及舌骨下肌群外,主要有膈神经。膈神经〔C3~C5〕经前斜角肌前面下行,经锁骨下动脉、静脉之间入胸腔,经肺根前方,心包两侧下行至膈。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于和心包、纵隔胸膜、膈胸膜和膈部的腹膜,右侧膈神经的感觉纤维还分布到肝、胆囊和肝外胆道等。膈神经损伤可致同侧膈肌瘫痪、呼吸困难。膈神经受剌激时,产生呃逆〔痉挛性收缩〕。膈神经心包肺根膈肌锁骨下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后束腋神经桡神经旋肱后动脉肱动脉胸长神经前锯肌臂丛brachialplexus组成和位置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局部组成。自斜角肌间隙穿出,在锁骨下动脉后上方,经锁骨前方进入腋窝。围绕腋动脉形成内侧束、外侧束及后束,由此三束发出分支组成五大分支。在锁骨中点前方,臂丛分支较集中,为进行臂丛阻滞麻醉的部位。腋动脉上干中干下干内侧束外侧束正中神经尺神经后束肌皮神经臂丛分布:臂丛的分支分布于胸上肢肌、上肢带肌、背浅部肌〔斜方肌除外〕及臂、前臂、手的肌、关节、骨和皮肤。C

5C6C7C8T1上、中、下干内、外、后束根前、后股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腋动脉胸长神经53635臂丛的分支根据起发出的位置分为:锁骨上、下两部。锁骨上部:为短的肌支,发自根或干,分布于颈深肌、背浅肌、胸上肢肌、上肢带肌等。主要分支有:1、胸长神经:起自臂丛锁骨上部,C5-7脊神经根,从腋顶穿出,经臂丛前方进入腋窝,沿胸侧壁前锯肌外表伴随胸外侧动脉下降下行分布于前锯肌。损伤此神经可引起前锯肌瘫痪,出现“翼状肩〞体征。在乳腺癌手术时应注意保护。臂丛的分支2、肩胛背神经:肩胛背神经是来自颈5神经根的与胸长神经合干的神经。穿中斜角肌,在肩胛骨与脊柱间下行。支配菱形肌和肩胛提肌。3、肩胛上神经:肩胛上神经由颈5—6神经纤维构成,从臂丛神经上干分出,向后经肩胛骨上缘入冈上窝,再转入冈下窝。支配冈上肌与冈下肌臂丛的分支锁骨下的分支:发自臂丛的三个束,多为长支。分为肌支和皮支。分布于肩、胸、臂、前臂和手的肌与皮肤。主要分支有:1、胸内、外侧神经:起自内侧束和外侧束,穿喙锁胸筋膜,支配胸大肌、胸小肌。2、胸背神经:起自后束,循肩胛骨外侧缘,伴肩胛下血管下降,支配背阔肌。臂丛的分支3、腋神经:起自臂丛后束,穿四边孔绕肱骨外科颈至三角肌深面。肌支支配三角肌和小圆肌。皮支支配肩和臂外侧皮肤。损伤后肩不能外展〔肩部骨突起,三角肌区皮肤感觉障碍〕臂丛的分支4、肌皮神经:肌皮神经是外侧束外侧头的终末支,在喙突下穿过喙肱肌,于肱二头肌和肱肌间下降,沿途分支支配喙肱肌、肱二头肌及肱肌,终末支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在肘横纹上方约3cm处,经肱二头肌与肱桡肌间隙穿过深筋膜分布于前臂外侧皮肤。臂丛的分支5、正中神经〔C6~T1〕在腋部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正中神经在臂部沿肱二头肌内侧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支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肌支支配:前臂屈肌〔肱桡肌、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除外〕、鱼际肌〔拇收肌除外〕、1、2蚓状肌皮支支配:掌心、鱼际、桡侧三个半手指的掌面及其中、远节手指的反面臂丛的分支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正中神经臂丛的分支

〔正中神经〕正中神经在臂部损伤时可累及全局部支,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屈腕无力,拇、示指不能屈曲,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平坦,称为“猿手〞。感觉障碍以拇指、示指和中指的末节为明显。亦可见明显的血管收缩和营养障碍。臂丛的分支6、尺神经〔C7~T1〕发自臂丛内侧束,沿肱动脉内侧下行,至三角肌止点以下转至臂后面,继而行至尺神经沟内,再向下穿尺侧腕屈肌至前臂掌面内侧,于尺侧腕屈肌和指深屈肌之间、尺动脉内侧继续下降到达腕部。在腕部,尺神经于腕骨的外侧穿屈肌支持带的浅面和掌腱膜的深面进入手掌。手背支:手背尺侧半反面皮肤,小指、环指、及中指尺侧半反面皮肤前臂的肌支:尺侧腕屈肌指深屈肌尺侧半手掌:浅支:小鱼际,小指和环指尺侧半皮肤深支:小鱼际肌、拇收肌、骨间肌、3—4蚓状肌

臂丛的分支

〔尺神经〕尺神经损伤:尺神经在臂部损伤时,主要表现为屈腕能力减弱,第4、5指的远节指骨不能屈曲及拇指内收力弱,小鱼际肌及骨间肌明显萎缩,各指不能互相靠拢,各掌指关节过伸,第4、5指的指间关节弯曲,称为“爪形手〞,其感觉障碍那么以手内侧缘为主。臂丛的分支

〔桡神经〕由第5~8颈神经和第1胸神经的前支进入后束发出而形成。与肱深动脉一同行向外下,先经肱三头肌长头与内侧头之间,然后沿桡神经沟绕肱骨中段背侧旋向外下,在肱骨外上髁上方穿外侧肌间隔,至肱肌与肱桡肌之间,在此分为浅,深二支。肌支支配:肱桡肌、肱三头肌、前臂伸肌。皮支:臂和前臂背侧皮肤、手背桡侧半和桡侧二个半手指近节反面的皮肤臂丛的分支

〔桡神经〕损伤后的主要运动障碍是前臂伸肌瘫痪,表现为抬前臂时呈“垂腕〞状态,各手指掌指关节不能背伸,拇指不能伸,前臂旋后障碍,手臂桡侧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感觉障碍以第1、2掌骨间隙反面"虎口区"皮肤最为明显。桡骨颈骨折时,也可损伤桡神经深支,其主要病症是伸腕能力弱和不能伸指。腰丛lumbarplexus组成和位置由T12前支的一局部、L1~3前支和L4前支的一局部组成。位于腰大肌内及其前方,分支自腰大肌穿出。分支:除发出至髂腰肌、腰方肌的肌支外,有:1.髂腹下神经2.髂腹沟神经3.生殖股神经4.股外侧皮神经5.股神经6.闭孔神经髂腹下神经髂腹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闭孔神经腰大肌腰方肌1、髂腹下神经〔T12—L1〕出腰大肌外缘,经肾后面和腰方肌前面行向外下,在骼嵴上方进入腹内斜肌和腹横肌之间,继而在腹内,外斜肌间前行,终支在腹股沟管浅环上方穿腹外斜肌腱膜至皮下。其皮支分布于臀外侧部、腹股沟区及下腹部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肌。腰丛的分支腰丛的分支2.髂腹股沟神经〔L1〕在髂腹下神经的下方,走行方向与该神经略同,在腹壁肌之间并沿精索浅面前行,终支自腹股沟管浅环外出,分布于腹股沟部和阴囊或大阴唇皮肤,肌支支配腹壁肌。3.生殖股神经〔L1、2〕自腰大肌前面穿出后,在该肌浅面下降。皮支分布于阴囊〔大阴唇〕、股部及其附近的皮肤。股支支配提睾肌。腰丛的分支4.股外侧皮神经〔L2~3〕自腰大肌外缘走出,斜越髂肌外表,达髂前上棘内侧,经腹股沟韧带深面至大腿外侧部的皮肤。大隐静脉隐神经5.股神经femoralnerve(L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